CN115484382A - 参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参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4382A
CN115484382A CN202110838173.0A CN202110838173A CN115484382A CN 115484382 A CN115484382 A CN 115484382A CN 202110838173 A CN202110838173 A CN 202110838173A CN 115484382 A CN115484382 A CN 115484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ate
shooting
photographing
imag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381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双喜
彭冠奇
王金波
侯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84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4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参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中心设备获取多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多张第一图像包括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拍摄的至少一张第一图像;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将所确定的参数控制指令分别发送到多个拍摄设备中的对应拍摄设备;接收多个拍摄设备分别按照各自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而设置的拍摄参数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以及针对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图像后处理。如此,中心设备可以通过参数控制指令实现对多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这样确保了各个拍摄设备后续拍摄的图像的一致性,保证了多个拍摄设备的协同效果。

Description

参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终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参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多个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协同互联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例如,在多个拍摄设备协同的场景中,可以实现多路同屏显示、多路图像实时拼接等,从而给用户带来与单设备不同的场景体验。这种多个拍摄设备组成拍摄阵列的场景也可以被称为分布式拍摄系统。
但是,由于分布式拍摄系统中多个拍摄设备的硬件、软件、所处环境、网络条件等存在差异,导致多个拍摄设备协同的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通过中心设备对拍摄设备的参数进行控制的方案。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参数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中心设备接收多个拍摄设备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该多张第一图像包括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拍摄的至少一张第一图像;中心设备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中心设备将所确定的参数控制指令分别发送到多个拍摄设备中的对应拍摄设备;中心设备接收多个拍摄设备分别按照各自的拍摄参数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该拍摄参数是拍摄设备基于所接收到的参数控制指令而设置的;以及中心设备针对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图像后处理。
如此,中心设备可以通过参数控制指令实现对多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这样拍摄设备可以基于参数控制指令对拍摄参数进行设置,从而确保各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图像的一致性,保证了多个拍摄设备的协同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中心设备接收多个拍摄设备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之前还包括:中心设备与多个拍摄设备分别建立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与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分别建立无线连接,中心设备和多个拍摄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环境中。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包括:中心设备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每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中心设备基于所确定的多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目标亮度值;以及中心设备至少基于目标亮度值,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如此,中心设备可以通过目标亮度值来确定针对各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从而能够使拍摄设备对拍摄的后续图像进行亮度调整,进而能够确保不同的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图像的亮度一致。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基于目标亮度值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包括:中心设备基于目标亮度值以及每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针对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如此,中心设备通过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来确定针对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能够使拍摄设备后续拍摄的图像的亮度满足目标亮度值。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可以包括:如果第一图像为彩色图像,将彩色图像中各个像素的色彩值转化为亮度值;以及基于彩色图像中全部或部分像素的亮度值的加权求和的结果,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
如此,中心设备能够基于彩色图像中各像素的色彩值来确定全局亮度值,确保全局亮度值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可以包括:中心设备将与第一图像对应的灰度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中心设备确定多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的灰度直方图;以及中心设备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最大值,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
如此,中心设备能够基于灰度图像中的灰度直方图来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保全局亮度值的准确性。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确定目标亮度值可以包括:中心设备将多张第一图像中各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的加权求和值作为目标亮度值。
如此,中心设备在确定目标亮度值时能够综合考虑多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第一图像,从而使得确定目标亮度值时的考虑更加全面准确。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包括:中心设备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要被用于呈现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以及中心设备至少基于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包括:中心设备将针对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一目标帧率;以及中心设备将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除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之外的其他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二目标帧率,第一目标帧率大于第二目标帧率。
如此,中心设备能够基于要被呈现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控制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具有较高的目标帧率,这样能够确保用于呈现的图像效果。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将针对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一目标帧率包括:中心设备确定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中的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中心设备基于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确定第一拍摄设备在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帧率;以及中心设备基于拍摄帧率,确定针对第一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帧率与拍摄帧率之差。
如此,中心设备通过差值的方式来隐式地指示目标帧率,能够减小信令开销,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包括多张目标图像。并且中心设备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包括:中心设备确定多张目标图像中由第二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目标图像中包括运动物体且由第三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目标图像中不包括运动物体;以及中心设备将针对第二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三目标帧率且将针对第三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四目标帧率,第三目标帧率大于第四目标帧率。
如此,中心设备可以控制拍摄运动物体的拍摄设备具有更高的拍摄帧率,这样能够确保对于运动物体的图像拍摄更加密集,从而确保其呈现更加连贯,效果更好。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参数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拍摄设备拍摄第一图像;拍摄射频将第一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拍摄设备从中心设备接收参数控制指令,该参数控制指令是由中心设备至少基于第一图像所确定的;拍摄设备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拍摄设备按照所设置的拍摄参数拍摄第二图像;以及拍摄设备将第二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拍摄设备将第二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之前还包括:拍摄设备与中心设备建立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与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分别建立无线连接,中心设备和多个拍摄设备处于同一局域网环境中。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亮度调整指令,以及拍摄设备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包括:拍摄设备基于亮度调整指令,设置拍摄设备的如下拍摄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光圈、感光度、曝光时间、或曝光补偿参数。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绝对值低于第一阈值,保持当前的拍摄参数不变。如果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绝对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则按照第一步长来调整与亮度相关的拍摄参数。如果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绝对值高于第二阈值,则按照第二步长来调整与亮度相关的拍摄参数。第一阈值低于第二阈值,且第一步长小于第二步长。
如此,拍摄设备可以基于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范围,来适应性地调节拍摄参数,能够确保对于拍摄参数的调整更加精准,能更快地达到中心设备的控制要求。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帧率控制指令,以及拍摄设备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包括:拍摄设备基于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指示的目标帧率,设置拍摄设备的拍摄帧率。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参数控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多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多张第一图像包括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拍摄的至少一张第一图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所确定的参数控制指令分别发送到多个拍摄设备中的对应拍摄设备;接收单元,还被配置为接收多个拍摄设备分别按照各自的拍摄参数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拍摄参数是拍摄设备基于所接收到的参数控制指令而设置的;以及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针对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图像后处理。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每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基于所确定的多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目标亮度值;以及至少基于目标亮度值,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亮度值以及每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针对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要被用于呈现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以及至少基于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将针对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一目标帧率;以及将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除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之外的其他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二目标帧率,第一目标帧率大于第二目标帧率。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中的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基于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确定第一拍摄设备在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帧率;以及基于拍摄帧率,确定针对第一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帧率与拍摄帧率之差。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包括多张目标图像,并且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多张目标图像中由第二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目标图像中包括运动物体且由第三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目标图像中不包括运动物体;以及将针对第二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三目标帧率且将针对第三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四目标帧率,第三目标帧率大于第四目标帧率。
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参数控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拍摄单元,被配置为拍摄第一图像;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第一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接收单元,被配置为从中心设备接收参数控制指令,该参数控制指令是由中心设备至少基于第一图像所确定的;设置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该装置的拍摄参数;拍摄单元,还被配置为按照所设置的拍摄参数拍摄第二图像;以及发送单元,还被配置为将第二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亮度调整指令,以及设置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亮度调整指令,设置该装置的如下拍摄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光圈、感光度、曝光时间、或曝光补偿参数。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帧率控制指令,以及设置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所指示的目标帧率,设置该装置的拍摄帧率。
在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器,该存储器上存储有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经由收发器接收多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多张第一图像包括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拍摄的至少一张第一图像;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经由收发器将所确定的参数控制指令分别发送到多个拍摄设备中的对应拍摄设备;经由收发器接收多个拍摄设备分别按照各自的拍摄参数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拍摄参数是拍摄设备基于所接收到的参数控制指令而设置的;以及针对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图像后处理。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每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基于所确定的多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目标亮度值;以及至少基于目标亮度值,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基于目标亮度值以及每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针对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要被用于呈现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以及至少基于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将针对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一目标帧率;以及将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除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之外的其他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二目标帧率,第一目标帧率大于第二目标帧率。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确定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中的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基于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确定第一拍摄设备在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帧率;以及基于拍摄帧率,确定针对第一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帧率与拍摄帧率之差。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包括多张目标图像。并且处理器执行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确定多张目标图像中由第二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目标图像中包括运动物体且由第三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目标图像中不包括运动物体;以及将针对第二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三目标帧率且将针对第三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四目标帧率,第三目标帧率大于第四目标帧率。
在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器,该存储器上存储有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当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拍摄第一图像;经由收发器将第一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经由收发器从中心设备接收参数控制指令,该参数控制指令是由中心设备至少基于第一图像所确定的;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该电子设备的拍摄参数;按照所设置的拍摄参数拍摄第二图像;以及经由收发器将第二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亮度调整指令,以及处理器执行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基于亮度调整指令,设置该电子设备的如下拍摄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光圈、感光度、曝光时间、或曝光补偿参数。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帧率控制指令,以及处理器执行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基于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指示的目标帧率,设置该电子设备的拍摄帧率。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包括拍摄设备。
在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在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或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芯片系统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在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被有形地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并且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在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拍摄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拍摄设备,该多个拍摄设备中的任一拍摄设备包括如第四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装置,或者包括如第六方面或其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注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分布式拍摄系统的示例环境的一个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环境涉及的结构的示意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中心设备对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进行控制的过程的示意交互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中心设备对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进行控制的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中心设备对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进行控制的过程的另一示意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参数控制过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参数控制过程的另一示意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参数控制的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参数控制的装置的另一示意框图;以及
图10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分布式拍摄系统可以包括由至少两个拍摄设备组成的拍摄阵列,拍摄设备可以拍摄图像或视频,拍摄设备可以被称为图像采集设备等,分布式拍摄系统也可以被称为分布式采集阵列等。应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图像”可以是由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图像或者可以是由拍摄设备所拍摄的视频的帧。相应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拍摄图像可以包括:拍摄单张图像、拍摄视频、或拍摄视频的帧等。另外,视频也可以被称为图像流、帧流、视频流、媒体流等,本公开对此不限定。
该系统中的至少两个拍摄设备可以同时拍摄以获取更多的视觉信息,进而可以通过相互协同以实现多路图像同屏显示、多路图像实时拼接等。
分布式拍摄系统可以被实现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例如,分布式拍摄系统可以被实现为广角拍摄系统,系统中的多个拍摄设备可以以一定的角度和间距排布组成广角拍摄阵列,每个拍摄设备负责一定区域内的拍摄,随后广角拍摄系统可以将多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图像进行拼接,从而生成视野范围更大的拼接图像。例如,分布式拍摄系统可以被实现为环视拍摄系统,系统中的多个拍摄设备可以以一定的角度和间距环绕目标物体进行布置,每个拍摄设备负责一定视野内的目标物体的细节拍摄,随后可以根据需要呈现特定视野范围内的图像。
但是,在分布式拍摄系统中,不同的拍摄设备可能会因硬件模组等不同而存在内部差异,也可能因环境和摆放位置等不同而存在外部差异,从而会导致不同的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图像在亮度、对比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另外,各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图像在进行传输时需要占用网络带宽。随着拍摄设备数量的增多,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还可能会导致图像传输时延增大。
例如在广角拍摄系统中,如果不同的拍摄设备所处的环境不同,例如环境光照条件不同,那么不同的拍摄设备分别拍摄得到的图像的亮度也将不同。如此可能会导致拼接图像的亮度不均匀。例如在环视拍摄系统中,一般只需呈现特定视野范围内的图像,如果此时将全部的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图像进行传输,会导致网络带宽和计算资源的浪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对分布式拍摄系统中的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进行控制和调整的方案,进而确保分布式拍摄系统的图像效果更好,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分布式拍摄系统的示例环境100的一个示意图。在示例环境100中,示出了中心设备110和分布式拍摄系统120,其中分布式拍摄系统120包括多个拍摄设备,例如拍摄设备122-1、拍摄设备122-2和拍摄设备122-3。
如图1所示,中心设备110可以与分布式拍摄系统120进行交互,例如分布式拍摄系统120可以将拍摄设备122-1、拍摄设备122-2和拍摄设备122-3分别拍摄的图像或视频传输到中心设备110。为了下文表述的方便,本公开实施例中将拍摄设备122-1、拍摄设备122-2和拍摄设备122-3统称为拍摄设备122。
中心设备110与拍摄设备122之间可以具有通信连接,且本公开的实施例对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有线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光纤连接、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等,无线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2G/3G/4G/5G/6G、Wi-Fi、蓝牙(Bluetooth)、点对点(Point to Point,P2P)等。
以Wi-Fi连接为例,中心设备110与拍摄设备122可以处于同一局域网环境中,中心设备110可以发现位于同一局域网环境中的拍摄设备122,并与拍摄设备122建立Wi-Fi连接,例如中心设备110与拍摄设备122可以连接到同一路由器。
应注意,中心设备110与不同的拍摄设备122之间的通信连接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举例来讲,中心设备110与拍摄设备12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不同于中心设备110与拍摄设备122-2之间的连接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分布式拍摄系统120中各个拍摄设备122的排布方式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设备122-1、拍摄设备122-2和拍摄设备122-3可以并排布置,从而在拍摄目标物体时,对目标物体的拍摄方向平行或基本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设备122-1、拍摄设备122-2和拍摄设备122-3可以环绕目标物体进行布置,从而在拍摄目标物体时,对目标物体的拍摄方向成一定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布式拍摄系统120中相邻的两个拍摄设备的拍摄区域可以具有部分重叠。举例而言,拍摄设备122-1可以拍摄目标物体得到图像一,拍摄设备122-2可以拍摄目标物体得到图像二,且图像一中第一区域与图像二中第二区域针对的是目标物体的同一拍摄区域。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区域占图像一的1/4或更大,第二区域占图像二的1/4或更大。
可理解的是,尽管图1中示出了分布式拍摄系统120包括三个拍摄设备,但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可以根据场景等设定分布式拍摄系统120所包括的拍摄设备的数量。
还可理解的是,尽管图1中示出了中心设备110是独立于分布式拍摄系统120的设备,但是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可以实现为分布式拍摄系统120的一部分,例如中心设备110可以为拍摄设备122-1或拍摄设备122-2或拍摄设备122-3所在的电子设备。
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中心设备110的设备类型不作限定,例如,中心设备110可以为台式电脑、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云计算设备等。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拍摄设备122可以为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为其他电子设备的外设等,例如拍摄设备122可以被实现为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电子设备等。拍摄设备122可以包括相机、摄像机、抓拍设备、台式电脑、膝上型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本公开对此不限定。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环境涉及的结构200的示意框图。图2中涉及图1的中心设备110和拍摄设备122。
如图2所示,中心设备11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11、参数分析模块212、决策模块213、控制模块214以及状态监控模块215。拍摄设备122可以包括拍摄模块221、发送模块222以及参数设置模块223。图2中仅示出单个拍摄设备122,但图1所示的分布式拍摄系统120中的多个拍摄设备122均可以具有类似结构,并且执行以下描述的类似功能。中心设备110可以控制和调整多个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
拍摄设备122的拍摄模块221可以拍摄图像或视频,并通过发送模块222将拍摄的图像或视频发送到中心设备110。
中心设备110的接收模块211可以接收拍摄设备122的发送模块222所发送的图像或视频。中心设备110的参数分析模块212可以对接收到的图像(或视频的帧)进行参数分析,得到分析结果。中心设备110的状态监控模块215可以对中心设备110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内存资源、网络带宽资源等)进行监控,以得到资源状态。中心设备110的决策模块213可以基于分析结果和/或资源状态确定拍摄设备122的参数控制指令。中心设备110的控制模块214将决策模块213所确定的参数控制指令传输到对应的拍摄设备122,以对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进行控制。
拍摄设备122的参数设置模块223可以基于来自中心设备110的控制模块214的参数控制指令,对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进行设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拍摄参数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光圈、感光度、曝光时间、曝光补偿参数、快门速度、拍摄帧率、图像分辨率等。
可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结构200的模块划分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不同的模块可以进行合并,例如可以省略其中部分模块,例如还可以额外地包括其他模块。作为一例,中心设备110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用于对来自拍摄设备122的多张图像进行合成等处理操作。另外可理解的是,图2中所示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或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
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心设备能够通过参数控制指令实现对各个拍摄设备的拍摄参数的控制,进而能够确保分布式拍摄系统的处理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中心设备110对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进行控制的过程300的示意交互图。应注意的是,图3中的拍摄设备122可以被应用于分布式拍摄系统120中的每个拍摄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中心设备110来设置相关的拍摄设备122,例如可以设置分布式拍摄系统120包括哪些拍摄设备122。
举例而言,中心设备110可以通过用户指令来确定分布式拍摄系统120包括哪些拍摄设备122。例如,中心设备110上可以安装有分布式拍摄系统120相关的应用(APP),例如“广角相机”APP或“环视相机”APP等,进而可以根据用户指令启动和操作对应的应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用户指令的形式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用户点击、用户键入、用户手势操作、用户语音输入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布式拍摄系统120所包括的多个拍摄设备122可以是启动的对应应用默认的或预置的多个拍摄设备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用户的操作来确定分布式拍摄系统所包括的多个拍摄设备122。示例性地,用户可以选择或设定用于该应用的多个拍摄设备122。在一例中,可以在该应用的界面示出可用的拍摄设备的列表,以便用户从中选择部分或全部作为分布式拍摄系统120所包括的多个拍摄设备122。在另一例中,用户可以在该应用的界面中输入设备标识等以设定分布式拍摄系统120所包括的多个拍摄设备12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可以与拍摄设备122建立连接。例如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以无线连接为例,中心设备110可以发现处于同一局域网环境中的拍摄设备122,并与拍摄设备122建立无线连接。例如,中心设备110和拍摄设备122可以都连接至同一个接入点(Access Point,AP),并且中心设备110与拍摄设备122之间具有Wi-Fi连接。
在过程300中,拍摄设备122拍摄310第一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设备122可以按照其默认拍摄参数或初始拍摄参数拍摄第一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执行若干次拍摄操作,拍摄设备122可以得到若干张第一图像。可理解,不同的拍摄设备122的默认拍摄参数或初始拍摄参数是彼此独立的,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在过程300中,拍摄设备122将所拍摄的第一图像发送320到中心设备110。可理解,多个拍摄设备122都可以通过拍摄和发送操作,将各自拍摄的第一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110。从而中心设备110接收由多个拍摄设备122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
可理解,分布式拍摄系统120可以包括多个拍摄设备122,相应地,中心设备110可以接收由多个拍摄设备122分别拍摄的第一图像。
举例来讲,可以假设分布式拍摄系统120所包括的多个拍摄设备122的数目为n,且分别表示为C1、C2、…Cn。可理解,该举例仅是示意,数目n例如可以是2、3或其他值等。在图3的过程300中,中心设备110可以从n个拍摄设备122获取多张第一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张第一图像的数目可以等于多个拍摄设备122的数目,例如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中心设备110可以从每个拍摄设备122接收一张第一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张第一图像的数目可以大于多个拍摄设备122的数目,例如具有多对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心设备110可以从单个拍摄设备122接收一张或多于一张第一图像。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多个拍摄设备122可以认为是拍摄多张第一图像的拍摄设备的集合。
应注意,下面的实施例中,为了简化描述,以“多张第一图像的数目可以等于多个拍摄设备122的数目”为例进行阐述,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可理解,对于多张第一图像的接收,可以是同时的,也可以是不同时的。例如,中心设备110可以通过一次接收操作获取多张第一图像。再例如,中心设备110也可以通过若干次接收操作获取多张第一图像,如先接收到多张第一图像中的一部分,再接收到多张第一图像中的剩余部分。
在过程300中,中心设备110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330针对各个拍摄设备122的参数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可以通过分析多张第一图像的属性、确定中心设备110处的资源状态等,并进一步确定参数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亮度调整指令。这样的实施例将在下文中结合图4进行讨论。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目标帧率控制指令。这样的实施例将在下文中结合图5进行讨论。
可理解的是,针对不同的拍摄设备122,中心设备110可以确定不同的参数控制指令。
在过程300中,中心设备110将参数控制指令发送340到对应的拍摄设备122。
进而,各个拍摄设备122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350其拍摄参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拍摄设备122设置拍摄参数的示例过程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分别进行阐述。
在过程300中,拍摄设备122按照所设置的拍摄参数拍摄360第二图像。并且,拍摄设备122将所拍摄的第二图像发送370到中心设备110。
如此中心设备110可以接收拍摄设备122重新拍摄的第二图像。由于拍摄设备122基于参数控制指令对拍摄参数进行了设置,因此拍摄的第二图像相比第一图像而言,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中心设备110针对多个拍摄设备122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后处理380。例如图像拼接、三维建模等操作。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中心设备110对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进行控制的过程400的示意流程图。
在框410,中心设备110接收多个拍摄设备122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拍摄设备122可以表示为C1、C2、…Cn,且可以分别拍摄第一图像,从而得到对应的n张第一图像。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将Ci拍摄的第一图像表示为第一图像i。
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设备122的拍摄模块221可以拍摄第一图像,并通过发送模块222将所拍摄的第一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110,进而中心设备110的接收模块211可以获取第一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可以对多张第一图像执行后处理,例如执行图像合成等操作。
在框420,中心设备110确定各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
具体地,中心设备110的参数分析模块212对多张第一图像分别进行分析,以确定每一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示例性地,针对任一第一图像,假设第一图像i,参数分析模块212可以通过分析确定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表示为Li。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可以包括:如果第一图像i为RGB图像,则将第一图像i中各个像素的RGB值转换为亮度值。随后,基于第一图像i中全部或部分像素的亮度值来确定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作为一例,可以将第一图像i中全部像素的亮度值的加权求和的结果(如平均值)作为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作为另一例,可以将第一图像i中全部像素的亮度值的众数作为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其中众数表示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可以包括:如果第一图像i为RGB图像,则将第一图像i转换为灰度图像。示例性地,可以通过灰度化处理得到与第一图像i对应的灰度图像。随后,可以将灰度图像划分为若干个(例如T个)大小相同的图像区域,并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灰度直方图。针对一个图像区域而言,可以通过遍历该图像区域中的像素,统计每个灰度级的像素个数来得到该图像区域的灰度直方图。随后可以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最大值来确定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作为一例,将灰度直方图的最大值表示为Hmax,那么可以将区间[α×Hmax,Hmax]内所有像素的亮度值的加权求和的结果(如平均值)作为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其中α为预设参数,且为小于1的正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可以包括:如果第一图像i为灰度图像,那么可以将灰度图像划分为若干个(例如T个)大小相同的图像区域,并确定各个图像区域的灰度直方图。随后可以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最大值来确定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作为一例,将灰度直方图的最大值表示为Hmax,那么可以将区间[α×Hmax,Hmax]内所有像素的亮度值的加权求和的结果(如平均值)作为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其中α为预设参数,且为小于1的正数。
可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在框430,中心设备110确定目标亮度值。
具体地,中心设备110的决策模块213可以基于多张第一图像中每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来确定目标亮度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n张第一图像中每一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Li,使用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决策,以确定目标亮度值。
本公开实施例对预先设定的规则不作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n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的加权求和值,作为目标亮度值。如果将目标亮度值表示为L’,则
Figure BDA0003177925770000111
其中pi表示与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Li所对应的权重。在一例中,权重等于1/n,那么可以基于n个全局亮度值的均值来确定目标亮度值L’。
在框440,中心设备110确定各个拍摄设备122的亮度调整指令。
具体地,中心设备110的控制模块214可以基于目标亮度值以及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来确定对应的拍摄设备Ci的亮度调整指令。该亮度调整指令中可以包括亮度调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拍摄设备Ci(i=1,2,…,n),第一图像i的全局亮度值为Li,中心设备110所确定的目标亮度值为L’,那么可以确定该拍摄设备Ci的亮度调整信息为(L’-Li)/L’。此处,亮度调整信息也可以被称为亮度调整幅度、亮度调整程度参数等,其表示需要调节的亮度的改变量,(L’-Li)/L’大于0表示亮度需要调高,(L’-Li)/L’小于0表示亮度需要调低。
可理解,由于不同的拍摄设备122所拍摄的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不同,那么针对不同的拍摄设备122的亮度调整信息一般也是不同的。
在框450,中心设备110将亮度调整指令发送到对应的拍摄设备122。
具体地,中心设备110的控制模块214将亮度调整指令发送到对应的拍摄设备Ci,该亮度调整指令可以包括亮度调整信息(L’-Li)/L’。
基于此,可理解,拍摄设备122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亮度调整信息调节其拍摄参数。具体的,拍摄设备122的参数设置模块223可以设置拍摄参数。拍摄参数可以包括与亮度相关的参数,如曝光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光圈、感光度、曝光时间、曝光补偿参数等亮度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设备122可以基于接收到的亮度调整信息、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来设置拍摄参数。第一阈值可以表征误差允许范围,第二阈值可以表征调整幅度参照,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应用场景、拍摄设备122的精度等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具体值不作限定。在一例中,第一阈值可以等于0.1,第二阈值可以等于0.5。
以拍摄设备Ci为例,其接收到的亮度调整信息为(L’-Li)/L’。
举例而言,如果(L’-Li)/L’的绝对值低于第一阈值,则说明需要调整的亮度幅度较小,此时拍摄设备Ci可以不改变与亮度相关的拍摄参数,也就是说可以保持亮度参数不变。
举例而言,如果(L’-Li)/L’的绝对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那么可以按照第一步长来调整与亮度相关的拍摄参数。作为一例,可以按照步长0.5ev来调节曝光补偿参数,具体的,如果(L’-Li)/L’大于0则将亮度调高,如果(L’-Li)/L’小于0则将亮度调低。
举例而言,如果(L’-Li)/L’的绝对值超过第二阈值,那么可以按照第二步长来调整与亮度相关的拍摄参数。作为一例,可以按照步长50来调节感光度,具体的,如果(L’-Li)/L’大于0则将亮度调高,如果(L’-Li)/L’小于0则将亮度调低。
一般地,针对同一拍摄参数的第二步长大于第一步长,这样,可以基于亮度调整信息所处的不同范围,采用不同的步长进行拍摄参数调整,这样能够更快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得调整的速度更快更高效。
参照图4,在框460,中心设备110接收由拍摄设备122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具体的,第二图像是拍摄设备122按照亮度调整指令对拍摄参数进行重新设置后再拍摄的。
在框470,中心设备110对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图像后处理。
例如可以由中心设备110的图像处理模块进行图像合成等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图像合成算法将多张第二图像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拼接,并在中心设备110的显示屏上呈现经拼接的图像。
结合图4,可以综合考虑各个拍摄设备122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实现了对多个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的自动调整。并且,可理解,在460之后,中心设备110可以返回执行针对多张第二图像的类似的420操作,也就是说还可以基于前一次参数调整后重新拍摄的图像进行下一次的控制和调整,实现了对拍摄参数的动态调整。
如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进行动态地调整,从而能够使得拍摄设备122后续所拍摄的第二图像的亮度等光线特征基本一致,避免因不同的拍摄设备122的环境光线差异所导致的图像亮度差异,这样能够使合成的图像亮度差异更小,图像效果更佳,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中心设备110对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进行控制的过程500的示意流程图。
在框510,中心设备110接收多个拍摄设备122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拍摄设备122可以表示为C1、C2、…Cn,且可以分别拍摄第一图像,从而得到对应的n张第一图像。为了方便描述,可以将Ci拍摄的第一图像表示为第一图像i。
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设备122的拍摄模块221可以拍摄第一图像,并通过发送模块222将所拍摄的第一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110,进而中心设备110的接收模块211可以获取第一图像。
在框520,中心设备110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用于呈现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可以是多张第一图像中的部分或全部。例如在广角相机的场景中,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包括多张第一图像的全部。例如在环视相机的场景中,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包括多张第一图像的部分,例如多张第一图像中的一张或两张。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用户的查看指令来确定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用户的查看指令可以是用户的点击、滑动等操作。举例来讲,用户可以在环视相机应用的界面上,通过左右滑动操作来选择要查看的视野范围。进而可以确定与要查看的视野范围相关的图像。换句话说,可以确定要参与合成或呈现的图像。可理解的是,所确定的图像可能为一张,也可能为多张。
在框530,中心设备110确定针对每个拍摄设备122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
具体地,中心设备110的决策模块213可以确定针对各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帧率的量纲可以为每秒的帧数(frames per second,FPS)。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多张第一图像包括至少一张目标图像以及除至少一张目标图像之外的其他第一图像,相应地,多个拍摄设备包括与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对应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以及与其他第一图像对应的其他拍摄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可以确定第一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其指示第一目标帧率。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之外的其他拍摄设备,可以确定第二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其指示第二目标帧率。第一目标帧率大于第二目标帧率。例如,中心设备110可以基于应用场景等确定第一目标帧率,表示为Ftarget。例如,中心设备110可以基于资源状态等确定第二目标帧率,例如第二目标帧率可以等于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可以确定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并至少基于所确定的传输时延来确定针对每个拍摄设备122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
示例性地,针对至少一张目标图像中每一目标图像,可以确定拍摄目标图像的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
为了便于描述,假设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包括第一图像i,拍摄设备Ci拍摄得到第一图像i,并且下文中阐述针对拍摄设备Ci的第一目标帧率控制指令。
示例性地,中心设备110的参数分析模块212可以对拍摄设备Ci拍摄的图像流进行分析,以确定拍摄设备Ci的传输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拍摄设备Ci拍摄的相邻两帧到达中心设备110的时间差,来确定传输时延,例如,拍摄设备Ci的传输时延为Ti-Ti-1,其中Ti表示第i帧到达中心设备110的时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还可以基于拍摄设备Ci的传输时延,确定该拍摄设备Ci在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帧率。举例而言,该拍摄帧率为传输时延的倒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拍摄设备Ci的第一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帧率与拍摄帧率之差,换句话说,针对拍摄设备Ci的第一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可以间接地指示第一目标帧率。这样该第一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可以指示拍摄设备Ci对于拍摄帧率的调整量,可理解,调整量可以为正值或负值,分别表示将帧率调高或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就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而言,针对不同的拍摄设备的第一目标帧率可以是相同的,例如都为Ftarget,或者,针对不同的拍摄设备的第一目标帧率可以是不同的。
举例而言,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可以包括目标拍摄设备和非目标拍摄设备,其中目标拍摄设备拍摄的目标图像中包括运动物体。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还可以确定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中拍摄运动物体的目标拍摄设备。依然以拍摄设备Ci为例进行阐述。示例性地,针对拍摄设备Ci,可以通过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对Ci拍摄的图像流进行检测,以确定图像流中是否包括运动物体。
中心设备110可以确定目标拍摄设备的第一目标帧率高于非目标拍摄设备的第一目标帧率。例如,可以确定非目标拍摄设备的第一目标帧率为第一帧率,确定目标拍摄设备的第一目标帧率为第一帧率与增量帧率之和。例如,可以确定目标拍摄设备的第一目标帧率为目标拍摄设备的当前拍摄帧率与增量帧率之和,确定非目标拍摄设备的第一目标帧率为非目标拍摄设备的当前拍摄帧率与增量帧率之差。增量帧率可以为预设的帧率调整步长,例如可以为5FPS或其他值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的状态监控模块215可以确定中心设备110的资源状态,并且中心设备110可以基于该资源状态来确定各个拍摄设备122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举例而言,如果确定中心设备110的网络带宽占用率超过使用阈值(如50%或其他值),那么可以确定上述的第二目标帧率为0,这样可以尽量地减少对于带宽的占用。举例而言,如果确定中心设备110的网络带宽占用率低于使用阈值(如50%或其他值),那么可以确定上述的第二目标帧率为非0,如第二目标帧率等于第一目标帧率的一半或其他值,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可以确定与多个拍摄设备122分别对应的多个目标帧率控制指令,例如表示为与多个拍摄设备的数目一致的多维向量,也就是说,该向量中包括多个元素,且向量中元素的数目等于多个拍摄设备的数目。
在框540,中心设备110将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发送到对应的拍摄设备122。
可理解,拍摄设备122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设置其拍摄参数。拍摄参数可以包括与帧率有关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针对一帧图像曝光的行数以及填充的空白行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拍摄设备122的当前拍摄帧率大于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所指示的目标帧率,那么拍摄设备122还可以采用丢帧策略。举例而言,假设拍摄设备Ci的当前拍摄帧率为60FPS,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指示的目标帧率为30FPS,那么拍摄设备Ci可以隔帧丢帧,即所拍摄的每相邻两帧中只将一帧发送到中心设备110。举例而言,假设拍摄设备Ci接收到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指示的目标帧率为0,那么拍摄设备Ci可以将拍摄的帧进行丢弃,即不将任何帧发送到中心设备110。
参照图5,在框550,中心设备110接收由拍摄设备122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具体的,第二图像是拍摄设备122按照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对拍摄参数进行重新设置后再拍摄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情况下,中心设备110也可以采用丢帧策略。举例而言,假设中心设备110发送到拍摄设备Ci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指示的是目标帧率,之后中心设备110再次从拍摄设备Ci获取第二图像并确定拍摄设备Ci的拍摄帧率大于目标帧率,那么中心设备110针对来自拍摄设备Ci的第二图像可以执行丢帧,以此方式来控制中心设备110处要处理的图像的数目。
在框560,中心设备110对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图像后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图像合成算法将多张第二图像中的部分或全部进行拼接,并在中心设备110的显示屏上呈现经拼接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用户的查看指令执行图像后处理。例如,用户的查看指令指示要查看的视野位于两个相邻的拍摄设备122(假设为C2和C3)拍摄的方向之间,则可以基于查看的方向确定临近的拍摄设备122,并基于临近的拍摄设备122拍摄的图像,通过插帧等方式得到要呈现的合成图像。举例来讲,可以通过基于拍摄设备C2拍摄的图像2和拍摄设备C3拍摄的图像3,通过插帧算法,确定位于拍摄设备C2和拍摄设备C3之间的观看视点的合成图像。
如此,在分布式拍摄系统中,可能会由于拍摄设备的数目过多而导致图像并行传输至中心设备的时延过大。
可理解,在环视相机的场景中,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可以基于参与呈现的图像的传输时延,而确定各个拍摄设备的帧率,从而实现了对帧率的自动设置,保证了参与呈现的图像的部分拍摄设备122能够充分地利用中心设备110的带宽和计算资源,为图像的呈现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另外,可理解,在550之后,中心设备110可以返回执行针对多张第二图像的类似的520操作,也就是说还可以基于前一次参数调整后重新拍摄的图像进行下一次的控制和调整,实现了对拍摄参数的动态调整。
另外,应注意的是,尽管上述图4和图5的实施例针对亮度或帧率进行控制的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对其他的拍摄参数(如分辨率等)进行控制,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参数控制过程600的示意流程图。过程600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中心设备110执行。
在框610,中心设备110接收多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多张第一图像包括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拍摄的至少一张第一图像。在框620,中心设备110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在框630,中心设备110将所确定的参数控制指令分别发送到多个拍摄设备中的对应拍摄设备。在框640,中心设备110接收多个拍摄设备分别按照各自的拍摄参数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拍摄参数是拍摄设备基于所接收到的参数控制指令而设置的。在框650,中心设备110针对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图像后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亮度调整指令。中心设备110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中心设备110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每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中心设备110基于所确定的多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目标亮度值;以及中心设备110至少基于目标亮度值,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基于目标亮度值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可以包括:中心设备110基于目标亮度值以及每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针对该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可以包括:如果第一图像为彩色图像,将彩色图像中各个像素的色彩值转化为亮度值;以及基于彩色图像中全部或部分像素的亮度值的加权求和的结果,确定图像的全局亮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可以包括:中心设备110将与第一图像对应的灰度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中心设备110确定多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的灰度直方图;以及中心设备110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最大值,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确定目标亮度值可以包括:中心设备110将多张第一图像中各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的加权求和值作为目标亮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目标帧率控制指令。中心设备110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中心设备110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要被用于呈现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以及中心设备110至少基于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可以包括:中心设备110将针对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一目标帧率;以及中心设备110将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除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之外的其他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二目标帧率,其中第一目标帧率大于第二目标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设备110将针对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一目标帧率包括:中心设备110确定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中的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中心设备110基于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确定第一拍摄设备在拍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帧率与拍摄帧率之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包括多张目标图像。中心设备110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包括:中心设备110确定多张目标图像中由第二拍摄设备拍摄的目标图像中包括运动物体且由第三拍摄设备拍摄的目标图像中不包括运动物体;以及中心设备110将针对第二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三目标帧率且将针对第三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四目标帧率,其中第三目标帧率大于第四目标帧率。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参数控制过程700的示意流程图。过程700可以由如图1所示的拍摄设备122执行。
在框710,拍摄设备122拍摄第一图像。在框720,拍摄设备122将第一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在框730,拍摄设备122从中心设备接收参数控制指令,该参数控制指令是由中心设备至少基于第一图像所确定的。在框740,拍摄设备122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在框750,拍摄设备122按照所设置的拍摄参数拍摄第二图像。在框760,拍摄设备122将第二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亮度调整指令。拍摄设备122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包括:拍摄设备122基于亮度调整指令,设置拍摄设备122的如下拍摄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光圈、感光度、曝光时间、或曝光补偿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绝对值低于第一阈值,保持当前的拍摄参数不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绝对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则按照第一步长来调整与亮度相关的拍摄参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绝对值高于第二阈值,则按照第二步长来调整与亮度相关的拍摄参数。第一阈值低于第二阈值,且第一步长小于第二步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拍摄设备122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参数包括:拍摄设备122基于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指示的目标帧率,设置拍摄设备122的拍摄帧率。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同步的装置800的示意框图。装置800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被包括在图1的中心设备110中。
装置800可以包括多个模块,以用于执行如图6中所讨论的过程600中的对应步骤。如图8所示,装置800包括接收单元810、确定单元820、发送单元830和处理单元840。接收单元810被配置为接收多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多张第一图像包括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拍摄的至少一张第一图像。确定单元820被配置为基于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发送单元830被配置为将所确定的参数控制指令分别发送到多个拍摄设备中的对应拍摄设备。接收单元810还被配置为接收多个拍摄设备分别按照各自的拍摄参数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拍摄参数是拍摄设备基于所接收到的参数控制指令而设置的。处理单元840被配置为针对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图像后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亮度调整指令。确定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每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基于所确定的多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目标亮度值;以及至少基于目标亮度值,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亮度值以及每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针对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如果第一图像为彩色图像,将彩色图像中各个像素的色彩值转化为亮度值;以及基于彩色图像中全部或部分像素的亮度值的加权求和的结果,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将与第一图像对应的灰度图像划分为多个图像区域;确定多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的灰度直方图;以及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最大值,确定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将多张第一图像中各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的加权求和值作为目标亮度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多张第一图像中要被用于呈现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以及至少基于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确定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将针对拍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一目标帧率;以及将针对多个拍摄设备中除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之外的其他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二目标帧率,第一目标帧率大于第二目标帧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中的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基于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确定第一拍摄设备在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帧率;以及基于拍摄帧率,确定针对第一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第一目标帧率与拍摄帧率之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包括多张目标图像,确定单元820可以被配置为:确定多张目标图像中由第二拍摄设备拍摄的目标图像中包括运动物体且由第三拍摄设备拍摄的目标图像中不包括运动物体;以及将针对第二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三目标帧率且将针对第三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四目标帧率,第三目标帧率大于第四目标帧率。
示例性地,图8中的装置800可以被实现为中心设备110,或者可以被实现为中心设备110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限定。示例性地,结合图2,接收单元810可以被实现为接收模块211,确定单元820可以被实现为参数分析模块212、决策模块213和状态监控模块215,发送单元830可以被实现为控制模块214,处理单元840可以被实现为图像处理模块。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也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为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图8中的装置800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结合图3至图7中中心设备110所述的各个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同步的装置900的示意框图。装置900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被包括在图1的拍摄设备122中。
装置900可以包括多个模块,以用于执行如图7中所讨论的过程700中的对应步骤。如图9所示,装置900包括拍摄单元910、发送单元920、接收单元930和设置单元940。拍摄单元910被配置为拍摄第一图像。发送单元920被配置为将第一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接收单元930被配置为从中心设备接收参数控制指令,该参数控制指令是由中心设备至少基于第一图像所确定的。设置单元940被配置为基于参数控制指令,设置装置900的拍摄参数。拍摄单元910还被配置为按照所设置的拍摄参数拍摄第二图像。发送单元920还被配置为将第二图像发送到中心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亮度调整指令。设置单元940被配置为基于亮度调整指令,设置装置900的如下拍摄参数中的至少一项:光圈、感光度、曝光时间、或曝光补偿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单元940被配置为:如果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绝对值低于第一阈值,保持当前的拍摄参数不变。如果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绝对值位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则按照第一步长来调整与亮度相关的拍摄参数。如果亮度调整指令指示的亮度调整量的绝对值高于第二阈值,则按照第二步长来调整与亮度相关的拍摄参数。第一阈值低于第二阈值,且第一步长小于第二步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数控制指令包括目标帧率控制指令,设置单元940被配置为基于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指示的目标帧率,设置装置900的拍摄帧率。
示例性地,图9中的装置900可以被实现为拍摄设备122,或者可以被实现为拍摄设备122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限定。示例性地,结合图2,拍摄单元910可以被实现为拍摄模块221,发送单元920可以被实现为发送模块222,接收单元930和设置单元940可以被实现为参数设置模块223。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也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为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图9中的装置900能够用于实现上述结合图3至图7中拍摄设备122所述的各个过程,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图10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1000的示意性框图。设备1000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被包括在图1的中心设备110中,或者设备1000可以被实现为或者被包括在图1的拍摄设备122中。
如图所示,设备10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001、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002以及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003。CPU 1001可以根据存储在RAM 1002和/或RAM 1003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从存储单元1008加载到ROM 1002和/或RAM 1003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OM 1002和/或RAM 1003中,还可存储设备10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001和ROM 1002和/或RAM 1003通过总线10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005也连接至总线1004。
设备10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005,包括:输入单元10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10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10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10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1009允许设备10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CPU 10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可以被实现为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相应地可以被称为计算单元。CPU 10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过程600或70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过程600或700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0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002和/或RAM 1003和/或通信单元10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10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OM 1002和/或RAM 1003并由CPU 10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过程600或700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CPU 10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过程600或700。
示例性地,图10中的设备1000可以被实现为电子设备(如中心设备110或拍摄设备122),或者可以被实现为电子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处理电路。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可以由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完成上述信令或数据的交互,由处理电路完成信令或数据信息的生成以及处理。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中心设备110或拍摄设备122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当处理器运行该程序指令时,使得安装该芯片系统的设备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存储有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中心设备110或拍摄设备122的方法和功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中心设备110或拍摄设备122的方法和功能。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中心设备110或拍摄设备122的方法和功能。
通常,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固件或软件实现,其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被示出并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一些其他图示表示,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实现为,如非限制性示例,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种组合。
本公开还提供有形地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指令,其在目标的真实或虚拟处理器上的设备中执行,以执行如上参考附图的过程/方法。通常,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分割程序模块的功能。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光、无线电、声音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载波、红外信号等。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的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组合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还应当注意,根据本公开的两个或更多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装置来具体化。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现,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的,并且也不限于所公开的各实现。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现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很好地解释各实现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公开的各个实现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参数控制方法,包括:
中心设备接收多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多张第一图像,所述多张第一图像包括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拍摄的至少一张第一图像;
所述中心设备基于所述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
所述中心设备将所确定的参数控制指令分别发送到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的对应拍摄设备;
所述中心设备接收所述多个拍摄设备分别按照各自的拍摄参数所拍摄的多张第二图像,所述拍摄参数是拍摄设备基于所接收到的参数控制指令而设置的;以及
所述中心设备针对所述多张第二图像,执行图像后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心设备基于所述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多张第一图像中每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
所述中心设备基于所确定的所述多张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目标亮度值;以及
所述中心设备至少基于所述目标亮度值,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心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亮度值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基于所述目标亮度值以及每个拍摄设备所拍摄的第一图像的全局亮度值,确定针对每个拍摄设备的亮度调整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心设备基于所述多张第一图像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参数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多张第一图像中要被用于呈现的至少一张目标图像;以及
所述中心设备至少基于所述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心设备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将针对拍摄所述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一目标帧率;以及
所述中心设备将针对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除所述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之外的其他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二目标帧率,所述第一目标帧率大于所述第二目标帧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心设备将针对拍摄所述至少一张目标图像的所述至少一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一目标帧率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拍摄设备中的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
所述中心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拍摄设备的传输时延,确定所述第一拍摄设备在拍摄目标图像时的拍摄帧率;以及
所述中心设备基于所述拍摄帧率,确定针对所述第一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所述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目标帧率与所述拍摄帧率之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张目标图像包括多张目标图像,并且所述中心设备确定针对所述多个拍摄设备中每个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中心设备确定所述多张目标图像中由第二拍摄设备拍摄的目标图像中包括运动物体且由第三拍摄设备拍摄的目标图像中不包括运动物体;以及
所述中心设备将针对所述第二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三目标帧率且将针对所述第三拍摄设备的目标帧率控制指令确定为第四目标帧率,所述第三目标帧率大于所述第四目标帧率。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上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838173.0A 2021-05-31 2021-07-23 参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54843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0583 2021-05-31
CN2021106005831 2021-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4382A true CN115484382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20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38173.0A Pending CN115484382A (zh) 2021-05-31 2021-07-23 参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843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6166A (zh) * 2023-09-12 2023-10-20 湖南湘银河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图像解析的遥测终端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6166A (zh) * 2023-09-12 2023-10-20 湖南湘银河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图像解析的遥测终端机
CN116916166B (zh) * 2023-09-12 2023-11-17 湖南湘银河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图像解析的遥测终端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49187B1 (ko) 전자 장치와, 그의 제어 방법
WO2020143191A1 (en) Image frame prediction method, image frame prediction apparatus and head display apparatus
US1005581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US2018000541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brightness in multiple images
CN105141841B (zh) 摄像设备及其方法
CN110868547A (zh)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8214838A1 (zh) 监控抓拍方法、装置及系统
KR20200011000A (ko) 증강 현실 프리뷰 및 위치 추적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0445986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416333B (zh) 图像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063606A1 (en) Robust disparity esti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intensity variations for camera arrays
CN115484382A (zh) 参数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4245035A (zh) 视频生成方法和装置、设备、介质
US11200653B2 (en) Local histogram matching with global regularization and motion exclusion for multi-exposure image fusion
CN103929585B (zh) 一种偏光片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WO2023093281A1 (zh) 图像处理及模型训练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510629A (zh) 数据显示方法、图像处理器、拍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436247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00053879A (ko) 이기종 카메라 동시 제어를 위한 분산촬영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이에 사용되는 카메라 제어 클라이언트
CN11288765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装置
CN114514552A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
CN106210590B (zh)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208053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摄像模组及可移动设备
CN113115109B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85096A1 (zh) 图像模糊度的确定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