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4359A -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4359A
CN115484359A CN202110661599.3A CN202110661599A CN115484359A CN 115484359 A CN115484359 A CN 115484359A CN 202110661599 A CN202110661599 A CN 202110661599A CN 115484359 A CN115484359 A CN 115484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lens
driving
assembly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15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4359B (zh
Inventor
方银丽
洪超
阙嘉耀
严春琦
王斌
谢义
王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15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4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4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4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4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4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该摄像模组包括感光组件和镜头组件。该镜头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该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该镜头组件包括:光学镜头,其中该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被组装于该镜筒内的镜片组;驱动组件,其中该驱动组件包括限定出内部空间的外壳体,被设置于该内部空间的驱动基架,以及用于驱动该光学镜头且相对设置的线圈和磁性元件;悬持机构,其中该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该驱动机构的该内部空间;以及防撞凸台,其中该防撞凸台被对应地设置于该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之间,以阻止该光学镜头与该驱动组件直接接触。

Description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对模组的结构配置进行优化,以省去马达中的镜头载体,有助于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等越来越多地朝向小型化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的这种发展趋势对作为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的标准配置之一的摄像模组的尺寸和成像能力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这也造成电子产品和智能设备行业无不在追求摄像模组的紧凑型和功能集成化,而自动对焦、变焦和防抖功能就是在这种发展浪潮中被集成到摄像模组中去的,以实现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变焦和防抖功能。
目前,现有的摄像模组通常包括感光组件、光学镜头以及音圈马达等重要部件,其中该音圈马达作为该摄像模组的驱动元件,其作用是驱动摄像模组中的光学镜头进行移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变焦和防抖等功能。事实上,在现有的产业布局中,摄像模组的组装过程在模组厂完成,而音圈马达则是以模块的形式由马达厂提供。也就是说,该音圈马达中的马达基座、镜头载体、弹簧以及线圈磁石等部件先在马达厂组装好以具有模块化结构,再在模组厂将光学镜头安装到该音圈马达的镜头载体,进而将该音圈马达的马达基座对应地安装至该感光组件,使得该音圈马达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参与到摄像模组的组装过程中。
然而,这样的组装方案却存在诸多缺陷。一方面,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摄像模组越来越朝着小型化、轻薄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摄像模组的尺寸和结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音圈马达在摄像模组中以一个完整的模块形式存在,其在摄像模组的尺寸和结构设计中几乎是不可改变的变量,因此很少有模组厂尝试从优化马达结构和集成化模组组装工艺的技术思路来优化摄像模组的结构和尺寸设计。另一方面,以马达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案还会增加模组的组装工序,进而降低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例如,在现有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案中,需要对马达进行多次清洗、烘烤固化以及AA校正,这都将降低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提高组装成本。事实上,正是由于马达厂需要将音圈马达封装成一个标准模块,因此音圈马达通常具有相对封闭的结构,而一旦灰尘或脏污进入马达内部,那这些灰尘和脏污将很难被清洗掉,严重影响摄像模组的整体洁净度。也就是说,作为标准模块的音圈马达,其内部清理难度非常高,而其内部的灰尘和脏污也极易污染感光组件,进而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优势在于提供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能够对模组的结构配置进行优化,以省去马达中的镜头载体,有助于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能够将马达的组装集成进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集成度,减少模组尺寸。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中的防撞凸台能够避免光学镜头的镜筒与其他部件(如驱动组件的外壳体和/或驱动基架)直接碰撞,有助于保护所述镜筒不因碰撞而变形,以确保所述摄像模组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中的线圈先被预制成型,再被安装于光学镜头的镜筒,以避免所述线圈在绕制过程中的收缩会对所述光学镜头的形状产生影响,继而影响所述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能够通过悬持机构直接将光学镜头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以省去镜头载体,不仅降低摄像模组的物料成本,减少光学镜头与镜头载体之间的组装公差,而且还取消了传统封装工艺中的定高工序,减少摄像模组的高度。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悬持机构能够为所述光学镜头的移动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得所述光学镜头的大移动行程得以保障的同时,减小所述光学镜头的驱动阻力,改善所述摄像模组的对焦或变焦的灵敏度。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能够对传统的标准模块化马达进行非标处理,以去除所述马达中无用的部件或可替换的部件,使得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光学镜头能够在模组厂被集成地组装在一起,不仅能够降低灰尘造成的脏污影响,而且还有利于摄像模组的结构设计和尺寸优化。
本发明的另一优势在于提供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其中,为了达到上述优势,在本发明中不需要采用复杂的结构或算法。因此,本发明成功和有效地提供一解决方案,不只提供一简单的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同时还增加了所述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优势或其他优势和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摄像模组,包括:
感光组件;和
镜头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镜头组件包括:
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被组装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
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定出内部空间的外壳体,被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驱动基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且相对设置的线圈和磁性元件;
悬持机构,其中所述悬持机构将所述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及
防撞凸台,其中所述防撞凸台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光学镜头之间,以阻止所述光学镜头与所述驱动组件直接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凸台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凸台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外壳体,以位于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外壳体具有与所述光学镜头对应的开口部,并且所述防撞凸台被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下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凸台进一步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驱动基架,以位于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驱动基架和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驱动基架包括包括基座和自所述基座一体地向上延伸的至少二支架,并且所述防撞凸台被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凸台进一步被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以位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和所述驱动组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撞凸台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所述防撞凸台被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四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圈先被预加工成空心环绕线圈或空心平面线圈,再被安装于所述镜筒的外周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持机构包括沿光轴方向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其中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一套接孔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光端相适配,以套接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二弹片的第二套接孔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出光端相适配,以套接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的下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被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架的至少二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线圈的两电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一弹片和/或所述第二弹片电连接于所述至少二接线端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光学镜头,其中该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被组装于该镜筒内的镜片组;
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于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之间;
通过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以形成镜头组件,其中该防撞凸台位于该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之间;以及
对应地设置该镜头组件于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形成摄像模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于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之间的步骤中:将该防撞凸台二次注塑或粘接于该驱动组件的外壳体的开口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于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之间的步骤中:将该防撞凸台进一步二次注塑或粘接于该驱动组件的驱动基架的基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于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之间的步骤中:将该防撞凸台进一步二次注塑或粘接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将预制成型后的线圈安装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其中该线圈被预加工成空心环绕线圈或空心平面线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以形成镜头组件,其中该防撞凸台位于该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之间的步骤,包括步骤:
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二弹片的第二外廓部一体成型于该驱动组件的驱动基架;
在正装该光学镜头于该驱动组件的该内部空间后,将该第二弹片的第二内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下部;
相对地设置该驱动组件的磁性元件于该驱动组件的该驱动基架;以及
分别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一弹片的第一内廓部和第一外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上部和该驱动组件的该驱动基架的支架,以形成该镜头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以形成镜头组件,其中该防撞凸台位于该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之间的步骤,包括步骤:
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一弹片的第一外廓部固接于该驱动组件的驱动基架的支架;
在倒装该光学镜头于该驱动组件的该内部空间后,将该第一弹片的第一内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上部;
分别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二弹片的第二内廓部和第二外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下部和该驱动基架;以及
相对地设置该驱动组件的磁性元件于该驱动组件的该驱动基架,以形成该镜头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以形成镜头组件,其中该防撞凸台位于该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之间的步骤,包括步骤:
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一弹片的第一外廓部和第二弹片的第二外廓部一体成型于该驱动组件的驱动基架的支架;
穿过该第二弹片的第二套接孔将该光学镜头倒装于该驱动组件的该内部空间;
分别将该第一弹片的第一内廓部和该第二弹片的第二内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上部和下部;以及
相对地设置该驱动组件的磁性元件于该驱动组件的该驱动基架,以形成该镜头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镜头组件,包括:
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被组装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
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定出内部空间的外壳体,被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驱动基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且相对设置的线圈和磁性元件;
悬持机构,其中所述悬持机构将所述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及
防撞凸台,其中所述防撞凸台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光学镜头之间,以阻止所述光学镜头与所述驱动组件直接接触。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镜头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镜头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6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第一示例。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第二示例。
图6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第三示例。
图6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第四示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镜头组件中线圈的一个示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镜头组件中所述线圈的另一个示例。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镜头组件的悬持机构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镜头组件的悬持机构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镜头组件的悬持机构的第三变形实施方式。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A和图13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中镜头组件的组装步骤的第一示例。
图14A和图14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中镜头组件的组装步骤的第二示例。
图15A至图15C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中镜头组件的组装步骤的第三示例。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镜头组件的光学镜头的一个变形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术语“一”应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除非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明确示意该元件的数量只有一个,否则术语“一”并不能理解为唯一或单一,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媒介间接连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申请概述
如背景技术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像模组越来越朝着大像素、大光圈、轻薄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摄像模组的尺寸和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的摄像模组封装工艺中,模组厂通常分别获取马达、镜头以及感光芯片等零部件,并将上述零部件进行封装,从而得到完整的摄像模组。由于马达、镜头以及感光芯片分别由不同供应商提供,而其各自的技术领域不同,所需的生产环境不同,且对产品的要求也不一致,因此模组厂在获取上述零部件后,需要分别检测上述上述零部件的品质,并在封装过程中,需要使各零部件之间相互配合,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涉,也就是说,传统的摄像模组封装工艺相对复杂,涉及的上游产业链长,摄像模组的成本因多余的组装工序和零部件而增加。
特别地,马达作为摄像模组中结构相对复杂,但制造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零部件,其制造车间的无尘等级要求相对较低,即其车间环境中的灰尘远多于镜头或感光芯片的制造车间中的灰尘。因此,当模组厂采用传统的封装工艺,从马达厂直接采购组装完成的马达进行摄像模组的封装时,马达所携带的灰尘会造成摄像模组的眼中污染,即便对马达进行清洗,但由于马达内部结构的复杂性,灰尘依然会隐藏在马达内部,而在后续组装过程中或摄像模组的使用过程中,这些灰尘会从马达内部逃出而飘落在镜头的镜片上或者感光芯片的感光面上,造成摄像模组所成图像中存在黑点,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换言之,现有的摄像模组中的音圈马达作为一个完整的模块存在,不仅决定了其在摄像模组的尺寸和结构设计中几乎是不可改变的变量,导致几乎没有模组厂会尝试从优化马达结构和组装工艺的技术思路来优化摄像模组的结构和尺寸设计,而且还需要在模组组装过程中对模块化马达进行多次清洗、烘烤固化以及AA校正,导致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降低,但组装成本却提高。
此外,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对摄像模组的高倍变焦功能和成像质量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该光学镜头中镜片的数量越来越多,进而该光学镜头的重量也会随之变重,这就会造成该音圈马达对该光学镜头的驱动灵敏度变得越来越差,导致该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和高倍变焦出现延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部分模组厂不得不选用驱动力更大的马达,但增大马达驱动力不仅意味着马达的价格会更加昂贵,而且还会造成马达体积和重量的增大,更加不利于摄像模组的轻薄化发展。因此需要一种优化的摄像模组结构设计方案和摄像模组组装方案。
具体地,本申请的技术构思是对传统的标准模块化马达进行非标处理,以去除所述马达中无用的部件或可替换的部件,使得驱动组件与光学镜头能够在模组厂被集成地组装在一起,不仅能够降低灰尘造成的脏污影响,而且还有利于摄像模组的结构设计和尺寸优化。更具体地,本申请的发明人尝试去除马达模块中的镜头载体以获得无载体马达,而将该无载体马达作为非标模块参与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案中,即直接将光学镜头安装到该无载体马达以形成高度集成化的镜头组件,不仅降低了摄像模组的物料成本,减少光学镜头与镜头载体之间的组装公差,而且还取消了传统封装工艺中的定高工序,减少摄像模组的高度。这样,由于省去镜头载体会减少马达的驱动负荷,因此摄像模组无需选用驱动力较大的马达,就能够改善摄像模组在自动对焦和高倍变焦时的灵敏度。与此同时,最终组装成的摄像模组的整体重量和尺寸得以降低,更便于对马达内部进行清洗和优化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马达中通常包括用于承载光学镜头的镜头载体,并且所述镜头载体还会与驱动组件中的外壳体或驱动基架产生撞击,进而保护弹片,但在本申请的所述摄像模组中取消了所述镜头载体,直接通过所述悬持机构将所述光学镜头悬持于所述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而由于所述光学镜头的镜筒通常由PC(聚碳酸酯)材质制备而成,使得所述镜筒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驱动组件中的外壳体和驱动基架的弹性模量,即相比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驱动基架,所述镜筒材质较软,因此当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直接与所述外壳体或所述驱动基架碰撞时,所述镜筒将极易变形,导致所述镜筒内镜片组的相对位置或面型发生变化,进而会严重影响所述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综上,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组结构,即在取消镜头载体的基础上,额外在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光学镜头之间设置防撞凸台,以阻止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直接接触,避免所述镜筒与所述驱动组件直接撞击,以保护所述光学镜头。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由集成化组装工艺制备而成的摄像模组,其包括感光组件和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的镜头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被组装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定出内部空间的外壳体,被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驱动基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且相对设置的线圈和磁性元件;悬持机构,其中所述悬持机构将所述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及防撞凸台,其中所述防撞凸台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光学镜头之间,以阻止所述驱动组件在驱动所述光学镜头移动时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直接接触。
基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如下:提供一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被组装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通过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于该光学镜头和该驱动组件之间,以形成镜头组件;以及对应地设置该镜头组件于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形成摄像模组。
示意性实施方式
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7,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1,其中所述摄像模组1可以包括镜头组件10和感光组件20,其中所述镜头组件10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感光路径,使得外部光线先通过所述镜头组件10,再被所述感光组件20接收以成像。特别地,所述镜头组件10包括驱动组件11、光学镜头12、悬持机构13以及防撞结构14。所述驱动组件11包括限定出内部空间110的外壳体115,被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110内的驱动基架11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12且相对设置的线圈112和磁性元件113。所述光学镜头12包括镜筒121和被组装于所述镜筒121内的镜片组122。所述悬持机构13将所述光学镜头12可复位地悬持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所述防撞凸台14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和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之间,以阻止所述镜筒121直接接触所述驱动组件11。换言之,由于所述防撞凸台14位于所述驱动组件11和所述镜筒121之间以阻止所述镜筒121直接接触所述驱动组件11,因此当所述线圈112被通电以与所述磁性元件113产生电磁力的作用下,所述光学镜头12被驱动以沿光轴方向移动时,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在所述防撞凸台14的阻挡下不会直接接触所述驱动组件11,从而有效地避免所述镜筒121与所述驱动组件11直接撞击。
优选地,所述防撞凸台14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以通过所述防撞凸台14的形变性能在所述镜筒121和所述驱动组件11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所述镜筒121在碰撞时所受到的冲击力,保护所述光学镜头121不因碰撞而发生变形。
更优选地,所述防撞凸台14由硅胶制备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防撞凸台14可以通过注塑方式被二次注塑于所述驱动组件11和/或所述镜筒121;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示例中,所述防撞凸台14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驱动组件11和/或所述镜筒121。
最优选地,所述防撞凸台14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所述防撞凸台14被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四周。这样,在通过所述防撞凸台14阻挡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驱动组件11时,所述光学镜头12的受力均匀,以避免出现倾斜而破坏所述摄像模组1的成像质量。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防撞凸台14也可以被实施为一个环状台,并且所述防撞凸台14环绕地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12,仍可以起到防止镜头倾斜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如图6A至图6D所示,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外壳体115具有与所述光学镜头12对应的开口部115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光学镜头12可以先于所述外壳体115参与到所述摄像模组1的组装过程中,也就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外壳体115组装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外侧之后,无需再通过所述开口部1150将所述光学镜头12安装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内,因此,所述外壳体115的所述开口部1150的口径能够得以缩减,以小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出光端1202的尺寸。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外壳体115由金属材质制成,如冷轧碳素薄钢板(SPCC)或者不锈钢等导磁材料,从而起到一定的导磁作用,加强磁场。应可以理解,当所述开口部1150的口径缩减后,不仅有利于防止外界灰尘、脏污或杂散光进入所述摄像模组1的内部,而且还能够防止磁泄露导致与外界磁场发生干扰。
此外,由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外壳体115由金属材质制成,其弹性模量远大于所述镜筒121的弹性模量,因此本申请的所述摄像模组1要着重避免所述镜筒121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外壳体115直接接触。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第一示例中,如图6A所示,所述防撞凸台14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外壳体115,以位于所述外壳体115和所述镜筒121之间。这样,当所述线圈112被通电以与所述磁性元件113产生电磁力的作用下,所述光学镜头12被驱动以沿光轴方向向上移动时,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在接触到所述外壳体115之前,将先接触到被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5的所述防撞凸台14,从而有效地避免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外壳体115。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防撞凸台14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外壳体115时,沿光轴方向看,所述防撞凸台14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顶面重叠,以确保所述防撞凸台14能够阻挡所述光学镜头12直接撞击所述外壳体115。
优选地,所述防撞凸台14被粘接于所述外壳体115的所述开口部1150的下表面。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防撞凸台14还可以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被二次注塑于所述外壳体115的所述开口部1150的所述下表面。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设置于所述外壳体115的所述防撞凸台14通常只能阻挡所述光学镜头12在向上移动时直接撞击所述外壳体115,而当所述光学镜头12被驱动以向下移动时,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仍存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驱动基架111直接碰撞的风险,因此为了进一步避免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驱动基架111,如图6B所示,本申请的第二示例中的所述镜头组件10可以进一步包括被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防撞凸台14,以使所述防撞凸台14位于所述驱动基架111和所述镜筒121之间。换言之,当所述防撞凸台14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驱动基架111时,沿光轴方向看,所述防撞凸台14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2的底面重叠,以确保所述防撞凸台14能够阻挡所述光学镜头12直接撞击所述驱动基架11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驱动基架111可以但不限于由注塑工艺制备而成。
具体地,所述驱动基架111包括基座1111和自所述基座1111一体地向上延伸的至少二支架1112,其中所述防撞凸台14优选地被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基座1111的上表面。这样当所述线圈112被通电以与所述磁性元件113产生电磁力的作用下,所述光学镜头12被驱动以沿光轴方向向下移动时,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在接触到所述基座1111之前,将先接触到被设置于所述基座1111的所述防撞凸台14,从而有效地避免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基座1111。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述两个示例中所述摄像模组1通过将所述防撞凸台14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外壳体115和/或所述驱动基架111,使得所述防撞凸台14位于所述驱动组件11和所述镜筒121之间,从而避免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驱动组件11;但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摄像模组1还可以将所述防撞凸台14设置于所述镜筒121,同样可以起到避免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驱动组件11的效果。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第三示例中,如图6C所示,所述镜头组件10的所述防撞凸台14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上与所述外壳体115对应的位置,以位于所述镜筒121和所述外壳体151之间,从而阻挡所述镜筒121直接接触所述外壳体115。这样,当所述线圈112被通电以与所述磁性元件113产生电磁力的作用下,所述光学镜头12被驱动以沿光轴方向向上移动时,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在接触到所述外壳体115之前,被设置于所述镜筒121上的所述防撞凸台14将先接触到所述外壳体115,从而有效地避免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外壳体115。
优选地,所述防撞凸台14被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镜筒121上与所述外壳体115的所述开口部1150相对的部位,以位于所述镜筒121和所述外壳体151的所述开口部1150之间。
更优选地,所述镜筒121设有面向所述外壳体115的所述开口部1150的下表面的第一安装面1211,其中所述防撞凸台14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镜筒121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211,以位于所述镜筒121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211和所述外壳体151的所述开口部1150的下表面之间,使得所述防撞凸台14在碰撞时能够缓慢地对所述镜筒12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避免所述光学镜头12发生变形。
同样地,为了进一步避免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驱动基架111,如图6D所示,本申请的第四示例的所述镜头组件10中,所述防撞凸台14也可以进一步被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上与所述驱动基架111对应的位置,以位于所述镜筒121和所述驱动基架111之间,从而阻挡所述镜筒121直接接触所述驱动基架111。
优选地,所述镜筒121进一步设有面向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基座1111的上表面的第二安装面1212,其中所述防撞凸台14优选地被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面1212,以位于所述镜筒121的所述第二安装面1212和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基座1111的上表面之间。这样当所述线圈112被通电以与所述磁性元件113产生电磁力的作用下,所述光学镜头12被驱动以沿光轴方向向下移动时,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在接触到所述基座1111之前,被设置于所述镜筒121上的所述防撞凸台14将先接触到所述基座1111,仍可以有效地避免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基座1111。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述各种示例均是以所述防撞凸台14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或所述镜筒121为例来阐述本申请的优势和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述防撞凸台14只能这样设置,例如,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防撞凸台14可以成对地出现,以便被同时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和所述镜筒121上对应的位置。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示例中,所述防撞凸台14还可以被同时设置于所述镜筒121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211和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基座1111,或者也可以被同时设置于所述镜筒121的所述第二安装面1212和所述外壳体115,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此外,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线圈112通常是通过漆包线绕制而成的,其在绕制过程中通过热风烘烤被定型时会发生收缩。如将所述线圈112直接绕制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则所述线圈112将会挤压所述镜筒121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的变形,以影响其成像效果,但本本申请的所述摄像模组1通过先将所述线圈112预制成型后,再将所述线圈112安装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从而避免所述线圈112在烘烤时的收缩对所述光学镜头12的形状产生影响,有助于确保所述摄像模组1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因此,本申请的所述摄像模组1采用先将所述线圈112预制成型,再将预制好的所述线圈112安装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以避免所述线圈112在烘烤过程中变形而对所述光学镜头产生不利影响。换言之,所述线圈112先被预制成型后,再被安装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
在本申请的第一示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线圈112可以被预加工成空心环绕线圈1121,以被套装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
优选地,所述空心环绕线圈1121的内径大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入光端1201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出光端1202的外径,使得所述空心环绕线圈1121能够被稳定地保持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中部,以便后续通过粘接的方式将所述线圈11与所述镜筒121进行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通常具有上小下大的外形结构,即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入光端1201的外径大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出光端1202的外径,因此所述空心环绕线圈1121能够自上至下地套装于所述光学镜头12,使得所述空心环绕线圈1121被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镜筒121的外周壁。
更优选地,所述镜筒121的外周壁上设有线圈安置槽,以将所述空心环绕线圈1121牢靠地套装于所述镜筒121的所述外周壁,防止所述空心环绕线圈1121从所述镜筒121上脱落或松动。
相应地,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磁性元件113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由汝铁硼材质制备而成的磁石,其中所述磁性元件113适于被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四边或四角位置。例如,在本申请的这一示例中,所述线圈112的数量为一个,并且所述线圈112环绕地设置于所述镜筒121的周侧;对应地,所述磁性元件113的数量可以为一对或一对以上,并且所述磁性元件113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架111。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的第二示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线圈112可以被预加工成空心平面线圈1122,以被贴装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外周壁。
优选地,所述镜筒121的外周壁上设有线圈安置平面,以将所述空心平面线圈1122平整地贴装至所述镜筒121的所述外周壁,便于将所述磁性元件113与所述线圈112相对地布置。这样,在所述线圈112通电后,所述线圈112与所述磁性元件113之间产生的电磁力将驱动所述线圈112以带动所述光学镜头12沿光轴方向移动。
更优选地,所述线圈1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对或一对以上,并且所述线圈112被对称地贴附于所述镜筒121的所述外周壁。与此同时,所述磁性元件113的数量可以等于所述线圈112的数量,其中所述磁性元件113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架111,并且所述磁性元件113与所述线圈112一一对应。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线圈112和所述磁性元件113均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相对侧,因此当所述线圈112被通电以与所述磁性元件113产生电磁力时,所述光学镜头12将受到对称的驱动力,从而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的移动更加平稳。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悬持机构13包括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具有第一套接孔1310的第一弹片131和具有第二套接孔1320的第二弹片132,其中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套接孔1310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入光端1201相适配,以套接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并且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套接孔1320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出光端1202相适配,以套接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其中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套接孔1320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套接孔1310的尺寸。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外轮廓通常与被组装在其内的所述镜片组122的尺寸相匹配,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入光端1201的尺寸小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出光端1202的尺寸,因此本申请的所述镜头组件10的所述悬持机构13中的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套接孔1310小于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套接孔1320,以便分别直接固接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有助于提高所述镜头组件10的结构集成度,降低摄像模组1的整体重量和尺寸。换言之,本申请的所述摄像模组1中的所述驱动组件11和所述悬持机构13相当于无载体马达,即所述摄像模组1的所述镜头组件10省去了传统马达中的镜头载体,而在模组组装的过程中直接将所述光学镜头12安装于所述悬持机构13,便于优化摄像模组的组装效率,以减少摄像模组的尺寸。
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悬持机构13的所述第一弹片131具有被固定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第一外廓部1311、限定出所述第一套接孔1310的第一内廓部1312以及一体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和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之间的第一变形部1313,其中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固接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自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向内延伸以伸出所述驱动基架111,使得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内廓部1311被悬空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可以通过但不限于诸如粘接或热铆的方式被固定地附着于所述镜筒121。
这样,被固接于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内廓部1311能够将所述光学镜头12悬空地保持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以便利用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的形变为所述光学镜头12预留出一定的移动空间和提供复位力。换言之,当所述线圈112和所述磁性元件113之间产生电磁力时,所述光学镜头12被驱动以发生移动,此时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发生弹性形变以积蓄弹性力;而当所述线圈112和所述磁性元件113之间的电磁力被撤去时,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释放弹性力,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恢复原位。
相应地,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悬持机构13的所述第二弹片132具有被固定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第二外廓部1321、限定出所述第二套接孔1320的第二内廓部1322以及一体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和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之间的第二变形部1323,其中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固接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下部,并且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变形部1323自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向内延伸以伸出所述驱动基架111,使得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内廓部1321被悬空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可以通过但不限于诸如粘接或热铆的方式被固定地附着于所述镜筒121。此外,所述悬持机构13的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分别固接于所述镜筒121的上部和下部,以对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进行上下支撑和上下限位有助于改善所述镜头组件10的结构稳定性,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被稳定地悬持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进而确保所述光学镜头12被稳定地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感光路径。
换言之,为了配合所述光学镜头12上小下大的外形,即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入光端1201的尺寸小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出光端1202的尺寸,本申请的所述摄像模组1中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套接孔1310具有较小的口径以适配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入光端1201,并且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套接孔1320具有较大的口径以适配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出光端1202,以便将所述光学镜头12稳定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之间,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保持置中,并且在所述光学镜头12被移动后,通过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的弹性力能够使所述光学镜头12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本申请的上述示例中,所述悬持机构13的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整体呈薄片状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自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弯折地延伸至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以便为所述光学镜头12的移动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的大移动行程得以保障的同时,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驱动阻力,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的对焦或变焦的灵敏度。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的长度越长,即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的弯折越多,则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在产生形变后其本身的变形很小,这样在受到拉伸后其更容易复位。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悬持机构13的所述第一弹片131的厚度通常在30um至60um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弹片131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可以但不限于被实施为位于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和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和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之间的至少二簧丝,这样当所述光学镜头12在所述线圈112和所述磁性元件113之间的电磁力作用下发生位移时,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被带动以产生与所述电磁力平衡的反作用阻尼力,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被稳定地保持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感光路径上的某一位置,实现所述摄像模组1的自动对焦或变焦。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变形部1313自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一体地延伸至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弹片131是一体成型的。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片131具有一体式结构,有助于提高所述第一弹片131的平整性。例如,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具有环状结构,以限定出具有固定尺寸的所述第一套接孔1310,便于固定地套接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也可以具有环状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整体平整性,便于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倾斜公差,提高模组的组装精度。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也可以具有段状结构,也就是,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局部外廓,仍能够被固接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驱动基架111,以将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悬置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上述示例,所述悬持机构13的所述第二弹片132与所述第一弹片131类似,其整体也呈薄片状结构,并且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变形部1323自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弯折地延伸至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同样为所述光学镜头12的移动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的大移动行程得以保障的同时,减小所述光学镜头12的驱动阻力,改善所述摄像模组1的对焦或变焦的灵敏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片132具有分体式结构,以便在简化所述镜头组件10的组装难度的同时,还能够利用所述第二弹片132的导电性能与所述线圈112可通电地连接,以便通过所述第二弹片132为所述线圈112传输电能。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弹片132包括两个半弹片132a、132b,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包括具有弧形结构的两个半内廓部1322a、1322b,以通过所述两个半内廓部1322a、1322b围成所述第二套接孔1320。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可以包括两对局部外廓1321a、1321b,并且所述第二变形部1323对应地包括两对簧丝1323a、1323b,其中每对所述局部外廓1321a或1321b分别通过所述簧丝1323a或1323b与相应地所述半内廓部1322a或1322b一体地连接,以形成两个所述半弹片132a、132b。这样,所述半弹片132a、132b的所述局部外廓1321a、1321b分别被固定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驱动基架111,并且所述半弹片132a、132b的所述半内廓部1322a、1322b分别固接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以将所述光学镜头12稳定地悬持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述第二弹片132具有分体式结构,即包括相互分隔的两个所述半弹片132,因此在所述半弹片132a、132b的所述半内廓部1322a、1322b被固接于所述镜筒121之前,经由所述两个半内廓部1322a、1322b围成的所述第二套接孔1320的尺寸则可以改变,使得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上较粗部分能够穿过所述第二套接孔1320,从而将所述光学镜头12以倒装工艺被组装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内,有助于降低所述镜头组件10的组装难度。与此同时,两个所述半弹片132a、132b还可以分别可通电地连接于所述线圈112的两端,以便为所述线圈112输送工作电流,使得所述线圈112与所述磁石113之间产生电磁力,进而驱动所述光学镜头12移动。
当然,在本申请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弹片131可以具有分体式结构,而所述第二弹片132则具有一体式结构;或者,在本申请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可以同时具有一体式结构;又或者,在本申请的第三变形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还可以同时具有分体式结构。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摄像模组1的所述感光组件20可以包括线路板21、感光芯片22、支架23以及滤光元件24,其中所述线路板21作为所述感光组件20的安装基板。具体地,所述感光芯片22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21(例如,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感光芯片22被安装于所述线路板21的上表面,并通过打金线的方式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21),以藉由所述线路板11为所述感光芯片12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控制电路和电能。
所述支架23形成于所述线路板21上以用于支撑其他部件,其中所述支架23具有对应于所述感光芯片22的至少感光区域的光窗。换言之,所述镜头组件10中的所述驱动基架111被支撑地设置于所述支架23,并且所述镜头组件10中的所述镜片组122被对应保持于所述感光芯片22的感光路径,使得外部光线先通过所述镜片组122,再传播至所述感光芯片22以被接收。
例如,在本申请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支架23被实施为单独成型的塑料支架,其通过黏着剂附着于所述线路板21的表面,并用于支撑其他部件。当然,在本申请其他示例中,所述支架23还能以其他方式形成于所述线路板21,例如,所述支架23被实施为模塑支架,其通过模塑工艺一体成型于所述线路板21的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示例中,所述滤光元件24可被安装于所述支架23上,以使得所述滤光元件24被保持于所述感光芯片22的感光路径上,这样,在外界光线穿过所述滤光元件24以抵达所述感光芯片22的过程中,该外界光线中的杂散光能够被所述滤光元件24所过滤,以提高成像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其他示例中,所述滤光元件24还能够以其他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支架23上,例如,所述滤光元件24可通过其他支撑件被间接地安装于所述支架23上。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滤光元件24还能够被安装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其他位置,例如,所述滤光元件24形成于所述光学镜头12内(例如,作为一层滤光膜附着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某片光学透镜的表面),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线圈112被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而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磁性元件113通常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架111,以在所述线圈112被通电而与所述磁性元件113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所述光学镜头12相对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摄像模组1的自动对焦或自动变焦。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磁性元件113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而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线圈112则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架111,仍能够为所述光学镜头12提供驱动力。
示例性地,所述驱动组件11可以进一步包括适于与供电设备可通电地连接的至少二接线端子114,其中所述至少二接线端子114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架111,并且所述至少二接线端子114分别与被设置于所述镜筒121上的所述第二弹片132的两个所述半弹片132a、132b可通电地连接,以便通过所述供电设备经由所述接线端子114和所述第二弹片132为所述线圈112提供工作电能,使得所述驱动组件11为所述光学镜头12提供驱动力。
优选地,所述至少二接线端子114位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同一侧,以便同侧地将所述至少二接线端子114与所述感光组件20的线路板21可通电地焊接,而无需调整焊接设备的方位,有助于简化组装工艺,提高组装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所述悬持机构13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被间隔地安装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使得所述悬持机构13的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安装在同一个构件上,有助于提高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之间的平行度,便于稳定地悬持所述光学镜头12。与此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分别被间隔地固接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因此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变形部1323与所述基座1111存在预定间隙,避免所述基座1111阻挡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变形部1323的变形,为所述光学镜头12的移动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和/或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可以通过粘接或热铆方式被固接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11和/或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也可以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仍能够实现固接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为了避免所述光学镜头12因所述镜筒121直接撞击所述驱动组件11而发生变形,本申请的所述摄像模组1需要在所述镜筒121和所述驱动组件11之间设置防撞凸台14,因此本申请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以组装成所述摄像模组1。具体地,如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可以包括步骤:
S100:提供光学镜头12,其中该光学镜头12包括镜筒121和被组装于该镜筒121内的镜片组122;
S200: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14于驱动组件11和该光学镜头12之间;
S300:通过悬持机构13将该光学镜头12可复位地悬持于该驱动组件11的内部空间110,以形成镜头组件10,其中该防撞凸台14位于该镜筒121和该驱动组件11之间;以及
S400:对应地设置该镜头组件10于感光组件20的感光路径,以形成摄像模组1。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在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所述步骤S200中:将所述防撞凸台14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外壳体115的开口部1150。
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在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所述步骤S200中:将所述防撞凸台14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驱动基架111的基座1111。
在本申请的又一示例中,在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所述步骤S200中:将所述防撞凸台14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镜筒121的第一安装面1211,并且所述镜筒121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211面向所述驱动组件11的外壳体115的开口部1150的下表面。
在本申请的又一示例中,在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所述步骤S200中:将所述防撞凸台14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镜筒121的第二安装面1212,并且所述镜筒121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212面向所述驱动组件11的驱动基架111的基座1111的上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将预制成型后的线圈112安装于该光学镜头12的该镜筒121。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可以先预加工成空心环绕线圈1121;再套装该空心环绕线圈1121于该光学镜头12的该镜筒121的外周壁。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示例中,也可以先预加工成空心平面线圈1122;再贴装该空心平面线圈1122于该光学镜头12的该镜筒121的外周壁。
优选地,将多个该空心平面线圈1122对称地贴装于该镜筒121的该外周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的第一示例中,如图13A所示,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所述步骤S300,可以包括步骤:
S311: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将该悬持机构13的第二弹片132的第二外廓部1321一体成型于该驱动组件11的驱动基架111;
S312:在正装该光学镜头12于该驱动组件11的该内部空间110后,将该第二弹片132的第二内廓部1322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12的该镜筒121的下部;
S313:相对地该驱动组件11的磁性元件113于该驱动组件11的该驱动基架111;以及
S314:分别将该悬持机构13的第一弹片131的第一内廓部1312和第一外廓部1311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12的该镜筒121的上部和该驱动组件11的该驱动基架111的支架1112,以形成该镜头组件10。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这一示例中,所述镜头组件10中的所述第二弹片132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驱动基架111是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的,并且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11优选地位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上方。
具体地,如图13B所示,首先,获取所述驱动基架111的基座1111,其中所述基座1111上设有至少二接线端子114,并且所述至少二接线端子114优选地位于所述基座1111的同一侧,从而便于将所述至少二发达端子114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21进行焊接。可选地,所述至少二接线端子114适于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与所述基座1111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114包括下端部和自所述下端部一体地延伸的上端部,其中所述接线端子114被嵌件注塑地固定在所述基座1111内,并且所述接线端子114的所述下端部1141部分地裸露,用于与所述线路板21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114的所述上端部的顶面裸露,用于与所述第二弹片132或其他通电元件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嵌件注塑的过程中,既需要保持所述接线端子114的所述上端部的顶面裸露,又需要被注塑模具的支撑部支撑住所述接线端子114的所述上端部的底面,因此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基座1111上与所述上端部对应的位置具有凹槽,使得所述接线端子114的所述上端部的底面裸露。
其次,将所述第二弹片132平整地放置于所述基座1111,并将所述第二弹片132的两个半弹片132a、132b分别与所述至少二接线端子114通过导电胶或焊接方式进行电连接,进而通过注塑工艺在所述基座1111的四角区域和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的至少部分区域上一体成型地制成至少二支架1112,即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的至少部分区域被嵌入所述基座1111和所述支架1112之间,从而使所述第二弹片132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驱动基架111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基座1111是注塑件,可以为所述第二弹片132提供一个平整的安装表面,而通过注塑工艺制成的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也能够为所述第一弹片131提供一个平整的安装表面,因此当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被固定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时,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之间能够保持较好的平行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的压合侧在注塑时提供所需的模具压合位置,这样在所述第二弹片132和所述驱动基架111被一体成型后,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的所述压合侧被裸露在所述驱动基架111之外,使得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被部分地包覆于所述驱动基架111内。
之后,可以先将预制好的所述线圈112安装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外周壁,再将带有所述线圈112的所述光学镜头12正装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内,即先将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置于所述第二弹片132上,再将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进行固定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先将所述光学镜头12正装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内,再将预制好的所述线圈112安装于所述镜筒121的所述外周壁。
而后,将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上部进行固定地连接,并将所述第一弹片132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的上表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弹片132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被固接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或者也可以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的铆接孔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上的铆接柱进行热铆而固定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的顶面,并且所述镜筒121的下端面低于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的底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不会与其他部件产生直接的撞击,以避免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受损的风险。
最后,将所述磁性元件113对应地安装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驱动基架111的四边或四角区域,以形成所述镜头组件10。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与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线圈112的高度,从而在所述镜筒121上为所述线圈112提供安装空间。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的高度可以高于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的高度,以便增加所述驱动组件11的驱动行程。可选地,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的高度也可以高于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的高度,便于增加所述驱动组件11的驱动行程。
在这个示例中,所述第二弹片132包括两个所述半弹片132a、132b,其中所述两个半弹片132a、132b中的半外廓部1321a、1321b分别与两个所述接线端子114可通电地连接,并且所述两个半弹片132a、132b中的半内廓部1322a、1322b与所述线圈112的两个电连接点可通电地连接,同时所述两个接线端子114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21可通电地连接,从而通过所述第二弹片132为所述线圈112提供电流,以在所述线圈112和所述磁性元件113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下,驱动所述光学镜头12向上或向下移动。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第二弹片132也可以直接被贴附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基座1111,即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基座1111的四角区域粘接固定,或者所述第二弹片132也可以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上的铆接孔与所述基座1111的四角区域上的铆接柱热铆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本申请的上述示例中的所述第二弹片132具有分体式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二弹片132为所述线圈112进行线路导通,但所述第一弹片131却可以具有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具有分体式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第二弹片132也可以具有一体式结构,以便在将所述第二弹片132安装在所述驱动基架111时,所述第二弹片132能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使得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整个平面可以较小倾斜公差地安装在所述基座1111,并在将所述第二弹片132嵌件注塑在所述驱动基架111后,所述镜头组件10的组装精度得以保证。
当然,当所述第二弹片132具有一体式结构时,所述线圈112的两个电连接点就不能同时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弹片132上,因此当所述第一弹片131具有一体式结构时,所述线圈112的两个电连接点就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电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线圈112的电路导通;或者,当所述第一弹片131具有分体式结构时,所述线圈112的两个电连接点就能够与所述第一弹片131电连接,仍能够实现所述线圈112的电路导通。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弹片131为分体式时,将二接线端子114向上延伸,与所述第一弹片131实现导通。优选的,所述二接线端子114由至少二支柱1112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弹片131的第一外廓部1311焊接。尤其是当所述第一弹片131嵌件注塑(insert molding)时,所述第一弹片131为分体式的话,需要将所述二接线端子114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然后再进行一体注塑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当所述第二弹片132具有分体式结构时,所述第二弹片132的两个所述半弹片132因相互分离而难以保持在同一平面上,特别是在通过嵌件注塑工艺进行一体成型时,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整体平整度更加难得得到保障,导致所述光学镜头12的倾斜公差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3B所示,本申请在安装所述第二弹片132之前,先通过连桥133一体地连接所述第二弹片132中的两个半弹片132a、132b,使得所述第二弹片132在安装过程中的一致性得以提高;再在安装完所述第二弹片132之后,切割掉所述连桥133,以套接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弹片132的安装过程可以是通过诸如粘接、焊接或热铆接的方式直接将所述第二弹片132固定在所述驱动基架111,也可以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弹片132埋接于所述驱动基架111。
换言之,在安装所述第二弹片132之前,所述第二弹片132的两个所述半弹片132a、132b的半内廓部1322a、1322b与所述连桥133是一体成型的,以形成具有连桥的弹片,从而便于将具有分体式结构的所述第二弹片132先整体地安装,以提升安装的平整性,且减少所述第二弹片132在嵌件注塑过程中,所述第二弹片132的两个所述半弹片132a、132b之间的一致性降低;而在完成所述第二弹片132的安装之后,可以通过诸如激光切割等方式将所述连桥133切割掉,以得到相分离的两个所述半弹片132a、132b。可以理解的是,当采用激光切割的方法切割所述连桥133时,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上原先与所述连桥133连接的部分具有切割痕迹。当然,当所述第一弹片131也具有分体式结构时,所述第一弹片131也可以通过上述连桥安装方法安装至所述驱动基架111,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而在本申请的第二示例中,如图14A所示,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所述步骤S300,可以包括步骤:
S321:将该悬持机构13的第一弹片131的第一外廓部1311固接于该驱动组件11的驱动基架111的支架1112;
S322:在倒装该光学镜头12于该驱动组件11的该内部空间110后,将该第一弹片131的第一内廓部1312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12的该镜筒121的上部;
S323:分别将该悬持机构13的第二弹片132的第二内廓部1322和第二外廓部1321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12的该镜筒121的下部和该驱动基架111;以及
S324:相对地设置该驱动组件11的该磁性元件113于该驱动组件11的该驱动基架111,以形成该镜头组件10。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这一示例中,如图14B所示,首先,将所述第一弹片131固定地连接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至少二支架1112上,即所述驱动基架111包括基座1111和自所述基座1111的四角区域一体地向上延伸的至少二支架1112,以在所述驱动基架111的表面形成具有高低落差的安装面。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基座1111和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即一次注塑),也可以通过在已成型的所述基座1111上进一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而形成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即二次注塑)。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被热铆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当然,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粘接固定;或者,也可以通过再次注塑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注塑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
其次,将带有所述线圈112的所述光学镜头12倒装入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内部空间110,以将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内廓部1312与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通过粘接或热铆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所述倒装指的是将所述光学镜头12按照从所述基座1111到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方向进行组装,即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入光端1201先插入所述内部空间110,而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出光端1202后插入所述内部空间110。
之后,将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直接贴附于所述驱动基架111的所述基座1111,并将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与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内廓部1322固定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基座1111的四角区域粘接固定,或者所述第二弹片132也可以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上的铆接孔与所述基座1111的四角区域上的铆接柱热铆接地固定。
最后,将所述磁性元件113对应地安装于所述驱动组件11的所述驱动基架111的四边或四角区域,以形成所述镜头组件10。
在本申请的第三示例中,如图15A所示,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的所述步骤S300,可以包括步骤:
S331: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将该悬持机构13的第一弹片131的第一外廓部1311和第二弹片132的第二外廓部1321一体成型于该驱动组件11的驱动基架111的支架1112;
S332:穿过该第二弹片132的第二套接孔1320将该光学镜头12倒装于该驱动组件11的该内部空间110;
S333:分别将该第一弹片131的第一内廓部1312和该第二弹片132的第二内廓部1322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12的该镜筒121的上部和下部;以及
S334:相对地设置该驱动组件11的该磁性元件113于该驱动组件11的该驱动基架111,以形成该镜头组件10。
示例性地,在本申请的这个示例中,如图15B所示,先将所述第二弹片132平整地放置于所述基座1111,以通过注塑的方式在所述基座1111的四角区域和所述第二弹片132上一体成型出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即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上的至少一部分被嵌入至所述基座1111和所述支架1112之间,从而使所述第二弹片132通过嵌件注塑的方式被固定在所述驱动基架111;再将所述第一弹片131平整地放置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的上表面,以通过再次注塑的方式在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至少二凸起,从而将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注塑于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内。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5C所示,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也可以采用一次注塑成型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弹片13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与所述驱动基架111一体成型,即将所述第二弹片132平整地放置于所述基座1111,并将所述第一弹片131上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支撑柱,以通过所述支撑柱支撑所述第一弹片131,使得所述第一弹片131与所述第二弹片132之间保持较好的平行度;之后通过注塑方式,在所述基座1111的四角区域、所述第一弹片131、所述第二弹片132以及所述支撑柱上一体成型出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即所述第一弹片131的所述第一外廓部1311和所述第二弹片132的所述第二外廓部1321中的至少一部分被嵌入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内,并且所述支撑柱被全部嵌入所述至少二支架1112内。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的所述摄像模组1中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片组122可以包括沿光轴布置的至少两个镜片,其中所述镜片组122中的镜片数量可以根据光学设计改变,并且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可以用于将所述至少两个镜片沿光轴方向容纳在其中。
此外,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和各种示例中,所述摄像模组1中的所述光学镜头12虽然被实施为传统镜头,即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片组122中的全部镜片均为常规镜片,但是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所述光学镜头12也可以被实施为切边镜头(即D-cut镜头),即所述光学镜头12在其部分镜片上设置切边,以形成切边镜片,其中所述切边镜片具有至少一切边和与所述至少一切边相邻接的至少一圆边,其中所述切边的曲率不同于所述圆边的曲率。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光学镜头12中的上部镜片较小,下部镜片较大,因此本申请只需对所述光学镜头12中的下部镜片进行切边即可,有助于减少所述光学镜头12的体积和重量。
优选地,所述切边镜片的所述切边的曲率为零,且所述圆边的曲率大于零,即所述切边为直线段,且所述圆边为弧形线段。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边镜片的切边只在非光学区域进行,以避免对所述光学镜头12的光学区域产生影响。
示例性地,所述切边镜片具有对称地布置的两个所述切边和两个所述圆边,使得所述切边镜片具有对称性,这样镜片在成型生产时,所述切边镜片产生的内部应力较为均匀,因此所述切边镜片在成型收缩时会相对更均匀,使得所述切边镜片的面型精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所述切边镜片于所述镜筒紧密地组合,所述光学镜头12的所述镜筒121也设置有与所述切边镜片的切边相对应的切边部,以便在将所述切边镜片组装至所述镜筒121时,所述镜筒121对所述切边镜片的压力作用相对均匀地对称,使得所述切边镜片在所述镜筒121内受到的形变更均匀对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切边镜片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成型,而所述切边镜片的切边可以通过设定模具直接成型;当然,所述切边镜片也可以先成型一常规镜片,再通过切削的方式实现切边。
此外,当所述光学镜头12被实施为切边镜头时,所述光学镜头12中的切边部将有更大的安装空间,以便在安置所述线圈112的同时,还不会增加所述摄像模组1的整体体积和重量。优选地,如图16A所示,所述线圈112的数量为两个,并且所述线圈112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镜筒121的两个切边部,以在所述光学镜头12的相对两侧产生电磁驱动力,从而驱动所述光学镜头12平稳地移动。
更优选地,所述线圈112可以被预加工成所述空心平面线圈1122,即所述线圈112本身具有一个平面,便于平整地贴附于所述镜筒121的切边部,以对应于所述切边镜片的切边。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示例中,如图16B所示,所述线圈112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镜筒121的圆边部,以对应于所述切边镜片的圆边,即所述线圈112与所述镜筒121的所述切边部相邻设置,使得所述线圈112被集中地设置于所述镜筒121的圆边部,从而在所述镜片组件10的一侧进一步减小所述摄像模组1的尺寸。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子设备本体和至少一摄像模组1,其中每个所述摄像模组1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以用于获取图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子设备本体的类型不受限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本体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个人数字助理、相机等任何能够被配置所述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0)

1.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组件;和
镜头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并且所述镜头组件包括:
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被组装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
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定出内部空间的外壳体,被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驱动基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且相对设置的线圈和磁性元件;
悬持机构,其中所述悬持机构将所述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及
防撞凸台,其中所述防撞凸台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光学镜头之间,以阻止所述光学镜头与所述驱动组件直接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防撞凸台由柔性材料制备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防撞凸台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外壳体,以位于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外壳体具有与所述光学镜头对应的开口部,并且所述防撞凸台被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外壳体的所述开口部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防撞凸台进一步被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驱动基架,以位于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驱动基架和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的所述驱动基架包括包括基座和自所述基座一体地向上延伸的至少二支架,并且所述防撞凸台被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防撞凸台进一步被二次注塑或粘接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以位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和所述驱动组件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防撞凸台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所述防撞凸台被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四周。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线圈先被预加工成空心环绕线圈或空心平面线圈,再被安装于所述镜筒的外周壁。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悬持机构包括沿光轴方向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其中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一套接孔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光端相适配,以套接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二弹片的第二套接孔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出光端相适配,以套接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所述镜筒的下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被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架的至少二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线圈的两电连接点通过所述第一弹片和/或所述第二弹片电连接于所述至少二接线端子。
12.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光学镜头,其中该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被组装于该镜筒内的镜片组;
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于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之间;
通过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以形成镜头组件,其中该防撞凸台位于该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之间;以及
对应地设置该镜头组件于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以形成摄像模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其中,在所述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于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之间的步骤中:将该防撞凸台二次注塑或粘接于该驱动组件的外壳体的开口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其中,在所述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于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之间的步骤中:将该防撞凸台进一步二次注塑或粘接于该驱动组件的驱动基架的基座。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其中,在所述对应地设置防撞凸台于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之间的步骤中:将该防撞凸台进一步二次注塑或粘接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
16.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将预制成型后的线圈安装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其中该线圈被预加工成空心环绕线圈或空心平面线圈。
17.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以形成镜头组件,其中该防撞凸台位于该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之间的步骤,包括步骤:
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二弹片的第二外廓部一体成型于该驱动组件的驱动基架;
在正装该光学镜头于该驱动组件的该内部空间后,将该第二弹片的第二内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下部;
相对地设置该驱动组件的磁性元件于该驱动组件的该驱动基架;以及
分别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一弹片的第一内廓部和第一外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上部和该驱动组件的该驱动基架的支架,以形成该镜头组件。
18.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以形成镜头组件,其中该防撞凸台位于该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之间的步骤,包括步骤:
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一弹片的第一外廓部固接于该驱动组件的驱动基架的支架;
在倒装该光学镜头于该驱动组件的该内部空间后,将该第一弹片的第一内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上部;
分别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二弹片的第二内廓部和第二外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下部和该驱动基架;以及
相对地设置该驱动组件的磁性元件于该驱动组件的该驱动基架,以形成该镜头组件。
19.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悬持机构将该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驱动组件的内部空间,以形成镜头组件,其中该防撞凸台位于该驱动组件和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之间的步骤,包括步骤:
通过嵌件注塑工艺将该悬持机构的第一弹片的第一外廓部和第二弹片的第二外廓部一体成型于该驱动组件的驱动基架的支架;
穿过该第二弹片的第二套接孔将该光学镜头倒装于该驱动组件的该内部空间;
分别将该第一弹片的第一内廓部和该第二弹片的第二内廓部粘接或热铆于该光学镜头的该镜筒的上部和下部;以及
相对地设置该驱动组件的磁性元件于该驱动组件的该驱动基架,以形成该镜头组件。
20.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镜头,其中所述光学镜头包括镜筒和被组装于所述镜筒内的镜片组;
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限定出内部空间的外壳体,被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的驱动基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光学镜头且相对设置的线圈和磁性元件;
悬持机构,其中所述悬持机构将所述光学镜头可复位地悬持于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内部空间;以及
防撞凸台,其中所述防撞凸台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光学镜头之间,以阻止所述光学镜头与所述驱动组件直接接触。
CN202110661599.3A 2021-06-15 2021-06-15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15484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1599.3A CN115484359B (zh) 2021-06-15 2021-06-15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1599.3A CN115484359B (zh) 2021-06-15 2021-06-15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4359A true CN115484359A (zh) 2022-12-16
CN115484359B CN115484359B (zh) 2024-04-16

Family

ID=84420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1599.3A Active CN115484359B (zh) 2021-06-15 2021-06-15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8435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11716U (zh) * 2014-06-16 2014-10-29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
CN105676568A (zh) * 2014-12-08 2016-06-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07678120A (zh) * 2017-11-20 2018-02-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以及镜头模组
WO2019233478A1 (zh) * 2018-06-08 2019-12-1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和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9881889U (zh) * 2019-04-02 2019-12-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阻式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70249A (zh) * 2019-04-02 2020-10-1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阻式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11716U (zh) * 2014-06-16 2014-10-29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
CN105676568A (zh) * 2014-12-08 2016-06-15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07678120A (zh) * 2017-11-20 2018-02-0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模组的镜筒以及镜头模组
WO2019233478A1 (zh) * 2018-06-08 2019-12-12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潜望式镜头和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9881889U (zh) * 2019-04-02 2019-12-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阻式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70249A (zh) * 2019-04-02 2020-10-1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和阻式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4359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6239B (zh)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EP2136549B1 (en) Camera module
CN209803439U (zh) 驱动机构
JP4792511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0505370B (zh) 光转向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摄像模组、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JP5333790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09271405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1212199A (zh) 驱动机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10004349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5473976A (zh)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5484359B (zh)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5484362A (zh)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5473978B (zh)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5473977A (zh) 镜头组件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KR20220132518A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0985665B1 (ko) 카메라모듈
CN115550524A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18998182U (zh) 用于摄像模组的马达、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JP5708955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5914785A (zh) 摄像模组及其电子设备
KR102189134B1 (ko) 카메라 모듈
CN213957723U (zh) 镜头驱动机构
JP2012137789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211123441U (zh) 光学变焦马达、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560843B (zh) 线路板安装结构、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