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4191A - 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4191A
CN115484191A CN202211131451.XA CN202211131451A CN115484191A CN 115484191 A CN115484191 A CN 115484191A CN 202211131451 A CN202211131451 A CN 202211131451A CN 115484191 A CN115484191 A CN 115484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visualization
network connectivity
access
disa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14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4191B (zh
Inventor
马灵威
杨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11314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4191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1131451.X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484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4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4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4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4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8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by dynamic selection of recovery network elements, e.g. replacement by the most appropriate element afte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4Processing captured monitoring data, e.g. for logfile generation
    • H04L43/045Processing captured monitoring data, e.g. for logfile generation for graphical visualisation of monitoring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包括: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遍历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根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访问系统、以及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验证结果用于表征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目标灾备系统为灾备端系统集中、与被遍历的生产系统为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提高了验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保障了灾备模式的系统之间的切换可靠性,以及信息系统的服务持续性水平。

Description

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
背景技术
信息系统可以基于主备模式提供服务,如互为主备模式中的主系统可以正常工作时,由主系统提供服务,在主系统异常时,切换至备用系统提供服务,为了提高切换的有效性,可以先对网络连通性进行验证。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验证指令,以指示与某一生产系统具有访问关系的其他生产系统,主动验证并反馈其他生产系统与该某一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然而,信息系统中的系统数量可能较多,且访问关系可能较为复杂,采用上述方法可能存在验证的可靠性偏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用以提高验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所述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其中,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
遍历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并根据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所述访问系统、以及所述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
其中,所述验证结果至少用于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为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与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所述访问系统、以及所述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包括:
根据远程终端协议telnet命令,验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得到验证结论;
至少根据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以及所述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所述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以及所述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所述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包括:
生成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
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所述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根据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以及所述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所述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包括:
生成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节点;
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第二可视化节点的第二可视化边;
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所述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所述第二可视化节点、所述第一可视化边、以及所述第二可视化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包括:
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根据所述验证结论生成所述第一可视化边的可视化连通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验证结论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具有网络连通性,则所述可视化连通属性为连通属性;
若所述验证结论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没有网络连通性,则所述可视化连通属性为非连通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验证结论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具有网络连通性;所述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包括:
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所述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其中,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
抓取单元,用于遍历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所述访问系统、以及所述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
其中,所述验证结果至少用于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为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与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验证子单元,用于根据远程终端协议telnet命令,验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得到验证结论;
构建子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以及所述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所述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子单元,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所述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子单元,包括: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节点;
第四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第二可视化节点的第二可视化边;
第五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所述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所述第二可视化节点、所述第一可视化边、以及所述第二可视化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和/或所述第四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论生成所述第一可视化边的可视化连通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和/或所述第四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包括: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其中,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遍历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并根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访问系统、以及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其中,验证结果用于表征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目标灾备系统为灾备端系统集中、与被遍历的生产系统为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提高了验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而保障了灾备模式的系统之间的切换可靠性,以及信息系统的服务持续性水平。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为便于读者对本公开实施例的理解,现对部分术语解释如下:
信息系统,是指采用主备模式(A-S)提供读写等服务的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为包括物理设备和/或虚拟设备的系统。也就是说,信息系统中可以包括实体设备,也可以包括虚拟设备,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信息系统中包括为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和灾备系统。主备模式中的A(Active)表示,信息系统通常基于信息系统中的生产系统提供服务,主备模式中的S(Standby)表示,信息系统中的灾备系统通常不提供服务,但在生产系统异常等情况下,可以通过灾备系统提供服务。
相应的,生产系统可以理解为,在正常情况下提供服务的系统。其中,生产系统包括可以用于提供服务的主数据、主数据处理系统、以及主网络等。
灾备系统可以理解为,在生产系统异常情况下提供服务的系统。其中,灾备系统包括可以用于提供服务的备用数据、备用数据处理系统、以及备用网络等。
值得说明的是,在主备模式的场景中,若生产系统可以提供服务,则由生产系统提供服务,若生产系统由于故障等原因无法提供服务,则可以切换至由灾备系统提供服务。然而,若切换对应的生产系统与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无法得到保障,则导致无法切换至灾备系统,造成信息系统无法可靠的提供服务,且生产系统无法达到灾难恢复时间(RTO)目标。
其中,灾难恢复时间,是指生产系统因异常,从停止提供服务的时间恢复至提供服务的时间。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信息系统中包括生产系统A、生产系统B、以及灾备系统a。其中,通常由生产系统A提供服务,如生产系统B可以访问生产系统A。生产系统A与灾备系统a为主备模式的系统,即生产系统A为主备模式中的主系统,灾备系统a为主备模式中的备用系统。
若生产系统A异常,生产系统B无法继续对生产系统A进行访问,则生产系统可以切换至对灾备系统a进行访问。若生产系统B与灾备系统a之间建立了网络连接,则生产系统B可以基于该网络连接访问灾备系统a;反之,若生产系统B与灾备系统a之间没有建立网络连接,则生产系统B无法访问灾备系统a。
因此,为了使得生产系统B可以顺利访问灾备系统a,可以对生产系统B与灾备系统a之间的网络连通性进行验证。
也就是说,为了使得信息系统提供服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对网络连通性进行验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管理手段”的方式实现对网络连通性的验证。
示例性的,可以通过验证指令,以指示与某一生产系统具有访问关系的其他生产系统,主动验证并反馈其他生产系统与该某一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然而,一方面,该方法可能存在漏检误报等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访问关系的复杂性,若访问的生产系统也可能为被访问的生产系统,每个生产系统都可能访问若干其他生产系统,且也可能被其他若干生产系统访问,因此,该方法存在验证复杂度高、准确性低的弊端。
为了避免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本公开的发明人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得到了本公开的发明构思:遍历生产系统,以抓取访问该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并根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访问系统、以及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根据预设的对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
其中,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下文简称验证装置),验证装置可以为服务器(如云端服务器,或者本地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也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处理器,也可以为芯片,等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信息系统中包括多个系统,则针对信息系统中的每一系统,有用于从不同的维度阐述该系统的信息,相应的,用于从不同的维度阐述该系统的信息可以称为该系统的描述信息。
示例性的,描述信息可以包括:系统名称、系统标识、系统功能、以及系统的主备类型等。其中,主备类型包括主备模式中的主系统类型和备用系统类型。
因此,通过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主备类型,可以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作为主备模式中的主系统的生产系统,并将包括各生产系统的集合称为生产端系统集;也可以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作为主备模式中的备用系统的灾备系统,并将包括各灾备系统的集合称为灾备端系统集。
例如,经过上述步骤,得到如图3所示的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的示意图。生产端系统集为如图3所示的生产端系统集A,灾备端系统集为如图3所示的灾备端系统a。
且如图3所示,生产端系统集A可以包括生产系统A1直至生产系统An(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灾备端系统集a中包括灾备系统a1直至灾备系统an。
其中,生产系统A1和灾备系统a1互为主备模式中的两个系统,生产系统A1为主备模式中的主系统,灾备系统a1为主备模式中的备用系统,以此类推,生产系统An和灾备系统an互为主备模式中的两个系统,生产系统An为主备模式中的主系统,灾备系统an为主备模式中的备用系统。
应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数量、以及灾备端系统集中的灾备系统的数量不做限定。
S202:遍历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并根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访问系统、以及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
其中,验证结果用于表征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目标灾备系统为灾备端系统集中、与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
生产端系统集中可能包括多个生产系统,为了使得验证具有全面性,可以通过遍历的方式遍历生产端系统集中的每一生产系统,以使得验证结果是对信息系统的整体验证的结果。
示例性的,结合上述示例和图3,遍历生产端系统集中生产系统A1直至生产系统An中的每一生产系统,以得到每一生产系统各自对应的访问系统集,进而确定验证结果。
示例性的,若遍历的顺序为生产系统A1直至生产系统An,则在第一次遍历时,抓取访问生产系统A1的访问系统集,如得到如图3所示的访问系统集B。
相应的,在第二次遍历时,抓取访问生产系统A1的访问系统集,以此类推,直至在第n次遍历时,抓取访问生产系统An的访问系统集。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根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访问系统、以及灾备系统,生成的为采用图像数据库方式表征验证结果。
其中,图数据库是图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称,是指使用图形化的模型进行查询的数据库,通过节点、边和属性等方式来表示和存储数据,支持增删改查(CRUD)等操作。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验证结果的存在形式为图数据库,具有节点、边、以及属性,以基于节点、边、以及属性等表示和存储数据。
例如,可以通过节点表示各系统(包括生产端集中的生产系统、灾备端系统集中的灾备系统、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可以通过边表示访问关系;可以通过属性存储表征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的数值。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其中,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遍历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并根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访问系统、以及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其中,验证结果用于表征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目标灾备系统为灾备端系统集中、与被遍历的生产系统为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并遍历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得到对应的访问系统集,以结合生产端系统集、灾备端系统集、以及访问系统集,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的技术特征,提高了验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而保障了灾备模式的系统之间的切换可靠性,以及信息系统的服务持续性水平。
为使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原理,现结合图4对本公开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进行更为详细地阐述。其中,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
其中,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
应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繁琐的陈述,关于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S402:遍历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网络抓包工具或者脚本,抓取已经访问过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和可能需要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
S403:根据远程终端协议telnet命令,验证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得到验证结论。
其中,目标灾备系统为灾备端系统集中、与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
示例性的,结合上述分析和图3,若被遍历的生产系统为生产系统A1,相应抓取到的访问系统集为访问系统集B,目标灾备系统为灾备端系统集中的灾备系统a1。
值得说明的是,访问系统集B中可能包括一个生产系统,也可能包括多个生产系统,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例如,如图3所示,若访问系统集B中包括n个生产系统,分别为如图3中所示的生产系统B1直至生产系统Bn。
相应的,则检测装置下发telnet命令至访问集群B中的每一生产系统,以验证访问集群B中的每一生产系统、以及灾备端系统集中的灾备系统a1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例如,检测装置向访问集群B中的生产系统B1下发telnet命令,以验证访问集群B中的生产系统B1、以及灾备端系统集中的灾备系统a1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得到验证结论1,以此类推,直至检测装置向访问集群B中的生产系统Bn下发telnet命令,以验证访问集群B中的生产系统Bn、以及灾备端系统集中的灾备系统a1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得到验证结论n。
S404:至少根据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目标灾备系统、以及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目标灾备系统、以及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更多的内容构建用于表征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例如根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目标灾备系统、以及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telnet命令确定验证结论,并结合验证结论构建网络连通性数据库,以基于网络连通性数据库表征验证结果,以更好地描述网络连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目标灾备系统、以及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相应的,S404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生成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和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
示例性的,访问系统集中可能包括一个生产系统,则生成该一个生产系统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访问系统集中可能包括多个生产系统,则针对访问系统集中的每一生产系统,生成与该生产系统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
例如,结合上述分析和图3,访问系统中包括n个生产系统,则生成该n个生产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即得到n个第一可视化节点。
相应的,生成目标灾备系统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
例如,结合上述分析,若访问系统中包括生产系统B1直至生产系统Bn,则生成与之对应的n个第一可视化节点,图5以生产系统B1和生产系统Bn进行示范性的展示,且图5中还示范性的展示了生成灾备系统a1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
应该理解的是,“第一可视化节点”和“第一可视化边”中的“第一”用于与后文中其他的可视化节点和可视化边进行区分,而不能理解为对第一可视化节点和第一可视化边的限定。
第二步骤:根据验证结论和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至少包括第一可视化节点和第一可视化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生成第一可视化节点和第一可视化边,以构建得到包括第一可视化节点和第一可视化边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以对网络连通性进行更有效更可靠地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步骤可以包括如下子步骤:
第一子步骤:生成由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示例性的,结合上述分析和图5,可以生成生产系统B1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灾备系统a1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直至生成生产系统Bn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灾备系统a1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第二子步骤:根据验证结论生成第一可视化边的可视化连通属性。
示例性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若验证结论表征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具有网络连通性,则可视化连通属性为连通属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验证结论表征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没有网络连通性,则可视化连通属性为非连通属性。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图数据库具有节点、边、以及属性,节点可以包括上述示例中的第一可视化节点,边可以包括上述示例中的第一可视化边,属性可以包括本示例中的连通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验证结论对应不同的连通属性,不同的连通属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值表示,如可以通过数值1表示连通,通过数值0表示不连通。
且基于不同的数值表示不同的连通属性,可以实现如图5所示的表示,若连通属性的数值为1,则可以通过“连通”表示,若连通属性的数值为0,则可以通过“不连通”表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结合连通属性和非连通属性对可视化连通属性进行表征,可以进一步实现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目标灾备系统、以及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相应的,S404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生成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和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节点。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可视化节点中包括用于表征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第二可视化点,即如图5中所示的生产系统A1对应的可视化节点。
第二步骤:生成由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第二可视化节点的第二可视化边。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可视化边中包括生产系统B1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直至生产系统Bn的第一可视化节点,分别指向生产系统A1的第二可视化节点对应的可视化边。
第三步骤:根据验证结论和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包括第一可视化节点、第二可视化节点、第一可视化边、以及第二可视化边。
值得说明的是,关于第三步骤的实现原理,可以参见上述示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验证结论表征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具有网络连通性时,生成由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示例性的,若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具有网络连通性,则构建第一可视化边;反之,若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具有网络连通性,则不构建第一可视化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生成第一可视化节点、第二可视化节点、第一可视化边、以及第二可视化边,以得到包括第一可视化节点、第二可视化节点、第一可视化边、以及第二可视化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可以使得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包括更多的元素,表征更多的内容,以进一步提高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且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可以通过不同维度的内容构建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以实现构建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构建互为主备模式中生产系统与灾备系统之间的第三可视化边。
例如,结合上述示例,可以构建灾备系统a1的第一可视化节点、以及生产系统A1之间的第三可视化边。
其中,第三可视化边可以为没有指向的边,也可以为有指向的边。且若第三可视化边若为有指向的边,则可以为由灾备系统a1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生产系统A1的第二可视化节点的第三可视化边,也可以为由生产系统A1的第二可视化节点,指向灾备系统a1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三可视化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进行更新。
示例性的,以不定期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进行更新进行示范性地说明如下:
若访问关系发生变化时,可以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进行更新,以得到更新后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以使得更新后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符合当前的访问关系。
其中,访问关系发生可以为新增生产系统,也可以为信息系统扩容,也可以为对已有的生产系统新增内容,也可以为对已有的生产系统的逻辑修改,也可以为删除已有的生产系统(如需要对已有的生产系统进行下线处理),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示例性的,以定期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进行更新进行示范性地说明如下:
可以预设更新时间间隔,以基于该预设更新时间间隔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进行更新。
例如,每隔一周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进行更新。当然,也可以为基于比一周更长的时间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进行更新,也可以为基于比一周更短的时间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进行更新,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结合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表征验证结果,可以使得验证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且可以增加、修改、以及减少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的内容,以提高验证的灵活性,降低验证的复杂程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构建了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以基于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表征验证结果之后,还可以进一步验证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以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进行修正等。
在还一些实施例中,在构建了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以基于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表征验证结果之后,可以通过查询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得到任意生产系统与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在构建了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以基于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表征验证结果之后,可以对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的可视化节点(至少包括第一可视化节点)、以及可视化边(至少包括第一可视化边)进行监测,以避免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异常。
其中,可以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监测,且对神经网络模型的类型和参数等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为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模型。相应的,可以采集样本数据,样本数据中包括样本可视化节点和样本可视化边,若样本可视化节点为样本第一可视化节点,样本可视化边为样本第一可视化边,基于样本第一可视化节点和样本第一可视化边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得到用于检测第一可视化边是否异常的卷积神经网络。即训练得到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检测第一可视化边的可视化连通属性是否异常。
例如,若训练得到的卷积神经网络检测到第一可视化边的可视化连通属性异常,如之前为连通属性,而当前为非连通属性,则说明第一可视化边连接到两个第一可视化节点对应的灾备系统和生产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关系被断开,该生产系统无法访问该灾备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检测装置基于训练得到的卷积神经网络检测到第一可视化边的可视化连通属性异常,则检测装置可以输出提示消息,以提示第一可视化边的可视化连通属性异常,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网络维护。
同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基于样本第一可视化节点、样本第二可视化节点、样本第一可视化边、以及样本第二可视化边,以在上述示例的基础上,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还可以检测第二可视化边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和第二可视化节点之间的访问关系是否异常,相应的,也可以在访问关系异常时,输出提示消息。
值得说明的是,关于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原理,可以参见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构建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可以部署于云端服务器,并可以支持调用的方式,实现其他装置从云端服务器中,获取基于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构建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
例如,云端服务器可以提供应用程序编程(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API)接口,以使得其他装置可以通过API接口,从云端服务器中调用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构建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600,包括:
获取单元601,用于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所述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其中,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
抓取单元602,用于遍历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
生成单元603,用于根据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所述访问系统、以及所述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
其中,所述验证结果至少用于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为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与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700,包括:
获取单元701,用于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所述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其中,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
抓取单元702,用于遍历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
生成单元703,用于根据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所述访问系统、以及所述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
其中,所述验证结果至少用于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为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与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
结合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单元703,包括:
验证子单元7031,用于根据远程终端协议telnet命令,验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得到验证结论。
构建子单元7032,用于至少根据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以及所述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所述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构建子单元7032,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所述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构建子单元7032,包括: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节点;
第四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第二可视化节点的第二可视化边;
第五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所述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所述第二可视化节点、所述第一可视化边、以及所述第二可视化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和/或所述第四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生成子模块,用于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第二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论生成所述第一可视化边的可视化连通属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和/或所述第四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
如图8所示,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801为例。
存储器802即为本公开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公开所提供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本公开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公开所提供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
存储器8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8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
存储器8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8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8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803和输出装置804。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输入装置803和输出装置8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8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8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所述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其中,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
遍历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并根据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所述访问系统、以及所述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
其中,所述验证结果至少用于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为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与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所述访问系统、以及所述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包括:
根据远程终端协议telnet命令,验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得到验证结论;
至少根据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以及所述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所述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根据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以及所述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所述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包括:
生成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
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所述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根据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以及所述验证结论,构建用于表征所述验证结果的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包括:
生成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各自对应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第二可视化节点;
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第二可视化节点的第二可视化边;
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
其中,所述网络连通性图数据库中包括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所述第二可视化节点、所述第一可视化边、以及所述第二可视化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包括:
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根据所述验证结论生成所述第一可视化边的可视化连通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验证结论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具有网络连通性,则所述可视化连通属性为连通属性;
若所述验证结论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没有网络连通性,则所述可视化连通属性为非连通属性。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结论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之间具有网络连通性;所述根据所述验证结论和所述第一可视化节点,生成第一可视化边,包括:
生成由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指向所述目标灾备系统的第一可视化节点的第一可视化边。
8.一种网络连通性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信息系统中各系统的描述信息,从所述信息系统中获取生产端系统集和灾备端系统集,其中,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生产系统,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包括主备模式的灾备系统;
抓取单元,用于遍历所述生产端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抓取访问被遍历的生产系统的访问系统集;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所述访问系统、以及所述灾备系统,生成采用图数据库方式表征的验证结果;
其中,所述验证结果至少用于表征所述访问系统集中的生产系统、以及目标灾备系统之间的网络连通性,所述目标灾备系统为所述灾备端系统集中、与所述被遍历的生产系统对应的灾备系统。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
CN202211131451.XA 2022-09-16 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5484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1451.XA CN115484191B (zh) 2022-09-16 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1451.XA CN115484191B (zh) 2022-09-16 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4191A true CN115484191A (zh) 2022-12-16
CN115484191B CN115484191B (zh) 2024-06-11

Family

I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3060A (zh) * 2019-08-28 2019-11-22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ip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US20200244673A1 (en) * 2019-01-24 2020-07-30 Darktrace Limited Multivariate network structure anomaly detector
CN111580929A (zh) * 2020-05-07 2020-08-25 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机保护数据的有效性验证系统及方法
CN113114491A (zh) * 2021-04-01 2021-07-13 银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的构建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4363211A (zh) * 2022-01-04 2022-04-15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灾备系统网络的网络连通验证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44673A1 (en) * 2019-01-24 2020-07-30 Darktrace Limited Multivariate network structure anomaly detector
CN110493060A (zh) * 2019-08-28 2019-11-22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ip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580929A (zh) * 2020-05-07 2020-08-25 上海英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机保护数据的有效性验证系统及方法
CN113114491A (zh) * 2021-04-01 2021-07-13 银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拓扑的构建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4363211A (zh) * 2022-01-04 2022-04-15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灾备系统网络的网络连通验证方法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2119B2 (en) Automatic recovery engine with continuous recovery state machine and remote workflows
CN108932338B (zh) 数据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8900353B (zh) 故障告警方法及终端设备
JP7289334B2 (ja) コードをテスト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電子機器、記憶媒体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210040866A (ko) 파일 리소스 처리 방법, 장치, 기기, 매체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CN111865682A (zh) 用于处理故障的方法和装置
US9208058B2 (en) Providing directional debugging breakpoints
CN111813605A (zh) 容灾方法、平台、电子设备以及介质
CN111782341A (zh) 用于管理集群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33227A (zh) 智能终端的协助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2559498B (zh) 时序时空数据库系统的分布式架构的构建方法、装置
US20210263912A1 (en) Method for data processing based on smart contract and device
CN110737560B (zh) 一种服务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0659184B (zh) 健康状态检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484191B (zh) 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15484191A (zh) 网络连通性的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12735601B (zh) 利用蓝牙确定传染病密接人群的测试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148447B (zh) 基于风险控制的任务处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4791900A (zh) 基于Operator的Redis运维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292223B (zh) 图计算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53290A1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running state of distributed system,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887671B (zh) 自动驾驶中定位车辆故障的根本原因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97192A (zh) 数据库的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21232A (zh) 模型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11835857B (zh) 用于访问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