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1212A - 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1212A
CN115481212A CN202211170519.5A CN202211170519A CN115481212A CN 115481212 A CN115481212 A CN 115481212A CN 202211170519 A CN202211170519 A CN 202211170519A CN 115481212 A CN115481212 A CN 115481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coding
buildings
codes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05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德明
黄阅智
吴建
张平
姚路
包忠聪
陈振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Survey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Surve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Survey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Surve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705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12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1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12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建筑物基底图形;针对基底图形建立网格代码;步骤二、采集建筑物属性信息,建立建筑物属性库,按物理归一原则对基底图形进行识读,区分出建筑物自然幢,以此为单位进行建筑物编码对象划分,即每幢或每处物理结构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实体作为一个编码单元;步骤三、针对每个建筑物编码单元,按编码规则生成建筑物编码数据,将编码数据按数据库格式存储,并与建筑物属性库关联;步骤四、对建筑物编码数据进行验证;本发明能直接通过数据编码表述建筑物的空间位置、竣工时间、形态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档案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
背景技术
建设多级多尺度的时空地理数据库是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空间服务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建筑物数据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时空地理数据要素,是人口、经济、法人等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信息载体,对其进行精确高效的管理与展示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大多数城市在建筑物管理工作中没有结合航拍图进行分析来形成统一的建筑物编码方法和编码单元划分规则,且现有的编码规则在对建筑物自然幢和逻辑幢分类和标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能结合航拍照片、地形图或相应图档资料,直接通过数据编码表述建筑物的空间位置、竣工时间、形态结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可直接通过数据编码表述建筑物的空间位置、竣工时间、形态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建筑物基底图形;针对基底图形建立网格代码;
步骤二、采集建筑物属性信息,建立建筑物属性库,按物理归一原则对基底图形进行识读,区分出建筑物自然幢,以此为单位进行建筑物编码对象划分,即每幢或每处物理结构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实体作为一个编码单元;
步骤三、针对每个建筑物编码单元,按编码规则生成建筑物编码数据,将编码数据按数据库格式存储,并与建筑物属性库关联;
步骤四、对建筑物编码数据进行验证。
所述建筑物编码数据为九层31位的层次码结构;步骤三的编码规则中,第一~三层次为12位的基础网格代码,第四层次为3位的建筑物管理网格顺序码,第五层次为4位的竣工时间码,第六层次为2位的要素数型识别代码,第七层次为4位的自然幢顺序码,第八层次为2位的逻辑幢顺序码,第九层次为4位的建筑物拓展顺序码。
步骤一中建立网格代码的方法为:收集最新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最新1:5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关部门对应资料,作为编制建筑物基底图形的参考底图,在行政村、社区或同级基础网格内,以小区、单位、自然村的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建筑物管理网格并编码;根据建筑物基底图形所在位置,确定建筑物编码的前四层共15位的网格代码;第一~三层次为基础网格代码,按层次依次是6位市辖区或县级网格代码、3位街道或乡镇级网格代码、3位行政村或社区级网格代码,共12位,该层次代码按照GB/T2260和GB/T10114相关规定进行编码;
第四层次为建筑物管理网格顺序码,共3位,码值为001~999,以行政村或社区或同级基础网格为单位进行划分与编码,对于有小区、单位、自然村、自然院落的建筑物,尤其房屋类建筑物,以小区、单位、自然村等院落作为建筑物管理网格对象,按照从东向西和从北向南的顺序编码,对于没有小区、单位、自然村、自然院落的建筑物,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将建筑物所在区域划分为若干相对规则的建筑物管理网格,划分时选取道路、巷、弄、围墙、河流、水渠具明显特征的线性地物作为分界,以保证其边界可识别及空间布局相对独立与稳定;如果建筑物为不便以建筑物管理网格切割划分的跨多街区城墙、排水渠,则建筑物管理网格顺序码用“000”表示。
第五层次及后续层次的编码生成方法,为步骤三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编码单元按编码规则进行生成,具体为:
第五层次的竣工时间码表示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竣工年份,在编码时,若建筑物因建成年代早、资料缺失而无法确定竣工具体年份的,竣工时间码表示到年代或世纪即可,不确定部分代码用 “*”表示;
第六层次的要素数型识别代码中,第一位用J、G表示,“J”表示建筑物,“G”表示构筑物;第二位用B、S、X、L表示,“B”表示建筑物不仅有地上或地面空间,还有地下空间;“S”表示建筑物仅有地上或地面空间;“X” 表示建筑物仅有地下空间;“L” 表示临时建筑物或临时构筑物,其均不区分地上与地下空间;
第七层次的自然幢顺序码以建筑物管理网格为单位进行划分与编码;当建筑物没有进行建筑物管理网格划分时则以建筑物所在的基础网格为单位进行划分与编码,基础网格包括行政村、社区;
第八层次的建筑物逻辑幢顺序码在编制时,若需要将属于同一自然幢的建筑物划分为不同逻辑幢时,优先按照逻辑幢的实际挂牌编号升序编码或名称拼音升序编码;若逻辑幢没有实际挂牌编号,则采用面向大门从下到上、左(东)到右(西),从前(北)到后(南)顺序编码;若无需划分逻辑幢时,逻辑幢顺序码取默认值为“00”;
第九层次的建筑物拓展顺序码用于房屋类建筑物的划分与管理,以自然幢或逻辑幢为单位进行编码,由对应业务管理单位根据实际管理需求进行拓展,对房屋类建筑物进行拓展顺序码划分时,结合具体需求按照 “单元(梯位)”、“层”或者“户(含室、车位)”等单层级或多层级(即多个单层级组合)方式实施,若不进行业务管理拓展时码值取默认值“0000”。
步骤二中,以建筑物自然幢为单位进行建筑物编码对象划分的方法为:
方法A1、以建筑物的物理结构为判断标准,物理结构独立的一处建筑物实体作为一个编码单元。相同区域内的建筑物编码单元划分方式统一,不因生产部门或使用部门不同而随意变换;
方法A2、地面首层或多层不是相互连通共用,从物理结构上能明显区分的,按组成建筑物的实际自然幢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3、若地面建筑物去除地下通道、地面连廊、空中连廊后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的,应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4、属于同一自然幢的多个建筑物通过裙房或地下室相互连通,按照逻辑幢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其中的裙房或地下室单独划分;
方法A5、紧连在一起的建筑物,若从建筑物年代、建筑物结构、建筑物风格、进出楼道、楼栋产权角度能明显区分为多个建筑物的,则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6、地下建筑物划分的原则视同地面建筑物,即:其中有明显物理隔离的,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连成一片则合划为一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7、由于后期改造使原来两幢或几幢建筑物连通共用且无法清晰拆分的,按一个编码单元划分;若改造前建筑物已有编码的,则作废原建筑物编码,对改造后的建筑物赋予新的建筑物编码。
步骤三中,编码数据使用gdb格式的文件地理数据库、mdb格式的个人地理数据库或shapefile数据格式进行存储管理。
步骤四中,通过影像对比、逻辑检查和现场抽查方式,检查建筑物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补充修正建筑物基底图形和建筑物编码数据。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结合最新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最新1:5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关部门对应资料,能在编码中体现建筑物的空间位置、竣工时间、形态结构等属性信息,同时兼容建筑物逻辑幢、单元(梯位)、楼层、户(室)等多层级的划分与编码,拓展了建筑物编码应用价值。该建筑物编码方法有助于精准定位与管理建筑物数据,普遍适用于各个城市管理领域对建筑物基本信息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提出的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通过以统一划分的基础网格为基础进行建筑物编码,按社区、小区或单位院落等细化区域对建筑物进行管理和维护,实现了建筑物自然幢和逻辑幢的分类和标识,本发明通过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对建筑物逻辑幢、层、单元(梯位)、户(室)等层级进行划分编码,能实现建筑物时空信息数据与城市房管、不动产、消防、应急、地震、综治、城管等管理业务的协调共建,普遍适用于各个城市管理领域对建筑物基本信息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建筑物编码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方法A2中的建筑物编码单元划分方法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表示不同的建筑物编码单元);
附图3是方法A3中的建筑物编码单元划分方法示意图(图中的①、②表示不同的建筑物编码单元);
附图4是三幢建筑通过裙房相互连通,划分为四个逻辑幢编码单元的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建筑物编码单元,该图中的1-塔楼 2-裙房);
附图5是三幢建筑通过地下室相互连通,划分为四个逻辑幢编码单元的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建筑物编码单元,该图中的1-塔楼 2-地下室);
附图6是实施例中的建筑物裙楼、塔楼编码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表示不同的建筑物编码单元);
附图7是实施例中的建筑物地下室编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可直接通过数据编码表述建筑物的空间位置、竣工时间、形态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建筑物基底图形;针对基底图形建立网格代码;
步骤二、采集建筑物属性信息,建立建筑物属性库,按物理归一原则对基底图形进行识读,区分出建筑物自然幢,以此为单位进行建筑物编码对象划分,即每幢或每处物理结构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实体作为一个编码单元;
步骤三、针对每个建筑物编码单元,按编码规则生成建筑物编码数据,将编码数据按数据库格式存储,并与建筑物属性库关联;
步骤四、对建筑物编码数据进行验证。
所述建筑物编码数据为九层31位的层次码结构;步骤三的编码规则中,第一~三层次为12位的基础网格代码,第四层次为3位的建筑物管理网格顺序码,第五层次为4位的竣工时间码,第六层次为2位的要素数型识别代码,第七层次为4位的自然幢顺序码,第八层次为2位的逻辑幢顺序码,第九层次为4位的建筑物拓展顺序码。
步骤一中建立网格代码的方法为:收集最新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最新1:5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关部门对应资料,作为编制建筑物基底图形的参考底图,在行政村、社区或同级基础网格内,以小区、单位、自然村的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建筑物管理网格并编码;根据建筑物基底图形所在位置,确定建筑物编码的前四层共15位的网格代码;第一~三层次为基础网格代码,按层次依次是6位市辖区或县级网格代码、3位街道或乡镇级网格代码、3位行政村或社区级网格代码,共12位,该层次代码按照GB/T2260和GB/T10114相关规定进行编码;
第四层次为建筑物管理网格顺序码,共3位,码值为001~999,以行政村或社区或同级基础网格为单位进行划分与编码,对于有小区、单位、自然村、自然院落的建筑物,尤其房屋类建筑物,以小区、单位、自然村等院落作为建筑物管理网格对象,按照从东向西和从北向南的顺序编码,对于没有小区、单位、自然村、自然院落的建筑物,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将建筑物所在区域划分为若干相对规则的建筑物管理网格,划分时选取道路、巷、弄、围墙、河流、水渠具明显特征的线性地物作为分界,以保证其边界可识别及空间布局相对独立与稳定;如果建筑物为不便以建筑物管理网格切割划分的跨多街区城墙、排水渠,则建筑物管理网格顺序码用“000”表示。
第五层次及后续层次的编码生成方法,为步骤三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编码单元按编码规则进行生成,具体为:
第五层次的竣工时间码表示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竣工年份,在编码时,若建筑物因建成年代早、资料缺失而无法确定竣工具体年份的,竣工时间码表示到年代或世纪即可,不确定部分代码用 “*”表示;
第六层次的要素数型识别代码中,第一位用J、G表示,“J”表示建筑物,“G”表示构筑物;第二位用B、S、X、L表示,“B”表示建筑物不仅有地上或地面空间,还有地下空间;“S”表示建筑物仅有地上或地面空间;“X” 表示建筑物仅有地下空间;“L” 表示临时建筑物或临时构筑物,其均不区分地上与地下空间;
第七层次的自然幢顺序码以建筑物管理网格为单位进行划分与编码;当建筑物没有进行建筑物管理网格划分时则以建筑物所在的基础网格为单位进行划分与编码,基础网格包括行政村、社区;
第八层次的建筑物逻辑幢顺序码在编制时,若需要将属于同一自然幢的建筑物划分为不同逻辑幢时,优先按照逻辑幢的实际挂牌编号升序编码或名称拼音升序编码;若逻辑幢没有实际挂牌编号,则采用面向大门从下到上、左(东)到右(西),从前(北)到后(南)顺序编码;若无需划分逻辑幢时,逻辑幢顺序码取默认值为“00”;
第九层次的建筑物拓展顺序码用于房屋类建筑物的划分与管理,以自然幢或逻辑幢为单位进行编码,由对应业务管理单位根据实际管理需求进行拓展,对房屋类建筑物进行拓展顺序码划分时,结合具体需求按照 “单元(梯位)”、“层”或者“户(含室、车位)”等单层级或多层级(即多个单层级组合)方式实施,若不进行业务管理拓展时码值取默认值“0000”。
步骤二中,以建筑物自然幢为单位进行建筑物编码对象划分的方法为:
方法A1、以建筑物的物理结构为判断标准,物理结构独立的一处建筑物实体作为一个编码单元。相同区域内的建筑物编码单元划分方式统一,不因生产部门或使用部门不同而随意变换;
方法A2、如图2所示,地面首层或多层不是相互连通共用,从物理结构上能明显区分的,按组成建筑物的实际自然幢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3、如图2、图3所示,若地面建筑物去除地下通道、地面连廊、空中连廊后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的,应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4、如图4、图5所示,属于同一自然幢的多个建筑物通过裙房或地下室相互连通,按照逻辑幢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其中的裙房或地下室单独划分;
方法A5、紧连在一起的建筑物,若从建筑物年代、建筑物结构、建筑物风格、进出楼道、楼栋产权角度能明显区分为多个建筑物的,则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6、地下建筑物划分的原则视同地面建筑物,即:其中有明显物理隔离的,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连成一片则合划为一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7、由于后期改造使原来两幢或几幢建筑物连通共用且无法清晰拆分的,按一个编码单元划分;若改造前建筑物已有编码的,则作废原建筑物编码,对改造后的建筑物赋予新的建筑物编码。
步骤三中,编码数据使用gdb格式的文件地理数据库、mdb格式的个人地理数据库或shapefile数据格式进行存储管理。
步骤四中,通过影像对比、逻辑检查和现场抽查方式,检查建筑物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补充修正建筑物基底图形和建筑物编码数据。
本例中,步骤三的数据库可直接用于航空影像、1:5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关部门对应资料的检索用索引数据,直接从编码数据中获取与建筑物自然幢对应的图档资料的存档位置范围。
实施例:
以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某建筑物为例,编码方法如下:
(1)该建筑物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基础网格代码为350102001004。建筑物所在管理网格顺序码为029。
(2)该建筑物竣工时间为1995年,竣工时间码为“1995”。
(3)该建筑物包含地下部分,要素类型识别代码为“JB”。
(4)该建筑物自然幢在所在管理网格中顺序码为0001。
该建筑物由裙楼(图6中①)、两座塔楼(图6中②与③)、地下室(图7)组成,可划分为四个逻辑幢编码单元,按照顺序将逻辑幢顺序码分别设置为“01”、“02”、“03”、“04”,如图6、图7所示。

Claims (7)

1.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可直接通过数据编码表述建筑物的空间位置、竣工时间、形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集建筑物基底图形;针对基底图形建立网格代码;
步骤二、采集建筑物属性信息,建立建筑物属性库,按物理归一原则对基底图形进行识读,区分出建筑物自然幢,以此为单位进行建筑物编码对象划分,即每幢或每处物理结构相对独立的建筑物实体作为一个编码单元;
步骤三、针对每个建筑物编码单元,按编码规则生成建筑物编码数据,将编码数据按数据库格式存储,并与建筑物属性库关联;
步骤四、对建筑物编码数据进行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编码数据为九层31位的层次码结构;步骤三的编码规则中,第一~三层次为12位的基础网格代码,第四层次为3位的建筑物管理网格顺序码,第五层次为4位的竣工时间码,第六层次为2位的要素数型识别代码,第七层次为4位的自然幢顺序码,第八层次为2位的逻辑幢顺序码,第九层次为4位的建筑物拓展顺序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建立网格代码的方法为:收集最新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最新1:500、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关部门对应资料,作为编制建筑物基底图形的参考底图,在行政村、社区或同级基础网格内,以小区、单位、自然村的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建筑物管理网格并编码;根据建筑物基底图形所在位置,确定建筑物编码的前四层共15位的网格代码;第一~三层次为基础网格代码,按层次依次是6位市辖区或县级网格代码、3位街道或乡镇级网格代码、3位行政村或社区级网格代码,共12位,该层次代码按照GB/T2260和GB/T10114相关规定进行编码;
第四层次为建筑物管理网格顺序码,共3位,码值为001~999,以行政村或社区或同级基础网格为单位进行划分与编码,对于有小区、单位、自然村、自然院落的建筑物,尤其房屋类建筑物,以小区、单位、自然村等院落作为建筑物管理网格对象,按照从东向西和从北向南的顺序编码,对于没有小区、单位、自然村、自然院落的建筑物,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将建筑物所在区域划分为若干相对规则的建筑物管理网格,划分时选取道路、巷、弄、围墙、河流、水渠具明显特征的线性地物作为分界,以保证其边界可识别及空间布局相对独立与稳定;如果建筑物为不便以建筑物管理网格切割划分的跨多街区城墙、排水渠,则建筑物管理网格顺序码用“000”表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层次及后续层次的编码生成方法,为步骤三中针对每个建筑物编码单元按编码规则进行生成,具体为:
第五层次的竣工时间码表示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竣工年份,在编码时,若建筑物因建成年代早、资料缺失而无法确定竣工具体年份的,竣工时间码表示到年代或世纪即可,不确定部分代码用 “*”表示;
第六层次的要素数型识别代码中,第一位用J、G表示,“J”表示建筑物,“G”表示构筑物;第二位用B、S、X、L表示,“B”表示建筑物不仅有地上或地面空间,还有地下空间;“S” 表示建筑物仅有地上或地面空间;“X” 表示建筑物仅有地下空间;“L” 表示临时建筑物或临时构筑物,其均不区分地上与地下空间;
第七层次的自然幢顺序码以建筑物管理网格为单位进行划分与编码;当建筑物没有进行建筑物管理网格划分时则以建筑物所在的基础网格为单位进行划分与编码,基础网格包括行政村、社区;
第八层次的建筑物逻辑幢顺序码在编制时,若需要将属于同一自然幢的建筑物划分为不同逻辑幢时,优先按照逻辑幢的实际挂牌编号升序编码或名称拼音升序编码;若逻辑幢没有实际挂牌编号,则采用面向大门从下到上、左(东)到右(西),从前(北)到后(南)顺序编码;若无需划分逻辑幢时,逻辑幢顺序码取默认值为“00”;
第九层次的建筑物拓展顺序码用于房屋类建筑物的划分与管理,以自然幢或逻辑幢为单位进行编码,由对应业务管理单位根据实际管理需求进行拓展,对房屋类建筑物进行拓展顺序码划分时,结合具体需求按照 “单元(梯位)”、“层”或者“户(含室、车位)”等单层级或多层级(即多个单层级组合)方式实施,若不进行业务管理拓展时码值取默认值“00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以建筑物自然幢为单位进行建筑物编码对象划分的方法为:
方法A1、以建筑物的物理结构为判断标准,物理结构独立的一处建筑物实体作为一个编码单元;
相同区域内的建筑物编码单元划分方式统一,不因生产部门或使用部门不同而随意变换;
方法A2、地面首层或多层不是相互连通共用,从物理结构上能明显区分的,按组成建筑物的实际自然幢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3、若地面建筑物去除地下通道、地面连廊、空中连廊后形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建筑物的,应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4、属于同一自然幢的多个建筑物通过裙房或地下室相互连通,按照逻辑幢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其中的裙房或地下室单独划分;
方法A5、紧连在一起的建筑物,若从建筑物年代、建筑物结构、建筑物风格、进出楼道、楼栋产权角度能明显区分为多个建筑物的,则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6、地下建筑物划分的原则视同地面建筑物,即:其中有明显物理隔离的,划分为多个建筑物编码单元,连成一片则合划为一个建筑物编码单元;
方法A7、由于后期改造使原来两幢或几幢建筑物连通共用且无法清晰拆分的,按一个编码单元划分;若改造前建筑物已有编码的,则作废原建筑物编码,对改造后的建筑物赋予新的建筑物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编码数据使用gdb格式的文件地理数据库、mdb格式的个人地理数据库或shapefile数据格式进行存储管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通过影像对比、逻辑检查和现场抽查方式,检查建筑物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补充修正建筑物基底图形和建筑物编码数据。
CN202211170519.5A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 Pending CN1154812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0519.5A CN115481212A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0519.5A CN115481212A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1212A true CN115481212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39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0519.5A Pending CN115481212A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812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39995A (zh) * 2024-02-20 2024-03-22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拍摄和实景地图实现导航和时空回溯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39995A (zh) * 2024-02-20 2024-03-22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拍摄和实景地图实现导航和时空回溯的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4622B (zh) 一种全空间信息表达方法及全空间信息系统
CN109684428A (zh) 空间数据建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69751A (zh) 地理实体时空知识图谱本体库构建方法
CN103838825A (zh) 一种全球地名数据整合与代码编制方法
CN1897023A (zh) 水资源信息管理与规划系统
CN109359162A (zh) 一种基于gis的学校选址方法
Agugiaro First steps towards an integrated CityGML-based 3D model of Vienna
CN107169893A (zh) 一种基于垂直方向上空间剖分细化的地籍产权体编码方法
CN116860905B (zh) 一种城市信息模型的空间单元编码生成方法
CN105913347A (zh) 一种面向住房信息采集的房屋编码方法
CN115758522A (zh) 一种数字孪生城市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5335478B (zh) 构建城市土地空间立体调查数据语义关联的方法和装置
CN115481212A (zh) 一种顾及逻辑幢的建筑物时空编码方法
CN113076336A (zh) 偏远地区水厂选址gis宏微观决策支持系统
CN111798032A (zh) 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精细化网格评价方法
CN109885638B (zh) 一种三维立体空间索引方法及系统
Belka Multicriteria analysis and GIS application in the selection of sustainable motorway corridor
Mollo et al. Typological GIS for knowledge and conservation of built heritage: a case of study in Southern Italy
CN113988659B (zh) 一种立体紧凑型数字化城市设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Fusco et al. Taxonomy of contemporary urban forms in France: Towards an Urban Atlas through Multiple Fabric Assessment
CN109145044A (zh) 一种基于多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准模型
CN115269754A (zh) 地理信息整合方法、智能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Aboushal Regenerative design of a defined urban space using CityGML model
Hashim et al. Urban landscape changes in kampung baru, Kuala Lumpur, from 1969 to 2004 as observed on maps
CN114722353B (zh) 一种多层次自然资源地理实体统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