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0662A - 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 - Google Patents

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0662A
CN115480662A CN202110593296.2A CN202110593296A CN115480662A CN 115480662 A CN115480662 A CN 115480662A CN 202110593296 A CN202110593296 A CN 202110593296A CN 115480662 A CN115480662 A CN 115480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area
induction
poin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32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学文
沈健
王小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32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0662A/zh
Priority to EP22810343.8A priority patent/EP434350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91500 priority patent/WO202224761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0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0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悬浮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计算机设备可基于参考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确定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并基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进而基于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时刻产生的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在本申请中,可有效避免由于两个物体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两个物体产生的感应区域会合并或弱感应区域被掩盖的情况,进而提高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悬浮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悬浮触控技术的发展,通过手持操控板外设进行多指操作控制大屏成为可能,只需要通过触摸或者悬浮操控一块大小与手机相近的操控板,就能实现控制整个大屏操作,悬浮光标和触摸光标的不同,能做到手眼分离,人只需要看大屏就可以做到准确操控;多指操作,使复杂的游戏和轨迹类的应用操作在大屏上可实现,不仅大幅提升了可操控性和视觉体验,且能将手机的操作习惯无缝移植到大屏端。
在悬浮触控操作过程中,遥控器需要检测手指数和手指信息上报到大屏。遥控器从操控板获取信号变化情况来检测手指信息,包括手指数、位置、手指的触摸和悬浮状态等。指尖距离操控板高度不同在操控板上引起的感应区域大小不同,在单手指情况下或者双指在水平面相距较远的情况下,手指感应区域是能明显分开的,容易检测追踪,易区分;但是,当双指在水平面上非常靠近,尤其是在垂直面上一个手指距离悬浮操控板较远,另一个手指距离悬浮操控板较近时,较近的手指在悬浮操控板上产生的感应区域较强,较远的手指产生的感应区域较弱,此时两个手指的感应区域会合并或弱感应区域被掩盖,通过感应区域识别手指数和手指信息结果已不可靠,距离悬浮操控板较远的手指将无法被识别,手指信息丢失,用户操作无法得到正确反馈,从而极大地影响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一种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提高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适用性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在该方法中,计算机设备可基于参考时刻(即与第一时刻最靠近的两个物体可分离的采样时刻)产生的两个感应区域的感应中心点作为第一时刻产生的第一感应区域的两个参考分割中心点,并基于两个参考分割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进而基于该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可对两个物体(如手指,感应笔等)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产生的一个感应区域进行分割,有效避免由于两个物体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两个物体的感应区域会合并或弱感应区域被掩盖的情况,提高了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适用性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将第二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和第三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分别确定为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由于悬浮操控板上点的感应值越大说明该点距离悬浮操控的物体越近,因此将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确定为感应中心点,可提高感应区域的分割正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的连接线,确定第一感应区域中垂直于连接线的目标区域,并基于目标区域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并根据区域分割点得到区域分割线。由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为与第一时刻最靠近的两个物体可分离的采样时刻(即参考时刻)产生的两个感应区域的感应中心点,依据先验信息(即参考时刻下的两个感应中心点)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可提高感应区域的分割正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可按照连接线所在方向以及预设间隔值,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与连接线所在方向一致的多个行区域,并将各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示例性的,双指挨在一起时,双指接触处距离悬浮操控板的高度是双指中心点(即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之间所在区域内距离悬浮操控板的高度中最高的高度,因此,将目标区域内各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区域分割点,可提高感应区域的分割正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一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并在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与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起始点和在第一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基于第二起始点和在第一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其中,第一起始点为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第二起始点为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可以理解,在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之后,可通过比较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与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确定得到的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与第二感应操控区域是否存在信息丢失情况,也即第一感应区域分割是否正确,在该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时,将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补充完整,得到更加完整的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可进一步提高感应区域的分割正确率,进一步提高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适用性更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将与第一起始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感应值小于第一起始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判断与第一目标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是否存在感应值小于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若存在,则将感应值小于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并根据第一目标点集合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可以理解的,计算机设备采用梯度下降的区域搜索方法对悬浮操控板区域进行二次区域搜索,从而对第一感应操控区域进行补充,得到补充完整的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可进一步提高感应区域的分割正确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将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将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之前,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该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该感应数值表包括所述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之后,计算机设备将感应数值表中感应值大于预设感应阈值的点确定为目标点,基于目标点确定在所述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即感应区域)。可以理解的,计算机设备在获取到每个采样时刻的感应数值表后,首先可利用区域联通搜索法确定由于用户悬浮操作产生的初始感应区域,之后对每个采样时刻的初始感应区域进行空洞补全,得到较为完整的可用区域,即感应区域,可提高后续的感应区域分离的成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应值包括电容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装置,该感应区域分离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悬浮感应数据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多个采样时刻包括第一时刻和参考时刻,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只包括第一感应区域,在参考时刻感应数据包括第二感应区域和第三感应区域,并且,参考时刻为感应数据包括两个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至少一个时刻中最靠近第一时刻的时刻;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
分割单元,用于基于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二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和第三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分别确定为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感应中心和第二感应中心的连接线,确定第一感应区域中垂直于连接线的目标区域,并基于目标区域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并根据区域分割点得到区域分割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按照连接线所在方向以及预设间隔值,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与连接线所在方向一致的多个行区域,并将各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与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起始点和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基于第二起始点和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其中,第一起始点为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第二起始点为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应数值表包括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
上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将与第一起始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感应值小于第一起始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判断与第一目标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是否存在感应值小于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若存在,则将感应值小于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根据第一目标点集合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将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感应数值表包括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将感应数值表中感应值大于预设感应阈值的点确定为目标点,基于目标点确定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感应值包括电容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悬浮操控遥控器,该悬浮操控遥控器包括上述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实施方式至第八种可能实施方式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感应区域分离装置和悬浮操控板。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设备。上述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设备相互连接。其中,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上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上述程序指令以及输入设备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可以由处理电路上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上述多个方面的实现和有益效果可互相参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区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区域分割线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的效果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悬浮操控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可适用于悬浮触控领域中的感应区域分离领域,本申请中的计算机设备可以为具有感应区域分离功能的实体终端,该实体终端可以为服务器,也可以为用户终端,在此不做限定。其中,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用户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平板设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或者其他任何能够完成信息交互的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提供的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中,计算机设备可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悬浮感应数据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多个采样时刻包括第一时刻和参考时刻,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只包括第一感应区域(如双指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的感应区域),在参考时刻感应数据包括第二感应区域和第三感应区域,并且,参考时刻为感应数据包括两个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至少一个时刻中最靠近第一时刻的时刻。之后,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并基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可基于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在本申请中,可对两个物体(如手指,感应笔等)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产生的一个感应区域进行分割,有效避免由于两个物体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两个物体的响应区域会合并或弱响应区域被掩盖的情况,提高了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适用性强。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可适配于不同的感应区域分离应用场景,例如,悬浮操控游戏、悬浮操控绘画等诸多涉及悬浮操控的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下面将以悬浮操控绘画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在悬浮操控绘画应用场景下,本申请中的计算机设备可以为悬浮操控遥控器。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计算机设备可以与显示屏建立通讯,在用户进行悬浮操控绘画时,用户右手中的拇指和食指在悬浮操控板区域的上方进行悬浮操作(如转动)。此时,悬浮操控遥控器获取用户右手悬浮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该初始悬浮板感应数据包括第一时间段(即用户右手在悬浮操控板区域上方时的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并基于第一时间段内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即感应区域)。其中,多个采样时刻包括第一时刻和参考时刻,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只包括第一感应区域,在参考时刻感应数据包括第二感应区域和第三感应区域,并且,参考时刻为感应数据包括两个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至少一个采样时刻中最靠近第一时刻的采样时刻。之后,计算机设备确定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并基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进而,基于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在整个过程中,计算机设备可自动对双指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产生的感应区域进行分割,有效避免双指靠近时产生的感应区域难以分割的问题,提高了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适用性强。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7对本申请提供的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进行示例说明。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4:
步骤S101,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在执行步骤S101之前,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其中,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感应数值表包括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以及每个点的坐标值。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点的感应值大小可以反映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控过程中,确定手指、感应笔等可使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值发生变化的物品距离悬浮操控板的远近,示例性的,悬浮操控板上点A的感应值越大,说明手指距离点A越近。
这里,第一时间段可以为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对应的时间段,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的悬浮操作可以为用户双指从分离状态到双指挨在一起再到双指在垂直悬浮操控板方向上重叠对应的连续操作,或者为用户操控两个感应笔从在垂直悬浮操控板方向上重叠到两个感应笔挨在一起再到两个感应笔处于分离状态对应的连续操作。其中,感应笔可以为任何在与悬浮操控板上方时悬浮操控板上的点的感应值发生变化的物体。
之后,计算机设备遍历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中的每个点,将感应值大于预设感应阈值的点确定为目标点,并基于目标点构成每个采样时刻的初始感应区域,进而可采用空洞补全方法(如形态学闭操作,即先膨胀后腐蚀)对每个采样时刻的初始感应区域存在的空洞进行补全,得到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即感应区域。
可以理解的,计算机设备在获取到每个采样时刻的感应数值表后,首先利用区域搜索方法(如上述区域联通搜索法)确定由于用户悬浮操作产生的初始感应区域,之后对每个采样时刻的初始感应区域进行空洞补全,得到较为完整的可用区域,即感应区域,可提高后续的感应区域分离的成功率。
示例性的,以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的悬浮操作为用户双指从分离状态到挨在一起为例,对得到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区域进行介绍。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区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中包括第一组双指靠近过程中确定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区域的过程,以及第二组双指靠近过程中确定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区域的过程。其中,图3中的(a)至(d)内的矩形框表示悬浮操控板。下面以第一组为例进行说明,图3中的(a)表示双指靠近的过程,图3中的(b)表示双指挨在一起,图3中的(c)表示对第一时刻(即图3中的(b)对应的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进行区域搜索(即确定目标点的过程)后得到的第一时刻的初始感应区域(即双指可能存在的区域图,图3中的(c)),图3中的(d)为对图3中的(c)内的空洞区域进行补全后得到的第一时刻在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区域。图3中的第二组可以参考第一组,此处不再赘述。
进而,计算机设备得到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
其中,悬浮感应数据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即感应区域),多个采样时刻包括第一时刻和参考时刻,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只包括第一感应区域,在参考时刻感应数据包括第二感应区域和第三感应区域,并且,参考时刻为感应数据包括两个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至少一个采样时刻中最靠近第一时刻的采样时刻。
步骤S102,确定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可将第二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确定为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将第三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确定为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其中,感应值可以为电容值。
示例性的,为了方便理解,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中的(a)为参考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区域,该感应区域包括第二感应区域和第三感应区域,计算机设备通过步骤S102中确定感应中心点的方式,得到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p和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q;图4中的(b)为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区域,该感应区域只包括第一感应区域,计算机设备在得到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p和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q后,将p和q作为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的两个物体的参考感应中心点。
步骤S103,基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的连接线,确定第一感应区域中垂直于连接线的目标区域,并按照连接线所在方向以及预设间隔值,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与连接线所在方向一致的多个行区域,将各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进而根据区域分割点得到区域分割线,即图4中的(c)内的虚线mn。
示例性的,为了方便理解,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确定区域分割线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中的(1)为图4中的(c)对应的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详细的感应区域,即由8*16个小正方形构成的矩形区域,其中,每个小正方形表示悬浮操控板区域中的点,所有带颜色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区域表示第一时刻产生的第一感应区域。假设第一感应中心点p为图5中的(1)中第4行与第7列的交点,第二感应中心点q为图5中的(1)中第4行第11列的交点,则p与q所在连线方向与矩形区域中的每行所在方向一致,分别从p和q做垂直与p与q所在连线方向的第一垂线和第二垂线,将第一垂线、第二垂线与第一感应区域所围成的区域确定为目标区域,即图5中的(2)内所有带颜色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区域。之后,计算机设备按照p与q所在连线方向(即矩形区域中的每行所在方向)以及预设间隔值(即每个点对应的小正方形的宽度值),将目标区域划分为6个行区域,即第2行中第7列至第11列构成的第一行区域,第3行中第7列至第11列构成的第二行区域,…,第7行中第7列至第11列构成的第六行区域。进而,计算机设备将第一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第一区域分割点,将第二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第二区域分割点,…,将第六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第六区域分割点,并将上述六个区域分割点进行连接,得到图5中的(3)内的虚线mn,也即图5中的(4)所示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mn。
步骤S104,基于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
示例性的,请再参见图4,图4中的(d)内区域分割线以左的第一感应区域为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区域分割线以右的第一感应区域为第二感应操控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区域是由于用户双指挨在一起产生的感应区域时,假设第二感应区域和第三感应区域分别为第一手指产生的感应区域和第二手指产生的感应区域,则在将第一感应区域分割为两个区域后,将两个区域中包括第一感应中心点的区域确定为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即第一手指感应操控区域),进而将两个区域中的另一个区域确定为第二感应操控区域(即第二手指感应操控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基于参考时刻(即与第一时刻最靠近的两个物体可分离的采样时刻)产生的两个感应区域的感应中心点作为第一时刻产生的第一感应区域的两个参考分割中心点,并基于两个参考分割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进而基于该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可对两个物体(如手指,感应笔等)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产生的一个感应区域进行分割,有效避免由于两个物体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两个物体的响应区域会合并或弱响应区域被掩盖的情况,提高了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适用性强。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201至步骤S206:
步骤S201,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
步骤S202,确定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
步骤S203,基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
步骤S204,基于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
这里,步骤S201-步骤S204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请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4,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05,确定第一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将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将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步骤S206,在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与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起始点、第二起始点和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
其中,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中包括悬浮操控区域内每个点的坐标值以及感应值。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计算机设备计算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与第二感应特征值之间的差值,在该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时,确定步骤S204得到的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与第二感应操控区域存在信息丢失的情况,说明得到的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与第二感应操控区域分割不准确。之后,计算机设备基于第一起始点和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基于第二起始点和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其中,第一起始点为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第二起始点为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
之后,计算机设备以第一起始点为中心,按8邻域向四周搜索满足第一条件的点,这些点构成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同时,以第二起始点为中心,按8邻域向四周搜索满足第二条件的点,这些点构成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其中,第一条件为以第一起始点为中心向外的点的感应值呈下降趋势,第二条件为以第二起始点为中心向外的点的感应值呈下降趋势。
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将与第一起始点相邻的八个点(即与第一起始点的上下左右相邻的四个点以及与第一起始点对角相邻的四个点)中,感应值小于第一起始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之后,计算机设备判断与第一目标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是否存在感应值小于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若存在,则将感应值小于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可以理解,通过上述循环可以得到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所有满足第一条件的点,也即第一目标点集合包括第一起始点和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所有满足第一条件的点。进而,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一目标点集合中每个点的坐标值组成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
与此同时,计算机设备将与第二起始点相邻的八个点(即与第二起始点的上下左右相邻的四个点以及与第二起始点对角相邻的四个点)中,感应值小于第二起始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二目标点,并将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目标点添加至第二目标点集合。之后,计算机设备判断与第二目标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是否存在感应值小于第二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若存在,则将感应值小于第二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二目标点,并将第二目标点添加至第二目标点集合,可以理解,通过上述循环可以得到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所有满足第二条件的点,也即第二目标点集合包括第二起始点和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所有满足第二条件的点。进而,计算机设备根据第二目标点集合中每个点的坐标值组成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
可以理解的,上述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的过程为采用梯度下降的区域搜索方法对悬浮操控板区域进行二次区域搜索,从而对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进行补充,得到补充完整的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可进一步提高感应区域的分割正确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进行二次区域搜索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梯度下降法,其他的区域搜索法同样适用于本申请。
进一步地,在得到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后,计算机设备可对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进行重新规划,使最终得到的两个感应区域更加符合两个物体(如手指)的当前位置。
示例性的,为了方便理解,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的效果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7中的(a)为步骤S204得到的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以及步骤S205得到的第一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s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r;图7中的(b)为计算机设备分别以s和r为起始点分别向四周重新进行区域搜索和规划后得到的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其中,上述两个区域中的相交区域(即阴影区域)为两个物体产生的感应区域中的重叠部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可基于参考时刻(即与第一时刻最靠近的两个物体可分离的采样时刻)产生的两个感应区域的感应中心点作为第一时刻产生的第一感应区域的参考分割中心点,并基于该参考分割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进而基于该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之后,可通过第一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与第二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之间的差值确定分割是否正确,并在分割不正确的情况下,分别以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为起始点分别向四周重新进行区域搜索和规划,得到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可进一步提高感应区域的分割正确率,有效避免由于两个物体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两个物体的响应区域会合并或弱响应区域被掩盖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适用性更强。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感应区域分离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计算机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该感应区域分离装置为一个应用软件;该感应区域分离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8所示,该感应区域分离装置8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81,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悬浮感应数据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多个采样时刻包括第一时刻和参考时刻,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只包括第一感应区域,在参考时刻感应数据包括第二感应区域和第三感应区域,并且,参考时刻为感应数据包括两个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至少一个时刻中最靠近第一时刻的时刻;
第一确定单元82,用于确定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
第二确定单元83,用于基于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
分割单元84,用于基于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单元82用于将第二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和第三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分别确定为第一感应中心点和第二感应中心点。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单元83用于基于第一感应中心和第二感应中心的连接线,确定第一感应区域中垂直于连接线的目标区域,并基于目标区域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并根据区域分割点得到区域分割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单元83用于按照连接线所在方向以及预设间隔值,将目标区域划分为与连接线所在方向一致的多个行区域,并将各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85,用于确定第一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第四确定单元86,用于在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与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起始点和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基于第二起始点和在第一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其中,第一起始点为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第二起始点为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感应数值表包括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
上述第四确定单元86用于将与第一起始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感应值小于第一起始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判断与第一目标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是否存在感应值小于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若存在,则将感应值小于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根据第一目标点集合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三确定单元85用于将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将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87,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感应数值表包括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
第五确定单元88,用于将感应数值表中感应值大于预设感应阈值的点确定为目标点,基于目标点确定在每个采样时刻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感应值包括电容值。
具体实现中,上述第一获取单元81、第一确定单元82、第二确定单元83、分割单元84、第三确定单元85、第四确定单元86、第二获取单元87以及第五确定单元88实现上述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步骤的过程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的计算机设备所执行的相应的过程,此处便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可基于参考时刻(即与第一时刻最靠近的两个物体可分离的采样时刻)产生的两个感应区域的感应中心点作为第一时刻产生的第一感应区域的参考分割中心点,并基于该参考分割中心点确定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进而基于该区域分割线,对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可对两个物体(如手指,感应笔等)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产生的一个感应区域进行分割,有效避免由于两个物体挨在一起或者重叠时,两个物体的响应区域会合并或弱响应区域被掩盖的情况,提高了操控准确度和用户体验感,适用性强。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悬浮操控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悬浮操控遥控器9包括悬浮操控板91和感应区域分离装置92(对应图8中的感应区域分离装置8),其中,悬浮操控板91用于在用户在其上方进行悬浮操作时,根据其硬件信号量(如电容值)产生的变化生成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如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并按照预设频率将不同采样时刻下的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发送至感应区域分离装置92。这里,感应区域分离装置92执行的步骤请参见图8中感应区域分离装置8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悬浮操控遥控器9还可以包括交互模块(图未示),用于传输数据。具体的,感应区域分离装置92在得到感应区域分离结果后,对该分离结果按照预设格式进行封装,并将封装得到的数据包通过该交互模块利用通讯模块(如蓝牙模块等)发送至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在接收到上述数据包后,对该数据包进行解析,在应用中可得到视觉响应反馈。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设备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10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至少一个存储器102以及输入设备103。上述处理器101、上述存储器102以及上述输入设备103可通信总线或者通信接口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这里,上述处理器101、存储器102以及输入设备103可用于实现上述图8中所示的第一获取单元81、第一确定单元82、第二确定单元83、分割单元84、第三确定单元85、第四确定单元86、第二获取单元87以及第五确定单元88所能实现的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功能。
应当理解,所称处理器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输入设备103可以包括悬浮操控板等设备。
存储器1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
操作指令: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
具体的,所述存储器102用于存储执行上述实施例计算机设备所实现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的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1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02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所执行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的各个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前文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应内容,此处便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所执行感应区域分离方法或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当处理器运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所执行感应区域分离方法或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以上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上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总之,以上上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所述悬浮感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所述多个采样时刻包括第一时刻和参考时刻,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只包括第一感应区域,在所述参考时刻所述感应数据包括第二感应区域和第三感应区域,并且,所述参考时刻为所述感应数据包括两个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至少一个采样时刻中最靠近所述第一时刻的采样时刻;
确定所述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所述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
基于所述区域分割线,对所述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所述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包括:
将所述第二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和所述第三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分别确定为所述第一感应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感应中心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感应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感应中心点的连接线,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区域中垂直于所述连接线的目标区域;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并根据所述区域分割点得到所述区域分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包括:
按照所述连接线所在方向以及预设间隔值,将所述目标区域划分为与所述连接线所在方向一致的多个行区域;
将各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所述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和所述第二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在所述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与所述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起始点和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基于第二起始点和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起始点为所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所述第二起始点为所述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数值表包括所述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
所述基于第一起始点和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包括:
将与所述第一起始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感应值小于所述第一起始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所述第一起始点和所述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
判断与所述第一目标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是否存在感应值小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若存在,则将感应值小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点,并将所述第一目标点添加至所述第一目标点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点集合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和所述第二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包括:
将所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将所述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之前,包括:
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所述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所述感应数值表包括所述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
将所述感应数值表中感应值大于预设感应阈值的点确定为目标点,基于所述目标点确定在所述每个采样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值包括电容值。
10.一种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分离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悬浮感应区域数据,所述悬浮感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所述多个采样时刻包括第一时刻和参考时刻,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只包括第一感应区域,在所述参考时刻所述感应数据包括第二感应区域和第三感应区域,并且,所述参考时刻为所述感应数据包括两个感应区域所对应的至少一个时刻中最靠近所述第一时刻的时刻;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感应区域的第一感应中心点和所述第三感应区域的第二感应中心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应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感应中心点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线;
分割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区域分割线,对所述第一感应区域进行分割得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和第二感应操控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将所述第二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和所述第三感应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分别确定为所述第一感应中心点和所述第二感应中心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基于所述第一感应中心和所述第二感应中心的连接线,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区域中垂直于所述连接线的目标区域;
基于所述目标区域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并根据所述区域分割点得到所述区域分割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按照所述连接线所在方向以及预设间隔值,将所述目标区域划分为与所述连接线所在方向一致的多个行区域;
将各行区域中感应值最小的点确定为所述第一感应区域的区域分割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和所述第二感应操控区域的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与所述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基于第一起始点和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基于第二起始点和在所述第一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确定第二目标感应操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起始点为所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所述第二起始点为所述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感应值最大的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数值表包括所述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
所述第四确定单元用于:
将与所述第一起始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感应值小于所述第一起始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第一目标点,并将所述第一起始点和所述第一目标点添加至第一目标点集合;
判断与所述第一目标点相邻的多个点中是否存在感应值小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若存在,则将感应值小于所述第一目标点的感应值的点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点,并将所述第一目标点添加至所述第一目标点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点集合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感应操控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单元用于:
将所述第一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区域感应特征值,将所述第二感应操控区域中所有点的感应值的均值确定为所述第二区域感应特征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用户在悬浮操控板上方悬浮操作所产生的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所述初始悬浮操控板感应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多个采样时刻以及在每个采样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的感应数值表,所述感应数值表包括所述悬浮操控板上每个点的感应值;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感应数值表中感应值大于预设感应阈值的点确定为目标点,基于所述目标点确定在所述每个采样时刻所述悬浮操控板上的感应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值包括电容值。
19.一种悬浮操控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操控遥控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区域分离装置和悬浮操控板。
20.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设备;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和所述输入设备,以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被实现。
22.一种包含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程序指令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使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
CN202110593296.2A 2021-05-28 2021-05-28 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 Pending CN115480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3296.2A CN115480662A (zh) 2021-05-28 2021-05-28 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
EP22810343.8A EP4343505A1 (en) 2021-05-28 2022-05-0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area separation during floating control, and floating control remote controller
PCT/CN2022/091500 WO2022247616A1 (zh) 2021-05-28 2022-05-07 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3296.2A CN115480662A (zh) 2021-05-28 2021-05-28 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0662A true CN115480662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228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3296.2A Pending CN115480662A (zh) 2021-05-28 2021-05-28 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43505A1 (zh)
CN (1) CN115480662A (zh)
WO (1) WO20222476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91028B1 (ko) * 2013-03-14 2020-04-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사용자 기기의 오브젝트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4375639A (zh) * 2014-07-17 2015-02-25 深圳市钛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感应设备
US10884540B2 (en) * 2018-09-11 2021-01-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with detection of fold by number and size of touch areas
CN111414118A (zh) * 2019-01-08 2020-07-14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中心计算方法、触控系统及触控装置
US10969899B2 (en) * 2019-07-19 2021-04-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ynamically adaptive sensing for remote hover touch
CN110941339B (zh) * 2019-11-27 2024-02-23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势感应方法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2639689A (zh) * 2020-04-30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隔空手势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43505A1 (en) 2024-03-27
WO2022247616A1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6406B2 (en) Classification of touch input as being unintended or intended
WO2016202005A1 (zh) 游戏场景中锁定目标的方法和终端
US9298267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ntent by sensing head gesture and hand gesture,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US11209941B2 (en) Board game system,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game piece, and game piece set
US20130215034A1 (en) Extraction method for multi-touch feature information and recognition method for multi-touch gestures using multi-touch feature information
KR20160057407A (ko) 동시적 호버 및 터치 인터페이스
WO2014127697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triggering application programs and application program functions
US2014031670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th Finding
JP2019067380A (ja) 情報処理方法、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06951069A (zh) 一种虚拟现实界面的控制方法及虚拟现实设备
US9262012B2 (en) Hover angle
US10901613B2 (en) Navigating virtual environments
EP3047366B1 (en) Detecting primary hover point for multi-hover point device
CN107102802A (zh) 重叠目标选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961913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US20140232672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triggering application programs and application program functions
US9547420B1 (en) Spatial approaches to text suggestion
CN114723949A (zh) 三维场景分割方法和用于训练分割模型的方法
US10983602B2 (en) Identifying an input device
CN115480662A (zh) 悬浮操控时的感应区域分离方法、装置、悬浮操控遥控器
CN103547982A (zh) 利用空间和时间特征识别触摸传感器数据中的接触和接触属性
CN107728826B (zh) 对象过滤器
CN115885244A (zh) 用于触敏显示器的触摸限制区域
JP6672073B2 (ja) 認証装置、認証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70021910A (ko)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디바이스, 시스템 및 비일시성의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