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0407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0407A
CN115480407A CN202211199183.5A CN202211199183A CN115480407A CN 115480407 A CN115480407 A CN 115480407A CN 202211199183 A CN202211199183 A CN 202211199183A CN 115480407 A CN115480407 A CN 115480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wave plate
display screen
light
polar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991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欢丽
何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91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0407A/zh
Priority to US18/050,954 priority patent/US2024011115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480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0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2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raction only
    • G02B27/123The splitting element being a lens or a system of lenses, including arrays and surfaces with refractive pow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10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 G02B27/1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 G02B27/144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systems operating by reflection only using partially transparent surfaces without spectral selectiv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设置于显示屏出光面上的第一偏光片、设置于第一偏光片远离显示屏一侧的分光片、设置于分光片远离第一偏光片一侧的第一1/4波片、设置于第一1/4波片远离分光片一侧的第一透镜和设置于第一透镜远离第一1/4波片一侧的半透半反膜,分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一致;本申请通过上述叠构可以实现显示屏的出光路径折叠,极大增加光线传播的有效光程,由此可以缩小显示屏幕与第一透镜的间距,进而减小VR近眼显示产品的尺寸,实现产品小型化。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场景放大投影的方式,可较好地增强沉浸感。近年来随着近眼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VR技术的近眼显示产品逐渐地被广泛应用于影视、教育、医疗等领域。
常规的VR显示产品的光学系统一般只设置单片式透镜,由于光路成像要求,显示屏幕距离透镜较远,由此导致VR显示产品尺寸较大,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当前VR近眼显示产品中因光路成像要求使得显示屏幕距离透镜较远,进而导致VR近眼显示产品尺寸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屏;
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上;
分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分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一致;
第一1/4波片,设置于所述分光片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
第一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1/4波片远离所述分光片的一侧;以及
半透半反膜,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第一1/4波片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分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1/4波片与所述分光片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一侧的侧面贴合。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分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1/4波片与所述第一透镜靠近所述显示屏一侧的侧面贴合。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1/4波片与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1/4波片设置于所述半透半反膜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1/4波片远离所述半透半反膜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1/4波片的慢轴与所述第一1/4波片的慢轴垂直,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垂直。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第二透镜;
其中,所述半透半反膜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以及所述第二1/4波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
所述半透半反膜与所述第一透镜靠近所述第二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其中,所述第二1/4波片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第一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半透半反膜与所述第二透镜靠近所述第一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以及所述第一1/4波片与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第二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二1/4波片远离所述第二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以及所述分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侧面贴合。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第一焦距,在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显示屏的方向上,所述显示屏至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点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焦距。
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第二焦距;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中心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点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焦距或/和所述第二焦距。
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在显示屏的出光侧依次设置第一偏光片、分光片、第一1/4波片、第一透镜和半透半反膜,使所述显示屏的出射光经过所述第一偏光片之后变成第一线偏光,第一线偏光经过所述分光片和所述第一1/4波片后被调制为第一圆偏光并入射至所述第一透镜,其中,一部分第一圆偏光透过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半透半反膜,使人眼可以观察到位于显示屏背光侧的第一虚像;另一部分第一圆偏光被所述半透半反膜反射回来变成第二圆偏光,第二圆偏光入射至所述第一1/4波片被调制为第一线偏光并入射至分光片,被分光片反射后变成第二线偏光并入射至第一1/4波片,第一1/4波片将所述第二线偏光调制为第二圆偏光并反射回所述第一透镜和半透半反膜,第二圆偏光透过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半透半反膜,使人眼可以观察到位于显示屏背光侧的第二虚像,且第二虚像与第一虚像不重合。本申请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显示屏的一部分出光可以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进行多次反射与折射,从而实现显示屏的出光路径折叠,由此可以缩小显示屏幕与所述第一透镜的间距,进而减小VR近眼显示产品的尺寸,实现产品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所述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显示屏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屏;200、第一偏光片;300、分光片;400、第一1/4波片;500、第一透镜;600、半透半反膜;700、第二透镜;800、第二1/4波片;900、第二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场景放大投影的方式,可较好地增强沉浸感。常规的VR显示产品的光学系统一般只设置单片式透镜,由于光路成像要求,显示屏幕距离透镜较远,由此导致VR显示产品尺寸较大,不利于设备的小型化。本申请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7,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100、设置于所述显示屏100出光面上的第一偏光片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200远离所述显示屏100一侧的分光片300、设置于所述分光片300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200一侧的第一1/4波片400、设置于所述第一1/4波片400远离所述分光片300一侧的第一透镜500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500远离所述第一1/4波片400一侧的半透半反膜600。所述分光片300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200的透光轴的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透镜500与所述显示屏100分离设置。
本申请通过在显示屏100的出光侧依次设置第一偏光片200、分光片300、第一1/4波片400、第一透镜500和半透半反膜600,使所述显示屏100的出射光经过所述第一偏光片200之后变成第一线偏光,第一线偏光经过所述分光片300和所述第一1/4波片400后被调制为第一圆偏光并入射至所述第一透镜500,其中,一部分第一圆偏光透过所述第一透镜500和所述半透半反膜600,使人眼可以观察到位于显示屏100背光侧的第一虚像;另一部分第一圆偏光被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反射回来变成第二圆偏光,第二圆偏光入射至所述第一1/4波片400被调制为第一线偏光并入射至分光片300,被分光片300反射后变成第二线偏光并入射至第一1/4波片400,第一1/4波片400将所述第二线偏光调制为第二圆偏光并反射回所述第一透镜500和半透半反膜600,第二圆偏光透过所述第一透镜500和所述半透半反膜600,使人眼可以观察到位于显示屏100背光侧的第二虚像,且第二虚像与第一虚像不重合。
本申请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显示屏100的一部分出光可以在所述第一透镜500与所述显示屏100之间进行多次反射与折射,从而实现显示屏100的出光路径折叠,极大增加光线传播的有效光程,由此可以缩小显示屏100幕与所述第一透镜500的间距,进而减小VR近眼显示产品的尺寸,实现产品小型化。而且,由于人眼可以观察到不重合的第一虚像和第二虚像,因此本申请还可以实现两个像面的图像显示,使人眼可以看到两个景深的3D画面,从而增强显示立体感。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100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ED显示屏、Mini-LED显示屏、Micr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片200为线偏光片,所述分光片300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200的透光轴的方向一致可以理解为,振动方向相同的偏振光可以透过所述分光片300和所述第一偏光片2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将线偏光调制为圆偏光,以及将圆偏光调制为线偏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500可以是凸透镜或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50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或者塑胶材料,其类型可以是普通透镜、微透镜阵列、菲涅尔透镜(Fresnellens)、液晶透镜以及其他可以实现镜片成像功能的全息元件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可以对入射光具有反射和透过的功能,也即入射光穿过半透半反时部分光穿透过来,部分光被反射回去,半透半反膜600具体可以表现为镀膜或涂膜等。
请参阅图1,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分光片3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200远离所述显示屏100一侧的侧面上,即所述分光片300可以与所述显示屏100上的所述第一偏光片200贴合设置,或者所述分光片300可以通过镀膜或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偏光片2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设置于所述分光片300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200一侧的侧面上,即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与所述分光片300贴合设置,或者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通过镀膜或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分光片3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与所述第一透镜500分离设置,此时,所述显示屏100、第一偏光片200、分光片300和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组合为一体,且该组合叠构与所述第一透镜500之间存在间隙,以使所述显示屏100的出光能够被所述第一透镜500充分折射,提高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2,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分光片3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200远离所述显示屏100一侧的侧面上,即所述分光片300可以与所述显示屏100上的所述第一偏光片200贴合设置,或者所述分光片300可以通过镀膜或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偏光片2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500靠近所述显示屏100一侧的侧面上,即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与所述第一透镜500贴合设置,或者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通过镀膜或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透镜5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光片300可以与所述第一1/4波片400分离设置,此时,所述显示屏100与所述第一偏光片200及所述分光片300组合为一体,而所述第一1/4波片400与所述第一透镜500组合为一体,且所述显示屏100、所述第一偏光片200及所述分光片300构成的组合叠构与所述第一1/4波片400、所述第一透镜500构成的组合叠构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所述显示屏100的出光能够被所述第一透镜500充分折射,提高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3,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500靠近所述显示屏100的侧面上,即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与所述第一透镜500的表面贴合设置,或者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可以通过镀膜或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透镜5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光片3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1/4波片400远离所述第一透镜500一侧的侧面上,即所述分光片300可以与所述第一1/4波片400贴合设置,或者所述分光片300可以通过镀膜或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1/4波片4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光片300可以与所述第一偏光片200分离设置,此时,所述显示屏100与所述第一偏光片200组合为一体,而所述分光片300与所述第一1/4波片400、所述第一透镜500组合为一体,且所述显示屏100、所述第一偏光片200构成的组合叠构与所述分光片300、所述第一1/4波片400及所述第一透镜500构成的组合叠构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所述显示屏100的出光能够被所述第一透镜500充分折射,提高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1/4波片800与第二偏光片900,所述第二1/4波片800设置于所述半透半反膜600远离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900设置于所述第二1/4波片800远离所述半透半反膜600的一侧。所述第二1/4波片800的慢轴与所述第一1/4波片400的慢轴垂直,所述第二偏光片900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200的透光轴垂直。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100的出射光经过所述第一偏光片200之后变成第一线偏光,第一线偏光经过所述分光片300和所述第一1/4波片400后被调制为第一圆偏光并入射至所述第一透镜500,一部分第一圆偏光透过所述第一透镜500和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另一部分第一圆偏光被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反射回来变成第二圆偏光。
其中,透过所述第一透镜500和所述半透半反膜600的第一圆偏光经过所述第二1/4波片800后被调制为第一线偏光,由于第二偏光片900的透光轴与第一偏光片200的透光轴垂直,因此第一线偏光入射至第二偏光片900后会被吸收,因此无法进入人眼成像。
而被半透半反膜600反射回来的另一部分第一圆偏光变成第二圆偏光,第二圆偏光入射至所述第一1/4波片400被调制为第一线偏光并入射至分光片300,被分光片300反射后变成第二线偏光并入射至第一1/4波片400,第一1/4波片400将所述第二线偏光调制为第二圆偏光并反射回所述第一透镜500和半透半反膜600处,第二圆偏光透过所述第一透镜500和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后又经过所述第二1/4波片800后变成第二线偏光,由于第二偏光片900的透光轴与第一偏光片200的透光轴垂直,因此第二线偏光可以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900,从而可以进入人眼成像。
在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第一透镜500远离所述显示屏100的一侧依次设置第二1/4波片800和所述第二偏光片900,使所述显示屏100的部分出射光透过所述第一透镜500和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后变成第一线偏光,从而被所述第二偏光片900吸收,无法进入人眼成像;而所述显示屏100的另一部分被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反射回的出射光,通过在所述第一1/4波片400、分光片300、半透半反膜600、第二1/4波片800之间进行多次折射与反射,最后变成第二线偏光并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900,使人眼可以观看到之前被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反射回的第一圆偏光通过所述第一透镜500所形成的虚像。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设置,同样可以实现显示屏100的出光路径折叠,极大增加光线传播的有效光程,由此可以缩小显示屏100幕与所述第一透镜500的间距,进而减小VR近眼显示产品的尺寸,实现产品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人眼观看到的虚像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虚像与第二虚像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人眼只能观看到一个虚像,该虚像是最后出射的第二线偏光所形成的,而其他实施例中人眼可以观看到两个不重叠的虚像,这两个虚像是最后出射的第二圆偏光所形成的。本市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相比,虽然成像面只有一个,无法实现3D显示,但是其成像更加清晰,视觉体验更好。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500远离所述显示屏100一侧的第二透镜700,所述第二透镜700也可以是凸透镜或凹透镜,所述第二透镜70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或者塑胶材料,其类型可以是普通透镜、微透镜阵列、菲涅尔透镜(Fresnel lens)、液晶透镜以及其他可以实现镜片成像功能的全息元件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500与所述第二透镜700之间,以使所述第二透镜700可以将透过所述半透半反膜600的光进行汇聚,提高进入人眼的出光量和出光亮度,提高人眼观看的视觉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1/4波片800与所述第二偏光片900可以位于所述第二透镜700远离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二透镜700可以汇聚更多的光入射至所述第二1/4波片800与所述第二偏光片900,从而提高经所述第二1/4波片800调制后的出光量,提高进入人眼的出光量和出光亮度,提高人眼观看的视觉体验。
请参阅图5,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500靠近所述第二透镜700一侧的侧面上,此时,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可以与所述第一透镜500远离所述显示屏100一侧的表面贴合设置,或者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可以通过镀膜或者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透镜5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主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700的主光轴重合设置,以及,在所述第一透镜500或所述第二透镜700的主光轴方向上,所述第一透镜500与所述第二透镜700分离设置,或者说,所述第一透镜500与所述第二透镜700在它们的主光轴方向上存在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半透半反膜600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500的表面上,因此,所述半透半反膜600与所述第二透镜700也是分离设置的。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半透半反膜600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500靠近所述第二透镜700一侧的表面上,使所述第一透镜500能够对所述半透半反膜600起到刚性支撑作用,半透半反膜600不易产生褶皱或裂纹,从而稳定对透过所述第一透镜500的光进行折射或反射,提高最终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700靠近所述第一透镜500一侧的侧面上,此时,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可以与所述第二透镜700靠近所述第一透镜500一侧的表面贴合设置,或者所述半透半反膜600可以通过镀膜或者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二透镜7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主光轴与所述第二透镜700的主光轴重合设置,以及,在所述第一透镜500或所述第二透镜700的主光轴方向上,所述第一透镜500与所述第二透镜700分离设置,或者说,所述第一透镜500与所述第二透镜700在它们的主光轴方向上存在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半透半反膜600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700的表面上,因此,所述半透半反膜600与所述第一透镜500也是分离设置的。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半透半反膜600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700靠近所述第一透镜500一侧的表面上,使所述第二透镜700能够对所述半透半反膜600起到刚性支撑作用,半透半反膜600不易产生褶皱或裂纹,从而稳定对透过所述第一透镜500的光进行折射或反射,提高最终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1/4波片8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700远离所述第一透镜500一侧的侧面上,此时,所述第二1/4波片800可以与所述第二透镜700远离所述第一透镜500一侧的表面贴合设置,或者所述第二1/4波片800可以通过镀膜或者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二透镜700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光片90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1/4波片800远离所述第二透镜700一侧的侧面上,此时,所述第二偏光片900可以与所述第二1/4波片800远离所述第二透镜700一侧的表面贴合设置,或者,所述第二偏光片900可以通过镀膜或者涂布成膜等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二1/4波片800上。
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二1/4波片800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700远离所述第一透镜500一侧的表面上,并将所述第二偏光片900设置在所述第二1/4波片800远离所述第二透镜700的表面上,能够使所述第二透镜700对所述第二1/4波片800与所述第二偏光片900起到刚性支撑作用,所述第二1/4波片800与所述第二偏光片900不易产生褶皱或裂纹,从而稳定对透过所述第二透镜700的光进行折射,提高最终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7,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透镜500具有第一焦距O1F1,在所述第一透镜500至所述显示屏100的方向上,所述显示屏100至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中心点O1的间距d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焦距O1F1。所述第一透镜500至所述显示屏100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主光轴平行。
本实施例用过将所述显示屏100至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中心点O1的间距d设置为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焦距O1F1,即所述显示屏100作为发光点位于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一倍焦距内,从而使人眼在所述第一透镜500远离所述显示屏100的一侧可以看到位于所述显示屏100背光侧的放大虚像,成像显示效果更好,人眼观察该放大虚像更加清晰。
请参阅图7,在本申请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透镜700具有第二焦距O2F2,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中心点O1与所述第二透镜700的中心点O2的连线与所述第一透镜500至所述第二透镜700的方向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500的中心点O1与所述第二透镜700的中心点O2的连线与所述第一透镜500或/和所述第二透镜700的主光轴平行,即所述第一透镜500至所述第二透镜700的方向与所述第一透镜500或/和所述第二透镜700的主光轴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500中心点O1至所述第二透镜700的中心点O2的间距d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焦距O1F1或/和所述第二焦距O2F2,以使所述第一透镜500与所述第二透镜700的间距适宜,透过所述第一透镜500的光可以被所述第二透镜700进行高效汇聚,提高最终到达人眼的出光量,改善人眼观看最终所成虚像的视觉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显示屏100的出光侧依次设置第一偏光片200、分光片300、第一1/4波片400、第一透镜500、半透半反膜600、第二1/4波片800和第二偏光片900,使所述显示屏100的出射光可以在所述分光片300、第一1/4波片400、第一透镜500、半透半反膜600、第二1/4波片800之间进行多次反射与折射,并最终变成第二线偏光透过所述第二偏光片900,从而可以进入人眼成像。此叠构可以实现显示屏100的出光路径折叠,极大增加光线传播的有效光程,由此可以缩小显示屏100幕与所述第一透镜500的间距,进而减小VR近眼显示产品的尺寸,实现产品小型化。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面上;
分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分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的方向一致;
第一1/4波片,设置于所述分光片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的一侧;
第一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1/4波片远离所述分光片的一侧;以及
半透半反膜,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第一1/4波片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1/4波片与所述分光片远离所述第一偏光片一侧的侧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1/4波片与所述第一透镜靠近所述显示屏一侧的侧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1/4波片与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二1/4波片设置于所述半透半反膜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1/4波片远离所述半透半反膜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1/4波片的慢轴与所述第一1/4波片的慢轴垂直,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第二透镜;
其中,所述半透半反膜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以及所述第二1/4波片与所述第二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第一透镜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膜与所述第一透镜靠近所述第二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其中,所述第二1/4波片与所述第二透镜远离所述第一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半反膜与所述第二透镜靠近所述第一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以及所述第一1/4波片与所述第一透镜远离所述第二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二1/4波片远离所述第二透镜一侧的侧面贴合;
以及所述分光片与所述第一偏光片远离所述显示屏一侧的侧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第一焦距,在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显示屏的方向上,所述显示屏至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点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第二焦距;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中心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点的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焦距或/和所述第二焦距。
CN202211199183.5A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4804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9183.5A CN115480407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显示装置
US18/050,954 US20240111159A1 (en) 2022-09-29 2022-10-28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9183.5A CN115480407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0407A true CN115480407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393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9183.5A Pending CN115480407A (zh) 2022-09-29 2022-09-29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11159A1 (zh)
CN (1) CN11548040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11159A1 (en)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9322B2 (en) Imaging display system
CN109613705B (zh) 近眼显示装置以及近眼显示方法
US20190243147A1 (en) Polarization-sensitive pancake optics
TWI668471B (zh) 頭戴顯示器及其光學裝置
US20220308343A1 (en) Near-to-eye display device and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CN109507801A (zh) 虚像显示装置
CN107870438B (zh) 增强现实的装置、光引擎部件和方法
CN111443491A (zh) 一种光学显示系统及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87786A (zh) 一种光学显示系统及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09425985B (zh) 一种近眼显示系统及近眼显示器
US20070285774A1 (en) Augmenting brightness performance of a beam-splitter in a stereoscopic display
KR20200002616A (ko) 홀로그램 광학 소자를 이용한 웨어러블 스마트 광학시스템
US1157341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CN111308710A (zh) 光学显示装置及头戴式成像装置
CN111638602B (zh) 光学装置及近眼显示设备
TWI448731B (zh) 提供複數視角影像之投影裝置
CN115480407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6622845U (zh) 一种增强现实光学系统和双目光学系统
CN110275309B (zh) 偏振微透镜结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4077051A (zh) 一种近眼显示装置
JP2001264680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218181263U (zh) 三维影像装置
CN115053165B (zh) 光学系统及显示装置
TWI262339B (en) Multiple imaging arrangements for head mounted displays
CN111505758B (zh) 偏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