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8842B -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8842B
CN115478842B CN202211213748.0A CN202211213748A CN115478842B CN 115478842 B CN115478842 B CN 115478842B CN 202211213748 A CN202211213748 A CN 202211213748A CN 115478842 B CN115478842 B CN 115478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rmining
range
surrounding rock
lithology
na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37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8842A (zh
Inventor
兰君
张鹏
燕旎
孙莉
李得建
刘京涛
肖克炎
张永胜
张新柱
戚玉
李超
亓文峰
董旭朝
周立轩
葛蕊
吴忠民
魏鸿飞
武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Fif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ua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Fifth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Fif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ua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Fifth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Fif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Provincial Bureua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Fifth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12137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8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8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8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8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8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10Locating fluid leaks, intrusions or movements
    • E21B47/11Locating fluid leaks, intrusions or movements using tracers; using radioactivity
    • E21B47/111Locating fluid leaks, intrusions or movements using tracers; using radioactivity using radioactivit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本发明能够准确识别矿体以及岩体分界,降低了钻机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产勘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背景技术
微山郗山稀土矿为国内三大轻稀土矿之一,为岩浆型稀土矿,矿体赋存于中生代含稀土碱性杂岩体中,有两种矿石类型: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碳酸岩脉和细脉浸染型稀土矿石,如图1所示。
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碳酸岩脉在岩心中易于识别,而细脉浸染型稀土矿石无法用肉眼精确分辨,如图2所示,岩浆型稀土矿因矿脉、岩体穿插杂乱,混染情况严重,无法准确识别矿体以及围岩分界,钻孔钻遇位置是否在矿体中很难界定,需全孔采样进行分析,等待测试结果确定孔底是否有矿,决定是否终孔或者继续钻进,需耗费较多时间等待实验测试结果,使得钻机人工成本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以解决无法准确识别矿体以及围岩分界导致钻机人工成本大大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包括:
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
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
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
可选的,所述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之前还包括:
确定终孔深度保证所有下井仪器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5m处,并确定终孔直径超过下井组合探管的外径20mm;。
可选的,所述确定终孔深度保证所有下井仪器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5m处,并确定终孔直径超过下井组合探管的外径20mm,之后还包括:
测井前,将钻具下到井底冲孔,并将钻孔井液注满到井口或套管鞋以上。
可选的,所述将钻孔井液注满到井口或套管鞋以上,之后还包括:
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与所述井液的物化性质相近的液体中,并远离通话、避雷设施以及设备的接地线。
可选的,所述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之前还包括:
下井时,利用硅脂以及防水胶带密封所述组合探管,并在下井前通电检查所述组合探管与地面仪器之间的连接,确保所述地面仪器工作正常,开始测井工作。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具体包括:
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围岩;
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0-1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2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第四系黏土;
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200-8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的范围为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
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300-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范围为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当所述自然伽玛大于或等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矿体。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系统,包括:
测量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
空间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
岩性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矿体圈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
可选的,所述岩性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围岩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围岩;
第四系黏土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0-1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2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第四系黏土;
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200-8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的范围为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
中生代碱性杂岩体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300-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范围为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矿体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大于或等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矿体。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并根据测量参数确定钻孔内的岩性,根据岩性确定围岩以及矿体的分界线,从而圈定矿体,利用综合数字测井方法,分析研究含矿碱性岩体、矿与非矿之间的区别,能够准确识别矿体以及岩体分界,精确识别矿体,提高了找矿准确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了钻机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微山郗山地区稀土矿地质略图;
图2为郗山地区第5勘查线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综合数字测井设备示意图;
图4为JGS-1B智能测井工程系统主机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作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孔内测井成果示意图。
符号说明:1-第四系黏土;2-新太古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3-中生代碱性杂岩体;4-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碳酸岩脉;5-细脉浸染型稀土矿体;6-第13勘查线;7-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能够准确识别矿体以及岩体分界,降低了钻机人工成本。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采用的仪器为重庆地质仪器厂所生产的JGS-1B智能工程测井系统,包括JGS-1B智能工程测井系统主机(采集各类探管传输回的自然伽玛、自然电位、视电阻率、井径等数据)、JCH-3绞车控制器(控制电缆和探管下放)、JCH-2000绞车(下放和提升探管)、M552贴壁组合探管(采集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及JSC-1测斜探管(采集测斜和方位角数据,可准确反映矿体的空间位置)。各设备连接如图3所示。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均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校、刻度。
工作原理:井下探管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脉冲信号和数字信号,通过LM311比较器(两路输入为模拟信号,输出则为二进制信号0或1,当输入电压的差值增大或减小且正负符号不变时,其输出保持恒定)将得到的比较信号传至CD40106整形电器(将任意波形整成方波),然后将方波电信号传输至定时计数器和Intel82c51串行接口(处理数据,并行数据和串行数据的转换),进而导入主CPU。同时探管将深度信号传输至从CPU,植入Intel82c51串行接口,从而将数据导入主CPU。主CPU是系统的核心大脑,各单元线路完成信号处理与交换,然后通过接口芯片和主CPU数据总线连接并交换数据,并通过主CPU上传至上位机,如图4所示。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包括:
步骤501: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
在实际应用中,组合探管包括M552组合贴壁探管、S523声波探管以及JSC-1探斜探管。
M552组合贴壁探管采集的参数为: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以及井径等。其中,自然电位为自井口至井底连续测量(下测),其余参数均为上测。
①自然伽玛:测量范围为大于30Kev的γ射线;闪烁体为Nal(T1):Φ23×60mm;光电倍增管:GDB23;计数范围:0-32000cps。
②三侧向视电阻率:测量范围为0-2KΩm;测量精度误差小于2%;主电极长25mm,电极全长455mm。
③自然电位:测量范围为-2V至+2V;测量精度:±2.5mV。
测斜探管能准确的提供钻孔的顶角和方位角,测量方法为连测和点测。顶角范围:0~70°;顶角精度小于0.1°;方位角范围为0~360°,精度静态时小于0.5°、动态时小于2.5°。
在实际应用中,步骤501之前,需要钻孔准备以及井场布置。
钻孔准备:
测井前先清理井场钻台前杂物,保证有10m以上的开阔地,以方便测井车辆的顺利进出及就位。
终孔深度保证所有下井仪器能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5m。终孔直径大于下井探管外径超过20mm。
测井前,机台技术人员将钻具下到井底冲孔,待测井人员和设备到达井场后提钻,保证了探管下井通畅。钻孔井液注满到井口或套管鞋以上。
井场布置:妥善安放了测井仪器设备,绞车与井口间距大于10m,视野开阔,通视情况良好。
下井电缆从孔口中心通过,地轮槽与绞车滚筒轴线垂直,且对准滚筒中点。
测量电极放在了与井液物化性质相近的液体中,远离了通话、避雷设施及仪器、设备的接地线等。
测井之前详细了解钻孔的孔径、孔深、套管长度、深度起算点等情况,下井时使用与钻探一致的深度起算点,计算起算深度。
探管下井时使用硅脂、防水胶带等进行可靠的密封,并在下井前与地面仪器连接通电检查,确保仪器工作正常开始测井工作。
准备好钻孔的通畅,布置好场地后,然后通过图3中的设备开展综合数字测井,各探管将数据传输给系统主机,在系统主机上直接读出数据。
步骤502: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
步骤503: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所述步骤503具体包括: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围岩;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0-1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2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第四系黏土;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200-8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的范围为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300-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范围为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中生代碱性杂岩体;当所述自然伽玛大于或等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矿体。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工作发现碱性杂岩体普遍具放射性,采用综合数字测井,提高了勘查效率和精度,可准确圈定细脉浸染型矿体和围岩,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钻孔内岩性基本一致,均为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生代碱性杂岩体和矿体,各岩性主要测井参数特征如下:
第四系黏土:自然伽玛较低,数值大部分在100API以下,局部稍高,可达300-500API之间;三侧向视电阻率较低,大部分在200Ω·m以下,局部井段砂质含量较高,电阻率升高,可达500Ω·m左右;自然电位值0-10mV。
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自然伽玛稍高,平稳井段数值大部分在200-800API左右,随着放射性元素含量的增加数值变高;三侧向视电阻率整体较高,完整地段大部分在1000-2500Ω·m之间,局部破碎井段电阻率较低,仅为200-400Ω·m左右;声波时差较高,大部分在4.0km/s以上,破碎井段降低,降低幅度与破碎程度有关,最低在1.0km/s以下。自然电位值10-20mV。
中生代碱性杂岩体:自然伽玛整体较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高,平稳井段数值大部分在300-1000API之间,随着放射性元素含量的增加数值变高;三侧向视电阻率与声波速度与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特征类似,数值差异不明显。自然电位值10-20mV。
矿体:放射性异常普遍大于1000API,且对应低视电阻率(800-1500Ω·m)和高自然电位异常(10-15mV)。
步骤504: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
测井自然伽玛曲线呈现明显的锯齿状,反映了岩浆岩的放射性具有零散、不均匀的特点,曲线局部形成尖峰或针状异常,经验证为稀土矿体的反应,异常宽度较窄,以1000API圈定异常,大多数异常宽度只有几十公分左右。5个钻孔超过50公分的异常段有128段,与矿体位置对应较好,如图7所示。同时矿体部位显示低视电阻率、高自然电位的特征,对圈定细脉浸染型矿体与围岩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实施例2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一对应的方法,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和技术效果,下面提供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系统。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系统,包括:
测量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
空间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
岩性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矿体圈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岩性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围岩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围岩;第四系黏土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0-1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2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200-8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的范围为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生代碱性杂岩体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300-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范围为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中生代碱性杂岩体;矿体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大于或等于1000API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矿体。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电子设备执行实施例一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
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processor)、存储器(memory)、总线及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
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以及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具体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
处理器可能是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电子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ASIC。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基于以上实施例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系统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性能。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设备。
至此,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
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
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事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事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4)

1.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
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
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具体包括:
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 1000API 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围岩;
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 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0-1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 2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第四系黏土;
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 200-8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 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的范围为 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
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 300-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 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范围为 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当所述自然伽玛大于或等于 1000API 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矿体;
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
所述自然伽玛测量范围为大于 30Kev 的γ射线;闪烁体为 Nal:Φ23×60mm;光电倍增管:GDB23;计数范围:0-32000cps;
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测量范围为 0-2KΩ·m;测量精度误差小于 2%;主电极长25mm,电极全长 455mm;
所述自然电位测量范围为-2V 至+2V;测量精度:±2.5mV;
所述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之前还包括:
确定终孔深度,保证所有下井仪器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 5m 处,并确定终孔直径超过下井组合探管的外径 20mm;
下井时,利用硅脂以及防水胶带密封所述组合探管,并在下井前通电检查所述组合探管与地面仪器之间的连接,确保所述地面仪器工作正常,开始测井工作;
测井前,将钻具下到井底冲孔,并将钻孔井液注满到井口或套管鞋以上;
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与所述井液的物化性质相近的液体中,并远离通话、避雷设施以及设备的接地线;
数据处理原理:井下探管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脉冲信号和数字信号,通过LM311比较器将得到的比较信号传至CD40106整形电器,然后将方波电信号传输至定时计数器和Intel82c51串行接口,进而导入主CPU;同时探管将深度信号传输至从CPU,植入Intel82c51串行接口,从而将数据导入主CPU;主CPU是系统的核心大脑,各单元线路完成信号处理与交换,然后通过接口芯片和主CPU数据总线连接并交换数据,并通过主CPU上传至上位机。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的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所述测量参数包括自然伽玛、自然电位、三侧向视电阻率、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
空间位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钻孔的顶角以及方位角确定矿体的空间位置;
岩性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空间位置范围内,根据所述自然伽玛、所述自然电位以及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所述岩性包括围岩以及矿体;所述围岩包括第四系黏土、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以及中生代碱性杂岩体;所述岩性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围岩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 1000API 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围岩;
第四系黏土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小于 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0-1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小于 2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第四系黏土;
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 200-8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 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的范围为 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新太古代片麻状中粒花岗闪长岩;
中生代碱性杂岩体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的范围为300-1000API,且所述自然电位的范围为 10-20mV,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范围为 1000-2500Ω·m,确定所述围岩为中生代碱性杂岩体;
矿体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自然伽玛大于或等于 1000API 时,确定所述钻孔内的岩性为矿体;
矿体圈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岩性确定所述围岩与所述矿体的分界线,并根据所述分界线圈定所述矿体;所述自然伽玛测量范围为大于 30Kev 的γ射线;闪烁体为 Nal:Φ23×60mm;光电倍增管:GDB23;计数范围:0-32000cps;所述三侧向视电阻率测量范围为 0-2KΩ·m;测量精度误差小于 2%;主电极长 25mm,电极全长 455mm;所述自然电位测量范围为-2V 至+2V;测量精度:±2.5mV;
所述获取组合探管的测量参数,之前还包括:确定终孔深度,保证所有下井仪器测到最下目的层以下 5m 处,并确定终孔直径超过下井组合探管的外径 20mm;
下井时,利用硅脂以及防水胶带密封所述组合探管,并在下井前通电检查所述组合探管与地面仪器之间的连接,确保所述地面仪器工作正常,开始测井工作;
测井前,将钻具下到井底冲孔,并将钻孔井液注满到井口或套管鞋以上;
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与所述井液的物化性质相近的液体中,并远离通话、避雷设施以及设备的接地线。
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
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
CN202211213748.0A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Active CN115478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3748.0A CN115478842B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3748.0A CN115478842B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8842A CN115478842A (zh) 2022-12-16
CN115478842B true CN115478842B (zh) 2023-10-10

Family

ID=84394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3748.0A Active CN115478842B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8842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10258A (zh) * 2014-07-07 2014-10-22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矿山井下钻孔测井分析仪与方法
GB2516855A (en) * 2013-08-01 2015-02-11 Reeves Wireline Tech Ltd Method of correcting mineral ore density logs
CN112444423A (zh) * 2020-11-20 2021-03-0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铀多金属共伴生型矿床岩心取样方法
CN112780254A (zh) * 2021-02-05 2021-05-11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组合测量装置和测井探管
CN113552652A (zh) * 2021-06-17 2021-10-26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隐伏渗漏通道综合勘查方法
CN114002410A (zh) * 2021-11-04 2022-02-01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质体稀土配分快速圈定风化壳型中重稀土找矿靶区的方法
CN114235871A (zh) * 2021-12-08 2022-03-25 核工业二三O研究所 一种地浸砂岩型铀矿综合录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0700B2 (en) * 2002-07-30 2006-02-2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while-drilling assembly using real-time toolface oriented measurement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6855A (en) * 2013-08-01 2015-02-11 Reeves Wireline Tech Ltd Method of correcting mineral ore density logs
CN104110258A (zh) * 2014-07-07 2014-10-22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矿山井下钻孔测井分析仪与方法
CN112444423A (zh) * 2020-11-20 2021-03-05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一种铀多金属共伴生型矿床岩心取样方法
CN112780254A (zh) * 2021-02-05 2021-05-11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组合测量装置和测井探管
CN113552652A (zh) * 2021-06-17 2021-10-26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隐伏渗漏通道综合勘查方法
CN114002410A (zh) * 2021-11-04 2022-02-01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质体稀土配分快速圈定风化壳型中重稀土找矿靶区的方法
CN114235871A (zh) * 2021-12-08 2022-03-25 核工业二三O研究所 一种地浸砂岩型铀矿综合录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8842A (zh) 2022-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1536B (zh) 一种水平有效地应力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CN108303729B (zh) 建筑物下盾构隧道影响区域岩溶探测方法
CN113960695A (zh) 一种复杂城市环境富水岩溶精细探查方法
US11008835B2 (en) Horizontal reservoir description systems
CN112983405A (zh) 一种岩屑自然伽马录井的方法
CN106032750B (zh) 一种基于钻探能谱的地质编录仪
US9134456B2 (en) Electrical methods seismic interface box
CN115478842B (zh) 一种岩浆型稀土矿孔内定位方法、系统及产品
US10316641B2 (en) Monitoring wireline coupling and distribution
GB2581633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alyzing a borehole using passive acoustic logging
US11249218B2 (en) Horizontal reservoir description systems
CN112505746A (zh) 一种基于隧道钻爆施工的探测系统及其对应方法
CN106382968A (zh) 地下水位实时跟踪测量装置
Hart A comparison of fracture transmissivities in granite water wells before and after hydrofracturing
CN203669857U (zh)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钻头轨迹显示装置
CN213450362U (zh) 一种hds姿态测量单元
CN207194821U (zh) 一种供应水井钻机
CN202024745U (zh) 矿用钻孔应力测量装置
CN205720708U (zh) 基于地震的碳酸盐岩溶蚀孔洞自动识别及远程监测装置
CN205117333U (zh) 一种井斜测量装置和测井仪
CN112446560A (zh) 一种页岩气水平井井眼清洁综合监测与评价系统
CN110056345B (zh) 一种适用于页岩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
CN104571090A (zh) 随钻测井地面机测试系统
AU201439407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dentifying and plugging subterranean conduits
CN115387852B (zh) 一种地下水运移规律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