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4169A - 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4169A
CN115474169A CN202110654479.0A CN202110654479A CN115474169A CN 115474169 A CN115474169 A CN 115474169A CN 202110654479 A CN202110654479 A CN 202110654479A CN 115474169 A CN115474169 A CN 115474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ity
bearer
user terminal
sd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44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4169B (zh
Inventor
许森
信金灿
宋谱
袁晶晶
张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44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4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4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4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4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41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信息交互方法包括:DU实体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信令和数据信息后,根据数据信息中包括的BSR确定用户终端的缓存中针对SDT承载的待传数据量;DU实体采用预设的配置参数对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预配置接口发送给CU‑UP实体,并将初始RRC转移消息发送给CU‑CP实体;CU‑CP实体根据待传数据量重新计算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并将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发送给CU‑UP实体;CU‑UP实体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不进行PDCP层处理,在接收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后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PDCP层处理,并根据前转配置信息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相应的核心网或锚点基站。

Description

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背景技术
在5G网络中,NR(New Radio,新空口)非物联网终端可以通过进入未激活(inactive)状态以降低终端的耗电并且减少到核心网之间的信令交互过程,从而改善终端的接入时延。
在现有方案中,若终端侧有小数据包进行发送,仍然需要通过RRC(Radio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恢复过程,先完成控制面建立,再进行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显然,这种方式一方面对于接入时延的改善不明显,另一方面导致终端在完成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包发送后还需要回到未激活状态,对于周期性的小数据发送仍然会增加终端和网络之间的过多的信令交互。针对上述问题,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开展了SDT(Small Data Transmission,小数据传输)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缩小终端在未激活状态下发送小数据包的接入时延,目前标准中已经确定支持基于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的数据包传输以及基于ConfiguredGrant(配置授权)的数据包传输。相比于基于RACH的方案,基于ConfiguredGrant的方案减少了RACH传输过程,因此是一个时延最短的方式。但是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基于ConfiguredGrant的方式预先占据了部分资源,当终端长期不使用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网络侧需要考虑在终端进入未激活状态时是否为其配置ConfigureGrant资源以及在哪个载波上配置ConfiguredGrant资源。
现有标准完善了在CP(Control Plane,控制面)/UP(User Plane,用户面)分离架构中关于终端从未激活状态与连接状态的转换过程。例如在从连接态转到inactive状态的状态触发过程中,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单元)-UP的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相关实体需要执行挂起操作,删除相关的数据缓存,删除了与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单元)侧的F1-U相关连接,并且不再针对该用户进行接收或者发送到DU的数据处理。对于DU侧而言,相关的用户上下文也需要删除。此外,在从未激活状态返回到连接状态的过程中,DU采用了未删除的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配置信息完成对终端的数据的处理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需要CU侧在完成F1接口恢复,以及密钥更新后才能将缓存在DU侧的数据进行发送。
发明内容
发明人注意到,现有标准中暂未针对在CP/UP分离架构中支持小数据包传输的方案进行讨论,对于一些移动性不高的用户而言,在利用SDT实现有效降低接入时延以及相关信令发送数量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移动性较差的终端,在每次恢复状态时需要在恢复F1连接后才能传输上行数据,这导致了DU需要缓存一段时间的数据才能进行发送。因此对于移动性较低终端而言上行传输时延较长。
·现有协议中支持了针对RNA更新场景进行未激活状态转换,基站侧收到核心网RNA(RAN based Notification Area,基于RAN的通知区域)反馈的确认消息后,需要立即释放连接。在这个场景中发送小数据包的时候,基站需要知道终端有多少数据进行传输,否则错误的释放连接,将导致待传的上行数据需要触发另外一次SDT或者普通的恢复过程。而基站无法确定何时让终端重新返回未激活状态。
·在目前的标准中,在未激活状态转换过程中都是需要在控制面先转回连接状态后再进行数据传输,但是在SDT过程中数据和信令需要进行同时传输,并且由于在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多次上行传输,需要保证CP/UP均知道无后续传输,并基于此进行释放连接或者返回未激活状态。而CU-CP/UP无法确定数据是否已经发送完毕。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的3GPP NR的协议都无法满足需求,需要通过新的方式来进行增强以满足网络部署和优化的需求。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案,能够有效减小上行数据发送过程中的信令数量和上行时延,以满足网络部署和优化的需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所述方法由基站执行,包括:所述基站的DU实体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信令和数据信息后,根据所述数据信息中包括的BSR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缓存中针对SDT承载的待传数据量;所述DU实体采用预设的配置参数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预配置接口发送给所述基站的CU-UP实体;所述DU实体将初始RRC转移消息发送给所述基站的CU-CP实体,其中所述初始RRC转移消息包括所述待传数据量和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信令;所述CU-CP实体根据所述待传数据量重新计算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并将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发送给CU-UP实体;所述CU-UP实体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不进行PDCP层处理,在接收到所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后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PDCP层处理,并根据前转配置信息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相应的核心网或锚点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U-UP实体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还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若所述用户终端没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时,所述CU-UP实体将承载上下文未激活通知消息发送给所述CU-CP实体;所述CU-CP实体在接收到所述承载上下文未激活通知消息后,根据核心网控制面实体或其它基站发送的RRC消息确定需要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的RRC释放消息,并将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发送给所述DU实体,其中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包括所述RRC释放消息;所述DU实体将所述RRC释放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以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RRC释放消息进行资源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U-UP实体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还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当每次收到针对QoS流列表中的一个新的上行数据时,将未激活定时器清零并重新计时;在未激活定时器超时后,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没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U实体采用预设的配置参数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所述DU实体在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分别利用预设的物理层参数、MAC层参数和RLC层参数在物理层、MAC层和RLC层进行数据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U实体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CU-UP实体包括:所述DU实体将所述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根据所采用的逻辑信道编号确定对应的承载标识;若所述承载标识包括在SDT的承载列表中,则在缓存的上行数据量达到预设门限、且已将所述初始RRC转移消息发送给所述CU-CP实体,则将缓存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CU-UP实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U-CP实体根据所述待传数据量重新计算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包括:所述CU-CP实体在接收到所述初始RRC转移消息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标识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接入的所述基站是否为锚点基站;若所述基站为锚点基站,则根据所述待传数据量计算所述待传数据量传输完毕所需要的时间T,并根据所述时间T确定所述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同时确定无需将数据前转到其它基站,给所述CU-CP实体配置的密钥信息依然有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是否启用新的密钥指示、新的未激活定时器、QoS流修改列表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QoS流修改列表包括一个或多个QoS流标识、需要数据前转的QoS流的地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U-CP实体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下文的驻留情况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性情况;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小于移动性阈值、且所述用户终端位于未激活状态时,所述CU-CP实体为所述CU-UP实体预配置所述用户终端恢复后所使用的承载资源和相关配置信息;所述CU-CP实体指示所述DU实体保留与所述用户终端相关的底层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U-CP实体为所述CU-UP实体预配置所述用户终端恢复后所使用的承载资源和相关配置信息包括:所述CU-CP实体将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CU-UP实体,其中所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所述CU-UP实体在接收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后,保存所述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保持SDT的承载与所述DU实体之间的F1-U通道不被删除,并对所有承载进行挂起处理;所述CU-UP实体根据安全密钥信息、用户面安全策略和密钥算法,计算出与SDT的承载相关的PDCP实体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所采用的安全密钥配置信息,并根据上下压缩算法保持信息确定相应压缩算法对于SDT的承载是否需要保持原有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包括承载配置列表、安全配置信息、上行压缩算法保持信息、挂起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列表包括每个承载的标识符、配置为SDT状态的指示信息、通道保存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配置为SDT状态的指示信息为1时表示相应承载被配置为SDT类型,所述通道保存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承载配置列表中的承载和DU实体之间相对于所述用户终端的F1-U通道,所述安全配置信息包括新的密钥{NCC,NH}和新的密钥算法,所述上行压缩算法保持信息用于指示是否保持健壮性包头压缩ROHC、以太网包头压缩EHC或上行数据压缩UDC算法,所述挂起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挂起所有的承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U-UP实体将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CU-CP实体,其中所述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CU-UP实体对SDT的配置结果,以及在SDT的承载无法被配置时的错误原因,所述CU-UP实体对于成功被配置为SDT的承载不反馈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U-CP实体指示所述DU实体保留与所述用户终端相关的底层配置信息包括:所述CU-CP实体将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发送给所述DU实体;所述DU实体在接收到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后,保持所述用户终端的RLC层配置信息,记录配置为SDT的承载信息并保持所述承载在所述DU实体和CU-UP实体之间的F1-U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包括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的RRC释放消息、终端上下文保持指示信息、用于SDT的承载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用于SDT的承载配置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承载标识、承载对应的DU实体和CU-UP实体之间的F1-U通道保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U实体将RRC释放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以指示所述用户终端进入未激活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U实体将终端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发送给所述CU-CP实体,其中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包括在SDT的承载无法被配置时的错误原因,所述DU实体对于成功被配置为SDT的承载不反馈错误原因;所述CU-CP实体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确定SDT的承载配置是否成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列的信息交互方法由基站执行。
在步骤101,基站的DU实体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信令和数据信息后,根据数据信息中包括的BSR(Buffer Status Report,缓冲状态报告)确定用户终端的缓存中针对SDT承载的待传数据量。
在步骤102,DU实体采用预设的配置参数对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预配置接口发送给基站的CU-UP实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DU实体在对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分别利用预设的物理层参数、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层参数和RLC层参数在物理层、MAC层和RLC层进行数据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DU实体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并根据所采用的逻辑信道编号确定对应的承载标识。若承载标识包括在SDT的承载列表中,DU实体在缓存的上行数据量达到预设门限、且已将初始RRC转移消息发送给CU-CP实体,则将缓存的上行数据发送给CU-UP实体。
在步骤103,DU实体将初始RRC转移消息发送给基站的CU-CP实体,其中初始RRC转移消息包括待传数据量和用户终端发送的信令。
在步骤104,CU-CP实体根据待传数据量重新计算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并将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发送给CU-UP实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CU-CP实体在接收到初始RRC转移消息后,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标识确定用户终端接入的基站是否为锚点基站。若用户终端接入的基站为锚点基站,则根据待传数据量计算待传数据量传输完毕所需要的时间T,并根据时间T确定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同时确定无需将数据前转到其它基站,给CU-CP实体配置的密钥信息依然有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是否启用新的密钥指示:枚举或者布尔类型,为1时表示使用上一次配置的密钥进行数据处理,否则丢弃上一次的密钥配置
-新的未激活定时器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流修改列表,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一个或多个QoS流标识
·需要数据前转的QoS流的地址信息:若没有该数值,则表示该QoS流需要直接发送到核心网,否系需要转发到锚点基站的用户面。
在步骤105,CU-UP实体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不进行PDCP层处理,在接收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后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PDCP层处理,并根据前转配置信息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相应的核心网或锚点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实体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相应的核心网或锚点基站后,确定用户终端是否还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
例如,当每次收到针对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流列表中的一个新的上行数据时,将未激活定时器清零并重新计时。在未激活定时器超时后,确定用户终端没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
若用户终端没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时,CU-UP实体将承载上下文未激活通知消息发送给CU-CP实体。CU-CP实体在接收到承载上下文未激活通知消息后,根据核心网控制面实体或其它基站发送的RRC消息确定需要发送给用户终端的RRC释放消息,并将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发送给DU实体,其中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包括RRC释放消息。DU实体将RRC释放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以便用户终端根据RRC释放消息进行资源配置。
图2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列的信息交互方法由基站执行。
在步骤201,CU-CP实体根据用户终端上下文的驻留情况确定用户终端的移动性情况。
在步骤202,若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小于移动性阈值、且用户终端位于未激活状态时,CU-CP实体为CU-UP实体预配置用户终端恢复后所使用的承载资源和相关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CU-CP实体将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发送给CU-UP实体,其中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
例如,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承载配置列表,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每个承载的标识符
·配置为SDT状态的指示信息:枚举或布尔类型,为1时表示相应承载被配置为SDT类型
·通道保存指示信息:表示承载配置列表中的承载和DU实体之间相对于用户终端的F1-U通道
-安全配置信息:新的密钥{NCC,NH}和新的密钥算法
-上行压缩算法保持信息:枚举类型,用于指示是否保持ROHC(Robust HeaderCompression,健壮性包头压缩)、EHC(Ethernet Header Compression,以太网包头压缩)或UDC(Uplink Data Compression,上行数据压缩)算法
-挂起指示信息:枚举类型,用于指示是否挂起所有的承载
CU-UP实体在接收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后,保存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保持SDT的承载与DU实体之间的F1-U通道不被删除,并对所有承载进行挂起处理。CU-UP实体根据安全密钥信息、用户面安全策略和密钥算法,计算出与SDT的承载相关的PDCP实体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所采用的安全密钥配置信息,并根据上下压缩算法保持信息确定相应压缩算法对于SDT的承载是否需要保持原有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CU-UP实体将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发送给CU-CP实体,其中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用于指示CU-UP实体对SDT的配置结果,以及在SDT的承载无法被配置时的错误原因,CU-UP实体对于成功被配置为SDT的承载不反馈信息。
在步骤203,CU-CP实体指示DU实体保留与用户终端相关的底层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CU-CP实体将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发送给DU实体。
例如,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发送给用户终端的RRC释放消息
-终端上下文保持指示信息:枚举类型,为1时表示DU实体不释放该用户终端的RLC配置信息
-用于SDT的承载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一个或多个承载标识
·承载对应的DU实体和CU-UP实体之间的F1-U通道保持信息
DU实体在接收到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后,保持用户终端的RLC层配置信息,记录配置为SDT的承载信息并保持承载在DU实体和CU-UP实体之间的F1-U接口。
DU实体将RRC释放消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以指示用户终端进入未激活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DU实体将终端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发送给CU-CP实体,其中终端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包括在SDT的承载无法被配置时的错误原因,DU实体对于成功被配置为SDT的承载不反馈错误原因。CU-CP实体根据终端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确定SDT的承载配置是否成功。
图3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基站包括存储器31和处理器32。
存储器31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32耦合到存储器31,处理器32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图1或图2中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如图3所示,该基站还包括通信接口33,用于与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交互。同时,该基站还包括总线34,处理器32、通信接口33、以及存储器31通过总线3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31可以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1也可以是存储器阵列。存储器31还可能被分块,并且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
此外处理器3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公开同时还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图1或图2中任一实施例涉及的方法。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对本公开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描述CP/UP分离基站场景中初始配置非激活状态的过程,CU指示DU配置DRB(Data Radio Bearer,数据资源承载)1为SDT,DRB2为非SDT。在F1接口中,CU和DU之间每个DRB均有独立的用户面传输通道。在该场景中,由CU-CP进行初始的资源配置。
在步骤401,CU-CP根据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的驻留信息确定UE是一个固定终端,通过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将用于SDT业务的承载相关配置发送给CU-UP。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承载配置列表,包括:
·每个RB的标识别:DRB1和DRB2
·配置为SDT状态:为1
·通道保持指示:为1
-安全配置信息:新的密钥{NCC,NH}和新的密钥算法
-上行压缩算法保持信息:ROHC继续保持
-挂起指示信息:为1表示所有承载中除了配置SDT的承载之外的其它承载均需挂起
在步骤402,CU-UP收到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后,保存相关配置信息,保持配置成为SDT的承载与DU之间的F1-U通道不被删除,同时对于所有的承载进行挂起处理。CU-UP根据安全密钥信息,计算出与SDT的承载相关的PDCP实体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所采用的安全密钥配置。并根据ROHC保持信息确定相关压缩算法对于SDT的承载保持原有配置。
在步骤403,CU-UP将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反馈给CU-CP,不包括任何错误信息。
在步骤404,CU-CP向DU发送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用于指示DU保持SDT相关承载的配置及与CU-UP之间的接口。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包括:
-发送给UE的RRC释放消息
-UE上下文保持指示信息:1
-用于SDT的承载配置信息:
·DRB1和DRB2
·承载所对应的DU和CU-UP之间的F1-U通道保持
在步骤405,DU在收到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后,保持UE的RLC层配置信息,并且记录配置为SDT的承载信息以及保持该承载在DU和CU-UP之间的F1-U间的接口。
DU向UE转发RRC释放消息,指示UE进入到未激活状态。
在步骤406,DU将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E消息反馈给CU-CP,该消息中不携带任何指示信息。CU-CP根据UE CONTEXT RELEASE COMPLETE消息确定SDT的承载配置是否成功。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描述CP/UP分离基站场景中UE发送SDT小数据包的过程。UE没有移动出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因此无需进行重定位的操作。CU指示DU配置DRB1为SDT,DRB2为非SDT。在F1接口中,CU和DU之间的每个DRB均有独立的用户面传输通道。
在步骤501,UE将RRC恢复消息以及上行数据发送给DU。
在步骤502,DU根据UE上报的BSR信息获取UE缓存中针对SDT承载的待传数据量大小,并向CU-CP发送包含了RRC消息的Initial RRC Transfer消息,消息中包括了终端上行待传数量信息。
在步骤503,DU实体采用预设的配置参数对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DU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对于物理层和MAC层按照系统默认参数进行处理,对于RLC层按照保存的RLC层参数和配置进行数据处理。
DU对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并根据采用的逻辑信道编号确定对应的承载标识为DRB1,若DU已将Initial RRC Transfer消息发送给CU-CP、且缓存的上行数据量达到100kbytes,则将缓存的上行数据发送给CU-UP实体。
在步骤504,CU-UP从DU接收到上行数据后先进行缓存不做任何PDCP层处理。
在步骤505,CU-CP在收到的Initial RRC Transfer消息后,根据UE上报的标识确定UE接入的是否是锚点基站。如果是,首先根据待传数量为100bytes,以及每次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传输大小为80bytes,且传输的RTT(Round-TripTime,往返时间)为20ms,因此确定传输时间为40ms,并根据该时间确定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为40ms,同时确定数据无需前转到其他基站,给基站用户面配置的密钥信息依然有效。
CU-CP将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发送给CU-UP。其中Bearer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包括:
-是否启用新的密钥:1
-新的未激活定时器:40ms
-QoS Flow(流)修改列表信息,包括:
·Qos Flow1和QoS Flow2
在步骤506,CU-UP在收到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消息后,将Bearer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消息发送给CU-CP。
在步骤507,CU-UP更新未激活定时器,并开始进行计时,同时根据密钥配置确定后续处理在缓存中的PDCP数据的密钥使用信息,并开始进行PDCP层处理,且将数据直接发送到5GC中。
在步骤508,当未激活定时器每次收到针对QOS流列表中的一个上行新传的上行数据时,将未激活定时器清零并重新计时。在未激活定时器超时后,确定UE没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CU-UP向CU-CP发送Bearer Context Inactivity Notification消息以通知CU-CP已无上行数据接收。
在步骤509,CU-CP在收到Bearer Context Inactivity Notification消息之前,不给UE和DU发送任何RRC消息。在接收到Bearer Context Inactivity Notification消息后,CU-CP将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发送给DU,其中UE CONTEXT RELEASECommand消息中包括发送给UE的RRC释放消息。
在步骤510,DU将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消息中包括的RRC释放消息发送给UE。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面所描述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能够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解决了在CP/UP分离场景中如何支持小数据包的快速传输的问题,实现上行数据发送过程中信令的减少以及上行时延的降低。
2)本公开帮助基站控制面实体在确定终端和基站DU实体停止数据发送后释放底层的配置,避免了不同实体间因为相互解耦导致的对于发送和释放过程理解不一致性。
3)本公开对终端改动较小,有良好的后向兼容性和部署可行性。本公开是在现有协议上进行增强,没有引入新的协议过程,实现难度较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公开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公开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7)

1.一种信息交互方法,所述方法由基站执行,包括:
所述基站的DU实体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信令和数据信息后,根据所述数据信息中包括的BSR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缓存中针对SDT承载的待传数据量;
所述DU实体采用预设的配置参数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预配置接口发送给所述基站的CU-UP实体;
所述DU实体将初始RRC转移消息发送给所述基站的CU-CP实体,其中所述初始RRC转移消息包括所述待传数据量和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信令;
所述CU-CP实体根据所述待传数据量重新计算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并将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发送给CU-UP实体;
所述CU-UP实体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不进行PDCP层处理,在接收到所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后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PDCP层处理,并根据前转配置信息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相应的核心网或锚点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CU-UP实体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还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
若所述用户终端没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时,所述CU-UP实体将承载上下文未激活通知消息发送给所述CU-CP实体;
所述CU-CP实体在接收到所述承载上下文未激活通知消息后,根据核心网控制面实体或其它基站发送的RRC消息确定需要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的RRC释放消息,并将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发送给所述DU实体,其中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包括所述RRC释放消息;
所述DU实体将所述RRC释放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以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RRC释放消息进行资源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U-UP实体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是否还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包括:
当每次收到针对QoS流列表中的一个新的上行数据时,将未激活定时器清零并重新计时;
在未激活定时器超时后,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没有需要传输的上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U实体采用预设的配置参数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DU实体在对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分别利用预设的物理层参数、MAC层参数和RLC层参数在物理层、MAC层和RLC层进行数据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U实体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CU-UP实体包括:
所述DU实体将所述处理后的上行数据进行缓存;
根据所采用的逻辑信道编号确定对应的承载标识;
若所述承载标识包括在SDT的承载列表中,则在缓存的上行数据量达到预设门限、且已将所述初始RRC转移消息发送给所述CU-CP实体,则将缓存的上行数据发送给所述CU-UP实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U-CP实体根据所述待传数据量重新计算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包括:
所述CU-CP实体在接收到所述初始RRC转移消息后,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报的标识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接入的所述基站是否为锚点基站;
若所述基站为锚点基站,则根据所述待传数据量计算所述待传数据量传输完毕所需要的时间T,并根据所述时间T确定所述未激活定时器的时长,同时确定无需将数据前转到其它基站,给所述CU-CP实体配置的密钥信息依然有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是否启用新的密钥指示、新的未激活定时器、QoS流修改列表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QoS流修改列表包括一个或多个QoS流标识、需要数据前转的QoS流的地址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CU-CP实体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上下文的驻留情况确定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性情况;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移动性小于移动性阈值、且所述用户终端位于未激活状态时,所述CU-CP实体为所述CU-UP实体预配置所述用户终端恢复后所使用的承载资源和相关配置信息;
所述CU-CP实体指示所述DU实体保留与所述用户终端相关的底层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U-CP实体为所述CU-UP实体预配置所述用户终端恢复后所使用的承载资源和相关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CU-CP实体将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发送给所述CU-UP实体,其中所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包括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CU-UP实体在接收到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后,保存所述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保持SDT的承载与所述DU实体之间的F1-U通道不被删除,并对所有承载进行挂起处理;
所述CU-UP实体根据安全密钥信息、用户面安全策略和密钥算法,计算出与SDT的承载相关的PDCP实体在接收到上行数据后所采用的安全密钥配置信息,并根据上下压缩算法保持信息确定相应压缩算法对于SDT的承载是否需要保持原有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用于SDT业务的承载配置信息包括承载配置列表、安全配置信息、上行压缩算法保持信息、挂起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列表包括每个承载的标识符、配置为SDT状态的指示信息、通道保存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配置为SDT状态的指示信息为1时表示相应承载被配置为SDT类型,所述通道保存指示信息用于表示所述承载配置列表中的承载和DU实体之间相对于所述用户终端的F1-U通道,所述安全配置信息包括新的密钥{NCC,NH}和新的密钥算法,所述上行压缩算法保持信息用于指示是否保持健壮性包头压缩ROHC、以太网包头压缩EHC或上行数据压缩UDC算法,所述挂起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挂起所有的承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CU-UP实体将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发送给所述CU-CP实体,其中所述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CU-UP实体对SDT的配置结果,以及在SDT的承载无法被配置时的错误原因,所述CU-UP实体对于成功被配置为SDT的承载不反馈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U-CP实体指示所述DU实体保留与所述用户终端相关的底层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CU-CP实体将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发送给所述DU实体;
所述DU实体在接收到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后,保持所述用户终端的RLC层配置信息,记录配置为SDT的承载信息并保持所述承载在所述DU实体和CU-UP实体之间的F1-U接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命令消息包括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的RRC释放消息、终端上下文保持指示信息、用于SDT的承载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用于SDT的承载配置信息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承载标识、承载对应的DU实体和CU-UP实体之间的F1-U通道保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DU实体将RRC释放消息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以指示所述用户终端进入未激活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DU实体将终端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发送给所述CU-CP实体,其中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包括在SDT的承载无法被配置时的错误原因,所述DU实体对于成功被配置为SDT的承载不反馈错误原因;
所述CU-CP实体根据所述终端上下文释放完成消息确定SDT的承载配置是否成功。
16.一种基站,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指令;
处理器,耦合到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54479.0A 2021-06-11 2021-06-11 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Active CN115474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4479.0A CN115474169B (zh) 2021-06-11 2021-06-11 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4479.0A CN115474169B (zh) 2021-06-11 2021-06-11 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4169A true CN115474169A (zh) 2022-12-13
CN115474169B CN115474169B (zh) 2024-03-29

Family

ID=84365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4479.0A Active CN115474169B (zh) 2021-06-11 2021-06-11 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416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32725A (ko) * 2010-06-03 2011-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071910A1 (en) * 2010-12-22 2014-03-13 ST-Ericsson Semiconductor (Beijing)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Access Method for Enhanced Uplink Random Access Channel
CN110139386A (zh) * 2018-02-08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小数据的传输方法、网络侧du和网络侧cu
CN110139387A (zh) * 2018-02-08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小数据的传输方法、网络侧du和网络侧cu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32725A (ko) * 2010-06-03 2011-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071910A1 (en) * 2010-12-22 2014-03-13 ST-Ericsson Semiconductor (Beijing)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Access Method for Enhanced Uplink Random Access Channel
CN110139386A (zh) * 2018-02-08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小数据的传输方法、网络侧du和网络侧cu
CN110139387A (zh) * 2018-02-08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小数据的传输方法、网络侧du和网络侧cu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N3_112-e_agenda_with_Tdocs20210514_1751"", 3GPP TSG_RAN\\WG3_IU, 14 May 2021 (2021-05-14) *
ERICSSON (RAPPORTEUR): "R2-2009967 "Report of [Post111-e][926][SmallData] ContextFetch_email"",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23 October 2020 (2020-10-23) *
NEC: "R3-210243 "SDT support with and without UE context relocation"", 3GPP TSG_RAN\\WG3_IU, no. 3, 15 January 2021 (2021-01-15)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R2-2009920 "Security aspects of SDT"",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22 October 2020 (2020-10-22) *
POTEVIO COMPANY LIMITED: "R2-2100764 "Some open issues of SDT procedure"",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14 January 2021 (2021-01-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4169B (zh) 202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85003B2 (ja) データ伝送のための制御プレーンおよびユーザプレーンの選択
KR102585617B1 (ko) 전송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JP6405454B2 (ja) ユーザー装置の基地局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及び基地局、ユーザー装置
CN110771242A (zh) 在没有映射数据无线电承载的情况下处理qos流
CN11162945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493890B (zh) 一种连接恢复方法、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通信装置及系统
CN11051980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3761703B1 (en) Se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20080186912A1 (e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computer program distribution medium for data transfer
WO2015058336A1 (zh)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WO2020001257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001928A1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TWI792415B (zh) Ue和網路之間的多存取pdu會話狀態同步
CN113766461A (zh) 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和基站
CN116684998A (zh) 用于小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13840342B (zh) 数据前转、重传方法及装置
EP3379780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message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708720B (zh) 切换方法、分布单元、终端、集中单元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000125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17476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474169B (zh) 信息交互方法和基站
US11323394B2 (en) Buffer control method, network element, and controller
WO202008817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性管理实体、用户设备及服务网关
CN106559913A (zh) 移动终端及其lte和wlan汇聚时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06559780A (zh) 移动终端及其lte和wlan汇聚时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