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3421A - 放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3421A
CN115473421A CN202210522807.6A CN202210522807A CN115473421A CN 115473421 A CN115473421 A CN 115473421A CN 202210522807 A CN202210522807 A CN 202210522807A CN 115473421 A CN115473421 A CN 115473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transistor
wiring board
discharge devic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28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井慎太郎
吉野祐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473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3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7Physical arrangements or structures of drive train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pulsion motors of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5/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 H02P25/1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AC motor or by structur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or by the kind of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7/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 H02P27/04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 H02P27/0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P27/08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upply voltage using variable-frequency supply voltage, e.g. inverter or converter supply voltage using dc to ac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with pulse width mod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放电装置,其具备相互连接的多个电子部件的同时,使设置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该放电装置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面的背侧的第二面的配线基板、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电子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电子部件。

Description

放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电装置。
本申请基于在2021年5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1-086639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中,搭载有用于驱动马达的驱动装置。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160954号公报中,公开有使设置于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的放电装置。日本特开2018-160954号公报所公开的放电装置具备与平滑电容器并联连接的多个放电电路用晶体管,通过放电电路晶体管导通从而使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可是,日本特开2018-160954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放电装置除了放电电路用晶体管之外,还设置有调整在放电电路用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量的电流调整用晶体管等多个电子部件。这些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上。但是,在日本特开2018-160954号公报中,包含放电电路用晶体管以及电流调整用晶体管的所有电子部件安装于基板的单侧面上。因此,有必要确保基板的单侧面上的电子部件的安装空间够宽,从而导致放电装置大型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小型化使搭载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的放电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采用以下结构。
第一方式采用以下结构:一种放电装置,其具备相互连接的多个电子部件的同时,使设置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该放电装置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位于上述第一面的背侧的第二面的配线基板、安装于上述配线基板的上述第一面的上述电子部件、以及安装于上述配线基板的上述第二面的上述电子部件。
第二方式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作为上述电子部件,设置有与上述平滑电容器并联连接的放电用开关元件、和调整在上述放电用开关元件中流动的电流量的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串联连接地设置多个包含上述放电用开关元件和上述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的组电路。
第三方式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作为上述组电路,具有按顺序排列连接的第一组电路、第二组电路、第三组电路、和第四组电路,上述第二组电路所包含的上述电子部件和上述第三组电路所包含的上述电子部件安装于上述配线基板的上述第一面,上述第一组电路所包含的上述电子部件和上述第四组电路所包含的上述电子部件安装于上述配线基板的上述第二面。
第四方式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二或第三方式中,上述配线基板具有散热用垫,该散热用垫为每个上述放电用开关元件而设置并从上述放电用开关元件接收热量,在沿着上述第一面以及上述第二面的法线方向的投影视图中,设置于上述第一面的散热用垫和设置于上述第二面的散热用垫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不重叠。
第五方式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一至第四任一项方式中,上述配线基板设置有与变换向上述马达供给的电力的逆变器连接的栅极驱动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种方式,在配线基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两面上安装有放电装置的电子部件。因此,即使配线基板小也能够确保电子部件的安装面积。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种方式,能够小型化使搭载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的放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的放大图。
图4(a)是将配线基板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放大的示意图,(b)是将配线基板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放大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具备的配线基板的示意性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力变换装置(驱动装置);
2:智能电源模块;
3:电容器;
4:电抗器;
5:DCDC转换器;
6:主体外壳;
10:电源模块;
11:栅极驱动器基板;
11a:配线基板;
11b:上表面(第一面);
11c:下表面(第二面);
11d:散热用垫;
21a:平滑电容器;
21b:变压器;
22:逆变器;
23:放电装置;
24:放电用电路;
24a:放电用电阻;
24b:放电用晶体管(电子部件;放电用开关元件);
24c:第一放电用晶体管;
24d:第二放电用晶体管;
24e:第三放电用晶体管;
24f:第四放电用晶体管;
25:电流调整用电路;
25a:电流调整用电阻;
25b:电流调整用晶体管(电子部件;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
25c: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
25d: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
25e: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
25f: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
26:组电路;
26a:第一组电路;
26b:第二组电路;
26c:第三组电路;
26d:第四组电路;
30:栅极驱动器;
M:马达;
P: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放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的电力变换装置1(驱动装置)的概略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电力变换装置1搭载于电动汽车等车辆,设置于未图示的马达(负载)和电池之间。如图1所示,这样的电力变换装置1具备智能电源模块(Intelligent PowerModule)2、电容器3、电抗器(reactor)4、DCDC转换器(converter)5、主体外壳6。
智能电源模块2具备电源模块10、栅极驱动器基板11、ECU(电子控制单元)基板12等。电源模块10具备:多个功率器件10a,其具有功率半导体元件;树脂制的电源模块外壳10b,其收纳这些功率器件10a;汇流条10c,其与功率器件10a连接。另外,电源模块10具备防止汇流条10c的短路的绝缘树脂部材、以及冷却用的水套等。
栅极驱动器基板11是设置有栅极驱动器的基板,该栅极驱动器生成由功率器件10a形成的升降压转换器或逆变器(inverter)的驱动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栅极驱动器基板11上形成有放电装置23。关于该放电装置23,之后详细说明。这样的栅极驱动器基板11层叠于电源模块10。ECU基板12是设置有进行栅极驱动器基板11的控制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的基板。该ECU基板12层叠于栅极驱动器基板11。
电容器3与智能电源模块2连接,配置于电源模块10的侧方。电抗器4配置于智能电源模块2的下方。DCDC转换器5配置于电抗器4的侧方、且智能电源模块2的下方。需要注意的是,DCDC转换器5将电池电力变换为与周围的电子部件(安装于栅极驱动器基板11或ECU基板12的电子部件等)相适应的电压。
主体外壳6是收纳智能电源模块2、电容器3、电抗器4以及DCDC转换器5的外壳,具备上部外壳6a、中央外壳6b、下部外壳6c。这些上部外壳6a、中央外壳6b以及下部外壳6c在电源模块10、栅极驱动器基板11和ECU基板12的层叠方向能够分割地连接。上部外壳6a从ECU基板12侧覆盖智能电源模块2,与中央外壳6b紧固。中央外壳6b覆盖智能电源模块2、电容器3、电抗器4以及DCDC转换器5的周围。下部外壳6c从下方覆盖电抗器4以及DCDC转换器5,设置有用于连接智能电源模块2和马达M(参照图2)的连接器,并紧固于中央外壳6b。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电力变换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电路图。如该图2所示,电力变换装置1具备变换器20、栅极驱动器30、和ECU40。如图2所示,变换器20配置于电池P和马达M之间,在电池P和马达M之间进行电力变换。该变换器20具备升降压转换器21、逆变器22、和放电装置23。
升降压转换器21将从电池P输出的直流电压以规定的升压比升压。另外,升降压转换器21将从逆变器22输出的直流电压以规定的降压比降压。如图2所示,这样的升降压转换器21例如具备平滑电容器21a、变压器21b、多个变压用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21c。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滑电容器21a由图1所示的电容器3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压器21b由图1所示的电抗器4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变压用IGBT21c由图1所示的功率器件10a形成。
这样的升降压转换器21是所谓的磁耦合交错型斩波电路的电路。升降压转换器21择一地进行:经由一对电池用端子将从电池P输入的直流电升压并向逆变器22输出的升压动作、和将从逆变器22输入的直流电降压并经由一对电池用端子向电池P输出的降压动作。即,升降压转换器21是在电池P和逆变器22之间将直流电双方向地输入输出的电力变换电路。
逆变器22基于来自栅极驱动器30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将从电池P输出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并向马达M供给。另外,逆变器22基于来自栅极驱动器30的PWM信号,将从马达M输出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向升降压转换器21供给。如图2所示,这样的逆变器22具有3个开关臂(switching leg),合计具备6个驱动用IGBT22a。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用IGBT22a通过图1所示的功率器件10a形成。
这样的逆变器22具备与马达M的相数对应地3个(多个)开关臂。该逆变器22是择一地进行动力运行(力行)动作和再生动作的电力变换电路。即,逆变器22择一地进行:将从升降压转换器21输入的直流电变换为三相交流电并经由3个马达用端子向马达M输出的动力运行动作、和经由3个马达用端子将从马达M输入的三相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并向升降压转换器21输出的再生动作。即,逆变器22是在升降压转换器21和马达M之间使直流电和三相交流电相互变换的电路。
放电装置23是与平滑电容器21a并联连接的电路,例如在电力变换装置1停止的情况下使平滑电容器21a的电荷放电。图3是将放电装置23放大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放电装置23具备放电用电路24、和电流调整用电路25。这些放电用电路24和电流调整用电路25与平滑电容器21a并联连接。即,放电用电路24和电流调整用电路25各自的一端与平滑电容器21a的正极端子连接,另一端与平滑电容器21a的负极端子连接。
放电用电路24是放电用电阻24a和放电用晶体管24b(电子部件、放电用开关元件)交替串联地连接的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用电路24具备5个放电用电阻24a、4个放电用晶体管24b(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以及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
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以及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从平滑电容器21a的正极端子侧依次排列。这些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以及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例如是双极晶体管。另外,放电用电阻24a与放电用晶体管24b的集电端子以及发射端子连接。这样的放电用电路24使平滑电容器21a总是放电。
电流调整用电路25是电流调整用电阻25a、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电子部件、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交替串联连接的电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流调整用电路25具备4个电流调整用电阻25a、4个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c、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d、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e以及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f)。
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c、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d、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e以及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f从平滑电容器21a的正极端子侧依次排列。这些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c、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d、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e以及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f例如是双极晶体管。另外,电流调整用电阻25a与每个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的集电端子连接。需要注意的是,也可以将多个电流调整用电阻25a与每个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的集电端子串联连接。
另外,在电流调整用电阻25a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之间连接有放电用晶体管24b的基极端子。另外,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的基极端子与放电用晶体管24b的发射端子和放电用晶体管24b之间连接。这样的电流调整用电路25调整每个放电用晶体管24b中流动的电流量。
相对于1个放电用晶体管24b设置有1个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中,设置有4个包含1个放电用晶体管24b、和1个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的组电路26。即,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具备串联连接的4个组电路26。
需要注意的是,将包含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和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c的组电路26称为第一组电路26a。另外,将包含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和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d的组电路26称为第二组电路26b。另外,将包含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和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e的组电路26称为第三组电路26c。另外,将包含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和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f的组电路26称为第四组电路26d。
图4(a)是将栅极驱动器基板11具备的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的一部分放大的示意图。另外,图4(b)是将栅极驱动器基板11具备的配线基板11a的下表面11c的一部分放大的示意图。如这些图所示,栅极驱动器基板11具备设置了配线的配线基板11a。放电装置23的放电用电阻24a、放电用晶体管24b、电流调整用电阻25a以及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安装于该配线基板11a。另外,放电用电阻24a、放电用晶体管24b、电流调整用电阻25a以及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经由配线基板11a的配线层相互电连接。这样地,配线基板11a作为放电装置23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即,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具备配线基板11a、电子部件(放电用电阻24a、放电用晶体管24b、电流调整用电阻25a以及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
配线基板11a是具有上表面11b(第一面)、和与上表面11b相对的下表面11c(第二面)的薄板形状的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该配线基板11a设置有与变换向马达M供给的电力的逆变器22连接的栅极驱动器30。
如图4(a)所示,在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和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d以相邻的状态配置。另外,在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和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e以相邻的状态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组电路26b以及第三组电路26c安装于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
另外,如图4(b)所示,在配线基板11a的下表面11c,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和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c以相邻的状态配置。另外,在配线基板11a的下表面11c,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和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f以相邻的状态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电路26a以及第四组电路26d安装于配线基板11a的下表面11c。
如图1(a)以及图4(b)所示,第一组电路26a、第二组电路26b、第三组电路26c以及第四组电路26d在沿着配线基板11a的宽度(短边)的方向(宽度方向)上呈大致直线状排列。在这样的排列方向上,第一组电路26a、第二组电路26b、第三组电路26c以及第四组电路26d按照从第一组电路开始,以第二组电路26b、第四组电路26d、第三组电路26c的顺序排列。
从第一组电路26a到第四组电路26d的间隔距离比从第一组电路26a到第二组电路26b的间隔距离长。因此,对于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将串联连接的其他的放电用晶体管24b中电位差最小的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配置为最近,将电位差最大的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配置为比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远。另外,相同地,对于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将串联连接的其他的放电用晶体管24b中电位差最小的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配置为最近,将电位差最大的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配置为比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直线状相邻地排列第一组电路26a、第二组电路26b、第三组电路26c以及第四组电路26d的同时,能够容易地确保电位差最大的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和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的绝缘距离。
另外,配线基板11a具有为每个放电用晶体管24b而设置的散热用垫11d。这些散热用垫11d通过从放电用晶体管24b接收热量从而抑制放电用晶体管24b升温。这些散热用垫11d例如经由导电层与设置于配线基板11a的未图示的散热部连接。
相对于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而设置的散热用垫11d设置于作为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的安装面的配线基板11a的下表面11c。相对于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而设置的散热用垫11d设置于作为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的安装面的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相对于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而设置的散热用垫11d设置于作为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的安装面的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相对于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而设置的散热用垫11d设置于作为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的安装面的配线基板11a的下表面11c。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4个放电用晶体管24b和4个散热用垫11d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需要注意的是,在图5中,省略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如该图所示,散热用垫11d在沿着上表面11b以及下表面11c的法线方向的投影视图中,具有与设置于配线基板11a的相反侧的面的其他的散热用垫11d不重叠的部位。即,散热用垫11d从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以及下表面11c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以与其他的散热用垫11d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在设置于配线基板11a的相反侧的面的其他的散热用垫11d的温度高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散热用垫11d的所有区域因其他的散热用垫11d的热量的影响而高温化。即,散热用垫11d的至少一部分难以接受来自其他散热用垫11d的热干扰。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通过散热用垫11d接受放电用晶体管24b的热量。
回到图2,变换器20如图所示地分别与电池P以及马达M连接。变换器20作为外部连接用的端子,具备连接电池P的一对电池用端子(正极电池用端子E1以及负极电池用端子E2)。另外,变换器20具备连接马达M的3个马达用端子(U相马达用端子Fu、V相马达用端子Fv、以及W相马达用端子Fw)。
具备这样的变换器20的电力变换装置1是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所具备的电气装置,并控制作为旋转电机的马达M。即,该电力变换装置1进行基于电池P的输出(电池电力)进行马达M的驱动控制和基于来自马达M的再生电力进行电池P的充电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电力变换装置1可以为以下结构:在变换器20中具备发电用逆变器,发电机与变换器20连接。在该情况下,电力变换装置1基于来自发电机的发电电力进行电池P的充电控制。
在此,如图2所示,上述电池P的正电极与正极电池用端子E1连接,负电极与负极电池用端子E2连接。该电池P是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并进行相对于电力变换装置1的直流电的放电和经由电力变换装置1的直流电的充电。
马达M是相数为“3”的三相电动机,是逆变器22的负载。该马达M的U相输入端子与U相马达用端子Fu连接,V相输入端子与V相马达用端子Fv连接,另外W相输入端子与W相马达用端子Fw连接。这样的马达M的旋转轴(驱动轴)与电动车辆的车轮连接,通过对该车轮施加旋转动力使车轮旋转驱动。
栅极驱动器30是基于从ECU40输入的各种Duty(占空)指令值(变压用Duty指令值以及驱动用Duty指令值)生成栅极信号的电路。例如,栅极驱动器30基于从ECU40输入的变压用Duty指令值,生成向升降压转换器21供给的栅极信号。另外,栅极驱动器30基于从ECU40输入的驱动用Duty指令值,生成向逆变器22供给的栅极信号。
ECU40是基于预先存储的控制程序进行规定的控制处理的控制电路。该ECU40将基于上述控制处理而生成的各种Duty指令值(变压用Duty指令值以及驱动用Duty指令值)向栅极驱动器30输出。这样的ECU40经由变换器20以及栅极驱动器30进行马达M的驱动控制以及电池P的充电控制。即,该ECU40基于升降压转换器21以及逆变器22所附带设置的电压传感器的检测值(电压检测值)以及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值(电流检测值)和电动车辆的操作信息等生成与升降压转换器21以及逆变器22相关的各种Duty指令值(变压用Duty指令值以及驱动用Duty指令值)。
在这样的电力变换装置1中,如上所述地在ECU40的控制下,基于由栅极驱动器30生成的栅极信号变换器20被驱动,从而在电池P和马达M之间进行电力变换。
如上所述,电力变换装置1所具备的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具备相互连接的多个电子部件(放电用晶体管24b以及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使马达M的设置于电力变换装置1的平滑电容器21a放电电荷。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具备配线基板11a,该配线基板11a具有上表面11b以及位于上表面11b的背侧的下表面11c。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具备安装于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的电子部件(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d、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e)、和安装于配线基板11a的下表面11c的电子部件(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c、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f)。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在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和下表面11c的两面上安装有放电装置23的电子部件。因此,即使配线基板11a小也能够确保电子部件的安装面积。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能够小型化使平滑电容器21a的电荷放电的放电装置2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中,作为电子部件,设置有与平滑电容器21a并联连接的放电用晶体管24b(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以及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和调整在放电用晶体管24b中流动的电流量的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另外,串联连接地设置多个包含放电用晶体管24b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b的组电路26。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能够使平滑电容器21a的电荷放电,并且能够调整在放电用晶体管24b中流动的电流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中,作为组电路26,具有按顺序排列连接的第一组电路26a、第二组电路26b、第三组电路26c、第四组电路26d。另外,第二组电路26b(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以及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d)所包含的电子部件和第三组电路26c(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以及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e)所包含的电子部件安装于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第一组电路26a所包含的电子部件(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以及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c)和第四组电路26d(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以及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f)所包含的电子部件安装于配线基板11a的下表面11c。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能够将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与串联连接的其他的放电用晶体管24b中、电位差最小的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最接近地配置,与电位差最大的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远离地配置。另外,能够将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与串联连接的其他的放电用晶体管24b中、电位差最小的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最接近配置,与电位差最大的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远离地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能够将第一组电路26a、第二组电路26b、第三组电路26c以及第四组电路26d直线状相邻排列的同时,容易确保电位差最大的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和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的绝缘距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中配线基板11a具有散热用垫,该散热用垫为每个放电用开关元件而设置并从放电用开关元件接收热量。另外,在沿着上表面11b以及下表面11c的法线方向的投影视图中,设置于上表面11b的散热用垫11d和设置于下表面11c的散热用垫11d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不重叠。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散热用垫11d配置为从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以及下表面11c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其他的散热用垫11d不重叠。因此,即使在设置于配线基板11a的相反侧的面的其他的散热用垫11d的温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散热用垫11d的所有区域因其他的散热用垫11d的热量的影响而高温化。因此,散热用垫11d的至少一部分难以接收来自其他的散热用垫11d的热干扰。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能够更加可靠地通过散热用垫11d接收放电用晶体管24b的热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中,配线基板11a设置有与变换向马达M供给的电力的逆变器22连接的栅极驱动器30。因此,没必要将放电装置23的配线基板11a与栅极驱动器基板11分开设置。因此,能够使供放电装置23搭载的装置(电力变换装置1)小型化。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方式作了说明,但不用说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种结构部件的各种形状或组合等仅是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组电路26b(第二放电用晶体管24d以及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d)所包含的电子部件和第三组电路26c(第三放电用晶体管24e以及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e)所包含的电子部件安装于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第一组电路26a所包含的电子部件(第一放电用晶体管24c以及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c)和第四组电路26d(第四放电用晶体管24f以及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25f)所包含的电子部件安装于配线基板11a的下表面11c。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该结构。本发明只要为将第一组电路26a所包含的电子部件、第二组电路26b所包含的电子部件、第三组电路26c所包含的电子部件、第四组电路26d所包含的电子部件在配线基板11a的上表面11b和下表面11c分散配置的结构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组电路26为4个的结构作了说明。但是,在本发明中组电路26的数量可以为1~3个,或者也可以为5个以上,能够进行变更。

Claims (8)

1.一种放电装置,其具备相互连接的多个电子部件的同时,使设置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该放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
具有第一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面的背侧的第二面的配线基板、
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电子部件、以及
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电子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电子部件,设置与所述平滑电容器并联连接的放电用开关元件、和调整在所述放电用开关元件中流动的电流量的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
串联连接地设置多个包含所述放电用开关元件和所述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的组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组电路,具有按顺序排列连接的第一组电路、第二组电路、第三组电路、和第四组电路,
所述第二组电路所包含的所述电子部件和所述第三组电路所包含的所述电子部件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一面,
所述第一组电路所包含的所述电子部件和所述第四组电路所包含的所述电子部件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二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具有散热用垫,该散热用垫为每个所述放电用开关元件设置并从所述放电用开关元件接收热量,
在沿着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的法线方向的投影视图中,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的散热用垫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的散热用垫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不重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设置有与变换向所述马达供给的电力的逆变器连接的栅极驱动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设置有与变换向所述马达供给的电力的逆变器连接的栅极驱动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设置有与变换向所述马达供给的电力的逆变器连接的栅极驱动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基板设置有与变换向所述马达供给的电力的逆变器连接的栅极驱动器。
CN202210522807.6A 2021-05-24 2022-05-13 放电装置 Pending CN1154734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6639 2021-05-24
JP2021086639A JP2022179859A (ja) 2021-05-24 2021-05-24 放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3421A true CN115473421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27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2807.6A Pending CN115473421A (zh) 2021-05-24 2022-05-13 放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79859A (zh)
CN (1) CN115473421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79859A (ja)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43335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object incorporating thereof
US7952856B2 (en) Power control unit and hybri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US9425707B2 (en) Inverter device capable of appropriately fixing a power module having a switching element and a smoothing capacitor in a limited region
US8274807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JP5738676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7768149B2 (en) Power module
CN107710586B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10419158B (zh) 逆变器单元
WO2017188268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563347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4538474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15335709A (zh) 电流检测装置
WO2015049774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11888409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with effective vehicle space utilization
JP2019187207A (ja) 電力変換器
US10622593B2 (en) Reduction of packaging parasitic inductance in power modules
JP4055643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10754033B (zh) 电力变换装置
JP2018022731A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CN115473421A (zh) 放电装置
JP509779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移動体
JP5919424B1 (ja)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
JP7294058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0391755B (zh) 电路基板
CN113826315A (zh) 电力转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