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0642B - 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0642B
CN115470642B CN202211156793.7A CN202211156793A CN115470642B CN 115470642 B CN115470642 B CN 115470642B CN 202211156793 A CN202211156793 A CN 202211156793A CN 115470642 B CN115470642 B CN 115470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heating
heating element
magnesium oxide
tes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67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0642A (zh
Inventor
刘杰
徐长哲
聂常华
湛力
张�林
刘志龙
史天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11567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06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0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0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0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0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1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solving equations, e.g. nonlinear equations, general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4Ageing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against age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lgebr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元件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建立加速模型和计算活化能;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试验工况下对应的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活化能和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计算铠装电加热元件各层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对多根铠装电加热元件开展定数截尾加速寿命试验,根据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本发明能够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元件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稳压器是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承压边界的关键设备,主要功能是控制和调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的变化;电加热元件则是实现这项功能的重要部件。电加热元件位于稳压器下部,通过套管从稳压器下封头外部贯穿至稳压器内部。当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低于正常值时,一定功率的电加热元件便投入运行,使系统压力回升到要求值。
核反应堆稳压器电加热元件通常数量较多,由于工程环境必需的高温、高湿、大电流,导致稳压器加热管易出现老化、机械变形、损坏等问题。2010年10月,英国Sizewell B机组在正常运行时,出现反应堆冷却剂泄露,导致非计划停堆。调查发现,是稳压器上2个加热套管发生了形变,除此之外还有3个加热元件发生了机械形变,10个加热元件的绝缘性能不良,使得电加热元件的可靠性成为了众多工程关注的一个焦点。
目前针对铠装电加热元件结构设计的专利较多,但是针对铠装电加热元件加速试验寿命评估的方法相对较少。比如200920112523.X提出了一种双头出微细铠装电加热元件,又如200620139201.0提出了一种电加热装置的零部件,具体涉及到一种双螺旋结构的防爆电加热器,再如专00249184.2提出了一种内置热电偶铠装电加热元件。
因此,需要研发出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以提前预判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确保反应堆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能够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以指导该型号电加热元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情况,避免盲目频繁的检查、对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确保反应堆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结构特性,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
S20、根据影响铠装电加热元件加速寿命试验的影响因素,建立加速模型和计算活化能;
S30、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试验工况下对应的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
S40、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活化能和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计算铠装电加热元件各层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
S50、对多根铠装电加热元件开展定数截尾加速寿命试验,根据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先计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建立加速模型和计算活化能和计算试验工况下对应的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并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活化能和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计算铠装电加热元件各层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然后再试验中根据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从而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因此,本发明能够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以指导该型号电加热元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情况,避免盲目频繁的检查、对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确保反应堆的正常运行。并在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地评估出一批试验件的寿命值。
具体而言,氧化镁层表面温度计算模型为式中:
为发热段长度为l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导热热流量,
Tm0为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的表面温度,
Tj0为正常工况金属套管的外壁温度,
λ2为金属套管的热导率,
R2为氧化镁层外侧的半径,
R3为金属套管外侧的半径。
具体而言,发热段长度为l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导热热流量的计算模型为式中:
U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工作电压,
R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直流电阻。
具体而言,镍铬丝层表面温度计算模型为式中:
Tn0为正常工况下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
Tj0为正常工况金属套管的外壁温度,
λ1为氧化镁的热导率,
R1为镍铬丝的半径。
具体而言,所述加速模型为η=AeΔE/kT,式中:
η为特征寿命,
A为常数,
ΔE为活化能,
k为玻尔兹曼常数,
T为温度应力,即绝对温度值。
具体而言,所述活化能根据两组铠装电加热元件,在两温度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定数截尾摸底试验获得。
具体而言,所述活化能计算模型为式中:
MTBF1为第一组试验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2为第二组试验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为第一组试验件中第i个试验件的故障时间,
为第二组试验件中第i个试验件的故障时间,
T1为第一组试验件的试验温度,
T2为第二组试验件的试验温度。
具体而言,铠装电加热元件各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模型为式中:
Aj、Am和An依次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金属套管、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对应的加速因子,
Tj1、Tm1和Tn1依次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金属套管、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对应的正常使用工况下的温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加速寿命试验评估中,根据三个加速因子中最小的一个进行评估,以保守估计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60、根据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计算多根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先计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建立加速模型和计算活化能和计算试验工况下对应的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并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活化能和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计算铠装电加热元件各层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然后再试验中根据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从而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2、本发明提供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能够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以指导该型号电加热元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情况,避免盲目频繁的检查、对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确保反应堆的正常运行。
3、本发明提供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避免了盲目频繁的检查,以在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地评估出一批试验件的寿命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反应堆流场可视化试验测速试验模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镍铬丝,20-氧化镁层,30-金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结合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结构特性,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
结合图2具体来说,现有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结构通常为,在镍铬丝外依次包裹氧化镁层和金属管层,这三层结构外侧对应的半径依次为R1、R2和R3
其中,根据铠装电加热元件中氧化镁和金属套管的材料属性可以得出,氧化镁和金属套管的热导率,分别为λ1和λ2
根据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工作电压U、直流电阻R以及发热段的长度l,由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导热热流量的计算模型为可以计算出电加热元件的导热热流量/>式中,U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工作电压,R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直流电阻。
同时,根据铠装电加热元件使用过程中的情况,可测得正常工况下,金属套管的外壁温为Tj0K,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圆柱体导热公式进行稳态计算,分别计算出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正常工况下的温度Tm0K和Tn0K。
具体的,氧化镁层表面温度计算模型为式中:
为发热段长度为l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导热热流量,
Tm0为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的表面温度,
Tj0为正常工况金属套管的外壁温度,
λ2为金属套管的热导率,
R2为氧化镁层外侧的半径,
R3为金属套管外侧的半径;
镍铬丝层表面温度计算模型为式中:
Tn0为正常工况下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
Tj0为正常工况金属套管的外壁温度,
λ1为氧化镁的热导率,
R1为镍铬丝的半径。
从而,获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的基准温度Tm0和正常工况下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Tn0
S20、根据影响铠装电加热元件加速寿命试验的影响因素,建立加速模型和计算活化能。
由于铠装电加热元件加速寿命试验直接和温度相关,因此在加速模型的选择上选用阿伦尼斯模型:η=AeΔE/kT,式中:
η为特征寿命,
A为常数,
ΔE为活化能,
k为玻尔兹曼常数,
T为温度应力,即绝对温度值。
可以看出,涉及到加速因子计算的有活化能、玻尔兹曼常数和温度应力,而玻尔兹曼常数为已知变量、温度应力可通过试验测得,活化能则成为了影响加速因子的关键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活化能根据两组铠装电加热元件,在两温度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定数截尾摸底试验获得。也就是说,将一批试验件分为n1和n2两组,分别置于T1温度和T2温度下进行试验,待所有试验件均失效后分别求两组试验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作为特征寿命进行活化能计算。其计算模型为,由此,根据阿伦尼斯模型获得所述活化能计算模型为/>式中:
MTBF1为第一组试验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2为第二组试验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为第一组试验件中第i个试验件的故障时间,
为第二组试验件中第i个试验件的故障时间。
然后将活化能计算模型计算出的结果相减,便可获得该型号铠装电加热元件的活化能ΔE。
S30、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试验工况下对应的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
在电加热加速试验过程中,通过在铠装电加热元件发热段的上、中、下端布置热电偶可以测得三组金属套管的试验温度,取其中最大的温度值作为该试验件的表面试验温度Tj1K。同样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可以求得试验工况下氧化镁表面的温度Tm1K,以及试验工况下镍铬丝表面的试验温度Tn1K。
S40、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活化能和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计算铠装电加热元件各层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
具体来讲,根据步骤S10中求得的铠装电加热元件三层结构正常工况下的基准温度、步骤S20中求得的试验件活化能,以及步骤S30中求得的试验件三层结构在试验工况下的温度,能够分别求得三种不同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
在本实施例中,铠装电加热元件各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模型为式中:
Aj、Am和An依次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金属套管、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对应的加速因子,
Tj1、Tm1和Tn1依次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金属套管、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对应的正常使用工况下的温度。
而在加速寿命试验评估中,根据三个加速因子中最小的一个进行评估,以保守估计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因为在计算过程中加速因子越小所评估出来的结果越偏保守,因此,可得到加速因子A=min{Aj,Am,An}。
S50、对多根铠装电加热元件开展定数截尾加速寿命试验,根据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针对一批铠装电加热元件(n根试验件)开展定数截尾加速寿命试验,便可计算每一根电加热元件的寿命:(t1,t2,…,tn)=(A·ts1,A·ts2,…,A·tsn),式中(t1,t2,…,tn)是每一根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值,A为试验中计算出来的加速因子,(ts1,ts2,…,tsn)为每一根电加热元件对应的试验时间。
S60、根据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计算多根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可知的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先计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建立加速模型和计算活化能和计算试验工况下对应的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并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活化能和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计算铠装电加热元件各层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然后再试验中根据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从而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因此,本实施例能够获得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以指导该型号电加热元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情况,避免盲目频繁的检查、对电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确保反应堆的正常运行。并在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的情况下,有效地评估出一批试验件的寿命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同样适用结构类似的其他器件的加速寿命试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根据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结构特性,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
其中,氧化镁层表面温度计算模型为式中:
为发热段长度为l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导热热流量,
Tm0为正常工况下氧化镁层的表面温度,
Tj0为正常工况金属套管的外壁温度,
λ2为金属套管的热导率,
R2为氧化镁层外侧的半径,
R3为金属套管外侧的半径;
发热段长度为l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导热热流量的计算模型为式中:
U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工作电压,
R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直流电阻;
S20、根据影响铠装电加热元件加速寿命试验的影响因素,建立加速模型和计算活化能;
其中,所述加速模型为η=AeΔE/kT,式中:
η为特征寿命,
A为常数,
ΔE为活化能,
k为玻尔兹曼常数,
T为绝对温度值;
所述活化能根据两组铠装电加热元件,在两温度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定数截尾摸底试验获得;
所述活化能计算模型为式中:
MTBF1为第一组试验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2为第二组试验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T1为第一组试验件的试验温度,
T2为第二组试验件的试验温度;
S30、基于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计算模型,计算试验工况下对应的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
S40、根据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基准温度、活化能和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的试验温度,计算铠装电加热元件各层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
其中,铠装电加热元件各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模型为式中:
Aj、Am和An依次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金属套管、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对应的加速因子,
ηj1:表示金属套管正常工况下的特征寿命,
ηj0:表示金属套管加速寿命试验下的特征寿命,
ηm1:表示氧化镁正常工况下的特征寿命,
ηm0:表示氧化镁加速寿命试验下的特征寿命,
ηn1:表示镍铬丝正常工况下的特征寿命,
ηn0:表示镍铬丝加速寿命试验下的特征寿命,
Tj1、Tm1和Tn1依次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金属套管、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对应的正常使用工况下的温度,
Tj0、Tm0和Tn0依次为铠装电加热元件的金属套管、氧化镁层和镍铬丝层对应的试验工况下的温度;
S50、对多根铠装电加热元件开展定数截尾加速寿命试验,根据材料对应的加速因子,计算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镍铬丝层表面温度计算模型为式中:
Tn0为正常工况下镍铬丝层的表面温度,
Tj0为正常工况金属套管的外壁温度,
λ1为氧化镁的热导率,
R1为镍铬丝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加速寿命试验评估中,根据三个加速因子中最小的一个进行评估。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60、根据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等效寿命,计算多根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CN202211156793.7A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Active CN115470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6793.7A CN115470642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6793.7A CN115470642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0642A CN115470642A (zh) 2022-12-13
CN115470642B true CN115470642B (zh) 2023-09-05

Family

ID=8433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6793.7A Active CN115470642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064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0418A (zh) * 2020-06-04 2020-09-18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热循环中基于温度变化的加速因子计算方法
CN111859623A (zh) * 2020-06-23 2020-10-30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卫星电子产品的可靠性鉴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92266A (zh) * 2021-09-16 2021-12-14 西安太乙电子有限公司 恒定应力定时截尾加速寿命试验寿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184927A (zh) * 2021-11-12 2022-03-15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晶闸管寿命评估方法
CN114818284A (zh) * 2022-04-12 2022-07-29 成都智达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qcl加速寿命的评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77508A1 (en) * 2004-01-28 2009-03-19 Rubin Daniel I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of semiconductor chip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0418A (zh) * 2020-06-04 2020-09-18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一种热循环中基于温度变化的加速因子计算方法
CN111859623A (zh) * 2020-06-23 2020-10-30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卫星电子产品的可靠性鉴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92266A (zh) * 2021-09-16 2021-12-14 西安太乙电子有限公司 恒定应力定时截尾加速寿命试验寿命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4184927A (zh) * 2021-11-12 2022-03-15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晶闸管寿命评估方法
CN114818284A (zh) * 2022-04-12 2022-07-29 成都智达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qcl加速寿命的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核电厂安全级DCS功能模块加速老化试验研究;许标,刘明星,张庆,吴礼银,王晏萍;自动化仪表;第42卷(第51期);164-16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0642A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3703B (zh) 一种电缆接头故障诊断方法
JP5829527B2 (ja) 原子炉水位及び温度計測装置
US20140238968A1 (en) Intelligent heating cable having a smart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9835497B2 (en) Rod thermometer device for detecting a temperature, use for the electrical simulation of nuclear fuel rods
EP244459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nline Stress And Life Consumption Of A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CN112507510A (zh) 基于温升负荷性能的电力设备状态诊断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9344559A (zh) 一种对比光纤测温的变压器热点温升预测方法
CN115470642B (zh) 一种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加速寿命试验评估方法
KR20120033862A (ko) 배관 수명 평가 방법
CN112507511A (zh) 电力设备温升负荷性能指标诊断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553783A (zh) 一种无损的避雷器温升测量系统及方法
Andreasen et al. Dynamic model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stack temperature
Punt et al. Analysis of tasks of forming thermal imaging of electrical devices
Madokoro et al. SCDAP model improvement with QUENCH-06 analysis
CN115563762A (zh) 一种受热面管屏状态的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90268B (zh) 一种换流站电接触连接处的电力复合脂老化的预测方法
Lai et al. Prediction of top oil temperature for oil-immersed transformer based on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Si et al.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bolted torque to DC contact resistance of terminal connector in UHV valve hall
Mills et al. Twenty-eight-element fuel-channel thermal-chemical experiments
VALVERDE et al. CHAPTER TEN A STUDY OF THE USEFUL LIFE OF DRY-TYPE WTSU TRANSFORMERS AGURTZANE ETXEGARAI1
Zakharychev et al.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ies of critical heat flows in RITM-200 reactor fuel assemblies for small NPP
Kim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for effects of ballooning and power peak on a coolability of fuel rod bundle
CN117872040B (zh) 基于温差比较的电力电缆附件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
Bragatto et al. Measuring yearly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of medium voltage cable joints
Erbacher et al. Studies on Zircaloy Fuel Clad Ballooning in a Loss-Of-Coolant Accident—Results of Burst Tests with Indirectly Heated Fuel Rod Simula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