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9487A - 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9487A
CN115469487A CN202210993319.3A CN202210993319A CN115469487A CN 115469487 A CN115469487 A CN 115469487A CN 202210993319 A CN202210993319 A CN 202210993319A CN 115469487 A CN115469487 A CN 115469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panel
backlight module
ou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33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33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9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69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9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6Combining plural substrates to produce large-area displays, e.g. ti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屏,显示屏包括背光模组、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垫以及第一电路板,液晶显示面板设于背光模组上。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和背光模组的侧面,并延伸至背光模组背离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第一导电层与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垫设于背光模组背离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与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绑定于第一导电垫。本申请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屏拼接时因拼缝过大而导致影响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屏。
背景技术
传统显示屏均需通过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绑定的模组工艺将面板所需讯号输入到面板内。出于绑定工艺的限制,面板设计上通常需要先通过Fanout区将面内信号线进行收束,将其集中到一绑定区域,再将COF/FPC绑定在该区域,以在PCB和玻璃基板之间形成电性连接。Fanout和COF/FPC主要起到电气连接的作用,通常统称为boarder区。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boarder区通常位于面板的显示区域外的边框处,再通过COF弯折后与位于背面的PCB电性连接。因此传统显示屏拼接时,显示拼接拼缝的厚度包括boarder长度和COF弯折厚度、COF厚度及机构公差。而由于COF/FPC基材PI具有良好的回弹性,不易弯折,加上PI厚度,导致显示屏拼接时拼缝大大增加,进而影响拼接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屏拼接时因拼缝过大而导致影响显示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
背光模组;
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和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第一导电垫,所述第一导电垫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以及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垫。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扇出段和引出段,所述扇出段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且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延伸,所述扇出段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引出段与所述扇出段连接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所述引出段与所述第一导电垫电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入段、扇出段以及引出段,所述引入段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和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所述扇出段和所述引出段均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所述引出段与所述第一导电垫电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入段、扇出段以及引出段,所述引入段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引入段和所述扇出段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且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延伸;
所述引出段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所述引出段与所述第一导电垫电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扇出段靠近所述引出段的一侧的两端之间距离小于所述扇出段远离所述引出段的一侧的两端之间距离;
所述扇出段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导电线,多条所述导电线自远离所述引出段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引出段的方向延伸,自所述扇出段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朝向两侧延伸,多条所述导电线的倾斜角呈逐渐增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垫以及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和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垫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垫与所述第一导电垫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垫。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框胶层,所述第一框胶层设置并封装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框胶层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边缘齐平。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彩膜基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第二框胶层,所述第二框胶层设置并封装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以及
内导电垫,所述内导电垫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第二框胶层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阵列基板和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三导电层、第三导电垫以及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导电层形成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背光模组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导电垫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三导电层连接,且所述第三导电垫与所述第一导电垫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三导电垫。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形成并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的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和背光模组的侧面形成第一导电层,且延伸至背光模组背离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从而以便于在背光模组背离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第一导电垫且绑定第一电路板。如此第一导电层的设置可以减小占用液晶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从而可以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边框区域的尺寸减小,进而减小拼缝厚度。同时将第一导电垫设置于背光模组背离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有效避免了因弯折后回弹而导致厚度过大的技术问题。因此本申请的显示屏拼接时显示拼接拼缝的厚度仅为导电层的厚度,有效减小拼接缝隙,以提高拼接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结构仰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的粘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的磨边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结构仰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拼接显示装置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参照图1,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100,显示屏100包括背光模组10、液晶显示面板20、第一导电层30、第一导电垫40以及第一电路板50,液晶显示面板20设于背光模组10上。第一导电层30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和背光模组10的侧面,并延伸至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第一导电层30与液晶显示面板20电性连接。第一导电垫40设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并与第一导电层30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50绑定于第一导电垫40。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屏100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和背光模组10的侧面形成第一导电层30,且延伸至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从而以便于在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设置第一导电垫40且绑定第一电路板50。如此第一导电层30的设置可以减小占用液晶显示面板20的边框区域,从而可以使得液晶显示面板20的边框区域的尺寸减小,进而减小拼缝厚度。同时将第一导电垫40设置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有效避免了因弯折后回弹而导致厚度过大的技术问题。因此本申请的显示屏100拼接时显示拼接拼缝的厚度仅为导电层的厚度,有效减小拼接缝隙,以提高拼接显示效果。
其中,可以通过PVD镀膜和雕刻的方式完成第一导电层30和第一导电垫40的制作,如此该制作方式成本较低。当然位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第一导电层30和第一导电垫40也可以通过Array制程完成。而该第一导电层30可以为铜层或者银层等。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导电垫40也可以为焊盘等。而该第一电路板50可以为COF或FPC或PCB等。
可选的,参照图1,该显示屏100还包括保护层70,保护层70形成并覆盖第一导电层30背离背光模组10的侧面和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的表面。其中,通过形成保护层70以对第一导电层30进行保护,进而有效保证第一导电层30的使用寿命。该保护层70可以由保护胶层形成,如此第一导电层30与保护层70叠加形成的厚度为2um至10um,以避免影响拼缝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当设置第二导电层80a、第三导电层90a以及第四导电层90d时,也可以对应的保护层70对其进行覆盖保护,具体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选择。
参照图1,可选的,该显示屏100包括第一框胶层60,第一框胶层60设置并封装于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之间,液晶显示面板20、第一框胶层60以及背光模组10的边缘齐平。可以理解的是,该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通过第一框胶层60进行粘接固定。而由于第一导电层30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和背光模组10的侧面,如此为了保证第一导电层30形成后平整性,以使得液晶显示面板20、第一框胶层60以及背光模组10的边缘齐平。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框胶层60内掺杂有增硬树脂,以提高第一框胶的硬度,进而以提高第一框胶层60的支撑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块进行磨边以裸露对应的Source及Gate侧的导电垫,进而高硬度的第一框胶层60也便于后期进行磨边。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面板20包括阵列基板21、彩膜基板22、液晶层23、第二框胶层24以及内导电垫25,阵列基板21设置于背光模组10上。彩膜基板22与阵列基板21相对设置,且彩膜基板22位于阵列基板21背离背光模组10的一面。液晶层23设于阵列基板21和彩膜基板22之间。第二框胶层24设置并封装于阵列基板21和彩膜基板22之间。内导电垫25设置于阵列基板21和第二框胶层24之间,并分别与阵列基板21和第一导电层30电性连接。其中,阵列基板21和彩膜基板22通过第二框胶层24进行粘接固定。而该内导电垫25设置于阵列基板21上并位于阵列基板21和第二框胶层24之间,且与阵列基板21的TFT线路28连接。如此在形成第一导电层30时,通过磨边以裸露该内导电垫25,进而以实现第一导电层30与该内导电垫25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内导电垫25设置多个以分别连接多条驱动电路。此外,该液晶显示面板20还包括上偏光片26和下偏光片27,上偏光片26设置于彩膜基板22背离阵列基板21的表面,下偏光片27设置于阵列基板21背离彩膜基板22的表面,上偏光片26和下偏光片27的偏振功能相互垂直,其作用就像是栅栏一般,按照要求阻隔光波分量,例如阻隔掉与偏光片栅栏垂直的光波分量,而只准许与栅栏平行的光波分量通过。而背光模组10包括驱动基板11和设于驱动基板11上的多个LED发光器件12,驱动基板11与阵列基板21相对设置,多个LED发光器件12位于驱动基板11靠近阵列基板21的表面。此外,该背光模组10还包括量子点膜13和扩散膜,该量子点膜13和扩散膜层14叠设置,且覆盖多个LED发光器件12,进而以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果。
可选的,参照图1和图2,显示屏100还包括第二导电层80a、第二导电垫以及第二电路板,第二导电层80a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和背光模组10的侧面,并延伸至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且与第一导电层30间隔设置,第二导电层80a与液晶显示面板20电性连接。第二导电垫设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并与第二导电层80a连接,且第二导电垫与第一导电垫40间隔设置,第二电路板绑定于第二导电垫。其中,该第一导电层30和第二导电层80a的其中之一可以用于连接液晶显示面板20的栅极驱动电路,且第一导电层30和第二导电层80a的其中之另一可以用于连接液晶显示面板20的源极驱动电路,如此以便于更精确控制液晶显示面板20的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导电层80a与第一导电层30即可以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的同一侧面,以便于第一导电层30和第二导电层80a可以同时进行制备。当然第二导电层80a与第一导电层30即可以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的不同侧面,以有效避免第一导电层30和第二导电层80a相互影响。该第二导电层80a可以与第一导电层30的材质相同且制备方式相同,而该第二导电垫则可以与第一导电垫40相同,而该第二导电垫与第一导电垫40同时设置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如此以便于后期绑定第一电路板50和第二电路板。
可选的,参照图1和图2,该显示屏100还包括第三导电层90a、第三导电垫90b以及第三电路板90c,第三导电层90a形成于背光模组10的侧面,并延伸至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且与第一导电层30间隔设置,第三导电层90a与背光模组10电性连接。第三导电垫90b设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并与第三导电层90a连接,且第三导电垫90b与第一导电垫40间隔设置,第三电路板90c绑定于第三导电垫90b。可以理解的是,该背光模组10中也设有驱动电路,如此也需要设置电路板进行控制,从而通过形成第三导电层90a和第三导电垫90b,以使得第三电路板90c可以绑定后位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以与第一电路板50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导电层90a与第一导电层30即可以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的同一侧面,以便于第一导电层30和第三导电层90a可以同时进行制备。当然第三导电层90a与第一导电层30即可以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组10的不同侧面,以有效避免第一导电层30和第三导电层90a相互影响。该第三导电层90a可以与第一导电层30的材质相同且制备方式相同,而该第三导电垫90b则可以与第一导电垫40相同,而该第三导电垫90b与第一导电垫40同时设置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如此以便于后期绑定第一电路板50和第三电路板90c。此外,在背光模组10的侧面还可以形成第四导电层90d,并延伸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同时在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设有与第四导电层90d连接的第四导电垫,同时将第四电路板绑定于第四导电垫。其中,该第三导电层90a和第四导电层90d的其中之一可以用于连接背光模组10的栅极驱动电路,且第三导电层90a和第四导电层90d的其中之另一可以用于连接背光模组10的源极驱动电路,如此以便于更精确控制背光模组10的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
参照图1和图3,可选的,第一导电层30包括扇出段31和引出段32,扇出段31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且朝向背光模组10的侧面延伸,扇出段31与液晶显示面板20电性连接,引出段32与扇出段31连接并延伸至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引出段32与第一导电垫40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扇出段31的导电线311收束后较为集中,而经过扇出段31收束后,该引出段32的导电线311占用的空间较小,进而通过将扇出段31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且朝向背光模组10的侧面延伸,从而以使得以有效减小第一导电层30的面积,以进一步减小拼缝厚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电层80a同理也包括第二扇出段31,该第二扇出段31也可以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和/或背光模组10的侧面,或者也可以设置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而第三导电层90a同理也包括第三扇出段31,该第二扇出段31也可以设置于背光模组10的侧面,或者也可以设置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
进一步地,扇出段31靠近引出段32的一侧的两端之间距离小于扇出段31远离引出段32的一侧的两端之间距离。扇出段31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导电线311,多条导电线311自远离引出段32的一端朝向靠近引出段32的方向延伸,自扇出段31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朝向两侧延伸,多条导电线311的倾斜角呈逐渐增大。如此以使得多条导电线311相较于扇出段31的宽度方向中心呈对称设置,从而呈规则排布,以便于连接以及后期的检测维修。此外,当该扇出段31经过并覆盖第一框胶层60时,第一框胶对应多条导电线311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多条凹槽,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心处的凹槽的深度大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凹槽的深度。其中,由于位于扇出段31宽度方向中心的导电线311的长度小于位于扇出段31宽度方向两侧的导电线311的长度,如此导致扇出段31的多条导电线311的阻抗不同,导致控制时存在差异,进而通过在第一框胶层60处对应多条导电线311设置凹槽,且位于宽度方向的中心处的凹槽的深度大于宽度方向的两侧凹槽的深度,进而可以达到延长扇出段31中心的导电线311的长度,以保证扇出段31的多条导电线311的阻抗相同。
参照图4至图6,该显示屏100的具体制备过程是:完成液晶显示面板20制作;完成背光模块制作;将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块通过框胶精确贴合在一起;对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块进行磨边,以将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块的源极驱动电路及栅极驱动电路的内导电垫25漏出;通过PVD+雕刻或银浆转印方式形成第一导电层30和第一导电垫40以将液晶显示面板20和背光模块的源极驱动电路及栅极驱动电路的电路引致背光模组10背离背液晶面板的表面;将电路板进行绑定在对应的导电垫上,完成器件与外界TFT线路28连接。
参照图7至图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电层30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入段33、扇出段31以及引出段32,引入段33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和背光模组10的侧面,并与液晶显示面板20电性连接。扇出段31和引出段32均位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引出段32与第一导电垫40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引入段33的设置,以使得扇出段31可以设置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如此以更便于扇出段31的形成,同时保证扇出段31形成后的稳定性。
参照图10,可选的,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电层30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入段33、扇出段31以及引出段32,引入段33与液晶显示面板20电性连接,引入段33和扇出段31位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且朝向背光模组10的侧面延伸。引出段32位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引出段32与第一导电垫40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引入段33可以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20的侧面,而该扇出段31也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10的侧面而引出段32设置于背光模组10背离液晶显示面板20的表面,如此通过将引入段33、扇出段31以及引出段32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表面,以保证各段的稳定性。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
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形成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和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第一导电垫,所述第一导电垫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以及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一导电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扇出段和引出段,所述扇出段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且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延伸,所述扇出段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引出段与所述扇出段连接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所述引出段与所述第一导电垫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入段、扇出段以及引出段,所述引入段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和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所述扇出段和所述引出段均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所述引出段与所述第一导电垫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入段、扇出段以及引出段,所述引入段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所述引入段和所述扇出段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且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延伸;
所述引出段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所述引出段与所述第一导电垫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出段靠近所述引出段的一侧的两端之间距离小于所述扇出段远离所述引出段的一侧的两端之间距离;
所述扇出段包括多条间隔设置的导电线,多条所述导电线自远离所述引出段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引出段的方向延伸,自所述扇出段宽度方向上的中心朝向两侧延伸,多条所述导电线的倾斜角呈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垫以及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电层形成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和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垫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二导电层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垫与所述第一导电垫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二导电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框胶层,所述第一框胶层设置并封装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框胶层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边缘齐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上;
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彩膜基板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一面;
液晶层,所述液晶层设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第二框胶层,所述第二框胶层设置并封装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以及
内导电垫,所述内导电垫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第二框胶层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阵列基板和第一导电层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三导电层、第三导电垫以及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导电层形成于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并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层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电层与所述背光模组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导电垫设于所述背光模组背离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三导电层连接,且所述第三导电垫与所述第一导电垫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电路板绑定于所述第三导电垫。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形成并覆盖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背光模组的侧面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的表面。
CN202210993319.3A 2022-08-18 2022-08-18 显示屏 Pending CN115469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3319.3A CN115469487A (zh) 2022-08-18 2022-08-18 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3319.3A CN115469487A (zh) 2022-08-18 2022-08-18 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9487A true CN115469487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66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3319.3A Pending CN115469487A (zh) 2022-08-18 2022-08-18 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694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8054B (zh) 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CN11057991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0370324C (zh) 显示装置
CN111768716B (zh) 拼接显示屏
US7916262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ed with the same
CN107799561B (zh) 显示装置
US6624868B1 (en) Chip-on-glass (COG) structur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KR20090061447A (ko) 가요성 인쇄 회로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673409B (zh) 液晶显示模组
CN102736316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0246882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11126046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4173144A1 (zh) 覆晶薄膜柔性电路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3762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KR101885717B1 (ko) 연성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335545A (zh) 柔性显示装置
JP3533519B2 (ja) Tft基板、フィルムキャリア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法
KR20170025963A (ko) 연성 인쇄 회로 필름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372289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binding alignment block having a thickness greater than a thickness of each of a plurality of binding pi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4035388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9734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03521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15469487A (zh) 显示屏
US11839025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2021026336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