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8249B - 喷淋式无雾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喷淋式无雾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8249B
CN115468249B CN202211322977.6A CN202211322977A CN115468249B CN 115468249 B CN115468249 B CN 115468249B CN 202211322977 A CN202211322977 A CN 202211322977A CN 115468249 B CN115468249 B CN 1154682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screen
flow
flow guid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29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68249A (zh
Inventor
陈其
向冰
路尧远
刘辰辰
章海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e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EIAN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EIANG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EIANG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29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8249B/zh
Priority to JP2022195019A priority patent/JP7459430B1/ja
Publication of CN115468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82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682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8249B/zh
Priority to JP2023220300A priority patent/JP7446515B1/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加湿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包括水桶、滤网、滤网支架以及第一导流构件,滤网支架的顶部沿外缘设置有水槽,水槽位于滤网上方,用于浸润滤网,滤网支架内侧部设置有支架导流柱,水槽包括底面,定义底面的位于支架导流柱顶部的出水口的位置为最近端,与最近端相对的位置为最远端,底面被经过最近端与最远端的直线分隔为两部分,第一导流构件设置于支架导流柱内,第一导流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导流构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出水口,两个第一出水口将水流分别导向两部分。解决了当支架导流柱出水口的水进入水槽时,出水口的位置水流流向混乱,导致水流无法均匀布满水槽,进而导致滤网湿润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喷淋式无雾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湿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喷淋式无雾加湿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等级的提升,加湿器作为家庭必备的电器,人们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无雾加湿器都是将滤网直接浸泡在水中,以此来实现无雾加湿,但是这样的形式,当加湿器的水位不高时,无法将整个滤网湿润,此时的加湿效果必定打折扣,同时,滤网湿润不均匀会导致滤网在干湿交接处滋生细菌,影响滤网寿命,导致滤网发黄等。因此,使用水泵喷淋滤网的方式成为了一种新风向。
对此,现有的水泵喷淋滤网的方式,是将滤网设置在滤网支架的内侧部,滤网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水槽,侧部设置有支架导流柱,进而通过水泵将水通过支架导流柱导流至滤网顶部的水槽中,再通过水槽中的水将滤网喷淋润湿,以此来实现无雾加湿。
然而,当支架导流柱出水口的水进入水槽时,会有很大一部分冲击上盖的上壁而产生向下的逆流,极大削弱了水的流速,同时,由于水流需要换向,沿着顺逆时针流动,也会有很大一部分冲击水槽的内壁而产生反向的逆流,即越接近出水口的地方水流流向越混乱,会与支架水槽的侧壁发生碰撞,导致水无法到达最远处,或者无法充分到达最远处,这会使得水无法均匀布满水槽,进而导致滤网湿润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喷淋式无雾加湿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水泵喷淋滤网的方式,当支架导流柱出水口的水进入水槽时,出水口的位置水流流向混乱,导致水流无法均匀布满水槽,进而导致滤网湿润不均匀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喷淋式无雾加湿器,所述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包括水桶、滤网、滤网支架以及第一导流构件,所述滤网支架的顶部沿外缘设置有水槽,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滤网支架的内侧部,在所述喷淋式无雾加湿器使用状态下,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滤网的上方,用于浸润所述滤网,所述水桶设置于所述滤网支架的下方,所述滤网支架的内侧部设置有支架导流柱,所述水桶中的水能够经由所述支架导流柱流至所述水槽,所述水槽包括底面,定义所述底面的位于所述支架导流柱的顶部的出水口的位置为最近端,与所述最近端相对的位置为最远端,所述底面被经过所述最近端与所述最远端的直线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第一导流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导流柱内,所述第一导流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导流构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出水口,两个所述第一出水口将水流分别导向所述两部分。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式无雾加湿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构件,所述水桶的内侧部设置有水桶导流柱,所述水桶中的水能够由所述水桶导流柱经由所述支架导流柱流至所述水槽,所述第二导流构件连接所述水桶导流柱和所述支架导流柱,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侧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截面积。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外缘设置有第一过盈结构和第二过盈结构,所述第一过盈结构与所述支架导流柱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过盈结构与所述水桶导流柱过盈配合。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侧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导流构件形成为筒,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直径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两个所述第二出水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截面积相同,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截面积与任一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截面积的比为4:1至2:1。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水槽为环形,所述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水嘴,所述多个水嘴沿所述水槽的周向设置,所述多个水嘴接触所述滤网的顶部。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水槽还包括第一环壁和第二环壁,所述底面设置有坡度,所述两部分中的每一部分由最近端至最远端逐渐倾斜,所述最近端相对于水平面高于所述最远端。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包括主体部和导流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支架导流柱内,所述导流部连通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所述导流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导流部穿过所述第二环壁,并位于所述水槽内。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最近端与所述最远端的高度差为3mm至5mm。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喷淋式无雾加湿器还包括环形的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坡度,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导流筋,所述多个导流筋沿所述底座的周向设置,所述多个导流筋接触所述滤网的底部,所述底座的内缘设置有格挡壁,所述底座的外缘与所述水桶的内侧壁存有环隙。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滤网支架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的外缘,所述滤网支架的底部沿外缘设置有多个孔部,定义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筋为导流组,多个所述导流组与所述多个孔部一一对应,所述滤网的泄水能够由所述导流组流经对应的所述孔部流至所述环隙。
根据本申请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滤网设置于滤网支架的内侧部,在喷淋式无雾加湿器使用状态下,其中,水槽位于滤网的上方,用于浸润滤网,水桶设置于滤网支架的下方,滤网支架的内侧部设置有支架导流柱,水桶中的水能够经由支架导流柱流至水槽,水槽包括底面,定义底面的位于支架导流柱的顶部的出水口的位置为最近端,与最近端相对的位置为最远端,底面被经过最近端与最远端的直线分隔为两部分,第一导流构件设置于支架导流柱内,第一导流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导流构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出水口,两个第一出水口将水流分别导向两部分。
本申请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开启时,水桶中的水经由支架导流柱流至水槽,再由水槽浸润滤网,这里,当水流到达支架导流柱的顶部经过第一导流构件时,第一导流构件会起到充分的引流作用(更有利于水流的换向及加速),即水从第一导流构件的底部的第一进水口进入后,顶部设置的两个第一出水口702将水流分别导向两部分,即一部分沿着水槽101顺时针方向流动,另一部分沿着水槽101逆时针方向流动,极大减少了水流的冲击,进而水可以到达最远处,以均匀布满水槽,保证滤网湿润均匀。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示出图1的进一步的爆炸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的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的水流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的沿水平方向的剖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的第二导流构件的导流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二导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的未安装第一导流构件的水流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的第一导流构件的导流示意图;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导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水槽的最近端和最远端的剖视图;
图12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水槽的最近端和最远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滤网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滤网支架和底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滤网支架和水桶的安装剖视图。
图标:100-滤网支架;101-水槽;102-支架导流柱;103-水嘴;104-孔部;200-滤网;300-水桶;301-水桶导流柱;400-电机组件;401-电机;402-扇叶;500-水泵组件;501-出水模块;502-进水模块;503-出水口密封圈;504-进水口密封圈;600-第二导流构件;601-第一过盈结构;602-第二过盈结构;603-第二出水口;700-第一导流构件;701-第一进水口;702-第一出水口;800-滤网支架上盖;900-底座;901-格挡壁;902-导流筋。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喷淋式无雾加湿器,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水泵喷淋滤网的方式,当支架导流柱出水口的水进入水槽时,出水口的位置水流流向混乱,导致水流无法均匀布满水槽,进而导致滤网湿润不均匀的问题。
随着消费等级的提升,加湿器作为家庭必备的电器,人们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无雾加湿器都是将滤网直接浸泡在水中,以此来实现无雾加湿,但是这样的形式,当加湿器的水位不高时,无法将整个滤网湿润,此时的加湿效果必定打折扣,同时,滤网湿润不均匀会导致滤网在干湿交接处滋生细菌,影响滤网寿命,导致滤网发黄等。因此,使用水泵喷淋滤网的方式成为了一种新风向。现有的水泵喷淋滤网的方式,是将滤网设置在滤网支架的内侧部,滤网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水槽,侧部设置有支架导流柱,进而通过水泵将水通过支架导流柱导流至滤网顶部的水槽中,再通过水槽中的水将滤网喷淋润湿,以此来实现无雾加湿。
然而,当支架导流柱出水口的水进入水槽时,会有很大一部分冲击上盖的上壁而产生向下的逆流,极大削弱了水的流速,同时,由于水流需要换向,沿着顺逆时针流动,也会有很大一部分冲击水槽的内壁而产生反向的逆流,即越接近出水口的地方水流流向越混乱,会与支架水槽的侧壁发生碰撞,导致水无法到达最远处,或者无法充分到达最远处,这会使得水无法均匀布满水槽,进而导致滤网湿润不均匀。
鉴于此,根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喷淋式无雾加湿器,滤网设置于滤网支架100的内侧部,在喷淋式无雾加湿器使用状态下,其中,水槽101位于滤网200的上方,用于浸润滤网200,水桶300设置于滤网支架100的下方,滤网支架100的内侧部设置有支架导流柱102,水桶300中的水能够经由支架导流柱102流至水槽101,水槽101包括底面,定义底面的位于支架导流柱102的顶部的出水口的位置为最近端,与最近端相对的位置为最远端,底面被经过最近端与最远端的直线分隔为两部分,第一导流构件700设置于支架导流柱102内,第一导流构件70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701,第一导流构件700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出水口702,两个第一出水口702将水流分别导向两部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5以及图12所示,水槽101可以为环形,水槽101可以包括第一环壁、第二环壁以及底面(这里,如图9所示,水槽101的内外径ΦAΦB差值可以在6-8mm之间时,水流的效果更好,此外,水槽10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水嘴103,多个水嘴103沿水槽101的周向设置,多个水嘴103接触滤网200的顶部(这里,滤网200可以为环形,且包括有避让支架导流柱102的空间),水槽101中的水通过水嘴103往下滴以浸润滤网200,在下文将详细描述多个水嘴103的布局以及具体结构。
本申请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开启时,水泵组件工作,水桶300中的水经由支架导流柱102流至水槽101,再由水槽101浸润滤网,这样当风机旋转时,通过滤网的空气是潮湿的,起到了无雾加湿的效果。这里,当水流到达支架导流柱102的顶部经过第一导流构件700时,第一导流构件700会起到充分的引流作用(更有利于水流的换向及加速),即水从第一导流构件700的底部的第一进水口701进入后,顶部设置的两个第一出水口702将水流分别导向两部分,即一部分沿着水槽101顺时针方向流动,另一部分沿着水槽101逆时针方向流动,极大减少了水流的冲击,进而水可以到达最远处,以均匀布满水槽,保证滤网湿润均匀。
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第一导流构件700的顶部的两个第一出水口702,分别向两侧开放,截面可以是“T”形,两个第一出水口702可以穿过第二环壁(即外环壁),位于凹槽内,以分别向两部分导流。
作为示例,第一导流构件可以包括主体部和导流部,主体部(主体管道)密封设置于支架导流柱102内,导流部连接主体部的顶部,导流部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出水口,导流部可以穿过第二环壁(即外环壁),并位于水槽内,这里,导流部可以是直径较小的管道,并与主体部垂直设置,主体部可以将导流部均分为两段,即二者连通处的通水孔位于导流部的中间位置,导流部的两段分别将水流均匀的导向两部分。
图8表示滤网支架100侧部的支架导流柱102(即未安装第一导流构件700的水流示意图),其中,A部分箭头表示反向,其余箭头表示正向,即希望的流向。可以看出,经过第二导流构件600的水到达顶部以后由于没有第一导流构件700的引流,会有很大一部分的逆流,极大削弱了水的流速,同时,由于水流需要换向,沿着顺逆时针流动,缺少第一导流构件700的引流,也会产生逆流,同时越接近出水口的地方水流流向越混乱,会与支架侧壁发生碰撞,导致水无法到达最远处,或者无法充分到达最远处,这会使得水无法均匀布满水槽,进而导致滤网200湿润不均匀。
图9表示滤网支架100安装第一导流构件700的水流示意图,安装后,当水流到达顶部时,会起到充分的引流作用,水经第一导流构件700后沿着水槽101顺逆时针方向流动,极大减少了水流的冲击。水可以充分均匀的流满水槽101。
此外,如图2所示,喷淋式无雾加湿器还可以包括滤网支架上盖800,用于盖合水槽101的顶部。
此外,在本申请提出之前,现有的水泵喷淋滤网的方式,是通过水泵将水导流至滤网顶部的水槽中,再通过水槽中的水将滤网喷淋润湿,以此来实现无雾加湿。然而,上述水泵喷淋滤网的方式,往往泵的水压不够,水无法顺利到达滤网顶部并均匀湿润滤网,若为了保证水流,将水泵的工作电压过分加高,即会产生振动异音。
鉴于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喷淋式无雾加湿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构件600,水桶300的内侧部设置有水桶导流柱301,水桶中的水能够由水桶导流柱301经由支架导流柱102流至水槽101,第二导流构件600连接水桶导流柱和支架导流柱102,第二导流构件600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导流构件600的侧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603,第二进水口的截面积大于第二出水口的截面积。
本申请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开启时,水泵组件500工作,水桶300中的水由水桶导流柱301经由支架导流柱102流至水槽101,再由水槽101浸润滤网200,这样当风机旋转时,通过滤网200的空气是潮湿的,起到了无雾加湿的效果。这里,水桶300中的水经第二导流构件600时,水流从第二导流构件600的底部第二进水口进入,水流会从第二导流构件600的两个换向口(位于侧部的两个第二出水口603)流出,此处会增强水的流速和压力,保证水流顺利向上流动,且第二进水口的截面积大于任一第二出水口603的截面积,更有利于水流的换向及加速,进而水能够顺利到达滤网200顶部并均匀湿润滤网200,以此来实现无雾加湿(如图4所示,水流由导流柱升至水槽101中,再由水槽101浸润滤网200)。
作为示例,如图7所示,第二导流构件600的外缘设置有第一过盈结构601和第二过盈结构602,第一过盈结构601相较于第二过盈结构602位于上方,其中,第一过盈结构601与支架导流柱102过盈配合,第二过盈结构602与水桶导流柱301过盈配合(软胶过盈0.3-1.0mm,保证密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箭头示意水流走向),第二导流构件600(三通导水管)可以设计为水井的塔型,第二进水口大,第二出水口603小,即第二导流构件600的直径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这里,两个第二出水口603可以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出水口603的截面积可以相同,优选地,第二进水口的截面积与任一第二出水口603的截面积的比值为4:1至2:1,更有利于水流的换向及加速。
进一步地,为了充分保证从支架导流柱102导出的水流可以流至水槽101的最远端,还需要保证最远端和最近端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具体来说,如图11和图12所示,水槽101可以包括第一环壁、第二环壁以及底面(这里,如图9所示,水槽101的内外径ΦAΦB差值可以在6-8mm之间时,水流的效果更好,即水槽101的第一环壁的直径与第二环壁的直径的差值为6mm至8mm),其中,底面设置有坡度,这里,定义底面的位于支架导流柱102的顶部的出水口的位置为最近端,与最近端相对的位置为最远端,底面被最近端与最远端所在的直线分隔为两部分,每一部分由最近端至最远端逐渐倾斜。
如图11所示,高度差△H可以在3-5mm之间(图11中示意出位于最近端与最远端的水嘴103受坡度影响的高度差),进而保证水流可以从支架的最近端流至最远端,此外,每个水嘴103处的水深深度均大于2mm,保证每个水嘴103(水嘴103的形状为菱形)都可以滴水。此外,滤网支架100的水流界面设计为圆弧形,相比于其他的直线形,更加容易让水流从最近端流至最远端。此外,水嘴103的高度在2-5mm之间,根据水嘴103与最近端的距离,距离最近,流速最大,则水嘴103高度最小;距离最远,流速最小,则水嘴103高度最高,保证水流不会形成流涎,可以顺利从滴水嘴103流入滤网200,从而浸润滤网200。
此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3至16所示,喷淋式无雾加湿器还可以包括环形的底座900,底座900设置有坡度,底座90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导流筋902,多个导流筋902沿环形底座900的周向设置,多个导流筋902接触滤网200的底部,底座900的内缘设置有格挡壁901,底座900的外缘与水桶300的内侧壁存有环隙。滤网支架100的底部连接底座900的外缘的上表面,即连接在导流筋902端部的外侧,滤网支架100的底部沿外缘设置有多个孔部104,定义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流筋902为导流组,多个导流组与多个孔部104一一对应(一个导流组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孔部104),滤网200的泄水能够由导流组流经对应的孔部104流至环隙。
具体来说,如图14所示,引水筋可以均匀分布在底座900(滤网下盖)上,(每15°-30°排布)的引水筋和出水孔部104,并与滤网200底部接触,当多余的水从滤网200处流下时,这些均匀分布的引水筋一方面引导水流斜着向下,另一方面保证水流不会汇聚成大水滴,造成滴水声。同时,如图15所示,滤网支架100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水孔部104,孔部104可以是沿外缘设置有多个凹部。
这里,如图16所示,底座900的外缘可以插入水桶300的一部分,且与水桶300内侧壁的间隙可以在0-0.5mm之间,水流经底座900引流后,从均匀分布的出水孔部104流出,沿着水桶300的内侧流下,既保证水的回流,又保证不会出现滴水声。
本申请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使用时,首先将水倒入水桶300,水泵组件工作时(这里,如图2所示,水泵组件500可以包括出水模块501、进水模块502、出水口密封圈503以及进水口密封圈504),水桶300中的水被水泵抽取,从进水模块进入,出水模块流出,沿着水桶导流柱301向上流动,水桶的导流柱上方安装了第一个水压增强结构,即下三通导水管(第二导流构件600),水压增强后,经过支架导水柱接着向上流动,在滤网支架100的顶部,安装了第二个水压增强结构,即上三通导水管(第一导流构件700),此时水流的流向被改变,水经上三通导水管的引流之后,分别沿顺逆时针流动,滤网支架100的水槽101上分布着一些漏水孔,流过的水流经由漏水孔进入水嘴103往下滴,将滤网200湿润。这样当风机旋转时(这里,滤网支架100顶部的电机组件400可以包括电机401和扇叶402),通过滤网200的空气是潮湿的,起到了无雾加湿的效果。
本申请通过两个“三通”及合理的进出水平面的高度差和滴水嘴103的方式,将水泵泵出的水流两次换向及增强水压,保证可以均匀的浸润滤网200,以此实现加湿器在任意水位的高性能无雾加湿,同时在滤网支架100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引水筋和出水口(孔部104),保证滤网多余水流回桶的静音。
根据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喷淋式无雾加湿器,滤网设置于滤网支架的内侧部,在喷淋式无雾加湿器使用状态下,其中,水槽位于滤网的上方,用于浸润滤网,水桶设置于滤网支架的下方,滤网支架的内侧部设置有支架导流柱,水桶中的水能够经由支架导流柱流至水槽,水槽包括底面,定义底面的位于支架导流柱的顶部的出水口的位置为最近端,与最近端相对的位置为最远端,底面被经过最近端与最远端的直线分隔为两部分,第一导流构件设置于支架导流柱内,第一导流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导流构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出水口,两个第一出水口将水流分别导向两部分。
本申请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开启时,水泵组件工作,水桶中的水经由支架导流柱流至水槽,再由水槽浸润滤网,这样当风机旋转时,通过滤网的空气是潮湿的,起到了无雾加湿的效果。这里,当水流到达支架导流柱的顶部经过第一导流构件时,第一导流构件会起到充分的引流作用(更有利于水流的换向及加速),即水从第一导流构件的底部的第一进水口进入后,顶部设置的两个第一出水口将水流分别导向两部分,即一部分沿着水槽顺时针方向流动,另一部分沿着水槽逆时针方向流动,极大减少了水流的冲击,进而水可以到达最远处,以均匀布满水槽,保证滤网湿润均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包括水桶、滤网、滤网支架以及第一导流构件,
所述滤网支架的顶部沿外缘设置有水槽,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滤网支架的内侧部,
在所述喷淋式无雾加湿器使用状态下,所述水槽位于所述滤网的上方,用于浸润所述滤网,
所述水桶设置于所述滤网支架的下方,所述滤网支架的内侧部设置有支架导流柱,所述水桶中的水能够经由所述支架导流柱流至所述水槽,
所述水槽包括底面,定义所述底面的位于所述支架导流柱的顶部的出水口的位置为最近端,与所述最近端相对的位置为最远端,
所述底面被经过所述最近端与所述最远端的直线分隔为两部分,
所述第一导流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导流柱内,所述第一导流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导流构件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第一出水口,两个所述第一出水口将水流分别导向所述两部分;
所述喷淋式无雾加湿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构件,所述水桶的内侧部设置有水桶导流柱,所述水桶中的水能够由所述水桶导流柱经由所述支架导流柱流至所述水槽,
所述第二导流构件连接所述水桶导流柱和所述支架导流柱,
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侧部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截面积;
所述水槽还包括第一环壁和第二环壁,所述底面设置有坡度,
所述两部分中的每一部分由最近端至最远端逐渐倾斜,所述最近端相对于水平面高于所述最远端;
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包括主体部和导流部,所述主体部设置于所述支架导流柱内,所述导流部连通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所述导流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导流部穿过所述第二环壁,并位于所述水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外缘设置有第一过盈结构和第二过盈结构,
所述第一过盈结构与所述支架导流柱过盈配合,
所述第二过盈结构与所述水桶导流柱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侧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导流构件形成为筒,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直径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减小,
两个所述第二出水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截面积相同,
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截面积与任一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截面积的比为4:1至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为环形,所述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水嘴,所述多个水嘴沿所述水槽的周向设置,
所述多个水嘴接触所述滤网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近端与所述最远端的高度差为3mm至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式无雾加湿器还包括环形的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坡度,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导流筋,所述多个导流筋沿所述底座的周向设置,所述多个导流筋接触所述滤网的底部,所述底座的内缘设置有格挡壁,所述底座的外缘与所述水桶的内侧壁存有环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淋式无雾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支架的底部连接所述底座的外缘,所述滤网支架的底部沿外缘设置有多个孔部,定义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筋为导流组,多个所述导流组与所述多个孔部一一对应,所述滤网的泄水能够由所述导流组流经对应的所述孔部流至所述环隙。
CN202211322977.6A 2022-10-27 2022-10-27 喷淋式无雾加湿器 Active CN1154682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2977.6A CN115468249B (zh) 2022-10-27 2022-10-27 喷淋式无雾加湿器
JP2022195019A JP7459430B1 (ja) 2022-10-27 2022-12-06 散水式霧なし加湿器
JP2023220300A JP7446515B1 (ja) 2022-10-27 2023-12-27 散水式霧なし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2977.6A CN115468249B (zh) 2022-10-27 2022-10-27 喷淋式无雾加湿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8249A CN115468249A (zh) 2022-12-13
CN115468249B true CN115468249B (zh) 2023-03-24

Family

ID=84336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2977.6A Active CN115468249B (zh) 2022-10-27 2022-10-27 喷淋式无雾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59430B1 (zh)
CN (1) CN11546824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00325A1 (en) 2007-06-26 2009-01-01 Johnnie Johnson Portable, self-contained, evaporative air cooler
JP5052433B2 (ja) 2008-07-08 2012-10-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湿機
JP2012088050A (ja) 2012-01-26 2012-05-10 Sharp Corp 貯水タンク及び加湿機
CN105526657B (zh) 2014-09-30 2022-10-28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
CN106989446A (zh) * 2016-01-20 2017-07-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加湿过滤网及净化器
CN212901825U (zh) 2020-07-08 2021-04-06 佛山市顺德区德尔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回流功能的湿帘加湿器
CN213273006U (zh) * 2020-08-27 2021-05-25 北京彩云归科技有限公司 加湿器
CN214807116U (zh) * 2021-07-09 2021-11-23 中山市云都科技有限公司 香薰机及其降噪系统
CN113739321A (zh) * 2021-08-20 2021-12-03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设备、其净化组件及加湿模块
CN217004846U (zh) * 2022-01-22 2022-07-19 浙江星月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注水管路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加湿器水循环系统
CN217109849U (zh) * 2022-01-23 2022-08-02 浙江星月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加湿器
CN217209762U (zh) * 2022-03-10 2022-08-16 广东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的湿帘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8249A (zh) 2022-12-13
JP2024064921A (ja) 2024-05-14
JP7459430B1 (ja)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68249B (zh) 喷淋式无雾加湿器
CN105297862A (zh) 一种智能马桶喷水机构的喷头装置
CN217460775U (zh) 一种起泡器
JP2016518890A (ja) スプレー装置付外槽カバーを備える洗濯機およびその内部循環式スプレー方法
CN209301058U (zh)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N209377515U (zh)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N209301059U (zh) 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N107816097A (zh) 一种可低压冲水的坐便器
CN110833366B (zh) 喷洗装置和家用清洗设备
JP7446515B1 (ja) 散水式霧なし加湿器
KR200427135Y1 (ko) 비데용 노즐
CN108385807B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水循环结构
CN112081208A (zh) 喷嘴组件及其清洗装置、智能便座和智能马桶
CN209377516U (zh) 过滤器组件、水杯组件及洗碗机
CN109744972B (zh) 喷臂组件和用水家用电器
JP2007167573A (ja) 浴槽の機器収納構造
CN214116852U (zh) 喷嘴组件及其清洗装置、智能便座和智能马桶
CN212224077U (zh) 一种强冲击不飞溅出水装置
CN213836904U (zh) 喷嘴组件及其清洗装置、智能便座和智能马桶
CN207484608U (zh) 一体式坐便器
CN212294893U (zh) 一种具有防溅水结构的洗手池
CN217438493U (zh) 洗衣机喷嘴组件及洗衣机
CN109691957B (zh) 喷臂组件和用水家用电器
CN209301060U (zh) 一种洗碗机的过滤器装置
CN218954099U (zh) 一种用于洗碗机的分水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1, 175 Songbe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Bei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Building 1, 175 Songbei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EIANG TECHNOLOGY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