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59246A - 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9246A
CN115459246A CN202211075082.7A CN202211075082A CN115459246A CN 115459246 A CN115459246 A CN 115459246A CN 202211075082 A CN202211075082 A CN 202211075082A CN 115459246 A CN115459246 A CN 115459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module
mode
energy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50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箭
靳永浩
任利军
金成日
贾利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eg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g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g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go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750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92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59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92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a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 data transmission bu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5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according to economic or energy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e.g. economic dispat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交通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所述方法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调整总体运行模式;然后根据总体运行模式,生成适应于当前公路交通负荷用电需求及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的、针对于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最后根据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调度多能源供电模块中的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为公路交通负荷供电。不仅可以在电网供电模块正常时减少电网供电模块的电力消耗、节省用电费;还可以在电网供电模块异常时作为储备能源为公路交通负荷提供用电保障。因此,可灵活适配公路交通负荷个性化的需求,解决公路交通负荷能源保障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公路交通供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促使公路基础设施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由于公路交通负荷具有冲击性、波动性、时空分布变化明显等特点,对供电要求高;且由于公路是带状分布的,而在服务区、休息区等区域,又呈现出点化集中的特点。如果根据传统电网铺设方式在公路沿线带状铺设供电网络,则需要巨大的投入;如果将服务区等区域作为能源保障对象进行系统容量计算,则在公路沿线就会存在容量的严重冗余,不仅增加了系统建设成本,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使得公路交通负荷能源保障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用于灵活适配公路交通负荷个性化的需求,解决公路交通负荷能源保障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包括:
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
根据总体运行模式,确定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
根据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调度多能源供电模块为公路交通负荷供电;多能源供电模块包括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
可选地,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包括:
确定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正常;
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新能源最大化利用模式、最佳能源综合利用率模式、完全上级调度模式、备电保障模式。
可选地,总体运行模式为新能源最大化利用模式;
运行策略为:调度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在最大功率下运行。
可选地,总体运行模式为最佳能源综合利用率模式;
运行策略为: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电价,调度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运行,以及调度储蓄电池供电模块充电或放电。
可选地,总体运行模式为完全上级调度模式;
运行策略为:根据上级调度指令控制光能供电模块、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运行。
可选地,总体运行模式为备电保障模式;
运行策略为:确定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调度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电网供电模块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为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充电。
可选地,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包括:
确定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异常;
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
其中,一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供电,且不对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供电;二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供电,且不对三级负荷供电;三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均供电。
可选地,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包括:
确定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小于或等于第一电量阈值;
确定总体运行模式为一级保障模式。
可选地,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包括:
确定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大于第一电量阈值,且小于第二电量阈值;第一电量阈值小于第二电量阈值;
确定总体运行模式为二级保障模式。
可选地,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包括:
确定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
确定总体运行模式为三级保障模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所述方法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调整总体运行模式;然后根据总体运行模式,生成适应于当前公路交通负荷用电需求及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的、针对于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最后根据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调度多能源供电模块中的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为公路交通负荷供电。不仅可以在电网供电模块正常时减少电网供电模块的电力消耗、节省用电费;还可以在电网供电模块异常时作为储备能源为公路交通负荷提供用电保障;且其中的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提供的能源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本方法可灵活适配公路交通负荷个性化的需求,解决公路交通负荷能源保障困难的问题。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公路交通供电系统的整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文件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
本实施例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所述方法包括:
S101.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
可以通过调控中心实时监测电网供电模块的电压、频率等信息,以判断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若电网供电模块的电压、频率等信息均正常,则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正常;若电网供电模块的电压、频率等信息有一项或多项异常,则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异常。在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正常或异常的情况下,分别确定不同的总体运行模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包括:
第一步,确定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正常。
第二步,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新能源最大化利用模式、最佳能源综合利用率模式、完全上级调度模式、备电保障模式。
可以根据上级调度指令选择总体运行模式为上述模式之一,也可以根据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信息自动调整为上述模式之一。
第二种情况,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包括:
第一步,确定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异常。
第二步,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
其中,一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供电,且不对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供电;二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供电,且不对三级负荷供电;三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均供电。
S102.根据总体运行模式,确定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
然后,根据运行策略调度多能源供电模块运行,其中,多能源供电模块包括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
在步骤S101中第一种情况下:
可选地,总体运行模式为新能源最大化利用模式。
新能源最大化利用模式,用于实现光能、风能的最大化利用,在最大化利用模式下:
运行策略为:调度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在最大功率下运行。
调控中心可以实时跟踪光能供电模块和风能供电模块能够输出的最大功率,调度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在最大功率下运行,可以实现光能和风能的最大化利用,进而在公路交通负荷所需电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电网供电模块的电量消耗,减少供电压力。
可选地,总体运行模式为最佳能源综合利用率模式。
最佳能源综合利用率模式,用于实现优先利用光能、风能,同时减少用电费用,在最佳能源综合利用率模式下:
运行策略为: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电价,调度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运行,以及调度储蓄电池供电模块充电或放电。
在满足公路交通负荷供能保障的前提下,优先调度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在最大功率下运行。同时,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电价,若电网供电模块的电价较高,调度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放电,适度减少对电网供电模块的电量用度,可以减少用电费用;若电网供电模块的电价较低,调度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充电,确保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充足,便于在电网供电模块的电价较高使用储能电池供电模块为公路交通负荷充电。
可选地,总体运行模式为完全上级调度模式。
完全上级调度模式,完全根据上级调度指令去控制多能源供电模块运行,在完全上级调度模式下:
运行策略为:根据上级调度指令控制光能供电模块、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运行。
例如,根据上级调度指令,控制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在最大功率下运行,同时控制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和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均在最大功率下放电。
可选地,总体运行模式为备电保障模式。
备电保障模式,用于确保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充足,为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异常情况做准备,以确保在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利用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公路交通负荷基本的用电需求。在备电保障模式下:
运行策略为:确定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调度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电网供电模块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为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充电。
所述的电量阈值可以为总电量的20%、30%或其他数值,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优先利用光能供电模块和风能供电模块对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充电,若光能供电模块和风能供电模块的光能和风能不足以维持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用电需求时,可以使用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和电网供电模块为纯电池供电模块充电。
在备电保障模式下,运行策略还可以为,根据公路交通负荷的用电需求,通过计算给出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备份容量建议,便于维护人员准确地判断,当前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是否能够确保公路交通负荷在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异常的情况下的用电需求。
在步骤S101中第二种情况下:
可选地,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包括:
步骤1-1.确定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小于或等于第一电量阈值。
第一电量阈值可以为总电量的30%、总电量的35%或其他值。当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小于或等于第一电量阈值时,可以认为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较低,不足以维持所有的公路交通负荷的用电,因此执行下述步骤1-2。
步骤1-2.确定总体运行模式为一级保障模式。
根据上述步骤S101,一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供电,且不对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供电。其中,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可以通过重要等级划分得到,如,公路监控、收费系统等需要不间断供电,重要等级高,划分为一级负荷;充电桩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能源保障设施重要等级次之,划分为二级负荷;服务区的供暖及生活用电等负荷,短时间断电不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重要等级较低,划分为三级负荷。
当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小于或等于第一电量阈值时,只为一级负荷供电,且不为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供电,可以减少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对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消耗,以更长时间地维持一级负荷的用电需求。
可选地,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包括:
步骤2-1.确定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大于第一电量阈值,且小于第二电量阈值;第一电量阈值小于第二电量阈值。
所述第一电量阈值可以与上述步骤1-1中的第一电量阈值相同,第二电量阈值可以为总电量的50%、总电量的55%或其他值。
步骤2-2.确定总体运行模式为二级保障模式。
根据上述步骤S101,二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供电,且不对三级负荷供电。在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异常的情况下,服务区的供暖以及生活用电等三级负荷短时间内停电不会有大碍,不对三级负荷供电,减少三级负荷对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电能消耗,确保在短时间内满足公路监控、收费系统等一级负荷的不间断用电需求,同时满足充电桩等二级负荷的用电需求。
可选地,将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包括:
步骤3-1.确定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
所述第二电量阈值可以与上述步骤2-1中的第二电量阈值相同。
步骤3-2.确定总体运行模式为三级保障模式。
根据上述步骤S101,三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均供电。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认为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存电量能够同时满足公路交通负荷中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的用电需求。可以全面防止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异常对公路交通负荷造成影响。
S103.根据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调度多能源供电模块为公路交通负荷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所述方法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调整总体运行模式;然后根据总体运行模式,生成适应于当前公路交通负荷用电需求及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的、针对于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最后根据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调度多能源供电模块中的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为公路交通负荷供电。不仅可以在电网供电模块正常时减少电网供电模块的电力消耗、节省用电费;还可以在电网供电模块异常时作为储备能源为公路交通负荷提供用电保障;且其中的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提供的能源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本实施例可灵活适配公路交通负荷个性化的需求,解决公路交通负荷能源保障困难的问题。
以上结合图1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以下结合图2详细说明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的公路交通供电系统。
本实施例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公路交通供电系统的整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电网供电模块201、多能源供电模块202、公路交通负荷203、调控中心204;
调控中心204,用于根据电网供电模块201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以及用于根据总体运行模式,确定多能源供电模块202的运行策略;还用于根据多能源供电模块202的运行策略,调度多能源供电模块202为公路交通负荷203供电。其中,多能源供电模块202包括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
所述公路交通供电系统中确定总体运行模式的具体实现,以及确定多能源供电模块202的运行策略的具体实现参考前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调控中心204包括综合控制模块、多能源变换模块、逆变模块;
多能变换模块用于将多能供电模块中的能源转变为直流电;
逆变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公路交通负荷203可直接使用的交流电;
综合控制模块与多能变换模块、逆变模块连接,控制多能变换模块和逆变模块连接的运行。
其中,多能变换模块包括光能变换单元、储能电池变换单元、氢燃料电池变换单元、风能变换单元。综合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总体运行模式,确定光能变换单元的运行策略、储能电池变换单元的运行策略、氢燃料电池变换单元的运行策略、风能变换单元的运行策略。
光能变换单元用于将光能转变为直流电,光能变换单元具备最大功率跟踪功能,能够实时跟踪光能供电模块的最大功率。可以在综合控制模块下发的光能变换单元的运行策略下,使得光能供电模块实现精准地将光能转变为所需的交流电。光能变换单元还具备恒电压、恒电流运行模式,便于精准输出直流电。
储能电池变换单元内置多种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内部管理策略,适配多种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如铅酸电池、锂电池和液流电池等,能够适配不同类型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电压、容量和保护等需求。
储能电池变换单元可以根据综合控制模块下发的储能电池变换单元的运行策略,对储能电池供电模块进行充放电控制,配合实现多种能源综合高效率利用。
除此之外,如果综合控制模块没有下发储能电池变换单元的运行策略,储能电池变换单元可以根据内置的管理策略对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紧凑充放电管理,以确保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工作在最佳运行状态,以提高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使用寿命,降低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循环次数。
氢燃料电池变换单元可以对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发出的电能进行变换,使其满足公路交通供电系统可用的直流电。氢燃料电池变换单元可以根据综合控制模块下发的氢燃料电池变换单元的运行策略,精准控制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输出精准电压、电流或功率的直流电。氢燃料电池变换单元通过将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发出的电能转变为可用的直流电,主要用于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输出的电能不足以维持公路交通负荷203用电需求的情况。
风能变换单元用于将风能转变为直流电,风能变换单元具备最大功率跟踪功能,能够实时跟踪风能供电模块的最大功率。可以在综合控制模块下发的风能变换单元的运行策略,使得风能供电模块实现精准地将风能转变为所需的交流电。风能变换单元还具备恒电压运行模式,便于精准输出直流电。
可选地,调控中心204还包括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上述光能变换单元、储能电池变换单元、氢燃料电池变换单元、风能变换单元输出的直流电并入直流母线,实现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逆变模块连接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将直流母线上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并将转换得到的交流电并入直流母线。
逆变模块还具备多种运行模式以及公路交通专属负荷适配能力,其中多种运行模式包括电网供电模块201运行状态正常情况下的恒流、恒功率等运行模式,电网供电模块201运行状态异常情况下的恒压源模式、下垂模式等运行模式,以确保满足公路交通负荷203的特殊需求。
直流母线与电网供电模块201通过第一开关K1连接,综合控制模块实时监测电网供电模块201的电压、频率等信息,以判断电网供电模块201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若电网供电模块201的运行状态正常,则电网供电模块201的通过闭合第一开关K1实现将电网供电模块201输出的直流电并入直流母线,与多能变换模块输出的交流电综合使用。若电网供电模块201的运行状态异常,则断开第一开关K1。
直流母线还与公路交通负荷203通过第二开关K2连接,通过闭合第二开关K2实现通过直流母线为公路交通负荷203供电。
可选地,公路交通负荷203还包括与总线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用电设备,一个或多个用电设备并联,每个用电设备与第二开关K2之间均设有第三开关K3,根据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一级负荷、二级负荷或三级负荷),在综合控制模块的运行策略下,控制与相应的用电设备对应的第三开关K3的闭合或断开,实现控制是否为相应的用电设备供电。
可选地,电网供电模块201与交流母线之间还设有第一变压器,第一变压器用于将电网供电模块201输出的电流转变成与交流母线中电流相适应的电流,或将交流母线中的电流转变成与电网供电模块201相适应的电流。
可选地,交流母线与公路交通负荷203之间还设有第二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用于将交流母线转变为公路交通负荷203可用的电流。
所述公路交通供电系统的具体实现参考前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电子设备,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参照图3,该计算机电子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3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301、ROM 302以及RAM 303通过总线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305也连接至总线3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3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3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3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3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309。通信部分3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3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305。可拆卸介质3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3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308。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电网供电模块201、多能源供电模块202、公路交通负荷203、调控中心204,其中,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调控中心204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根据电网供电模块201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的调控中心204”。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公路交通供电系统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电子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发明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发明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总体运行模式,确定所述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
根据所述多能源供电模块的运行策略,调度多能源供电模块为公路交通负荷供电;所述多能源供电模块包括光能供电模块、风能供电模块、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正常;
将所述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新能源最大化利用模式、最佳能源综合利用率模式、完全上级调度模式、备电保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运行模式为新能源最大化利用模式;
所述运行策略为:调度所述光能供电模块、所述风能供电模块在最大功率下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运行模式为最佳能源综合利用率模式;
所述运行策略为:根据所述电网供电模块的电价,调度所述光能供电模块、所述风能供电模块运行,以及调度所述储蓄电池供电模块充电或放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运行模式为完全上级调度模式;
所述运行策略为:根据上级调度指令控制所述光能供电模块、所述储能电池供电模块、所述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所述风能供电模块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运行模式为备电保障模式;
所述运行策略为:确定所述储能电池供电模块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调度所述光能供电模块、所述风能供电模块、所述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所述电网供电模块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为所述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确定总体运行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电网供电模块的运行状态异常;
将所述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
其中,所述一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供电,且不对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供电;所述二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供电,且不对三级负荷供电;所述三级保障模式为对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均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所述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小于或等于第一电量阈值;
确定所述总体运行模式为一级保障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所述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大于第一电量阈值,且小于第二电量阈值;所述第一电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二电量阈值;
确定所述总体运行模式为二级保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公路交通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总体运行模式确定为如下之一:一级保障模式、二级保障模式、三级保障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储能电池供电模块和所述氢燃料电池供电模块的剩余电量均大于或等于第二电量阈值;
确定所述总体运行模式为三级保障模式。
CN202211075082.7A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Pending CN1154592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5082.7A CN115459246A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5082.7A CN115459246A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9246A true CN115459246A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01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5082.7A Pending CN115459246A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5924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6013A1 (en) * 2010-04-05 2011-10-06 Daimler Trucks North America Llc Vehicle power system with fuel cell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
CN109474010A (zh) * 2018-11-15 2019-03-15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氢能循环利用的并网型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87518A (zh) * 2018-12-29 2019-04-26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家庭微电网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
CN113315155A (zh) * 2021-05-12 2021-08-2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分布式能源发电与v2g混合系统
CN113922402A (zh) * 2021-09-26 2022-01-11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公路交通负荷预测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
CN114336731A (zh) * 2021-11-23 2022-04-1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配电网氢能源储能调控系统及方法
CN114362127A (zh) * 2021-06-22 2022-04-15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含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直流微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46013A1 (en) * 2010-04-05 2011-10-06 Daimler Trucks North America Llc Vehicle power system with fuel cell auxiliary power unit (apu)
CN109474010A (zh) * 2018-11-15 2019-03-15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氢能循环利用的并网型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687518A (zh) * 2018-12-29 2019-04-26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家庭微电网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
CN113315155A (zh) * 2021-05-12 2021-08-2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分布式能源发电与v2g混合系统
CN114362127A (zh) * 2021-06-22 2022-04-15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含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直流微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22402A (zh) * 2021-09-26 2022-01-11 北京能高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公路交通负荷预测的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
CN114336731A (zh) * 2021-11-23 2022-04-1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配电网氢能源储能调控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28079B1 (ko) 배터리 교환 스테이션 및 배터리 교환 스테이션의 운영 방법
KR20170095580A (ko) 신재생 에너지 연계형 ess의 전력 관리 방법
US11916422B2 (en)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power control in a power grid
AU2012216501A1 (en) Controll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wer system
CN113919620B (zh) 一种风光储微电网日前能量调度算法
CN104410089A (zh) 基于电动汽车的风力发电微网功率平衡实时调度方法
WO2024021549A1 (zh) 光伏发电储能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3208852A (zh) 一种绿色能源数据中心系统
CN113815473A (zh) 一种具备储能功能的换电站
US20160086292A1 (en) Price setting device and power regulation device
CN115663915A (zh) 一种高原型风光柴储一体化能源保障系统
CN102832645A (zh) 多电源供电系统的电力管理方法
Wang et al. Robust survivability-oriented scheduling of separable mobile energy storage and demand response for isolated distribution systems
Zhang et al. Capacity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for second use of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in battery swapping stations
Sutanto Alternative energy resource from electric transportation
CN104281984A (zh) 一种用于微电网经济运行的供电方法
CN115459246A (zh) 一种公路交通供电方法
US11451085B2 (en) Fuel cell and battery backup power sources within power systems
CN107359636A (zh) 一种充电系统
JP2021164303A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Lai et al. Operational Challenges to Accommodate High Penet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 Comparison between UK and China
Ito et al. Optimal 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in DC power networks
CN110912169A (zh) 一种交直流微网设计方法及拓扑结构
Kulsum et al. Review of V2g System Considering the Grid Impact and Cost Benefit
CN216331544U (zh) 一种具备储能功能的换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2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