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58096A - 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8096A
CN115458096A CN202211156183.7A CN202211156183A CN115458096A CN 115458096 A CN115458096 A CN 115458096A CN 202211156183 A CN202211156183 A CN 202211156183A CN 115458096 A CN115458096 A CN 115458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ollow
hospital
patien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61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冰花
王军
郭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T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61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80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58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8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5/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reports, e.g. 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thereo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用于表征完整随访周期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的多维患者健康数据,根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生成对应的科研报告。基于上述,在对离院患者的随访过程中支持进行在线问诊对话、智能随访、电话随访、激励随访等随访方式,方便医生和患者沟通,并且通过整合院内数据和院外患者的电子病历、科研随访记录、居家设备数据等形成完整的真实世界数据并生成科研报告,为医生提供科研及临床的决策支持,提高临床数据管理效率,降低科研实施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健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真实世界研究(Real World Study,RWS;Real World Research,RWR),即在真实世界环境下收集与患者有关的真实世界数据(Real World Data, RWD)来进行院后随访,通过随访分析,获得医疗产品的使用价值及潜在获益或风险的真实世界的临床证据(RealWorld Evidence,RWE)。
传统的院后随访的方式,不一定能按时按量地完成相应节点的数据采集,即使患者有意愿配合随访,但需要完成的动作频繁或复杂,患者也可能因为耗时过多不能坚持或忘记反馈导致遗漏,造成数据缺失。
因此患者失访、数据不完整等问题会导致临床数据质量缺陷,影响了临床数据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应用,降低了临床数据管理效率,也增加了科研实施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旨在实现提高临床数据管理效率,降低科研实施成本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所述院外数据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离院患者的病例数据;所述院外数据至少包括院外患者的问诊记录、院外患者的居家用药记录和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
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所述院内数据为患者在医院内的病例数据;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用于表征完整随访周期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的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根据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生成对应的科研报告。
优选的,所述预设随访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所述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包括:
通过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
优选的,通过激励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的过程,包括:
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生成随访任务计划内容;所述随访任务计划内容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随访任务计划内容;
设置激励形式,并通过所述激励形式和所述随访任务计划内容,获取随访周期内完整的患者的院外数据。
优选的,所述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包括:
构建预设数据集架构;所述预设数据集架构至少包括底层和模块层;所述底层用于通过通用字段集提供标准化字典规范,保障信息处理的统一与规范;所述模块层用于支持定义健康指征分类信息;
通过所述预设数据集架构,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统一数据规范操作;
将统一数据规范操作后的院外数据和所述院内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优选的,还包括:
构建虚拟患者标识;所述虚拟患者标识用于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通过所述虚拟患者标识与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数据交互,生成标签类患者数据和健康基本指征数据;所述标签类患者数据至少包括性别标签、年龄区间标签和健康度标签。
优选的,还包括:
将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数据格式化,形成专病数据库。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随访内容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所述院外数据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离院患者的病例数据;所述院外数据至少包括院外患者的问诊记录、院外患者的居家用药记录和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
整合单元,用于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所述院内数据为患者在医院内的病例数据;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用于表征完整随访周期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的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生成对应的科研报告。
优选的,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
本申请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指令,其中,在所述指令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随访内容处理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令,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指令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随访内容处理方法。
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院外数据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离院患者的病例数据,院外数据至少包括院外患者的问诊记录、院外患者的居家用药记录和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院内数据为患者在医院内的病例数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用于表征完整随访周期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的多维患者健康数据,根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生成对应的科研报告。通过上述方案,在对离院患者的随访过程中支持进行在线问诊对话、智能随访、电话随访、激励随访等随访方式,方便医生和患者沟通,并且通过整合院内数据和院外患者的电子病历、科研随访记录、居家设备数据等形成完整的真实世界数据并生成科研报告,为医生提供科研及临床的决策支持,提高临床数据管理效率,降低科研实施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呼吸机数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随访触达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随访规则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在线随访任务展示及激励的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患者的身份模型与线上多元数据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健康指征数据集编码字典模型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随访内容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由背景技术可知,传统的院后随访的方式,不一定能按时按量地完成相应节点的数据采集,即使患者有意愿配合随访,但需要完成的动作频繁或复杂,患者也可能因为耗时过多不能坚持或忘记反馈导致遗漏,造成数据缺失。因此患者失访、数据不完整等问题会导致临床数据质量缺陷,影响了临床数据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应用,降低了临床数据管理效率,也增加了科研实施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在对离院患者的随访过程中支持进行在线问诊对话、智能随访、电话随访、激励随访等随访方式,方便医生和患者沟通,并且通过整合院内数据和结合院外患者的电子病历、科研随访记录、居家设备数据等形成完整的真实世界数据并生成科研报告,为医生提供科研及临床的决策支持,提高临床数据管理效率,降低科研实施成本。具体实现方式通过下述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公开设想负责采集、分析、公开、传输、存储或其他使用此类个人信息数据的实体将遵守既定的隐私政策和/或隐私实践。具体地,此类实体应当实行并坚持使用被公认为满足或超出对维护个人信息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的行业或要求的隐私政策和实践。此类政策应该能被用户方便地访问,并应随着数据的采集和/或使用变化而被更新。来自用户的个人信息应当被收集用于实体的合法且合理的用途,并且不在这些合法使用之外共享或出售。此外,应在收到用户知情同意后进行此类采集/共享。此外,此类实体应考虑采取任何必要步骤,保卫和保障对此类个人信息数据的访问,并确保有权访问个人信息数据的其他人遵守其隐私政策和流程。另外,这种实体可使其本身经受第三方评估以证明其遵守广泛接受的隐私政策和实践。此外,应当调整政策和实践,以便采集和/或访问的特定类型的个人信息数据,并适用于包括管辖范围的具体考虑的适用法律和标准。例如,在美国,对某些健康数据的收集或获取可能受联邦和/或州法律的管辖,诸如健康保险流通和责任法案(HIPAA);而其他国家的健康数据可能受到其他法规和政策的约束并应相应处理。因此,在每个国家应为不同的个人数据类型保持不同的隐私实践。
不管前述情况如何,本公开还预期用户选择性地阻止使用或访问个人信息数据的实施方案。即本公开预期可提供硬件元件和/或软件元件,以防止或阻止对此类个人信息数据的访问。例如,就访问或存储健康信息而言,本发明的技术可被配置为在注册服务期间或其后的任何时间允许用户选择“选择加入”或“选择退出”参与对个人信息数据的收集。在另一个示例中,用户可以选择不提供特定类型的健康相关信息。在又一个示例中,用户可以选择限制维持健康相关信息的时间长度或者完全禁止健康相关信息的存储。除了提供“选择加入”和“选择退出”选项外,本公开设想提供与访问或使用个人信息相关的通知。例如,可在下载应用时向用户通知其个人信息数据将被访问,然后就在个人信息数据被应用访问之前再次提醒用户。
此外,本公开的目的是应管理和处理个人信息数据以最小化无意或未经授权访问或使用的风险。一旦不再需要数据,通过限制数据收集和删除数据可最小化风险。此外,并且当适用时,包括在某些健康相关应用程序中,数据去标识可用于保护用户的隐私。可在适当时通过移除特定标识符(例如,出生日期等)、控制所存储数据的量或特异性(例如,在城市级别而不是在地址级别收集位置数据)、控制数据如何被存储(例如,在用户之间聚合数据)、和/或其他方法来促进去标识。
以下首先介绍本申请的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及系统所适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架构图,具体参考图1所示,互联网医疗平台包括院内数据采集装置 11、院外真实世界科研随访平台12、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13、患者居家设备数据采集装置14和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
其中,院内数据采集装置11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System,HIS)、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LIS)、临床数据存储库(Clinical DataRepository,CDR)和数据交互平台。
数据交互平台通过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ealth Level 7,HL7)、临床文档结构(Clinical Document Architecture,CDA)标准、互联互通标准等标准与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进行数据交互。
院外真实世界科研随访平台12中设置队列入组功能、随访执行功能、任务触发功能、电话外呼功能、自评/他评功能、数据审核功能、进度管理功能、待处理任务显示功能等。
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13中设置患者报到功能、在线问诊功能、随访方案功能、方案执行功能、治疗方案功能、在线触达功能等。
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中设置数据中台、数据治理装置、RWD数据接入拓展装置和患者档案装置。
数据中台包括通用元点配置和通用疾病模型。
数据治理装置包括数据标准化功能、数据质控功能、数据归一化功能和数据整合功能。
RWD数据接入拓展装置中涉及IOT数据、公卫数据、体检数据、院内数据、随访数据、患者购药数据等。
患者档案装置中包括基础信息、IOT数据、电子病历数据等。
患者居家设备数据采集装置14包括血压计、呼吸机、制氧机、肺功能、手环、血氧仪等设备。
具体院内数据采集装置11、院外真实世界科研随访平台12、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13、患者居家设备数据采集装置14和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之间的数据交互的过程如下:
患者居家设备数据采集装置14采集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居家设备实时数据包括血压计数据、呼吸机数据、制氧机数据、肺功能数据、手环数据、血氧仪数据等。
院外真实世界科研随访平台12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院外数据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离院患者的病例数据;院外数据至少包括院外患者的问诊记录、院外患者的居家用药记录和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
其中,预设随访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等。
通过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
当预设随访方式为在线会话方式时,通过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13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
具体院外真实世界科研随访平台12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的过程如下:
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通过院外真实世界科研随访平台12生成随访任务计划内容;随访任务计划内容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随访任务计划内容。
院外真实世界科研随访平台12设置激励形式,并通过激励形式和所述随访任务计划内容,获取随访周期内完整的患者的院外数据。
在不同阶段的随访任务计划内容中设置各阶段的激励形式,并通过设置各阶段的激励形式的随访任务计划内容,激励患者完成整个随访周期的随访任务,以便院外真实世界科研随访平台12获取随访周期内完整的患者的院外数据。
院内数据采集装置11获取院内数据;院内数据为患者在医院内的病例数据。
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用于表征完整随访周期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的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具体的,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的过程如下:
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构建预设数据集架构;预设数据集架构至少包括底层和模块层;底层用于通过通用字段集提供标准化字典规范,保障信息处理的统一与规范;模块层用于支持定义健康指征分类信息。
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通过预设数据集架构,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统一数据规范操作。
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将统一数据规范操作后的院外数据和院内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医疗科研大数据中心15根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生成对应的科研报告。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离院患者的随访过程中支持进行在线问诊对话、智能随访、电话随访、激励随访等随访方式,方便医生和患者沟通,并且通过整合院内数据和院外患者的电子病历、科研随访记录、居家设备数据等形成完整的真实世界数据并生成科研报告,为医生提供科研及临床的决策支持,提高临床数据管理效率,降低科研实施成本。
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随访内容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201: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院外数据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离院患者的病例数据;院外数据至少包括院外患者的问诊记录、院外患者的居家用药记录和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
其中,预设随访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等。
通过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
居家设备实时数据包括血压计数据、呼吸机数据、制氧机数据、肺功能数据、手环数据、血氧仪数据等。
具体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结合图3进行说明,图3示出了居家设备呼吸机数据示意图,图3仅为示例图。
图3中,呼吸机数据包括潮气量、漏气量、呼吸频率、分钟通气、睡眠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Apnoea Hypopnea Index,AHI)指数、血氧、呼吸机参数、趋势图和开关机次数等数据。
呼吸机参数包括治疗模式、初始呼气压力、吸气压力等参数。
呼吸机数据的趋势图中包括使用时长、使用天数、使用总时长、每天最长使用、每天最短使用等时间参数。
AHI指数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AHI指数是衡量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最客观的数据,也是评判用机效果的重要指标。
院外数据的丰富程度对RWS来说至关重要,数据质量同样不可忽视。随访管理是院外数据收集的关键手段,随访完成率,数据收集的完整度、准确性等,都将影响数据质量,由于患者在院外脱离了医疗人员面对面干预,数据采集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整合院内数据和院外患者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电子病历、科研随访记录、居家设备数据等形成完整的真实世界数据,经过数据格式化形成专病数据库,为医生提供科研及临床的决策支持,提高临床数据管理效率,降低科研实施成本。
具体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的过程,结合图4进行说明,图4 示出了随访触达示意图。
图4中,医生可通过随访触达的方式(在线会话、人工电话、智能随访、AI电话随访、即时消息IM、公众号等)与患者进行随访内容的采集。
其中,在线会话依赖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资质,在随访过程中可支持进行在线问诊对话,方便医生和患者沟通;也可支持在线会话中进行随访任务的发放,患者执行和信息反馈,可在随访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诊断和开方等管理。
患者端包括复诊提醒功能、任务激励功能、在线问诊功能、购药药品功能、随访小结功能、付费购买功能、方案接收功能、自测评估功能、接收他评功能、患教科普功能等。
医生端包括任务推送功能、待处理任务提示功能、随访数据采集功能、IOT 设备预警功能、随访数据分析功能、线上沟通功能、开具处方功能、随访小结功能、随访服务配置功能等。
智能随访支持自定义分类标签,如年龄区间、性别区间、地域区间、偏好等。患者导入平台后,系统基于标签标注的能力提取相关标签值域,支持可视化方式分析人群特征分布,支持多维组合进行人群特征筛选圈定、支持一键智能分组,快速帮助科研人员建立理想的人群分组。同时系统在患者入队流程中支持科研人员制定纳排规则,基于规则过滤人群,使患者入队更为精准。
AI电话随访基于智能语义逻辑设定、话术模板导入、人群圈定及动态更新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外呼。在拟人对话过程中,可实现情感识别与智能问答,从而支持面向大群体的简单随访工作智能投放,极大减少重复性工作,提升科研效率。同时系统辅助以系统电话随访能力,支持电话拨打双方进行通话,给予随访任务维度的通话录音回放。
在对患者智能圈定与分组基础上,将支持多路径的随访能力,支持自动随访,可设定语境关键词,基于关键词映射相关随访模板。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对话过程的关键词,触发自动随访。支持基于多类基线节点,设定随访阶段,进行病例报告表(Countermeasure Request Form,CRF)表单、量表、健康患教文章等内容的周期性发放。依赖开放可扩展的表单对接能力,支持专业量表、问卷的快速导入能力,满足多种调研诉求。
为了方便理解在对患者智能圈定与分组基础上,支持自动随访的过程,结合图5进行说明,图5示出了随访规则配置示意图,图5仅为示例图。
图5中,通过新建自动随访规则进行自动随访,新建自动随访规则如下:
在自动随访过程中,随访触达可配置规则名称、触发场景、确诊疾病、科室、是否启用、任务项(随访计划、问诊表、患教文章)、添加任务项等功能。
依赖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资质,在随访过程中可支持进行在线问诊对话,方便医生和患者沟通;也可支持在线会话中进行随访任务的发放,患者执行和信息反馈,可在随访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诊断和开方等管理。通过直接的对话能力,便于对患者进行深入跟踪。同时,可利用公众号和APP等的可按计划设置的时间自动向患者推送随访问卷、健康宣教知识、复诊通知等。
具体通过激励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的过程如下: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生成随访任务计划内容;随访任务计划内容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随访任务计划内容。
为了方便理解随访任务计划,结合图6进行说明,图6示出了在线随访任务展示及激励的示例图。
当患者收到随访任务后,按要求进行身体状态反馈;若相关疾病需要进行居家检测,患者在平台上进行设备绑定后,系统将会自动收取居家检测设备的实时信息,便于医生对患者做出及时的病情跟踪及指导。
随访任务计划中设置激励随访方式,通过激励随访方式(如,优惠券、免费在线问诊等激励形式)鼓励患者完成整个随访周期,提升患者依从性防止患者脱落随访任务。
然后,设置激励形式,并通过激励形式和所述随访任务计划内容,获取随访周期内完整的患者的院外数据。
在不同阶段的随访任务计划内容中设置各阶段的激励形式,并通过设置各阶段的激励形式的随访任务计划内容,激励患者完成整个随访周期的随访任务,以便获取随访周期内完整的患者的院外数据。
S202: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院内数据为患者在医院内的病例数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用于表征完整随访周期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的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具体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的过程如A1-A3所示。
A1:构建预设数据集架构;预设数据集架构至少包括底层和模块层;底层用于通过通用字段集提供标准化字典规范,保障信息处理的统一与规范;模块层用于支持定义健康指征分类信息。
A2:通过预设数据集架构,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统一数据规范操作。
A3:将统一数据规范操作后的院外数据和院内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本方案提出的基于互联网医疗场景的RWS平台一项优势是具有多元的结构化线上数据。这些数据容易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并进行数据整合,从而形成较多维的患者健康数据。通过上述途径收集到了患者的在线随访数据、在线就诊数据、触达数据、线上问诊的病例数据。可实现患者多维度数据整合,简化数据清洗、简化处理的工作量等目的。
本方案提出的科研随访解决方案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建立患者的身份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来设计问诊数据采集流程、病例采集流程、随访数据采集流程等,可实现在互联网平台线上多元数据下的数据交互。
为了方便理解在互联网平台多数据源下的数据交互的过程,结合图7进行说明。图7示出了患者的身份模型与线上多元数据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7中,线上多元数据包括电子病历记录、就诊记录、IOT监测记录、随访测评记录等。
构建虚拟患者标识PID;虚拟患者标识PID用于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其中,将患者敏感类社会属性信息单独加密存储。
密文记录的敏感类社会属性信息包括患者联系电话Phone、患者身份证信息ID、患者地址信息Address等。
通过虚拟患者标识与多维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数据交互,生成标签类患者数据(脱敏的社会标签属性信息)和健康基本指征数据;标签类患者数据至少包括性别标签、年龄区间标签和健康度标签;健康基本指征数据至少包括过敏史数据、手术史数据和血压数据。
脱敏的社会标签属性信息包括性别标签、年龄区间标签、健康度等。
健康基本指征数据包括患者过敏史数据、患者手术史数据、患者血压数据等。
其中,预设数据集架构即为健康指征数据集编码字典模型。
为了保持各类数据融合处理方便,设定了健康指征类数据规范,支持两层数据集的架构模式,底层通用字段集提供标准化字典规范,保障信息处理的统一与规范。基于通用字段集构建专病字段集满足多方科研诉求,支持自定义专病模型。字段集分两侧结构,模块层用于支持定义健康指征分类信息,基于每一个模块,可设计二级字段编码,规范指征的具体编码。这样各类多元数据会以此编码做为规范,进行数据的生产、交互。这样保持了平台下多元数据的互通互融。
具体健康指征数据集编码字典模型结构如图8所示。
图8中,健康指征数据集编码字典模型包括通用字段集、模块字典、字段字典、胃癌专病字段集、青光眼专病字段集等。
模块字典包括人口学信息、就诊信息、病历信息、诊断、检验、医嘱等数据。
字段字典包括血型、性别、出生日期、是否吸烟史、是否饮酒史、既往疾病等。
S203:根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生成对应的科研报告。
将多维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数据格式化,形成专病数据库。
本申请结合互联网医院,院外患者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问诊记录、居家用药记录、居家设备实时数据上传,整合院内、院外数据,通过在数据模型层面建立统一的标准,实现多元数据的整合与融合形成完整的真实世界数据,为医生提供科研及临床的决策支持。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离院患者的随访过程中支持进行在线问诊对话、智能随访、电话随访、激励随访等随访方式,方便医生和患者沟通,并且通过整合院内数据和院外患者的电子病历、科研随访记录、居家设备数据等形成完整的真实世界数据并生成科研报告,为医生提供科研及临床的决策支持,提高临床数据管理效率,降低科研实施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图2公开的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对应公开了一种随访内容处理系统,如图9所示,随访内容处理系统包括获取单元 901、整合单元902和生成单元903。
获取单元901,用于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院外数据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离院患者的病例数据;院外数据至少包括院外患者的问诊记录、院外患者的居家用药记录和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
整合单元902,用于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院内数据为患者在医院内的病例数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用于表征完整随访周期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的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生成单元903,用于根据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生成对应的科研报告。
进一步的,获取单元901具体用于通过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
进一步的,获取单元901包括生成模块和设置模块。
生成模块,用于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生成随访任务计划内容;随访任务计划内容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随访任务计划内容;
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激励形式,并通过激励形式和随访任务计划内容,获取随访周期内完整的患者的院外数据。
进一步的,整合单元902包括构建模块、操作模块和整合模块。
构建模块,用于构建预设数据集架构;预设数据集架构至少包括底层和模块层;底层用于通过通用字段集提供标准化字典规范,保障信息处理的统一与规范;模块层用于支持定义健康指征分类信息。
操作模块,用于通过预设数据集架构,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统一数据规范操作。
整合模块,用于将统一数据规范操作后的院外数据和院内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进一步的,随访内容处理系统还包括构建单元和交互单元。
构建单元,用于构建虚拟患者标识;虚拟患者标识用于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交互单元,用于通过虚拟患者标识与多维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数据交互,生成标签类患者数据和健康基本指征数据;标签类患者数据至少包括性别标签、年龄区间标签和健康度标签。
进一步的,随访内容处理系统还包括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用于将多维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数据格式化,形成专病数据库。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离院患者的随访过程中支持进行在线问诊对话、智能随访、电话随访、激励随访等随访方式,方便医生和患者沟通,并且通过整合院内数据和院外患者的电子病历、科研随访记录、居家设备数据等形成完整的真实世界数据并生成科研报告,为医生提供科研及临床的决策支持,提高临床数据管理效率,降低科研实施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指令,其中,在指令运行时控制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上述随访内容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具体包括存储器1001,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令1002,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指令1002存储于存储器1001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 1003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指令1002执行上述随访内容处理方法。
上述各个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衍生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所述院外数据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离院患者的病例数据;所述院外数据至少包括院外患者的问诊记录、院外患者的居家用药记录和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
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所述院内数据为患者在医院内的病例数据;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用于表征完整随访周期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的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根据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生成对应的科研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随访方式包括以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所述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包括:
通过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激励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的过程,包括:
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生成随访任务计划内容;所述随访任务计划内容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随访任务计划内容;
设置激励形式,并通过所述激励形式和所述随访任务计划内容,获取随访周期内完整的患者的院外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包括:
构建预设数据集架构;所述预设数据集架构至少包括底层和模块层;所述底层用于通过通用字段集提供标准化字典规范,保障信息处理的统一与规范;所述模块层用于支持定义健康指征分类信息;
通过所述预设数据集架构,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统一数据规范操作;
将统一数据规范操作后的院外数据和所述院内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构建虚拟患者标识;所述虚拟患者标识用于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通过所述虚拟患者标识与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数据交互,生成标签类患者数据和健康基本指征数据;所述标签类患者数据至少包括性别标签、年龄区间标签和健康度标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进行数据格式化,形成专病数据库。
7.一种随访内容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预设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所述院外数据为随访周期内不同阶段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离院患者的病例数据;所述院外数据至少包括院外患者的问诊记录、院外患者的居家用药记录和院外患者的居家设备实时数据;
整合单元,用于通过预设整合方式将院外数据和预先获取到的院内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得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所述院内数据为患者在医院内的病例数据;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用于表征完整随访周期的真实世界环境下的多维患者健康数据;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维患者健康数据,生成对应的科研报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通过在线会话方式、智能随访方式、电话随访方式和激励随访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获取患者的院外数据。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指令,其中,在所述指令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随访内容处理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指令,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指令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随访内容处理方法。
CN202211156183.7A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4580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6183.7A CN115458096A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6183.7A CN115458096A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8096A true CN115458096A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0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6183.7A Pending CN115458096A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580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horal et al. Sharing ICU patient data responsibly under th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joint data science collaboration: the 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s database (AmsterdamUMCdb) example
McGregor et al. Health benefits of primary care social work for adults with complex health and social needs: a systematic review
Pryss et al. Mobile crowd sensing services for tinnitus assessment, therapy, and research
Demakis et al. Improving residents' compliance with standards of ambulatory care: results from the VA Cooperative Study on Computerized Reminders
Tzeng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job satisfaction and inpatient satisfac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a Taiwan teaching hospital
Lau et al.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associated with 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prescriptions among elderly nursing home residents
Peberdy et al. Survival from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 during nights and weekends
US8095381B2 (en) Remote patient support and care by relatives
US2001003950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hronic disease and wellness online
TW200832253A (en) Tools for health and wellness
TW201508688A (zh) 施予健康照護系統之系統及方法
Elg et al. Solicited diaries as a means of involving patients in development of healthcare services
Meulendijk et al. General practitioners’ attitudes towards decision-supported prescribing: an analysis of the Dutch primary care sector
US20230298710A1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medical platform employing artificial intellegence and wearable devices
Mantler et al. Integration of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in women’s shelters: A scoping review
Finlay et al. Barriers and facilitators to implementation of pharmacotherapy for opioid use disorders in VHA residential treatment programs
Rentmeester Heeding humanity in an age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Heidegger, Levinas, and Healthcare
Ye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retention in hypertension care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 from the hypertension treatment in Nigeria Program
Landers et al. How do physicians lobby their members of Congress?
Holden et al. Cognitive stimulation therapy for dementia: Provision in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ettings in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Lu et al. Effects of a nurse-led, stage-matched, tailored program for smoking cessation in health education center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gbonna et al. Acceptance and barrier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Nigeria
De Castella Health workers struggle to provide care in Zimbabwe
Szpunar et al. Effects of the tobacco use cessation automat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N115458096A (zh) 一种随访内容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