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51386A - Led照明灯 - Google Patents

Led照明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1386A
CN115451386A CN202211408789.5A CN202211408789A CN115451386A CN 115451386 A CN115451386 A CN 115451386A CN 202211408789 A CN202211408789 A CN 202211408789A CN 115451386 A CN115451386 A CN 115451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air inducing
heat dissipation
air
cooper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87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51386B (zh
Inventor
曹海
周红玉
周造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gc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gc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gc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gc Photoelectric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087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13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51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1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51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1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51Cooling arrangements using condensation or evaporation of a fluid, e.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56Cooling arrangeme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6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orced flow of gas, e.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21V29/74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with fins or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照明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LED照明灯,包括:灯本体;散热机构,与所述灯本体连接,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蒸发箱和散热片,所述蒸发箱上设有散热管和导流件,所述散热片上设有散热孔和导流孔,所述蒸发箱内设有冷却液;引风机构,设置在所述散热机构的上方;切换机构,与所述引风机构连接,用于切换所述引风机构的工作状态。一方面,通过所述蒸发箱内的冷却液与所述引风机构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在LED照明灯工作时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当所述引风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引风机构引动空气至所述散热片且同时产生吹风气流,由于照明灯通常悬挂使用,使得所述LED照明灯不仅具有辅助所述散热片进行散热的效果,还具备风扇的功能。

Description

LED照明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照明灯。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即LED,是一种常用的发光器件,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发光。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它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很陡,使用时必须串联限流电阻以控制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因此LED的功率越大,其电流也越大,所以其发热量就会越大,结温对LED灯珠的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过高的结温会使荧光粉层烧黑碳化,使得LED灯珠光效急剧降低或造成灾难性失效。
基于此,为了解决散热问题,中国专利申请文献CN104676540A提供了一种LED散热器,并具体公开了驱动芯通电后驱动振动膜产生振动,振动膜产生振动后在其振动的上升沿强制驱动壳体内的空气从出气口流出,在其振动的下降沿强制驱动壳体外的空气从进气口进入,使得从出气口流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强制对流,从而迅速带走散热机构周围的热量。可以得知,该专利申请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主要通过空气对流的方式实现LED的散热,该种方式的导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照明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空气对流的方式实现LED的散热,导热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LED照明灯,包括:
灯本体;
散热机构,与所述灯本体连接,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蒸发箱和散热片,所述蒸发箱上设有散热管和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蒸发箱的中部位置,所述散热片上设有散热孔和导流孔,所述散热管位于所述散热孔内且一一对应,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导流孔内,所述蒸发箱内设有冷却液;
引风机构,设置在所述散热机构的上方,所述引风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引风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引风机构引动空气至所述散热片,当所述引风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引风机构引动空气至所述散热片且同时产生吹风气流;
切换机构,与所述引风机构连接,用于切换所述引风机构的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管均匀分布在所述蒸发箱上,所述散热管的长度与所述散热片的总厚度相同或大致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引风机构包括:
引风筒,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所述引风筒设有引风孔,所述引风孔与所述导流件对应设置;
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外齿圈和行星架,所述太阳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引风筒上,所述行星架和外齿圈上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切换机构配合的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上设有第一工作部件,所述外齿圈上设有第二工作部件;
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行星齿轮组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工作部件包括引风扇,所述引风扇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引风孔的上方;所述第二工作部件包括多个引风叶,多个所述引风叶围绕所述外齿圈的外沿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元件、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引风筒上,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元件上,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引风筒上,且与所述太阳齿轮同步运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元件经所述主动齿轮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切换机构包括:
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支架、设置在所述切换支架上的切换件以及协同部件,所述切换件随所述切换支架同步运动,所述协同部件对所述切换支架限位,当所述切换件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配合工作时,所述引风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切换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配合工作时,所述引风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
施力组件,所述施力组件对所述切换组件施力,以调节所述切换件的工作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协同部件包括协同支架、设置在所述协同支架上的协同块和协同件,所述协同块内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协同件的一端与所述切换支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切换支架通过第一滑杆与所述协同支架连接,所述切换支架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杆滑动,所述第一滑杆上设有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切换支架和协同支架。
作为优选,所述切换支架上设有第二滑杆,所述切换件位于所述第二滑杆上,所述第二滑杆上设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切换件的两端,将所述切换件抵在所述第二滑杆的中部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施力组件包括施力支架、设置在所述施力支架上的施力件和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带动所述施力件旋转,所述施力件具有至少一个弹性推杆,当所述施力件旋转时,所述弹性推杆调节所述切换件的工作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同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引风机构上的第一同步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施力支架上的第二同步部件,所述第一同步部件通过磁力将所述驱动组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同步部件,并通过所述第二同步部件带动所述施力件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方面,通过蒸发箱内的冷却液与引风机构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在LED照明灯工作时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当引风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引风机构引动空气至散热片且同时产生吹风气流,由于照明灯通常悬挂使用,使得LED照明灯不仅具有辅助散热片进行散热的效果,还具备风扇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LED照明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如图1所示LED照明灯的另一侧视角示意图;
图3是如图1所示LED照明灯的另一侧视角示意图;
图4是如图1所示LED照明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如图4所示LED照明灯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如图4所示LED照明灯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如图1所示LED照明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如图7所示LED照明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如图7所示LED照明灯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如图7所示LED照明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如图3所示LED照明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如图11所示LED照明灯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如图1所示LED照明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如图1所示LED照明灯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本体;2、散热机构;201、蒸发箱;202、散热片;203、散热管;204、导流件;205、散热孔;206、导流孔;207、挡风板;3、引风机构;301、引风筒;302、引风孔;303、行星齿轮组;3031、太阳齿轮;3032、行星齿轮;3033、外齿圈;3034、行星架;304、第一调节部件;305、第二调节部件;306、第一工作部件;307、第二工作部件;308、驱动组件;3081、驱动元件;3082、主动齿轮;3083、从动齿轮;309、底盘;4、切换机构;401、切换组件;4011、切换支架;4012、切换件;4013、协同部件;40131、协同支架;40132、协同块;40133、协同件;40134、限位凹槽;4014、切换挡块;402、施力组件;4021、施力支架;4022、施力件;4023、同步组件;40231、第一同步部件;402311、主动带轮;402312、第一磁力带轮;402313、传动带;40232、第二同步部件;4024、弹性推杆;403、第一滑杆;404、第一弹性件;405、第二滑杆;406、第二弹性件;407、第三弹性件;5、外框架;6、灯罩;7、灯罩支架;8、悬挂件;801、悬挂端;9、透气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参照图1-14,本发明公开一种LED照明灯,包括:灯本体1、散热机构2、引风机构3和切换机构4,散热机构2与灯本体1连接,散热机构2包括蒸发箱201和散热片202,蒸发箱201上设有散热管203和导流件204,导流件204位于蒸发箱201的中部位置,散热片202上设有散热孔205和导流孔206,散热管203位于散热孔205内且一一对应,导流件204位于导流孔206内,蒸发箱201内设有冷却液;引风机构3,设置在散热机构2的上方,引风机构3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引风机构3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引风机构3引动空气至散热片202,当引风机构3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引风机构3引动空气至散热片202且同时产生吹风气流;切换机构4,与引风机构3连接,用于切换引风机构3的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蒸发箱201内设有冷却液的基础上,散热管203内也可设置一定冷却液,以提高散热性能。其中,本实施例中,灯本体1可为LED灯,其工作时产生热量,热量传递至蒸发箱201内,蒸发箱201内的冷却液吸收热量汽化成气态至散热管203,经由散热管203的传递,热量释放至散热片202上,同时,引风机构3工作时,无论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亦或第二工作状态,均会引动空气至散热片202,辅助散热片202的散热工作,即通过蒸发箱201内的冷却液与引风机构3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在LED照明灯工作时的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当引风机构3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引风机构3引动空气至散热片202且同时产生吹风气流,由于照明灯通常悬挂使用,使得LED照明灯不仅具有辅助散热片202进行散热的效果,还具备风扇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灯本体1、蒸发箱201可通过外框架5进行集成设置,同时,灯本体1与蒸发箱201之间可设置导热硅脂,以提高导热性能。可以得知的是,在LED照明灯通常悬挂于室内天花板时,蒸发箱201通常位于灯本体1的上方。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可在灯本体1的下方设置灯罩6,以对灯本体1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更为具体地,灯罩6可通过灯罩支架7设置在外框架5上,以形成照明灯主体。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散热管203包括多个,多个散热管203均匀分布在蒸发箱201上,散热管203的长度与散热片202的总厚度相同或大致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散热管203均匀分布的方式,使得散热能够更为迅速,可以得知的是,为了确保散热效果,散热片202可包括多片,并可通过叠加的方式设置在蒸发箱201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任意的单个散热管203独立凸出于散热片202(本实施例中,尤指凸出位于最上层的散热片202),同时考虑加工时的难易程度,为了减小加工难度,散热管203的长度可略小于散热片202的总厚度。更为具体地,散热管203均匀分布可以如下方式进行:在灯体为厚度较小的立方体形状的基础上,散热管203在分布时,可通过成排、成列的方式阵列分布,在灯体为厚度较小的圆柱状形状的基础上,散热管203可圆周阵列分布。可以理解的时,散热孔205的孔径至少满足等于散热管203的管径的要求,亦或是略大于散热管203的管径。为了匹配导流孔206,导流件204的横截面直径通常小于导流孔206的孔径,以利于空气流动至散热片20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引风机构3包括:引风筒301,设置在散热片202上,引风筒301设有引风孔302,引风孔302与导流件204对应设置;行星齿轮组303,包括太阳齿轮3031、行星齿轮3032、外齿圈3033和行星架3034,太阳齿轮3031可转动地套设在引风筒301上,行星架3034和外齿圈3033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切换机构4配合的第一调节部件304和第二调节部件305,其中,第一调节部件304上设有第一工作部件306,外齿圈3033上设有第二工作部件307;驱动组件308,驱动行星齿轮组303工作。本实施例中,通过引风筒301为散热片202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空气流动通道,以使得空气能够较为稳定地,亦或是经引风筒301的辅助,能够自然流动至散热片202。可以得知的是,当引风机构3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散热片202内部的压力高于散热片202外部的压力,故空气能够通过导流孔206、导流件204流入引风筒301,并自散热片202的外部流出,从而实现空气的快速流动。另一方面,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对稳定,在散热片202的前后侧通常对称设置挡风板207以使得空气能稳定地自散热片202的左右侧流出。可以理解的是,行星齿轮组303作为一种常规结构,其中各零件的位置和连接关系应当是相对确定的,即太阳齿轮3031位于外齿圈3033内,行星齿轮3032位于太阳齿轮3031和外齿圈3033之间,行星架3034设置在行星齿轮3032上。为了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引风机构3还可包括底盘309,底盘309设置在散热片202上,引风筒301固设于底盘309上,以使得当太阳齿轮3031受驱动组件308的驱动进行转动时,引风筒301不会随之产生转动。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部件304和第二调节部件305均可为摩擦筒,在一般情况下,第一工作部件306和第二工作部件307均会工作,切换机构4通过摩擦的形式抑制第一调节部件304或第二调节部件305的动作,并最终影响位于第一调节部件304上的第一工作部件306的动作或位于第二调节部件305上的第二工作部件307的动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作部件306包括引风扇,引风扇通过第一调节部件304设置在引风孔302的上方;第二工作部件307包括多个引风叶,多个引风叶围绕外齿圈3033的外沿设置。可以得知的是,引风扇可通过必要的支架结构设置在引风孔302的上方,且引风扇的转动半径通常设置为小于引风孔302的孔径,以尽可能地使得当引风机构3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引风扇工作时带动的气流可直接引入散热片202。可以得知的是,为了保证气流的稳定,引风叶通常较为均匀地分布,例如以外齿圈3033的圆心进行圆周分布的方式,引风叶的尺寸以及数量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应用八片引风叶仅作为示例。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8包括驱动元件3081、主动齿轮3082和从动齿轮3083,驱动元件3081设置在引风筒301上,主动齿轮3082设置在驱动元件3081上,从动齿轮3083可转动地套设在引风筒301上,且与太阳齿轮3031同步运动,从动齿轮3083与主动齿轮3082啮合,驱动元件3081经主动齿轮3082驱动从动齿轮3083转动。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驱动元件3081可固设于引风筒301上,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过盈配合、焊接等形式,驱动元件3081可为电机,主动齿轮3082可设置在该电机的输出轴上,可以得知的是,为了实现啮合,主动齿轮3082和从动齿轮3083通常为同一水平高度,进一步地,为了确保主动齿轮3082不会对其余部件干涉,主动齿轮3082底面的水平高度高于或等于从动齿轮3083底面的水平高度,且同时主动齿轮3082底面的水平高度低于或等于从动齿轮3083顶面的水平高度。当驱动元件3081工作时,主动齿轮3082随之工作,且主动齿轮3082带动从动齿轮3083转动,从动齿轮3083带动太阳齿轮3031转动;此时,若引风机构3与第二调节部件305配合工作,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二调节部件305受限,同时使得第二工作部件307受限,故在太阳齿轮3031转动的基础上,太阳齿轮3031带动行星齿轮3032同时自转、公转,行星齿轮3032公转时,带动行星架3034同步转动,位于行星架3034上的第一调节部件304随行星架3034转动,最终使得第一工作部件306(本实施例中,即引风扇)工作;此时,若引风机构3与第一调节部件304配合工作,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第一调节部件304受限,同时使得第一工作部件306受限,故在太阳齿轮3031转动的基础上,太阳齿轮3031仅带动行星齿轮3032自转,行星齿轮3032自转时,带动外齿圈3033转动,位于外齿圈3033上的第二工作部件307(本实施例中,指引风叶)工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切换机构4包括:切换组件401,包括切换支架4011、设置在切换支架4011上的切换件4012以及协同部件4013,切换件4012随切换支架4011同步运动,协同部件4013对切换支架4011限位,当切换件4012与第一调节部件304配合工作时,引风机构3位于第二工作状态,当切换件4012与第二调节部件305配合工作时,引风机构3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施力组件402,施力组件402对切换组件401施力,以调节切换件4012的工作位置。可以得知的是,在第一调节部件304和第二调节部件305均为摩擦筒的基础上,切换件4012可为摩擦块,切换件4012可具有分别与第一调节部件304、第二调节部件305配合的摩擦纹路,更为具体地,由于行星架3034和外齿圈3033的位置相对确定,故第一调节部件304通常位于第二调节部件305内侧,在第一调节部件304与第二调节部件305之间形成供切换件4012活动的切换空间,切换件4012相对的两面分别对应第一调节部件304和第二调节部件305,当切换件4012与第一调节部件304摩擦配合时,位于第一调节部件304上的第一工作部件306受限,此时位于第二调节部件305上的第二工作部件307工作,引风机构3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当切换件4012与第二调节部件305摩擦配合时,位于第二调节部件305上的第二工作部件307受限,此时位于第一调节部件304上的第一工作部件306工作,引风机构3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协同部件4013用于切换件4012在切换引风机构3的工作状态后,能够维持在切换后的工作状态,限制切换件4012继续改变引风机构3的工作状态,以及避免切换件4012未与第一调节部件304、第二调节部件305中的任一进行配合工作。可以得知的是,由于第一调节部件304和第二调节部件305的相对位置呈近似的圆环机构,故施力组件402带动切换件4012通常沿该圆环的半径方向活动,并在本实施例中,可具体表示为沿引风筒301的半径方向活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协同部件4013包括协同支架40131、设置在协同支架40131上的协同块40132和协同件40133,协同块40132内设有限位凹槽40134,协同件40133的一端与切换支架4011连接,另一端位于限位凹槽40134内,切换支架4011通过第一滑杆403与协同支架40131连接,切换支架4011能够沿第一滑杆403滑动,第一滑杆403上设有第一弹性件404,且第一弹性件404的两端分别抵接切换支架4011和协同支架40131。本实施例中,协同块40132通常可理解为固设于协同支架40131上。可以得知的是,协同件40133通常为“L”型,以使得其具有一个延伸端插在限位凹槽40134内,协同件40133与切换支架4011可焊接或通过螺丝连接,以使得两者的位置相对固定,通过限位凹槽40134对协同件40133的另一端的位置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以使得在协同支架40131位置相对固定、协同块40132位置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协同件40133经切换支架4011对切换件4012的位置进行限制。为了确保切换支架4011以及切换件4012的位置的稳定性,第一滑杆403通常设置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个,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以相对简单带动结构实现必要功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404通常可采用弹簧,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对限位凹槽40134的形状进行表述,限位凹槽40134可理解为由两个多边形结构构成,其中一多边形位于另一多边形的内侧,以形成供协同件40133活动的区域,其中,位于外侧的多边形结构比内侧的多边形结构多一边。为了简化结构,本实施例中,以外侧为六边形、内侧为五边形实施,具体以外多边形和内多边形进行表述:其中,外多边形的第一边、第二边构成的较小夹角形成切换件4012的第一工作位置,当协同件40133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切换件4012与第二调节部件305配合工作;内多边形的第一边、第二边构成的较小夹角形成切换件4012的第二工作位置,当协同件40133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切换件4012与第一调节部件304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受第一弹性件404的弹力影响,协同件40133仅会停留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故内多边形和外多边形的其余各边相互配合设置,以使得两者不构成其他任一供协同件40133停留的夹角,仅当施力组件402带动切换支架4011活动时,协同件40133切换自身的停留位置,本实施例中,外多边形和内多边形其余各边形状可参照图13和图14所示,图示13为协同件4013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此时引风机构3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图示14为协同件4013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此时引风机构3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切换支架4011上设有第二滑杆405,切换件4012位于第二滑杆405上,第二滑杆405上设有第二弹性件406和第三弹性件407,第二弹性件406和第三弹性件407分别位于切换件4012的两端,将切换件4012抵在第二滑杆405的中部位置。可以得知的是,若切换件4012与切换支架4011以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配合,那么受协同件40133以及施力组件402的影响,切换件4012可能移动过位,出现损坏第一调节部件304、第二调节部件305或切换件4012自身的现象,而切换件4012在工作时,仅需具有一个朝向第一调节部件304或第二调节部件305的作用力以产生摩擦即可,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滑杆405上设置第二弹性件406和第三弹性件407,使得在出现切换件4012移动过位时,切换件4012会受第二弹性件406、第三弹性件407的影响,沿第二滑杆405产生一定的滑动,以避免对第一调节部件304或第二调节部件305产生过大的作用力,造成零部件损坏,即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弹性件406和第三弹性件407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施力组件402包括施力支架4021、设置在施力支架4021上的施力件4022和同步组件4023,同步组件4023通过驱动组件308的驱动,带动施力件4022旋转,施力件4022具有至少一个弹性推杆4024,当施力件4022旋转时,弹性推杆4024调节切换件4012的工作位置。可以得知的是,当施力件4022旋转时,弹性推杆402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朝外伸出,本实施例中,在切换支架4011上设有用于与弹性推杆4024适配的切换挡块4014,当弹性推杆4024伸出时与切换挡块4014接触并推动切换支架4011,使切换支架4011产生位移,协同件40133切换自身的停留位置,达到切换引风机构3工作状态的目的。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弹性推杆4024可设置多个,并可以围绕施力件4022圆周分布。可以得知的是,由于施力件4022需要旋转动作,故施力件4022必然可旋转地设置在施力支架4021上,通常可通过轴承等结构实现,这里不再具体阐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切换支架4011在动作后,其位置会产生变化,故可通过控制施力件4022旋转速度的方式调节弹性推杆4024伸出的距离,以使得能够保证无论引风机构3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亦或是第二工作状态,在不改变弹性推杆4024尺寸的情况下,弹性推杆4024能够工作。进一步地,由于应用场景的不同,灯本体1的尺寸也不尽相同,弹性推杆4024的尺寸可依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同步组件4023包括设置在引风机构3上的第一同步部件40231和设置在施力支架4021上的第二同步部件40232,第一同步部件40231通过磁力将驱动组件308的动力传递至第二同步部件40232,并通过第二同步部件40232带动施力件4022旋转。更为具体地,第一同步部件40231包括主动带轮402311和第一磁力带轮402312,主动带轮402311同样设置在引风筒301上且与太阳齿轮3031连接,随太阳齿轮3031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主动带轮402311一般设置在太阳齿轮3031的下方,自下而上一般为主动齿轮3082、太阳齿轮3031和从动齿轮3083,第一磁力带轮402312一般设置在底盘309的外侧,以使得其不会影响引风机构3的动作,主动带轮402311通过传动带402313带动第一磁力带动转动。第二同步部件40232包括第二磁力带动轮,在第一磁力带轮402312转动时,通过磁力带动第二磁力带轮同步转动,第二磁力带轮设置在施力件4022上,故会带动施力件4022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齿圈3033的外沿设置有引风叶,故其在工作时,必然形成一个切割面,若采用常规的连接方式,如传动带402313连接亦或是齿轮啮合等,必然影响引风叶的工作,本实施例中,通过磁力传递动力,在保证动力传递的前提下,不影响引风叶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LED照明灯通常悬挂使用,各部件正常工作,灯本体1、散热机构2、引风机构3、切换机构4必然均与室内天花板建立连接关系,或其中至少多个结构需要与室内天花板建立连接关系,显然在结构复杂化的同时,减小了安全性能。故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悬挂件8,施力支架4021、协同支架40131均设置在悬挂件8上,并具体位于悬挂件8的底部,悬挂件8具有多个朝外延伸的悬挂端801,悬挂端801与外框架5连接,由于引风叶工作时易形成切割面,故悬挂端801通过多个支杆连接构成以避让引风叶。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透气网9,透气网9设置在外框架5上,具体地,围绕外框架5的外沿设置,由于引风扇和引风叶的横截面均呈近似的圆形,故透气网9的外侧也可呈圆形设置。在外框架5设置在透气网9的前提下,悬挂端801与透气网9连接,以避免干涉。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本体;
散热机构,与所述灯本体连接,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蒸发箱和散热片,所述蒸发箱上设有散热管和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蒸发箱的中部位置,所述散热片上设有散热孔和导流孔,所述散热管位于所述散热孔内且一一对应,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导流孔内,所述蒸发箱内设有冷却液;
引风机构,设置在所述散热机构的上方,所述引风机构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引风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引风机构引动空气至所述散热片,当所述引风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引风机构引动空气至所述散热片且同时产生吹风气流;
切换机构,与所述引风机构连接,用于切换所述引风机构的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管均匀分布在所述蒸发箱上,所述散热管的长度与所述散热片的总厚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构包括:
引风筒,设置在所述散热片上,所述引风筒设有引风孔,所述引风孔与所述导流件对应设置;
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外齿圈和行星架,所述太阳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引风筒上,所述行星架和外齿圈上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切换机构配合的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上设有第一工作部件,所述外齿圈上设有第二工作部件;
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行星齿轮组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部件包括引风扇,所述引风扇通过所述第一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引风孔的上方;所述第二工作部件包括多个引风叶,多个所述引风叶围绕所述外齿圈的外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元件、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引风筒上,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元件上,所述从动齿轮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引风筒上,且与所述太阳齿轮同步运动,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元件经所述主动齿轮驱动所述从动齿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
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支架、设置在所述切换支架上的切换件以及协同部件,所述切换件随所述切换支架同步运动,所述协同部件对所述切换支架限位,当所述切换件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配合工作时,所述引风机构位于第二工作状态,当所述切换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配合工作时,所述引风机构位于第一工作状态;
施力组件,所述施力组件对所述切换组件施力,以调节所述切换件的工作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部件包括协同支架、设置在所述协同支架上的协同块和协同件,所述协同块内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协同件的一端与所述切换支架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切换支架通过第一滑杆与所述协同支架连接,所述切换支架能够沿所述第一滑杆滑动,所述第一滑杆上设有第一弹性件,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切换支架和协同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支架上设有第二滑杆,所述切换件位于所述第二滑杆上,所述第二滑杆上设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切换件的两端,将所述切换件抵在所述第二滑杆的中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组件包括施力支架、设置在所述施力支架上的施力件和同步组件,所述同步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带动所述施力件旋转,所述施力件具有至少一个弹性推杆,当所述施力件旋转时,所述弹性推杆调节所述切换件的工作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引风机构上的第一同步部件和设置在所述施力支架上的第二同步部件,所述第一同步部件通过磁力将所述驱动组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同步部件,并通过所述第二同步部件带动所述施力件旋转。
CN202211408789.5A 2022-11-11 2022-11-11 Led照明灯 Active CN1154513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8789.5A CN115451386B (zh) 2022-11-11 2022-11-11 Led照明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8789.5A CN115451386B (zh) 2022-11-11 2022-11-11 Led照明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1386A true CN115451386A (zh) 2022-12-09
CN115451386B CN115451386B (zh) 2023-03-24

Family

ID=84295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8789.5A Active CN115451386B (zh) 2022-11-11 2022-11-11 Led照明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5138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3210U (zh) * 2011-01-08 2011-09-21 李乃应 一种led光源支架及散热器
US20120294002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Phoseon Technology, Inc. Vapor chamber cooling of solid-state light fixtures
CN211260727U (zh) * 2019-09-26 2020-08-14 周志毅 一种大功率led芯片的散热装置
CN212615514U (zh) * 2020-07-13 2021-02-26 刘玉冰 一种新型风扇灯
CN214758049U (zh) * 2021-03-22 2021-11-19 深圳市西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led植物补光灯
CN216346180U (zh) * 2021-12-08 2022-04-19 浙江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扇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83210U (zh) * 2011-01-08 2011-09-21 李乃应 一种led光源支架及散热器
US20120294002A1 (en) * 2011-05-18 2012-11-22 Phoseon Technology, Inc. Vapor chamber cooling of solid-state light fixtures
CN211260727U (zh) * 2019-09-26 2020-08-14 周志毅 一种大功率led芯片的散热装置
CN212615514U (zh) * 2020-07-13 2021-02-26 刘玉冰 一种新型风扇灯
CN214758049U (zh) * 2021-03-22 2021-11-19 深圳市西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led植物补光灯
CN216346180U (zh) * 2021-12-08 2022-04-19 浙江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风扇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1386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5602B (zh) 路灯系统
CN102734710B (zh) 一种带有独立气流通道的主动散热led路灯光源
KR20120063333A (ko) 친환경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를 활용한 루버형 엘이디 조명 기구
KR101202821B1 (ko) 친환경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를 활용한 확산형 엘이디 조명 기구
CN115451386B (zh) Led照明灯
WO2022022241A1 (zh) 一种结合激光和led的车灯
CN104501015B (zh) Led照明灯
CN101839412A (zh) 管翅散热器散热的大功率led照明器
CN113432093B (zh) 一种可提高发光率的led光源
CN202733853U (zh) Led灯具散热装置
CN212157025U (zh) 一种带散热结构的汽车车灯
CN210891098U (zh) 一种新型散热led灯用复合灯杯
CN203615294U (zh) 灯具散热模组
CN20978225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led灯
CN103775857A (zh) 一种高功率且360度发光的led日光灯管结构
CN209819447U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led车灯
CN202419155U (zh) 一种具有散热风扇的大功率手电筒
CN218182699U (zh) 激光照明装置
CN219222122U (zh) 一种节能散热的led球泡灯
CN207814974U (zh) 一种高效散热led球泡灯
CN220038394U (zh) Led路灯灯头散热结构
CN202432363U (zh) 一种高散热led路灯
CN218845930U (zh) 一种应用于led灯具的调光机构
CN113309994B (zh) 一种节能散热型led灯
CN110608424B (zh) 舞台灯光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