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2465A - 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2465A
CN115442465A CN202110622905.2A CN202110622905A CN115442465A CN 115442465 A CN115442465 A CN 115442465A CN 202110622905 A CN202110622905 A CN 202110622905A CN 115442465 A CN115442465 A CN 115442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rocessing module
coi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290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贝为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290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24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42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24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reverse polarity correcting or pro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的保护壳,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反充线圈,无线充电处理模块,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第一通信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两个输入端,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开关元件设置于保护壳的无线反充线圈的至少一个接线端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保护壳的电源管理芯片。本申请实施例还同时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超宽带技术(UWB,Ultra Wide Band)功能的终端的保护壳的充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UWB的发展,各大厂商已经开始在手机中集成UWB功能,但UWB的成本往往比较高,而且天线占有面积大,难以短时间内集成到所有手机上使用。现有的手机保护壳中,将外观和功能结合已成为一种增强型需求,还可以实现UWB功能。
然而,现有的具有UWB功能的手机壳在进行无线反充时与终端使用无线反充线圈通信时通常存在冲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旨在避免具有UWB功能的手机壳在进行无线反充时与终端使用无线反充线圈通信时所存在的冲突。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反充线圈,无线充电处理模块,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无线反充线圈的至少一个接线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保护壳的电源管理芯片;
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接收交流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交流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直流信号;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直流信号之后,向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处于连通状态,为所述保护壳供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的保护壳中,所述终端的保护壳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反充线圈,无线充电处理模块,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无线反充线圈的至少一个接线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包括:
当所述终端向所述保护壳反充电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停止反充指令;
根据所述停止反充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处于断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的保护壳,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通过通信总线依赖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时候,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该保护壳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反充线圈,无线充电处理模块,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其中,第一通信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两个输入端,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开关元件设置于无线反充线圈的至少一个接线端子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第一通信线圈用于:通过第一通信协议接收交流信号,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直流信号,电源管理芯片用于:在接收到直流信号之后,向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元件处于导通状态,为保护壳供电;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保护壳中增设了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使得终端在需要使用保护壳的功能时,例如,UWB功能,保护壳能够通过第一通信线圈接收到交流信号,进而对交流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电源管理芯片在接收到得到的直流信号后,向开关元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元件处于连通状态,这样,在终端需要使用保护壳的UWB功能时,能够准确的开启终端对保护壳的反充电,防止终端无意识的打开UWB功能所导致终端向保护壳进行不必要的无线反充,从而避免了具有UWB功能的手机壳在进行无线反充时与终端使用无线反充线圈通信时所存在的冲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保护壳的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终端的保护壳的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控制方法的实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终端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的保护壳,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终端的保护壳可以包括:电源管理芯片11,无线反充线圈12,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第一通信线圈14,第一通信处理模块15和开关元件16;其中,
第一通信线圈14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一通信处理模块15的两个输入端,第一通信处理模块15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11,开关元件16设置于无线反充线圈12的至少一个接线端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之间,开关元件16的控制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11;
第一通信线圈14用于:通过第一通信协议接收交流信号;
第一通信处理模块15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直流信号;
电源管理芯片11用于:在接收到直流信号之后,向开关元件16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元件16处于连通状态,为保护壳供电。
具体来说,一般地,终端设置有第一通信线圈,由于第一通信线圈面积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找一些影响不大的空间或者不规则的空间布置,因距离近传输能量小,影响不大。
为了实现终端与保护壳之间通过第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在保护壳与终端的第一通信线圈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信线圈14,这里,当终端触发需要通过保护壳使用UWB功能时,终端通过自身的第一通信线圈向保护壳的第一通信线圈14发送信号,使得第一通信线圈14通过第一通信协议接收交流信号,第一通信处理模块15接收到交流信号之后,对交流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例如,进行匹配处理和整流滤波处理,从而可以得到直流信号,使得电源管理芯片11接收到直流信号之后向开关元件16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元件16处于连通状态,为保护壳供电,使得终端能够使用保护壳的UWB功能。
为了实现对保护壳的无线反充,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可以包括:无线充电芯片,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其中,
无线充电芯片的输入端连接开关元件16,无线充电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11。
也就是说,当终端对保护壳进行无线反充时,开关元件16连通无线反充芯片与无线充电芯片,通过无线充电芯片,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向电源管理芯片11进行充电。
为了实现对保护壳中无线反充功能的控制,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15可以包括:匹配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其中,
匹配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通信线圈14的两个接线端,匹配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11;
匹配电路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处理后的交流信号;
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对匹配处理后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滤波,得到直流信号。
匹配电路对该交流信号进行匹配处理,具体可以包括阻抗匹配,感抗匹配和容抗匹配,以调节第一通信线圈14与整流滤波电路之间的匹配,从而可以得到匹配处理后的交流信号。
其中,上述匹配电路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匹配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π型网络,用于调节信号的射频性能。
另外,整流滤波电路在对匹配处理后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滤波,得到直流信号,电源管理芯片11在接收到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信号之后,向开关元件16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元件16处于连通状态,而当开关元件16处于连通状态时,无线反充线圈12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相连接,那么,终端通过自身的无线反充线圈和保护壳上的无线反充线圈12向保护壳反向充电,使得保护壳的电源管理芯片11能够为保护壳供电。
在实际应用中,以终端为手机,终端的保护壳为手机壳为例时,当手机触发需要使用手机壳的UWB功能时,手机通过自身的第一通信线圈14给手机壳的第一通信线圈14发送第一通信协议信号,手机壳上的第一通信线圈14将接收到手机端的第一通信协议信号后,匹配电路对第一通信协议信号进行阻抗、容抗和感抗的匹配处理,整流滤波电路从第一通信线圈14中获取少量的能量进行整流滤波,然后经过将整流滤波后的信号发送至电源管理芯片11,电源管理芯片11使能开关元件16闭合,这样,使得无线反充线圈12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的支路处于连通状态。
开关元件16闭合后,无线反充线圈12开始正常工作,无线反充能量经电源管理芯片11做电压调整后,开始为手机壳的MCU\UWB模块供电,使得手机壳的MCU\UWB模块等正常启动工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手机壳中的UWB模块所需的功耗较大,第一通信线圈14小且整流后供电能力有限不足以支撑UWB模块的正常工作,故需要无线反充线圈12正常供电后才可以打开UWB模块。
上述第一通信线圈14除了能够触发电源管理芯片11将开关元件16闭合,当终端不需要使用保护壳的UWB功能时需要及时地停止终端向保护壳进行无线反充,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保护壳还包括:MCU;其中,
MCU用于:向开关元件16的控制端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元件16处于断开状态。
具体来说,开关元件16的控制端还连接至保护壳的MCU,这样,使得MCU通过手机壳的蓝牙模块接收到通知无线反充停止指令时,MCU控制开关元件16处于断开状态,此时,保护壳的无线反充线圈12与保护壳的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所以,终端无法向保护壳进行无线反充,如此,通过MCU控制开关元件16实现了终端停止向保护壳进行无线反充电,及时地停止向保护壳无线反充电,有利于其他第三方设备与终端通过无线反充线圈12进行反充电。
为了扩大第一通信线圈14的使用范围,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处理模块15还包括:第一通信协议芯片;其中,
第一通信协议芯片的输入端连接至匹配电路的输出端,第一通信协议芯片的输出端连接至MCU;
第一通信协议芯片用于:从匹配电路接收来自第一通信线圈14接收到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MCU。
也就是说,在保护壳中增设有第一通信协议芯片,并且将第一通信协议芯片连接在匹配电路的输出端与MCU之间,这样,终端可以通过自身的第一通信线圈14向保护壳发送数据,保护壳的第一通信线圈14接收数据,并通过匹配电路和第一通信协议芯片将数据传输至MCU,使得保护壳不仅仅可以通过蓝牙模块收发数据,还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线圈14,匹配电路和第一通信协议芯片构成的支路收发数据,即为保护壳另外提供了一条数据收发的通信链路,有利于终端与保护壳之间的数据交互。
为了适时地切换开关元件16以使得所在支路处于连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开关元件为天线开关;其中,
天线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11,天线开关的一个连接端连接无线反充线圈12的至少一个接线端子,天线开关的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的输入端;
天线开关管用于:接收到电源管理芯片11的控制信号处于连接状态以使得无线反充线圈12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之间处于连通状态。
具体来说,利用天线开关来作为开关元件16设置在无线反充线圈12和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之间,那么,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11所产生的控制信号来使得天线开关处于连接状态,以使得无线反充线圈12的两个接线端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形成通路,为保护壳的电源管理芯片11供电。
其中,当电源管理芯片11在接收到直流信号之后,生成一个控制信号施加至天线开关的控制端,使得天线开关处于连接状态。
为了及时地断开无线反充,以提高终端的无线反充功能的利用率,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天线开关的控制端连接MCU;其中,
天线开关还用于:接收到MCU的控制信号处于断开状态以使得无线反充线圈12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13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也就是说,当终端确定不需要使用保护壳的UWB功能时,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线圈14向MCU发送停止反充指令,还可以通过保护壳的蓝牙模块向MCU发送停止反充指令,这样,MCU在接收到停止反充指令时,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天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其中,上述保护壳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上述第二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来说,保护壳除了包括UWB模块之外,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和/或WiFi模块,这样,在保护壳使用UWB模块得到角度信息之后,保护壳可以通过蓝牙模块将角度信息传输至终端,还可以通过WiFi模块与终端建立连接以传输角度信息。
针对具有UWB功能的保护壳来说,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保护壳还包括UWB模块,UWB模块与MCU连接,基于开关元件处于连通状态,无线反充线圈接收到交流电源,经过无线充电处理模块转换为整流电源,为UWB模块供电。
具体来说,为了使用UWB功能,在保护壳中设置有UWB模块,该UWB模块与MCU相连接,当开关元件处于连通状态时,终端通过保护壳的无线反充线圈接收到交流电源,无线充电处理模块对交流电源进行转换,得到整流电源,利用该整流电源对电源管理芯片充电,使得电源管理芯片为UWB模块供电,以实现保护壳的UWB功能。
下面举实例来对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终端的保护壳进行描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终端的保护壳的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终端的保护壳可以包括:私有协议通信线圈21(相当于上述第一通信线圈),匹配电路22,整流滤波电路23,私有协议芯片24(相当于上述第一通信协议芯片),无线反充线圈25,切换开关26,无线充芯片并整流滤波27,电源管理芯片28,主控MCU29,UWB模块210和蓝牙模块211;其中,
私有协议通信线圈21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连接匹配电路22的两个输入端,匹配电路2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整流滤波电路23的输入端和私有协议芯片24的输入端,整流滤波电路23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28片的一个输入端,私有协议芯片24的输出端连接主控MCU29的输入端,无线反充线圈25的一个接线端连接切换开关26的一个连接端,无线反充线圈25的另一个接线端连接无线充芯片并整流滤波电路27的一个输入端,切换开关26的控制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28的一个输出端,切换开关26的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无线充芯片并整流滤波电路27的另一个输入端,无线充芯片并整流滤波电路27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28的另一个输入端,电源管理芯片28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主控MCU29,主控MCU29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蓝牙模块211,UWB模块210和切换开关26。
需要说明的是,私有协议通信线圈21以及其后续电路或模块:功能启动时的切换开关26打开,以及必要时主控MCU29与手机间进行数据通信,切换开关26:对无线反充线圈25的开关控制;主控MCU29可以通过类似NFC芯片的方式采用私有协议通信线圈21与手机通信;匹配电路22为常规匹配电路,包括但不局限于π型网络等,以便调节射频性能。
当手机触发需要使用UWB功能时,手机端通过私有协议通信线圈给保护壳私有协议线圈21送协议信息,保护壳上的私有协议通信线圈21将接收到手机端的私有协议信号后,首先整流电流会从线圈中获取少量的能量进行整流滤波,然后经过电源管理芯片28后给切换开关26供电并使能切换开关28使得无线反充线圈25闭合,切换开关26闭合后无线反充开始正常工作,无线反充能量经电源管理芯片28做电压调整后开始MCU\UWB等正常启动。
因为UWB模块所需的功耗较大,私有协议通信线圈小且整流后供电能力有限不足以支撑UWB模块的正常工作,故需要无线反充正常供电后才可以打开UWB等模块。
如果手机端不需要使用UWB功能时,手机端通过蓝牙模块或者私有协议通信线圈21、匹配电路22和私有协议芯片24通知保护壳的主控MCU29,保护壳开始主动通过主控MCU29发指令给切换开关26,使得切换开关26断开无线充电线圈25,无线反充功能截止。断电后切换开关被复位,保护壳无线反充线圈25保持着线圈断开状态,此时如果手机对外部第三方设备供电、或者无线充电器给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可以正常进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保护壳,该保护壳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反充线圈,无线充电处理模块,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其中,第一通信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两个输入端,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开关元件设置于无线反充线圈的至少一个接线端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保护壳的电源管理芯片,第一通信线圈用于:通过第一通信协议接收交流信号,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直流信号,电源管理芯片用于:在接收到直流信号之后,向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元件处于连通状态,为保护壳供电;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保护壳中增设了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使得终端在需要使用保护壳的功能时,例如,UWB功能,保护壳能够通过第一通信线圈接收到交流信号,进而对交流信号进行处理,使得电源管理芯片在接收到得到的直流信号后,向开关元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元件处于连通状态,这样,在终端需要使用保护壳的UWB功能时,能够准确的开启终端对保护壳的反充电,防止终端无意识的打开UWB功能所导致终端向保护壳进行不必要的无线反充,从而避免了具有UWB功能的手机壳在进行无线反充时与终端使用无线反充线圈通信时所存在的冲突。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终端的保护壳中,终端的保护壳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反充线圈,无线充电处理模块,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其中,第一通信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两个输入端,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开关元件设置于无线反充线圈的至少一个接线端与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S301:当终端向保护壳反充电时,通过第一通信线圈接收到来自终端的停止反充指令;
S302:根据停止反充指令生成控制信号;
具体来说,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终端的保护壳,当终端向保护壳反充电时,通过第一通信线圈接收来自终端的停止反充指令,在实际应用中,以图2为例,通过第一通信线圈接收停止反充指令,并经过匹配电路和第一通信协议芯片传输至主控MCU,主控MCU根据接收到的停止反充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其中,该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开关元件处于断开状态。
这样,通过新增设的第一通信线圈,匹配电路和第一通信协议芯片形成的支路,使得保护壳不仅可以通过蓝牙模块向终端传递停止反充指令,还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线圈向终端传递停止反充指令,使得保护壳可以及时地得知终端是否需要使用保护壳的UWB功能。
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在终端与保护壳之间传输数据,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当终端向保护壳反充电时,通过第一通信线圈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
或者,
当终端向保护壳反充电时,通过第一通信线圈发送数据至终端。
在实际应用中,还是以图2为例,当终端向保护壳充电时,通过第一通信线圈接收来自终端的数据,并经过匹配电路和第一通信协议芯片传输至主控MCU,使得主控MCU接收到数据,或者,当终端向保护壳反充时,还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线圈发送数据至终端,例如,可以将计算得到的UWB的角度信息通过预设通信协议的第一通信线圈发送至终端。
这样,通过新增设的第一通信线圈,匹配电路和第一通信协议芯片所形成的支路,使得保护壳不仅可以通过蓝牙模块向终端传递数据,还可以通过第一通信线圈向终端传递数据,使得保护壳与终端之间可以利用任意一条通信链路进行数据通信。
下面举实例来对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进行描述。
还是以图3的终端的保护壳的结构为例,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终端的保护壳的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无线反充线圈,其中,该无线反充线圈与手机的无线反充线圈的位置相对应,该终端的保护壳的内部还包括私有协议通信线圈,该私有协议通信线圈的位置可以放在手机任何有空间的位置,但是也需要与手机的私有协议通信线圈的位置相对应。
基于上述图3和图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控制方法的实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手机判断手机是否触发UWB功能;若为是,执行S502,若为否,执行S501;
S502:手机通过私有协议通信线圈接收信号;
S503:保护壳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控制切换开关闭合;
具体来说,保护壳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匹配处理和整流滤波,使得电源管理芯片控制开关元件闭合,实现手机对保护壳的无线反充;
另外,如果对第三方设备进行无线对外反充电或者使用无线充电器进行无线充电时,手机端私有协议通信线圈不工作,保护壳端私有协议通信线圈无感应电流,电源管理芯片无法上电故保护壳无线反充线圈保持断开非闭合状态,不影响手机对其他设备的正常正反充电状态。
S504:保护壳通过蓝牙模块或者私有协议通信线圈与终端建立连接,将UWB数据的传输至手机;
具体来说,无线反充正常工作后,MCU、UWB模块与蓝牙模块正常运行,保护壳可以主动与手机进行连接通信(与手机的通信可以通过蓝牙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私有协议通信线圈与手机进行通信);从而保护壳可以判断手机端所需获取哪些UWB数据;然后保护壳将从UWB模块获取UWB数据传给手机,以便手机进行测向和定位。
若手机端误触发UWB功能需求,上电后由于保护壳没有获取到对应的UWB数据,然后保护壳上的MCU通知手机并主动关闭切换开关。保护壳需要与UWB标签联合使用,在家庭场景中需要标签与家电绑定实现便捷控制,脱离场景无法使用;故可以根据手机端打开UWB后依据是否收到有UWB标签信号来判断误触发。
S505:手机获取并处理UWB数据;
这样,可以实现定位、导航和智能家庭场景的应用等;
S506:数据传输完成时,手机判断是否需要继续传输数据?若为是,执行S502,若为否,执行S507;
S507:保护壳关闭UWB模块和切换开关。
通过上述实例,主要解决了现有手机采用无线反充供电的具有UWB功能的保护壳,无法进行对外供电和无线充电的问题。
本实例解决了现有具有UWB功能的保护壳使用无线反充供电后,手机基本的无线充电功能无法保留的问题,同时增加私有传输协议,保证数据传输信息的安全性。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选的终端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的保护壳600,包括:
处理器61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61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62,所述存储介质62通过通信总线63依赖所述处理器61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61执行时,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终端中的各个组件通过通信总线6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通信总线6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通信总线6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通信总线63。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时候,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反充线圈,无线充电处理模块,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无线反充线圈的至少一个接线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
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用于:通过第一通信协议接收交流信号;
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交流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直流信号;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直流信号之后,向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处于连通状态,为所述保护壳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包括:无线充电芯片,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其中,
所述无线充电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元件,所述无线充电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包括:匹配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其中,
所述匹配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的两个接线端,所述匹配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
所述匹配电路用于:对所述交流信号进行匹配处理,得到匹配处理后的交流信号;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用于:对所述匹配处理后的交流信号进行整流滤波,得到所述直流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MCU,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MCU;其中,
所述MCU用于:向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处于断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通信协议芯片;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芯片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匹配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通信协议芯片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MCU;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芯片用于:从所述匹配电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线圈接收到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至所述MCU。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为天线开关;其中,
所述天线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天线开关的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无线反充线圈的一个接线端,所述天线开关的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天线开关用于:接收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控制信号处于连接状态以使得所述无线反充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处于连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MCU;其中,
所述天线开关还用于:接收到所述MCU的控制信号处于断开状态以使得所述无线反充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处于断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为蓝牙模块、WiFi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UWB模块,所述UWB模块与所述MCU连接,基于所述开关元件处于连通状态,所述无线反充线圈接收到交流电源,经过所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转换为整流电源,为所述UWB模块供电。
1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的保护壳中,所述终端的保护壳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无线反充线圈,无线充电处理模块,第一通信线圈,第一通信处理模块和开关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两个输入端,所述第一通信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所述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无线反充线圈的至少一个接线端与所述无线充电处理模块之间,所述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包括:
当所述终端向所述保护壳反充电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接收到来自所述终端的停止反充指令;
根据所述停止反充指令生成控制信号,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元件处于断开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向所述保护壳反充电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接收来自所述终端的数据,
或者,
当所述终端向所述保护壳反充电时,通过所述第一通信线圈发送数据至所述终端。
13.一种终端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通过通信总线依赖所述处理器执行操作,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控制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所述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时候,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110622905.2A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4424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2905.2A CN115442465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2905.2A CN115442465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2465A true CN115442465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1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2905.2A Pending CN115442465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246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6145B2 (en)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742216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variable charging mode
US8213862B2 (en) Headset charge via short-range RF communication
US1006934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power
JP605344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893558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method
AU2018424953B2 (en)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AU2018424390B2 (en) Wireless charging receiving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13174340A2 (zh) 终端及其的切换方法
CN110739739B (zh) 充电控制方法、充电控制设备和电子设备
KR101471806B1 (ko) 공진형 무선 충전 수신기의 다중 조절 스위치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3685953A (zh) 拍摄装置、移动终端和手表
CN104716750A (zh) 一种低耗能无线供电方法及相关装置、系统
US10523035B2 (en) Multi-tapped coil for wireless charging range and efficiency
US11894694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to-be-charged device
KR101390402B1 (ko) 이동 단말에 설치 된 전력 공유 프로그램을 이용한 전력 공유 장치 및 시스템
KR102371501B1 (ko) 휴대 단말과 외부 기기 간의 usb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 방법
AU2014208038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CN115442465A (zh) 一种终端的保护壳、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19141B (zh) 通过近场通信对电池充电的方法
CN111641437B (zh) 近场通信与无线充电天线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160197649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787387A (zh) 无线充电接收设备和电子设备
CN215186094U (zh) 无线充电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08767606A (zh) 转接器、充电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