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6905B - 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6905B
CN115436905B CN202211219577.2A CN202211219577A CN115436905B CN 115436905 B CN115436905 B CN 115436905B CN 202211219577 A CN202211219577 A CN 202211219577A CN 115436905 B CN115436905 B CN 115436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platform
receiving
motion
sub
distribu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95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36905A (zh
Inventor
王雪梅
汪丙南
吕晓德
董青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Inform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112195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69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6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6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36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6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应用于干涉测量、成像以及目标探测中,适用于分布式运动平台;分布式运动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发射运动平台和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方法包括:对分布式运动平台建立运动模型;根据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直接到达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构建直达波信号方程组;根据发射运动平台子孔径到达探测目标,且由探测目标反射至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子孔径的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方程组;对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和接收回波方程组进行解析,获得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根据相位变化历程、运动模型、接收运动平台接收的信号来向角度和相位,确定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基线数据。

Description

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雷达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无源接收系统也叫外辐射源雷达,是利用系统外部的、不受控制非专门设计的电磁辐射源对目标的照射回波进行探测分析的一种雷达系统,具有低成本和易于隐蔽的特点,同时具有多基地、低频段的反隐身潜力。
分布式无源接收系统的广泛应用对运动平台上的基线估计方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且由于分布式收发系统所在的运动平台使用愈加灵活,基线数据对无源接收系统的目标探测性能的影响愈大,因此,这对基于运动平台的分布式收发基线的估计方法提出了更多要求。
面向运动形式更为灵活、多运动平台的使用环境,传统的子孔径干涉测量方法尚无法对分布式多运动平台的基线进行估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分布式运动平台基线估计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分布式运动平台基线估计方法,应用于干涉测量、成像以及目标探测中,适用于分布式运动平台;分布式运动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发射运动平台和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该方法包括:
对分布式运动平台建立运动模型;
根据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直接到达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构建直达波信号方程组;
根据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到达探测目标,且由探测目标反射至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方程组;
对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和接收回波方程组进行解析,获得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
根据相位变化历程、运动模型、接收运动平台接收的信号来向角度和相位,确定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基线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运动模型能够表征:接收运动平台,与发射运动平台、探测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和相对速度信息、以及时间信息;以及发射运动平台,至少包括至少两个坐标轴的相对位置信息或发射运动平台上相对于接收运动平台的信号来向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和接收回波方程组进行解析,获得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包括:对接收回波方程组进行距离压缩,得到接收运动平台之间的第一波程差,以及对直达波信号方程组以及接收回波信号方程组分别进行距离压缩得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对同一发射信号经过探测目标后的第二波程差,根据第一波程差和第二波程差获得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相位变化历程能够表征相位变化与基线长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第一波程差和第二波程差获得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包括:
根据波程差进行干涉运算,得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第一相位变化历程,根据波程差进行干涉运算,得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第二相位变化历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根据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相对速度信息、相对位置信息、时间信息、数量以及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数量构建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直接到达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构建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包括:以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接收直达波信号构建直达波信号方程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直达波信号至少包括频率、幅度、相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发射运动平台发射的且由探测目标反射至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方程组包括:以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接收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方程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回波信号至少包括频率、幅度、相位、时间延迟、多普勒频移。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数据估计系统,包括分布式运动平台、控制和处理计算机。控制和处理计算机用于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基线估计方法。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存储装置。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一种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基线估计方法。
本公开的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分布式运动平台基线估计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系统,通过对分布式运动平台建立运动模型,得到运动平台的相对运动的信息,使得单一平台上的接收单元不再局限于至少包含两个子孔径的要求,这使得运动平台可用的数据增多,进一步加大了灵活性。该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分布式运动平台机动、灵活特点下的运动多基线估计,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由平台运动带来的多基线无法估计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基于同一接收平台的子孔径基线估计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分布式运动平台基线估计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分布式运动平台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接收运动平台根据阵列特点划分的子孔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运动平台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子孔径干涉测量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01-发射运动平台;
011-发射运动平台子孔径;
002-探测目标;
003-第一接收运动平台;
031-第一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
004-第二接收运动平台;
041-第二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
051-第一直达波信号;
052-第二直达波信号;
061-第一回波信号;
062-第二回波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基线估计方法可以是利用阵列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干涉测量功能实现:具体原理是由于回波信号的相位斜率与运动平台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关系,通过同一接收运动平台的不同子孔径接收到的运动平台的回波信号的相位差就可以进行两运动平台的速度估计,通过进一步处理得到平台的多基线。但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现,在面向运动形式更为灵活、多运动平台的使用环境时,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子孔径干涉测量方法尚无法对分布式多运动平台的基线进行估计。
图1为基于同一接收平台的子孔径基线估计方法流程图。
如图1所示,子孔径信号1是子孔径1收到的回波信号,子孔径信号2是子孔径2收到的回波信号。首先,对子孔径1和子孔径2接收到的子孔径1信号和子孔径2信号进行共轭相乘,然后提取相位信息。由于外界杂波的影响,提取相位信息时需要设置门限相位,然后通过相位解缠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估计出相位斜率。根据相位与运动速度关系得到平台速度,并进一步估计基线数据。
在相关技术中,子孔径基线测量方法通常用于回波接收的至少两个子孔径在同一接收平台的场景中,当分布式运动平台中的某一接收运动平台为单一子孔径时,无法获得更多接收回波信号以便进行干涉测量。
相关技术无法应用于分布式多运动平台环境,这极大地限制了分布式系统的应用场景。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流程图。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操作S201~操作S205。
在操作S201,对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建立运动模型。
在操作S202,根据所述发射运动的信号直接到达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构建直达波信号方程组。
在操作S203,根据所述发射运动平台的发射信号到达探测目标,且由所述探测目标反射至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方程组。
在操作S204,对所述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和所述接收回波方程组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
在操作S205,根据所述相位变化历程、所述运动模型、所述接收运动平台接收的信号来向角度和相位,确定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基线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提供的基线数据估计方法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干涉测量地面高程或对地进行干涉成像、或应用于目标探测中的数据处理。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两个子孔径之间相位中心的间距,即为概念对应的基线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分布式运动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发射运动平台和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子孔径是从发射运动平台上的发射天线和接收运动平台上的接收天线中信号走的链路通道上划分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子孔径的划分通常是由根据接收阵列系统确定的,如果接收系统是多通道的,可以划分为多个子孔径,接收系统为单通道时,只能划分为单一子孔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使用需求,建立分布式运动平台的运动模型:
Δ={T,R} (1)
其中,Δ表示分布式运动平台的运动模型;T表示发射运动平台方程组;R表示接收运动平台方程组;m表示发射运动平台编号;n表示接收运动平台编号;xTm表示第m个发射运动平台运动模型中三维坐标系x轴的位置信息;yTm表示第m个发射运动平台在运动模型中三维坐标系y轴的位置信息;zTm表示发射运动平台的第m个子孔径在运动模型中三维坐标系z轴的位置信息;vTm表示发射运动平台的第m个子孔径的速度信息;xRn表示第n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在运动模型中三维坐标系x轴的位置信息;yRn表示第n个接收运动平台在运动模型中三维坐标系y轴的位置信息;zRn表示第n个接收运动平台在运动模型中三维坐标系z轴的位置信息;vRn表示第n个接收运动平台的速度信息;t表示时间信息。
例如T=T1,其中T1=(xT1,yT1,zT1,VT1,t1),代表在t1时刻,第1个发射运动平台相对位置信息是xT1,yT1,zT1,速度信息是VT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分布式运动平台建立运动模型,得到运动平台的相对运动的信息,使得单一平台上的接收子孔径的数量不再局限于至少包含两个的要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运动模型表征的是接收运动平台和发射运动平台在分布式运动平台中的相对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收运动平台的各项参数均为已知,其中接收运动平台的参数至少包括位置信息,相位信息,信号来向角度、时间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发射运动平台的参数可以包括至少任意两个坐标轴的位置信息。
作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发射运动平台的参数可以包括相对于接收运动平台的信号来向角度。
作为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根据使用需求,建立分布式运动平台的运动模型:
Δ={T,R} (4)
其中,θ为信号来向角度。
例如T=T1,其中T1=(xT1,yT1,zT1,VT1,t1),代表在t1时刻,第1个发射运动平台相对位置信息是xT1,yT1,zT1,速度信息是VT1,信号来向角度是θ。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和接收回波方程组进行解析,获得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可以包括:对接收回波方程组进行距离压缩,得到接收运动平台之间的第一波程差,以及对直达波信号方程组以及接收回波信号方程组分别进行距离压缩得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对同一发射信号经过探测目标后的第二波程差,根据第一波程差和第二波程差获得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相位变化历程能够表征相位变化与基线长度的对应关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第一波程差和第二波程差获得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包括:根据波程差进行干涉运算,得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第一相位变化历程,以及根据波程差进行干涉运算,得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第二相位变化历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相对速度信息、相对位置信息、时间信息、数量以及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数量构建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分布式运动平台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接收运动平台根据阵列特点划分的子孔径分布示意图。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的分布式运动平台,包含5个发射运动平台T1-T5和5个接收运动平台R1-R5,其中接收运动平台R1包含1个子孔径,接收运动平台R2包含3个子孔径,接收运动平台R3包含2个子孔径,接收运动平台R4包含3个子孔径,接收运动平台R5包含3个子孔径。
如图4所示,根据分布式运动平台的不同接收阵列划分的接收子孔径,子孔径数量与接收运动平台中子孔径数量有关。图3中所显示的发射运动平台和接收运动平台所在平台的位置关系不定,仅为示意。为
如图4所示的接收运动平台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可以表示为:
A1=A11=(xA11,yA11,zA11,VA11,t) (7)
A2=[A21 A22 A23] (8)
A3=[A31 A32] (9)
A4=[A41 A42 A43] (10)
A5=[A51 A52 A53] (11)
其中,A1是第1个接收运动平台的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A2是第2个接收运动平台;A3是第3个接收运动平台的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A4是第4个接收运动平台的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A5是第5个接收运动平台的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Apq是子孔径的编号,表示第p个接收运动平台的第q个子孔径,比如A22表示第2个接收运动平台的第2个子孔径。xA11表示第1个接收运动平台第1个子孔径在运动模型中x轴的位置参数;yA11表示第1个接收运动平台第1个子孔径在运动模型中y轴的位置参数;zA11表示第1个接收运动平台第1个子孔径在运动模型中z轴的位置参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主要用于实现后续运动平台多基线估计中接收子孔径的分布接收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直接到达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构建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包括:以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接收直达波信号构建直达波信号方程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直达波信号可以至少包括频率、幅度、相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直达波信号方程组ST由n个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到达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组成,如下式所示:
其中,STm表示m个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直接到达第n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组成的直达波信号方程组,例如,ST1n为1个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直接到达第n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组成的直达波信号方程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根据发射运动平台发射的且由探测目标反射至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方程组包括:
以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接收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方程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回波信号可以至少包括频率、幅度、相位、时间延迟、多普勒频移。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接收回波信号方程组S如下所示:
其中,SR1代表接收运动平台1接收到的1个子孔径的回波信号方程;SR5代表接收运动平台5接收到的3个子孔径接收回波信号方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收回波信号方程组中包括接收运动平台中所有子孔径接收的回波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以多子孔径接收阵列接收的回波信号构建的方程组可以表征接收运动平台上的多子孔径的回波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以多子孔径接收阵列的接收回波信号的回波信息可以包括频率、幅度、相位、时间延迟信息、多普勒频移等。
作为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数据估计系统,包括分布式运动平台、控制和处理计算机,控制和处理计算机用于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基线估计方法。
作为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存储装置。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意一种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基线估计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接收运动平台不限于单子孔径或阵列接收形式,即子孔径的选择可以从单个运动平台中的接收阵列中选择,也可以从不同运动平台上的接收系统中选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分布式运动平台建立的运动模型、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可以不受单一接收运动平台上的子孔径的数量限制。
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运动平台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子孔径干涉测量原理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5-图6所示的运动平台,由一个发射运动平台001,一个探测目标002,第一接收运动平台003和第二接收运动平台004组成。发射运动平台001包含一个子孔径011,第一接收运动平台003包含一个子孔径031,第二接收运动平台004包含一个子孔径041。子孔径011发射的信号到达探测目标002后,反射到子孔径031的第一回波信号为061,反射到子孔径041的第二回波信号为062。子孔径011发射的信号,直接到达子孔径031的第一直达波信号为051,直接到达子孔径041的第二直达波信号为052。
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所有信息均为已知,发射运动平台001经过测量得到一部分信息。
根据接收运动平台的信息和发射运动平台的部分已知信息,构建分布式运动平台的运动模型Δ={T,R},其中接收运动平台的运动方程组:
其中,R1=(xR1,yR1,zR1,VR1,t),R2=(xR2,yR2,zR2,VR2,t);
发射运动平台的运动方程组:
T=T1 (14)
其中,T1=(xT1,yT1,zT1,VT1,t)。
其中,上述信息中yT1不已知,其他信息已知。
以运动模型中的相对关系作为输入参数,并根据接收运动平台的多子孔径数量构建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
A1=A11=(xA11,yA11,zA11,VA11,t) (15)
A2=A21=(xA21,yA21,zA21,VA21,t) (16)
直达波信号方程组ST由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分别接收到的直达波信号组成:
其中,ST1为以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A1接收到的直达波信号组成,ST2为以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A2接收到的直达波信号组成。
根据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信号方程组S,如下所示:
其中,SR1为以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A1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组成,SR2为以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A2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组成。
对回波方程组SR1(SR11)、SR2(SR21)分别进行距离压缩,得到SR2(SR21)与SR1(SR11)之间的第一波程差,即两个接收运动平台之间的第一波程差。
第一波程差包括第一接收运动平台003的子孔径031的接收回波的第一波程差方程和第二接收运动平台004的子孔径041的接收回波的第二波程差方程。
波程差方程能够分别体现与所对应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接收回波的波长、信号幅度、以及所对应的接收运动平台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对第一波程差方程和第二波程差方程进行干涉运算,即第一波程差方程的共轭信号与第二波程差方程相乘,由此,可以得第一相位变化历程。
第一相位变化历程可以反映第一接收运动平台003和第二接收运动平台004的运动速度、子孔径接收回波的波长、与第一接收运动平台003的子孔径031和第二接收运动平台004的子孔径041之间的基线长度的关系。
第一接收运动平台003和第二接收运动平台004的运动速度、接收回波的波长的信息都是已知的,由此可以得出相位变化与基线长度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两个子孔径的回波信号,得到相位变化与基线长度的对应关系。第一接收运动平台003与第二接收运动平台004的运动速度已知,可以通过对子孔径031和子孔径041的回波信号的相位变化关系,可以反推出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031和子孔径041之间的基线长度。
对ST和SR1(SR11)、SR2(SR21)进行距离压缩,得到两个接收运动平台对同一发射信号经过探测目标后的第二波程差。
第二波程差包括第一接收运动平台003的子孔径031的接收的直达波信号的第一直达波波程差方程,和第二接收运动平,004的子孔径041的接收的直达波信号的第二直达波波程差方程。
对第一直达波波程差和第二直达波波程差进行干涉运算,得到第二相位变化历程。
第二相位变化历程可以直接反映相位变化与基线长度的对应关系,子孔径011、031的运动速度已知,可以通过对两个子孔径的回波信号的相位关系可以反推出这两个子孔径之间的基线长度。同理,可以经过上述步骤反推出子孔径011与子孔径041之间的基线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子孔径031接收的同一发射平台上的子孔径011发射的直达波信号与回波信号进行距离压缩,而不是所有直达波信号与回波信号进行距离压缩。
本公开的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系统,通过对分布式运动平台建立运动模型,得到运动平台的相对运动的信息,使得单一平台上的接收单元不再局限于至少包含两个子孔径的要求,这使得运动平台可用的数据增多,进一步加大了灵活性。该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分布式运动平台机动、灵活特点下的运动多基线估计,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由平台运动带来的多基线无法估计问题,最终解决多运动平台基线不确定带来的目标无法探测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应用于干涉测量、成像以及目标探测中,适用于分布式运动平台;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发射运动平台和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建立运动模型;
根据所述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直接到达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构建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其中,所述直达波信号至少包括频率、幅度、相位;
根据所述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到达探测目标,且由所述探测目标反射至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方程组,所述回波信号至少包括频率、幅度、相位、时间延迟、多普勒频移;
对所述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和所述接收回波方程组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包括:
对所述接收回波方程组进行距离压缩,得到所述接收运动平台之间的第一波程差;
对所述直达波信号方程组以及所述接收回波信号方程组分别进行距离压缩得到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对同一发射信号经过所述探测目标后的第二波程差;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波程差和所述第二波程差获得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
根据所述相位变化历程、所述运动模型、所述接收运动平台接收的信号来向角度和相位,确定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基线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相位变化历程和所述回波信号,得到相位变化与基线长度的对应关系,通过所述运动模型中所述接收运动平台的运动速度或所述信号来向角度和相位,反推出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基线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运动模型能够表征:
所述接收运动平台,与所述发射运动平台、探测目标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和相对速度信息、以及时间信息;以及
所述发射运动平台,至少包括至少两个坐标轴的相对位置信息或所述发射运动平台上相对于所述接收运动平台的信号来向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位变化历程能够表征相位变化与基线长度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波程差和所述第二波程差获得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相位变化历程包括:
根据所述波程差进行干涉运算,得到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第一相位变化历程;以及
根据所述波程差进行干涉运算,得到所述分布式运动平台的第二相位变化历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相对速度信息、相对位置信息、时间信息、数量以及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数量构建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发射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直接到达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直达波信号,构建直达波信号方程组包括:
以所述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接收所述直达波信号构建所述直达波信号方程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发射运动平台发射的且由所述探测目标反射至所述至少两个接收运动平台的子孔径的回波信号,构建接收回波方程组包括:
以所述空间分布式子孔径接收阵列接收所述回波信号构建所述接收回波方程组。
8.一种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数据估计系统,包括分布式运动平台、控制和处理计算机;
其中,所述控制和处理计算机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219577.2A 2022-09-30 2022-09-30 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436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9577.2A CN115436905B (zh) 2022-09-30 2022-09-30 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9577.2A CN115436905B (zh) 2022-09-30 2022-09-30 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6905A CN115436905A (zh) 2022-12-06
CN115436905B true CN115436905B (zh) 2023-07-18

Family

ID=8425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9577.2A Active CN115436905B (zh) 2022-09-30 2022-09-30 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690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6385A (en) * 1975-01-20 1976-03-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terferometric navigation and guidance system
US4734702A (en) * 1986-02-25 1988-03-29 Litton Systems, Inc. Passive ran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8855B (zh) * 2012-08-09 2014-01-2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数字电视信号的直升机目标识别方法
CN102981144B (zh) * 2012-11-21 2015-03-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空中运动平台对目标的三维无源定位方法
CN103852760B (zh) * 2012-12-04 2016-02-03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刚性和柔性基线组合的多基线测量方法
CN104049237A (zh) * 2013-03-15 2014-09-17 郁涛 基于相差测量的无源定位技术
CN103605107B (zh) * 2013-12-03 2016-05-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多基线分布式阵列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
CN104237844B (zh) * 2014-09-15 2017-01-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相位补偿的分布式米波平面阵列雷达方位角测量方法
CN104730551B (zh) * 2015-03-12 2017-03-2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星地双基地差分干涉基线坐标以及形变量测量方法
CN113050053B (zh) * 2021-03-17 2023-07-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动平台分布式相参雷达相参参数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14201891B (zh) * 2022-02-17 2022-05-06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一种天线方位多通道间基线和相位中心的配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6385A (en) * 1975-01-20 1976-03-2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terferometric navigation and guidance system
US4734702A (en) * 1986-02-25 1988-03-29 Litton Systems, Inc. Passive ran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长短基线干涉仪的无源定位系统研究;魏星;万建伟;皇甫堪;;现代雷达(05);全文 *
运动双基地MIMO雷达的参数估计性能;郑志东;周青松;张剑云;杨波;;电子与信息学报(0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6905A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hmad et al. Noncoherent approach to through-the-wall radar localization
Hu et al. A multi-carrier-frequency random-transmission chirp sequence for TDM MIMO automotive radar
US947078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angular resolution in an automotive radar system
Chen et al. A portable real-time digital noise radar system for through-the-wall imaging
EP3324205B1 (en) Decentralised radar system
Tan et al. Awireless passive radar system for real-time through-wall movement detection
CN109581352B (zh)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超分辨测角系统
CN111856449A (zh) 雷达设备和用于检测雷达目标的方法
CN114814817B (zh) 运动目标速度解模糊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561507A (zh) 一种外辐射源雷达的杂波对消方法
JP2009025159A (ja) レーダ装置
CN101464514B (zh) 步进频率雷达系统的校准方法与校准处理器
Ahmad et al. A beamforming approach to stepped-frequency synthetic aperture through-the-wall radar imaging
CN115436905B (zh) 基于无源接收系统的基线估计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lbuquerque et al. Robot self position based on asynchronous millimetre wave radar interference
Kulpa Noise radar sidelobe suppression algorithm using mismatched filter approach
Albaba et al. Low-complexity forward-looking volumetric SAR for high resolution 3-D radar imaging
Sakhnini et al.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robust near-field radar localization using a massive MIMO testbed
Han et al. Multi-vehicle velocity estimation using IEEE 802.11 ad waveform
KR101052050B1 (ko) 다수의 레이더를 가간섭적으로 결합하여 이동 표적의 감지율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이 적용된 레이더 시스템
US11953584B2 (en) Three-dimensional location estimation using multiplicative processing of sensor measurements
Haimovich Distributed mimo radar for imaging and high resolution target localization
US20240036183A1 (en) Radar method and radar system for a phase-coherent analysis
Wang et al. A new approach for target location of through the wall radar imaging in the presence of wall ambiguities
Ahmad et al. Through-the-wall wideband synthetic aperture beamform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