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6421B - 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6421B
CN115436421B CN202210910698.5A CN202210910698A CN115436421B CN 115436421 B CN115436421 B CN 115436421B CN 202210910698 A CN202210910698 A CN 202210910698A CN 115436421 B CN115436421 B CN 115436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emperature
conducting material
heat conducting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106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36421A (zh
Inventor
张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106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6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6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6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36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6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5/0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 G01N25/20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rmal means by investig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t, i.e. calorimetry, e.g. by measuring specific heat, by measur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251Colorimeters; Construc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所述装置包括:容置有待测试冷却液的测试容器;浸没在待测试冷却液中的测试用具,测试用具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器、导热材料和散热器,其中,加热器与测试电源的一端电性连接;温度采集单元,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一端与导热材料靠近加热器的一面连接,第二端用于输出第一端采集的温度,第三端与导热材料靠近散热器的一面连接,第四端用于输出第三端采集的温度;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的第一端与测试电源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二端与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三端与温度采集单元的第四端电性连接,第四端用于输出测试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够测试冷却液和导热材料的兼容性。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和图像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Unit,GPU)等部件功耗的成倍增长,传统风冷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其散热需求,液冷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目前常用的液冷技术包括浸没式液冷和冷板式液冷,其中,浸没式液冷方式,即将待冷却元件浸泡在冷却液中,通过待冷却元件与冷却液直接接触进行散热。
由于待冷却元件在冷却液中浸泡后,可能导致待冷却元件性质和/或冷却液性质发生变化,因此在使用浸没式液冷方式之前,需要对待冷却元件和冷却液的兼容性进行测试。
目前的冷却液根据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发生相变分为单相和两相冷却液,且在服务器散热过程中,一般通过导热材料对待冷却元件进行辅助散热,因此对冷却液和导热材料的兼容性测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以测试冷却液和导热材料的兼容性。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测试容器,所述测试容器中盛放待测试冷却液;
测试用具,所述测试用具浸没在所述待测试冷却液中,所述测试用具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器、导热材料和散热器,其中,所述加热器与测试电源的一端电性连接;
温度采集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一端采集的温度,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四端用于输出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三端采集的温度;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测试电源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四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四端用于输出测试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采集端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五端电性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与水源连接的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与所述测试容器连接,且所述冷却盘管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液面。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导热材料在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其中,所述第一环境包括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获取预设的至少一个测试时长,以及所述导热材料在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其中,所述第二环境包括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待测试冷却液中,且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根据所述初始热阻和各个所述测试热阻的数值大小情况,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原始图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冷却液中之前,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液体信息;
采集在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所对应的测试图像数据;
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与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
根据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与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第一二值化图像,对所述第一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第一色度数据;
对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二值化图像,对各个所述第二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对应的第二色度数据;
将所述第一色度数据和各个所述第二色度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色度变化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导热材料在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第一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二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和所述加热功率,得到所述导热材料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导热材料在第二环境中并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至少一个第三温度,其中,所述第三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至少一个第四温度,其中,所述第四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加热功率、各个所述第三温度和各个所述第二温度,得到对应的所述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结合第二方面的可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结合第二方面的可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的步骤。
上述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所述装置包括容置有待测试冷却液的测试容器,以及放置在所述测试容器内的测试用具,其中,所述测试用具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器、导热材料和散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测试电源的一端电性连接;还包括温度采集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一端采集的温度,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四端用于输出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三端采集的温度;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测试电源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四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四端用于输出测试结果。获取所述导热材料在上述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形成的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预设的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并将各个所述测试热阻分别与导热材料的初始热阻进行对比,其中,所述初始热阻用于指示所述导热材料在第一环境中的热阻,所述第一环境包括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根据所述初始热阻和各个所述测试热阻的数值大小情况,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具体的,当所述初始热阻与所述测试热阻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差值阈值,以及超过所述差值阈值的次数超过预设的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不兼容,否则,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兼容,从而完成对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1、测试容器;2、待测试冷却液;3、测试用具;31、加热器;32、导热材料;33、散热器;4、冷却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纵向”、“横向”、“水平”、“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亦仅为了便于简化叙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对服务器进行散热的方案中,为了满足服务器的散热高需求,一般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并通过导热材料对待冷却元件进行散热。然而,导热材料浸没在冷却液中,可能会导致导热材料和/或冷却液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散热效率。因此,在正式散热之前,需要对导热材料和冷却液之间的兼容性进行测试。
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结合图1进行说明,所述装置包括:测试容器1、测试用具3、温度采集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测试容器1中容置有待测试冷却液2;测试用具3放置在所述测试容器1内,且所述测试用具3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器31、导热材料32和散热器33,所述加热器31根据测试电源提供的加热功率产生热量;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导热材料32连接所述加热器31和所述散热器33的两面连接,从而采集所述导热材料32连接所述加热器31和所述散热器33的两面的温度,并将其输出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温度采集单元采集的温度以及所述测试电源提供的加热功率,得到所述导热材料32的测试热阻。
通过设置不同的测试时长,可以采集到不同测试时长后的导热材料32 两面的温度,所述处理单元根据不同测试时长下的温度,得到对应的测试热阻;所述处理单元根据各个所述测试热阻和所述导热材料32的初始热阻的数值大小情况,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之间的兼容性,其中,所述初始热阻为所述测试用具3在室温下而不是浸没在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中,所述导热材料32的热阻;当所述初始热阻与所述测试热阻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差值阈值,以及超过所述差值阈值的次数超过预设的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不兼容,否则,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兼容,从而完成对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包括:
测试容器1,所述测试容器1中容置待测试冷却液2;
测试用具3,所述测试用具3浸没在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中,所述测试用具3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器31、导热材料32和散热器33,其中,所述加热器31与测试电源的一端电性连接;
温度采集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材料32靠近所述加热器31的一面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一端采集的温度,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导热材料 32靠近所述散热器33的一面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四端用于输出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三端采集的温度;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测试电源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四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四端用于输出测试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容器1用于容置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以及所述测试用具3,且所述测试用具3浸没在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中,以及所述测试用具3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器31、导热材料32和散热器33,其中,所述加热器31根据测试电源提供的加热功率产生热量,从而模拟采用浸没式液冷对服务器的待冷却元件进行散热的实际应用场景。
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用于在测试过程中采集所述导热材料32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31和所述散热器33两面的温度,并将其输出至所述处理单元。示例性的说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巡回测温仪和第二巡回测温仪。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端与所述导热材料32连接所述加热器31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巡回测温仪的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巡回测温仪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端与所述导热材料32连接所述散热器33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的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三端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连接关系,通过所述第一巡回测温仪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导热材料32连接所述加热器31一面的温度,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将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导热材料32连接所述散热器33一面的温度,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处理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巡回检测仪和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采集的温度之后,再结合所述测试电源为所述加热器31提供的加热功率,得到所述导热材料32的测试热阻。具体的,将所述第一巡回测温仪采集的温度记为T1,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采集的温度记为T2,所述测试电源为所述加热器31提供的加热功率记为P,所述导热材料32的测试热阻记为R,则所述导热材料32的测试热阻的数学表达为:R=(T1-T2)/P。可选的,可以设置测试时长,且为了提高测试的精度,可以设置多个所述测试时长,分别在各个所述测试时长之后,获取对应的T1和T2,再结合所述加热功率,根据前述导热材料32的测试热阻的数学表达,可以得到各个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
再将各个所述测试热阻与所述导热材料32在室温下的初始热阻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热阻差值,其中,所述导热材料32在室温下的初始热阻指的是依次连接的加热器31、导热材料32和散热器33形成的测试用具3 在室温下,不是浸没在待测试冷却液2中的热阻,所述初始热阻可以在开始测试兼容性之前进行实验获得,也可以根据导热材料32的生产厂商公开的数据获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将各个所述热阻差值与预设的差值阈值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其中,对比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所述第一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热阻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差值阈值的情况,所述第二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热阻差值大于所述差值阈值的情况。对所述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得到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二结果的数量;在所述第二结果的数量大于所述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不兼容;否则,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不兼容,从而完成对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和导热材料32的兼容性测试。且本申请设置多个所述测试时长,可以得到不同测试时长下的导热材料32的测试热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测试结果出现偶然性,提高测试精度。
上述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中,通过在所述测试容器1中容置待测试冷却液2,将依次连接的加热器31、导热材料32和散热器33形成的测试用具3浸没在待测试冷却液2中;将温度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导热材料 32连接所述加热器31和所述散热器33的两面连接,以采集对应面在各个测试时长后的温度,并将其输出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导热材料32两面的温度差以及加热功率,得到对应的所述导热材料32的测试热阻;所述处理单元还根据所述初始热阻和各个所述测试热阻的数值大小情况,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兼容性。当所述初始热阻与所述测试热阻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差值阈值,以及超过所述差值阈值的次数超过预设的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不兼容,否则,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 兼容,从而完成对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且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测试时长,降低了测试结果出现偶然误差的可能性,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且在测试过程中,无需将所述测试用具3反复取出,可以直接在不同测试时长下进行兼容性的测试,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不同测试时长下将测试用具3取出带来的不便,节约测试成本和人力成本。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采集端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五端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还可以通过待测试冷却液2的色度变化,来判断待测试冷却液2和导热材料32之间的兼容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本实施例设置图像采集单元。通过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测试前后的图像数据,并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测试前后的图像数据,得到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在测试前后发生的色度变化,并将该色度变化与预设的变化阈值进行对比,以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兼容性。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导热材料32的热阻变化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色度变化进行结合,作为测试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之间是否兼容的判断依据,进一步过滤偶然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提高测试的精确度。
可选的,可以在上述采集温度步骤中所述的各个测试时长后,采集待测试冷却液2的图像数据,从而可以得到在不同的测试时长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色度变化情况,减少测试过程的误差,提高测试的精度。示例性的说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可以包括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带有拍照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且为了便于采集图像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容器1可以选择玻璃等透明材料。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水源连接的冷却盘管4,所述冷却盘管4与所述测试容器1连接,且所述冷却盘管4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液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待测试冷却液2可以是两相冷却液,也可以是单相冷却液,而两相冷却液会因为发生相变而产生部分气态冷却液,从而导致将所述测试用具3的待测试冷却液2的体积减小,影响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冷却盘管4对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在测试过程中因相变产生的气态冷却液进行冷凝,以使所述气态冷却液被冷凝为液态冷却液;由于所述冷却盘管4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液面,因此,冷凝形成的液态冷却液流向待测试冷却液2中,一定程度上避免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体积减小,提高测试的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报警单元可以包括声光报警器。若测试人员不在测试现场,且测试结果显示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 2不兼容时,所述处理单元可以输出指令,以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提醒测试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
如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01:获取导热材料在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其中,所述第一环境包括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环境包括在室温下,将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依次连接,将所述加热器的一端与测试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加热器根据所述测试电源提供的加热功率产生热量,且该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S102:获取预设的至少一个测试时长,以及所述导热材料在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其中,所述第二环境包括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待测试冷却液中,且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进行说明,所述第二环境包括容置有待测试冷却液2的测试容器1中,以及将所述加热器31、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散热器33依次连接形成的测试用具3,浸没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中,将所述加热器31的一端与测试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加热器31根据所述测试电源提供的加热功率产生热量,且该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32流向所述散热器33进行散热的环境。且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测试时长,可以得到不同测试时长下的导热材料32的测试热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测试热阻出现偶然性误差,提高测试精度。
S103:根据所述初始热阻和各个所述测试热阻的数值大小情况,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进行说明,可以设置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接收所述导热材料32的初始热阻和各个所述测试热阻,并通过与所述测试电源电性连接,获得所述测试电源为所述加热器31提供的加热功率。根据所述初始热阻和各个所述测试热阻的数值大小情况,确定所述导热材料 32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兼容性指的是:所述处理单元将各个所述测试热阻与所述初始热阻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热阻差值;将各个所述热阻差值与预设的差值阈值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其中,对比结果包括第一结果和第二结果,所述第一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热阻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差值阈值的情况,所述第二结果用于指示所述热阻差值大于所述差值阈值的情况;对所述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得到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二结果的数量;在所述第二结果的数量大于所述数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不兼容;否则,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不兼容,从而完成对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和导热材料32 的兼容性测试。
本申请设置多个所述测试时长,可以得到不同测试时长下的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测试结果出现偶然性误差,提高测试精度。且在测试过程中,无需将所述测试用具反复取出,可以直接在不同测试时长下进行兼容性的测试,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不同测试时长下将测试用具取出带来的不便,节约测试成本和人力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原始图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冷却液中之前,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液体信息;
采集在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所对应的测试图像数据;
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与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
根据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2进行说明,由于还可以通过待测试冷却液2 的色度变化,来判断待测试冷却液2和导热材料32之间的兼容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本实施例设置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采集端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其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电性连接。示例性的说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可以包括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带有拍照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且为了便于采集图像数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容器1可以选择可视化材料。
基于此,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测试之前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原始图像数据,以及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测试图像数据;通过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测试前后的图像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原始图像数据和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得到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在测试前后发生的色度变化,并将所述色度变化与预设的变化阈值进行对比,以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 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兼容性。
具体的,所述处理单元将各个所述色度变化与预设的变化阈值进行对比,得到比较结果,其中,比较结果包括第三结果和第四结果,所述第三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变化小于或等于所述变化阈值的情况,所述第二结果用于指示所述色度变化大于所述变化阈值的情况;对所述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得到所述第三结果和所述第四结果的数量;在所述第四结果的数量大于所述变化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 不兼容;否则,确定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不兼容,从而完成对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和导热材料32的兼容性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导热材料32的热阻变化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 的色度变化进行结合,作为测试所述导热材料32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 之间是否兼容的判断依据,进一步过滤偶然误差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提高测试的精确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与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第一二值化图像,对所述第一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第一色度数据;
对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二值化图像,对各个所述第二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对应的第二色度数据;
将所述第一色度数据和各个所述第二色度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色度变化数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获取导热材料在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第一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二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和所述加热功率,得到所述导热材料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环境包括在室温下,将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依次连接,将所述加热器的一端与测试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加热器根据所述测试电源提供的加热功率产生热量,且该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可以设置温度采集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用于在测试之前采集所述测试用具在常温下,非浸没在待测试冷却液中时,所述导热材料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散热器两面的温度,以及在测试过程中采集所述导热材料分别连接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散热器两面的温度,并将其输出至所述处理单元。
示例性的说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可以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巡回测温仪和第二巡回测温仪。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端与所述导热材料连接所述加热器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巡回测温仪的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巡回测温仪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采集端与所述导热材料连接所述散热器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的接收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三端电性连接。
基于上述连接关系,通过所述第一巡回测温仪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导热材料连接所述加热器一面的温度,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将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导热材料连接所述散热器一面的温度,传输至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三端。所述处理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一巡回检测仪和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采集的温度之后,再结合所述测试电源为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加热功率,得到所述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
具体的,在测试之前,即在第一环境中,将所述第一巡回测温仪采集的温度记为t1,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采集的温度记为t2,所述测试电源为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加热功率记为P,所述导热材料的初始热阻记为R0,则所述导热材料的初始热阻的数学表达为:R0=(t1-t2)/P。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材料的初始热阻也可以根据导热材料的生产厂商公开的数据获得,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获取所述导热材料在第二环境中并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至少一个第三温度,其中,所述第三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至少一个第四温度,其中,所述第四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加热功率、各个所述第三温度和各个所述第二温度,得到对应的所述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
基于上述包括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环境,在测试过程中,即在第二环境中,将所述第一巡回测温仪采集的温度记为T1,所述第二巡回测温仪采集的温度记为T2,所述测试电源为所述加热器提供的加热功率记为P,所述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记为R,则所述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的数学表达为: R=(T1-T2)/P。可选的,可以设置测试时长,且为了提高测试的精度,可以设置多个所述测试时长,分别在各个所述测试时长之后,获取对应的 T1和T2,再结合所述加热功率,根据前述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的数学表达,可以得到各个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进行说明,由于待测试冷却液2可以是两相冷却液,也可以是单相冷却液,而两相冷却液会因为发生相变而产生部分气态冷却液,从而导致将所述测试用具3的待测试冷却液2的体积减小,影响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因此,在所述第二环境中还可以设置与水源连接的冷却盘管4,将所述冷却盘管4与所述测试容器1连接,且所述冷却盘管4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液面。
通过所述冷却盘管4对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在测试过程中因相变产生的气态冷却液进行冷凝,以使所述气态冷却液被冷凝为液态冷却液;由于所述冷却盘管4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液面,因此,冷凝形成的液态冷却液流向待测试冷却液2中,一定程度上避免所述待测试冷却液2的体积减小,提高测试的精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环境中还可以包括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电性连接,其中,所述报警单元可以包括声光报警器。若测试人员不在测试现场,测试结果显示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待测试冷却液不兼容时,所述处理单元可以输出指令,以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提醒测试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关于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导热材料在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其中,所述第一环境包括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获取预设的至少一个测试时长,以及所述导热材料在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其中,所述第二环境包括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待测试冷却液中,且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根据所述初始热阻和各个所述测试热阻的数值大小情况,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原始图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冷却液中之前,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液体信息;
采集在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所对应的测试图像数据;
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与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
根据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第一二值化图像,对所述第一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第一色度数据;
对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二值化图像,对各个所述第二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对应的第二色度数据;
将所述第一色度数据和各个所述第二色度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色度变化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第一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二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和所述加热功率,得到所述导热材料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至少一个第三温度,其中,所述第三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至少一个第四温度,其中,所述第四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加热功率、各个所述第三温度和各个所述第二温度,得到对应的所述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导热材料在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其中,所述第一环境包括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获取预设的至少一个测试时长,以及所述导热材料在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其中,所述第二环境包括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待测试冷却液中,且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根据所述初始热阻和各个所述测试热阻的数值大小情况,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原始图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冷却液中之前,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液体信息;
采集在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所对应的测试图像数据;
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与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
根据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第一二值化图像,对所述第一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第一色度数据;
对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二值化图像,对各个所述第二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对应的第二色度数据;
将所述第一色度数据和各个所述第二色度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色度变化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第一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二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和所述加热功率,得到所述导热材料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至少一个第三温度,其中,所述第三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至少一个第四温度,其中,所述第四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加热功率、各个所述第三温度和各个所述第二温度,得到对应的所述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 (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容器,所述测试容器中容置待测试冷却液;
测试用具,所述测试用具浸没在所述待测试冷却液中,所述测试用具包括依次连接的加热器、导热材料和散热器,其中,所述加热器与测试电源的一端电性连接;
温度采集单元,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一端采集的温度,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连接,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四端用于输出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三端采集的温度;
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测试电源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温度采集单元的第四端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第四端用于输出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采集端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单元的第五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水源连接的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与所述测试容器连接,且所述冷却盘管朝向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液面。
4.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导热材料在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其中,所述第一环境包括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获取预设的至少一个测试时长,以及所述导热材料在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其中,所述第二环境包括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待测试冷却液中,且所述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导热材料流向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环境;
根据所述初始热阻和各个所述测试热阻的数值大小情况,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原始图像数据用于指示所述加热器、所述导热材料和所述散热器置于冷却液中之前,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液体信息;
采集在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所对应的测试图像数据;
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与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
根据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确定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兼容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与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所述待测试冷却液的色度变化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原始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第一二值化图像,对所述第一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第一色度数据;
对各个所述测试图像数据进行滤波和二值化处理,得到对应的第二二值化图像,对各个所述第二二值化图像进行颜色分割和统计,得到对应的第二色度数据;
将所述第一色度数据和各个所述第二色度数据进行对比,得到对应的色度变化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导热材料在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第一温度,其中,所述第一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第二温度,其中,所述第二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和所述加热功率,得到所述导热材料在所述第一环境中的初始热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导热材料在第二环境中并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对应的测试热阻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采集至少一个第三温度,其中,所述第三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加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采集至少一个第四温度,其中,所述第四温度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二环境中经过各个所述测试时长后,所述导热材料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面的温度;
根据所述加热功率、各个所述第三温度和各个所述第四温度,得到对应的所述导热材料的测试热阻。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10698.5A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Active CN115436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0698.5A CN115436421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10698.5A CN115436421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6421A CN115436421A (zh) 2022-12-06
CN115436421B true CN115436421B (zh) 2024-01-23

Family

ID=84243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10698.5A Active CN115436421B (zh) 2022-07-29 2022-07-29 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642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372737U (zh) * 2018-09-29 2019-09-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材料热阻的测试装置
CN114878634A (zh) * 2022-06-17 2022-08-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材料的热阻检测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5847B2 (en) * 2011-11-21 2015-03-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hermal resistance-based monitoring of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372737U (zh) * 2018-09-29 2019-09-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材料热阻的测试装置
CN114878634A (zh) * 2022-06-17 2022-08-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热材料的热阻检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6421A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8610B (zh) 温度校准方法、装置及设备
JP5089105B2 (ja) 過熱診断システム
US92852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thermal control using sensors on die
CN111625433A (zh) 一种服务器热测试方法、装置及其相关设备
CN103188991B (zh) 用于显示生物对象的温度场的方法
Anthony et al. Non-invasive, transient determination of the core temperature of a heat-generating solid body
CN115436421B (zh) 一种冷却液的兼容性测试装置、方法、设备和介质
KR100777041B1 (ko) 열 테스트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6053527A (zh) 一种同时测试动力电池各向异性热扩散系数的方法
CN116626469A (zh) 液冷测试系统及液冷测试方法
CN113989477A (zh) 红外测温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21903A (zh) 壳体温度的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Van der Westhuizen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liquid crystal thermography to determine wall temperatures an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 a tube-in-tube heat exchanger
CN114611405A (zh) 一种传热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24504017A (ja) 熱的システムの連動制御を備えた集積回路試験装置
CN115656258B (zh) 基于fbg温度传感器阵列的套管受潮诊断方法和装置
CN113686457B (zh) 一种温度补偿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温度检测装置
CN111983411B (zh) 多指栅型晶体管热阻测试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6643139B (zh) 基于电流加热器件的偏置实验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5919344A (zh) 针对医学成像系统的温度校正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558640B (zh) 温度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8775111B1 (en) Cooling control calibration for thermally-isolated self-heating devices
CN110399901B (zh) 用水的温度消耗量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JP2023109055A (ja) 熱抵抗測定装置、熱抵抗測定方法および熱抵抗測定プログラム
CN115574956A (zh) 热反射温度计算方法、系统、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