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5579A - 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5579A
CN115435579A CN202211127545.XA CN202211127545A CN115435579A CN 115435579 A CN115435579 A CN 115435579A CN 202211127545 A CN202211127545 A CN 202211127545A CN 115435579 A CN115435579 A CN 115435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coal
vertical centrifugal
carrier gas
comb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75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35579B (zh
Inventor
冯书利
郝金刚
贺琼琼
祁占海
程成
辛学铭
董秀勇
苗真勇
高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dos Zhongyu Taide Coal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Ordos Zhongyu Taide Coal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dos Zhongyu Taide Coal Co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Ordos Zhongyu Taide Co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275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5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5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5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35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5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0/00Combinations of machines or apparatu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26B9/00 - F26B19/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4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partly outside the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1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 F26B25/002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for bulk go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属于低阶煤干燥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低阶煤干燥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热效率低的问题。该工艺包括开启热源、密封振动干燥机、加热单元、立式离心干燥筒和换热器,热载气依次经过密封振动干燥机和加热单元后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煤料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立式离心干燥筒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入密封振动干燥机,密封振动干燥机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二次干燥,从而完成对煤料的联合干燥。该工艺可用于煤料的干燥。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阶煤干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
背景技术
低阶煤的含水量较高,高含水量在低阶煤的使用过程中将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了煤泥的能量密度,增加了使用成本,制约了其发展利用,因此对其进行高效且低能耗的脱水提质,对低阶煤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低阶煤干燥技术,工艺流程复杂,容易造成热能浪费,能量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低阶煤干燥过程中工艺流程复杂、热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启热源、密封振动干燥机、加热单元、立式离心干燥筒和换热器,热载气依次经过密封振动干燥机和加热单元后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
步骤2:煤料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立式离心干燥筒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
步骤3: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入密封振动干燥机,密封振动干燥机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二次干燥,从而完成对煤料的联合干燥。
进一步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
开启换热器,立式离心干燥筒中的热载气与煤料进行换热后经换热器后供入热源。
进一步地,步骤3还包括如下步骤:
开启加热单元,密封振动干燥机中的热载气与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行换热后经过加热单元加热后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作为立式离心干燥筒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
进一步地,煤料的含水量为30%~60%。
进一步地,含水量为30~40%的低阶煤经联合干燥后低阶煤的含水量下降至8~15%。
进一步地,步骤3中,密封振动干燥机的振幅为8~10mm,振动频率为18~30Hz。
进一步地,步骤3中,密封振动干燥机内的干燥温度为60~80℃。
进一步地,步骤3中,热载气的流量为2~5m/s。
进一步地,联合干燥工艺采用联合干燥系统,联合干燥系统包括热源、密封振动干燥机和立式离心干燥筒,三者形成气流循环回路,立式离心干燥筒的出料口与密封振动干燥机的进料口连接。
进一步地,联合干燥系统还包括设于立式离心干燥筒与密封振动干燥机之间的煤料暂存箱,立式离心干燥筒的出料口通过煤料暂存箱与密封振动干燥机的进料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A)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干燥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能够保证长时间的稳定运行,确保煤料充分的干燥,实际应用中,含水量为30~40%湿低阶煤经联合干燥后得到低阶煤的含水量下降至8~15%。
B)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采用密封振动干燥机和立式离心干燥筒联合对煤料进行干燥,其中,立式离心干燥筒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和预热,在脱除煤料外在水分的同时对煤料进行预热,不仅能够强化煤料水分的脱出,还能够减少在振密封振动干燥机中干燥煤料所需要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C)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立式离心干燥筒中的热载气与煤料进行换热后经换热器后供入热源,密封振动干燥机中的热载气与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行换热后经过加热单元加热后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作为立式离心干燥筒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从而能够实现热载气的循环利用,基本上能够实现废气的零排放。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中联合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中密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热源;2-密封振动干燥机;21-干燥箱;22-煤料收集箱;3-加热单元;4-立式离心干燥筒;41-干燥筒;42-布风管;43-物料分配盘;44-排水孔;5-换热器;6-煤料暂存箱;7-传送皮带;8-倾斜溜槽;9-转杆;10-连接凸起;11-刚性刃圈;12-弹性环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参见图1,所述煤料的含水量为30%~60%,该联合干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启热源1、密封振动干燥机2、加热单元3、立式离心干燥筒4和换热器5,热载气通过两个供气管依次经过密封振动干燥机2和加热单元3后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4;
步骤2:煤料(例如,低阶煤)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4,立式离心干燥筒4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立式离心干燥筒4中的热载气与煤料进行换热后经换热器5后供入热源1;
步骤3: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入密封振动干燥机2,密封振动干燥机2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二次干燥,密封振动干燥机2中的热载气与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行换热后经过加热单元3加热后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4,作为立式离心干燥筒4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从而完成对煤料的立式离心振动联合干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干燥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生产成本低,能够保证长时间的稳定运行,确保煤料充分的干燥,实际应用中,含水量为30~40%湿低阶煤经联合干燥后得到低阶煤的含水量下降至8~15%。
具体来说,一方面,上述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采用密封振动干燥机2和立式离心干燥筒4联合对煤料进行干燥,其中,立式离心干燥筒4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和预热,在脱除煤料外在水分的同时对煤料进行预热,不仅能够强化煤料水分的脱出,还能够减少在振密封振动干燥机2中干燥煤料所需要的能耗,降低运行成本。
另一方面,立式离心干燥筒4中的热载气与煤料进行换热后经换热器5后供入热源,密封振动干燥机2中的热载气与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行换热后经过加热单元3加热后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4,作为立式离心干燥筒4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从而能够实现热载气的循环利用,基本上能够实现废气的零排放。
为了能够提高干燥效率,上述步骤3中,密封振动干燥机2的振幅为8~10mm,振动频率为18~30Hz,密封振动干燥机2内的干燥温度为60~80℃,热载气的流量为2~5m/s。
示例性地,上述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采用如下结构的联合干燥系统,参见图2至图3,包括热源1、密封振动干燥机2、加热单元3(例如,加热棒)、立式离心干燥筒4和换热器5,五者依次连通构成气流循环回路,立式离心干燥筒4的出料口与密封振动干燥机2的进料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形成气流循环回路,减少在密封振动干燥机2和立式离心干燥筒4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位置发生漏风,上述位置设有挡帘,通过挡帘能够减少在上述位置的漏风。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热源1、密封振动干燥机2、加热单元3、立式离心干燥筒4和换热器5之间构成气流循环回路,为了能够使得热载气在气流循环回路中流动,上述联合干燥系统还包括设于气流循环回路中的连接管路上的风机。示例性地,为了能够提供足够的热载气流动动力,风机可以设于热源1与密封振动干燥机2的连接管路上、密封振动干燥机2与加热单元3的连接管路上、加热单元3与立式离心干燥筒4的连接管路上和/或立式离心干燥筒4与换热器5的连接管路上。
对于立式离心干燥筒4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干燥筒41以及设于干燥筒41内的布风管42和物料分配盘43,物料分配盘43位于干燥筒41的干燥进料口的下方且在干燥过程中始终处于转动状态,布风管42位于物料分配盘43的上方,从干燥效率和加工的角度考虑,干燥筒41、布风管42和物料分配盘43同轴设置,进料口位于干燥筒41顶部的边缘处,干燥筒41上开设用于排放在离心干燥过程中产生的水分的排水孔44。这样,煤料从干燥进料口进入干燥筒41并落在物料分配盘43中,随着物料分配盘43转动,煤料逐渐在物料分配盘43上堆积,当达到物料分配盘43可容纳的最大量时,煤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四周分配并沉积在干燥筒41的内壁上,同时,由于在物料分配盘43的中间设有布风管42,热载气通过布风管42喷吹在干燥箱21内壁的煤料上,从而实现煤料的预热和一次干燥。此外,采用转动的物料分配盘43对煤料进行分配,能够利用物料分配盘43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对煤料进行离心脱水,实现离心脱水和热风干燥的协同作用,避免了干燥过程中各煤层出现受热不均现象的问题,能够实现低阶煤均匀受热与外在水分的充分脱除,进一步提高上述联合干燥系统的干燥效果。
为了能够延长煤料在干燥筒41内的干燥时间,上述干燥筒41为双层结构,包括旋转内层以及套设于旋转内层外壁的保温外层,这样,在干燥过程中旋转内层始终处于转动状态。这样,煤料不仅在物料分配盘43上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当其从物料分配盘43分配至干燥筒41的旋转内层时仍然会受到旋转内层的离心力作用,不会直接落入后续的设备,而是会继续停留在旋转内层的内壁,从而能够延长煤料在干燥筒41内的干燥时间,进一步提高煤料在干燥筒41内的干燥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干燥的进行,湿度较低的煤料会逐渐脱离旋转内层落入后续的设备中,或者,通过降低旋转内层的转速或者暂停旋转内层的转动,这样也可以使得煤料脱离旋转内层落入后续的设备中。
示例性地,从结构强度的角度考虑,旋转内层的厚度为50~80mm,从保温性的角度考虑,保温外层的厚度为100~120mm,从煤料处理量的角度考虑,旋转内层的内径为900~1000mm,物料分配盘的直径为50~70mm。
实际应用中,由于物料分配盘43和旋转内层在干燥过程中始终处于转动状态,为了能够实现干燥筒41中各个部件的安装,上述保温外层的底部开口,顶部设有盖板,盖板上分别开设干燥进料口、干燥进气口和干燥出气口,保温外层的底部开口处设有安装支架,旋转内层和物料分配盘43与安装支架改固定连接。
对于安装支架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内圈以及套设于内圈外部的外圈,内圈通过连接杆与外圈固定连接,物料分配盘43与内圈固定连接,旋转内层与外圈固定连接,通过干燥电机驱动安装支架转动,进而驱动物料分配盘43和旋转内层转动。
为了能够对不同深度的煤层进行干燥,布风管42的外周面开设多个布风孔,多个布风孔分为多圈,每圈中的布风孔沿布风管42的周向布置,多圈布风孔沿布风管42的轴向布置。这样,每圈中的多个布风孔能够对位于同一深度的煤层进行干燥,多圈布风孔能够对位于不同深度的煤层进行干燥。
示例性地,从热载气供风量角度考虑,布风管的直径为120~150mm,布风孔的直径为5~10mm。
具体来说,上述立式离心干燥筒4包括干燥筒41和物料分配盘43,上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煤料从干燥进料口进入干燥筒41并落在物料分配盘43中,随着物料分配盘转动,煤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四周分配并沉积在干燥筒41的内壁上;
步骤22:热载气通过布风管42喷吹在干燥筒41内壁的煤料上,从而实现煤料的预热和一次干燥。
为了能够促进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入后续的设备中,上述干燥筒41包括旋转内层和保温外层,上述步骤22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降低旋转内层的转速或者暂停旋转内层的转动,使得煤料脱离旋转内层落入后续的设备中。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在预热和一次干燥过程中,物料分配盘43和旋转内层的转速为980~1250r/min,在排料过程中,物料分配盘43和旋转内层的转速为300~450r/min。
为了避免密封振动干燥机2的处理量跟不上立式离心干燥筒4的排料量,上述联合干燥系统还包括设于立式离心干燥筒4与密封振动干燥机2之间的煤料暂存箱6,立式离心干燥筒4的出料口通过煤料暂存箱6与密封振动干燥机2的进料口连接,这样,通过煤料暂存箱6的设置,从立式离心干燥筒4的排料口排出的煤料能够暂时储存在煤料暂存箱6中。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供风,上述干燥筒41上开设用于热载气进入的干燥热载气进口以及用于热载气流出的干燥热载气出口,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立式离心干燥筒4的干燥效率,上述干燥热载气进口和干燥热载气出口均设于干燥筒41的顶部。
为了便于煤料从煤料暂存箱6输送至密封振动干燥机2,上述联合干燥系统还包括传送皮带7和倾斜溜槽8(例如,软式倾斜溜槽8),煤料暂存箱6的出料口依次通过传送皮带7和倾斜溜槽8与密封振动干燥机2的进料口连接,示例性地,传送皮带7位于煤料暂存箱6的出料口的下方。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驱动传送皮带7的运行,上述联合干燥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传送皮带7运行的皮带电机。
为了能够实现传送皮带7和皮带电机的安装,上述联合干燥系统还包括皮带支架,传送皮带7两端的连接轴和皮带电机均安装于皮带支架的横梁上,传送皮带7水平放置,其两端与皮带支架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高度相同。
对于密封振动干燥机2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干燥箱21、振动板、振动电机和煤料收集箱,振动板位于干燥箱21中,振动板的进料端与立式离心干燥筒4的出料口连接,干燥箱21的进气口与热源1连接,干燥箱21的出气口与加热单元3连接,干燥箱21的出料口与煤料收集箱的进料口连接,振动电机用于驱动振动板振动。
示例性地,干燥箱21的进气口位于干燥箱21底部的一侧,干燥箱21的出气口位于干燥箱21顶部的另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将热源1与振动干燥机2之间的连接,两者可以通过连接管路连接,示例性地,连接管路的两端可以设置密封连接件,连接管路的一端通过密封连接件与热源1密封连接,连接管路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连接件与振动干燥机2密封连接。
示例性地,密封连接件分别包括密封圈、卡箍以及多个转杆9,密封圈设于连接管路的端部,多个转杆9通过卡箍相互连接构成整体,定义转杆9的一端为枢转端,另一端为连接端,转杆9的枢转端与连接管路的外壁转动连接,转杆9的连接端设有朝向热源1或振动干燥机2的连接凸起10,热源1和振动干燥机2上设有与连接凸起10位置相对应的连接凹槽,沿逐渐远离转杆9的方向,连接凸起10朝向连接管路的侧面向远离连接管路方向倾斜,示例性地,连接凸起10的形状可以为梯形,梯形的长边与转杆9连接,梯形的短边插入连接凹槽中。这样,在对连接管路与热源1和振动干燥机2的连接过程中,将密封圈置于连接管路与热源1或振动干燥机2之间,转动转杆9使得连接凸起10初步插入连接凹槽中,收紧卡箍,随着卡箍的不断收紧,连接凸起10不断地插入连接凹槽中,连接凸起10的倾斜侧壁会不断挤压连接凹槽的侧壁,使得热源1或振动干燥机2向连接管路方向移动,进而挤压密封圈形成有效的密封连接,提高连接管路与热源1和振动干燥机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管路与热源1和振动干燥机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对于密封圈的结构,示例性地,密封圈包括刚性刃圈11以及包裹刚性刃圈11的弹性环圈12,热源1或振动干燥机2朝向连接管路的端面设有与刚性刃圈11位置相对应的刃槽,在密封圈的挤压过程中,刚性刃圈11会驱动弹性环圈12发生弹性形变,逐渐进入刃槽中,从而形成多截面的密封连接,进一步提高连接管路与热源1和振动干燥机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开启热源、密封振动干燥机、加热单元、立式离心干燥筒和换热器,热载气依次经过密封振动干燥机和加热单元后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
步骤2:所述煤料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所述立式离心干燥筒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
步骤3: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入密封振动干燥机,所述密封振动干燥机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二次干燥,从而完成对煤料的联合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还包括如下步骤:
开启换热器,所述立式离心干燥筒中的热载气与煤料进行换热后经换热器后供入热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如下步骤:
开启加热单元,所述密封振动干燥机中的热载气与预热和一次干燥后的煤料进行换热后经过加热单元加热后供入立式离心干燥筒,作为立式离心干燥筒中的热载气对煤料进行预热和一次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料的含水量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含水量为30~40%的低阶煤经联合干燥后低阶煤的含水量下降至8~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密封振动干燥机的振幅为8~10mm,振动频率为18~30Hz。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密封振动干燥机内的干燥温度为60~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热载气的流量为2~5m/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干燥工艺采用联合干燥系统,所述联合干燥系统包括热源、密封振动干燥机和立式离心干燥筒,三者形成气流循环回路,所述立式离心干燥筒的出料口与密封振动干燥机的进料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干燥系统还包括设于立式离心干燥筒与密封振动干燥机之间的煤料暂存箱,所述立式离心干燥筒的出料口通过煤料暂存箱与密封振动干燥机的进料口连接。
CN202211127545.XA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 Active CN115435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7545.XA CN115435579B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7545.XA CN115435579B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5579A true CN115435579A (zh) 2022-12-06
CN115435579B CN115435579B (zh) 2024-04-30

Family

ID=84249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7545.XA Active CN115435579B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5579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77231A1 (en) * 1995-05-23 1996-11-24 Christopher John Veal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watering of coal and mineral slurries
CA2507932A1 (en) * 2004-08-20 2006-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rum type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CN101438116A (zh) * 2004-09-02 2009-05-20 伊士曼化工公司 高压下分离和干燥热塑性颗粒的方法
KR101237340B1 (ko) * 2011-09-16 2013-02-28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공기압축장치를 이용한 고함수 물질 건조시스템 및 그 건조시스템을 이용한 건조방법
CN105526792A (zh) * 2015-12-22 2016-04-27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物料干燥系统
CN106273628A (zh) * 2016-08-09 2017-01-04 孙丽君 一种用于将煤块加工成球状结构的连续式加工机床
CN107120956A (zh) * 2017-06-16 2017-09-01 山东琦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耗电式抽风干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10918A (zh) * 2017-07-03 2019-01-15 湖北垚美软瓷有限公司 软瓷连续式生产温度分区自动控制系统
CN110068200A (zh) * 2019-05-07 2019-07-3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离心流化床干燥分选系统及干燥分选方法
CN209820029U (zh) * 2018-12-07 2019-12-20 常熟市宏宇钙化物有限公司 一种氢氧化钙旋转除水装置
CN110736308A (zh) * 2019-10-30 2020-01-31 六安正辉优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塔式水选精矿干燥机
CN112595085A (zh) * 2020-12-16 2021-04-02 江西新熙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增碳剂生产用多级烘干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77231A1 (en) * 1995-05-23 1996-11-24 Christopher John Veal 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watering of coal and mineral slurries
CA2507932A1 (en) * 2004-08-20 2006-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rum type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CN101438116A (zh) * 2004-09-02 2009-05-20 伊士曼化工公司 高压下分离和干燥热塑性颗粒的方法
KR101237340B1 (ko) * 2011-09-16 2013-02-28 한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공기압축장치를 이용한 고함수 물질 건조시스템 및 그 건조시스템을 이용한 건조방법
CN105526792A (zh) * 2015-12-22 2016-04-27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物料干燥系统
CN106273628A (zh) * 2016-08-09 2017-01-04 孙丽君 一种用于将煤块加工成球状结构的连续式加工机床
CN107120956A (zh) * 2017-06-16 2017-09-01 山东琦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耗电式抽风干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10918A (zh) * 2017-07-03 2019-01-15 湖北垚美软瓷有限公司 软瓷连续式生产温度分区自动控制系统
CN209820029U (zh) * 2018-12-07 2019-12-20 常熟市宏宇钙化物有限公司 一种氢氧化钙旋转除水装置
CN110068200A (zh) * 2019-05-07 2019-07-3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离心流化床干燥分选系统及干燥分选方法
CN110736308A (zh) * 2019-10-30 2020-01-31 六安正辉优产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塔式水选精矿干燥机
CN112595085A (zh) * 2020-12-16 2021-04-02 江西新熙铸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增碳剂生产用多级烘干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S.MUJUMDAR, 潘永康: "干燥技术的未来趋势", 化工进展, no. 01, 25 January 1992 (1992-01-25), pages 13 - 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5579B (zh) 202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3050A (zh) 一种塑料颗粒烘干机
CN110671907A (zh) 带有废汽转换装置的mvr真空管束干燥系统
CN208186988U (zh) 环保型物料烘干机
CN211903643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烘干装置
CN103925778A (zh) 转筒烘干机
CN216790785U (zh) 一种多功能预包装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08901836U (zh) 一种稻米的烘干装置
CN115435579A (zh) 一种用于煤料干燥的联合干燥工艺
CN207515382U (zh) 一种猪饲料生产用干燥装置
CN212512356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18495767U (zh) 一种低阶煤干燥装置
CN206269548U (zh) 一种喷雾干燥机
CN209431793U (zh) 一种食品添加剂的烘干装置
CN115406218B (zh) 一种立式离心振动联合干燥系统和干燥方法
CN216384972U (zh) 一种可快速排水的锂电池前驱体用稳定盘式干燥机
CN115523735A (zh) 一种基于离心脱水原理的煤料脱水装置和脱水系统
CN205784447U (zh) 连续式物料微波烘干机
CN115523723B (zh) 一种低阶煤的离心热载气联合脱水方法
CN206875888U (zh) 一种可均匀烘干的红薯片烘干机
CN209371648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的烘干箱
CN210154272U (zh) 一种智能化金刚线切割硅泥制粒干燥机
CN208595757U (zh) 一种防水卷材的胎体烘干装置
CN207936716U (zh) 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自动烘干机
CN207922784U (zh) 一种固体饲料加工用烘干装置
CN204787657U (zh) 一种数控节能隔焰烘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