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6696B - 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6696B
CN115426696B CN202211303494.1A CN202211303494A CN115426696B CN 115426696 B CN115426696 B CN 115426696B CN 202211303494 A CN202211303494 A CN 202211303494A CN 115426696 B CN115426696 B CN 1154266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data
target base
source bas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34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26696A (zh
Inventor
邓勇志
程潮
邵世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ij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ij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ij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ij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034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66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6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6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26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6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当UE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UE,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目标基站清除与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当UE随机接入目标基站成功时,目标基站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这样,目标基站能够及时清除缓存的数据,减少了目标基站数据缓存压力。

Description

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R15版本,5G的移动性机制跟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类似,采用传统的切换机制。R15的5G系统内切换的用户面时延跟LTE系统内切换的用户面时延相当。5G NR (New Radio,新空口,简称NR)由于波束扫描,切换中断时间比LTE大。此外,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简称UE)在高频移动时,可能会遇到快速的信号恶化,从而降低通信可靠性。超低时延超高可靠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Communications,简称URLLC)场景、VR/AR场景等对通信业务的时延和可靠性有着很高要求,现有的切换机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了实现高切换性能、低时延、高可靠性和0ms中断的目标,R16移动性增强提出双激活协议栈切换DAPS(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简称DAPS)和条件切换CHO(Conditional Handover,简称CHO)。DAPS切换和条件切换中为减少用户面时延,会启用早期数据转发(early data forward)。即,UE在执行切换之前源基站就进行数据转发。
在实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
当前只有UE接入目标基站后,通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简称PDCP)层状态报告(Status Report)指示才能进行数据缓存的处理。但是,在源基站进行early data forward到目标基站收到PDCP上行状态报告的这段时间内,UE和基站之间相比R15中NR切换会增加一些信令交互,使得目标基站PDCP层的数据缓存负荷会更重,增加了目标基站PDCP层数据缓存压力。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减少目标基站PDCP层数据缓存压力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基站切换过程中目标基站PDCP层数据缓存压力大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当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目标基站成功时,目标基站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基站网管系统发送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并记录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目标基站生成包括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进一步的,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包括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信息。
进一步的,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COUNT值小于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的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
具体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发送所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能够进行早期数据转发;
接收源基站转发的用户数据;
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
根据所述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当被用户终端随机接入成功时,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当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
具体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当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时,删除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以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
具体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包括:
第一发送装置,用于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第一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第二发送装置,用于当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目标基站成功时,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所述第二发送装置,还用于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
具体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包括:
第二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
第一指令生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第二发送装置,用于发送所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能够进行早期数据转发;
第二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目标基站转发的用户数据;
所述第二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
第一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所述第二发送装置,还用于当被用户终端随机接入成功时,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所述第二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
具体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包括:
第一发送装置,用于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时,删除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以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源基站将数据早期转发阶段UE已经确认收到的数据包的COUNT同步到目标基站,使得目标基站能够及时清除缓存的数据,减少了目标基站PDCP层数据缓存压力,可以提高目标基站数据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了目标基站的通信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中进行DAPS基站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可以用于核心网与UE之间的数据传输。在5G基站系统中,基站包括集中单元CU(Centralized Unit,简称CU)和分布单元DU(Distributed Unit,简称DU);CU可以通过中传接口对多个DU进行集中式管理。其中,CU又包括控制平面CP(Control Plane,简称CP)和用户平面UP(User Plane,简称UP)。此外,核心网的认证管理功能AMF模块(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简称AMF)可以用于确认UE数据的传输路径,当生成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即可通过认证完成的基站将用户数据从核心网数据面功能UPF(User Plane Function,简称UPF)模块传输至UE。
3GPP R16标准提出了移动性增强的双激活协议栈DAPS切换和条件切换。其中,DAPS切换增强技术利用了先连后断的原理。即,UE继续从源基站接收下行链路用户数据,直到释放源小区,并且继续向源基站发送上行链路用户数据,直到UE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成功为止。这样,可以减少基站切换的中断时延,提升对时延敏感类业务的用户体验。实际应用中,当基站向UE发送测量配置消息后,UE将上报测量报告;当UE上报的测量报告满足基站切换条件,当前通信基站(源基站)将做出DAPS切换决策。具体的,请参照图1,现有的DAPS切换过程信令流程为:
步骤1:源基站配置UE进行测量,UE执行测量并上报测量报告;
步骤2:源基站判断UE是否需要执行DAPS切换,并选择合适的目标基站;
步骤3:源基站发送切换请求信令给目标基站;
步骤4:目标基站判断是否接受DAPS切换,若接收,则建立UE上下文;
步骤5:目标基站发送包括切换配置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给源基站;
步骤6:源基站告知UE执行RAN切换及切换配置信息;
步骤7:源基站开启早期数据转发early data forward,将从UPF收到的数据包、数据包对应的SN状态信息转发至目标基站;
步骤8:UE在目标基站完成随机接入;其中:
8a:目标基站发送切换成功消息给源基站;
8b: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数据传输序列号给目标基站;
步骤9:目标基站向AMF发送路径切换请求;
步骤10:UPF进行路径切换;
步骤11:AMF向目标基站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确认;
步骤12:目标基站发送UE上下文释放消息给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删除UE上下文。
步骤1至步骤5可以理解为切换准备阶段;步骤5至步骤8可以理解为切换执行阶段;步骤9至步骤12可以理解为切换完成阶段。具体的,在切换准备阶段,源基站的CU-CP会向CU-UP发送带有数据转发信息的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此时,CU-UP会开启早期数据转发,以使源基站将从UPF收到的数据包转发给目标基站。在切换执行阶段,目标基站DU向目标基站的CU-UP发送上行数据。此时,第一个数据包为PDCP状态报告。目标基站可根据此状态报告对PDCP层的下行缓存数据进行处理:UE已经收到的下行数据包进行删除;UE未收到的下行数据包需要传输。当DU给CU-UP发送下行数据递交状态消息后,UP开始下行数据包的处理及递交。由此可知,采用现有的切换流程,从源基站进行早期数据转发到目的站收到PDCP上行状态报告的时间段内,UE和基站之间相比R15中基站切换会增加一些信令交互,且目标基站的缓存数据无法及时清理,使得目标基站PDCP层的数据缓存负荷会更重。即,目标基站PDCP层数据缓存压力大。这样,降低了目标基站的数据传输效率,增大了数据传输的时延。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目标基站PDCP层的数据缓存压力的方法,以降低目标基站与UE之间数据传输的时延。
具体的,请参照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这里的切换条件可以理解为UE切换基站的条件。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即UE上报的测量报告中的相关事件信息(如3GPP规范 38.331中规定的A1-A6和B1-B2事件)符合小区切换条件,并且目标小区为另一基站的通信小区。其中,目标小区所归属的基站可以理解为目标基站。这时,源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发送包括目标基站准备(切入)所需信息的切换请求消息至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目标基站将判断是否接受该切换请求。若目标基站接受该切换请求,将准备切换资源,并发送包括UE对目标基站执行RRC连接的配置信息以及数据传输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基站。其中,数据传输信息可以理解为源基站转发核心网UPF数据至目标基站所需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还包括: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目标基站生成包括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这里的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可以理解为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所需的无线接入点控制和配置CAPWAP(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Protocol,简称CAPWAP)信息。可以理解的是,数据传输链路信息可以包括数据直接转发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或采用隧道转发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根据用户数据是否经无线接入控制器AC(Access Controller,简称AC)封装转发,可以将用户数据转发方式分为直接转发和隧道转发两种转发方式。隧道转发方式下用户数据需要被转发至AC进行CAPWAP封装后再转发;直接转发方式下业务数据被转发至AC无需进行CAPWAP封装,可直接进行转发。
需要指出的是,AC所接收的用户数据已经被封装处理过。这里将AC所接收到的数据称为一次封装数据。相对直接转发的转发方式,隧道转发需要对AC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二次封装。即,在用户数据前添加CAPWAP字段。相应的,数据接收端进行用户数据的封装解除时,相对于直接转发的用户数据,经隧道转发的用户数据需进行二次解除封装的操作,以解除CAPWAP封装并获取用户数据信息。即,进行隧道转发数据的封装解除,还需进行CAPWAP字段的核对,以确保数据接收端封装解除操作是被允许的。若某一数据接收端无法解除CAPWAP封装,说明该数据接收端可能并不具备用户数据的获取权限。此时,该数据接收端对应的客户端无法查看相应的用户数据,避免了用户数据被泄露获取的可能性。若某一数据接收端能够解除CAPWAP封装,说明该数据接收端具备业务报文的获取权限。此时,该数据接收端对应的客户端能够接收并查看相应的用户数据。由此可知,对用户数据进行CAPWAP封装,能够避免用户数据被泄露,有效保证了用户数据安全传输。由此可知,采用直接转发的方式转发用户数据,由于用户数据不需要经过AC的CAPWAP封装,使得用户数据具有较低的安全性。并且,不便于对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因此,本申请优选地采用隧道转发的方式转发数据。这样,使得用户数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通过AC集中转发用户数据,便于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及控制。
S120: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可以理解的是,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可以获取到UE执行切换所需的配置信息。这时,源基站通过接口向 UE发送切换命令,即可将UE执行切换所需的配置信息发送至UE。即,源基站通过接口向 UE发送RRC 重新配置消息,以接入目标基站。之后,UE即可根据所接收到的切换命令,展开对目标基站的接入。即,发起对目标基站的RRC连接。
S130: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可以理解的是,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还可以获取到转发核心网数据至目标基站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之后,源基站即可根据获取到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将从核心网UPF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转发至目标基站。即,源基站将根据目标基站下发的数据直接转发链路信息、或数据隧道转发链路信息,将执行早期数据转发。
当源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接收到目标基站的控制平面CP发送的包括数据传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即可将数据传输链路信息通过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发送给源基站的用户平面UP。之后,源基站用户平面UP即可获取到早期数据转发的链路信息,并将下行传输的第一个数据包的COUNT信息DL first COUNT通过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发送给源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源基站用户平面UP开启早期数据转发。需要说明的是,DL first COUNT中包含下行数据包的超帧号HFN(Hyper Frame Number,简称HFN)和PDCP 序列号SN(Sequence Number,简称SN)。可以理解的是,COUNT是PDCP数据包的计数值。具体的,COUNT是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简称PDU)的计数。COUNT由超帧号HFN和PDCP SN组成。HFN部分的大小(以比特为单位)等于32减去PDCP SN的长度。使用HFN的目的是限制传输序列号的比特数。
源基站用户平面UP开启早期数据转发,具体的,是源基站集中单元CU的用户平面UP发送带有DL first COUNT信息的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以使目标基站能够获取到源基站转发的第一个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简称SDU)对应的PDCP SN和HFN。即,使目标基站能够知道从哪个数据包开始接收。在源基站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后,源基站将从核心网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转发给目标基站。在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带有DL first COUNT信息的早期状态传输消息之后,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通过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将DLfirst COUNT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用户平面UP。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用户平面UP获取到源基站发送的DL first COUNT信息,可用于源基站早期转发的数据包的COUNT同步。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基站所接收到的源基站早期转发的数据包只包含序列号SN,需要与DL first COUNT中的超帧号HFN组合成COUNT,然后进行后续处理。在目标基站用户平面UP完成源基站转发早期转发数据包的COUNT同步后,即可发送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至目标基站的控制平面CP。
S140: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这里的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可以理解为某一时刻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相关转发属性。例如,当前时刻,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转发总量、或转发速率。其中,所述转发速率可以理解为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每秒比特数BPS(Bitper Second,简称BPS)或每秒分组数据包数PPS(Packets per Second,简称PPS)。这里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可以理解为提前设置的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操作触发源基站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的操作阈值。这里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PPS、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BPS中至少一种。当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转发总量达到预设的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即可触发源基站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或者,当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BPS达到预设的BPS值,即可触发源基站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又或者,当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PPS达到预设的PPS值,即可触发源基站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
具体的,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可以理解为源基站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转发的业务报文总数。可以理解的是,报文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也是网络传输的单元。报文包含了完整的数据信息,长短不一。报文可以被封装为数据包来传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主要是在源基站接收到核心网下发至UE的业务报文之后,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将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发送至目标基站。随着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进行,源基站将对应更新转发至目标基站的业务报文总数。并且,目标基站缓存的用户数据也逐渐增多,无疑增大了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因此,当源基站更新得到的被转发至目标基站的业务报文总数达到预设的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将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即,源基站将生成包括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其中,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包括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之后,源基站将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Early ForwardingSN Transfer消息至目标基站,以使目标基站能够根据源基站生成的带丢弃数据包信息,进行相应数据包的清除,从而降低目标基站缓存数据的压力。
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PPS可以理解为源基站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转发核心网下发用户数据的速率。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的转发性能可以用“包转发性能”来表示,即网络设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多少个数据包,这决定了设备转发能力的强弱。本申请中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PPS可以用来衡量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的能力。当源基站每秒转发至目标基站数据包的数量达到预设的PPS值,说明当前时刻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的速率较大,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最少传输预设的PPS数量的数据包至目标基站。这样,目标基站在单位时间内需缓存更多的用户数据,无疑增大了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因此,当源基站每秒转发至目标基站数据包的数量达到预设的PPS值,源基站将生成包括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数据包丢弃指令,并通过Early Forwarding SNTransfer消息将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目标基站能够根据源基站生成的带丢弃数据包信息,进行相应数据包的清除,从而降低目标基站缓存数据的压力。其中,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包括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BPS可以理解为源基站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转发核心网下发用户数据的速率,代表源基站每秒传输用户数据的位数,可以视为源基站给目标基站转发用户数据端口的端口速率。当源基站每秒转发用户数据的比特数达到预设的BPS值,说明当前时刻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的速率较大,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最少传输预设的BPS数量的比特。这样,目标基站在单位时间内需缓存更多的用户数据,无疑增大了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因此,当源基站每秒转发至目标基站数据包的数量达到预设的BPS值,源基站将生成包括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数据包丢弃指令,并通过Early Forwarding SN Transfer消息将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目标基站能够根据源基站生成的带丢弃数据包信息,进行相应数据包的清除,从而降低目标基站缓存数据的压力。其中,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包括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综上可知,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可以缓解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其中,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包括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条件阈值的预设。这样,可以避免因为阈值过小而导致源基站频繁上报Early Forwarding SN Transfer消息而增加信令的交互;同时也能避免因为阈值过大而导致源基站上报Early Forwarding SN Transfer消息不及时,而导致目标基站不能及时获取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进行数据包清理,从而无法有效缓解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还包括:接收基站网管系统发送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并记录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
这里的基站网管系统可以理解为用于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和管理的系统,如基站控制器BCS(Base Station Controller,简称BCS)管理系统。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及基站的性能,在基站网管系统处进行不同配置条件阈值的预设。这里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当配置条件阈值预设完成,基站网管系统下发该配置至基站。基站的管理维护中心OMC(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简称OMC)接收到基站网管系统的信息后,可以将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通过内部消息接口发送至基站的用户平面UP。用户平面UP即可记录该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操作属性参数达到已记录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源基站即可生成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数据包丢弃指令,并通过发送Early Forwarding SN Transfer消息将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
S150: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与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中携带有源基站生成的带丢弃数据包信息。因此,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即可确定带丢弃数据包的相关信息,并将与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清除。例如,目标基站可以根据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信息进行带丢弃数据包的查找并清除。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目标基站通过清除相应的数据包,可以降低数据缓存的压力,从而更好地接收源基站转发的核心网用户数据。这样,在UE接入目标基站后,可以更快地将核心网用户数据转发至UE,从而降低了UE通信的时延。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包括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COUNT值是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的计数。COUNT由超帧号HFN和PDCP SN组成。因此,在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过程中,源基站的操作属性出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可以将目标基站要清除的数据包的HFN和PDCP SN发送给目标基站。这样,目标基站能够获取到带丢弃数据包的超帧号HFN和PDCP SN信息查找待丢弃的数据包,相对于根据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信息进行带丢弃数据包的查找,具有更高的查找效率,且准确性较高,从而增加了目标基站清除数据包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与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具体包括: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COUNT值小于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的数据包。
这里的COUNT值小于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可以理解为目标基站已缓存数据的HFN或PDCP SN小于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的HFN或PDCP SN。即,可以将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的COUNT值理解为带丢弃数据包COUNT值区间的上限值。COUNT值大于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的数据包无需进行清除。目标基站执行数据包的清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待丢弃数据包的HFN或PDCP SN进行相应数据包的查找并清除。例如,目标基站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带丢弃数据包的HFN信息,查找相应的已缓存数据包并清除。这样,使得目标基站能够更快速且更准确地找到待清除的数据包,提从而高了目标基站清除数据包的效率。
S160:当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目标基站成功时,目标基站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这里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目标基站成功,可以理解为UE与目标基站成功建立了RRC连接。即,UE根据源基站下发的切换配置信息,成功接入到目标基站。这时,目标基站可以将从源基站接收的核心网用户数据下发至UE。但是,此时UE的上行至核心网的数据仍通过源基站发送。即,UE未建立目标基站的上行传输路径。因此,当UE建立与目标基站的RRC连接后,目标基站需向核心网申请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切换,以能够将UE上行数据的传输路径切换至目标基站。具体的,目标基站向核心网AMF发送路径切换请求。当核心网AMF收到路径切换请求后,核心网UPF将进行路径切换。当核心网UPF路径切换成功,核心网即可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目标基站。
S170: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这里目标基站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源基站将释放UE的上下文,断开与核心网的用户数据传输路径,停止源基站进行UE与核心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用以执行步骤S110-S170。具体的,请参照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100,包括:
第一发送装置11,用于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第一发送装置11,还用于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第一发送装置11,还用于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第一发送装置11,还用于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第一处理装置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第二发送装置13,用于当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目标基站成功时,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第二发送装置13,还用于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指令生成装置,用于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包括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基站网管系统发送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并记录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包括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装置1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COUNT值小于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的数据包。
请参照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具体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0: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UE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源基站会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因此,目标基站会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这里的切换请求消息包括目标基站准备(切入)所需信息,以使目标基站能够决定是否接受切换的请求。
S220: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发送所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能够进行早期数据转发。
可以理解的是,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若目标基站接受该切换请求,将准备切换资源,并发送包括UE对目标基站执行RRC连接的配置信息以及数据传输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基站。其中,数据传输信息可以理解为源基站转发核心网UPF数据至目标基站所需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即可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信息进行早期数据转发,并且将目标基站发送的UE对目标基站执行RRC连接的配置信息发给UE,以使UE能够发起对目标基站的RRC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具体包括: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目标基站生成包括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这里的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可以理解为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所需的无线接入点控制和配置CAPWAP信息。可以理解的是,AC所接收的用户数据已经被封装处理过。这里将AC所接收到的数据称为一次封装数据。相对直接转发的转发方式,隧道转发需要对AC接收到的数据进行二次封装,在用户数据前添加CAPWAP字段。相应的,数据接收端进行用户数据的封装解除时,相对于直接转发的用户数据,经隧道转发的用户数据需进行二次解除封装的操作,以解除CAPWAP封装并获取用户数据信息。即,进行隧道转发数据的封装解除,还需进行CAPWAP字段的核对,以确保数据接收端封装解除操作是被允许的。若某一数据接收端无法解除CAPWAP封装,说明该数据接收端可能并不具备用户数据的获取权限。此时,该数据接收端对应的客户端无法查看相应的用户数据,避免了用户数据被泄露获取的可能性。若某一数据接收端能够解除CAPWAP封装,说明该数据接收端具备业务报文的获取权限。此时,该数据接收端对应的客户端能够接收并查看相应的用户数据。由此可知,对用户数据进行CAPWAP封装,能够避免用户数据被泄露,有效保证了用户数据安全传输。采用直接转发的方式转发用户数据,由于用户数据不需要经过AC的CAPWAP封装,使得用户数据具有较低的安全性。并且,不便于对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控制。因此,本申请优选地采用隧道转发的方式转发数据。这样,使得用户数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通过AC集中转发用户数据,便于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及控制。
S230:接收源基站转发的用户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即可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信息将从核心网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进行早期数据转发。此时,目标基站即可接收到源基站转发的核心网下发的用户数据。
S240: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
这里的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可以理解为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包的信息,由源基站生成。即,源基站生成包括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包括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当源基站生成包括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通过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发送至目标基站。此时,目标基站则可对应接收到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从而可以获取到待丢弃数据包的具体信息,并进行后续的数据包清除工作。
S250:根据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中携带有源基站生成的带丢弃数据包信息。因此,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即可确定带丢弃数据包的相关信息,并将与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清除。例如,目标基站可以根据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信息进行带丢弃数据包的查找并清除。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目标基站通过清除相应的数据包,可以降低数据缓存的压力,从而更好地接收源基站转发的核心网用户数据。这样,在UE接入目标基站后,可以更快地将核心网用户数据转发至UE,从而降低UE通信的时延。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基站切换过程中的切换执行阶段,目标基站DU向目标基站的CU-UP发送上行数据。此时,第一个数据包为PDCP状态报告。目标基站可根据此状态报告对PDCP层的下行缓存数据进行处理(UE已经收到的下行数据包进行删除;UE未收到的下行数据包需要传输)。当DU给CU-UP发送下行数据递交状态消息后,UP开始下行数据包的处理及递交。由此可知,从源基站进行早期数据转发到目标基站收到PDCP上行状态报告的时间段内,UE和基站之间相比R15中基站切换会增加一些信令交互,且目标基站的缓存数据无法及时清理,使得目标基站PDCP层的数据缓存负荷会更重,从而降低了目标基站的数据传输效率,增大了数据传输的时延。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基站通过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能够及时进行缓存数据的清除,无需等待PDCP上行状态报告即可进行数据清除。这样,降低了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从而能够增加目标基站的数据传输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包括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COUNT值是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的计数。COUNT由超帧号HFN和PDCP SN组成。因此,源基站可以将目标基站要清除的数据包的HFN和PDCP SN发送给目标基站。这样,目标基站能够获取到带丢弃数据包的超帧号HFN和PDCP SN信息查找待丢弃的数据包,相对于根据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信息进行带丢弃数据包的查找,具有更高的数据查找效率,且准确性较高,从而增加了目标基站清除数据包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具体包括:根据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COUNT值小于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的数据包。
这里的COUNT值小于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可以理解为目标基站已缓存数据的HFN或PDCP SN小于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的HFN或PDCP SN。即,可以将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的COUNT值理解为带丢弃数据包COUNT值区间的上限值。COUNT值大于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的数据包无需进行清除。目标基站执行数据包的清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待丢弃数据包的HFN或PDCP SN进行相应数据包的查找并清除。例如,目标基站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带丢弃数据包的HFN信息,查找相应的已缓存数据包并清除。这样,使得目标基站能够更快速且更准确地找到待清除的数据包,提从而高了目标基站清除数据包的效率。
S260:当被用户终端随机接入成功时,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这里被用户终端随机接入成功,可以理解为UE与目标基站成功建立了RRC连接。即,UE根据源基站下发的切换配置信息,成功接入到目标基站。这时,目标基站可以将从源基站接收的核心网用户数据下发至UE。但是,此时UE的上行至核心网的数据仍通过源基站发送。即,UE未建立目标基站的上行传输路径。因此,当UE建立与目标基站的RRC连接后,目标基站需向核心网申请用户数据的传输路径切换,以能够将UE上行数据的传输路径切换至目标基站。具体的,目标基站向核心网AMF发送路径切换请求。当核心网AMF收到路径切换请求后,核心网UPF将进行路径切换。当核心网UPF路径切换成功,核心网即可发送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目标基站。
S270:当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这里目标基站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源基站将释放UE的上下文,断开与核心网的用户数据传输路径,停止源基站进行UE与核心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用以执行步骤S210-S270。具体的,请参照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100,包括:
第二接收装置14,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
第一指令生成装置15,用于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第二发送装置13,用于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能够进行早期数据转发;
第二接收装置14,还用于接收目标基站转发的用户数据;
第二接收装置14,还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
第一处理装置12,用于根据所述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第二发送装置13,还用于当被用户终端随机接入成功时,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第二发送装置13,还用于当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第二接收装置14,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可以理解的是,当UE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源基站会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因此,目标基站会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这里的切换请求消息包括目标基站准备(切入)所需信息,以使目标基站能够决定是否接受切换的请求。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指令生成装置15,用于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具体用于: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目标基站生成包括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包括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装置12用于根据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具体用于:根据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COUNT值小于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的数据包。
请参照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具体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0: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这里的切换条件可以理解为UE切换基站的条件。用户终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即UE上报的测量报告中的相关事件信息(如3GPP规范 38.331中规定的A1-A6和B1-B2事件)符合小区切换条件,并且目标小区为另一基站的通信小区。其中,目标小区所归属的基站可以理解为目标基站。这时,源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发送包括目标基站准备(切入)所需信息的切换请求消息至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
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目标基站将判断是否接受该切换请求。若目标基站接受该切换请求,将准备切换资源,并发送包括UE对目标基站执行RRC连接的配置信息以及数据传输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基站。其中,数据传输信息可以理解为源基站转发核心网UPF数据至目标基站所需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数据传输链路信息可以包括数据直接转发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或采用隧道转发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
S320: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可以理解的是,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可以获取到UE执行切换所需的配置信息。这时,源基站通过接口向 UE发送切换命令,即可将UE执行切换所需的配置信息发送至UE。即,源基站通过接口向 UE发送RRC 重新配置消息,以接入目标基站。之后,UE即可根据所接收到的切换命令,展开对目标基站的接入。即,发起对目标基站的RRC连接。
S330: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可以理解的是,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还可以获取到转发核心网数据至目标基站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之后,源基站即可根据获取到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将从核心网UPF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转发至目标基站。即,源基站将根据目标基站下发的数据直接转发链路信息、或数据隧道转发链路信息,将执行早期数据转发。
当源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接收到目标基站的控制平面CP发送的包括数据传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即可将数据传输链路信息通过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发送给源基站的用户平面UP。之后,源基站用户平面UP即可获取到早期数据转发的链路信息,并将下行传输的第一个数据包的COUNT信息DL first COUNT通过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发送给源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源基站用户平面UP开启早期数据转发。需要说明的是,DL first COUNT中包含下行数据包的超帧号HFN和PDCP 序列号SN。可以理解的是,COUNT是PDCP数据包的计数值。具体的,COUNT是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的计数。COUNT由超帧号HFN和PDCP SN组成。HFN部分的大小(以比特为单位)等于32减去PDCP SN的长度。使用HFN的目的是限制传输序列号的比特数。
源基站用户平面UP开启早期数据转发,具体的,是源基站集中单元CU的用户平面UP发送带有DL first COUNT信息的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以使目标基站能够获取到源基站转发的第一个服务数据单元SDU对应的PDCP SN和HFN。即,使目标基站能够知道从哪个数据包开始接收。在源基站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后,源基站将从核心网接收到的用户数据转发给目标基站。在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带有DL first COUNT信息的早期状态传输消息之后,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控制平面CP通过承载上下文修改请求消息将DL first COUNT信息发送给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用户平面UP。目标基站集中单元CU的用户平面UP获取到源基站发送的DL firstCOUNT信息,可用于源基站早期转发的数据包的COUNT同步。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基站所接收到的源基站早期转发的数据包只包含序列号SN,需要与DL first COUNT中的超帧号HFN组合成COUNT,然后进行后续处理。在目标基站用户平面UP完成源基站转发早期转发数据包的COUNT同步后,即可发送承载上下文修改响应消息至目标基站的控制平面CP。
S340:当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这里的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可以理解为某一时刻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相关转发属性。例如,当前时刻,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转发总量、或转发速率。其中,所述转发速率可以理解为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每秒比特数BPS或每秒分组数据包数PPS。这里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可以理解为提前设置的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操作触发源基站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的操作阈值。这里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PPS、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BPS中至少一种。当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转发总量达到预设的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即可触发源基站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或者,当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BPS达到预设的BPS值,即可触发源基站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又或者,当源基站转发核心网用户数据的PPS达到预设的PPS值,即可触发源基站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
具体的,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可以理解为源基站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转发的业务报文总数。可以理解的是,报文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也是网络传输的单元。报文包含了完整的数据信息,长短不一。报文可以被封装为数据包来传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主要是在源基站接收到核心网下发至UE的业务报文之后,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将接收到的业务报文发送至目标基站。随着源基站与目标基站之间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进行,源基站将对应更新转发至目标基站的业务报文总数。并且,目标基站缓存的用户数据也逐渐增多,无疑增大了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因此,当源基站更新得到的被转发至目标基站的业务报文总数达到预设的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将生成数据包丢弃指令。即,源基站将生成包括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其中,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包括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之后,源基站将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Early ForwardingSN Transfer消息至目标基站,以使目标基站能够根据源基站生成的带丢弃数据包信息,进行相应数据包的清除,从而降低目标基站缓存数据的压力。
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PPS可以理解为源基站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转发核心网下发用户数据的速率。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的转发性能可以用“包转发性能”来表示,即网络设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多少个数据包,这决定了设备转发能力的强弱。本申请中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PPS可以用来衡量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的能力。当源基站每秒转发至目标基站数据包的数量达到预设的PPS值,说明当前时刻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的速率较大,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最少传输预设的PPS数量的数据包至目标基站。这样,目标基站在单位时间内需缓存更多的用户数据,无疑增大了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因此,当源基站每秒转发至目标基站数据包的数量达到预设的PPS值,源基站将生成包括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数据包丢弃指令,并通过Early Forwarding SNTransfer消息将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目标基站能够根据源基站生成的带丢弃数据包信息,进行相应数据包的清除,从而降低目标基站缓存数据的压力。其中,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包括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BPS可以理解为源基站根据目标基站发送的数据传输链路信息转发核心网下发用户数据的速率,代表源基站每秒传输用户数据的位数,可以视为源基站给目标基站转发用户数据端口的端口速率。当源基站每秒转发用户数据的比特数达到预设的BPS值,说明当前时刻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的速率较大,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最少传输预设的BPS数量的比特。这样,目标基站在单位时间内需缓存更多的用户数据,无疑增大了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因此,当源基站每秒转发至目标基站数据包的数量达到预设的BPS值,源基站将生成包括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数据包丢弃指令,并通过Early Forwarding SN Transfer消息将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以使目标基站能够根据源基站生成的带丢弃数据包信息,进行相应数据包的清除,从而降低目标基站缓存数据的压力。其中,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包括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综上可知,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可以缓解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其中,目标基站待丢弃数据的数据包信息,可以包括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这里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具内容,显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条件阈值的预设。这样,可以避免因为阈值过小而导致源基站频繁上报Early Forwarding SN Transfer消息而增加信令的交互;同时也能避免因为阈值过大而导致源基站上报Early Forwarding SN Transfer消息不及时,而导致目标基站不能及时获取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进行数据包清理,从而无法有效缓解目标基站的数据缓存压力。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包括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COUNT值是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的计数。COUNT由超帧号HFN和PDCP SN组成。因此,在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过程中,源基站的操作属性出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可以将目标基站要清除的数据包的HFN和PDCP SN发送给目标基站。这样,目标基站能够获取到带丢弃数据包的超帧号HFN和PDCP SN信息查找待丢弃的数据包,相对于根据源基站发送的待丢弃数据包的数量、或者待丢弃数据包的接收时间、或者待丢弃数据包对应的业务报文类型等信息进行带丢弃数据包的查找,具有更高的数据查找效率,且准确性较高,从而增加了目标基站清除数据包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还包括:接收基站网管系统发送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并记录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
这里的基站网管系统可以理解为用于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和管理的系统,如基站控制器BCS管理系统。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及基站的性能,在基站网管系统处进行不同配置条件阈值的预设。这里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当配置条件阈值预设完成,基站网管系统下发该配置至基站。基站的管理维护中心OMC接收到基站网管系统的信息后,可以将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通过内部消息接口发送至基站的用户平面UP。用户平面UP即可记录该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操作属性参数达到已记录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源基站即可生成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数据包丢弃指令,并通过发送Early Forwarding SN Transfer消息将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发送至目标基站。
S350: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时,删除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以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当UE成功建立与目标基站的RRC连接,并且目标基站的路径切换请求被核心网确认后,UE可以通过目标基站进行与核心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即,UE的上/下行数据均可通过目标基站传输。此时,目标基站将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到源基站。因此,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时,可以释放UE的上下文,断开与核心网的用户数据传输路径,停止源基站进行UE与核心网之间的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又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用以执行步骤S310-S350。具体的,请参照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100,包括:
第一发送装置11,用于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第一发送装置11,还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第一发送装置11,还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第一发送装置11,还用于当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第二处理装置16,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时,删除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以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包括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信息。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基站网管系统发送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并记录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有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目标基站生成包括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为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所需的无线接入点控制和配置CAPWAP信息;
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当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目标基站成功时,目标基站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站网管系统发送的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并记录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包括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具体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目标基站清除COUNT值小于待丢弃数据包COUNT值的数据包。
5.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
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并发送所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能够进行早期数据转发;
接收源基站转发的用户数据;
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
根据所述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当被用户终端随机接入成功时,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当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其中,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具体包括: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目标基站生成包括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为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所需的无线接入点控制和配置CAPWAP信息。
6.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当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时,删除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以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7.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装置,用于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第一指令生成装置,用于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包括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为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所需的无线接入点控制和配置CAPWAP信息;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源基站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源基站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第一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第二发送装置,用于当用户终端随机接入目标基站成功时,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所述第二发送装置,还用于当目标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8.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
第一指令生成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第二发送装置,用于发送所述切换请求确认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能够进行早期数据转发;
第二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目标基站转发的用户数据;
所述第二接收装置,还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
第一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清除与所述待丢弃数据包信息一致的数据包;
所述第二发送装置,还用于当被用户终端随机接入成功时,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至核心网,以切换用户数据传输路径;
所述第二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路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至源基站,以使源基站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第一指令生成装置,用于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生成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具体用于:根据切换请求消息,目标基站生成包括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数据转发隧道链路信息为源基站转发用户数据所需的无线接入点控制和配置CAPWAP信息。
9.一种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装置,用于当用户终端根据源基站下发的测量配置消息上报的测量结果符合切换条件时,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切换命令至用户终端,以使用户终端发起对目标基站的随机接入;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时,发送早期状态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以进行与目标基站之间的早期数据转发;
所述第一发送装置,还用于当执行早期数据转发,且早期数据转发操作的属性参数触发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时,源基站发送包括待丢弃数据包信息的早期转发序列号传输消息至目标基站;所述预设的配置条件阈值包括:源基站转发至目标基站的报文总数、源基站每秒转发的数据包数、源基站每秒转发数据的比特数中至少一种;
第二处理装置,用于当接收到目标基站发送的路径切换成功的消息时,删除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以停止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传输。
CN202211303494.1A 2022-10-24 2022-10-24 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4266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3494.1A CN115426696B (zh) 2022-10-24 2022-10-24 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3494.1A CN115426696B (zh) 2022-10-24 2022-10-24 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6696A CN115426696A (zh) 2022-12-02
CN115426696B true CN115426696B (zh) 2023-03-31

Family

ID=84208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3494.1A Active CN115426696B (zh) 2022-10-24 2022-10-24 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669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8051A (zh) * 2011-08-23 2013-03-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Capwap架构的接入控制器及其密钥管理方法
CN115088304A (zh) * 2020-03-19 2022-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84359B2 (en) * 2019-03-29 2022-03-22 Mediatek Inc. Uplink power control and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patterns for 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 based handover
US11653279B2 (en) * 2019-07-24 2023-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capability exchange for handover
CN112788663A (zh) * 2019-11-08 2021-05-11 英特尔公司 在双激活协议栈切换过程中丢弃转发的pdcp sdu
US11363662B2 (en) * 2019-11-20 2022-06-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a connection failure with a target network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585034A (zh) * 2022-05-06 2022-06-03 武汉世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aps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8051A (zh) * 2011-08-23 2013-03-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Capwap架构的接入控制器及其密钥管理方法
CN115088304A (zh) * 2020-03-19 2022-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6696A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7115B2 (en) Method and eNB equipment for supporting seamless handover
US10425876B2 (en) Data forward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220394577A1 (en) Handover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828282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512009B2 (en)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to switch bas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TWI406576B (zh) 執行交接程序及建立資料之方法
JP444030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分離型媒体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トコル構造と、これを用いたデータ送受信方法並びに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KR101800289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mdt 측정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JP6034491B2 (ja) ハンドオーバー処理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KR101532569B1 (ko) 무선 원격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소스로부터 타깃 진화형 node-b로의 데이터 포워딩을 구비하는 핸드오버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0636562B (zh) 一种无线回程路径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1051980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174562A1 (en) Storing and restoring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suspend-resume
US10721658B2 (en)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1888675A (zh)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跨基站切换方法及系统
KR20170098042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핸드오버시 데이터 전송 중단 시간을 최소화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585034A (zh) 一种daps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KR101341697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패킷을 버퍼링하는 방법 및장치
CN110708720B (zh) 切换方法、分布单元、终端、集中单元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945183B2 (en) Cell obtain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5426696B (zh) 基站切换过程中数据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KR20220006643A (ko) 액세스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단말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CN111132241B (zh) 一种通信方法、移动性管理实体、用户设备及服务网关
KR20200045952A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JP6464295B2 (ja) ハンドオーバー処理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