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6334A - 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6334A
CN115426334A CN202211035699.6A CN202211035699A CN115426334A CN 115426334 A CN115426334 A CN 115426334A CN 202211035699 A CN202211035699 A CN 202211035699A CN 115426334 A CN115426334 A CN 115426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ing
equipment
routing devic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56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26334B (zh
Inventor
张强
李庆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356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6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6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6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26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6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自动组网的通用性与稳定性。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将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在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下连接的节点设备,由节点设备基于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网络地址。

Description

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设备自动组网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通过部署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DHCP)服务器,为终端分配IP地址;方式二、各个终端以唯一指定的网关为父节点,从父节点处获取全局路由,以全局路由为前缀生成自身的IP地址。
其中,方式一需要DHCP服务器和DHCP终端在传输层支持用户数据报(UserDatagram Protocol,UDP)协议,但一些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通常存在支持网络层与传输层网络协议栈的困难,因此难以部署DHCP协议完成对客户机的IPv6管理和分发,从而降低了自动组网的通用性。方式二中,整个网络的全局IPv6地址头部前缀信息都是来源于同一个网关,一旦该网关出现问题,则将因没有IPv6地址头部前缀信息而无法组网,从而降低了自动组网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自动组网的通用性与稳定性。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在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下连接的节点设备,由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网络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方法包括:
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出的中心节点;
将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连接的节点设备,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节点设备生成网络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
第一对比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第一发送单元,在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下连接的节点设备,由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网络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第二能力数据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中心节点;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连接的节点设备,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节点设备生成网络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网络,包括:
至少两个路由设备与节点设备,所述至少两个路由设备包含第一路由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每个路由设备连接有所述节点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在通过对比自身的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确定自身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将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与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
所述每个第二路由设备,用于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自身连接的节点设备;
所述节点设备,用于基于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自身对应的网络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或第二路由设备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或第二路由设备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或第二路由设备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第一路由设备通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将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第一路由设备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路由设备是否可以成为中心节点。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由中心节点也即第一路由设备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再由各个第二路由设备基于一级地址设备进行配置并继续转发地址配置至节点设备,以使节点设备基于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节点设备相应的网络地址。从而,实现了整个设备组网的网络地址管理和分发,解决了资源受限的设备难以部署DHCP协议的问题,提高了自动组网的通用性。并且,对比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的能力数据,竞选出更适合作为中心节点的路由设备进行一级地址配置生成与分发,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通信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糊推理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路由设备上进行中心节点竞选的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路由设备下发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的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节点设备生成网络地址的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的功能模块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个设备交互生成网络地址的过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节点切换过程的一种可选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路由设备上进行中心节点切换的过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入网的路由设备上进行中心节点切换的过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节点切换过程的一种可选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的一种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上生成设备标识的过程示意图;
图18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生成装置的一种可选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生成装置的一种可选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目前,相关技术组网通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利用DHCP服务器、中继设备与终端进行组网。中继设备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DHCP Discovery报文,将报文中的终端的设备标识转发给DHCP服务器,并接收DHCP服务器基于终端标识生成的DHCP报文,将报文中携带的DHCP服务器为终端分配的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转发给终端。
方式二、各个路由设备或终端以唯一指定的网关为父节点,从父节点处获取全局路由,并由父节点分配子网ID,以全局路由为前缀,结合自身被分配的子网ID生成自身的IP地址。
其中,方式一需要包括DHCP服务器和DHCP终端在内的设备支持UDP传输层协议,但对于一些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可能存在支持网络层与传输层网络协议栈的困难,因此难以部署DHCP协议完成对客户机的网络地址管理和分发。此外,部署一台DHCP服务器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跨网段管理,对于跨网段IPv6的分配和管理,则还需要其他路由器设备协助完成。对于近场设备组成的移动网络,受限于节点的处理能力以及设备的移动性,无法像Internet网络一样部署DHCP服务器进行网络地址,如IPv6地址统一管理和分配。从而降低了自动组网的通用性。
对于方式二、整个网络的全局网络地址,如IPv6地址头部前缀信息都是来源于同一个网关,一旦网关出现问题则会导致缺少IPv6地址头部前缀信息而无法组网。此外,新入网的路由设备以及节点设备都依赖于父节点的路由设备所分配的子网ID,一旦父路由设备出现故障,则子路由设备组织的网络将不能获得子网ID,无法生成自己的IPv6地址。从而降低了自动组网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自动组网的通用性与稳定性。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通信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络中包括路由设备(BR1至BR4)和节点设备(N1-N7)。其中,路由设备是具有路由功能的设备,一个设备既可以是路由设备,也可以是节点设备。
如图1所示,BR1与N1和N2组成一个子网,BR4与N7和N8组成一个子网,BR3与N9组成一个子网。BR1与BR2,BR3、BR4等其他路由设备互联。其中,BR2可根据节点设备的网络类型进行子网划分。例如,N4和N5为相同通信类型设备,例如Wi-Fi类型,N3和N6分属不同通信协议类型设备,例如BT或者Zigbee,BR2可基于不同的网络类型划分不同子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路由设备与节点设备可以是近场设备。在上述近场设备相互之间建立连接形成的网络中,路由设备BR1至BR4互相连接,组织成骨干网络。路由设备BR1至BR4首先通过竞选得到一个中心节点,一旦选定中心节点,则整个网络的网络地址(如IPv6地址)的生成规则和策略将取决于该中心节点的所配置的IPv6头部前缀规则。中心节点可以通过组播方式下发第一级IPv6头部前缀到其他路由设备。其他路由设备在得到中心节点发来的第一级IPv6头部前缀后,可以基于自身的设备ID,结合子网络类型和索引编号中的至少一个,自动生成该路由设备组建并管理的子网的IPv6地址头部前缀,这里称为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路由设备生成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后,通过邻居发现协议中的路由广播,向其直连的节点设备发送该节点设备所在子网的第二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节点设备接收到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后,通过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方式自动生成自身IPv6地址并进行地址配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络可使不能部署DHCP的资源受限设备获得IP地址,完成组网互联互通;并且,组网设备可以自行竞选中心设备实现整体网络IPv6头部前缀管理,选出最适合做中心设备的设备,从而提高了自动组网的通用性和稳定性。
基于图1中所示的通信网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参考图2所示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S101-S103,如下:
S101、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去中心化的设备组网场景,任一路由设备即可以是第一路由设备,也可以是第二路由设备,这里,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仅用于在方法描述时区分不同的路由设备,并非是为某个路由设备固定指定的角色。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网络包含至少两个路由设备与节点设备。其中,第一路由设备可以为至少两个路由设备中的任一路由设备,相应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为至少两个路由设备中除第一路由设备之外的至少一个其他路由设备。这里,第一路由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设备的能力数据包含至少一种能力数据,用于作为确定对应路由设备是否适合作为中间节点的参考或判断依据。其中,至少一种能力数据至少包括:电源类型,算力资源,连接负载数量,移动性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能力数据可以在路由设备中预先设置,如电源类型,移动性,算力资源等等,也可以根据当前情况动态进行获取判断,如连接负载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信网络中未确定出中心节点时,第一路由设备可以定时地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
S102、将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将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自身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估出自身的能力是否适合作为中心节点,从而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图2,如图3所示,S102可以通过执行S1021-S102来实现,如下:
S1021、确定至少一种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权重。
S1022、利用至少一个权重,分别对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加权和值处理,得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以及第一能力数据对应的第一参考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可以对至少一种能力数据进行权重划分,确定第一能力数据与第二能力数据中至少一种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权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权重可以通过预先设置获得。示例性地,对于近场设备组网的场景,根据近场设备组网特性做权重划分,比如电源类型中,固定电源类型的权重高于移动电源类型的权重;对于算力资源,算力能力越强权重越高;对于连接负载数量,负载连接数量越多权重越高。例如,可预设如表1所示的能力指标作为路由设备的至少一种能力数据,并预设各个能力数据对应的权重,如下:
表1
Figure BDA0003818833460000051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种能力数据也可以包含除表1之外的其他参数和权重,具体的根据具体组网情况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也可以根据至少一种预设规则,对至少一种数据进行模糊推理,确定至少一种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权重。其中,模糊推理是使用模糊逻辑制定从给定输入到输出的映射的过程。模糊推理通过映射过程进行决策,涉及隶属函数,逻辑运算和If-Then规则中描述的所有部分。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至少一种预设规则为规则1至规则n,第一路由设备分别对第一能力数据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中的每个能力数据,通过多输入、多规则,单输出的方法,将每个能力数据分别映射至至少一个预设规则中的每个预设规则,并通过模糊推理过程,得到每个能力数据对应的权重,从而得到至少一个权重。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在根据预设或模糊推理的方式确定至少一个权重的情况下,根据至少一个权重对第一能力数据与第二能力数据中的每个能力数据进行相应地加权和值处理,输出每个能力数据对应的每个路由设备作为中心节点的概率值,也即第一路由设备对应的第一参考值和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第二参考值。
S1023、将第一参考值分别与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将第一参考值分别与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中的每个参考值进行一一对比,将得到的至少一个大小对比结果作为第一对比结果。可理解,第一对比结果表征了第一路由设备相对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每个第二路由设备,是否更适合作为中心节点。
S103、在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下连接的节点设备,由节点设备基于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网络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路由设备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由第一路由设备担任中心节点的角色,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级网络地址头部信息以及网络地址头部规则。这里,网络地址头部规则表征网络地址头部信息的格式等规则。示例性地,网络地址头部信息可以是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网络地址头部规则可以是IPv6地址头部前缀规则。
这里,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基于一级地址配置信息进一步生成包含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的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将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其连接的节点设备,以使节点设备根据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节点设备对应的网络地址,从而实现网络地址的自动生成。将在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接收到的每个第二能力数据携带有对应的第二路由设备标识,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网络中唯一地标识该第二路由设备。第一路由设备定时地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能力数据,通过每次接收获取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第一路由设备可以通过记录和对比每次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携带的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标识,确定在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接收到了新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能力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在基于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标识,确定预设时间间隔内未接收到新的第二路由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能力数据的情况下,说明预设时间间隔之内没有出现新入网的路由设备,可以根据目前接收到的第二能力数据开始中心节点的竞选,第一路由设备确定满足预设对比条件,并对第一对比结果进行分析。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对比结果包含第一路由设备对应的第一参考值,分别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的对比结果。第一路由设备在第一对比结果表征第一参考值均大于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的情况下,说明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均优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第一路由设备更适合作为整个通信网络的中心节点。第一路由设备将自身确定为中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第一路由设备根据预设发送时间间隔,向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以将自身成为中心节点的消息通知至通信网络中的其他路由设备。这里,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可以携带第一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到达预设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若第一路由设备未收到任何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能力数据,说明整个通信网络中只有第一路由设备一个路由设备,如第一路由设备为首个入网设备。第一路由设备自动确认为中心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在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能力数据的情况下,也会向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一能力数据。也就是说,在确定出中心节点之前,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网络内的各个路由设备均可以通过组播等方式向其他路由设备发送自身的能力数据,在各个路由设备上均可以通过能力数据的对比与对比结果分析,由各个路由设备确定自身是否适合作为中心节点。其中,第一能力数据用于在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上进行能力对比;第一能力数据中同样携带第一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如此,在第一路由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第二路由设备通过能力数据对比,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说明在该第二路由设备上通过同样的能力数据对比与对比结果过程,已确定出该第二路由设备更适合作为中心节点。因此,第一路由设备确定该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不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或者,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确认该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第一路由设备退出中心节点竞选,不再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二能力数据,以减轻设备负荷,节约设备功耗。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节点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可以是定时发送的,这样,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未接收到中心节点的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再重新发起中心节点的竞选,将在之后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时,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确定出中心节点,以通过中心节点生成并发送一级地址配置信息至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再经由第二路由设备发送至其连接的节点设备,以使节点设备基于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网络地址,如下:路由设备入网后,确认是否接收到被指定为中心节点的消息。在收到被指定为中心节点的消息的情况下,直接设定自身为中心节点,通过全局组播地址,向通信网络中的其他路由设备组播发送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以及自身生成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在未收到被指定为中心节点的消息的情况下,定时向其他路由设备发送自身的第一能力数据,并设定检测定时器,也即设定预设时间间隔,来检测其他路由设备组播发送的第二能力数据。在未超时的情况下,也即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将接收到的其他路由设备组播的第二能力数据,与自身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并记录比较结果。在超时的情况下,对记录的比较结果进行信息,确定是否存在比自身更适合做中心节点的其他路由设备。在不存在比自身更适合做中心节点的其他路由设备的情况下,设定自身为中心节点,向其他路由设备组播发送中心节点确认消息,以及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在通过分析比较结果,确定存在比自身更适合做中心节点的其他路由设备的情况下,退出中心节点竞选,不接收其他路由设备发送的第二能力数据。
如图5所示,在超时的情况下,若未收到任何第二能力数据,则直接设置自身为中心节点,向其他路由设备组播发送中心节点确认消息,以及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如图5所示,在未超时的情况下,若第一路由设备接收到其他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则退出中心节点竞选,确定该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网络在确定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仅由中心节点接收并读取出其他路由设备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能力数据,再将自身的能力数据与之比较,记录与每一个其他路由设备的能力数据的比较结果。在当前未确定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通过通信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设备接收并读取出其他路由设备发送的一个或多个能力数据,再将的能力数据与之比较,记录与每一个其他路由设备的能力数据的比较结果。由于每个路由设备的路由设备标识,如路由设备ID是全局唯一的,因此可以用路由设备标识进行作为比较结果的索引查询,从而在超时的情况下,对自身与每一个其他路由设备对应的比较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比自身更适合做中心节点的其他路由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路由设备通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将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第一路由设备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根据第一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路由设备是否可以成为中心节点。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由中心节点也即第一路由设备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再由各个第二路由设备基于一级地址设备进行配置并继续转发地址配置至节点设备,以使节点设备基于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节点设备相应的网络地址。从而,实现了整个设备组网的网络地址管理和分发,解决了资源受限的设备难以部署DHCP协议的问题,提高了自动组网的通用性。并且,对比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的能力数据,竞选出更适合作为中心节点的路由设备进行一级地址配置生成与分发,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
基于图1的通信网络与图2中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应用于第二路由设备,如图6所示,如下:
S201、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第二能力数据用于通过第一路由设备,将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中心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网络中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每个第二路由设备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使得第一路由设备将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与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第一路由设备是否为中心节点。
S202、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接收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基于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第二路由设备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第二路由设备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接收中心节点也即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根据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信息与一级地址配置信息,进一步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这里,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包含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可以包含由中心节点,如第一路由设备指定的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与IPv6地址头部前缀规则;其中,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可以是管理员在中心节点启动时预设的,也可以是通过配置文件的方式配置的;或者是中心节点通过DHCPv6服务器获取的,或者由网关分配等等。如果没有预设的IPv6地址头部前缀规则,则中心节点可以使用如2001:db8”(不限制此地址)格式的地址,作为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信息可以是第二路由设备标识,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基于第二路由设备标识、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与IPv6地址头部前缀规则,生成该第二路由设备所管理的子网的IPv6地址头部前缀,作为二级地址配置信息,格式如下:
[中心节点设定的IPv6地址头部前缀]:[设备ID]::/[子网掩码长度]
如果存在多个子网,则还需要生成子网ID。子网ID通过网络类型和网络接口ID组合生成,可以是2或4个字节。此时IPv6地址头部前缀格式如下:
[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设备ID]:[子网ID]::/[子网掩码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基于二级地址配置信息,配置自身的至少一个端口;在至少一个端口上的任意端口接收到其子网中连接的节点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将二级地址配置信息通过请求回应消息发送至该节点设备。这里,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基于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自身的网络地址,如第二路由设备的主机地址,根据主机地址进行端口配置。示例性地,在第二路由设备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如子网的IPv6地址头部前缀(即第二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的情况下,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基于自身的设备接口标识符(Interface ID,IID),通过哈希算法算出自身的IPv6地址主机地址部分。或者直接使用01作为自己的主机地址,示例性地主机地址格式如下:
[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设备ID]:[子网ID]::[IID计算出的主机地址]/[子网掩码长度]
或者,第二路由设备另一种示例性地主机地址也可以如下所示:
[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设备ID]:[子网ID]::1/[子网掩码长度]
S203、将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路由设备连接的节点设备,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节点设备生成网络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设备在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响应于其子网中连接的节点设备发送的路由器请求(Router Solicitation,RS)消息,将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该节点设备,以使该节点设备根据包含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的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该节点设备对应的网络地址,如Ipv6地址。
示例性地,第二路由设备可以通过使用符合RFC6775标准规定的邻居发现协议,响应于节点设备发送的RS消息,通过路由通告(Router Advertisement,RA)消息,将第二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发送给其管理的子网中的节点设备,使子网中的节点设备设备完成无状态自动配置IPv6地址。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第二路由设备通过中心节点如第一路由设备下发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获取第一级IPv6头部前缀;基于第一级IPv6头部前缀,生成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并基于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配置自身各个端口的IPv6地址。第二路由设备检测每个端口的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报文。在检测到某个端口接收到节点设备发送的RS请求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生成RA报文并返回至该节点设备,以使该节点设备根据RA报文中的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生成节点设备的Ipv6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路由设备在接收到中心节点如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的情况下,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节点设备,以使节点设备基于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网络地址,实现了整个设备组网的网络地址管理和分发,解决了资源受限的设备难以部署DHCP协议的问题,提高了自动组网的通用性。并且,中心节点是通过对比第一路由设备和第二路由设备的能力数据,竞选出更适合作为中心节点的路由设备,从而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应用于节点设备,如图8所示,如下:
S301、向第二路由设备发送路由器请求消息;路由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二级地址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为第二路由设备的子网中管理并连接的设备。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由第二路由设备根据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第一路由设备为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出的中心节点。此处不再赘述。
S302、在接收到第二路由设备响应于路由器请求消息,发送的路由通告消息的情况下,从路由通告消息中获取二级地址配置信息与地址状态标志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点设备向接收到路由器回应的RA消息后,即可通过解析RA消息,获得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默认路由信息与RA消息中的地址状态标志位,如Autonomous标记位。
S303、在地址状态标志位表征无状态地址配置的情况下,基于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节点设备的网络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地址状态标志位位表征无状态地址配置,如Autonomous标记位被置为on的情况下,表征节点设备可以自己根据协议生成自己的IPv6地址。节点设备可以基于二级地址配置信息,自动生成自身在通信网络中的网络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节点设备首先需要生成自身的设备接口标识符;如64bit的IID,IID生成方式,可以通过48bit的设备地址扩展2个字节后,经过哈希映射生成,也可以直接通过随机数生成器生成,具体算法可以根据设备安全级别确定。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为了设备安全,可以通过哈希映射或者随机过程,根据设备接口标识符生成主机地址。进而节点设备根据获取的二级地址配置信息与生成的主机地址,生成节点设备的网络地址。
示例性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可以是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节点设备的网络地址可以是节点设备的IPv6地址。节点设备的IPv6地址生成规则可以如下所示:
[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设备接口标识符生成的主机地址]/[掩码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节点设备可以向其连接的第二路由设备发送RS请求,并检测自身收到的ICMP报文。在检测到ICMP报文为第二路由设备响应于RS请求,回应的RA消息时,确定Autonomous标记位是否为on。在Autonomous标记位为on,的情况下,生成设备接口标识符,并根据RA消息中的第二级Ipv6头部前缀、设备接口标识符与掩码长度,生成主机地址,也即节点设备在通信网络中的网络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路由设备生成主机地址,以及节点设备生成网络地址之后,需要对生成的主机地址或网络地址进行冲突检测。冲突检测方法可以通过组播方式,第二路由设备可以将生成的主机地址组播发送至通信网络内的其他第二路由设备;节点设备可以将生成的网络地址组播发送至在其所在的子网范围内的其他节点设备。当其他第二路由设备确定组播发送的主机地址与自身的主机地址存在冲突时,向发起组播的第二路由设备回复冲突回应;或者,当其他节点设备确定组播发送的网络地址与自身的网络地址存在冲突时,向发起组播的节点设备回复冲突回应。当发起组播的节点设备或第二路由设备接收到冲突回应时,重新生成的主机地址或网络地址,然后继续进行冲突检测,直到组网环境中唯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第二路由设备与节点设备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网络中,各个路由设备,包括第一路由设备与第二路由设备的模块结构图可以如图10所示,包括:中心节点管理模块、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模块、邻居发现协议处理模块、ICMPv6模块与IP模块。其中,中心节点管理模块用于中心设备竞选、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如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获取及下发功能。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模块用于通过自身的设备标识组成自身管理子网的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如第二级IPv6地址头部前缀。邻居发现协议处理模块用于下发二级地址配置信息至节点设备。ICMPv6模块与IP模块用于收发、解析与组织上述在ICMPv6层与IP层传输的报文与消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设备间通过交互生成网络地址的方法可以如图11所示,其中各步骤的详细过程已在上述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组网设备可以自行竞选中心设备实现整体网络IPv6头部前缀管理,子网的路由设备获得到IP头部前缀后,即可生成自身的IPv6地址与自身所管理子网的IPv6地址头部信息。路由设备可以管理不同类型网络、或者多种相同类型网络的IPv6地址生成规则。节点设备在获取到其所在子网的路由设备生成的IP头部前缀后,实现自身IPv6地址的生成和配置,从而使得不能部署DHCP的资源受限设备可以获得IP地址,完成组网互联互通,提高了组网的通用性。并且,第一路由设备是通过能力数据对比,在多个路由设备之间竞选得到的,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之后,还可以通过如图12所示的方法,对中心节点进行切换,如下:
S401、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第一路由设备继续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
S402、第一路由设备分别将第一能力数据与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进行对比。
S403、在对比结果表征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中的目标第二能力数据优于第一能力数据的情况下,第一路由设备向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中心节点切换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作为中心节点的第一路由设备通过能力数据对比,发现存在比自身的能力数据更优的目标第二能力数据的情况下,说明目标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第二路由设备比当前的第一路由设备更适合作为中心节点。第一路由设备生成中心节点切换消息并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第二能力数据优于第一能力数据可以通过上述S1021-S1023的方法,通过参考值进行对比,在目标第二能力数据的目标第二参考值大于第一参考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第二能力数据优于第一能力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节点切换消息携带有目标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目标设备标识,以通知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新的中心节点。
S404、第二路由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切换消息的情况下,将中心节点切换消息中携带的目标设备标识与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对比。
S405、在相同的情况下,确定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每个第二路由设备将当前中心节点,也即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切换消息中的目标设备标识,与自身的设备标识进行对比;在设备标识相同的情况下,说明自身被当前的中心节点指定为新的中心节点,第二路由设备确定自身为中心节点。这里,确定为中心节点的第二路由设备即为目标第二路由设备。
S405、在确定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目标第二路由设备基于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中的一级地址规则,以及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生成目标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心节点切换需要保证原有中心节点定义的地址规则不变。在第二路由设备确定自身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基于原中心节点也即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中的一级地址规则,以及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生成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也即生成新的中心节点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路由设备未获取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规则的情况下,根据本地的一级地址规则,以及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生成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S406、目标第二路由设备将目标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以及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发送至第一路由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其他第二路由设备。
本申请实施中,中心节点切换后,新的中心节点即第二路由设备将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以及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在通信网络内组播,发送至第一路由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其他第二路由设备。
S407、第一路由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第二路由设备响应于中心节点切换消息,发送的中心节点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将目标第二路由设备确定为中心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原中心节点即第一路由设备在接收到目标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将目标第二路由设备确定为中心节点,完成中心节点的切换。
示例性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包含新入网的路由设备,在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第一路由设备上进行中心节点切换的过程可以如图13所示,如下:
第一路由设备检测新入网的路由设备的能力数据报文,从中解析出新路由设备能力数据,与自身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比较。若新路由设备更适合做中心节点,则组织中心节点切换组播通知报文,也即上述的中心节点切换消息。这里,中心节点切换组播通知报文包含新路由设备的设备ID(即目标设备标识)。第一路由设备定时发送中心节点切换组播通知报文,并检测是否接收到新路由设备发送的新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在接收到的情况下,确定新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设置自身为普通节点角色。
示例性地,基于图13,新入网的路由设备被指定为中心节点并进行中心节点切换的过程可以如图14所示,如下:
新入网的路由设备向通信网络中的各个其他路由设备组播发送自身的能力数据;并检测各个其他路由设备(包含当前的中心节点,如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组播报文。在通过解析组播报文,确定当前的中心节点发送的中心节点切换消息中的目标设备标识与自身的设备标识相同的情况下,确定通知自身做中心节点。否则,进行其他判断处理流程,包括:将至少一个其他路由设备的能力数据与自身的能力数据进行对比,确定自身是否适合作为中心节点,或者判断是否在预设活动状态时间内接收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以确认是否重新发起中心节点竞选等等。在新入网的路由设备确定当前的中心节点通知自身做中心节点的情况下,将当前的中心节点作为原中心节点,确定原中心节点是否指定了第一级IPv6头部配置规则(即一级地址规则)。在原中心节点指定的情况下,使用原设定原中心节点的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规则;在原中心节点指定的情况下,使用本机上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规则。新入网的路由设备设置自身为中心节点角色,定时发送中心节点身份确认信息,并发送包含第一级IPv6地址头部规则的组播报文,也即新的中心节点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信网络中出现比当前的中心节点更适合作为中心节点的路由设备的情况下,当前的中心节点可以及时进行中心节点的切换,从而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在保证原有网络地址生成策略不变的情况下,保证网络的鲁棒性、稳定性、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之后,还可以通过如图15所示的方法,对中心节点进行切换,如下:
S501、第一路由设备根据预设发送间隔,向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中心节点身份确认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心节点会定时向整个通信网络发送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组播报文。示例性地,预设发送间隔可以是5秒。这里,定时发送可以作为保活机制,来实时表征当前的中心节点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S502、第二路由设备在到达预设活动状态时间,未接收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接收第一能力数据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其他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并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设备在到达预设活动状态时间,未接收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说明中心节点可能出现故障、宕机、下线等情况,此时需要重新竞选中心节点。至少一个路由设备中的每个第二路由设备接收第一能力数据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其他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并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活动状态时间可以设置为大于5倍的保活时间间隔,如大于5倍的预设发送间隔。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S503、第二路由设备基于第二对比结果,确定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原中心节点的第一路由设备可能出现了故障,因此在第二对比结果表征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第二路由设备A的参考值均大于其他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参考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二路由设备A为中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值的权重确定过程中,至少一个预设规则可以包含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并对工作状态表征异常的情况预设负值的权重。如此,可以在第二对比结果表征第二路由设备A的参考值均大于其他路由设备对应的参考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这里,其他路由设备包含第一路由设备与其他第二路由设备。
S504、在确定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第二路由设备基于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中的一级地址规则,以及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生成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S505、第二路由设备将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以及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发送至第一路由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其他第二路由设备。
这里,S504与S505中的第二路由设备即为确定为中心节点的第二路由设备A。S504与S505中的过程与上述的405与406中的过程描述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路由设备可以通过是否定时接收到中心节点身份确认信息,及时发现原中心节点如第一路由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并在原中心节点出现故障的情况发起中心节点的重新竞选,从而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入网的路由设备需要具有自身的唯一的设备标识。以在第二路由设备上执行为例,第二路由设备上生成设备标识的过程可以如图16所示,如下:
S601、生成第二路由设备的初始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标识包含至少一个字节(如2至4个字节),可以在设备出厂时预先设置初始值,也可以通过随机数生成器或者通过设备64bit接口标识符(IID)的长地址进行哈希映射生成。其中,设备的接口标识符(IID)可以通过设备48bit设备地址扩展2个字节,或者哈希映射,或者直接通过随机数生成器生成。示例性地,通过蓝牙设备的设备地址、WiFi设备的MAC地址等扩展2个字节或者哈希映射生成64bit接口标识符。
S602、将第二路由设备的初始设备标识,发送至第一路由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其他第二路由设备。
S603、在到达预设冲突回应时间,且未接收到第一路由设备或其他第二路由设备返回的表征设备标识冲突的消息的情况下,将初始设备标识确定为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
S604、在接收到第一路由设备或其他第二路由设备返回的表征设备标识冲突的消息的情况下,更新初始设备标识,得到更新设备标识。
S605、将更新设备标识,发送至第一路由设备以及其他第二路由设备,直至在到达预设冲突回应时间,且未接收到第一路由设备或其他第二路由设备返回的表征设备标识冲突的消息的情况下,将更新设备标识确定为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路由设备上生成设备标识的过程与上述第二路由设备上生成设备标识的过程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设备ID生成与冲突检测过程可以如图17所示。当路由设备生成自己的设备ID后,通过全局组播方式向周边设备通知自己的设备ID,当其他可以连接的路由设备已经具有了相同设备ID,则通过组播返回冲突消息。如果产生冲突,路由设备将重新生成新的设备ID,继续冲突检测,直到设备ID唯一为止。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冲突检测的方法,保证每个路由设备具有唯一的设备标识,避免了重复的网络地址生成,提高了组网的稳定性与网络的健壮性。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装置,该网络地址生成装置可以集成于前述实施例的第一路由设备中。参见图18,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地址生成装置1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1,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
第一对比单元12,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第一发送单元13,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下连接的节点设备,由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网络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力数据包含至少一种能力数据;所述第一对比单元12,还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种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权重;利用所述至少一个权重,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加权和值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以及所述第一能力数据对应的第一参考值;将所述第一参考值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进行对比,得到所述第一对比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比单元12,还用于根据至少一种预设规则,对所述至少一种数据进行模糊推理,确定所述至少一种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权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种能力数据至少包括:电源类型,算力资源,连接负载数量,移动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比单元12,还用于在满足预设对比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对比结果进行分析;所述第一对比结果包含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对应的第一参考值,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的对比结果;在所述第一对比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参考值均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确定为中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比单元12,还用于在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标识,确定预设时间间隔内未接收到新的第二路由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能力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对比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比单元12,还用于在到达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若未收到第二能力数据,则将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确定为中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根据预设发送时间间隔,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还用于在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不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不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二能力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地址生成装置1还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还用于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能力数据;所述第一能力数据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上进行能力对比;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第二路由设备通过能力数据对比,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确定该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继续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所述第二对比单元12,还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进行对比;所述第一发送单元13,还用于在对比结果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中的目标第二能力数据优于所述第一能力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中心节点切换消息;所述第一确定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目标第二路由设备响应于所述中心节点切换消息,发送的中心节点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第二路由设备确定为中心节点;所述目标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目标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第二路由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地址生成装置,该网络地址生成装置可以集成于前述实施例的第二路由设备中。参见图19,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地址生成装置3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31,用于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第二能力数据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中心节点;
第二接收单元32,用于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31,还用于将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连接的节点设备,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节点设备生成网络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地址生成装置3还包括第二确定单元,所述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地址生成装置3还包括第二对比单元,所述第二对比单元,用于在到达预设活动状态时间,未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所述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接收单元32接收所述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其他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并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基于所述第二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对比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切换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中心节点切换消息中携带的目标设备标识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对比;在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络地址生成装置3还包括第二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生成单元,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中的一级地址规则,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生成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所述第二发送单元31,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以及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其他第二路由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未获取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规则的情况下,根据本地的一级地址规则,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生成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成单元,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初始设备标识;所述第二发送单元31,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初始设备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其他第二路由设备;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在到达预设冲突回应时间,且未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或所述其他第二路由设备返回的表征设备标识冲突的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初始设备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或所述其他第二路由设备返回的表征设备标识冲突的消息的情况下,更新所述初始设备标识,得到更新设备标识;所述第二发送单元31,还用于将所述更新设备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以及所述其他第二路由设备,直至在到达预设冲突回应时间,且未接收到所述表征设备标识冲突的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将所述更新设备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单元31,还用于基于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至少一个端口的网络地址;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上的任意端口接收到节点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通过请求回应消息发送至所述节点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由设备,该路由设备可以是第一路由设备,也可以是第二路由设备。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路由设备4的一种可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路由设备4包括:存储器42与处理器43。其中,存储器42和处理器43通过通信总线44连接;存储器42,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处理器43,用于执行存储器42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的方法;或者,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种应用于第二路由设备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将引起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生成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闪存、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执行指令可以采用程序、软件、软件模块、脚本或代码的形式,按任意形式的编程语言(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或者声明性或过程性语言)来编写,并且其可按任意形式部署,包括被部署为独立的程序或者被部署为模块、组件、子例程或者适合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单元。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以但不一定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可以被存储在保存其它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例如,存储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Markup Language)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中,存储在专用于所讨论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代码部分的文件)中。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在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下连接的节点设备,由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网络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力数据包含至少一种能力数据;所述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种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权重;
利用所述至少一个权重,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加权和值处理,得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以及所述第一能力数据对应的第一参考值;
将所述第一参考值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进行对比,得到所述第一对比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至少一种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权重,包括:
根据至少一种预设规则,对所述至少一种数据进行模糊推理,确定所述至少一种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种能力数据至少包括:电源类型,算力资源,连接负载数量,移动性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满足预设对比条件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对比结果进行分析;所述第一对比结果包含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对应的第一参考值,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的对比结果;
在所述第一对比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参考值均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确定为中心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标识,确定预设时间间隔内未接收到新的第二路由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能力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预设对比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到达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的情况下,若未收到第二能力数据,则将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确定为中心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根据预设发送时间间隔,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不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不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的第二能力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能力数据;所述第一能力数据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上进行能力对比;
在接收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第二路由设备通过能力数据对比,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确定该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继续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并分别将所述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进行对比;
在对比结果表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中的目标第二能力数据优于所述第一能力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中心节点切换消息;
在接收到目标第二路由设备响应于所述中心节点切换消息,发送的中心节点确认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第二路由设备确定为中心节点;所述目标第二路由设备为所述目标第二能力数据对应的第二路由设备。
12.一种网络地址生成方法,应用于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第二能力数据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中心节点;
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
将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连接的节点设备,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节点设备生成网络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到达预设活动状态时间,未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所述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其他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并进行对比,得到第二对比结果;
基于所述第二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切换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中心节点切换消息中携带的目标设备标识与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进行对比;
在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中的一级地址规则,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生成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将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以及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发送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其他第二路由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未获取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规则的情况下,根据本地的一级地址规则,以及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生成所述第二路由设备对应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初始设备标识;
将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初始设备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其他第二路由设备;
在到达预设冲突回应时间,且未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或所述其他第二路由设备返回的表征设备标识冲突的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初始设备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或所述其他第二路由设备返回的表征设备标识冲突的消息的情况下,更新所述初始设备标识,得到更新设备标识;
将所述更新设备标识,发送至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以及所述其他第二路由设备,直至在到达预设冲突回应时间,且未接收到所述表征设备标识冲突的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更新设备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路由设备的设备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2-14、或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连接的节点设备,包括:
基于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配置所述第二路由设备上至少一个端口的网络地址;
在所述至少一个端口上的任意端口接收到节点设备发送的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将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通过请求回应消息发送至所述节点设备。
20.一种网络地址生成装置,应用于第一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
第一对比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第一对比结果;
第一发送单元,在根据所述第一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下连接的节点设备,由所述节点设备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网络地址。
21.一种网络地址生成装置,应用于第二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第二能力数据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将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的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第一路由设备接收的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中心节点;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确定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
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路由设备连接的节点设备,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节点设备生成网络地址。
22.一种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路由设备与节点设备,所述至少两个路由设备包含第一路由设备与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中的每个路由设备连接有所述节点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路由设备,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在通过对比自身的第一能力数据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能力数据,确定自身为中心节点的情况下,生成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将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与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发送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路由设备;
所述每个第二路由设备,用于向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第二能力数据;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中心节点身份确认消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路由设备为中心节点,接收所述第一路由设备发送的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基于所述一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二级地址配置信息发送至自身连接的节点设备;
所述节点设备,用于基于所述二级地址配置信息,生成自身对应的网络地址。
23.一种路由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数据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或12-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或12-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1035699.6A 2022-08-26 2022-08-26 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426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5699.6A CN115426334B (zh) 2022-08-26 2022-08-26 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5699.6A CN115426334B (zh) 2022-08-26 2022-08-26 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6334A true CN115426334A (zh) 2022-12-02
CN115426334B CN115426334B (zh) 2024-05-03

Family

ID=84199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5699.6A Active CN115426334B (zh) 2022-08-26 2022-08-26 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63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98812A1 (zh) * 2023-03-29 2024-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源地址验证名单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3329A (zh) * 2007-07-10 2010-08-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节点中实施的移动性功能的检测
CN102281558A (zh) * 2011-06-23 2011-12-14 成都赛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方法
CN110290234A (zh) * 2019-07-16 2019-09-27 广东热点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节点地址溯源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58810A (zh) * 2018-08-24 2020-03-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链路状态监测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CN110943918A (zh) * 2019-11-21 2020-03-31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中心多路并发传输系统的组网方法
CN112825524A (zh) * 2019-11-20 2021-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服务节点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938427A (zh) * 2020-07-08 2022-01-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系统、路由节点
CN114143850A (zh) * 2021-11-25 2022-03-04 深圳市领创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3329A (zh) * 2007-07-10 2010-08-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移动节点中实施的移动性功能的检测
CN102281558A (zh) * 2011-06-23 2011-12-14 成都赛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方法
CN110858810A (zh) * 2018-08-24 2020-03-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网络链路状态监测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CN110290234A (zh) * 2019-07-16 2019-09-27 广东热点软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节点地址溯源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25524A (zh) * 2019-11-20 2021-05-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服务节点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943918A (zh) * 2019-11-21 2020-03-31 北京连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中心多路并发传输系统的组网方法
CN113938427A (zh) * 2020-07-08 2022-01-1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系统、路由节点
CN114143850A (zh) * 2021-11-25 2022-03-04 深圳市领创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Pv6地址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RAPPORTEUR): "S2-2009068 "Mega CR to clean up"", 3GPP TSG_SA\\WG2_ARCH, no. 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98812A1 (zh) * 2023-03-29 2024-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源地址验证名单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6334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rehofer et al. Self-organiza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rinciples and design paradigms
RU2369976C2 (ru) Маршрутизация в самоорганизующейся одноранговой сети
JP3860175B2 (ja)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環境における効率的なipアドレスの割り当て及び重複検出方法
US10050824B2 (en) Managing a cluster of switches using multiple controllers
US10057130B2 (en) D2HCP protocol in ad hoc networks: merging of sub-networks and address conflict resolution
EP3207690B1 (en)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based on distributed bloom filter
WO2014134494A1 (en) Spanning tree in fabric switches
CN105450788A (zh) 网络的地址产生
CN113055297B (zh)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6330723B (zh) 网络邻居设备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15426334B (zh) 网络地址生成方法、装置、路由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95374A (zh) 一种IPv6子网前缀通告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23480A (zh) 一种自组织网络系统、方法和电子设备
JP7119174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トポロジディスカバリ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トポロジディスカバリ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トポロジディスカバリシステム
CN116827801B (zh) 网络拓扑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0686752B2 (en)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and managing an IP network, corresponding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Singh et al. Address allocation for MANET merge and partition using cluster based routing
Ye et al. A survey of addressing algorithm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15550318B (zh) IPv6地址配置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08370390A (zh) 在子网络中收集地址
Li et al. LaConf: A localized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WO2015058806A1 (en) Electing a leader node in a mobile ad-ho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hih et al. Meta-routing over heterogeneous networks in M2M systems
CN113840395B (zh) 任务设备自组网、协作工作方法及相关设备
Li et al. Agent-based passive autoconfiguration for large scale man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