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1672B - 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1672B
CN115421672B CN202211374525.2A CN202211374525A CN115421672B CN 115421672 B CN115421672 B CN 115421672B CN 202211374525 A CN202211374525 A CN 202211374525A CN 115421672 B CN115421672 B CN 1154216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hip
write
chips
wr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45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21672A (zh
Inventor
王嘉诚
张少仲
张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cheng Hualo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cheng Hualo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cheng Hualo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cheng Hualo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45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16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1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1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216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16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4Management of space entities, e.g. partitions, extents, po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06F3/0607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by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existing storage systems, e.g. for improv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host and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接收目标数据并进行识别;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基于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将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进行数据相似度分析,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按照不同的写入特征进行数据划分以及在芯片中开拓存放空间进行相似度数据的存放,实现数据的可靠存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信息成指数上涨,互联网、社交网路、各种形式的应用程序等的普及,都使得数据信息的存储显得十分重要,其中,数字信息有两种类型: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用户提供输入数据,计算机提供输出数据。但是,如果没有用户的输入,计算机的CPU就无法计算任何内容,或产生任何输出数据,因此,存储输入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据输入存储方面,一般是按照某种方式对数据识别之后,再传输到可以存储的地方,但是由于存储芯片本身可能会存在异常,会对数据存储存在一定的限制,进而导致存储效率低。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用以通过检测存储芯片并基于检测结果集合将识别后的数据与目标芯片匹配,有效实现按照存储芯片不同的写入特征进行数据存储;将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可以有效实现数据划分以及对应芯片的空间拓展,提高存储效率以及数据存储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包括:
步骤1:接收目标数据并进行识别;
步骤2: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
步骤3:基于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
步骤4:将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进行数据相似度分析,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
步骤5: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
优选的,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包括:
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所述每个存储芯片的可存储数据类型;
根据每个存储芯片的可存储数据类型,对所有所述存储芯片的每个引脚进行属性分析,获取属性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属性分析结果,确定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对应存储芯片上进行存储时分别指定的第一引脚;
根据所述第一引脚,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
提取所有写入线路,构建对应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
判断所述写入线路集合中的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符合预设写入特征标准;
若符合,将对应写入特征标定为正常写入特征;
若不符合,将对应写入特征标定为非正常写入特征;
基于对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的判断结果,构成对应存储芯片的检测结果集合。
优选的,判断所述写入线路集合中的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符合预设写入特征标准,包括:
将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中的单次写入数据长度与对应预设标度标准、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中的写入速度与对应预设速度标准以及每个写入线路中的写入首址与对应的预设首址标准进行一致性判断;
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不一致结果时,判定对应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视为非正常写入特征;
否则,视为正常写入特征,并在对应写入线路建立正常索引。
优选的,基于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包括:
确定识别后的数据的第一特征集合;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集合,确定每个存储芯片中每条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
从所有存储芯片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特征集合中的每个第一特征依次匹配的待定芯片,并构建基于每个第一特征的芯片数组;
对所有芯片数组进行组合分析,确定同个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
对每个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的特征数量进行第一确定,并按照第一确定结果对所有待定芯片按照特征数量大小进行依次排序,并依次对每个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特征数组的特征写入有效性进行第一分析;
根据第一分析结果,判定对应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是否调整;
若不调整,将对应待定芯片的特征数组作为已确定特征,并从剩余待定芯片中将涉及的已确定特征剔除,并将对应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
若需要调整,按照预设处理方式,将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
基于每个第一目标芯片的最终数组,将对应识别且匹配的数据传输到对应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
优选的,按照预设处理方式,将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包括:
若需要调整,继续对每个剩余待定芯片进行特征写入有效性的第二分析,
确定每个剩余待定芯片的非正常写入特征,对对应涉及到的第一特征所匹配的正常写入特征的第一影响情况;
根据所述第一影响情况以及第二分析结果,对所述剩余待定芯片进行分类及排序;
确定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第一特征,对其余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第一特征进行删除,直到每个剩余待定芯片中不存在重叠特征,来将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
优选的,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包括:
获取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中每个第一数据与每个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的相似度值;
根据所述相似度值以及匹配编号,构建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中每个第一数据的相似结果阵列;
提取所述相似结果阵列中的最大序列值,并获取所述最大序列值对应匹配编号的可接收芯片;
分别确定每个可接收芯片的第一数据集合;
当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包括的第一数据为一个时,将对应可接收芯片视为第二目标芯片;
当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包含的第一数据为多个时,确定对应可接收芯片针对多个第一数据所对应数据类型的类型协调度;
当所述类型协调度大于预设协调度时,将对应可接收芯片视为第二目标芯片;
否则,对对应可接收芯片所匹配的多个数据类型进行筛选并随机组合,重新确定每个组合的类型协调度,并将满足预设协调度的数据类型以及与该数据类型匹配的第一数据保留,将剩余数据类型以及与该剩余数据类型匹配的第一数据重新分配;
基于所述所有匹配结果,对所有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得到划分数据。
优选的,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包括:
基于每个划分数据与对应同个第二目标芯片具有的匹配关系,将对应的划分数据构建若干个子数据;
确定同个划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所需的子存储空间,并基于同个划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必要介质空间,确定对应所述同个划分数据所需的总存储空间;
将所述同个第二目标芯片的剩余存储空间与总存储空间进行比较;
若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大于所述总存储空间,则将所述剩余存储空间视为可用存储空间,判定不需要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
否则,获取所述总存储空间与剩余存储空间的存储空间差,同时,还分别获取同个划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的子存储空间与必要介质空间的空间和;
寻找满足的组合子数据,并从所有组合子数据中筛选最佳组合子数据,并对所述最佳组合子数据所对应的总空间进行外部第一扩展,将剩余子数据在所述剩余存储空间进行存放,其中,最佳组合子数据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存储空间差;表示不同空间和的累加结果;表示针对所包含的空间和的个数;表示约束个数;表示最小函数符号;表示组合子数据的总组合数;表示第i个组合子数据的空间和的累加结果。
优选的,对所述最佳组合子数据所对应的总空间进行外部第一扩展,包括:
对相应第二目标芯片进行处理器外接;
调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中的已知函数进行扩展,获取第一空间扩展结果;
当第一空间扩展结果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时,实现外部第一扩展;
当第一空间扩展结果不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时,进行再次扩展;
若还不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此时,基于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的外部第一扩展的扩展空间大小,确定增加位宽相同的芯片以及增加芯片个数;
将所述第二目标芯片与所有增加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相应并联,实现外部第一扩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数据并识别;
芯片检测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
数据划分模块,用于将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进行数据相似度分析,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
空间扩展模块,用于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可实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的流程图;
图2位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接收目标数据并进行识别;
步骤2: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
步骤3:基于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
步骤4:将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进行数据相似度分析,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
步骤5: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
该实施例中,目标数据可以为模拟数据,例如声音、图像;也可以为数字数据,例如符号、文字;写入存储芯片的数据以二进制信息单元0、1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据类型字节数量不同,所占用的存储空间不同。
该实施例中,存储芯片是指集成电路芯片,主要用于保存二进制数据;组成结构包括译码驱动、存储矩阵、读写电路、数据线、地址线、读写控制线以及片选线;其中译码驱动用于将来自地址总线的地址信号翻译得到对应存储单元的选通信号;存储矩阵由若干存储单元构成,用于存储二进制数据;读写电路用于与译码电路相配合完成读写操作;数据线、地址线主要用于连接CPU和外部设备;读写控制线用于控制数据读或写操作;片选线用于指出读写操作给出的地址是否是对应存储芯片的地址。
该实施例中,写入线路与存储芯片本身可以存储的类型有关,不同存储类型涉及到的引脚不同,基于引脚的写入属性功能,来确定对应连接的线路为写入线路。
该实施例中,在对数据进行识别存储前要对存储芯片进行检测,便于根据得到的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来存放数据,以此来保证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该实施例中,写入特征是指每个线路对应的单次写入数据长度、写入速度以及写入首址,基于预设写入特征标准,来确定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正常。
该实施例中,检测结果集合包括每个写入线路以及每个写入线路对应的正常写入特征和非正常写入特征。
该实施例中,第一目标芯片是从所有存储芯片根据识别后的数据特征与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满足一致性要求提取得到的,用来对识别后的数据进行存储。
该实施例中,数据相似度是为了给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提供数据相似程度的参考依据,主要是用来为剩余未匹配数据匹配相似度高的芯片。
该实施例中,第二目标芯片是从可接收芯片中根据对应包含的已知数据与剩余未匹配数据满足相似要求提取得到的,用来在空间扩展后匹配存放划分后的剩余未匹配数据。
该实施例中,空间扩展是基于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划分数据对应匹配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存储空间自主开拓并存放,便于实现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数据识别存储前对存储芯片进行检测得到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与非正常写入特征,并按照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与非正常写入特征进行数据划分存储;通过对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其他存储芯片中已存储数据进行数据相似度操作,来向相似度高的芯片中自主开拓存放空间进行数据存放,实现数据可靠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包括:
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所述每个存储芯片的可存储数据类型;
根据每个存储芯片的可存储数据类型,对所有所述存储芯片的每个引脚进行属性分析,获取属性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属性分析结果,确定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对应存储芯片上进行存储时分别指定的第一引脚;
根据所述第一引脚,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
提取所有写入线路,构建对应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
判断所述写入线路集合中的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符合预设写入特征标准;
若符合,将对应写入特征标定为正常写入特征;
若不符合,将对应写入特征标定为非正常写入特征;
基于对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的判断结果,构成对应存储芯片的检测结果集合。
该实施例中,可存储数据类型有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类,存入存储芯片时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
该实施例中,检测存储芯片是为了对可存储数据类型进行确定,进而得到对应接收数据的引脚,以此,来确定存储芯片的所有写入线路。
该实施例中,通过对存储芯片所有引脚的属性分析获取接收数据的第一引脚;比如芯片1存在引脚1至引脚8,此时,对芯片1的8个引脚进行属性功能分析,得到引脚1、3、6、分别用于片选信号、写保护、时钟输入信号;引脚4、7、8分别是GND引脚HOLD引脚和VCC引脚;引脚2和引脚5用来接收数据,也就是说引脚2和引脚5为第一引脚。
该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引脚,确定连接于第一引脚的输入线路为写入线路,并构建写入线路集合,且第一引脚一般为信号输入引脚。
该实施例中,写入特征是指每个线路对应的单次写入数据长度、写入速度以及写入首址,基于预设写入特征标准,来判断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正常。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检测存储芯片,得到所对应的存储数据类型,确定每个写入线路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且通过建立检测结果结合,可以直观有效的对每个写入线路进行情况分析并划分数据,确保数据存储可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判断所述写入线路集合中的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符合预设写入特征标准,包括:
将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中的单次写入数据长度与对应预设标度标准、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中的写入速度与对应预设速度标准以及每个写入线路中的写入首址与对应的预设首址标准进行一致性判断;
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不一致结果时,判定对应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视为非正常写入特征;
否则,视为正常写入特征,并在对应写入线路建立正常索引。
该实施例中,预设写入特征标准包括预设标度标准、预设速度标准和预设首址标准,是基于存储芯片存储数据类型提前设定好的,主要用于分析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
该实施例中,比如,存在写入线路A的单次写入数据长度小于预设标度标准,写入速度与写入首址分别与预设速度标准、预设首址标准满足一致性,此时判定写入线路A的写入特征为非正常写入特征;再比如,存在写入线路B的单次写入数据长度、写入速度和写入首址均与对应预设标准一致,此时判定写入线路B的写入特征为正常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比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与对应的与预设写入特征标准,确定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正常,为后续进行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提供参照依据,间接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基于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包括:
确定识别后的数据的第一特征集合;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集合,确定每个存储芯片中每条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
从所有存储芯片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特征集合中的每个第一特征依次匹配的待定芯片,并构建基于每个第一特征的芯片数组;
对所有芯片数组进行组合分析,确定同个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
对每个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的特征数量进行第一确定,并按照第一确定结果对所有待定芯片按照特征数量大小进行依次排序,并依次对每个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特征数组的特征写入有效性进行第一分析;
根据第一分析结果,判定对应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是否调整;
若不调整,将对应待定芯片的特征数组作为已确定特征,并从剩余待定芯片中将涉及的已确定特征剔除,并将对应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
若需要调整,则继续对每个剩余待定芯片进行特征写入有效性的第二分析,
确定每个剩余待定芯片的非正常写入特征,对对应涉及到的第一特征所匹配的正常写入特征的第一影响情况;
根据所述第一影响情况以及第二分析结果,对所述剩余待定芯片进行分类及排序;
确定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第一特征,对其余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第一特征进行删除,直到每个剩余待定芯片中不存在重叠特征,来将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
基于每个第一目标芯片的最终数组,将对应识别且匹配的数据传输到对应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
该实施例中,第一特征集合的确定是根据识别后数据的数据类型特性构建得到的,且基于预先训练好的特征识别模型来对识别后的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得到该数据的特征集合,比如,数据需要从芯片1传输到芯片2,那么该数据所具备的特征就是与芯片1-芯片2该线路相关的传输特征以及与芯片1和芯片2可以接收的数据类型的特征相关。
该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指的是该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特征数组中所存在的特征进行数量统计,直接获取到包含的特征的数量。
该实施例中,特征写入有效性是基于每个待定芯片的正常写入特征确定的,有效性为:正常写入特征/总写入特征。
该实施例中,特征写入有效性分析是为了确定写入时每个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与第一特征对应的特征的合理程度,且特征写入有效性主要是针对对应芯片中正常写入特征来确定的。
该实施例中,存在第一特征n个,且第一个第一特征涉及到芯片1、2、3,第二个第一特征涉及到芯片2、3、4,第三个第一特征涉及到芯片1、5、6,第n个第一特征涉及到芯片1、4、5,此时,第一芯片的特征组合为:第一个、第三个、第n个第一特征数组,依次类推。
该实施例中,是否需要调整,主要是通过确定特征写入有效性是否大于预设写入有效性(提前设置好的),如果大于,则不需要调整,否则,需要调整。
该实施例中,已确定特征指的是根据特征写入有效性的分析结果,提取得到的待定芯片中无需调整的特征数组中的所有特征,且通过删除剩余待定芯片中所涉及的已确定特征,来确定对应数据唯一匹配的第一目标芯片。
该实施例中,第一影响结果是指剩余待定芯片对应的非正常写入特征在识别后的数据写入该芯片时对对应第一特征的正常写入特征的作用程度,作用程度越低,识别后数据写入待芯片的有效性越高,由于非正常写入特征会对正常写入时存在写入干扰,因此,需要确定影响情况,非正常写入特征对应的非正常因素以及非正常因素在写入时的干扰,影响即为:每个非正常写入特征对应的写入干扰*对应写入干扰的权重。
该实施例中,基于对剩余待定芯片特征写入有效性的分析结果按照有效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按照第一影响结果的作用程度对每个分类后的剩余待定芯片从低到高进行排列,并将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作为对应第一特征对应的数据的第一目标芯片。
该实施例中,确保剩余待定芯片不存在重叠特征是为了保证数据匹配唯一存储芯片,实现数据存储可靠有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识别后数据的第一特征集合与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进行匹配,确定待定芯片,且根据每个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特征数组的特征写入有效性分析结果,以及去除剩余待定芯片中的重叠特征来从所有待定芯片中筛选得到对应数据唯一匹配的第一目标芯片并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数据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包括:
获取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中每个第一数据与每个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的相似度值;
根据所述相似度值以及匹配编号,构建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中每个第一数据的相似结果阵列;
提取所述相似结果阵列中的最大序列值,并获取所述最大序列值对应匹配编号的可接收芯片;
分别确定每个可接收芯片的第一数据集合;
当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包括的第一数据为一个时,将对应可接收芯片视为第二目标芯片;
当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包含的第一数据为多个时,确定对应可接收芯片针对多个第一数据所对应数据类型的类型协调度;
当所述类型协调度大于预设协调度时,将对应可接收芯片视为第二目标芯片;
否则,对对应可接收芯片所匹配的多个数据类型进行筛选并随机组合,重新确定每个组合的类型协调度,并将满足预设协调度的数据类型以及与该数据类型匹配的第一数据保留,将剩余数据类型以及与该剩余数据类型匹配的第一数据重新分配;
基于所述所有匹配结果,对所有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得到划分数据。
该实施例中,计算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中每个第一数据与每个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的相似度值:
其中,表示对应第一数据;表示对应第j个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表示匹配的与第j个可接收芯片的相似度值,取值范围为表示第一数据和可接受芯片的已知数据的相似度函数。
该实施例中,相似结果阵列包括所有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的相似度值以及对应匹配编号,其中匹配编号指的是所有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与所有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进行依次相似度操作的顺序编号,以便于获取目标芯片。
该实施例中,最大序列值的获取是指的从相似结果阵列中获取得到最大相似度值,有利于从所有可接收芯片中提取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满足数据相似度最高要求的第二目标芯片。
该实施例中,类型协调度指的是多个第一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在存放数据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也就是两者的适配性,主要用于通过与预设协调度的分析来从最大序列值对应匹配编号的可接收芯片中筛选第二目标芯片。
该实施例中,预设协调度是提前设置好的,一般设定为0.8。
该实施例中,比如芯片2、芯片3,两个可接收芯片的第一数据集合中均包含多个第一数据;确定两个芯片对应数据的类型协调度,得出芯片2对应数据的类型协调度与预设协调度均满足一致性,芯片3的类型协调度不完全大于预设协调度,此时,判定芯片2为第二目标芯片,同时对芯片3的多个数据类型进行筛选并随机组合,得到组合1、2、3;将组合1、2、3的类型协调度与预设协调度进行比较,确定组合1、2的类型协调度大于预设协调度,组合3的类型协调度小于预设协调度,此时,在芯片3中保留组合1、2中的数据类型对应匹配的第一数据,对组合3中的数据类型对应匹配的第一数据进行重新分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确定剩余未匹配数据和每个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的相似度值,并基于数据类型的类型协调度来从可接收芯片中筛选得到第二目标芯片,确保剩余未匹配数据能够匹配相似度最高的存储芯片,便于后续数据存放,可有效实现数据的可靠存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包括:
基于每个划分数据与对应同个第二目标芯片具有的匹配关系,将对应的划分数据构建若干个子数据;
确定同个划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所需的子存储空间,并基于同个划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必要介质空间,确定对应所述同个划分数据所需的总存储空间;
将所述同个第二目标芯片的剩余存储空间与总存储空间进行比较;
若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大于所述总存储空间,则将所述剩余存储空间视为可用存储空间,判定不需要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
否则,获取所述总存储空间与剩余存储空间的存储空间差,同时,还分别获取同个划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的子存储空间与必要介质空间的空间和;
寻找满足的组合子数据,并从所有组合子数据中筛选最佳组合子数据,并对所述最佳组合子数据所对应的总空间进行外部第一扩展,将剩余子数据在所述剩余存储空间进行存放,其中,最佳组合子数据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存储空间差;表示不同空间和的累加结果;表示针对所包含的空间和的个数;表示约束个数;表示最小函数符号;表示组合子数据的总组合数;表示第i个组合子数据的空间和的累加结果。
该实施例中,划分数据可以是基于芯片可接收的数据类型来通过将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得到的,且每个划分数据匹配唯一的第二目标芯片,也就是同个第二目标芯片可能是包含若干子数据在内的,且同个第二目标芯片包含的若干子数据所组成一个划分数据。
该实施例中,通过向每个划分数据构建若干个子数据,得到子数据对应的子存储空间,是为了更准确的获取对应划分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
该实施例中,必要介质空间指的是每个子数据在存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对应预设存储程序的必要占用空间,主要用来与同个划分数据的所有子数据的子存储空间结合获取对应所述划分数据的总存储空间。
该实施例中,第二目标芯片的剩余存储空间是指未写入数据的存储容量空间。
该实施例中,判定第二目标芯片是否需要空间扩展是通过将第二目标芯片的剩余存储空间与对应划分数据的总存储空间的进行对较得出结论的,比如:划分数据a的总存储空间为c,对应第二目标芯片b的剩余存储空间为d,其中,若c小于d,则判定第二目标芯片不需要空间扩展;若c大于d,则判定第二目标芯片需要空间外扩。
该实施例中,组合子数据包括多个子数据,且满足组合内所有子数据的空间和的累加结果大于对应划分数据总存储空间与第二目标芯片剩余存储空间的空间差的要求,其中,构建组合子数据的子数据个数不大于约束个数,且约束个数是提前设定好的。
该实施例中,最佳组合子数据的获取是基于该组合内所有子数据的空间和累计结果最小,且子数据个数不大于约束个数从所有组合子数据中筛选得到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划分数据中构建若干子数据,并结合所有子数据的子存储空间以及必要介质空间,可以准确得到对应划分数据的总存储空间,且通过比较划分数据的总存储空间与对应第二目标芯片的剩余存储空间,判定所述第二目标芯片是否需要空间外扩,并且通过筛选最佳组合子数据,对对应的总空间进行外部扩展,再将剩余子数据在所述剩余存储空间进行存放,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对所述最佳组合子数据所对应的总空间进行外部第一扩展,包括:
对相应第二目标芯片进行处理器外接;
调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中的已知函数进行扩展,获取第一空间扩展结果;
当第一空间扩展结果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时,实现外部第一扩展;
当第一空间扩展结果不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时,进行再次扩展;
若还不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此时,基于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的外部第一扩展的扩展空间大小,确定增加位宽相同的芯片以及增加芯片个数;
将所述第二目标芯片与所有增加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相应并联,实现外部第一扩展。
该实施例中,处理器的选取是基于自身的性能、可靠性以及对应所述第二目标芯片确定的。
该实施例中,调用已知函数主要是为了进行地址扩展,执行不同的接口驱动程序,得到的地址扩展结果不同,进而获取的空间扩展结果不同,其中已知函数是与读写存储有关的函数。
该实施例中,增加位宽相同的芯片是为了实现执行接口驱动程序无法获取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的空间扩展结果,其中,位宽是指闪存或显存一次能传输的数据量,也就是一次能传递的数据宽度。
该实施例中,比如,基于第二目标芯片1的外部第一扩展空间大小,确定增加与所述第二目标芯片位宽相同的芯片2和芯片3,此时将芯片1、2、3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相应并联,获取空间扩展结果,且由片选信号来区分各芯片的地址范围,其中,片选信号由CPU的高位地址和访存信号产生。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从给第二目标芯片外接处理器,执行设计与调试后的程序,以及外接与第二目标芯片位宽相同的芯片两种方式中选择适合的方式来获取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的空间扩展结果,实现了对空间的外部第一扩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数据并识别;
芯片检测模块,用于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
数据划分模块,用于将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进行数据相似度分析,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
空间扩展模块,用于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数据识别存储前对存储芯片进行检测得到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与非正常写入特征,并按照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与非正常写入特征进行数据划分存储;通过对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其他存储芯片中已存储数据进行数据相似度操作,来向相似度高的芯片中自主开拓存放空间进行数据存放,实现数据可靠存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接收目标数据并进行识别;
步骤2: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
步骤3:基于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
步骤4:将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进行数据相似度分析,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
步骤5: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
其中,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包括:
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所述每个存储芯片的可存储数据类型;
根据每个存储芯片的可存储数据类型,对所有所述存储芯片的每个引脚进行属性分析,获取属性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属性分析结果,确定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对应存储芯片上进行存储时分别指定的第一引脚;
根据所述第一引脚,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
提取所有写入线路,构建对应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
判断所述写入线路集合中的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符合预设写入特征标准;
若符合,将对应写入特征标定为正常写入特征;
若不符合,将对应写入特征标定为非正常写入特征;
基于对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的判断结果,构成对应存储芯片的检测结果集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写入线路集合中的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符合预设写入特征标准,包括:
将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中的单次写入数据长度与对应预设标度标准、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中的写入速度与对应预设速度标准以及每个写入线路中的写入首址与对应的预设首址标准进行一致性判断;
当存在任何一个或多个不一致结果时,判定对应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视为非正常写入特征;
否则,视为正常写入特征,并在对应写入线路建立正常索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包括:
确定识别后的数据的第一特征集合;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集合,确定每个存储芯片中每条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
从所有存储芯片中提取与所述第一特征集合中的每个第一特征依次匹配的待定芯片,并构建基于每个第一特征的芯片数组;
对所有芯片数组进行组合分析,确定同个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
对每个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的特征数量进行第一确定,并按照第一确定结果对所有待定芯片按照特征数量大小进行依次排序,并依次对每个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特征数组的特征写入有效性进行第一分析;
根据第一分析结果,判定对应待定芯片涉及的特征数组是否调整;
若不调整,将对应待定芯片的特征数组作为已确定特征,并从剩余待定芯片中将涉及的已确定特征剔除,并将对应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
若需要调整,按照预设处理方式,将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
基于每个第一目标芯片的最终数组,将对应识别且匹配的数据传输到对应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处理方式,将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包括:
若需要调整,继续对每个剩余待定芯片进行特征写入有效性的第二分析,
确定每个剩余待定芯片的非正常写入特征,以及所述非正常写入特征对该芯片涉及的第一特征对应的正常写入特征的第一影响情况;
根据所述第一影响情况以及第二分析结果,对所述剩余待定芯片进行分类及排序;
确定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第一特征,对其余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涉及到的第一特征进行删除,直到每个剩余待定芯片中不存在重叠特征,来将首排序的剩余待定芯片视为第一目标芯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包括:
获取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中每个第一数据与每个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的相似度值;
根据所述相似度值以及匹配编号,构建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中每个第一数据的相似结果阵列;
提取所述相似结果阵列中的最大序列值,并获取所述最大序列值对应匹配编号的可接收芯片;
分别确定每个可接收芯片的第一数据集合;
当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包括的第一数据为一个时,将对应可接收芯片视为第二目标芯片;
当所述第一数据集合中包含的第一数据为多个时,确定对应可接收芯片针对多个第一数据所对应数据类型的类型协调度;
当所述类型协调度大于预设协调度时,将对应可接收芯片视为第二目标芯片;
否则,对对应可接收芯片所匹配的多个数据类型进行筛选并随机组合,重新确定每个组合的类型协调度,并将满足预设协调度的数据类型以及与该数据类型匹配的第一数据保留,将剩余数据类型以及与该剩余数据类型匹配的第一数据重新分配;
基于所有匹配结果,对所有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得到划分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包括:
基于每个划分数据与对应同个第二目标芯片具有的匹配关系,将对应的划分数据构建若干个子数据;
确定同个划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所需的子存储空间,并基于同个划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对应的必要介质空间,确定对应所述同个划分数据所需的总存储空间;
将所述同个第二目标芯片的剩余存储空间与总存储空间进行比较;
若所述剩余存储空间大于所述总存储空间,则将所述剩余存储空间视为可用存储空间,判定不需要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
否则,获取所述总存储空间与剩余存储空间的存储空间差,同时,还分别获取同个划分数据中每个子数据的子存储空间与必要介质空间的空间和;
寻找满足的组合子数据,并从所有组合子数据中筛选最佳组合子数据,并对所述最佳组合子数据所对应的总空间进行外部第一扩展,将剩余子数据在所述剩余存储空间进行存放,其中,最佳组合子数据表达式如下:
其中,表示存储空间差;表示不同空间和的累加结果;表示针对所包含的空间和的个数;表示约束个数;表示最小函数符号;表示组合子数据的总组合数;表示第i个组合子数据的空间和的累加结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最佳组合子数据所对应的总空间进行外部第一扩展,包括:
对相应第二目标芯片进行处理器外接;
调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中的已知函数进行扩展,获取第一空间扩展结果;
当第一空间扩展结果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时,实现外部第一扩展;
当第一空间扩展结果不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时,继续再次扩展;
若还不满足所述外部第一扩展的存储空间要求,此时,基于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的外部第一扩展的扩展空间大小,确定增加位宽相同的芯片以及增加芯片个数;
将所述第二目标芯片与所有增加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读写控制线相应并联,实现外部第一扩展。
8.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数据并识别;
芯片检测模块,用于确定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以及每个写入线路的正常写入特征与非正常写入特征,构成检测结果集合;
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集合,向识别后的数据匹配第一目标芯片进行数据存储;
数据划分模块,用于将剩余未匹配数据与可接收芯片的已知数据进行数据相似度分析,对所述剩余未匹配数据进行划分,并向每个划分数据匹配第二目标芯片;
空间扩展模块,用于按照每个划分数据的数据大小,对相应的第二目标芯片进行空间扩展,来存放匹配的划分数据;
其中,芯片检测模块,用于:
检测存储芯片,确定所述每个存储芯片的可存储数据类型;
根据每个存储芯片的可存储数据类型,对所有所述存储芯片的每个引脚进行属性分析,获取属性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属性分析结果,确定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对应存储芯片上进行存储时分别指定的第一引脚;
根据所述第一引脚,确定每个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
提取所有写入线路,构建对应存储芯片的写入线路集合;
判断所述写入线路集合中的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是否符合预设写入特征标准;
若符合,将对应写入特征标定为正常写入特征;
若不符合,将对应写入特征标定为非正常写入特征;
基于对每个写入线路的写入特征的判断结果,构成对应存储芯片的检测结果集合。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可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1374525.2A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4216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4525.2A CN115421672B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4525.2A CN115421672B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1672A CN115421672A (zh) 2022-12-02
CN115421672B true CN115421672B (zh) 2023-04-07

Family

ID=84208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4525.2A Active CN115421672B (zh) 2022-11-04 2022-11-04 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16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78505B (zh) * 2023-03-01 2023-05-12 中诚华隆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芯片实现的数据缓存方法及系统
CN117009303B (zh) * 2023-07-06 2024-02-13 苏州领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视觉测试数据的存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973A (zh) * 2010-10-19 2012-05-16 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Flash芯片剩余空间设置数据区擦写数据的方法
CN109857342B (zh) * 2019-01-16 2021-07-13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读写方法及装置、交换芯片及存储介质
CN111739575B (zh) * 2020-08-25 2020-12-01 武汉精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存储芯片品质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12753B (zh) * 2020-12-29 2021-09-28 深圳杰睿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管理Java Card存储空间的系统和方法
CN113410154B (zh) * 2021-08-20 2021-12-31 广州顶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芯片的智能检测方法
CN114168509A (zh) * 2021-10-22 2022-03-11 中科苏州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采集芯片的扩展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1672A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21672B (zh) 一种基于芯片的数据存储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US9665083B2 (en) Counter operation in a state machine lattice
US10698697B2 (en) Adaptive routing to avoid non-repairable memory and logic defects on automata processor
US842932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NAND-flash identification without reading device ID table
US11670369B2 (en) Memory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 extreme value
US9348799B2 (en) Forming a master page for an electronic document
US871737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nalyzing GPU test results
CN116256621B (zh) 芯粒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377630A1 (en) Validation of a symbol response memory
CN115798559A (zh) 失效单元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31494A (zh) 财务数据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66427A (zh) 图像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290305B (zh) 多套惯导系统多路数字量采集与处理防冲突方法及系统
CN111738290A (zh) 图像检测方法、模型构建和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4116811B (zh) 日志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735751B2 (en) False path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a false path detecting method in which a usage amount of memories is smaller and a process is carried out at higher speed, and that program
US20160253374A1 (en) Data file writ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data file read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12949446B (zh) 一种物体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328630A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4704131B2 (ja) 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CN114185785A (zh) 面向深度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测试用例约简方法
US20040057536A1 (en) Digital correlator for multiple sequence detection
CN111179997B (zh) 一种半导体存储器测试数据的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6256620B (zh) Chiplet集成芯片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60529B (zh) 一种程序代码的修复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