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1605A - 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1605A
CN115421605A CN202210928011.0A CN202210928011A CN115421605A CN 115421605 A CN115421605 A CN 115421605A CN 202210928011 A CN202210928011 A CN 202210928011A CN 115421605 A CN115421605 A CN 115421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panel
layer
trac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80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品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80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16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1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1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和触控层;触控层位于衬底一侧,包括触控电极区和位于触控电极区外围的走线区;其中,触控层中的触控走线的至少部分位于走线区;至少一个接地走线和至少一个电性浮空件,与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且位于走线区。本申请通过在走线区中增加电性浮空件,可减小接地走线上静电跳变到触控走线上,降低触控走线被静电击伤的风险,同时电性浮空件可阻挡或吸收外部静电能量,提高产品抗静电能力。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面板一般都带有触控功能,且多为电容式触控技术。电容式触控技术是指利用手指接近触控显示面板使之产生电容变化,进而通过电容变化获取触摸坐标以实现触控操作的触控技术。但在现在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触控显示面板一直深受静电困扰,且也一直维持着一定比例因静电而损伤触控功能的不良产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解决触控走线或者触控电极区被静电击坏导致触控显示面板触控功能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触控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触控电极区和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区外围的走线区;其中,所述触控层中的触控走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走线区;至少一个接地走线和至少一个电性浮空件,与所述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走线区。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走线和相邻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之间具有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间隔,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间隔内设置有所述电性浮空件;优选地,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或等于9微米。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地走线的个数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接地走线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控走线,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走线与相邻的所述触控走线之间设置有所述电性浮空件。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性浮空件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3微米。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紧邻所述触控电极区的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区之间,和/或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区之间具有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间隔,且至少部分第二间隔内设置有所述电性浮空件;优选地,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或等于9微米。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性浮空件与相邻的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走线,和/或所述电性浮空件与相邻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之间具有大于第三阈值的第三间隔;优选地,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或者等于3微米。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电性浮空件包括沿所述电性浮空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性浮空部。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走线、所述接地走线和所述电性浮空件的材质相同。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包括:走线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所述触控走线、所述接地走线和所述电性浮空件,所述电性浮空件至少设置在所述触控走线和所述接地走线之间;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走线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走线电连接;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凹槽内。
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走线区中增加电性浮空件,电性浮空件可阻挡或吸收外部静电电荷,提高产品的抗静电能力,以减小接地走线上静电跳变到触控走线上的概率,降低触控走线被静电击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触控显示面板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触控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触控显示面板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触控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衬底100、触控层101、至少一个接地走线1012和至少一个电性浮空件1013。
具体地,触控层101位于衬底100一侧,包括触控电极区1001和位于触控电极区1001外围的走线区1002。走线区1002沿着触控电极区1001外围设置可以使得触控电极区1001面积最大化,便于用户进行触控操作。可选地,触控电极区1001内设置有多个触控电极(图1中未标示),触控层101中的触控走线1011的至少部分位于走线区1002,触控走线1011的剩余部分位于触控电极区1001并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连接。此外,走线区1002内还可设置有端子区(图1中未示意),触控走线1011的一端可以延伸至该端子区内。
接地走线1012和电性浮空件1013均与触控走线1011同层设置,且位于走线区1002。其中,电性浮空件1013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或其他导电物质,且该电性浮空件1013与触控走线1011以及接地走线1012电性绝缘;例如,电性浮空件1013与周围相邻的触控走线1011和接地走线1012之间间隔设置。可选地,电性浮空件1013的材质可以为氧化铟锡ITO、银纳米线AgNW、钼Mo、钼铝钼合金MoAlMo、钼铌合金MoNb、铜Cu等。
在上述设计方式中,接地走线1012与触控走线1011同层设置,且均位于走线区1002;为了降低接地走线1012上静电跳变至触控走线1011上的概率,本申请在走线区1002增加电性浮空件1013,电性浮空件1013可阻挡或吸收外部静电电荷,提高产品抗静电能力,降低接地走线1012上静电跳变到触控走线1011上的概率,降低触控走线1011被静电击伤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图2是图1中触控显示面板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接地走线1012的个数为多个,相邻两个接地走线1012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控走线1011,至少部分接地走线1012与相邻的触控走线1011之间设置有电性浮空件1013。上述接地走线1012用于将正常产生的静电引导至接地端,降低静电对触控走线1011的影响。而为了防止接地走线1012上的静电跳变至与其相邻的触控走线1011上,在接地走线1012和相邻的触控走线1011之间设置电性浮空件1013,以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如图2所示,接地走线1012可以邻近触控显示面板10的外边缘设置,以降低外部静电对触控显示面板的影响。此外,接地走线1012也可邻近触控电极区1001设置,此时接地走线1012可穿插设置于相邻触控走线1011之间,以降低内部静电对触控显示面板的影响。且可以看到,接地走线1012的一端可以与触控走线1011一样延伸到端子区1003。总而言之,本申请对于接地走线1012的位置不作限定,接地走线1012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请继续参阅图1,至少部分接地走线1012和相邻的至少部分触控走线1011之间具有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间隔D1,且至少部分第一间隔D1内设置有电性浮空件1013。即在该设计方式中,电性浮空件1013设置于间隔较大的触控走线1011与接地走线1012之间,进而降低电性浮空件1013与相邻的触控走线1011和接地走线1012之间短路的概率,以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抗静电能力。
可选地,第一阈值大于或等于9微米(例如、10微米、11微米、12微米等)。即至少部分接地走线1012和相邻的至少部分触控走线1011之间具有大于9微米的第一间隔D1,且在该大于9微米的至少部分第一间隔D1内可以设置有电性浮空件1013。在上述设计方式中,电性浮空件1013设置于较大的间隔内,该方式可以使得位于该较大间隔内的电性浮空件1013的宽度能尽可能大,电性浮空件1013的电阻尽可能小,以使得电性浮空件1013导走静电的能力较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性浮空件1013位于相邻的触控走线1011和接地走线1012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性浮空件1013也可位于其他位置。例如,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紧邻触控电极区1001的至少部分接地走线1012与触控电极区1001之间具有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间隔D2,且至少部分第二间隔D2内设置有电性浮空件1013。上述设计方式可以降低接地走线1012上的静电跳变至触控电极区1001的触控电极上的概率,以保证触控效果。
又例如,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触控显示面板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至少部分触控走线1011与触控电极区1001之间具有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间隔D2,且至少部分第二间隔D2内设置有电性浮空件1013。上述设计方式可以降低触控走线1011上的静电跳变至触控电极区1001的触控电极上的概率,以保证触控效果。
可选地,上述第二阈值大于或等于9微米(例如10微米、11微米、12微米等)。即至少部分接地走线1012或触控走线1011与触控电极区1001之间具有大于9微米的第二间隔D2,且在该大于9微米的至少部分第二间隔D2内可以设置有电性浮空件1013。在上述设计方式中,电性浮空件1013设置于较大的间隔内,该方式可以使得位于该较大间隔内的电性浮空件1013的宽度能尽可能大,电性浮空件1013的电阻尽可能小,以使得电性浮空件1013导走静电的能力较强。
可选地,如图1所示,电性浮空件1013的宽度D4大于或者等于3微米(例如3μm、4μm、5μm、6μm等)。在上述设计方式中电性浮空件1013的宽度较大,其电阻值较低,导走静电的能力较强,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接地走线1012上静电跳变到触控走线1011上的概率。
另一可选地,如图1所示,电性浮空件1013与相邻的至少部分接地走线1012,和/或,电性浮空件1013与相邻的至少部分触控走线1011之间具有大于第三阈值的第三间隔D3。该第三间隔D3的设计方式可以降低电性浮空件1013与周围相邻的接地走线1012和/或触控走线1011之间短路的概率。
较佳地,第三阈值大于或者等于3微米(例如4微米、5微米、6微米等);即电性浮空件1013与周围相邻的接地走线1012和/或触控走线1011之间的间隔大于3微米。该设计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性浮空件1013与周围相邻的接地走线1012和/或触控走线1011之间短路的概率。
请再次参阅图2,至少部分电性浮空件1013包括沿电性浮空件10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性浮空部10131。在上述设计方式中,将位于同一圈的电性浮空件1013分段设置成多个电性浮空部10131,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性浮空件1013的设置难度,且电性浮空部10131所累积的静电电荷可以通过相邻电性浮空部10131之间的间隙释放掉一部分,以增大电性浮空件1013导走静电的能力。
此外,在本申请中,触控走线1011、接地走线1012和电性浮空件1013的材质相同。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电性浮空件1013、触控走线1011、接地走线1012三者能够同时制作完成,减少生产工艺难度,降低工艺生产成本。
请再次参阅图3,该触控层101包括:走线层1021、第一绝缘层1022、触控电极层1023和第二绝缘层1024。
具体地,走线层1021位于衬底100一侧,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触控走线1011、接地走线1012和电性浮空件1013,电性浮空件1013至少设置在触控走线1011和接地走线1012之间。可选地,如上实施例中所述,电性浮空件1013也可位于触控电极区1001与相邻的触控走线1011或接地走线1012之间,具体在此不再赘述。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走线区1002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覆盖部分走线层1021。
第一绝缘层1022覆盖走线层1021背离衬底100一侧,且第一绝缘层1022还填充走线层1021中相邻走线之间的间隙,以保护走线层1021,且降低走线层1021中相邻走线之间短路的概率。可选地,上述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触控电极区1001以及走线区1002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绝缘层1022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内部。触控电极层1023位于第一绝缘层1022背离衬底100一侧,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图1中未示意),触控电极与触控走线1011连接。可选地,上述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触控电极区1001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覆盖触控电极层1023。且由于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1011位于不同层,故第一绝缘层1022中设置有导电孔,触控电极可以通过相应的导电孔与触控走线1011电连接。
第二绝缘层1024位于触控电极层1023背离衬底100一侧,且覆盖触控电极层1023以及从触控电极层1023中露出的第一绝缘层1022。该第二绝缘层1024可以降低填充相邻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降低相邻触控电极之间短路的概率;且叠加在走线区1002位置处的第二绝缘层1024可以进一步增强对走线区1002中走线的绝缘以及保护效果。
可选地,上述第一绝缘层1022和第二绝缘层1024可为无机物(例如,氮化硅、氧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或有机物(例如,环氧系、丙烯酸系、或聚酰亚胺等)。
另一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绝缘层1022背离衬底100一侧设置有凹槽1020,触控电极层1023位于凹槽1020内。该设计方式可以降低整个触控层101的厚度,进而降低触控显示面板10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触控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触控电极区和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区外围的走线区;其中,所述触控层中的触控走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走线区;
至少一个接地走线和至少一个电性浮空件,与所述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且位于所述走线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走线和相邻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之间具有大于第一阈值的第一间隔,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间隔内设置有所述电性浮空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或等于9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走线的个数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接地走线之间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触控走线,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走线与相邻的所述触控走线之间设置有所述电性浮空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浮空件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3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紧邻所述触控电极区的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区之间,和/或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区之间具有大于第二阈值的第二间隔,且至少部分第二间隔内设置有所述电性浮空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阈值大于或等于9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浮空件与相邻的至少部分所述接地走线,和/或所述电性浮空件与相邻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走线之间具有大于第三阈值的第三间隔;
优选地,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或者等于3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电性浮空件包括沿所述电性浮空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电性浮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所述接地走线和所述电性浮空件的材质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
走线层,位于所述衬底一侧,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所述触控走线、所述接地走线和所述电性浮空件,所述电性浮空件至少设置在所述触控走线和所述接地走线之间;
第一绝缘层,覆盖所述走线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
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包括多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走线电连接;
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凹槽内。
CN202210928011.0A 2022-08-03 2022-08-03 触控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54216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8011.0A CN115421605A (zh) 2022-08-03 2022-08-03 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8011.0A CN115421605A (zh) 2022-08-03 2022-08-03 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1605A true CN115421605A (zh) 2022-12-02

Family

ID=8419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8011.0A Pending CN115421605A (zh) 2022-08-03 2022-08-03 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16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2733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nings in a plurality of sensing cells
US20130120312A1 (en) Touch panel
CN102446024B (zh) 静电电容型触摸屏面板
EP2717137A2 (en) Touch screen panel
CN202523030U (zh) 触控面板
US9715316B2 (en) Touch panel
CN103576984B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TWI522877B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12506371A (zh) 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968219B (zh) 触控器件、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979737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触控装置
CN106648188B (zh) 触控面板
KR102281767B1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02707834B (zh) 触控面板及其触碰感应层的制造方法
CN112269494A (zh) 显示面板
CN115421605A (zh) 触控显示面板
JP6057332B2 (ja) 入力装置
JP6054193B2 (ja) 入力装置
US11112894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pane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608554B (zh) 触控感测结构
CN111078050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3182702U (zh) 一种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96109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459765B (zh) 触控显示器的电路防护装置
TWI488081B (zh) 靜電防護結構、靜電防護結構之製作方法及其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