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9328B - 智能锁及其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锁及其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19328B CN115419328B CN202211217949.8A CN202211217949A CN115419328B CN 115419328 B CN115419328 B CN 115419328B CN 202211217949 A CN202211217949 A CN 202211217949A CN 115419328 B CN115419328 B CN 1154193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control module
- handle
- unlocking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00—Knobs or handles for wings; Knobs, handles, or press buttons for locks or latches on w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1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panic or emergency doors
- E05B65/1086—Locks with panic function, e.g. allowing opening from the inside without a ley even when locked from the outsid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67—Monitoring
- E05B2047/0069—Monitoring bolt positio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84—Key or electric means; Emergency release
- E05B2047/0086—Emergency release, e.g. key or electromagne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智能锁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智能锁技术领域,智能锁包括机械锁模块和锁控模块,机械锁模块包括解锁件、第二传动机构及伸缩设置的锁舌,锁舌包括设有锁槽的第三外壳及相对第三外壳活动设置的顶出机构,锁控模块包括锁钩和锁孔,锁钩适于插入锁槽,解锁件与第二传动机构连接,第二传动机构与顶出机构连接,顶出机构包括相对锁槽活动设置的顶出部。智能锁应用方法包括逃生解锁步骤:转动执手以带动第二传动机构运动,第二传动机构带动顶出机构运动以使顶出部将锁钩推出锁槽,进一步转动执手,执手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锁舌退出锁孔。本申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快速实现逃生解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锁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锁通常包括机械锁模块和锁控模块,机械锁模块设有可伸缩的锁舌,锁控模块设有对应的锁孔,锁舌插入锁孔完成锁定,现有技术中,部分智能锁在锁舌插入锁孔的基础上,在锁舌上开设锁槽,将锁钩插入锁槽,使得机械锁模块与锁控模块实现双向锁定,此类锁具能实现可靠的锁紧,但是其逃生解锁模块存在缺陷。
此类锁具通常未设置逃生解锁模块,或者逃生解锁模块结构复杂,解锁时间长,导致延误了逃生时机,例如,部分智能锁使用应急解锁钥匙进行紧急解锁,操作不便,应急钥匙存在丢失风险,又,部分智能锁使用电控模块紧急解锁,一但电控模块断电或失效就无法开锁,存在极大隐患,此外,部分智能锁需借助螺丝刀、翘棍等工具进行撬锁,操作不便、耗时久。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逃生解锁模块。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锁,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迅速逃生解锁的优点。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智能锁应用方法,包括逃生解锁步骤,能够快速逃生。
为达到本申请的目的之一,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锁包括机械锁模块和锁控模块,所述机械锁模块包括解锁件、第二传动机构及伸缩设置的锁舌,所述锁舌包括第三外壳及相对所述第三外壳活动设置的顶出机构,所述第三外壳上设有锁槽,所述锁控模块包括锁钩和适于所述锁舌插入的锁孔,所述锁钩适于插入所述锁槽,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顶出机构连接,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相对所述锁槽设置的顶出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锁控模块还包括驱动机构、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锁钩活动,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相对所述锁舌设置的第一传感器及相对所述锁钩设置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锁钩及所述锁舌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失电。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顶出机构为杠杆,所述杠杆与所述第三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外壳包括第一拼装壳和第二拼装壳,所述第一拼装壳与所述第二拼装壳扣合形成适于安装所述杠杆的安装腔。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滑块,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并适于带动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并适于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锁舌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块设有适于抵触所述杠杆的第一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滑块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斜面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杠杆设有与所述插槽对应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滑动至行程末端时,所述滑块抵触所述插入部,所述解锁件为执手。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机械锁模块还包括把手、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并适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锁舌铰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机械锁模块包括底座和第三壳体,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向件及基座,所述第一导向件适于限定锁舌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基座设有适于抵触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三壳体与第二导向件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适于限定锁舌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并设有适于抵触所述锁舌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限定所述锁舌的滑动行程,所述第三壳体相对所述底座滑动设置,以使所述把手及所述解锁件的转动范围大于180°。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机械锁模块包括挂锁片,所述锁舌与所述挂锁片连接,所述挂锁片设有适于挂锁的挂锁孔。
为达到本申请的另一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锁应用方法包括锁定步骤和解锁步骤,所述解锁步骤包括常规解锁步骤和逃生解锁步骤,其中,
所述锁定步骤包括:锁舌插入锁孔至预设位置,锁钩插入锁槽;
所述常规解锁步骤包括:锁控模块接收开锁信号,所述锁钩退出所述锁槽,转动把手使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孔;
所述逃生解锁步骤包括:转动执手,执手带动第二传动机构运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顶出机构运动以使顶出部将所述锁钩推出所述锁槽,进一步转动执手,所述执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锁定步骤还包括:
检测模块检测到锁舌插入至所述预设位置并向控制模块发送锁舌到位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该锁舌到位信号并启动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锁钩使所述锁钩插入所述锁槽;
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锁舌处于预设位置预设时间,并且所述锁钩插入所述锁槽至设定位置,所述检测模块发送失电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该失电信号并使所述驱动机构失电;
所述常规解锁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开锁信号并启动所述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锁钩退出锁槽;
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孔并向控制模块发送解锁完成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解锁完成信号并使所述驱动机构失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机械锁模块与锁控模块通过锁舌插入锁孔,锁钩再插入锁槽的方式实现锁定,智能锁的锁定更可靠,能够防止误开锁;无需借助撬棍、螺丝刀、应急钥匙或手机等工具开锁,通过操作解锁件即可使锁钩退出锁槽,从而使锁舌得以退出锁孔,通过顶开锁钩的方式解除锁钩对锁舌的锁定,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迅速开锁,进而实现快速的逃生撤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智能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智能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锁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控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控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放大图I;
图7为图5的局部结构放大图II;
图8为机械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机械锁模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机械锁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锁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锁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顶出机构转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底座及第二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底座及第一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第三壳体相对底座滑动后机械锁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第二导向件及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机械锁模块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第一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机械锁模块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2为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锁控模块;11、第一外壳;111、面板;111a、第四安装槽;112、第一壳体;1121、隔板;1122、密封件;113、第一安装板;11a、第一层安装空间;11aa、第一空间;11b、第二层安装空间;114、第二壳体;114a、锁孔;1141、导向面;115、螺栓;12、锁钩;121、锁止端;122、传动端;123、铰接部;124、密封垫片;13、检测模块;131、第一传感器;132、第二传感器;14、驱动机构;141、第二触发件;1411、插板;15、控制模块;151、显示模块;152、接口;16、翻盖;161、铰接轴;162、摩擦凸起;17、条纹凸起;
20、机械锁模块;21、第二外壳;211、第二安装板;212、底座;2121、导向板;212a、导槽;212b、导轨;213、第三壳体;213a、卡槽;213b、U型槽;2131、加强筋;213c、导向槽;214、装饰板;22、锁舌;22a、锁槽;221、第一触发件;23、挂锁片;23a、挂锁孔;24、把手;25、第一传动机构;251、第一连接轴;2511、第一段轴体;2512、第二段轴体;252、第一连杆;2521、第一安装孔;253、第二连杆;254、第一限位件;255、第二限位件;256、档位件;256a、档位槽;2561、基板;2562、凸部;257、卡齿;258、弹性件;2591、第一销轴;2592、第二销轴;261、第一导向件;2611、限位槽;262、第二导向件;2621、第二限位结构;2622、插接部;2623、抵接部;262a、安装部;27、基座;271、第一限位结构;27a、滑槽;27b、第三安装孔;
30、解锁件;31、第二传动机构;311、第二连接轴;312、第三连杆;313、第四连杆;314、滑块;3141、第一斜面;314a、插槽;315、第三销轴;32、第三外壳;321、第一拼装壳;3211、安装座;322、第二拼装壳;323、转动轴;32a、倒角;324、复位件;33、顶出机构;331、顶出部;332、插入部;3321、第二斜面;34、第三安装板;35、活动件;351、第一抵接部;36、弹性件;37、固定件;371、第二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针对现有智能锁通常未设置逃生解锁模块,或者逃生解锁模块结构复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锁,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械锁模块20和锁控模块10。其中机械锁模块20适于安装在门上,锁控模块10适于安装在门框上,机械锁模块20与锁控模块10配合实现锁定或解锁。
结合图3及图8所示,锁控模块10包括第一外壳11,第一外壳11上设有供锁舌22插入的锁孔114a,第一外壳11内设有锁钩12,机械锁模块20包括第二外壳21,第二外壳21与解锁件30及锁舌22连接,并且锁舌22相对第二外壳21滑动设置,锁舌22包括第三外壳32及相对第三外壳32活动设置的顶出机构33,第三外壳32上设有锁槽22a,第二外壳21内设有第二传动机构31,解锁件30与第二传动机构31连接,第二传动机构31与顶出机构33连接,顶出机构33包括相对锁槽22a活动设置的顶出部331,解锁件30通过第二传动机构31控制顶出机构33运动。
锁舌22伸出第二外壳21插入锁孔114a至预设位置时,锁钩12可勾住锁槽22a,使门处于上锁状态,锁钩12勾住锁槽22a,锁紧力强,能够防止误操作、外力攻击或强烈震动等条件下门锁误开启,锁定更可靠;遇到紧急情况时,通过解锁件30驱动第二传动机构31,进而带动顶出机构33运动,使顶出部331将锁钩12顶出锁槽22a,锁舌22被锁钩12释放得以缩回,门能被打开,无需借助撬棍、螺丝刀、应急钥匙或手机等工具开锁,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迅速开锁,进而实现快速的逃生撤离。
如图3-图7所示,锁控模块10还包括驱动机构14、检测模块13和控制模块15,驱动机构14适于驱动锁钩12活动,检测模块13包括相对锁舌22设置的第一传感器131及相对锁钩12设置的第二传感器132,控制模块15与驱动机构14、检测模块13电连接,控制模块15适于向驱动机构14发送开锁信号或上锁信号,驱动机构14根据对应信号驱动锁钩12开锁或上锁,检测模块13检测到锁钩12及锁舌22处于锁定状态时,控制模块15控制驱动机构14失电。智能锁处于锁定状态时驱动机构14自动失电,即,顶出部331顶出锁钩12时不会受到来自驱动部的阻力;检测模块13能实时检测锁钩12及锁舌22的位置,使两者更好的配合完成锁定步骤或解锁步骤。
更具体的,第一外壳11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板111、第一壳体112、第一安装板113,面板111与第一壳体112连接形成第一层安装空间11a,第一壳体112与第一安装板113连接形成第二层安装空间11b。锁控模块10内的锁定模块、控制模块15、锁钩12以及其他零部件等能分层布置在第一外壳11内。
锁钩12与第一外壳11转动连接,锁钩12转动使锁止端121插入或脱出锁槽22a,锁定方式简单。
锁钩12包括适于锁定锁舌22的锁止端121和与驱动机构14连接的传动端122,锁钩12的基本形状为“7”字型,锁止端121与控制模块15沿锁控模块10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检测模块13相对锁止端121设置,驱动机构14相对控制模块15设置,传动端122设置在驱动机构14与检测模块13之间。控制模块15与锁钩12的锁止端121左右并列的设置在第一层安装空间11a,驱动机构14与检测模块13左右并列的设置在第二层安装空间11b内,便于安装,锁控模块10的结构紧凑。
图6以虚线示意处于预设的锁定位置的锁舌22,锁舌22包括第一触发件221,第一传感器131相对第一触发件221设置,优选的,第一触发件221为磁性件,第一传感器131为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具有可靠性高、耐用、低功耗低成本、占用空间小等优点。能够理解的是,第一传感器131还可以是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激光测距传感器、红外线测距传感器等。
锁钩12设有传动端122,传动端122与第二触发件141转动连接,驱动机构14通过带动第二触发件141平移,从而驱动锁钩12旋转。第二传感器132相对第二触发件141设置,优选的,第一传感器131为霍尔传感器,第一触发件221为磁性件,第二传感器132为光电传感器,第一传感器131与第一触发件221之间采用霍尔感应,第二传感器132与第二触发件141之间采用光电感应,以避免锁钩12状态检测与锁舌22状态检测两个功能间产生干扰。
第二触发件141设置有插板1411,第二传感器132设有一插槽314a,插板1411适于插入插槽314a,驱动机构14的输出轴推出时,锁钩12解锁,插板1411插入插槽314a中形成遮挡,第二传感器132检测到锁钩12处于解锁状态。
锁控模块10还包括外围部件,外围部件包括显示模块151和接口152,外围部件环绕控制模块15设置,便于进行电连接,布局紧凑合理,整个锁控模块10功能丰富,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考虑到锁控模块10内置检测模块13、控制模块15等电路模块,锁控模块10安装在门框上,便于进行电路连接。
第一外壳11和/或第二外壳21上设有条纹凸起17,用于增大摩擦力,便于手持。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112与面板111、第一安装板113之间通过螺栓115或螺钉连接,连接结构简单可靠、拆装方便。
第一壳体112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层安装空间11a内的隔板1121,隔板1121分隔出第一空间11aa,隔板1121与面板111之间设有密封件1122,锁钩12设有铰接部123,锁钩12通过铰接部123与隔板1121铰接,锁止端121位于第一空间11aa,并且锁钩12与隔板1121之间设有密封垫片124。将需要插入锁槽22a的锁止端121设置在第一空间11aa,并设置密封垫片124及密封件1122,使得第一层安装空间11a内的其他部分相对密封,防水防尘效果较好,保护了内部的电路模块。
驱动机构14为磁缸,磁缸耗电低,锁定力强,本实施例中,磁缸功率为10~15W,锁定力大于等于1000N,磁缸得电推出,使得锁钩12旋转,从而锁止端121脱出锁槽22a;锁舌22离开锁定位置后,即锁控模块10远离机械锁模块20时,磁缸失电以节约能源;锁舌22处于锁定位置且锁钩12插入锁槽22a预设时间后,磁缸失电,利于逃生解锁时控制锁钩12脱出锁槽22a。
第一外壳11还包括第二壳体114,第二壳体114与面板111、第一壳体112连接,第二壳体114设有适于锁舌22插入的锁孔114a,及与锁孔114a连通的通孔,锁钩12的锁止端121适于穿过通孔以锁定锁孔114a内的锁舌22。第二壳体114设有导向面1141,导向面1141适于引导锁舌22进入锁孔114a。
为了增加锁控模块10的密封效果、保护锁控模块10内布设的电子元器件,第一壳体112与面板111、第一安装板113之间都设有密封件1122,密封件1122为密封圈。
为了使锁控模块10具有门外应急开锁功能,锁控模块10包括翻盖16,翻盖16相对锁钩12设置,紧急情况下可打开翻盖16对锁钩12进行门外撬锁。
更具体的,如图7所示,翻盖16与第一外壳11转动连接,翻盖16一端通过一铰接轴161与第一外壳11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螺钉与第一外壳11固定连接,紧急情况下可拧出螺钉,将翻盖16向第一外壳11外侧转动打开,操作简便。
第一外壳11设有适于容纳翻盖16的第四安装槽111a,翻盖16合上时得以收纳在第四凹槽内,结构紧凑工整,铰接轴161与翻盖16一体成型,可减少零部件数量,翻盖16安装方便。
翻盖16设置的较小巧,考虑到施力使翻盖16转动不便,翻盖16设有摩擦凸起162,便于通过按压摩擦凸起162以转动打开翻盖16。
机械锁模块20的结构如图8-图21所示。
其中,如图8-图10所示,第二外壳21包括依次设置的装饰板214、第三壳体213、底座212、第二安装板211、第三安装板34,装饰板214与第三壳体213连接,第三壳体213与底座212连接,形成用于安装锁舌22的腔体,第二安装板211与底座212连接,第三安装板34相对第二安装板211间隔设置,第二安装板211及第三安装板34分别设有安装凸耳,便于将机械锁模块20安装至门板上。
具体的,如图11-图13所示,顶出机构33为杠杆,杠杆与第三外壳32转动连接,杠杆端部设有顶出部331。
为了方便杠杆的安装,第三外壳32包括第一拼装壳321和第二拼装壳322,第一拼装壳321与第二拼装壳322扣合形成适于安装杠杆的安装腔。进一步的,第一拼装壳321设有适于安装杠杆的安装座3211,第二拼装壳322设有锁槽22a。组装锁舌22时先将杠杆放在安装座3211内,再将第二拼装壳322合上即可,操作便捷。
杠杆通过转动轴323与安装座3211转动连接,转动轴323穿过第二拼装壳322,以实现第一拼装壳321与第二拼装壳322之间的固定,杠杆、第一拼装壳321、第二拼装壳322三者间的连接结构简单。
第三外壳32的端部设有倒角32a,以便于锁舌22插入锁孔114a。
进一步的,如图14-图15所示,第二传动机构31包括第二连接轴311、第三连杆312、第四连杆313、滑块314,解锁件30与第二连接轴311连接并适于带动第二连接轴311转动,第二连接轴311与第三连杆312连接,第三连杆312与第四连杆313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13与滑块314转动连接,并适于带动滑块314沿锁舌22的长度方向滑动。
第三连杆312与第四连杆313通过第三销轴315转动连接,底座212设有导轨212b,第三销轴315一端插入导轨212b,导轨212b能引导第三销轴315滑动,从而能限定滑块314的滑动方向。
底座212还设有导槽212a,滑块314适于沿导槽212a滑动。
滑块314设有适于抵触杠杆的第一斜面3141。紧急解锁时转动解锁件30以带动第二连接轴311转动,第二连接轴311带动第三连杆312转动,从而使第四连杆313带动滑块314滑动,第一斜面3141抵触杠杆使杠杆发生转动,从而顶出部331往锁槽22a方向运动并顶出锁钩12,第二传动机构31结构简单,易组装,使用成本低。
作为改进的,通过限定滑块314的滑动行程,可使滑块314抵触杠杆,从而第二传动机构31能带动杠杆缩回。
具体的,滑块314设有插槽314a,第一斜面3141设置在插槽314a内,杠杆设有与插槽314a对应的插入部332,插入部332设有与第一斜面3141对应的第二斜面3321,第二斜面3321滑动至行程末端时,滑块314抵触插入部332,以带动锁舌22缩回。在顶出部331顶出锁钩12后,继续转动解锁件30,第二传动机构31将带动锁舌22退出锁孔114a,防护门得以打开,只需转动解锁件30这一个步骤即可实现解锁开门,操作简便、提升了逃生解锁速度。
进一步的,机械锁模块20还包括复位件324,复位件324一端抵触顶出机构33,另一端抵触第三外壳32,以带动顶出机构33复位。复位件324为顶出机构33提供了复位力,能够避免顶出部331影响到锁钩12的正常工作,并且在逃生解锁模块闲置时,复位件324的复位力可为顶出机构33,特别是杠杆,提供支撑力,避免顶出机构33发生晃动,复位件324为弹簧或弹性片或扭簧或其他弹性件258。
解锁件30设为执手,相比旋钮,执手更方便握持施力。
结合图10和图22所示,逃生解锁模块还包括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包括活动件35、弹性件36及固定件37,活动件35与第二连接轴311连接并与之同步转动,固定件37与第三安装板34连接,弹性件36分别与活动件35及固定件37连接,并适于带动活动件35转动以复位解锁件30。
进一步的,弹性件36为扭簧,活动件35设有第一抵接部351,固定件37设有第二抵接部371,扭簧两端分别抵接第一抵接部351和第二抵接部371,解锁件30转动时,活动件35随第二连接轴311同步转动,扭簧发生形变,松开解锁件30后,扭簧带动活动件35转动,解锁件30得以复位;第三安装板34设有一安装孔,固定件37一端卡接在安装孔内,使得固定件37不发生旋转。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机械锁模块20还包括把手24、第一传动机构25,把手24设置在门外侧,第一传动机构25设置在腔体内。
如图16所示,第一传动机构25包括第一连接轴251、第一连杆252、第二连杆253,把手24安装于第一连接轴251上,并适于带动第一连接轴251转动,第一连接轴251与第一连杆252连接,第一连杆252与第二连杆253铰接,第二连杆253与锁舌22铰接。
第一连杆252相对第二连杆253更靠近锁舌22的头部,第二连杆253与锁舌22的尾部铰接,第一连杆252相对第二连杆253更靠近锁舌22的头部并且第二连杆253与锁舌22的尾部铰接,使得锁舌22的滑动范围较大,行程空间可达3cm-4cm。
进一步的,第一连杆252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2521,第一连接轴251包括与第一安装孔2521形状契合的第一段轴体2511,第一连杆252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253通过第一销轴2591铰接,第二连杆253的另一端与锁舌22的尾部通过第二销轴2592铰接。通过销轴和安装孔进行连接,第一连杆252、第二连杆253、第一连接轴25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易安装。
机械锁模块20包括挂锁片23,锁舌22与挂锁片23连接,挂锁片23与锁槽22a分别设置在锁舌22的两端,第二外壳21上设有供挂锁片23通过的通孔,锁舌22处于解锁状态时挂锁片23经过通孔伸出,挂锁片23上设有适于挂锁的挂锁孔23a。通过挂锁能避免锁舌22伸出,有效防止了误关锁,避免人员陷入,方便对工业现场的清洁和维护。
挂锁片23可通过第二销轴2592与锁舌22连接,第二销轴2592同时穿设第二连杆253、挂锁片23、锁舌22,不必为挂锁片23设置额外的连接件、结构精简。
进一步的,考虑到针对左开门和右开门,智能锁的安装位置不同,把手24及执手的手柄朝向及旋向也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作出进一步优化:底座212上设有第一导向件261及基座27,所述第一导向件261适于限定锁舌22的滑动方向,所述基座27设有适于抵触所述第一连杆252的第一限位结构271,所述第三壳体213与第二导向件262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262适于限定锁舌22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二导向件262设有适于抵触所述锁舌22的第二限位结构262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71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621限定所述锁舌22的滑动行程,第一导向件261及第二导向件262则能为锁舌22的滑动提供导向,使锁舌22平稳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轴251与所述基座27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311与所述第二导向件262连接,并且所述第三壳体213相对所述底座212滑动设置以使所述把手24及所述解锁件30的转动范围大于180°。
第三壳体213及底座212的滑动设置使得第一限位结构271与第二限位结构2621之间的距离可调,锁舌22的滑动行程、把手24及解锁件30的转动范围随之改变,使把手24及所述解锁件30的转动范围大于180°,即,能够通过转动把手24将第一连杆252、第二连杆253从锁舌22的一侧调整至另一侧,如从锁舌22上方调至锁舌22下方,从而更改把手24旋向,使把手24在顺时针转动解锁、逆时针转动解锁两种状态间切换,再将把手24取下后重新对准第一连接轴251安装,以调整把手24手柄朝向即可完成把手24换向安装,解锁件30的换向安装过程同理。
如图16-图17所示,为避免遮挡第一传动机构25,图16中以虚线示意把手24。图16中把手24手柄朝右设置,第一连杆252、第二连杆253安装在锁舌22上方,把手24顺时针转动解锁,图17中第三壳体213相对底座212滑动,把手24转动至第一连杆252与第二连杆253共线,把手24进一步转动使第一连杆252及第二连杆253运动至锁舌22下方,如图17中虚线所示,最后将把手24手柄朝向调整90°并将第三壳体213滑动复位即可完成把手24的换向安装。
智能锁模块能应用于左开门和右开门,通用性好;在换向安装时,第三壳体213、第二导向件262、第二连接轴311作为一个集合滑动,底座212、第一导向件261、第一连接轴251作为另一个集合,机械锁模块20划分为两个集合进行模块式的布局,并且将第一连接轴251、第二连接轴311错开设置,结构更紧凑,布局更合理,智能锁换向安装操作更简便。
更具体的,如图18-图19所示,第三壳体213的两侧设有多个加强筋2131,加强筋2131设有导向槽213c,底座212设有与导向槽213c对应的导向板2121,加强筋2131与导向板2121配合,既能增加第二锁体的结构强度,又能对底座212、第三壳体213之间的滑动进行导向。
第二导向件262与第三壳体213卡接,第三壳体213设有卡槽213a,第二导向件262设有适于插入卡槽213a的插接部2622,插接部2622上设有适于抵触第三壳体213的抵接部2623,第二导向件262端部设有适于连接第二连接轴311的安装部262a。安装第二导向件262时将其沿虚线方向插入卡槽213a即可,抵接部2623能防止第二导向件262脱出卡槽213a,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第三壳体213还设有U型槽213b,U型槽213b适于抵触第二销轴2592以避免锁舌22脱出第二导向件262,因此,U型槽213b与第二销轴2592配合能限制第三壳体213相对底座212滑动的最大距离。
如图19所示,底座212与第一导向件261一体成型,以减少零部件数量,精简锁体结构。底座212与基座27卡接。
如图20-图21所示,机械锁模块20还包括档位件256、卡齿257、弹性件258,基座27设有滑槽27a和第三安装孔27b,卡齿257及弹性件258设置在滑槽27a内,第一连接轴251穿过第三安装孔27b与档位件256连接,档位件256设有多个V型档位槽256a,卡齿257在弹性件258的作用下插入档位槽256a。把手24转动时能带动档位件256转动并且卡齿257能自动插入或脱出档位槽256a,把手24不受力时能停在当前的档位上,使锁舌22维持在伸出或收回的状态。
装饰板214将基座27遮挡,使第二外壳21更完整美观。
档位件256包括圆形基板2561和相对基板2561凸出的凸部2562,基板2561与第一连杆252接触,凸部2562设有四个档位槽256a,把手24能以90°增量进行旋转并被档位槽256a固定,符合一般的使用习惯,圆形基板2561能使卡齿257与第一连杆252之间具备一定间隙,避免两者的运动发生干扰,档位件256远离第一连杆252的一侧与第二限位件255接触,第二限位件255为管状,第一连接轴251设有与第二限位件255对应的限位台阶。
卡齿257设为两个,两个卡齿257相对设置,相对单个卡齿257,双卡齿257使得档位能被更好的锁定,并且两侧卡齿257对档位槽256a的挤压力对冲,使得档位件256的受力更均匀。
弹性件258为弹簧,结构简单、成本低。
第一限位结构271为两个对称设置的斜面。
第一段轴体2511端部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限位件254连接,第一限位件254适于固定第二连杆253,第一限位件254避免了第二连杆253脱出第一连接轴251,保证连接结构稳定性。
第一导向件261设有适于固定第一限位件254的限位槽2611,并且第一限位件254处于限位槽2611内,使的第一连接轴251远离把手24的一端得以被固定,使第一连接轴251转动时保持平稳。
第一限位件254为铆钉或螺栓。连接结构简单,易组装。
第一连接轴251还包括第二段轴体2512,所述第二段轴体2512的横截面基本呈正方形,把手24设有对应的第五安装槽,把手24的手柄朝向能以90°的增量进行调节,调整方便。
本申请还能提供智能锁应用方法,包括锁定步骤和解锁步骤,解锁步骤包括常规解锁步骤和逃生解锁步骤,其中,
锁定步骤包括:锁舌22插入锁孔114a至预设位置,锁钩12插入锁槽22a;
常规解锁步骤包括:锁控模块10接收开锁信号,锁钩12退出锁槽22a,转动把手24使锁舌22退出锁孔114a;
逃生解锁步骤包括:转动执手,执手带动第二传动机构31运动,第二传动机构31带动顶出机构33运动以使顶出部331将锁钩12推出锁槽22a,进一步转动执手,执手通过第二传动机构31带动锁舌22退出锁孔114a。
相比现有的智能锁应用方法,本申请增加了逃生解锁方法,并且逃生解锁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并且由于不需要外部工具,不必进行撬锁或插钥匙等操作,解锁操作不受断电、烟雾等情况影响,快速解锁,利于逃生撤离。
作为优选的,锁定步骤还包括:
检测模块13检测到锁舌22插入至预设位置并向控制模块15发送锁舌22到位信号;
控制模块15接收该锁舌22到位信号并启动驱动机构14;
驱动机构14驱动锁钩12使锁钩12插入锁槽22a;
检测模块13检测到锁舌22处于预设位置预设时间,并且锁钩12插入锁槽22a至设定位置,检测模块13发送失电信号;
控制模块15接收该失电信号并使驱动机构14失电;
常规解锁步骤包括:
控制模块15接收开锁信号并启动驱动机构14;
驱动机构14控制锁钩12退出锁槽22a;
检测模块13检测到锁舌22退出锁孔114a并向控制模块15发送解锁完成信号;
控制模块15接收解锁完成信号并使驱动机构14失电。
实时检测锁钩12及锁舌22的状态,使得锁钩12和锁舌22更好的配合,驱动机构14自动失电,避免了驱动机构14锁定锁钩12位置,利于逃生解锁时顶出部331将锁钩12推出锁槽22a。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智能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锁模块和锁控模块,所述机械锁模块包括解锁件、第二传动机构及伸缩设置的锁舌,所述锁舌包括第三外壳及相对所述第三外壳活动设置的顶出机构,所述第三外壳上设有锁槽,所述锁控模块包括锁钩和适于所述锁舌插入的锁孔,所述锁钩适于插入所述锁槽,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顶出机构连接,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相对所述锁槽设置的顶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控模块还包括驱动机构、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锁钩活动,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相对所述锁舌设置的第一传感器及相对所述锁钩设置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锁钩及所述锁舌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失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为杠杆,所述杠杆与所述第三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外壳包括第一拼装壳和第二拼装壳,所述第一拼装壳与所述第二拼装壳扣合形成适于安装所述杠杆的安装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滑块,所述解锁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并适于带动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并适于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锁舌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滑块设有适于抵触所述杠杆的第一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斜面设置在所述插槽内,所述杠杆设有与所述插槽对应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滑动至行程末端时,所述滑块抵触所述插入部,所述解锁件为执手。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锁模块还包括把手、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轴上,并适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锁舌铰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锁模块包括底座和第三壳体,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向件及基座,所述第一导向件适于限定锁舌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基座设有适于抵触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三壳体与第二导向件连接,所述第二导向件适于限定锁舌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并设有适于抵触所述锁舌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限定所述锁舌的滑动行程,所述第三壳体相对所述底座滑动设置,以使所述把手及所述解锁件的转动范围大于18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锁模块包括挂锁片,所述锁舌与所述挂锁片连接,所述挂锁片设有适于挂锁的挂锁孔。
9.智能锁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锁包括机械锁模块和锁控模块,所述机械锁模块包括伸缩设置的锁舌及执手,所述锁舌适于插入至所述锁控模块的锁孔内,所述锁舌包括锁槽及活动设置的顶出机构,所述锁控模块包括适于插入所述锁槽的锁钩,所述执手适于通过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顶出机构活动,所述顶出机构设有正对所述锁槽的顶出部,智能锁应用方法包括锁定步骤和解锁步骤,所述解锁步骤包括常规解锁步骤和逃生解锁步骤,
所述锁定步骤包括:锁舌插入锁孔至预设位置,再将锁钩插入锁槽;
所述常规解锁步骤包括:锁控模块接收开锁信号,并控制所述锁钩退出所述锁槽,转动把手使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孔;
所述逃生解锁步骤包括:转动执手,执手带动第二传动机构运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顶出机构运动以使顶出部将所述锁钩推出所述锁槽,进一步转动执手,所述执手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锁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步骤还包括:
检测模块检测到锁舌插入至所述预设位置并向控制模块发送锁舌到位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该锁舌到位信号并启动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锁钩使所述锁钩插入所述锁槽;
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锁舌处于预设位置预设时间,并且所述锁钩插入所述锁槽至设定位置,所述检测模块发送失电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该失电信号并使所述驱动机构失电;
所述常规解锁步骤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开锁信号并启动所述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锁钩退出锁槽;
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孔并向控制模块发送解锁完成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解锁完成信号并使所述驱动机构失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7949.8A CN115419328B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智能锁及其应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17949.8A CN115419328B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智能锁及其应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19328A CN115419328A (zh) | 2022-12-02 |
CN115419328B true CN115419328B (zh) | 2023-04-04 |
Family
ID=84206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17949.8A Active CN115419328B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智能锁及其应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193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49705B (zh) * | 2023-11-30 | 2024-04-30 | 江苏华册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执行开锁功能的机构和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L115243A0 (en) * | 1994-09-19 | 1995-12-31 | Master Lock Co | Automatic deadbolts |
CN102337803B (zh) * | 2011-09-21 | 2014-05-21 |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煤矿 | 罐笼安全门磁性锁 |
CN108678562B (zh) * | 2018-08-02 | 2024-02-09 | 南通福特德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锁孔智能锁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11217949.8A patent/CN11541932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19328A (zh) | 2022-1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3051927C (en) | Lock | |
CA2371288C (en) | Remote door entry system | |
CN115419328B (zh) | 智能锁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1918661B (zh) | 闩锁促动器和使用该闩锁促动器的闩锁 | |
CN111321945A (zh) | 门锁系统 | |
CN113153011A (zh) | 智能门锁 | |
CN111485767A (zh) | 电子机柜锁 | |
CN211287086U (zh) | 一种自动锁体 | |
CN215332080U (zh) | 智能机柜锁 | |
US11473338B2 (en) | Shared storage cabinet and lock thereof | |
CN216641726U (zh) | 一种带状态检测的单孔锁 | |
CN212359374U (zh) | 门锁系统 | |
CN209620820U (zh) | 锁具 | |
CN211342212U (zh) | 可排障的锁体 | |
CN201741157U (zh) | 电子装置及其与锁具的组合 | |
CN211422173U (zh) | 一种门锁 | |
CN218265452U (zh) | 锁控模块 | |
CN219622478U (zh) | 一种门锁结构 | |
CN221627945U (zh) | 一种锁体 | |
CN211598114U (zh) | 开锁机构以及具有其的推拉锁 | |
CN217760462U (zh) | 开闭机构和锁仓装置 | |
CN210984271U (zh) | 移动硬盘盒 | |
CN219344325U (zh) | 一种具有快装结构的电子门锁 | |
CN215291935U (zh) | 一种智能门锁 | |
CN110306881B (zh) | 全自动电子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