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2886A - 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12886A CN115412886A CN202110578623.7A CN202110578623A CN115412886A CN 115412886 A CN115412886 A CN 115412886A CN 202110578623 A CN202110578623 A CN 202110578623A CN 115412886 A CN115412886 A CN 1154128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m card
- equipment
- sharing
- authentication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2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8—Authentication using credential vaults, e.g. password manager applications or one time password [OTP]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3—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hared identity modules, e.g. SIM 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所述第一设备中的SIM卡共享方法可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通过交互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共享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返回的SIM卡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蜂窝移动通信过程中,一般都需要使用SIM卡进行通信。该SIM卡可以是可以与设备分离的物理实体卡或者嵌入式SIM(embedded SIM,eSIM)卡。如此,若一个设备缺少SIM卡或者SIM卡异常,则无法进行蜂窝移动通信。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SIM卡共享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通过交互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共享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返回的SIM卡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包括:
根据所述SIM卡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入网请求;
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返回的鉴权请求;
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
将所述鉴权响应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通过鉴权验证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包括:
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将所述鉴权请求转发给所述第二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返回的鉴权响应;
或者,
基于所述SIM卡信息及所述鉴权请求生成所述鉴权响应。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共享SIM卡的共享指令;
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时接收到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指令。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未安装SIM卡;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处于去激活状态;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故障;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未注册。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内是否有可用的SIM卡;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内具有可用的SIM卡,去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可用的SIM卡。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客户端模式,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处于去激活状态的SIM卡。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预设连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蓝牙连接;
WiFi直连;
位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的网络连接;
设备到设备D2D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SIM卡共享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交互通道发送的共享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共享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响应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其中,所述SIM卡信息至少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交互通道接收鉴权请求;其中,所述鉴权请求是:所述第一设备转发的且是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鉴权请求,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将所述鉴权响应通过所述交互通道返回给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鉴权验证。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SIM卡信息,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
所述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后,去激活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退出所述服务端模式后,激活所述第二设备内所述去激活的SIM卡。
本公开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SIM卡共享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第一接收模块及建立模块;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通过交互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共享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返回的SIM卡信息;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SIM卡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入网请求;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返回的鉴权请求;
所述建立模块,还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将所述鉴权响应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通过鉴权验证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交互通道将所述鉴权请求转发给第二设备;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返回的鉴权响应;或者,基于所述SIM卡信息及所述鉴权请求生成所述鉴权响应。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设备具有蜂窝移动通信需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共享SIM卡的共享指令;
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时接收到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指令。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未安装SIM卡;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处于去激活状态;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故障;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未注册。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内是否有可用的SIM卡;
第一去激活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内具有可用的SIM卡,去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的可用SIM卡。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激活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客户端模式,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处于去激活状态的SIM卡。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预设连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蓝牙连接;
WiFi直连;
位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的网络连接;
设备到设备D2D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SIM卡共享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交互通道发送的共享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共享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其中,所述SIM卡信息至少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SIM卡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发送入网请求;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交互通道接收鉴权请求;其中,所述鉴权请求是:所述第一设备转发的且是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生成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鉴权请求,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鉴权响应通过所述交互通道返回给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鉴权验证。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SIM卡信息,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去激活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后,去激活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基于上述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激活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退出所述服务端模式后,激活所述第二设备内去激活的所述SIM卡。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任意技术方案提供的SIM卡共享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任意技术方案提供的SIM卡共享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实施例,第一设备会向第二设备请求SIM卡信息,从而基于请求的SIM卡信息,可以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如此,在第二设备的SIM卡不用拆卸后装入第一设备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就可以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扩展了第一设备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能力,提升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智能性及用户使用满意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SIM卡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SIM卡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SIM卡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SIM卡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SIM卡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SIM卡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SIM卡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服务端的SIM卡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共享SIM下电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服务端的SIM卡共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共享SIM下电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SIM卡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SIM卡共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SIM卡共享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S110: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通过交互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共享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S120: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返回的SIM卡信息;
S130: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可为包含有调制解调器的设备。该调制解调器,可以用于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信号调制和解调。该第一设备的设备形态可包括:手机、平板手机、电话手表、车载设备或者其他可通信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为安装有共享其他设备的SIM(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卡的应用程序和/或中间件的设备。
此处的SIM卡又可以称之为智能卡。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到SIM卡可以为标准卡、微(Mirco)SIM卡、Nano SIM卡或者嵌入式SIM卡等。
此处的SIM卡信息可为:SIM卡的信息。
在S120中第一设备接收的SIM卡信息可以为: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的所有SIM卡信息,也可以是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的部分SIM卡信息。
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第二设备的SIM卡的基本文件(Elementary File,EF)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M卡信息可至少包括:第一设备发送入网请求所需的第二设备的SIM卡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Subscriber Identity,IMSI)。此处的IMSI可为:第二设备的SIM卡注册到网络之后(即SIM卡开通之后),蜂窝移动通信的网络侧写入到第二设备的SIM卡中的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M卡信息还可包括:指示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的通信运营商的信息。
示例性地,所述SIM卡信息可包括:集成电路卡识别码(Integrate circuit cardidentity,ICCID)。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SIM卡的ICCID之后就可以知道第二设备的SIM的通信运营商的信息,从而知晓与哪个通信运营商的基站之间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又示例性地,所述SIM卡信息还可包括:通信运营商的指示信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会将SIM卡共享给第一设备使用,则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存在着共享记录或者预先协商的信息,如此,第一设备需要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时,无需临时向第二设备请求其SIM卡的通信运营商的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第一设备会通过向第二设备请求SIM卡信息,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如此,在第二设备的SIM卡不用拆卸后装入第一设备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就可以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扩展了第一设备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能力。另一种场景下,当第一设备本地通信异常时,终端设备可以在不需要插拔SIM卡的情况下,隔空借助其他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采用这种方式不仅扩展了第一设备的通信能力,还可以确定出该设备自身异常还是SIM卡异常,从而可以用于协助第一设备蜂窝移动通信异常的定位。
所述SIM卡信息,可以用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与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第一设备入网,第一设备入网之后,将会与基站之间直接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第一设备可以基于该蜂窝移动通信连接,与基站交互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通过获取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实现了第一设备共享第二设备SIM卡的效果,因此在以下实施例中涉及到“共享SIM卡”的描述时,非特别解释可认为即本公开实施例中的SIM卡信息共享。
所述第一设备基于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与基站之间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具体流程,可以参照相关技术中的入网注册流程。以下提供一种可选入网注册流程,如图2A所示,即所述S130可包括:
S131:根据所述SIM卡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入网请求;
S132: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返回的鉴权请求;
S133: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
S134:将所述鉴权响应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通过鉴权验证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设备向基站发送的入网请求至少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的IMSI。
基站接收到入网请求之后,会向第一设备发送鉴权请求,该鉴权请求中携带有鉴权所需的信息。
示例性地,所述鉴权请求可携带有网络侧生成的随机数(RAND)和网络认证令牌(AUTN)。
在接收到鉴权请求之后,第一设备需要基于该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
示例性地,该鉴权响应中至少包括:根据鉴权请求和SIM卡信息中的鉴权密钥(Ki),可以计算出鉴权响应(Response,RES)。
若第二设备的SIM卡是已注册的SIM卡,则所述SIM的Ki是网络侧写入到第二设备的SIM卡的。示例性地,则鉴权响应中计算出的RES与网络侧计算得到的RES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EF文件的EF信息至少可包括:第二设备的IMSI和/或ICCID和/或Ki。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获得RES之后返回给的基站。基站可以基于接收到RES确定鉴权是否通过。若通过,则表示基站允许第一设备基于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入网,此时,第一设备可以基于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若第一设备通过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了蜂窝移动通信连接,则可以基于该蜂窝移动通信连接进行无线通信。
前述交互通道可为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的能够供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交互信息的任意通道。示例性地,所述预设连接方式可以为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以外的任意连接建立方式。
此处的预设连接方式建立的交互通道可包括但不限于:通过预设连接的相关技术建立的链路。该链路可以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交互共享SIM卡信息的任意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连接可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不同于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任意连接。通过预设连接建立的交互通道,可以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交互所述第二设备SIM卡的任意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在具有调制解调器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从而在第一设备没有安装物理SIM卡或eSIM卡的情况下,或者第一设备安装的SIM卡异常等不能直接使用的情况下,借助第二设备的SIM卡进行蜂窝移动通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借助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如此,相当于提升了第一设备的蜂窝移动通信的能力,扩展了第一设备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场景,提升了第一设备的蜂窝移动通信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需要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时,先要进行SIM卡信息的共享鉴权。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预先与第二设备建立共享鉴权的协商,协商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可存储共享鉴权的鉴权信息。若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时,可以携带所述共享鉴权的鉴权信息。第二设备接收到SIM卡信息的共享请求信息之后,首先对共享鉴权的鉴权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之后,才会将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共享给第一设备,如此,确保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享鉴权的鉴权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预先协商的鉴权码;
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示例性地的该设备标识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移动设备标识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
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示例性地,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设备标识都可以为各自的IMEI;
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从人机交互界面接收的鉴权口令;
第一设备基于与第二设备预先协商的鉴权因子和预设算法生成的鉴权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所述S133可包括:
S133A:基于所述交互通道将所述鉴权请求转发给第二设备;
S133B: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返回的鉴权响应。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SIM卡信息可为第二设备的SIM卡的部分信息。此时,鉴权响应还是需要由第二设备生成。
故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到鉴权请求之后,会通过交互通道将所述鉴权请求转发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鉴权请求之后,会根据第二设备内未发送给第一设备的部分SIM卡信息,计算出所述鉴权响应所需的信息,并将生成的鉴权响应通过交互通道发送给第一设备。如此,第一设备通过鉴权请求的转发和鉴权响应的接收,将获得第二设备生成的鉴权响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可以从第二设备接收生成鉴权响应所需的全部SIM卡信息,此时,所述第一设备可以在接收到鉴权请求之后,自行生成所述鉴权响应。
如图2C所示,所述S133可包括:
S133C:基于所述SIM卡信息及所述鉴权请求生成所述鉴权响应。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鉴权响应的方式至少有:从第二设备接收或自行生成两种可实现方式。在一些情况下,所述第一设备获取鉴权响应的方式不局限于此处的举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蜂窝移动通信需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共享SIM卡的共享指令;
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时接收到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指令。
所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可为:第一设备借助其他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工作模式。该工作模式可包括:第一设备在无可用SIM卡的情况下,且有进行蜂窝移动通信需求时进入的工作模式。因此在第一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就可以确定第一设备目前具有蜂窝移动通信需求。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设备可安装有共享SIM卡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共享代码,该共享代码可提供用户界面,该用户界面可以接收指示第一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的指示。若接收到该指示,则所述第一设备接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可安装有共享SIM卡的应用程序(APP),若该APP的用户界面接收到所述共享指令,则可认为第一设备共享其他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的情况下,接收到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指令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发起呼叫的指令;
发送短信的指令;
移动数据使用的开启指令;该开启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作用于系统消息栏内移动数据开启或关闭的虚拟控件的指令;
接收到使用移动数据的指令,该指令包括但不限于:作用于网页和/或应用程序的界面内弹出的使用移动数据的确认指令。
若第一设备检测到任意需要使用蜂窝移动通信,但是第一设备自身无法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情况时,都可认为检测到第一设备需借助其他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时,接收到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的指令,也表明第一设备需要借助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
若第一设备有可用的SIM卡时,接收到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的指令,则表明第一设备可以自行进行蜂窝移动通信,无需借助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
总之,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在任意有需要借助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时,向第二设备发送请求SIM卡信息的共享请求信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上述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指令之后,借助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并在建立蜂窝移动通信的连接之后,基于建立的蜂窝移动通信连接执行上述指令,例如,发起呼叫、发送短信和/或传输移动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的场景:
第一设备未安装SIM卡;
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处于去激活状态;
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故障;
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未注册。
若第一设备未安装SIM卡或者安装的SIM卡异常,都说明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
此处的SIM卡异常包括但不限于:SIM卡的物理芯片异常和/或SIM卡的运行的代码异常等。当然此处仅是对SIM卡异常进行举例,具体实现时不局限于这些举例。示例性地,SIM卡的异常还可包括:因为SIM卡对应的通信账户欠费等异常。
若第一设备安装有SIM卡,但是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尚未注册到网络,相当于第一设备安装的SIM卡还未向网络发送过注册请求,此时第一设备内的SIM卡的尚未写入IMSI和/或Ki等SIM卡信息。因此第一设备的SIM卡也不可用。
若第一设备安装有SIM卡,且已经注册到网络但是当前处于被第一设备设置为去激活状态,则此时第一设备的SIM卡处于非工作状态,因此第一设备也相当于无可用的SIM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内是否有可用的SIM卡;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内具有可用的SIM卡,去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的可用SIM卡。
若当前第一设备接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则确定第一设备是否有可用的SIM卡,若第一设备有可用的SIM卡,则第一设备可以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若当前第一设备具有可用的SIM卡,为了减少第一设备自身的可用SIM卡干扰,第一设备借用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通信时,将第一设备的SIM卡设置为去激活状态。此时将第一设备的SIM卡设置为去激活状态,可以通过去激活操作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当前第一设备未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则第一设备不可以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去激活操作可以通过向第一设备可用SIM卡进行断电处理来实现。示例性的,第一设备的可用SIM卡可包括:电源引脚,该电源引脚可用于第一设备的电源向SIM卡供电。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任意去激活操作可包括:通过向第一设备的可用SIM卡施加去激活的复位信号来实现。例如,第一设备可用的SIM卡具有复位引脚,若复位引脚上被施加第一电平的复位信号,则第一设备的SIM卡被去激活。若复位引脚上被施加第二电平的复位信号,则第一设备的SIM卡被激活。第一电平高于第二电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为多卡设备,能够安装有多张SIM卡,若其中有与第二设备共享给第一设备的SIM卡具有相同通信运营商,则第一设备需要去激活同通信运营商的SIM卡。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同时安装有移动的SIM卡和联通的SIM卡,当前第二设备的共享SIM卡的通信运营商为移动,则第一设备需要去激活的SIM卡为移动的SIM卡,而不需要同时去激活移动和联通的SIM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客户端模式,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处于去激活状态的SIM卡。
若第一设备在进入到客户端模式之后有去激活状态的SIM卡,则在退出客户端模式之后,自动激活当前处于去激活状态的SIM卡,使得第一设备本地的SIM卡重新进入到可以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工作状态,不再需要共享其他设备上的SIM进行蜂窝移动通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在退出客户端模式时,可自动进行激活SIM卡操作,无需专门的激活指令,如此减少了用户操作,提升了第一设备的智能性和用户使用满意度。
当然若在第一设备退出客户端模式之后,再次从人机交互接口接收到去激活第一设备内至少一个SIM卡的用户指令,则第一设备会根据该用户指令去激活第一设备内一个或多个SIM卡。
若第一设备的SIM卡是通过对电源引脚的断电实现去激活,则可以通过向第一设备的SIM卡的供电来实现SIM卡的激活。
若第一设备的SIM卡是通过复位引脚(Reset)施加第一电平的复位信号来实现去激活的,则通过将第一设备的SIM卡的复位引脚上施加第二电平的复位信号,来实现SIM卡的激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需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建立了预设连接;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未建立预设链接,启动相应模块建立该预设连接。
为了确保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共享信息成功,则需要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预设连接,通过该预设连接建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交互通道。
示例性地,所述预设连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蓝牙连接;
WiFi直连;
位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的网络连接;
设备到设备D2D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交互通道可为连接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不同于蜂窝移动通信的任意链路。
所述蓝牙连接包括:经典蓝牙连接和/或低功耗(Low Energy,LE)蓝牙连接。在一些情况下,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处于单蓝牙模式或双蓝牙模式下。若处于单蓝牙模式下,则第一设备可以仅进行经典蓝牙连接或者进行LE蓝牙连接。若处于双蓝牙模式下,则第一设备可以同时进行经典蓝牙连接和LE蓝牙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WiFi直连是一种基于WiFi传输技术的点对点连接,具有连接距离长及带宽大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D2D通信是一种基于设备到设备邻近服务的通信。
所述位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的网络连接,包括:
通过同一个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网络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还可以基于AP以外的其他中继设备建立不同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参与的任意网络连接。
总之,上述方案是对预设连接的举例说明,具体实现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说明。
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SIM卡共享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S210:接收第一设备通过交互通道上发送的共享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共享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S220:响应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其中,所述SIM卡信息至少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可为安装有可用SIM卡的通信设备。该第二设备的设备形态可包括:手机、平板手机、电话手表、车载设备或者其他可通信设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第一设备需要共用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时,则会在交互通道上向第二设备发送共享SIM卡的共享请求信息。
若接收到该共享请求信息之后,第二设备会向第一设备返回自身的SIM卡信息。该SIM卡信息至少包括:第一设备请求入网时发送入网请求所需的信息。示例性地,第一设备请求入网的SIM卡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设备SIM卡的IMSI。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M卡信息还可包括:第一设备在请求入网之后与网络侧进行鉴权认证所需的SIM卡信息,示例性地,该SIM卡信息可包括:第二设备内SIM卡的Ki等生成鉴权响应的SIM卡信息。
总之,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交互通道向第一设备共享自身的SIM卡信息,实现不用将第二设备的SIM卡手动退出并安装到第一设备的情况下,就能将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共享给第一设备使用的目的,扩展了第一设备的蜂窝移动通信的能力和场景,提升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智能性。
所述SIM卡信息,具体可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发送入网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S230:通过所述交互通道接收鉴权请求;其中,所述鉴权请求是:所述第一设备转发的且是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生成的;
S240:基于所述鉴权请求生成鉴权响应;
S250:将所述鉴权响应通过所述交互通道返回给所述第一设备。
所述鉴权响应,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基站进行所述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鉴权验证。
为了确保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的安全性,第二设备可以仅将其自身的SIM卡的部分信息转发给第一设备,因此,还需要第二设备与网络侧进行鉴权认证,该认证不同于第二设备自身直接与网络侧进行信息交互来完成鉴权认证,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第一设备中转鉴权认证过程中涉及的鉴权请求和/或鉴权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加速第一设备的入网和更快的使用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第二设备可以将所有SIM卡信息发送给第一设备。此时,该SIM卡信息,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所述鉴权响应,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基站进行所述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鉴权验证。具体地,所述鉴权响应,具体可用于鉴权验证过程中供第一设备基于SIM卡信息发送入网请求之后返回的鉴权请求的回复。基站在收到鉴权响应之后,会进行鉴权验证,若鉴权验证通过,则网络侧会允许第一设备以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注册到网络,并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例如,第二设备共享给第一设备的SIM卡信息可包含: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所需的SIM卡信息,则第一设备可以基于第二设备共享的SIM卡信息自行生成鉴权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的共享;若允许共享,才执行步骤S210。
示例性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是否允许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的共享,可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
对应地,所述S210可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基于所述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设备可以安装有共享SIM卡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共享代码。该共享代码基于指示可以确定第二设备是否进入到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客户端模式和此处提到的服务端模式,可为共享SIM卡的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在客户端模式下的设备接受其他设备的SIM卡信息共享;而处于服务端模式下的设备向其他设备共享自身的SIM卡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共享SIM卡信息的APP等共享代码,一旦被安装可以控制设备进入服务端模式或客户端模式。即在一个时刻,一个设备可以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在另一些时刻该设备还可以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给第一设备之前,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是否进入到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若第二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相当于确认第二设备同意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给其他设备使用。
当然确定是否允许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共享给其他设备使用,还可包括:第二设备从用户界面接收到共享指令;和/或,接收到与第二设备具有历史共享记录或者预先有共享协商的第一设备的共享请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接收到与第一设备具有历史共享记录或者预先有共享协商的第一设备的共享请求时,则确认允许第一设备共享SIM卡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后,去激活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为了减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基于同一个SIM卡信息同时进行蜂窝移动通信导致的通信异常,若第二设备进入到服务端模式之后,可以将第二设备共享给第一设备的SIM卡置为去激活状态。将第二设备的SIM卡置为去激活状态,可以通过去激活操作来实现。此处的去激活操作可以包括:断开对第二设备的SIM卡的供电或者通过对第一设备的复位引脚施加第一电平的复位信号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可以进入到服务端模式后,理解去激活第二设备共享给第一设备的SIM卡;如此,需要共享SIM卡,可以立即实现共享。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可以在进入服务端模式之后,且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共享SIM卡请求信息之后,从第二设备的SIM卡读取所述SIM卡信息之后,去激活该共享SIM卡。如此,在第一设备尚未共享第二设备的SIM卡时,第二设备还可以继续使用尚未共享的SIM卡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退出所述服务端模式后,激活所述第二设备内去激活的所述SIM卡。
若第二设备退出服务端模式,可以自动激活第二设备内被置为去激活状态的SIM卡,从而使得第二设备后续可以使用未继续共享的SIM卡信息进行蜂窝移动通信。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退出服务端模式之后,自行激活处于去激活状态的SIM卡,则无需用户操作,具有智能性高的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服务端模式后,确定是否与所述第一设备已建立所述交互通道;响应于与所述第一设备未建立所述交互通道,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本实施例中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交互通道,交互通道的建立上文已介绍,本处不再重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SIM卡共享方法,可应用于当前支持调制解调器(Modem)通讯功能的客户端(Client)(该客户端可包括:PAD和/或手机)。如果该客户端没有插SIM卡,或者在插了SIM卡但数据流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隔空移卡”共享SIM卡技术,在不插拔任何实体SIM卡的情况下,实现共享其他服务端的SIM卡,利用其他终端的SIM卡实现上网和/或打电话。
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客户端410和服务端310的框架示意图。
服务端310包括两个处理器,分别是:
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311,用于应用层的信息处理;
调制解调器处理器(Modem Processor)312,用于调制解调器的数据处理。
应用处理器311和调制解调处理器312之间通过多处理器进程间通信接口(或称通用接口)进行信息交互。该接口可如图5中所示的高通消息接口(Qualcomm MessageInterface,QMI)。QMI一般用于高通公司提供的芯片的通信。
应用处理器311运行在应用层,调制解调处理器312可运行在物理层。
应用处理器311和调制解调器312均与进行有代码,通过这些代码的执行,实现物理层和应用层的通信。这些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层的应用程序、中间件层和/或驱动代码等。
同样地,客户端410也包含应用处理器411和调制解调器412。
以客户端410和服务端310为安卓(Andrio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客户端410包括:Java层和本地方法(Native)层,并通过QMI等多处理器间通信接口与调制解调器进行通信。
Native层使用的代码通常可为C语言撰写的代码。
Java层Java层可为使用Java撰写的代码。
Native层和Java层之间可以通过JNI(Java Native Interface)机制相互调用。
示例性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410内还包括: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 416、远程客户端服务415,守护进程414和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T LE)堆栈413。
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 416、远程客户端服务415,守护进程414和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T LE)堆栈413,都运行在客户端410的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411上。
示例性地,共享SIM卡的服务端310内还包括: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 316、远程服务端服务315,守护进程314和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T LE)堆栈313。
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 316、远程服务端服务315,守护进程314和蓝牙低功耗(Bluetooth Low Energy,BT LE)堆栈313,都运行在服务端310的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311上。
在Java层运行有共享SIM卡信息的代码。该代码可以包括支持服务端(Servicer)的代码和支持客户端(Client)的代码。示例性地,支持服务端的代码可包括:共享SIM的服务端安卓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包(Android application package,APK)316。客户端内还有远程客户端服务(Remote Client Service)315,该服务通过套接字(Socket)调用本地方法层的守护进程(interface deamon)314。若客户端共享其他设备的SIM卡为UIM卡,则该远程客户端服务可为UIM远程客户端服务。对应的,服务端运行有远程服务端服务(Remoteservicer Service)415。
若客户端410和服务端310之间交互SIM卡信息的连接为LE蓝牙连接,则服务端310和客户端410的本地方法层分别运行蓝牙(Bluetooth,BT)LE堆栈313,314,用于客户端310和服务端410之间需要交互的LE蓝牙数据包的栈入栈出。该蓝牙数据包携带的内容至少包括:前述的SIM卡信息。在一些情况下,通过蓝牙连接交互的蓝牙数据包携带的内容还可包括:鉴权请求和/或鉴权响应等。
服务端310的调制解调器311与SIM卡之间建立有连接,至少可以用于读取SIM卡的SIM卡信息。
以下分别介绍客户端410和服务端310在共享SIM卡时的相关操作。
客户端初始准备,该客户端初始准备可包括:
Share-SIM client App开启,打开蓝牙连接,并与服务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开启share-SIM Client模式(即前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在完成初始准备后,Share-SIM client App下发请求开启命令给底层调制解调器(Modem);
Modem判断当前是否有实体卡(即SIM卡)正在运行,
如果有,则下电实体卡。
Modem发送“RESET”指令给Share-SIM client App初始化Share-SIM。
Share-SIM client App将“RESET”指令(Command,CMD)发送到服务端,服务端回复“恢复应答(Answer To Reset,ATR)ATR”CMD给Client app。
该RESET指令可以遵循SIM卡通信规范的指令,该指令可以用于初始化共享识别模块客户端APP。
Share-SIM client App将收到的ATR发送给Modem,之后Modem进行其他初始化文件的读取,比如EFICCID文件和EFIMSI文件等EF文件,通过Share-SIM client App和Server建立的通道。初始化相关的EF文件读取完成后,完成SIM卡初始化。
该EFICCID文件至少携带有SIM的ICCID。该EFIMSI文件至少携带有SIM卡的IMSI。
底层Modem上报共享SIM卡就绪(“READY”)事件到Share-SIM client App,ClientApp发送到服务端。至此,共享SIM卡加载完成。
Share-SIM卡入网可包括:
Share-SIM client App请求入网,通过建立的通道从服务端读取IMSI发送给调制解调器(Modem)。
Modem携带IMSI发送入网请求到基站。该入网请求携带有所述IMSI。
基站回复鉴权请求,携带鉴权令牌(Authentication token,AUTN)和随机数(RAND)等参数。
Modem将鉴权请求通过Share-SIM client App发送到server端进行鉴权运算。
服务端将鉴权结果RES发送回客户端的Modem,由Modem回送到基站。至此,鉴权入网完成。
Share-SIM卡下电可包括:
关闭Share-SIM卡时,基于UI界面接收的用户输入,控制Share-SIM client App发送“Power Down”指令请求到Modem。
Modem进行Share-SIM卡(即共享SIM卡)的下电处理。
Modem收到对共享SIM卡的下电指令之后,停止使用SIM卡的SIM卡信息(以实现类似对共享SIM卡断电的效果);并判断当前卡槽是否有待激活的实体卡,
如果有,则自动激活当前client端的实体卡。此处的实体卡的不同于Share-SIM卡,可为在设备使用Share-SIM卡之间去激活的SIM卡。
Modem在停止使用共享的SIM卡信息之后,将发送“Power Down Success”给Share-SIM卡的客户端APK,通知完成Share-SIM卡的下电。此处的Share-SIM卡的下电,实际上就是不在继续共享其他设备的SIM卡信息的过程。
断开连接可包括:
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也即Share-SIM client App)发送“Power Down”事件到服务端,并且断开和服务端的蓝牙连接。
服务端共享SIM卡信息的相关操作可包括:
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也即Share-SIM Server App)开启;
打开蓝牙连接,并与客户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开启共享SIM卡的服务端(Share-SIM Server)模式可包括:
Share-SIM Server App下发“Enter Server mode”给Modem,告知Modem进入Server mode模式。
Modem收到后判断当前是否有实体卡激活,如果有则去激活,并将去激活的SIM卡进入server mode。
给Share-SIM Server App回送服务端模式就绪(“Server mode ready”)事件。
Share-SIM Server App将收到的Ready事件发送给客户端。
客户端发送“RESET CMD”给Share-SIM Server App,开启Share-SIM的初始化过程。
Share-SIM Server App将RESET发送给Modem;
Modem将RESET CMD发送到共享实体卡,实体卡回复“ATR CMD”命令给Share-SIMServer App。Server APP将ATR CMD发送到客户端。此处的ATR CMD为回复RESET CM的命令。
通过Server和客户端建立的通道,读取所有SIM卡初始化过程的卡文件,例如EFICCID文件和EFIMSI文件等等EF文件。此处的EF文件内的信息即为前述SIM卡信息。
客户端完成Share-SIM卡初始化后,发送“SIM Ready”事件给Server App,server
APP将此事件转发给Modem。
至此,服务端通过建立的蓝牙连接支撑客户端完成SIM卡初始化。
Share-SIM卡入网可包括:
客户端在入网过程中,转发网络下发的鉴权请求;
该鉴权请求携带有AUTN和RAND;
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也即Server app)将鉴权请求转发到Modem;
Modem发送给共享实体卡,共享实体卡完成鉴权运算,并返回鉴权结果RES,回传给Server app。
Server app回传鉴权结果到客户端。至此,服务端协助客户端完成入网注册。
Share-SIM卡下电可包括:
客户端将断电指令“power down”指令发送到服务端;
Server app将该事件转到Modem,Modem完成Share-SIM卡的下电操作,回送PowerDown OK到Server app,服务端将该事件回传到客户端,告知下电完成。
Modem将下电的实体卡进行重新上电。
断开连接可包括: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断开和客户端的蓝牙连接,从而蓝牙连接拆除。
参考图6所示,客户端共享SIM卡信息的相关操作可包括:
S1:初始准备;
S2:Share-SIM client App开启,打开蓝牙;
S3:与服务端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并在蓝牙连接建立ok时由BT LE堆栈通知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
S4:开启share-SIM Client模式(即前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S5:请求加载Share-SIM卡;
S6:判断当前是否有实体卡(即前述SIM卡)激活,如有,下电当前实体卡;
S7:Modem准备ok,RESET CMD,其中,Modem发送“RESET”指令给Share-SIM clientApp初始化Share-SIM;
S8:远程客户端服务将RESET CMD发送给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
S9:请求服务(Server)端RESET CMD;
S10:Server端ATR RSP,其中,ATR RSP为恢复应答,是Answer To Reset的缩写;
S11: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将ATR发送给远程客户端服务;
S12:远程客户端服务将ATR发送给调制解调器;
S13:SIM卡初始化,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ProtocolDataUnit,APDU)交互过程,该交互过程涉及的内容可包括:EFICCID文件,EFIMSI文件等。此处的EFICCID文件和EFIMSI文件都属于前述的SIM卡信息。该EFICCID文件至少携带有SIM卡的ICCID。该EFIMSI文件至少携带有SIM卡的IMSI。
S14:调制解调器通知远程客户端服务SIM卡预备;
S15:远程客户端附服务通知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 SIM卡预备;
S16: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通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SIM卡预备;
S17: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发送携带有共享SIM卡的IMSI的入网请求;
S18:接收基站返回的鉴权请求,该鉴权请求携带有鉴权令牌(Authenticationtoken,AUTN)和随机数(RAND);
S19: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向共享SIM卡的服务端发送鉴权请求;
S20: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接收共享SIM卡的服务端的鉴权返回结果RES,其中,RES为鉴权响应的缩写。
S21: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将RES发送给基站。
如图7所示,共享SIM卡(即如图7所示的Share-SIM卡)下电的具体过程可包括:
S31: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确定共享SIM卡下电;
S32:发送断电(Power Down)指令给远程客户端服务;
S33:远程客户端服务将断电(Power Down)指令发送给调制解调器;
S34:调制解调器向基站发起共享SIM卡的去注册;
S35:调制解调器判断当前是否有待激活的实体卡需要激活,如有上电的对应实体卡;
S36:断电成功(Power Down Success);
S37: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通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断开连接(Notify Share-SIM Power Down);
S38: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接收共享SIM卡的服务端的断电回复(Power DownOK)。
S39::共享SIM卡的客户端APK通知BL TE堆栈释放蓝牙连接;
S40:BL TE堆栈回复确认(OK)。
如图8所示,服务端共享SIM卡信息的相关操作可如下:
S41: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初始准备,开启Share-SIM服务端(Server)模式;
S42:打开蓝牙;
S43:与客户端建立蓝牙低功耗连接;
S44:BT LE堆栈通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与客户端建立蓝牙连接OK;
S45: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通知远程服务端服务,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
S46:远程服务端服务通知调制解调器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
S47:调制解调器判断当前是否有实体卡激活,如有下电当前实体卡,进入服务端模式;
S48:服务端模式就绪;
S49: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通知客户端,服务端模式就绪;
S50:接收客户端的RES命令,并传输给SIM卡;
S51:生成ATR命令;
S52: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根据ATR命令,向客户端发送ATR响应(Response,RSP);
S53:SIM卡初始化,APDU交互过程;
S54:客户端通知SIM卡就绪,并将SIM卡继续命令传输到调制解调器;
S55:接收鉴权请求,该鉴权请求携带有AUTN和RAND,并将AUTN和RAND传输到SIM卡;
S56:SIM卡生成鉴权响应(RES)并转发到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
S57: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向客户端发送鉴权返回结果,该鉴权返回结果携带有RES。
如图9所示,共享SIM卡在服务端下电(即停止SIM卡共享)的相关操作如下:
S61: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被通知共享SIM卡断电;
S62:将断电指令传输到调制解调器;
S63:断电确认(ok);
S64:向共享SIM卡的客户端发送断电确认;
S65:为当前设备激活实体卡,该实体卡可为之前被共享的SIM卡;
S66:共享SIM卡的服务端APK通知BT LE堆栈断开蓝牙;
S67:与客户端断开蓝牙低功耗连接;
S68:与客户端蓝牙连接断开确认(OK)。
如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SIM卡共享装置,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交互通道,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110、第一接收模块120及建立模块130;
第一发送模块110,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共享请求信息;其中,所述交互通道为不同于所述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无线连接;
第一接收模块120,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返回的SIM卡信息;
建立模块130,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10、第一接收模块120及所述建立模块130均可包括程序模块;所述程序模块被处理器执行之后,能够实现上述请求SIM卡信息的请求信息的发送、SIM卡信息的接收及鉴权响应的生成和上报等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10、第一接收模块120及所述建立模块130均可包括软硬结合模块,该软硬结合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可编程阵列。该可编程阵列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可编程阵列和/或复杂可编程阵列。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10、第一接收模块120及所述建立模块130均可包括纯硬件模块,该纯硬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专用集成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SIM卡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入网请求;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返回的鉴权请求;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将所述鉴权响应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通过鉴权验证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模块130,还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交互通道将所述鉴权请求转发给第二设备;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返回的鉴权响应;或者,基于所述SIM卡信息及所述鉴权请求生成所述鉴权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具有蜂窝移动通信需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共享SIM卡的共享指令;
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时接收到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未安装SIM卡;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处于去激活状态;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故障;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未注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内是否有可用的SIM卡;
第一去激活模块,用于SIM卡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内具有可用的SIM卡,去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的可用SIM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激活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客户端模式,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处于去激活状态的SIM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具有所述蜂窝移动通信需求,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有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第一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是否未建立所述交互通道,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连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蓝牙连接;
WiFi直连;
位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的网络连接;
设备到设备D2D连接。
如图1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SIM卡共享装置,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交互通道发送的共享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共享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第二发送模块220,用于响应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其中,所述SIM卡信息至少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210及所述第二发送模块220可包括程序模块;所述程序模块被处理器执行之后,能够实现请求信息的接收和SIM卡信息的发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210及所述第二发送模块220均可包括软硬结合模块,该软硬结合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形式的可编程阵列。该可编程阵列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可编程阵列和/或复杂可编程阵列。
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收模块210及所述第二发送模块220均可包括纯硬件模块,该纯硬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专用集成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M卡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发送入网请求;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210,还用于通过所述交互通道接收所述第一设备转发的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返回的鉴权请求;
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鉴权请求,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220,用于将所述鉴权响应通过所述交互通道返回给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鉴权验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IM卡信息,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示例性性地,所述SIM卡信息,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基于SIM卡信息发送入网请求之后返回的鉴权请求的回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220,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去激活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后,去激活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激活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退出所述服务端模式后,激活所述第二设备内去激活的所述SIM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服务端模式后,确定是否与所述第一设备已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与所述第一设备未建立所述交互通道,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处理器,与存储器连接;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前述任意技术方案提供的SIM卡共享方法。
处理器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在通信设备掉电之后能够继续记忆存储其上的信息。
这里,通信设备可为前述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
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等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例如,能够执行如图1、图2A、图2B、图2C、图3至图4、图6至图9任意所示方法的至少其中之一。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设备800的框图。例如,通信设备800可以包含在移动电话、移动电脑等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等设备内,总之,数据处理通信设备800可包含在任意一种通信设备内。
参照图12,通信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通信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通信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通信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通信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通信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800处于操作状态,如拍摄状态或视频状态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通信设备800处于操作状态,如呼叫状态、记录状态和语音识别状态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通信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通信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通信设备800或通信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通信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通信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通信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通信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通信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UE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UE或基站能够执行前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SIM卡共享方法,能够执行图1、图2A、图2B、图2C、图3至图4、图6至图9任意所示方法的至少其中之一。
应用于第一设备的SIM卡共享方法,可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通过交互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共享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返回的SIM卡信息;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可以理解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包括:根据所述SIM卡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入网请求;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返回的鉴权请求;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将所述鉴权响应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通过鉴权验证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可以理解地,所述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包括: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将所述鉴权请求转发给所述第二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返回的鉴权响应;或者,基于所述SIM卡信息及所述鉴权请求生成所述鉴权响应。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共享SIM卡的共享指令;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时接收到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指令。
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设备未安装SIM卡;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处于去激活状态;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故障;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未注册。
可以理解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内是否有可用的SIM卡;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内具有可用的SIM卡,去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可用的SIM卡。
可以理解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客户端模式,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处于去激活状态的SIM卡。
可以理解地,所述预设连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蓝牙连接;
WiFi直连;
位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的网络连接;
设备到设备D2D连接。
应用于第二设备中的SIM卡共方法可包括: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交互通道发送的共享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共享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响应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其中,所述SIM卡信息至少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可以理解地,所述SIM卡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发送入网请求;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交互通道接收鉴权请求;其中,所述鉴权请求是:所述第一设备转发的且是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生成的;响应于所述鉴权请求,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将所述鉴权响应通过所述交互通道返回给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鉴权验证。
可以理解地,所述SIM卡信息,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可以理解地,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所述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
可以理解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后,去激活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可以理解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设备退出所述服务端模式后,激活所述第二设备内所述去激活的SIM卡。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0)
1.一种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通过交互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共享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返回的SIM卡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包括:
根据所述SIM卡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入网请求;
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返回的鉴权请求;
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
将所述鉴权响应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通过鉴权验证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包括:
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将所述鉴权请求转发给所述第二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返回的鉴权响应;
或者,
基于所述SIM卡信息及所述鉴权请求生成所述鉴权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共享SIM卡的共享指令;
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时接收到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未安装SIM卡;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处于去激活状态;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故障;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未注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内是否有可用的SIM卡;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内具有可用的SIM卡,去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可用的SIM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客户端模式,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处于去激活状态的SIM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连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蓝牙连接;
WiFi直连;
位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的网络连接;
设备到设备D2D连接。
9.一种SIM卡共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交互通道发送的共享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共享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响应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其中,所述SIM卡信息至少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发送入网请求;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交互通道接收鉴权请求;其中,所述鉴权请求是:所述第一设备转发的且是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生成的;
响应于所述鉴权请求,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将所述鉴权响应通过所述交互通道返回给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鉴权验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信息,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
所述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后,去激活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退出所述服务端模式后,激活所述第二设备内所述去激活的SIM卡。
15.一种SIM卡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发送模块、第一接收模块及建立模块;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获取蜂窝移动通信的需求,通过交互通道向第二设备发送共享请求信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返回的SIM卡信息;
所述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设备返回的SIM卡信息,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SIM卡信息,向所述基站发送入网请求;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返回的鉴权请求;
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获取鉴权响应;将所述鉴权响应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通过鉴权验证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模块,还包括: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交互通道将所述鉴权请求转发给第二设备;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鉴权请求返回的鉴权响应;或者,基于所述卡信息及所述鉴权请求生成所述鉴权响应。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具有蜂窝移动通信需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到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共享SIM卡的共享指令;
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时接收到进行蜂窝移动通信的指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无可用的SIM卡,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第一设备未安装SIM卡;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处于去激活状态;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故障;
所述第一设备内安装的SIM卡未注册。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进入共享SIM卡的客户端模式,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内是否有可用的SIM卡;
第一去激活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内具有可用的SIM卡,去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的可用SIM卡。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激活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设备退出所述客户端模式,激活所述第一设备内处于去激活状态的SIM卡。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连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蓝牙连接;
WiFi直连;
位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的网络连接;
设备到设备D2D连接。
23.一种SIM卡共享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交互通道发送的共享请求信息,其中,所述共享请求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信息;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通过预设连接方式建立所述交互通道;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其中,所述SIM卡信息至少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基站建立蜂窝移动通信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向网络发送入网请求;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交互通道接收鉴权请求;其中,所述鉴权请求是:所述第一设备转发的且是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入网请求生成的;
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鉴权请求,为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鉴权响应通过所述交互通道返回给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鉴权响应,用于供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蜂窝移动通信连接的鉴权验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信息,还用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鉴权响应。
26.根据权利要求23至2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进入共享SIM卡的服务端模式;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基于所述共享请求信息,通过所述交互通道向所述第一设备返回SIM卡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去激活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进入到所述服务端模式后,去激活所述第二设备的SIM卡。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激活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退出所述服务端模式后,激活所述第二设备内去激活的所述SIM卡。
29.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或者9至14中任一项提供的SIM卡共享方法。
30.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或者9至14中任一项提供的SIM卡共享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78623.7A CN115412886A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7/515,054 US11997484B2 (en) | 2021-05-26 | 2021-10-29 | SIM card sharing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EP21212523.1A EP4096259A1 (en) | 2021-05-26 | 2021-12-06 | Sim card sharing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78623.7A CN115412886A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12886A true CN115412886A (zh) | 2022-11-29 |
Family
ID=78821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78623.7A Pending CN115412886A (zh) | 2021-05-26 | 2021-05-26 | 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97484B2 (zh) |
EP (1) | EP4096259A1 (zh) |
CN (1) | CN11541288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19904A1 (zh) * | 2022-12-08 | 2024-06-1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通信方法、一键登录方法及通信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19761B (zh) * | 2019-08-12 | 2022-09-09 | 深圳市优克联新技术有限公司 | 用户身份识别卡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1861048B2 (en) * | 2022-03-31 | 2024-01-02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Operation mode selec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for converged devices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81611A1 (en) * | 2006-10-03 | 2008-04-03 | Sierra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ellular account subscription among multiple devices |
CN103813302A (zh) * | 2012-11-06 | 2014-05-2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签约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20150229639A1 (en) * | 2014-02-07 | 2015-08-13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Credentials of a First Client Station to Authenticate a Second Client Station |
WO2017049736A1 (zh) * | 2015-09-23 | 2017-03-3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
CN107659928A (zh) * | 2017-09-30 | 2018-02-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流量资源共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8141759A (zh) * | 2015-07-29 | 2018-06-08 | 黑莓有限公司 | 使用共享sim参数建立机器类型通信 |
CN108419232A (zh) * | 2017-02-10 | 2018-08-17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共享用户身份模块卡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8668275A (zh) * | 2018-03-09 | 2018-10-16 | 深圳捷豹电波科技有限公司 | 流量共享实现方法及流量共享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35427B1 (ko) | 2005-02-07 | 2007-07-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단말의 sim 카드 공유 방법 |
EP3681183A3 (en) * | 2014-11-24 | 2020-09-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ownloading a communication profile in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by using the user interface of a mobile device |
US9628275B2 (en) | 2015-09-04 | 2017-04-18 | Blackberry Limited |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s using the subscriber identity data of another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12399423B (zh) * | 2016-07-14 | 2022-09-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虚拟客户识别模块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
ES2955479T3 (es) * | 2016-10-31 | 2023-12-01 | Huawei Tech Co Ltd | Método y dispositivo de descarga de perfiles |
WO2018141081A1 (en) * | 2017-02-02 | 2018-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etwork assisted multi-subscription physical layer sharing |
US11516649B2 (en) * | 2018-10-29 | 2022-11-29 | Apple Inc. | Mechanism to activate and manage a standalone device for cellular service |
US11388599B2 (en) * | 2019-05-09 | 2022-07-12 | Mediatek Inc. | Device-to-devic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sharing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es |
US11516650B2 (en) * | 2019-09-09 | 2022-11-29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transfer of multiple cellular service credentials |
US11463883B2 (en) * | 2019-09-09 | 2022-10-04 | Apple Inc. | Cellular service account transfer for accessory wireless devices |
US10701551B1 (en) * | 2019-09-11 | 2020-06-30 | T-Mobile Usa, Inc. | Methods for sharing a virtual SIM card |
CN116326159A (zh) * | 2020-10-13 | 2023-06-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辅助连接 |
US11800573B2 (en) * | 2021-04-09 | 2023-10-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aggregated UE |
CN115706966A (zh) * | 2021-08-06 | 2023-02-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连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5-26 CN CN202110578623.7A patent/CN115412886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0-29 US US17/515,054 patent/US11997484B2/en active Active
- 2021-12-06 EP EP21212523.1A patent/EP4096259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81611A1 (en) * | 2006-10-03 | 2008-04-03 | Sierra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ellular account subscription among multiple devices |
CN103813302A (zh) * | 2012-11-06 | 2014-05-21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签约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20150229639A1 (en) * | 2014-02-07 | 2015-08-13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Credentials of a First Client Station to Authenticate a Second Client Station |
CN108141759A (zh) * | 2015-07-29 | 2018-06-08 | 黑莓有限公司 | 使用共享sim参数建立机器类型通信 |
WO2017049736A1 (zh) * | 2015-09-23 | 2017-03-3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
CN108419232A (zh) * | 2017-02-10 | 2018-08-17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共享用户身份模块卡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
CN107659928A (zh) * | 2017-09-30 | 2018-02-0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流量资源共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8668275A (zh) * | 2018-03-09 | 2018-10-16 | 深圳捷豹电波科技有限公司 | 流量共享实现方法及流量共享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19904A1 (zh) * | 2022-12-08 | 2024-06-1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通信方法、一键登录方法及通信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997484B2 (en) | 2024-05-28 |
EP4096259A1 (en) | 2022-11-30 |
US20220386119A1 (en) | 2022-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56754B (zh) | 用于边缘计算服务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 |
US9924304B2 (en) | Interconnec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networking of piconet based on bluetooth low energy and conventional bluetooth | |
CN115412886A (zh) | Sim卡共享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3185460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 |
CN103931264B (zh) |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和终端 | |
WO2022094907A1 (zh) |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3647074B (zh) | 用于边缘计算服务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 |
US12003969B2 (en) | Postponed eSIM delivery to secondary mobile wireless device for cellular wireless service subscription | |
EP3718292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for managing embedded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 and method for same | |
CN107623908A (zh) | 一种发卡方法及用户识别模块卡 | |
CN111050415B (zh) | 一种操作便捷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7454660B (zh) | 鉴权失败后的驻网方法和装置 | |
CN112738781B (zh) | 近距离业务的发起方法、装置、终端、usim及介质 | |
KR20160007259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을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5643640A (zh) | 时域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13407427A (zh) | 校验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007848A1 (en) | eSIM PROFIL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DEVICES | |
US20240340635A1 (en) | Terminal capability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3382474A (zh) | 一种双卡手机寻呼冲突处理方法、装置及介质 | |
CN106714255B (zh) | 语音呼叫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2752247B (zh) | 近距离业务管理方法、装置、终端、usim及介质 | |
WO2022104512A1 (zh) | 确定寻呼原因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5669216A (zh) | 连接控制方法、连接控制装置 | |
CN111526508A (zh) | 在集成电路卡中共享移动运营商配置文件的方法、系统及产品 | |
CN112291772B (zh) | 一种蓝牙装置及其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