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9104A - 北半球干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北半球干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9104A
CN115399104A CN202210713036.9A CN202210713036A CN115399104A CN 115399104 A CN115399104 A CN 115399104A CN 202210713036 A CN202210713036 A CN 202210713036A CN 115399104 A CN115399104 A CN 115399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area
vegetation
seeds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130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99104B (zh
Inventor
张智
杨怀伟
余蔚青
王关翼
刘青
宋洪磊
江世雄
李熙
周振洲
王熙瑾
李国满
苏蔚
张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hv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Unis Softwar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hv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Unis Softwar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hv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Unis Softwar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Uhv Construc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21071303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91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9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9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99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9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Sow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植被恢复方法,属于植被恢复技术领域。所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植物混播配方、植生基质配置和配套边坡施工等,所述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组成,播种量均为24~40g/m2。本发明通过合理的植物种子组合及配比配合适宜植物生长的植生机质,加快输变电设施边坡区域的植被恢复速度和覆盖面积。

Description

北半球干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被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电力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地形地貌越来越复杂。输变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对地表进行植被剥离、破坏,必然会扰动土地,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受降雨等影响,尤其是在边坡区域易引起水土流失,影响边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输变电工程在建设完工后,急需进行边坡区域的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保障边坡设施的稳定运行工程施工扰动的边坡处常常存在植被恢复困难和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
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例如,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坦荡,冬冷夏热,该区由于降水较少、气候干燥,是当地生态系统脆弱的重要原因,河流稀少,径流量小,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鉴于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特殊气候和地形条件,其输变电工程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更加困难,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专利申请CN201910350934.0公开了一种边坡植被生态恢复方法,该方法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制备种植,达到防止泥土流失和滑坡的效果。然而,该申请并未涉及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特定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后的覆盖效果和建群效果不能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输变电塔基扰动带来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该植被恢复方法通过冷暖复配的植物种子组合以及能够有效改善该扰动区域的植生基质配方的共同作用,能够加快输变电设施边坡区域的植被恢复速度和覆盖面积,从而实现了快速(例如,3-6个月)恢复植被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所述植被恢复方法采用配套边坡施工技术对所述扰动区域进行处理,所述干旱区或半干旱区具有200~400mm的年降水量,所述配套边坡施工技术将播种层的土温、含水量和pH值控制在10℃以上、10%以上和不超过8,所述植被恢复方法还包括:形成供所述配套边坡施工技术使用的植生基质配方和第一植物混播配方、第二植物混播配方或第三植物混播配方,其中,所述第一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按照种子数量比 1.6~2.4:0.7~1.3:1组成,所述第二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4.5~5.5:2.5~3.5:2.5~3.5:1组成,所述第三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 4.5~5.5:4.5~5.5:2~3:1组成,并且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植物混播配方的播种量均为24~40g/m2,而且其中豆科植物种子所占数量比不低于20%,先锋种种子数量占比不低于60%,进一步为70~80%;所述植生基质配方包括有机肥、土壤粘结剂、保水剂和复合肥,并通过加入所述植生基质配方能够将所述扰动区域的土壤的有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速效钾含量分别控制为不低于1.2g/kg、不低于12mg/kg、不低于12mg/kg以及不低于30mg/kg。
例如,所述配套边坡施工技术可包括整地措施、播种方式、浇水养护及保墒覆盖,其中,所述整地措施根据扰动区域的小型边坡坡度和土质进行设计,坡度>30°以穴播为主,≦30°以条播为主,条播沟宽为15~20cm,条播沟深为10~15cm,相邻条播沟间距30~50cm,穴播穴距为30~50m,开沟或挖穴深度为8~12cm;所述播种方式采用盖种肥的方式拌混播撒,混播配方和植生基质按设计重量比例拌混后直接撒施,其中植生基质起到盖种肥的作用,播撒后适当镇压;所述浇水养护为春旱季节播种仅浇水一次,浸透深度达到10cm使含水量达到10%以上,平米用水量3~5L/m2,夏季趁雨抢播无需浇灌;所述保墒覆盖采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草纤维膜或护坡毯进行保墒覆盖,要求覆盖物的规格达到20g/m2以上,防止水分蒸发和表层土壤流失,提高植物种子的萌发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以下内容中的至少一项:
1、针对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该植被恢复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植物种子组合及配比配上相适应的植生机质,提高了输变电设施扰动区域植被恢复率;
2、该植被恢复方法通过群落层片设计,解决了养护量小,节约了养护成本;
3、该植被恢复方法采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草纤维膜或护坡毯进行保墒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和表层土壤流失,提高植物种子的萌发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发明的整体构思,下面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实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适用于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可采用配套边坡施工技术对所述扰动区域进行处理。这里,所述干旱区或半干旱区可具有200~400mm的年降水量,例如,所述干旱区或半干旱区可以为类似内蒙古中部或西部等地区。此外,所述配套边坡施工技术将播种层的土温、含水量和pH值控制在10℃以上、10%以上和不超过8,例如,通过控制播种时机(例如,3~8月间)或采用保暖措施等方式实现对温度的控制;通过磷石膏对土壤PH值进行调整。
这里,配套边坡施工技术可包括常用的整地措施、播种方式、浇水养护及保墒覆盖等。
例如,所述整地措施根据地区小型边坡坡度和土质进行设计,坡度>30°以穴播为主,<或=30°以条播为主,条播沟宽为15~20cm,条播沟深为10~15cm,相邻条播沟间距30~50cm,穴播穴距为30~50m,开沟或挖穴深度为8~12cm。
例如,所述播种方式采用盖种肥的方式拌混播撒,混播配方和植生基质按设计重量比例拌混后直接撒施,其中植生基质起到盖种肥的作用,播撒后适当镇压。
例如,所述浇水养护为春旱季节播种仅浇水一次,浸透深度达到 10cm使含水量达到10%以上,平米用水量3~5L/m2,夏季趁雨抢播无需浇灌。
例如,所述保墒覆盖采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草纤维膜或护坡毯进行保墒覆盖,要求无纺布的规格达到20g/m2以上、护坡毯规格达到 200g/m2以上,防止水分蒸发和表层土壤流失,提高植物种子的萌发率。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植被恢复方法还包括:形成供所述配套边坡施工技术使用的植生基质配方(可简称为植生基质)和第一植物混播配方(或称第一种子混播配方)、第二植物混播配方(或称第一种子混播配方)或第三植物混播配方(或称第一种子混播配方),并且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植物混播配方的播种量均为24~40g/m2,而且其中豆科植物种子所占数量比不低于20%,先锋种种子数量占比为70~80%。进一步,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植物混播配方的播种量均为26~30g/m2,而且其中豆科植物种子所占数量比25~40%,先锋种种子数量占比为72~76%。
所述植生基质配方包括有机肥、土壤粘结剂、保水剂和复合肥,并通过加入所述植生基质配方能够将所述扰动区域的土壤的有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速效钾含量分别控制为不低于 1.2g/kg、不低于12mg/kg、不低于12mg/kg以及不低于30mg/kg。此外,所述扰动区域的土壤的含水量、pH值、有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速效钾含量可分别控制为12~15%、7.2~7.6、 1.3~1.5g/kg、14~18mg/kg、不低于14~18mg/kg以及不低于 32~38mg/kg。例如,在扰动区域的土壤为栗钙土壤为主(重量占比 80%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植生基质配方包括按照所述扰动区域的地表面积计,不小于100g/m2的有机肥、不小于15g/m2的土壤粘结剂、不小于10g/m2的保水剂、不小于10g/m2的复合肥,进一步,所述植生基质配方由按照所述扰动区域的地表面积计,150~300g/m2的有机肥、17~25g/m2的土壤粘结剂、13~20g/m2的保水剂以及13~20g/m2的复合肥构成。
具体来讲,所述第一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按照种子数量比1.6~2.4:0.7~1.3:1组成,进一步可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按照种子数量比1.8~2.2:0.9~1.1:1组成。所述第二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4.5~5.5:2.5~3.5: 2.5~3.5:1组成,进一步,可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4.8~5.2:2.8~3.2:2.8~3.2:1组成。所述第三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4.5~5.5:4.5~5.5: 2~3:1组成,进一步,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4.8~5.2:4.8~5.2:2.5~2.8:1组成,物种数量10~16种,其中含灌木类2~5%。
为了充分适应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气候、地形和输变电塔基施工条件的影响,可以在上述第一、第二、第三植物混播配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该植物混播配方中的先锋种控制为包含至少一种能够在5~10℃萌发的冷季型速生草种(例如,高羊茅、草木樨)以及至少一种能够在15℃以上萌发的暖季型速生草种(例如,狗尾草),且冷季型速生草种的数量占先锋种总数的70~90%。
另外,对于第一、第二或第三植物混播配方而言,其先锋种可以从高羊茅、黑麦草、狗尾草、稷、草木樨、苦豆子、苦麦菜、猪毛菜、地肤、碱蓬以及芝麻菜中选择三种或四种以上,优选的,先锋种中至少选择一种冷季型先锋种和至少一种暖季型先锋种;其建群种可以从披碱草、羊草、扁穗冰草、冷地早熟禾、星星草、芨芨草、柠条、细枝岩黄芪、蒙古岩黄芪、达乌里胡枝子、沙打旺以及沙蒿中选择一种或多种,优选的,建群种中选择豆科、禾本科、菊科中的各一种或多种。
举例而言,所述第一植物混播配方可按重量计由羊草: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柠条:沙蒿:苦麦菜=1.8~2.2:2.2~2.6:4.0~4.4:2.0~2.4:4.5~5.0:1.8~2.2:3.8~4.2:7.0~7.4:0.5~0.8: 0.3~0.5配制而成,进一步,由羊草: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柠条:沙蒿:苦麦菜=2:2.4:4.2:2.2:4.8:2:4:7.2:0.6:0.4配制而成。所述第二植物混播配方可按重量计由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苦豆子: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1.8~2.2:1.3~1.7:1.8~2.2:3.0~3.5: 1.4~1.8:3.2~3.6:1.6~2.0:7.0~7.5:0.4~0.8:0.7~1.2:0.6~1.0配制而成,进一步,由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苦豆子: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2:1.5:2:3.2:1.6: 3.4:1.8:7.2:0.6:0.9:0.8配制而成。所述第三植物混播配方可按重量计由扁穗冰草:芨芨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花苜蓿: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1.8~2.2:0.3~0.5:1.4~1.8:3.7~4.5: 1.6~2.2:3.0~3.6:2.0~2.7:9.5~11.5:0.4~0.8:0.4~0.8:1.2~1.6配制而成,进一步,由扁穗冰草:芨芨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花苜蓿: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2:0.4:1.6:4:1.9: 3.2:2.4:10.8:0.5:0.5:1.4配制而成。
上述对植物混播配方、对豆科植物种子占比、先锋种占比以及播种量的构建是围绕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气候、地形地质和输变电塔基施工条件而形成的,其综合考虑了植物种类选择、植物生态型、物种萌发时间、群落层片构成等内容。
(1)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植物种类选择
考虑主要植物种类能在该干旱区或半干旱区良好生长,有一定的耐贫瘠性和耐旱性和各类群的生长特点。其中,先锋种生长迅速,可形成一定的初期覆盖层片,同时要求生长高度及体量适中、耗水量不能过高;建群种萌发相对容易且根系较发达,适应该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诸如偏沙性土壤、可利用土壤更深层水分,有利于提高输变电设施扰动区域植被覆盖效果。
所述植物混播配方同时包含先锋种和建群种,其中先锋种占所述植物种子的重量比不低于60%,采用较大比例的耐旱先锋草种并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为建群种的萌发创造荫蔽与水湿条件提供;同时,豆科植物种子所占数量比不低于20%,解决该干旱区或半干旱区因气候等原因导致的后期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
此外,也可对自身含水量低和/或表皮吸水相对困难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如50摄氏度温水浸泡4小时以上,以进一步提升当年萌发率。
(2)植物生态型
以冷季型占比为80~90%为宜,其中,暖季型的先锋草种如狗尾草、碱蓬、苦豆子等可在6~8月夏雨季高温期间快速繁殖形成初步覆盖,冷季型先锋草种如黑麦草、高羊茅、草木樨、苦麦菜、芝麻菜等在4~8月主要的播种季节均可快速繁殖生长,建群种如柠条、沙打旺、沙蒿、披碱草、扁穗冰草等萌发稍滞后,在先锋种萌发短暂生长后形成的阴湿条件下开始萌发。通过先锋种和建群种,冷季型和暖季型草种搭配,形成稳定且长久的群落,并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
(3)物种萌发时间
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分别按照各物种在主要雨水季节的萌发时间、萌发的先后顺序、生长速度、在先锋种速生阶段形成上层层片的分盖度,并配合混播配方的播种密度,避免先锋草种与后萌发的建群种争夺过多的水分、养分和光能。
(4)群落层片构成
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合理选种和播种密度来控制先锋类杂草的株高和多度,在建群种萌发期的群落下部层片形成适宜的照度,避免影响目标建群种对光能的需求,限制其生长。同时,建群种具有一定的耐阴、耐旱性,根系伸展较深,避免与浅薄根系的先锋种争夺过多水分。从而解决养护量小,以克服养护成本较高的问题。
此外,第一、第二和第三植物混播配方可形成第一片层和第二片层,其中,第一层片中的冷季型速生草种可在5~10℃低温时萌发,暖季型的速生草种可在夏季15℃以上快速萌发,1个月就可达到 20~35%的覆盖度;所述第二层片播种15天后,当第一层片生长高度可达到5~10cm时,建群种帽芽刚突出地表或开始萌发,3个月后,分盖度可达到10~20%。
例如,第一层片可以为:高羊茅、狗尾草、草木樨、苦麦菜等先锋种,生长速度快,对各类恶劣环境适应性强,1个月就可达到20-35%的覆盖度,其中,冷季型速生草种高羊茅、草木樨可在5-10℃低温时萌发,暖季型的速生草种狗尾草可在夏季15℃以上快速萌发,均可对建群种沙蒿、羊草、扁穗冰草、披碱草等起到掩护播种、伴生的作用,创造萌发和生长创造极好的荫蔽与水湿条件。
例如,第二层片可以为:生长较快的建群种沙蒿、羊草、扁穗冰草、披碱草、沙打旺、柠条等,播种约15天后当第一层片生长高度可达到5~10cm时,建群种帽芽刚突出地表或开始萌发。3个月后,分盖度可达到10~20%。
为了充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以下结合具体示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示例组1
在本示例组中,按照每5m2作为一个示例,含有多个示例。本示例组中,所述的植被快速恢复方法按照以下方式实现。除非有其他表述,否则本示例的相关参数参照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设置。
配置种子混播配方。按数量比禾本科:豆科:菊科=2:1:1,具体的植物种子按重量配比为羊草: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柠条:沙蒿:苦麦菜=2:2.4:4.2:2.2:4.8: 2:4:7.2:0.6:0.4的比例进行配置,播种量为29.8g/m2,其中先锋种种子数量占比74%。
施工前一天,针对其中的羊草、扁穗冰草、披碱草等休眠种子用 50~55℃温水浸泡直至冷却换冷水继续浸泡12~24小时,滤干后再与其他种子混合,用于播种。
配置用于与向扰动区域所产生的土壤(可称为原土)相配合的植生基质。植生基质包由按照所述扰动区域的地表面积计,200g/m2的碳源有机肥、20g/m2的土壤粘结剂、15g/m2的保水剂以及15g/m2的复合肥构成,有机肥及复合肥能够提高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土壤中的氮磷含量,有利于植物种子的生长。
平整扰动区域土壤后采用锄头开若干条播沟。条播沟宽 15~20cm,条播沟深10~15cm,相邻条播沟间距30~50cm。
将植物种子混播配方与植生基质按设计重量比例混合后,在条播沟中进行播撒,其中种子用量约25g/m2;春旱季需进行适当浇灌促进快速生长,浸透深度达到10cm使含水量达到10%以上,平米用水量3~5L/m2;采用可降解的20g/m2规格的无纺布进行覆盖并固定。
经观测和统计,本示例组中,植被覆盖率达到30%以上的时间为 30~40天,并且最终植被覆盖率能够达到60~70%以上,且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苦麦菜等先锋植被能够保持达两年以上,后期演替以沙蒿、柠条、羊草、建群种为主,形成稳定群落,保持水土
示例组2
在本示例组中,所述的植被恢复方法在示例1的基础上,替换种子混播配方为,按种子数量比禾本科:豆科:菊科:其他=5:3:3: 1,具体的种子混播配方按重量比为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苦豆子: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2:1.5: 2:3.2:1.6:3.4:1.8:7.2:0.6:0.9:0.8的比例进行配置;播种量约25g/m2,其中先锋种占比78%。
其中,在植物种子中高羊茅、狗尾草、草木樨、芝麻菜、碱蓬为先锋种,6~8周时间覆盖率可达15~25%,扁穗冰草、披碱草、沙蒿、沙打旺、柠条为建群种,植物种子中,高羊茅、草木樨、芝麻菜等为冷季型草种,可在5~10℃低温时萌发,暖季型草种狗尾草、碱蓬、苦豆子可在15℃以上快速萌发。
经观测和统计,本示例组中,植被覆盖率达到30%以上的时间为 25~35天,并且最终植被覆盖率能够达到60~70%以上,且所获得的植被基本能够保持达两年以上。
示例组3
在本示例组中,所述的植被恢复方法在示例1的基础上,替换种子混播配方为,按种子数量比禾本科:豆科:菊科:其他=2:2:1: 0.4的种子数量比,具体的植物种子按重量比为扁穗冰草:芨芨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花苜蓿: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2:0.4:1.6:4:1.9:3.2:2.4:10.8:0.5:0.5:1.4的比例进行配置;播种量约28.7g/m2,其中先锋种占比73%。
其中,植物种子中狗尾草、高羊茅、草木樨、芝麻菜、碱蓬为先锋种,6~8周时间覆盖率可达32~37%,扁穗冰草、披碱草、沙蒿、沙打旺、花苜蓿、柠条为建群种,植物种子中,高羊茅、花苜蓿、沙蒿、草木樨、芝麻菜等为冷季型草种,可在5~10℃低温时萌发,暖季型草种狗尾草、碱蓬可在15℃以上快速萌发。
经观测和统计,本示例组中,植被覆盖率达到30%以上的时间为 28-40天,并且最终植被覆盖率能够达到65%以上,且所获得的植被基本能够保持达两年以上。
示例组4
在本示例中,所述植被复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同样地,除非有其他表述,否则本示例的相关参数参照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设置。
(1)气候条件
本混播配方、植生基质配置及配套施工技术适用于降水量达到 200~400mm的北方温带干旱区。
(2)播种时间
适宜5~8月的春夏季,播种层的土温稳定在10℃以上进行播种,同时要求播种层要求含水量10%~15%,否则必须进行适量灌溉。
(3)播种方式
根据土壤条件可采用撒播、条播、穴播,播前进行犁耙整地、平整扰动区域土壤,并形成排水良好的地块。
主要采取条播、穴播形式,条播行距40cm、穴播穴距30~50m,开沟/挖穴深度8~12cm;播种密度要求每平方米用种量25g以上;土壤墒情好、土质较好可撒播,每平方米用种量55g,目标萌芽量 400~600株/m2
(4)播种方法
在墒情良好的条件下,混播配方和植生基质按设计重量比例拌混后直接撒施,其中植生基质起到盖种肥的作用。施用时满足:种子混播配方用量约20~30g/m2;磷酸一铵复合肥10~15g/m2,有机肥 150~300g/m2,粘接剂10~15g/m2、保水剂10~20g/m2;PH值>8时,通过磷石膏对土壤PH值进行调整。播撒后适当镇压;在干旱季节可采用当地风沙土进行覆盖,覆土深度0.5~1cm,可提高出苗率。
(5)浇水养护
春旱季节播种仅需浇水一次,浸透深度达到10cm使含水量达到 10%以上,平米用水量3~5L/m2,夏季趁雨抢播无需浇灌。
(6)保墒覆盖
采用可降解的无纺布、草纤维膜或护坡毯进行覆盖,并用U型钉或土石块进行固定,覆盖物要求规格达到20g/㎡以上,防止水分蒸发和表层土壤流失,提高植物种子的萌发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区或半干旱区的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所述植被恢复方法采用配套边坡施工技术对所述扰动区域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旱区或半干旱区具有200~400mm的年降水量,所述配套边坡施工技术将播种层土壤的土温、含水量和pH值控制在10℃以上、10%以上和不超过8,所述植被恢复方法还包括:形成供所述配套边坡施工技术使用的植生基质配方和第一植物混播配方、第二植物混播配方或第三植物混播配方,其中,
所述第一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按照种子数量比1.6~2.4:0.7~1.3:1组成,所述第二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4.5~5.5:2.5~3.5:2.5~3.5:1组成,所述第三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4.5~5.5:4.5~5.5:2~3:1组成,并且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植物混播配方的播种量均为24~40g/m2,而且其中豆科植物种子所占数量比不低于20%,先锋种种子数量占比不低于60%,进一步为70~80%;
所述植生基质配方包括有机肥、土壤粘结剂、保水剂和复合肥,并通过加入所述植生基质配方能够将所述扰动区域的土壤的有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速效钾含量分别控制为不低于1.2g/kg、不低于12mg/kg、不低于12mg/kg以及不低于30mg/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被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植物混播配方中含有作为先锋种的高羊茅、黑麦草、狗尾草、稷、草木樨、苦豆子、苦麦菜、猪毛菜、地肤、碱蓬以及芝麻菜中的三种或四种以上,并含有作为建群种的披碱草、羊草、扁穗冰草、冷地早熟禾、星星草、芨芨草、柠条、细枝岩黄芪、蒙古岩黄芪、达乌里胡枝子、沙打旺以及沙蒿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被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锋种包含至少一种能够在5~10℃萌发的冷季型速生草种以及至少一种能够在15℃以上萌发的暖季型速生草种,且冷季型速生草种的数量占先锋种总数的7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被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和菊科按照种子数量比1.8~2.2:0.9~1.1:1组成,所述第二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4.8~5.2:2.8~3.2:2.8~3.2:1组成,所述第三植物混播配方由禾本科、豆科、菊科和其他科按照种子数量比4.8~5.2:4.8~5.2:2.5~2.8:1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被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植物混播配方按重量计由羊草: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柠条:沙蒿:苦麦菜=1.8~2.2:2.2~2.6:4.0~4.4:2.0~2.4:4.5~5.0:1.8~2.2:3.8~4.2:7.0~7.4:0.5~0.8:0.3~0.5配制而成,进一步,由羊草: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柠条:沙蒿:苦麦菜=2:2.4:4.2:2.2:4.8:2:4:7.2:0.6:0.4配制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被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植物混播配方按重量计由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苦豆子: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1.8~2.2:1.3~1.7:1.8~2.2:3.0~3.5:1.4~1.8:3.2~3.6:1.6~2.0:7.0~7.5:0.4~0.8:0.7~1.2:0.6~1.0配制而成,进一步,由扁穗冰草:披碱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苦豆子: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2:1.5:2:3.2:1.6:3.4:1.8:7.2:0.6:0.9:0.8配制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被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植物混播配方按重量计由扁穗冰草:芨芨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花苜蓿: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1.8~2.2:0.3~0.5:1.4~1.8:3.7~4.5:1.6~2.2:3.0~3.6:2.0~2.7:9.5~11.5:0.4~0.8:0.4~0.8:1.2~1.6配制而成,进一步,由扁穗冰草:芨芨草:狗尾草:高羊茅:沙打旺:草木樨:花苜蓿:柠条:沙蒿:芝麻菜:碱蓬=2:0.4:1.6:4:1.9:3.2:2.4:10.8:0.5:0.5:1.4配制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被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区域的土壤的土温、含水量、pH值、有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以及速效钾含量分别控制为10~15℃、12~15%、7.2~7.6、1.3~1.5g/kg、14~18mg/kg、不低于14~18mg/kg以及不低于32~38mg/k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被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扰动区域的土壤为栗钙土壤,且所述植生基质配方包括按照所述扰动区域的地表面积计,不小于100g/m2的有机肥、不小于15g/m2的土壤粘结剂、不小于10g/m2的保水剂、不小于10g/m2的复合肥,进一步,所述植生基质配方由按照所述扰动区域的地表面积计,150~300g/m2的有机肥、17~25g/m2的土壤粘结剂、13~20g/m2的保水剂以及13~20g/m2的复合肥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被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恢复方法在3~8月间实施。
CN202210713036.9A 2022-06-22 2022-06-22 北半球干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 Active CN115399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3036.9A CN115399104B (zh) 2022-06-22 2022-06-22 北半球干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13036.9A CN115399104B (zh) 2022-06-22 2022-06-22 北半球干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9104A true CN115399104A (zh) 2022-11-29
CN115399104B CN115399104B (zh) 2023-07-28

Family

ID=84156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13036.9A Active CN115399104B (zh) 2022-06-22 2022-06-22 北半球干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910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5188B1 (ko) * 2007-09-27 2008-02-21 화이젠 주식회사 생태숲 조성공법
CN102783330A (zh) * 2012-06-15 2012-11-21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山区杆塔基础建设弃土绿化处置方法
CN107455037A (zh) * 2017-08-25 2017-12-1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沙荒地植被重建方法
CN108605460A (zh) * 2018-04-16 2018-10-02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方法及生态恢复方法
CN108668551A (zh) * 2018-04-09 2018-10-19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防治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土堆水土流失的方法
CN109328808A (zh) * 2018-08-01 2019-02-15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西北地区边坡生态治理方法
AU2020100643A4 (en) * 2020-04-28 2020-06-1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thod for ecologically restoring degraded alpine grassland by resowing
AU2020101556A4 (en) * 2020-07-29 2020-09-03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CAS A Mixed Sowing Method for Grass and Alfalfa
CN111670628A (zh) * 2020-04-27 2020-09-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山地塔基快速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13632706A (zh) * 2021-08-12 2021-11-12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 一种山丘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5188B1 (ko) * 2007-09-27 2008-02-21 화이젠 주식회사 생태숲 조성공법
CN102783330A (zh) * 2012-06-15 2012-11-21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输电线路山区杆塔基础建设弃土绿化处置方法
CN107455037A (zh) * 2017-08-25 2017-12-1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沙荒地植被重建方法
CN108668551A (zh) * 2018-04-09 2018-10-19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防治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土堆水土流失的方法
CN108605460A (zh) * 2018-04-16 2018-10-02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方法及生态恢复方法
CN109328808A (zh) * 2018-08-01 2019-02-15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西北地区边坡生态治理方法
CN111670628A (zh) * 2020-04-27 2020-09-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山地塔基快速生态修复的方法
AU2020100643A4 (en) * 2020-04-28 2020-06-11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ethod for ecologically restoring degraded alpine grassland by resowing
AU2020101556A4 (en) * 2020-07-29 2020-09-03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lateau Biology,CAS A Mixed Sowing Method for Grass and Alfalfa
CN113632706A (zh) * 2021-08-12 2021-11-12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 一种山丘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9104B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8830B (zh) 利用植物型改性沙土治理沙地的方法
CN103348831A (zh) 改性沙体
KR101383265B1 (ko) 작물의 도복 방지용 재배 방법
CN106717997B (zh) 促进白芨块茎膨大的栽培方法及由其栽培出的白芨块茎
CN103348798B (zh) 利用改性沙土育树治理沙地的方法
CN106613263A (zh) 南疆绿洲滴灌连作中低产棉田土壤耕层构建方法
CN110583342A (zh) 一种枸杞果园生草种植方法
CN103348836B (zh) 利用改性沙土治理沙地的方法
CN113632706B (zh) 一种山丘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植被快速恢复方法
CN107396720A (zh) 一种低维护型白花三叶草组合缀花草坪的方法
CN103348835A (zh) 利用改性沙体育树治理沙漠的方法
CN103352459A (zh) 利用改性沙体治理沙漠的方法
CN109618874B (zh) 一种磷石膏植被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5028B (zh) 利用植物型改性沙体治理沙漠的方法
CN105104089A (zh) 一种提高无花果园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方法
CN115399104A (zh) 北半球干或半干旱区输变电塔基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13133380B (zh) 一种寒旱区边坡及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13179865B (zh) 一种适合寒旱区无土生态草毯的制备方法
CN108849285A (zh) 一种我国南北过渡带地区耐荫四季常绿冷季型草坪的建植管理方法
CN213548257U (zh) 一种用于荒山绿化及破损山体保护修复治理的生态系统
CN111109001B (zh) 一种适用于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的管花肉苁蓉栽培方法
CN104620815B (zh) 一种百喜草防治水土流失的种植方法
CN103351868A (zh) 改性沙土
CN113875484A (zh) 一种干旱区高水位重盐碱地的盐生植物种植方法
KR101996203B1 (ko) 잔디 재배용 배양토 조성물 및 상기 조성물을 이용한 빅롤 잔디 매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