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6408B -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6408B
CN115396408B CN202211019451.0A CN202211019451A CN115396408B CN 115396408 B CN115396408 B CN 115396408B CN 202211019451 A CN202211019451 A CN 202211019451A CN 115396408 B CN115396408 B CN 115396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r
wireless
wireless audio
audio
access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94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96408A (zh
Inventor
童伟峰
陈俊
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echnic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676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6341B/zh
Priority to CN202211019451.0A priority patent/CN115396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6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6408A/zh
Priority to US18/080,192 priority patent/US20240073265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3/103756 priority patent/WO202404118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96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6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该装置包含第一片上系统,配置为:在智能设备连接到路由器后,接收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基于该配置信息连接到路由器,按照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路由器接收音频/视频数据;在路由器变得不可用时,开启根据该配置信息创建的软接入点,按照该协议经由开启的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如此,在用户携载无线音频/视频装置自由移动时,可优先利用路由器以低功耗稳定方便地共享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在路由器变得不可用时,无线音频/视频装置自身直连智能设备,无需复杂的配网过程,就可以稳定方便地继续共享音频/视频数据,使用户能保持良好的视听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能够让个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平板、音箱等多种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互联互通,在多种设备之间共享诸如照片、视频、音乐等内容,人们开发出了多种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例如,这种协议可以用于将智能设备上的音频数据推送到支持该协议的音箱进行播放,以获取更好的视听体验。
以苹果公司开发的Airplay协议为例进行说明,该协议可以用于将苹果iPhone、iPad(下文中称为智能设备)上的音频数据推送到支持AirPlay的音箱上进行播放。现在支持AirPlay的音箱主要用于室内无线局域网环境,需要音箱跟智能设备连接到同一个无线路由器(有时也称为集成在路由器上的WiFi接入点),需要该路由器来组建AirPlay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对路由器的依赖,导致使用场景受限。另外,对于常见的移动使用场景,用户可能移动到不同路由器组建的无线局域网,需要针对不同的路由器重新为音箱配置WiFi网络,增加了用户使用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提供了本申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需要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其使得无线音频/视频装置被用户携载自由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可用的路由器以低功耗稳定方便地共享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而在路由器变得不可用时,依靠无线音频/视频装置自身直连智能设备,无需复杂的配网过程,就可以稳定方便地继续共享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在整个自由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用户能够保持良好的视听体验。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支持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的智能设备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中包含第一片上系统,所述第一片上系统配置为:在所述智能设备连接到路由器后,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其中,需要所述路由器来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基于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连接到所述路由器,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或云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数据;以及判定所述路由器的可用性,在检测到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软接入点,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提供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支持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的智能设备进行通信。在所述智能设备连接到路由器后,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其中,需要所述路由器来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基于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连接到所述路由器,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或云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数据。以及,可以检测所述路由器的可用性,在检测到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软接入点,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
利用根据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在无线音频/视频装置被用户携载自由移动的同时,可以优先利用可用的路由器以低功耗稳定方便地共享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而在路由器变得不可用时,依靠无线音频/视频装置自身直连智能设备,无需复杂的配网过程,就可以稳定方便地继续共享来自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在整个自由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用户能够保持良好的视听体验。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a)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在第一模式下与智能设备的通信示意图;
图1(b)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在第二模式下与智能设备的通信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执行的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片上系统的构造图;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音箱(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示例)与手机(智能设备的示例)的无线通信过程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耳耳机(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示例)与手机的无线通信过程的第二示例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耳耳机(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示例)与手机的无线通信过程的第三示例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对耳耳机(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示例)与手机的无线通信过程的第四示例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包括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充电盒的无线套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充电盒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本文中所描述的各个步骤,如果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的必要性,则本文中作为示例对其进行描述的次序不应视为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道可以对其进行顺序调整,只要不破坏其彼此之间的逻辑性导致整个流程无法实现即可。本申请中的表述“第一”、“第二”和“第三”仅仅旨在描述上的区分,并不意味着对数量、顺序上的限定,也不旨在限定紧跟表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后的元件、装置和系统在物理属性上的差异。例如,“第一片上系统”可以包括在单个芯片上实现的系统,也可以包括在多个芯片上实现的(一个或多个)系统。
如图1(a)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图1(a)以音箱作为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的示例进行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该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音箱、无线对耳耳机、携载有扬声器或者视频播放构件(例如显示构件)的各种装置(比如智能电视、智能眼镜、显示器)等等。该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支持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的智能设备200进行通信。虽然图1(a)中以手机作为智能设备200的示例,但智能设备200不限于此,而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PC、手机、便携式音频播放器、便携式游戏机、平板、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中的任何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可以包括DLNA协议、AirPlay协议和Miracast协议中的任何一种及基于此的改进版本的协议。AirPlay协议是苹果开发的,可以通过WiFi将iPhone、iPad、iPod touch等iOS设备上的包括图片、音频、视频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支持AirPlay协议的音频/视频播放设备。DLNA最早由索尼、英特尔、微软等提出,全称是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旨在解决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但不限于上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与智能设备200)的互联互通,使得诸如照片、视频、音乐的内容能在以上设备中共享。Miracast协议是由Wi-Fi联盟于2012年所制定,以Wi-Fi direct为基础的无线显示协议。支持该协议的电子设备可通过无线方式分享视频画面,例如手机可通过Miracast协议将影片或照片以无线方式直接在电视或其他装置播放。
如图1(a)所示,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中可以包含第一片上系统101,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被配置为共享来自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内容。请注意,本文中,各种构件,例如如图2所示,处理单元101a、存储器101b、WiFi通信模块101c、BLE通信模块101d、编解码器等,可以通过SOC(片上系统)来实现,如实现为第一片上系统101。例如,可以利用从ARM公司等购买的各种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处理器IP来作为SOC的处理单元101a(以及还有通信模块等)来执行对应的功能,从而可以实现为嵌入式系统。具体说来,在市场上可购买到的模组(IP)上具有很多模块,例如但不限于存储器、各种通信模块(例如WiFi通信模块101c、BLE通信模块101d等)、编解码器、缓存器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芯片制造商也可以在现成的IP上自主开发出这些模块的定制版本。此外,其它的比如天线、传感器组件101e、扬声器101f、麦克风101g等可以外接到IP上。用户可以通过基于购买的IP或自主研发的模块构建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来实现各种通信模块、编解码器等,以便降低功耗和成本。例如,用户也可以利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来实现各种通信模块、编解码器等,可以用于对硬件设计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对于各种通信模块、编解码器等,通常还可以配备缓存器,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暂时存储。
结合图1(a)和图2,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采取如下步骤来执行无线通信。
在所述智能设备200连接到路由器300后,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步骤201)。其中,需要所述路由器300来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例如,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路由器300的网络名称和密码。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需要连接的无线路由器300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简称SSID)、基础服务集标识(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er,简称BSSID)、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地址、密钥等信息。能够连接到路由器300的智能设备200知晓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从而可以将该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一片上系统101,这个过程也称为配网过程。
在步骤202,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基于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连接到所述路由器300,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300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或云服务器(未示出)的音频/视频数据。路由器300以无线方式工作,用作无线局域网中的信息交换枢纽。通常来说,基于WiFi的协议定义的组网角色称为接入点(AP),通常路由器300集成有WiFi接入点,并用作WiFi接入点。在用户自由移动从而携载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也随之移动的过程中,如果路由器300可用(或者说连接状态良好),尽量连接到路由器300以经由路由器300来交换共享来自智能设备200或云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数据,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可用的路由器300以低功耗稳定方便地共享音频/视频数据。
在步骤203,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判定所述路由器300的可用性,在检测到所述路由器300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软接入点102,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软接入点102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具体说来,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通过判定自身能否继续连接到路由器300来判定路由器300的可用性,也可以通过与智能设备200通信来获知智能设备200与路由器300的连接状况。如图1(b)所示,如果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不能正常连接到路由器300,或者得知智能设备200不能正常连接到路由器300,则判定路由器300不可用。所谓的本地的软接入点102,是指该WiFi接入点以软件方式实现,集成在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上,也就是使得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经由软件设置,使得自身用作WiFi接入点。如此,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动态地监控路由器300的可用性,在路由器300变得不可用时,依靠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而无需依赖其他中继构件)自身与智能设备200相连。并且,由于开启的软接入点102就是根据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智能设备200无需对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执行复杂的配网过程,就可以自动连上软接入点102,稳定方便地继续分享传输音频/视频数据,在整个自由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用户能够保持良好的视听体验。
请注意,步骤201-步骤203不一定按照图2的顺序和次数来执行,而是可以交替执行,在不影响彼此的逻辑性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换步骤201-202与步骤203执行顺序。具体说来,在步骤203之后,如果检测路由器300变得可用,也就是第一片上系统101又可以基于当前配置信息连接到路由器300了,则不再开启软接入点102,恢复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路由器300接收来自智能设备200或云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数据,从而节省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的功耗,直到路由器300再次变得不可用。也就是说,只有在路由器300不能履行作为WiFi接入点的职责时,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才消耗自己的能量和计算资源开启软接入点10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接入点102包括WiFi热点,具有与所述路由器300相同的配置信息,不仅可以用于连接智能设备200来获取音频/视频数据,需要时也可以代替所述路由器300用于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
在图1(a)和图1(b)中,与路由器300相连的智能设备200就是与软接入点102相连的智能设备200,这仅仅作为示例。在一些实施例中,与路由器300相连的智能设备200可以不同于与软接入点102相连的智能设备200。也就是说,对诸如耳机(音箱)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完成配网过程(即能跟路由器300相连)后,不同的手机都能跟它们(耳机、音箱)相连。这也适用于软接入点102。例如,两个手机a和手机b可以这样配合,手机a去协助耳机(或音箱)配网,到时手机b通过开启的软接入点102推送音乐给耳机(或音箱)播放。
在图1(a)和图1(b)中示出诸如耳机(音箱)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与单个路由器300配网成功,这仅仅作为示例。实际上,诸如耳机(音箱)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可以有过与多个路由器300配网成功的经历,并保存有多个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而第一片上系统101则可以根据来自手机的操作指令,从多个配置信息中选择一个来创建软接入点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开启之前,预先根据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创建本地的软接入点102。例如,可以在检测到所述路由器300变得不可用之前,就预先创建好软接入点102,只是保持关闭状态,等到检测到路由器300变得不可用时再启用。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检测到所述路由器300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再根据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创建本地的软接入点102并开启。
在步骤201,第一片上系统101已经获取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获取后可以存储到例如存储器101b中(如图3所示)。要创建软接入点102时,可以调用所存储的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并据此来创建软接入点102。也就是说,监控路由器300的可用状态(例如连接状态)以及据此创建和/或开启软接入点102都可以自动实现,无需用户手动介入,不需要手动再完成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对软接入点102的配网过程,也不需要手动再次设置智能设备200对软接入点102的相关配置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对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的使用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提供用户的手动输入选项,可以让用户手动输入配置信息,以便第一片上系统101基于手动输入的配置信息来创建所述软接入点102。
图4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音箱(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示例)与手机(智能设备的示例)的无线通信过程的第一示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音箱的无线通信模式在模式一与模式二之间动态地切换。在步骤401,手机连接到路由器上,该路由器用于组建Airplay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在步骤402,手机通过苹果公司定义的WAC协议或者自定义方式将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发送到音箱,也称为手机对音箱的配网过程。在步骤403,音箱使用步骤402中收到的配置信息连接路由器,该配置信息通常包括路由器的网络名称和密码等。连上路由器则音箱与手机按照Airplay协议建立连接(本文中简称为“建立Airplay连接”)(步骤404)。在步骤405,手机通过Airplay连接推送音乐数据到音箱进行播放。
当音箱处于没有路由器的环境时,音箱将无线通信模式切换到模式二(步骤406)。此时音箱可以不再尝试去连接路由器,而是优先利用手机配网获得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创建并开启相同配置的软接入点(SoftAP),创建的WiFi热点数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步骤407)。接着,手机连接到音箱创建的软接入点(步骤408)。鉴于手机在步骤401中已经连接过相同配置的路由器,从而能自动连接音箱创建的软接入点(WiFi热点),无需用户手动输入网络配置信息。在开启的软接入点而非路由器的基础上,音箱与手机按照Airplay协议建立新的Airplay连接(步骤409)。在步骤410,手机通过新建立的Airplay连接,推送音乐到音箱播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可以包括协同工作的音频器件、视频器件和具有音频和/或视频功能的智能器件中的至少一种或其组合。具体的组合方式可以取决于用户的应用场景,例如,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包括对耳耳机与显示屏的组合(观看电影时),可以包括对耳耳机与智能眼镜的组合(打游戏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可以包括协同工作的无线音频器件的组,各组无线音频器件包括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和第二无线音频器件。例如,所述无线音频器件的组可以包括具有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对耳耳机,或者具有对应各个声道的多个音箱的音箱组件。下面以无线音频器件-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无线对耳耳机-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第一耳机作为“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示例而第二耳机作为“第二无线音频器件”的示例,对于第一耳机包含的第一片上系统和第二耳机包含的第二片上系统统一用附图标记101表示而不做区分。
但须知以下实施例也可以灵活转用于其他无线音频器件(例如无线音箱)、无线视频器件或者具有音频和/或视频功能的智能器件,在此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无线音频器件,例如第一耳机100和/或第二耳机100,配置为存储接收自智能设备200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耳机100包含第一片上系统101,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进一步配置为:在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来开启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102,并按照DLNA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102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数据;以及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耳机100。如图5所示,从智能设备200向第一耳机的第一软接入点102传输音频数据的无线连接1采用的是WiFi通信模式,而第一片上系统101将音频数据转发给第二耳机100(实际上是第二耳机100上的第二片上系统101)的无线连接2可以采用不同的通信模式,例如蓝牙通信模式(包括但不限于BLE模式、常规蓝牙通信模式、改进型的蓝牙通信模式、LE Audio通信模式等)、NFC通信模式等。通过在第一耳机100与第二耳机100之间采用与WiFi通信模式不同的通信模式,尤其是不依赖于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模式,仅仅在第一片上系统101处开启第一软接入点102就可以适用于当前常规的DLNA协议对于接入点的限制。具体说来,当前常规的DLNA协议通常采用1对1的固有配置,只支持第一软接入点102将接收的音频数据传输给第一耳机100自身,例如存储在第一耳机100自身的存储器中,利用第一耳机100上通常设有的蓝牙通信模块、NFC通信模块等,就可以将音频数据转发给通常也设有蓝牙通信模块等的第二耳机100。如此,可以尽量减少开启的热点,毕竟热点会带来隐私暴露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功耗。目前市面上不少智能设备,比如手机、pad等,只支持常规的DLNA协议,即智能设备只能通过DLNA协议向一个无线音频器件发送音频数据。因此,多个无线音频器件(比如两个耳机)通过上述方式从支持常规的DLNA协议的智能设备获取音频数据,有很大实用意义。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对DLNA协议进行定制,如图6所示,定制的DLNA协议允许支持其的所述路由器或所述第一耳机100的第一软接入点102作为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数个无线音频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一耳机100自身和第二耳机100。第一耳机100支持定制的DLNA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定制的DLNA协议的智能设备200通信。也就是说,通过定制的DLNA协议,智能设备200与第一耳机100之间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无线连接1和第一耳机100与第二耳机100之间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无线连接1可以均采用WiFi通信模式,从而显著提升开启第一软接入点102的中继效用,无需开启其他WiFi热点,对于仅仅设置单一WiFi通信的无线音频器件也都适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智能设备200只支持常规DLNA协议的情况下,也可以不需要用其它通信协议或通信方式实现多个无线音频器件间的音频传送,还是利用DLNA协议来实现多个无线音频器件间的音频传送。除了在第一耳机100处开启第一软接入点102以外,还进一步在第二耳机100处开启额外的第二软接入点102,来实现智能设备200与第一耳机100和第二耳机100之间的音频数据的共享。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耳机100支持DLNA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常规的DLNA协议的智能设备200,经由第一无线连接1以WiFi通信模式来通信。所述第二耳机100包括第二片上系统101,所述第二片上系统101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耳机100要转发接收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创建并开启本地的第二软接入点102;按照DLNA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二软接入点102直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耳机100的音频数据。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进一步配置为:创建新的DLNA连接1a;通过新的DLNA连接1a经由所述第一软接入点102向所述第二耳机100转发所述音频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耳机100处开启第二软接入点102,实现第一耳机100通过DLNA连接向第二耳机100传送音频数据。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软接入点102、第二软接入点102可以在同一软接入点实现其功能。
下面以对耳耳机为例,对采用AirPlay协议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耳机100和第二耳机100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为存储所接收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耳机100包括第一片上系统101,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配置为:在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来开启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102,并按照AirPlay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102,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并经由第一软接入点102发送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与常规的DLNA协议不同,AirPlay并不限于一对一的固定配置,而是可以将音频数据中继到多个接收方,例如第一耳机100和第二耳机100,甚至其他的音箱、智能眼镜等,从而使得共享通信过程更方便。
关于第一软接入点102的创建,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时,再创建第一软接入点102并开启。可替代地,第一片上系统101页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获取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后且在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之前(也就是路由器还可用的状态下),就预先创建好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102,只是不开启,等到路由器不可用了再开启。如此,在用户在收听音乐的过程中,例如转移到户外导致连不上先前的路由器时,启用第一软接入点102的耗时更短,响应更迅速,让用户感受不到路由器的断开,提升对音乐收听的流畅体验。
返回到图3,第一片上系统101通常会包括BLE通信模块101d。智能设备通常也会包含BLE通信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BLE通信模块101d,以较低的功耗保持对智能设备有关音频传输的信息的持续且几乎实时的监控。具体说来,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配置为: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持续地通信,以获知智能设备是否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例如但不限于第一耳机100和第二耳机100)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在获知智能设备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并且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开启本地创建的第一软接入点102。具体说来,智能设备诸如手机在用户打开音频播放软件时,或者用户点击音乐文件时,发出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的指示。在智能设备要传输音频数据的情况下,且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再开启第一软接入点102,可以降低无线音频器件待机时或者不需要接收音频数据时的功耗,减少WiFi热点长时间开启的隐私风险,同时又可以针对确实要播放音频数据但路由器变为不用或由于距离变远不可用时能灵敏地开启软接入点,以实现音频数据的顺畅传输。相反,在智能设备没有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例如第一耳机100)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耳机100持续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通信,而所述第一软接入点102关闭。例如,智能设备可能在播放音频数据一段时间后停止,那么第一耳机100尤其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转为BLE通信模块101d保持工作而第一软接入点102关闭的状态,从而能够以较低的功耗保持对智能设备有关音频传输的信息的持续且几乎实时的监控,又能够降低无线音频器件待机时或者不需要接收音频数据时的功耗,减少WiFi热点长时间开启的隐私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关于路由器是否变得不可用的判定,可以对智能设备与路由器的连接状况及第一片上系统101所在的第一耳机100与路由器的连接状况进行择一或组合考虑来做出。例如,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经由与所述智能设备的BLE通信模式的持续通信,以获知所述智能设备是否连不上所述路由器,如果是,则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又例如,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判定是否连不上所述路由器,如果是,则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具体说来,可以在预定的时间段内例如若干秒,几十秒等判定是否持续连不上,如果是,才判定路由器变得不可用。
路由器可以恢复为正常工作的状态,类似于上文关于路由器不可用状态的监控,恢复正常状态也可以由第一耳机100自身来检测得知,或者经由BLE通信来实时从智能设备获知智能设备是否检出路由器恢复了正常状态。具体说来,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配置为: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持续地通信,以获知智能设备是否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例如但不限于第一耳机100或第二耳机100)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以及智能设备是否已经连上路由器;在获知智能设备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并且已经连上路由器的情况下,根据DLNA协议或Airplay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也就是说,一旦路由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而智能设备确实会有音频数据要推送到无线音频器件播放,则恢复根据DLNA协议或Airplay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来中继音频数据,从而减少无线音频器件的功耗,且关闭无需启用的软接入点。
关于智能设备是否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例如但不限于第一耳机100或第二耳机100)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的信息,除了可以从智能设备获知,也可以通过无线音频器件的当前状态来推断。
以无线对耳耳机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耳机100的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配置为:判定是否从充电盒取出或者是否在耳内,如果是,且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开启本地创建的第一软接入点102。这种设定巧妙考虑到了无线对耳耳机的使用方式,人们要使用无线耳机播放音频数据时,通常会将耳机从充电盒取出(或者保持在充电盒外不再充电的状态),或者将耳机佩戴在耳内。当第一耳机100从充电盒取出或者置入耳内时,通常意味着可能要用于播放音频数据了。当第一耳机100处于充电盒内,或者没有佩戴在耳内时,则意味着不用于播放音频数据,可以关闭第一耳机100处的第一软接入点102,从而可以减少不会播放音频数据时的功耗和隐私暴露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通过与充电盒进行有线(触点是否接触)或无线通信(例如但不限于BLE通信),来获知第一耳机100是否在充电盒内,也可以通过传感器组件101e(参见图3),例如但不限于光学传感器等,来获知第一耳机100是否在充电盒内。通常在处于充电盒内时,光学传感器会检测到入射光线的能量的显著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通过传感器组件101e(参见图3),例如但不限于电容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来进行入耳检测。一旦第一耳机100入耳,检测到的光线或者电容会发生显著的改变。
图8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步骤801:提供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支持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的智能设备进行通信。
在步骤802,可以在所述智能设备连接到路由器后,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其中,需要所述路由器来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
在步骤803,可以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基于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连接到所述路由器,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或云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数据。
在步骤804,可以检测所述路由器的可用性,在检测到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软接入点,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
上文中结合无线音频/视频装置描述的无线通信过程的实施例均可以分别或组合地结合于此。具体说来,该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包括:接收手动输入的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或者存储所接收的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以及基于手动输入或者存储的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来创建所述软接入点。
可以对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进行存储并根据存储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来创建软接入点,由于开启的软接入点就是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智能设备无需对无线音频/视频装置执行复杂的配网过程,就可以自动连上软接入点,稳定方便地继续分享传输音频/视频数据,在整个自由移动的过程中,使得用户能够保持良好的视听体验。路由器的配置信息的手动输入,可以作为选项,也可以作为补充,当智能设备能够自动连上开启的软接入点时,可以无需手动输入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而当智能设备无法自动连上开启的软接入点时,说明软接入点基于的配置信息不同于智能设备所知的配置信息,则可以手动进行修改。
如上所述,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可以包括DLNA协议,或者AirPlay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包括成组的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和第二无线音频器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中存储所接收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开启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并按照DLNA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接着,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包括成组的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和第二无线音频器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中存储所接收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在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开启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按照AirPlay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并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持续地通信,以获知智能设备是否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在获知智能设备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并且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开启本地创建的第一软接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与所述智能设备进行BLE通信模式的持续通信,以获知所述智能设备是否连不上所述路由器,如果是,则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或者,可以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判定是否连不上所述路由器,如果是,则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智能设备没有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持续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通信,而关闭所述第一软接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经由WiFi通信模式或蓝牙通信模式,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定制所述DLNA协议,定制的DLNA协议允许支持其的所述路由器或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所述第一软接入点作为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数个无线音频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在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要转发接收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创建并开启本地的第二软接入点;按照常规的DLNA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二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音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持续地通信,以获知智能设备是否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以及智能设备是否已经连上路由器;在获知智能设备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并且已经连上路由器的情况下,根据DLNA协议或Airplay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作为第一耳机的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可以判定所述第一耳机是否从充电盒取出或者是否在耳内,如果是,且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耳机开启本地创建的第一软接入点。
如图9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括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和充电盒900的无线套件。在图9中,以对耳耳机作为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的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申请中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不限于此。
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支持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的智能设备200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900包含第三片上系统901,而且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包含第一片上系统101。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被配置为支持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并判定是否连接到路由器300。其中,需要所述路由器300来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在判定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开启基于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创建的第三软接入点903,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三软接入点903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并进行转发。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进一步配置为基于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尝试连接所述路由器300。在连接到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300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或云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数据。在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且所述充电盒900开启了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接收来自充电盒900的转发的音频/视频数据。由此,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经由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尽量去尝试连接路由器300,在路由器300可用(连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就可以经由路由器300来接收音频/视频数据,从而在降低自身功耗(因为非必要则不开启自身本地处的软接入点)的同时,确保音频/视频数据的顺畅;而在连不上路由器300的情况下,也不会贸然直接开启自身本地的软接入点903,而是核实配备有第三片上系统901的充电盒900是否开启了第三软接入点903,一旦开启,就依赖于储电量明显高于自身的充电盒900来转发获取音频/视频数据,从而进一步抑制自身功耗的增加。具体说来,可以由智能设备对第一片上系统101配置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或者说配网)。然后,充电盒900后续可以获取并使用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来伪装成路由器300。不需要再次手工输入。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实现一键配网。在连不上路由器300的情况下,第一片上系统101可以自动迅速地连上伪装成路由器300的充电盒9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进一步配置为在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且充电盒900没有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的情况下,经由BLE通信模式向所述充电盒900发送开启软接入点的第一通知。由此,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即便路由器300和充电盒900都没有接入点的情况下依然不会贸然直接开启自身本地的软接入点,而是通知充电盒900,以促使充电盒900来开启软接入点,从而进一步抑制自身功耗的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与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经由BLE通信模式进行持续的无线通信,以通知所述充电盒900的包括是否开启第三软接入点903的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进一步配置为在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且充电盒900没有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的情况下,向所述智能设备200发送要求充电盒900开启软接入点的第二通知。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进一步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开启软接入点的第三通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三通知,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进一步配置为在充电盒900在预定时间内没有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1的情况下,才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102,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102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进一步配置为在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判定与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的BLE通信模式的通信状况。如果通信状况指示BLE通信断开,则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102,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102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
具体说来,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AirPlay协议,且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进一步配置为在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而开启第三软接入点903的情况下,按照AirPlay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三软接入点903,转发所述音频/视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常规的DLNA协议,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上包含WiFi通信模块,配置为转发经由开启的第三软接入点903接收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定制的DLNA协议,定制的DLNA协议允许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作为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数个数据接收方,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进一步配置为经由开启的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转发接收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
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如图9所示,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可以包括对耳耳机,该对耳耳机包括成对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上,所述充电盒900在容纳于所述对耳耳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充电。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进一步配置为判定所述对耳耳机是否从充电盒900取出,在所述对耳耳机从充电盒900取出且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才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如此,避免了对耳耳机置于充电盒900中处于充电状态而非使用状态时,不必要地开启第三软接入点903,从而进一步抑制自身功耗的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进一步配置为判定第一耳机是否在耳内,如果是则经由BLE通信模式通知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所述第三片上系统901进一步配置为在获知所述第一耳机在耳内并且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才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如此,可以在第一耳机处于耳内因此有很大概率处于听音的使用状态的情况下,才开启第三软接入点903,从而进一步抑制自身功耗的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包括WiFi热点,具有与所述路由器300相同的配置信息,且代替所述路由器300用于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
参照图10,将结合图9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和充电盒900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和所述充电盒900支持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且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配置为与支持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的智能设备200进行通信。
在步骤1001,由所述充电盒900,判定是否连接到路由器300。其中,需要所述路由器300来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在步骤1002,由所述充电盒900判定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开启基于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创建的第三软接入点903,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三软接入点903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并进行转发。在步骤1003,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基于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尝试连接所述路由器300。在步骤1004,由所述充电盒900判定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是否连接到所述路由器300。在步骤1005a,在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连接到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300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或云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数据。在步骤1005b,在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连不上路由器300且充电盒900开启了第三软接入点903的情况下,接收来自充电盒900的转发的音频/视频数据。
请注意,步骤1001-步骤1005b不一定按照图10的顺序和次数来执行,而是可以交替执行,在不影响彼此的逻辑性的情况下也可以调换步骤执行顺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在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且充电盒900没有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的情况下,经由BLE通信模式向所述充电盒发送开启软接入点的第一通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900与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经由BLE通信模式进行持续的无线通信,以通知所述充电盒900的包括是否开启第三软接入点903的状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在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且充电盒900没有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的情况下,向所述智能设备200发送要求充电盒开启软接入点的第二通知。由所述充电盒900,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开启软接入点的第三通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三通知,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充电盒900在预定时间内没有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的情况下,才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102,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102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在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判定与所述充电盒900的BLE通信模式的通信状况。如果通信状况指示BLE通信断开,则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300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102,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102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AirPlay协议,且由所述充电盒900,在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而开启第三软接入点903的情况下,按照AirPlay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三软接入点903,转发所述音频/视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常规的DLNA协议,所述充电盒900包含WiFi通信模块,其转发经由开启的第三软接入点903接收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定制的DLNA协议,定制的DLNA协议允许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作为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数个数据接收方,由所述充电盒900经由开启的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转发接收自所述智能设备200的音频/视频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包括对耳耳机,该对耳耳机包括成对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上,所述充电盒900在容纳于所述对耳耳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充电。由所述充电盒900,判定所述对耳耳机是否从充电盒取出。在所述对耳耳机从充电盒900取出且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才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包括对耳耳机,该对耳耳机包括成对的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第一片上系统101设置在所述第一耳机上。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100,判定所述第一耳机是否在耳内,如果是则经由BLE通信模式通知所述充电盒。由所述充电盒900,在获知所述第一耳机在耳内并且连不上所述路由器300的情况下,才开启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软接入点903包括WiFi热点,具有与所述路由器相同的配置信息,且代替所述路由器用于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
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申请。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发明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Claims (33)

1.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支持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的智能设备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中包含第一片上系统,所述第一片上系统配置为:
在所述智能设备连接到路由器后,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其中,需要所述路由器来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
基于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连接到所述路由器,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或云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数据;以及
在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移动的过程中,经由检测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能否正常连接到所述路由器或者得知所述智能设备能否正常连接到所述路由器,动态地判定所述路由器的可用性,在检测到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再可用的情况下,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软接入点,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软接入点让所述智能设备自动连上并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进一步配置为:存储所接收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并根据存储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来创建软接入点;或者
创建所述软接入点所根据的配置信息是经由手动输入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接入点包括WiFi热点,具有与所述路由器相同的配置信息,且代替所述路由器用于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DLNA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AirPlay协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包括协同工作的无线音频器件的组,各组无线音频器件包括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和第二无线音频器件,其中,
至少一个无线音频器件配置为存储所接收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包含所述第一片上系统,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进一步配置为:在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来开启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并按照DLNA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以及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包括协同工作的无线音频器件的组,各组无线音频器件包括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和第二无线音频器件,其中,
至少一个无线音频器件配置为存储所接收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包括所述第一片上系统,所述第一片上系统配置为:在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来开启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并按照AirPlay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并经由第一软接入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进一步配置为:在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时,或者在获取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后且在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之前,创建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被配置为: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持续地通信,以获知智能设备是否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在获知智能设备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并且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开启本地创建的第一软接入点。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进一步配置为:经由与所述智能设备的BLE通信模式的持续通信,以获知所述智能设备是否连不上所述路由器,如果是,则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进一步配置为:判定是否连不上所述路由器,如果是,则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智能设备没有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持续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通信,而所述第一软接入点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进一步配置为:经由WiFi通信模式或蓝牙通信模式,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支持定制的DLNA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定制的DLNA协议的智能设备通信,定制的DLNA协议允许支持其的所述路由器或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所述第一软接入点作为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数个无线音频器件。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支持常规的DLNA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常规的DLNA协议的智能设备通信,
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包括第二片上系统,所述第二片上系统配置为:在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要转发接收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创建并开启本地的第二软接入点;按照所述常规的DLNA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二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音频数据;
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进一步配置为:创建新的DLNA连接;通过新的DLNA连接经由所述第一软接入点向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转发所述音频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被配置为: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持续地通信,以获知智能设备是否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以及智能设备是否已经连上路由器;在获知智能设备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并且已经连上路由器的情况下,根据DLNA协议或Airplay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音频器件的组包括具有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的对耳耳机或者具有对应各个声道的多个音箱的音箱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包括协同工作的音频器件、视频器件和具有音频和/或视频功能的智能器件中的至少一种或其组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耳机的所述第一片上系统被配置为:判定是否从充电盒取出或者是否在耳内,如果是,且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开启本地创建的第一软接入点。
20.一种用于无线音频/视频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其支持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且配置为与支持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的智能设备进行通信;
在所述智能设备连接到路由器后,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其中,需要所述路由器来组建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所依赖的无线局域网;
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基于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连接到所述路由器,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或云服务器的音频/视频数据;以及
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经由检测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能否正常连接到所述路由器或者得知所述智能设备能否正常连接到所述路由器,动态地检测所述路由器的可用性,在检测到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开启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所创建的本地的软接入点,按照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经由开启的软接入点让所述智能设备自动连上并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视频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手动输入的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或者存储所接收的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以及
基于手动输入或者存储的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来创建所述软接入点。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DLNA协议。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WiFi的无线多媒体传输协议包括AirPlay协议。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包括成组的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和第二无线音频器件的情况下:
在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中存储所接收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
在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开启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并按照DLNA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包括成组的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和第二无线音频器件的情况下:
在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中存储所接收的路由器的配置信息;
在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根据所述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开启本地的第一软接入点;以及
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按照AirPlay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并经由开启的第一软接入点发送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持续地通信,以获知智能设备是否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
在获知智能设备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并且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开启本地创建的第一软接入点。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与所述智能设备进行BLE通信模式的持续通信,以获知所述智能设备是否连不上所述路由器,如果是,则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或者
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判定是否连不上所述路由器,如果是,则判定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智能设备没有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持续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通信,而关闭所述第一软接入点。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经由WiFi通信模式或蓝牙通信模式,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制所述DLNA协议,定制的DLNA协议允许支持其的所述路由器或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所述第一软接入点作为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发给数个无线音频器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第二无线音频器件:在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要转发接收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的情况下,创建并开启本地的第二软接入点;按照常规的DLNA协议经由开启的第二软接入点直接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的音频数据。
32.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与智能设备经由BLE通信模式持续地通信,以获知智能设备是否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以及智能设备是否已经连上路由器;在获知智能设备指示各无线音频器件要接收和/或播放音频数据并且已经连上路由器的情况下,根据DLNA协议或Airplay协议经由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智能设备的音频数据。
33.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于作为第一耳机的所述第一无线音频器件:判定所述第一耳机是否从充电盒取出或者是否在耳内,如果是,且所述路由器变得不可用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一耳机开启本地创建的第一软接入点。
CN202211019451.0A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15396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7632.0A CN115426341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202211019451.0A CN115396408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8/080,192 US20240073265A1 (en) 2022-08-24 2022-12-13 Wireless multimedia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PCT/CN2023/103756 WO2024041189A1 (zh) 2022-08-24 2023-06-29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9451.0A CN115396408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7632.0A Division CN115426341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6408A CN115396408A (zh) 2022-11-25
CN115396408B true CN115396408B (zh) 2023-11-03

Family

ID=841203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7632.0A Active CN115426341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202211019451.0A Active CN115396408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7632.0A Active CN115426341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5426341B (zh)
WO (1) WO20240411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6341B (zh) * 2022-08-24 2024-01-16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555A (zh) * 2011-11-21 2012-06-20 东莞市网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lna协议的无线音频播放装置和方法
CN103648181A (zh) * 2013-12-24 2014-03-19 广州爱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音响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方法
CN105338207A (zh) * 2015-11-23 2016-02-17 李佳 一种基于WiFi传输的手机音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0662209A (zh) * 2019-10-11 2020-01-07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网络中的投屏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2399406A (zh) * 2019-08-15 2021-02-23 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箱系统及其组网控制方法
CN113543273A (zh) * 2020-04-15 2021-10-22 深圳市云动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4885261A (zh) * 2022-04-22 2022-08-09 恒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耳机组件、无线音频播放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94525U (zh) * 2011-11-21 2012-08-22 东莞市网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lna协议的无线音频播放装置
US9306992B2 (en) * 2013-06-07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Wi-Fi display transport mechanisms to accomplish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CN111526506B (zh) * 2020-07-01 2020-10-02 恒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充电盒、方法及音频播放套件
CN115426341B (zh) * 2022-08-24 2024-01-16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5396407B (zh) * 2022-08-24 2024-01-12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9555A (zh) * 2011-11-21 2012-06-20 东莞市网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lna协议的无线音频播放装置和方法
CN103648181A (zh) * 2013-12-24 2014-03-19 广州爱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音响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方法
CN105338207A (zh) * 2015-11-23 2016-02-17 李佳 一种基于WiFi传输的手机音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2399406A (zh) * 2019-08-15 2021-02-23 惠州迪芬尼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音箱系统及其组网控制方法
CN110662209A (zh) * 2019-10-11 2020-01-07 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离网络中的投屏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3543273A (zh) * 2020-04-15 2021-10-22 深圳市云动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音频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4885261A (zh) * 2022-04-22 2022-08-09 恒玄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耳机组件、无线音频播放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6341A (zh) 2022-12-02
CN115396408A (zh) 2022-11-25
WO2024041189A1 (zh) 2024-02-29
CN115426341B (zh) 202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3721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supporting voice service and data service simultaneously
CN106030556B (zh) 操作电子装置的功能和资源的方法
US945607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uilt-in microphone of portable terminal
US20190281437A1 (en) Broadcasting a Device Stat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30699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Wi-Fi display transport mechanisms to accomplish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TWI665903B (zh) 遙控器裝置、通話裝置、通話系統及通話方法
CN108370535A (zh) 接入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及基站
US108274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 notification to a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udio output device
WO2022206616A1 (zh) 一种通信系统、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
WO2024055494A1 (zh) 基于蓝牙耳机的通话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396408B (zh)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7062256B (zh) 跨设备业务转移的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CN115396407B (zh)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WO2022252716A1 (zh) 获取定时器参数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6032A (zh) 信息同步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13093776A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KR101945174B1 (ko) Ptt 통신 서비스를 실행하기 위한 기록매체에 저장된 프로그램
WO2021077266A1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40073265A1 (en) Wireless multimedia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2113550B1 (ko) 전자 장치의 기능 및 리소스 운용 방법
US20240147329A1 (en) Wi-fi access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11419049B2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14828053A (zh) 通话控制器部署的方法及设备
CN117376847A (zh) 设备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26211A (zh) 一种用于无线音箱与智能设备通信的方法和无线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wireless audio/video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1103

Pledg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Zone Sub-branch

Pledgor: Hengxua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31000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