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8470B - 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8470B
CN115378470B CN202210976646.8A CN202210976646A CN115378470B CN 115378470 B CN115378470 B CN 115378470B CN 202210976646 A CN202210976646 A CN 202210976646A CN 115378470 B CN115378470 B CN 115378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antenna
target
circular polarization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66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78470A (zh
Inventor
钟永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664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8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8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8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78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8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7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earth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该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角度;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N根天线在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在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将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目标天线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升天线的接收性能。

Description

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终端设备为了提升圆极化性能,一般采用圆极化天线的方案。圆极化天线一般采用圆极化天线单元,来实现某个区域的轴比特性。然而,圆极化天线单元往往是定向的,很难实现大区域的圆极化性能。当天线的圆极化性能较差时,无法提升天线的接收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可以提升天线的接收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N根天线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角度;
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所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所述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所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所述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所述N根天线在所述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
在所述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所述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所述目标天线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参数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包括N根天线的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角度;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所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所述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所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所述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所述N根天线在所述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所述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所述目标天线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在所述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角度;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所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所述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所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所述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所述N根天线在所述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在所述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所述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所述目标天线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来选择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在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下,N根天线在目标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可以快速实现天线参数的切换,从而提升天线在目标角度的圆极化性能,进而提升天线的接收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4根天线在手机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坐标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根天线合成的天线方向图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兴趣区域在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所处的范围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的天线参数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参数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设备是通信功能的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单元(On board Unit,OBU)、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手环、智能头盔等)、智能家居设备(电饭煲、音响、家庭管家设备等)、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等。
目前,手机等终端设备为了提升圆极化性能,一般采用圆极化天线的方案。圆极化天线一般采用圆极化天线单元,来实现某个区域的轴比特性。然而,圆极化天线单元往往是定向的,很难实现大区域的圆极化参数。当天线的圆极化参数较差时,无法提升天线的接收性能。
还有采用天线阵列来提升圆极化性能的方案。然而,阵列采用移相的方式,会造成插损和成本的上升。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1,在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目标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N根天线的终端设备,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N根天线可以固定设置在终端设备的N个不同的位置。比如,终端设备以手机为例,N=2时,两根天线可以分别设置在手机的顶部和底部,或者分别设置在手机的顶部和侧面。N=4时,4根天线中可以将2根设置在手机的顶部的不同位置,将1根设置在手机的侧面,将1根设置在手机的底部。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4根天线在手机的位置分布示意图。如图2所示,4根天线包括天线1、天线2、天线3和天线4,天线1和天线2设置在手机的顶部的不同位置,天线3设置在手机的侧面,天线4设置在手机的底部。
目标角度,可以是设定坐标系下的一个目标方向。目标角度可以通过该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坐标来表征。该坐标系的原点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上的某一个位置。在设定好坐标系的原点和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后,终端设备上的每个点都可以在该设定坐标系下对应一个唯一的角度坐标。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坐标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3中的虚线箭头是某一角度在设定坐标系下的方向。该角度的角度坐标为(θ,φ),θ是该虚线箭头在XOY平面的投影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φ是该虚线箭头与Z轴正方向的夹角。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卫星发射的信号的方向确定目标角度。目标角度在设定坐标系下的目标方向与卫星发射的信号的方向平行。当终端设备在移动时,目标角度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时,卫星发射的信号一般是通过终端设备的顶部的天线来接收的。为了保证终端设备的顶部的天线的信号接收效果,需要调整目标角度,找到最优的卫星信号的接收效果。
102,终端设备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N根天线在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进行设定,可以存储在终端设备的存储器(比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角度集合中的每个角度可以是设定坐标系下的某一个方向,每个角度可以通过该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坐标来表征。该设定坐标系可以参见图3,某一个角度的角度坐标为(θ,φ)。
在一个实施例中,角度集合可以包括空间中能够穷举的角度。例如,角度集合可以包括(0°,0°)、(0°,5°)、(0°,10°)、…(0°,355°)、(5°,0°)、(5°,5°)、(5°,10°)、…(5°,355°)、(10°,0°)、(10°,5°)、(10°,10°)、…(10°,355°)、…(355°,0°)、(355°,5°)、(355°,10°)、…(355°,355°)。每个角度下,都可以对应一个天线参数。由于角度集合包括了空间中能够穷举的角度,每个角度下都可以模拟或者测试一个圆极化性能较好(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的天线参数。对于每个可能的目标角度,都可以在该角度集合中找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角度集合可以包括空间中关心区域所覆盖的角度集合。其中,关心区域,可以是N根天线所部署的区域。比如,如图2所示,关心区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顶部区域,底部区域和侧部区域。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仅在关心区域所覆盖的角度内进行模拟或测试,在关系区域内的每个角度都可以模拟或者测试一个圆极化性能较好(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的天线参数。无需在空间中所有角度都进行模拟和测试,降低了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该角度集合中不存在目标角度,则终端设备确定与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具体包括:确定该角度集合中与该目标角度最接近的角度,将所述与该目标角度最接近的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作为目标天线参数。例如,目标角度为(0°,3°),角度集合中有(0°,0°)、(0°,5°)、(0°,10°),则与该目标角度最接近的角度为(0°,5°),确定(0°,5°)对应的天线参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该角度集合中不存在目标角度,则终端设备确定与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具体包括:确定该角度集合中与该目标角度的角度差值小于设定角度差值的至少一个角度,将所述该目标角度的角度差值小于设定角度差值的至少一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天线参数。
例如,目标角度为(0°,3°),角度集合中有(0°,0°)、(0°,5°)、(0°,10°),则与该目标角度最接近的角度为(0°,5°),如果设定角度差值为5°,则该角度集合中与该目标角度的角度差值小于设定角度差值的角度为:(0°,0°)、(0°,5°),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0°,0°)对应的第一天线参数,确定与(0°,5°)对应的第二天线参数,将第一天线参数与第二天线参数的平均值作为目标天线参数。
天线参数可以包括天线的相位和增益中的至少一种。
圆极化参数,可以包括表征天线的圆极化性能的参数。圆极化性能可以通过轴比和增益来表征。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可以基于圆极化面积和该圆极化面积内的增益确定。其中,圆极化面积包括:以每个角度为中心符合轴比条件的区域的面积。该轴比条件可以包括轴比小于第一阈值。例如,该第一阈值可以是大于1的值。比如,该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1~5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3或2.8或2.5或2。第一阈值可以预先进行设定。该第一阈值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比如,如果圆极化性能更看重面积,则第一阈值可以取的相对较大,如果圆极化性能更看重轴比,则第一阈值可以取的相对较小。
以每个角度为中心符合轴比条件的区域,可以是方向图中,以每个角度为中心的一定角度范围内符合轴比条件的区域。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N根天线合成的天线方向图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是角度从(0°,0°)到(0°,355°)之间的天线方向图,图中的灰色区域表示整个方向图中符合轴比条件的区域。以角度(0°,0°)为例,以该角度(0°,0°)为中心的一定角度范围内(比如图4所示,以(0°,0°)为中心上下5°的角度范围)符合轴比条件的区域为图4中的阴影区域。
其中,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可以基于该角度下的圆极化面积和该圆极化面积内的增益进行加权求和确定。
可选的,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可以基于圆极化面积占天线方向图的球面面积的比例和该圆极化面积内的增益确定。
其中,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可以基于该角度下圆极化面积占天线方向图的球面面积和该圆极化面积内的增益进行加权求和确定。
103,在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目标天线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目标天线参数相同,则无需调整天线参数。
在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调整天线参数,将N根天线的配置的天线参数从当前天线参数切换为目标天线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来选择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在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下,N根天线在目标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可以快速实现天线参数的切换,从而提升天线在目标角度的圆极化参数,进而提升天线的接收性能。
可选的,图1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目标天线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维持N根天线的当前天线参数,不进行天参数的切换。
本申请实施中,在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目标天线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表明N根天线当前配置的天线参数(当前天线参数)就是目标天线参数,无需进行天线参数的切换,让N根天线继续在当前天线参数下工作。不会造成频繁的天线参数的切换,从而提升通信体验。
可选的,步骤101中,终端设备确定目标角度,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1)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上的感兴趣区域;
(12)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角度,所述目标角度是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点在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坐标,所述感兴趣区域是所述终端设备上与所述卫星的发射信号的方向的夹角处于设定夹角区间的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感兴趣区域是根据终端设备和卫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确定的终端设备上的区域。比如,感兴趣区域,可以是终端设备上与卫星发射的信号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区域。终端设备上与卫星发射的信号垂直的区域,指的是终端设备上与卫星发射的信号垂直的一块区域。比如,当终端设备为手机时,感兴趣区域可以是手机的顶部区域。
终端设备上与卫星发射的信号接近垂直的区域,可以是卫星发射的信号的方向与终端设备上的某一块区域的夹角处于设定夹角区间,则该区域可以是感兴趣区域。设定夹角区间可以预先进行设定,比如,设定夹角区间可以设置为70°~90°之间的角度。比如,卫星发射的信号的方向与终端设备上的某一块区域的夹角为80°,则该区域可以是感兴趣区域。终端设备上的区域,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表面的一块区域。
其中,当终端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时,感兴趣区域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当手持终端设备打卫星电话时,如果终端设备处于竖握姿态,终端设备的顶部区域与卫星发射的信号垂直或者接近垂直,则将终端设备的顶部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如果终端设备处于横握姿态,即双手握持终端设备的顶部和底部时,终端设备的侧面区域与卫星发射的信号垂直或者接近垂直,则将终端设备的侧面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
感兴趣区域,也可以称为关心区域。需要做圆极化测试的区域。感兴趣区域一般位于终端设备的顶部区域、底部区域、侧面区域中的任一个。
确定终端设备上的感兴趣区域之后,可以在该感兴趣区域内选择目标点,将该目标点在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坐标作为目标角度。其中,目标点的选择,可以是随机选择,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选择。比如,目标点可以选择该感兴趣区域内的中心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选择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角度,由于感兴趣区域是所述终端设备上与所述卫星的发射信号的方向的夹角处于设定夹角区间的区域,接收卫星信号的效果较好,使得N根天线在感兴趣区域内的接收性能较好,从而提升天线的接收性能。
可选的,步骤(12)中,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角度,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21)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包含的角度范围;
(122)终端设备确定所述角度集合中包含于所述角度范围内的角度子集,所述角度子集包括Q个角度,Q为正整数;
(123)终端设备根据所述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角度对应的第二天线参数;所述第二角度是所述Q个角度中的任一个;
(124)在所述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所述第二天线参数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第二角度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质量;
(125)终端设备从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选择质量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所述Q个接收信号质量与所述Q个角度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质量是所述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与所述第二角度对应的接收信号质量;或者,
(126)在所述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与最差的接收信号质量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从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选择质量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角度范围可以是感兴趣区域在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所处的范围。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感兴趣区域在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所处的范围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感兴趣区域以四边形为例进行说明,该四边形ABCD的4个顶点的角坐标分别为(θ1,φ1)、(θ2,φ2)、(θ3,φ3)、(θ4,φ4)。四边形ABCD包含的角度范围为(θ1~θ3,φ1~φ3)。
例如,如果角度集合包括(0°,0°)、(0°,5°)、(0°,10°)、…(0°,355°)、(5°,0°)、(5°,5°)、(5°,10°)、…(5°,355°)、(10°,0°)、(10°,5°)、(10°,10°)、…(10°,355°)、…(355°,0°)、(355°,5°)、(355°,10°)、…(355°,355°)。如果四边形ABCD的4个顶点的角坐标分别为(30°,40°)、(50°,40°)、(50°,50°)、(30°,50°)。则角度集合中的(30°,40°)、(30°,45°)、(30°,50°)、(35°,40°)、(35°,45°)、(35°,50°)、(40°,40°)、(40°,45°)、(40°,50°)、(45°,40°)、(45°,45°)、(45°,50°)、(50°,40°)、(50°,45°)、(50°,50°)含于所述角度范围内,则角度子集包括Q=15个角度:(30°,40°)、(30°,45°)、(30°,50°)、(35°,40°)、(35°,45°)、(35°,50°)、(40°,40°)、(40°,45°)、(40°,50°)、(45°,40°)、(45°,45°)、(45°,50°)、(50°,40°)、(50°,45°)、(50°,50°)。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角度子集包括的Q个角度中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在每个角度的天线参数下,测量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得到Q个接收信号质量。
其中,接收信号质量可以基于接收功率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确定。具体的,接收信号质量可以基于接收功率和SINR进行加权求和得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从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选择质量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以保证在目标角度下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最优,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与最差的接收信号质量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从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选择质量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
可选的,在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与最差的接收信号质量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从所述Q个角度中随机选择一个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在感兴趣区域内的所有角度的接收信号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随机选择一个角度作为目标角度。
可选的,在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与最差的接收信号质量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目标角度为当前工作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与最差的接收信号质量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目标角度为当前工作角度,终端设备不执行步骤102和步骤103,不执行天线参数切换的操作,让N根天线继续在当前天线参数下工作。其中,当前工作角度属于角度集合中的任一个,当前天线参数属于天线参数集合中的任一个,当前工作角度与当前天线参数对应。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感兴趣区域包含的角度范围内的Q个角度测试得到的在Q个接收信号质量相差不大(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与最差的接收信号质量的差值小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保持当前工作角度,不会进行天线参数的切换,让N根天线继续在当前天线参数下工作。不会造成频繁的天线参数的切换,从而提升通信体验。
其中,步骤101可以周期性的执行。步骤(11)至步骤(12)也可以周期性的执行。步骤(121)至步骤(125)也可以周期性的执行,步骤(121)至步骤(124)、步骤(126)也可以周期性的执行。
其中,第四阈值可以预先进行设定。第四阈值可以存储在终端设备的存储器(比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包括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步骤(121)至步骤(125)的方案,第二种方案是步骤(121)至步骤(124)、步骤(126)的方案。
可选的,步骤(12)中,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角度,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27)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包含的角度范围;
(128)终端设备确定所述角度集合中包含于所述角度范围内的角度子集,所述角度子集包括Q个角度,Q为正整数;
(129)终端设备从所述Q个角度中随机选择一个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从角度子集包括的Q个角度中随机选择一个角度作为目标角度。在感兴趣区域内的所有角度的接收信号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随机选择一个角度作为目标角度,可以降低确定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角度所需的时间,进而提高天线参数切换的效率。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的天线参数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601,终端设备获取N根天线在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的合成方向图。
602,终端设备根据合成方向图确定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第一角度是角度集合中的任一个。
603,终端设备从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圆极化参数最优的目标圆极化参数,确定目标圆极化参数对应的目标设定天线参数;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包括:M个设定天线参数下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是M个设定天线参数中的任一个,M个设定天线参数中任意两个设定天线参数互不相同,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604,终端设备建立第一角度与目标设定天线参数的对应关系。
其中,步骤601~604是建立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的过程。
终端设备可以在每个角度下,通过调节天线参数,找到每个角度下对应的圆极化参数最优的目标圆极化参数,确定目标圆极化参数对应的目标设定天线参数,建立每个角度与目标设定天线参数的对应关系,即可得到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
天线参数以包括天线的相位和增益为例进行说明。M个圆极化参数是N根天线的相位和幅度的可能的组合的数量。例如,N根天线中,每根天线的相位和幅度的可能组合有X个,则N根天线的相位和幅度的可能的组合的数量M=XN。例如,X=50,N=4,则M=50*50*50*50=6250000。
举例来说,每根天线的相幅组合(相位和幅度的组合)包括:(P1,A1)、(P2,A2)、…(PX,AX)。N根天线则有M个相幅组合。通过调节N根天线中每根天线的相位和增益,比如,则可以在M个相幅组合中的每个相幅组合下,获取N根天线在该每个相幅组合下的合成方向图(合成方向图可以参见图4),在每个相幅组合下的合成方向图中,确定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则可以得到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从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圆极化参数最优的目标圆极化参数,建立第一角度与所述目标设定天线参数。不同的天线参数下,合成方向图也不同。
第一角度是角度集合中的任一个,角度集合中的每个角度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案,建立与天线参数的对应关系。即可得到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步骤602中,终端设备根据合成方向图确定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1)终端设备从所述合成方向图中确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合成方向图中以所述第一角度为中心并且平均轴比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
(22)终端设备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与所述合成方向图的球面积之比,得到第一面积比;
(23)终端设备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平均增益;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面积比和第一区域的平均增益。
请参阅图4,图4的合成方向图中,第一区域为图4中的阴影区域,第一区域是合成方向图中以第一角度为中心并且平均轴比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图4中的灰色区域是平均轴比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以第一角度为中心并且平均轴比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可以是以第一角度为中心的第一角度范围内平均轴比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第一角度以(0°,0°)为例,第一区域可以是以(0°,0°)为中心的一定角度范围内(比如图4所示,以(0°,0°)为中心上下5°的角度范围,即(0°,355°)到(0°,5°)的角度范围)平均轴比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即图4中的阴影区域。
终端设备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与合成方向图的球面积的比值,得到第一面积比;终端设备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平均增益,即可得到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所述第一面积比和第一区域的平均增益)。
可选的,步骤603中,终端设备从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圆极化参数最优的目标圆极化参数,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1)终端设备从所述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P个圆极化参数;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中的每个圆极化参数的面积比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中的每个圆极化参数的平均增益均大于第三阈值,P为正整数;
(32)终端设备将第一圆极化参数包括的面积比和平均增益按照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圆极化参数对应的第一圆极化值;所述第一圆极化参数为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中的任一个;
(33)终端设备从P个圆极化值中选择最大的圆极化值,将所述最大的圆极化值对应的圆极化参数作为所述目标圆极化参数,所述P个圆极化值与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圆极化值为所述P个圆极化值中与所述第一圆极化参数对应的圆极化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先从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面积比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并且平均增益大于第三阈值的P个圆极化参数,P小于或等于M。P个圆极化参数可以依据面积比和平均增益按照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对应的P个圆极化值。从P个圆极化值中选择最大的圆极化值,将所述最大的圆极化值对应的圆极化参数作为所述目标圆极化参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保证目标圆极化参数中的面积比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平均增益均大于第三阈值,从而保证角度集合中的每个角度都能对应优异的圆极化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阈值”,都可以预先进行设定,可以存储在终端设备的存储器(比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下面举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参数调整方法的具体流程。
卫星通信往往采用圆极化特性,如果终端设备采用线极化,会损失3dB接收功率,影响通信效果。本申请实施例采用N根天线部署在手机上。采用多天线的方案,与圆极化天线和阵列天线不同,利用内置的数字域预置参数表格(该表格包含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得到某个角度区域的圆极化特性,并且可以迅速的切换圆极化的角度区域。该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N根天线(N≥2)部署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上,如图2所示,天线经过射频模块再连接到基带芯片。在射频模块或基带芯片里进行采样,信号从模拟域转化到数字域;图2以N=4根天线为例;
(2)仿真/测量每根天线的方向图,包含天线到射频模块中的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er,LNA)的插损和相位;
(3)仿真改变N根天线的相位和幅度,分别以步进单位相位(Pn)和单位幅度(An)改变,每一步的相位组合和幅度组合记为Px和Ax。得到N根天线的合成方向图,计算合成方向图的增益Gthe,phi,Px,Ax和轴比Xthe,phi,Px,Ax,统计以每个角度为中心,平均轴比小于3(第一阈值)的区域占合成方向图的整个球面的比例Aerathe,phi,Px,Ax,以及该区域的平均Gainthe,phi,Px,Ax值,并计算对应的权重:Wthe,phi,Px,Ax=A*Aerathe,phi,Px,Ax+B*Gainthe,phi,Px,Ax。其中系数A和B可以根据工程实践决定。
(4)对关心的区域Tan,选择其范围内某个角度例如其中心角度(The_ta_n,Phi_ta_n),选择对该角度,满足AeraThe_ta_n,Phi_ta_n>Ac(第二阈值)和GainThe_ta_n,Phi_ta_n>Gc(第三阈值)条件下最大的WThe_ta_n,Phi_ta_n,Px,Ax,形成表格1。
(5)当手机和卫星通信时,在设定的区域(感兴趣区域),周期性的使用表1对应的幅相组合(天线参数),并记录接收功率和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SINR),当需要切换幅相组合时,选取接收功率或SINR最优的幅相组合(接收信号质量最优对应的天线参数)进行接收。其中,幅相组合,也可以成为相幅组合。
表1各区域圆极化参数的幅值和相位对应表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内置圆极化优化的幅相组合,提升接收性能和天线参数的切换时间。
605,在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目标角度。
606,终端设备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N根天线在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
607,在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目标天线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步骤605至步骤607可以参见步骤101至步骤103的具体实施,此次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701,在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测量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
702,在接收信号质量小于第五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确定目标角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小于第五阈值,表明终端设备当前的接收信号质量较差,需要进行天线参数的切换,以提升接收信号质量。本申请实施例在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小于第五阈值才会进行天线参数的切换,不会造成频繁的天线参数的切换,从而提升通信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阈值”,都可以预先进行设定,可以存储在终端设备的存储器(比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可选的,在接收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不执行步骤703和步骤704,不执行天线参数切换的操作,让N根天线继续在当前天线参数下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在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小于第五阈值时,不会进行天线参数的切换,让N根天线继续在当前天线参数下工作。不会造成频繁的天线参数的切换,从而提升通信体验。
703,终端设备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N根天线在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
704,在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将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目标天线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步骤703至步骤704可以参见步骤102至步骤103的具体实施,此次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参数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天线参数调整装置800应用于包括N根天线的终端设备,该天线参数调整装置800可以包括确定单元801和配置单元802,其中:
确定单元801,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角度;
所述确定单元801,还用于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所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所述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所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所述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所述N根天线在所述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
配置单元802,用于在所述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所述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所述目标天线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可选的,该天线参数调整装置800还可以包括获取单元803、选择单元804和建立单元805;
获取单元803,用于获取所述N根天线在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的合成方向图;
确定单元801,还用于根据所述合成方向图确定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所述第一角度是所述角度集合中的任一个;
选择单元804,用于从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圆极化参数最优的目标圆极化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圆极化参数对应的目标设定天线参数;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包括:M个设定天线参数下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是所述M个设定天线参数中的任一个,所述M个设定天线参数中任意两个设定天线参数互不相同,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建立单元805,用于建立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目标设定天线参数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801根据所述合成方向图确定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包括:从所述合成方向图中确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合成方向图中以所述第一角度为中心并且平均轴比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与所述合成方向图的球面积之比,得到第一面积比;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平均增益;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面积比和第一区域的平均增益。
可选的,所述选择单元804从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圆极化参数最优的目标圆极化参数,包括:从所述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P个圆极化参数;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中的每个圆极化参数的面积比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中的每个圆极化参数的平均增益均大于第三阈值,P为正整数;将第一圆极化参数包括的面积比和平均增益按照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圆极化参数对应的第一圆极化值;所述第一圆极化参数为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中的任一个;从P个圆极化值中选择最大的圆极化值,将所述最大的圆极化值对应的圆极化参数作为所述目标圆极化参数,所述P个圆极化值与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圆极化值为所述P个圆极化值中与所述第一圆极化参数对应的圆极化值。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801确定目标角度,包括: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上的感兴趣区域,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角度,所述目标角度是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点在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坐标,所述感兴趣区域是所述终端设备上与所述卫星的发射信号的方向的夹角处于设定夹角区间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确定单元801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角度,包括:
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包含的角度范围;
确定所述角度集合中包含于所述角度范围内的角度子集,所述角度子集包括Q个角度,Q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角度对应的第二天线参数;所述第二角度是所述Q个角度中的任一个;
在所述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所述第二天线参数的情况下,测量所述第二角度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质量;
从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选择质量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所述Q个接收信号质量与所述Q个角度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质量是所述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与所述第二角度对应的接收信号质量;或者,
在所述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与最差的接收信号质量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
可选的,该天线参数调整装置800还可以包括测量单元806;
所述测量单元806,用于测量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
所述确定单元801,还用于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小于第五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角度。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确定单元801、配置单元802、获取单元803、选择单元804、建立单元805、测量单元806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
图8所示的天线参数调整装置800的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图1至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来选择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在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下,N根天线在目标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可以快速实现天线参数的切换,从而提升天线在目标角度的圆极化性能,进而提升天线的接收性能。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终端设备900包括处理器901和存储器902,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可以通过通信总线903相互连接。通信总线90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通信总线9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存储器9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901被配置用于调用程序指令,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图1~图7所示的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存储器9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处理器901可以包括基带芯片。
该终端设备9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904,通信模块904可以包括射频模块、天线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来选择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在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下,N根天线在目标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可以快速实现天线参数的切换,从而提升天线在目标角度的圆极化性能,进而提升天线的接收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申请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包括N根天线的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角度;
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所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所述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所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所述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所述N根天线在所述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
在所述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所述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所述目标天线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角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N根天线在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的合成方向图;
根据所述合成方向图确定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所述第一角度是所述角度集合中的任一个;
从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圆极化参数最优的目标圆极化参数,确定所述目标圆极化参数对应的目标设定天线参数;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包括:M个设定天线参数下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是所述M个设定天线参数中的任一个,所述M个设定天线参数中任意两个设定天线参数互不相同,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建立所述第一角度与所述目标设定天线参数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合成方向图确定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包括:
从所述合成方向图中确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合成方向图中以所述第一角度为中心并且平均轴比小于第一阈值的区域;
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与所述合成方向图的球面积之比,得到第一面积比;
计算所述第一区域的平均增益;所述第一设定天线参数下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圆极化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面积比和第一区域的平均增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角度对应的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圆极化参数最优的目标圆极化参数,包括:
从所述M个圆极化参数中选择P个圆极化参数;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中的每个圆极化参数的面积比均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中的每个圆极化参数的平均增益均大于第三阈值,P为正整数;
将第一圆极化参数包括的面积比和平均增益按照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圆极化参数对应的第一圆极化值;所述第一圆极化参数为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中的任一个;
从P个圆极化值中选择最大的圆极化值,将所述最大的圆极化值对应的圆极化参数作为所述目标圆极化参数,所述P个圆极化值与所述P个圆极化参数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圆极化值为所述P个圆极化值中与所述第一圆极化参数对应的圆极化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角度,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上的感兴趣区域,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角度,所述目标角度是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点在设定坐标系下的角度坐标,所述感兴趣区域是所述终端设备上与所述卫星的发射信号的方向的夹角处于设定夹角区间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内的目标角度,包括:
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包含的角度范围;
确定所述角度集合中包含于所述角度范围内的角度子集,所述角度子集包括Q个角度,Q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二角度对应的第二天线参数;所述第二角度是所述Q个角度中的任一个;
在所述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所述第二天线参数的情况下,测量所述第二角度对应的第二接收信号质量;
从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选择质量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所述Q个接收信号质量与所述Q个角度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质量是所述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与所述第二角度对应的接收信号质量;或者,
在所述Q个接收信号质量中最优的目标接收信号质量与最差的接收信号质量的差值大于第四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接收信号质量对应的角度作为所述目标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角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测量所述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质量;
在所述接收信号质量小于第五阈值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确定目标角度的步骤。
8.一种天线参数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包括N根天线的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和卫星通信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角度;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角度集合与天线参数集合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天线参数;所述角度集合包括至少两个角度,所述天线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参数,所述至少两个角度中的每个角度对应一个天线参数;在所述每个角度对应的天线参数下,所述N根天线在所述每个角度的圆极化参数大于设定阈值;
配置单元,用于在所述N根天线配置的当前天线参数与所述目标天线参数不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N根天线的天线参数配置为所述目标天线参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976646.8A 2022-08-15 2022-08-15 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5378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6646.8A CN115378470B (zh) 2022-08-15 2022-08-15 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6646.8A CN115378470B (zh) 2022-08-15 2022-08-15 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8470A CN115378470A (zh) 2022-11-22
CN115378470B true CN115378470B (zh) 2023-07-18

Family

ID=84064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6646.8A Active CN115378470B (zh) 2022-08-15 2022-08-15 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84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54851B (zh) * 2023-11-17 2024-04-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通信方法及可折叠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227A (zh) * 2009-11-24 2011-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寻星天线控制系统及方法
EP3236288A1 (en) * 2016-04-22 2017-10-25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atellite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antenna pattern adjusting method thereof
CN109119761A (zh) * 2017-06-26 2019-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马达天线进行卫星切换的方法、控制设备和系统
CN109309504A (zh) * 2017-07-28 2019-02-05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天线匹配的方法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1763B2 (en) * 2013-11-07 2016-11-08 Cellwize Wireless Technologies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of adjusting antenna electrical til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227A (zh) * 2009-11-24 2011-05-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寻星天线控制系统及方法
EP3236288A1 (en) * 2016-04-22 2017-10-25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atellite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antenna pattern adjusting method thereof
CN109119761A (zh) * 2017-06-26 2019-0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马达天线进行卫星切换的方法、控制设备和系统
CN109309504A (zh) * 2017-07-28 2019-02-05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天线匹配的方法和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8470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sengren et al. Radiation efficiency, correlation, diversity gain and capacity of a six-monopole antenna array for a MIMO system: theory,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in reverberation chamber
CN113765550B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Zhou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pattern reconfigurable antennas for MIMO applications
US20100171650A1 (en) Multi-antenna measurement method and multi-antenna measurement system
CN106788791B (zh) 暗室多波面控制器测试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7870319A (zh) 位置估计系统、位置估计方法以及基站控制装置
KR19990082079A (ko) 선택된 다중 다이버시티 수신을 이용한 셀룰러 무선전화 기지국의 방법 및 장치
JP2002043994A (ja) ダイバシティアンテナ装置
Celik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hybrid smart-antenna beamforming algorithm
WO2015030082A1 (ja) 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システム
US20090149139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ntenna pattern variability
CN115378470B (zh) 天线参数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685749B (zh) 无线局域网天线操控方法及装置
US10193584B2 (en) Adjusting an antenna configuration of a terminal devic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Kornaros et al. A novel model for direction finding and phase center with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Hui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method in correlated Rician-Fading channels for antenna-diversity signal combining
Rehman et al. Evaluation of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path affecting mobile terminal GPS antennas in sub-urban areas
CN108988913B (zh) 一种天线端口映射方法及网络设备
JP683628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5136492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4976637A (zh) 天线控制方法、天线模组和通信设备
Jo et al. Achieving 360$^\circ $ Coverage Dynamic and Switchable Beamforming Through Resource-Efficient Switchable Antennas for Future mmWave IoT Devices
Peshkov et al. The comparison of digital beamforming technology for optimal noise reduction in conformal antenna arrays with directive radiators
Papamichael et al. Generalised selection combining diversity performance of multi-element antenna systems via a stochastic electromagnetic-circuit methodology
Panagiotou et al. Broadband switched parasitic arrays for portable DVB-T receiver applications in the VHF/UHF ban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