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7975B - 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7975B
CN115377975B CN202211304351.2A CN202211304351A CN115377975B CN 115377975 B CN115377975 B CN 115377975B CN 202211304351 A CN202211304351 A CN 202211304351A CN 115377975 B CN115377975 B CN 115377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power distribution
time period
unit time
time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43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77975A (zh
Inventor
虞凌志
陆升
林珍
梅娇
洪晨聪
郑益君
陈鑫
潘瑜汕
郑磊浩
石颖海
胡鑫鑫
袁瑞鑫
孙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043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7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7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7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77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7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该配电控制方法包括: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利用采集设备采集配电中心对应的所有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通过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通过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该方法实现单位时间段内剩余时间内的用电量调配,防止无法及时对当前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及时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属于配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配电中心将各电厂的发电量和各地方用电量进行匹配,实现电厂发的电实时传输给用电方,然而,现有配电控制过程中往往以一个检测周期的用电量为基础对未来的各检测周期内的用电量进行配电调整,这种方式导致当前检测周期的用电量无法得到及时调整,进而导致配电调整不及时的问题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配电控制无法及时发现电量分配不足,进而导致配电调整不及时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配电控制方法,所述配电控制方法包括:
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利用采集设备采集配电中心对应的所有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
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时间段包括4-6个单位时间段;所述单位时间段的取值范围为45-90天。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包括:
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提取配电中心根据每个配电区域的区域范围和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
将所述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和基础用电量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利用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结合所述比较结果,计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其中,所述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如下:
其中, N表示时间监控阶段数量; 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具体的,所述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可以为所述监控时间段对应的所包含的多个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的总和; 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 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 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 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3; T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 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T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时长; T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包括:
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提取已设置好的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
根据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利用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其中,所述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如下:
其中, W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 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具体的,所述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可以为所述监控时间段对应的所包含的多个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的总和; 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 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 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 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3; W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 W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进一步地,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包括:
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利用所述比较结果结合比较原则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比较原则包括: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超过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增量调整;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低于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的70%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减量调整。
一种配电控制系统,所述配电控制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利用采集设备采集配电中心对应的所有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调整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时间段包括4-6个单位时间段;所述单位时间段的取值范围为45-90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第二提取模块,用于提取配电中心根据每个配电区域的区域范围和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和基础用电量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结合所述比较结果,计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其中,所述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如下:
其中, N表示时间监控阶段数量,且,N为向上取整; 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具体的,所述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可以为所述监控时间段对应的所包含的多个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的总和; 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 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 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 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3; T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 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T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时长; T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设置模块包括:
第三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第四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已设置好的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利用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其中,所述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如下:
其中, W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 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具体的,所述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可以为所述监控时间段对应的所包含的多个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的总和; 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 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 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 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3; W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 W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实际电量监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配电调整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比较结果结合比较原则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比较原则包括: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超过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增量调整;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低于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的70%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减量调整。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通过针对一个单位时间段设置多个时间监控阶段以及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和电量监控数值,能够在以为单位时间周期未结束时即可及时预判整个单位时间段的用电量,提高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配电调整及时性。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与传统配电控制方法相比,无需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只需要已单位时间段内部分阶段的用电情况为依据即可实现当前单位时间段内整体用电量预测,实现单位时间段内剩余时间内的用电量调配,防止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无法及时对当前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及时调整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图 ;
图2为本发明所述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配电控制方法包括:
S1、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利用采集设备采集配电中心对应的所有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
S2、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S3、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S4、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监控时间段包括4-6个单位时间段;所述单位时间段的取值范围为45-90天。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利用采集设备采集配电中心对应的所有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然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随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最后,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方法通过针对一个单位时间段设置多个时间监控阶段以及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和电量监控数值,能够在以为单位时间周期未结束时即可及时预判整个单位时间段的用电量,提高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配电调整及时性。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方法与传统配电控制方法相比,无需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只需要已单位时间段内部分阶段的用电情况为依据即可实现当前单位时间段内整体用电量预测,实现单位时间段内剩余时间内的用电量调配,防止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无法及时对当前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及时调整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包括:
S201、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S202、提取配电中心根据每个配电区域的区域范围和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
S203、将所述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和基础用电量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S204、利用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结合所述比较结果,计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其中,所述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如下:
其中, N表示时间监控阶段数量; 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具体的,所述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可以为所述监控时间段对应的所包含的多个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的总和; 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 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 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 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3; T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 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T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时长; T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然后,提取配电中心根据每个配电区域的区域范围和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随后,将所述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和基础用电量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最后,利用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结合所述比较结果,计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方法通过针对一个单位时间段设置多个时间监控阶段以及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能够在以为单位时间周期未结束时即可及时预判整个单位时间段的用电量,提高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配电调整及时性。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方法与传统配电控制方法相比,无需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只需要已单位时间段内部分阶段的用电情况为依据即可实现当前单位时间段内整体用电量预测,实现单位时间段内剩余时间内的用电量调配,防止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无法及时对当前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及时调整的问题发生。
同时,通过上述公式获取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能够结合配电区域实际用电量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进而有效提高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的设置合理性,并且,通过提高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设置合理性的方式进而提高后续用电量调配预测的准确性。防止用电量调配与配电区域实际用电情况不匹配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包括:
S301、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S302、提取已设置好的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
S303、根据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利用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其中,所述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如下:
其中, W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 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具体的,所述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可以为所述监控时间段对应的所包含的多个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的总和; 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 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 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 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3; W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 W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然后,提取已设置好的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最后,根据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利用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方法通过针对一个单位时间段设置多个时间监控阶段以及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和电量监控数值,能够在以为单位时间周期未结束时即可及时预判整个单位时间段的用电量,提高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配电调整及时性。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方法与传统配电控制方法相比,无需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只需要已单位时间段内部分阶段的用电情况为依据即可实现当前单位时间段内整体用电量预测,实现单位时间段内剩余时间内的用电量调配,防止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无法及时对当前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及时调整的问题发生。
同时,通过上述公式获取的电量监控数值能够结合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进行针对性设置,进而有效提高每个时间监控阶段的电量监控数值设置合理性,并且,通过提高时间监控阶段的电量监控数值设置合理性的方式进而提高后续用电量调配预测的准确性。防止用电量调配与配电区域实际用电情况不匹配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包括:
S401、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S402、利用所述比较结果结合比较原则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比较原则包括: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超过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增量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然后,利用所述比较结果结合比较原则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比较原则和电量调配方式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用电量调配发现及时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配电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配电控制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利用采集设备采集配电中心对应的所有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调整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监控时间段包括4-6个单位时间段;所述单位时间段的取值范围为45-90天。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采集模块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利用采集设备采集配电中心对应的所有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然后,利用第二设置模块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最后,通过调整模块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系统通过针对一个单位时间段设置多个时间监控阶段以及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和电量监控数值,能够在以为单位时间周期未结束时即可及时预判整个单位时间段的用电量,提高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配电调整及时性。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系统与传统配电控制方法相比,无需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只需要已单位时间段内部分阶段的用电情况为依据即可实现当前单位时间段内整体用电量预测,实现单位时间段内剩余时间内的用电量调配,防止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无法及时对当前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及时调整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第二提取模块,用于提取配电中心根据每个配电区域的区域范围和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和基础用电量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结合所述比较结果,计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其中,所述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如下:
其中, N表示时间监控阶段数量,且,N为向上取整; 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具体的,所述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可以为所述监控时间段对应的所包含的多个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的总和; 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 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 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 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3;具体的,; T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 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T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时长; T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第一提取模块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然后,利用第二提取模块提取配电中心根据每个配电区域的区域范围和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随后,采用比较模块将所述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和基础用电量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最后,采用第一计算模块利用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结合所述比较结果,计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系统通过针对一个单位时间段设置多个时间监控阶段以及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能够在以为单位时间周期未结束时即可及时预判整个单位时间段的用电量,提高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配电调整及时性。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系统与传统配电控制方法相比,无需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只需要已单位时间段内部分阶段的用电情况为依据即可实现当前单位时间段内整体用电量预测,实现单位时间段内剩余时间内的用电量调配,防止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无法及时对当前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及时调整的问题发生。
同时,通过上述公式获取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能够结合配电区域实际用电量情况进行针对性设置,进而有效提高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的设置合理性,并且,通过提高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设置合理性的方式进而提高后续用电量调配预测的准确性。防止用电量调配与配电区域实际用电情况不匹配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设置模块包括:
第三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第四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已设置好的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利用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其中,所述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如下:
其中, W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 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具体的,所述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可以为所述监控时间段对应的所包含的多个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的总和; 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 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 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 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 N 0的取值为3; W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 W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第三提取模块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然后,利用第四提取模块提取已设置好的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最后,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利用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系统通过针对一个单位时间段设置多个时间监控阶段以及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和电量监控数值,能够在以为单位时间周期未结束时即可及时预判整个单位时间段的用电量,提高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配电调整及时性。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配电控制系统与传统配电控制方法相比,无需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只需要已单位时间段内部分阶段的用电情况为依据即可实现当前单位时间段内整体用电量预测,实现单位时间段内剩余时间内的用电量调配,防止以整体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作为一个配电区域调整的参考无法及时对当前单位时间段内的用电量进行及时调整的问题发生。
同时,通过上述公式获取的电量监控数值能够结合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进行针对性设置,进而有效提高每个时间监控阶段的电量监控数值设置合理性,并且,通过提高时间监控阶段的电量监控数值设置合理性的方式进而提高后续用电量调配预测的准确性。防止用电量调配与配电区域实际用电情况不匹配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实际电量监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配电调整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比较结果结合比较原则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比较原则包括: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超过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增量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实际电量监测模块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然后,通过配电调整模块利用所述比较结果结合比较原则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比较原则包括: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超过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增量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比较原则和电量调配方式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用电量调配发现及时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控制方法包括:
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利用采集设备采集配电中心对应的所有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
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时间监控阶段数量通过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获取,所述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通过阶段时长确定模型获取,所述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如下:
其中,N表示时间监控阶段数量;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N 0的取值为3;T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T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时长;T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其中,所述电量监控数值通过如下的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
其中,W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N 0的取值为3;W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W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时间段包括4-6个单位时间段;所述单位时间段的取值范围为45-9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包括:
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提取配电中心根据每个配电区域的区域范围和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
将所述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和基础用电量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利用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结合所述比较结果,计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包括:
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提取已设置好的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
根据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利用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包括:
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利用所述比较结果结合比较原则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比较原则包括: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超过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增量调整;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低于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的70%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减量调整。
6.一种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控制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利用采集设备采集配电中心对应的所有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的总用电量;
第一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设置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设置所述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调整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时间监控阶段数量通过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获取,所述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通过阶段时长确定模型获取,所述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如下:
其中,N表示时间监控阶段数量;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N 0的取值为3;T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T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时长;T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时长;
其中,所述电量监控数值通过如下的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
其中,W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N个时间监控阶段中第一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W z 表示配电区域在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W j 表示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α表示通用调整系数,α的取值范围为0.62-0.68;N 0表示预先设置的时间监控阶段基础数量,N 0的取值为2或3,并且,当单位时间段设置不超过28天时,N 0的取值为2;当单位时间段设置超过28天时,N 0的取值为3;W d 表示单位时间段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基础用电量;W n - 1表示单位时间段内,除了第一时间监控阶段以外的剩余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时间段包括4-6个单位时间段;所述单位时间段的取值范围为45-90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模块包括:
第一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第二提取模块,用于提取配电中心根据每个配电区域的区域范围和利用电参数预先设置的监控时间段内的基础用电量;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和基础用电量进行比较,获取比较结果;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时间监控阶段数量获取模型和阶段时长确定模型,结合所述比较结果,计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和时间监控阶段对应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置模块包括:
第三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每个配电区域在预设的监控时间段内实际消耗的总用电量;
第四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已设置好的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用电量和每个配电区域对应的单位时间段内的时间监控阶段数量,利用电量监控数值获取模块,获取每个配电区域处于各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电量监控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配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实际电量监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每个配电区域在单位时间段内每个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实际用电量,将所述实际用电量与电量监控数值进行比较,获得比较结果;
配电调整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比较结果结合比较原则判断是否进行电量调配调整;
其中,所述比较原则包括: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超过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增量调整;
连续两个时间监控阶段的配电区域内的实际用电量低于时间监控阶段对应的预设的电量监控数值的70%时,对所述配电区域内对应配电量进行减量调整。
CN202211304351.2A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 Active CN115377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4351.2A CN115377975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4351.2A CN115377975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7975A CN115377975A (zh) 2022-11-22
CN115377975B true CN115377975B (zh) 2023-04-18

Family

ID=84072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4351.2A Active CN115377975B (zh) 2022-10-24 2022-10-24 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797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7697A (zh) * 2020-10-23 2020-11-20 武汉中电国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动态能耗智能预警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02361A (ja) * 2006-01-30 2007-08-09 Meidensha Corp 電力デマンド監視システム
CN112905714A (zh) * 2021-02-03 2021-06-04 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电力规划数据可视化与图形表达方法
CN113095739A (zh) * 2021-05-17 2021-07-0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网数据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67697A (zh) * 2020-10-23 2020-11-20 武汉中电国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动态能耗智能预警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7975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14234B (zh) 一种电网线损监测分析系统
CN102593839B (zh) 计及电网全运行方式的发电机励磁系统调差系数整定方法
US20090063257A1 (en) Automated peak demand controller
CN113609713B (zh) 用户侧电碳信息量化计算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5762818A (zh) 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用户三相不平衡调整方法
EP2610986A1 (en)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ower outage probability of an electrical power grid, a method for an adaptation of a 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 an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energy storage unit size
CN103136895B (zh) 一种电熔镁砂熔炼过程的群炉能耗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05243254A (zh) 一种综合线损分析方法
CN111564898A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表的多功能智能控制系统
CN111884334B (zh) 一种适于无人值守低压柜的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12564110B (zh) 一种台区低电压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12994097A (zh) 一种基于智能配变终端系统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协同控制方法
CN104319774A (zh) 智能社区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6780125B (zh) 一种基于月均用电量的采集异常紧急程度计算方法
CN107944680A (zh) 一种基于智能电能表的变电站电能量平衡监测方法
CN111027886B (zh) 一种考虑单位成本效用的低电压治理方案的评估方法
CN116937569A (zh) 光伏发电智能储能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113140B (zh) 一种工业企业厂级电力需量控制系统及装置
CN115377975B (zh) 一种配电控制方法及配电控制系统
Martinez-Rico et al. Energy storage sizing based on automatic frequency restoration reserve market participation of hybrid renewable power plants
CN116923168B (zh) 基于变电站联网的充电桩电能调度系统及其调度方法
CN106682817B (zh) 一种采集异常紧急程度的判定方法
CN110867934A (zh) 市电太阳能充电模块共享系统
Faranda et al. SCADA system for optimization of energy exchange with the BESS in a residential case
CN109361231A (zh) 基于聚合恒温控制负荷的特高压直流故障调度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