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7966A - 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7966A
CN115377966A CN202210964653.6A CN202210964653A CN115377966A CN 115377966 A CN115377966 A CN 115377966A CN 202210964653 A CN202210964653 A CN 202210964653A CN 115377966 A CN115377966 A CN 115377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sistor
load port
load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646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德海
张兴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DEYE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DEYE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DEYE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DEYE FREQUENCY CONVER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646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79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7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79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涉及储能逆变器领域,通过在储能逆变器的一端增加智能负载端口,用于连接次要负载,通过与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获取电池电压信号,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连接的供电控制电路接收高电平信号,并利用高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使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出至次要负载,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低于预设阈值时,供电控制电路接收低电平信号,并利用低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断开,使智能负载端口停止输出电能,其实现了对次要负载供电状态的灵活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逆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储能逆变器已经实现了在离网时通过负载输出端口给主要负载供电,储能逆变器输出的电能主要来自电池与光伏,目前当储能逆变器的电池电量被充满时额外的光伏能量不能被次要负载消耗,此时便造成了能量浪费,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光伏,再者当有电网接入时仍然只能给主要负载供电而无法同时给次要负载供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可以灵活控制主要负载和次要负载的供电状态,同时也提升了光伏的利用率,产生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灵活控制主要负载和次要负载的供电状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所述储能逆变器的一端连接有电池储能器,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所述电池储能器的电能通过储能逆变器后输入次要负载,所述电池储能器包括电池与光伏;所述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包括:
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其包括与智能负载端口以及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继电器,用于控制智能负载端口的输出状态;
与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用于对电池储能器输出的电池电压进行分压,以使电池电压处于预设范围内,并按固定增益放大与隔离分压后的电池电压,对放大与隔离后的电池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并在滤波后输入单片机以得到处理后的电池电压信号;
单片机,用于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低于预设阈值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连接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以使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出至次要负载;还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断开,以使智能负载端口停止输出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逆变器的另一端除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外还包括有:连接主要负载的负载端口,用于不间断的向主要负载输出电能;
电网接入口,用于并入电网。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还用于检测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并传输至单片机;
所述单片机还用于当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继电器断开,以停止对次要负载的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负载端口与负载端口均包括:零线接口、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
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五继电器、第一六继电器、第一七继电器与第一八继电器,其中:
所述第一五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第三一一电阻、第三零七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
所述第一六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零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零电阻的另一端、第三零八电阻、第三零九电阻、第三零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七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二九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九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三一二电阻、第三一三电阻、第三一一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八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六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六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三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三三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三三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八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三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三一六电阻、第三一七电阻、第三一五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第二九电流传感器与第三三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输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的电流,并传输至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
第二一四排阻,所述第二一四排阻的第七引脚与单片机的第一三四引脚连接,以接收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一四排阻的第八引脚同时与第一七五排阻的第一引脚、与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七五排阻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均接地;所述与门的第二引脚与第一零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入正极电源;所述与门的第三引脚与第二五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五九电阻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六五电阻的一端、第一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的同时与第二六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个继电器的第一引脚连接;其中,第二一四排阻用于对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进行限流,并在限流后通过与门与正极电源相与,在相与后通过第二六五电阻与第二五九电阻进行分压以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导通或者断开第一六三极管中集电极与发射机的连通通道,以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继电器的开闭状态,实现对次要负载的智能供电。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方法,应用于如上述所述的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包括步骤:
S01:判断是否接收到电网并入信号,若否,则进入下一步骤,若是,则进入步骤S05;
S02:通过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获取电池电压信号,并判断电池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否,进入S03步骤,若是,进入S04步骤;
S03:通过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吸合,以使交流电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入次要负载,并返回步骤S02;所述交流电即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储能逆变器逆变后得到的电能;
S04:通过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断开,以停止对次要负载的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S05:判断是否接收到电网常使能信号,若否,则返回步骤S02,若是,则通过电网或者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05中通过电网或者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的具体方法为:
判断是否接收到电池储能器允许放电信号,若是,则通过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并返回步骤S01;若否,则通过电网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含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储能逆变器的一端增加智能负载端口,用于连接次要负载,通过与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获取电池电压信号,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连接的供电控制电路接收高电平信号,并利用高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使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出至次要负载,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低于预设阈值时,供电控制电路接收低电平信号,并利用低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断开,使智能负载端口停止输出电能,其实现了对次要负载供电状态的灵活控制,避免了当储能逆变器的电池电量被充满时额外的光伏能量不能被次要负载消耗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光伏的利用率;
(2)本发明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中,通过对电池储能器输出的电池电压进行分压,以使电池电压处于预设范围内,并按固定增益放大与隔离分压后的电池电压,对放大与隔离后的电池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并在滤波后输入单片机,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电压信号的稳定性,进而使得单片机对电池电压信号的判断更为准确;
(3)本发明供电控制电路中,第二一四排阻用于对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进行限流,并在限流后通过与门与正极电源相与,在相与后通过第二六五电阻与第二五九电阻进行分压以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导通或者断开第一六三极管中集电极与发射机的连通通道,以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继电器的开闭状态,其电路结构简单,供电状态切换灵活,实现了对次要负载的智能供电;
(4)本发明在接收到电网并入信号时,先跳过对次要负载供电状态的控制(跳过步骤S02至S04),进入步骤S05判断是否接收到电网常使能信号,若是,则判断是否接收到电池储能器允许放电信号,若是,则通过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若否,则通过电网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其解决了当有电网接入时仍然只能给主要负载供电而无法同时给次要负载供电的问题,其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扩展了对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的供电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的接线图;
图2为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图;
图3为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图;
图4为供电控制电路图;
图5为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图;
图6为输出电压检测电路第一连接区域图;
图7为输出电压检测电路第二连接区域图;
图8为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当储能逆变器的电池电量被充满时额外的光伏能量不能被次要负载消耗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如图1所示,所述储能逆变器的一端连接有电池储能器,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GEN,所述电池储能器的电能通过储能逆变器后输入次要负载,所述电池储能器包括电池与光伏;所述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包括:
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其包括与智能负载端口以及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继电器,用于控制智能负载端口的输出状态;
如图2所示,所述智能负载端口与负载端口均包括:零线接口、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
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五继电器RY15、第一六继电器RY16、第一七继电器RY17与第一八继电器RY18,其中:
所述第一五继电器RY15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ZD13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ZD13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H+12V,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LOAD-N1,第三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R315、第三一一电阻R311、第三零七电阻R307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GEN-N;
所述第一六继电器RY16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ZD14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ZD14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H+12V,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LOAD-R1,第三引脚与第二七电流传感器U27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七电流传感器U27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零电阻R310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GEN-R;所述第三一零电阻R310的另一端、第三零八电阻R308、第三零九电阻R309、第三零七电阻R307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七继电器RY17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ZD15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ZD15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H+12V,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LOAD-S1,第三引脚与第二九电流传感器U29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九电流传感器U29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R315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GEN-S;所述第三一五电阻R315的另一端、第三一二电阻R312、第三一三电阻R313、第三一一电阻R311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八继电器RY18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六稳压二极管ZD16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六稳压二极管ZD16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H+12V,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三火线接口LOAD-T1,第三引脚与第三三电流传感器U33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三三电流传感器U33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八电阻R318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三火线接口GEN-T;所述第三一八电阻R318的另一端、第三一六电阻R316、第三一七电阻R317、第三一五电阻R315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七电流传感器U27、第二九电流传感器U29与第三三电流传感器U33用于检测输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的电流,并传输至单片机MCU。
与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用于对电池储能器输出的电池电压进行分压,以使电池电压处于预设范围内,并按固定增益放大与隔离分压后的电池电压,对放大与隔离后的电池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并在滤波后输入单片机以得到处理后的电池电压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的电路连接图如图3所示,其中,R114、R115用于对电池储能器(BAT+)输出的电池电压进行分压,以使电池电压处于预设范围内,通过U16固定增益放大与隔离分压后的电池电压,通过R120、R128、R13、R132与U2C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对放大与隔离后的电池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并通过R31与R140组成的滤波电路滤波后输入单片机MCU,其通过对电池电压进行分压、放大、隔离、差分放大与滤波一系列的处理,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电压信号的稳定性与精准性,进而使得单片机对电池电压信号的判断更为准确。
单片机,用于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低于预设阈值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连接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以使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出至次要负载;还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断开,以使智能负载端口停止输出电能。
如图4所示,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
第二一四排阻R214,所述第二一四排阻R214的第七引脚与单片机MCU的第一三四引脚连接,以接收单片机MCU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一四排阻R214的第八引脚同时与第一七五排阻R175的第一引脚、与门U33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七五排阻R175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均接地;所述与门U33的第二引脚与第一零二电阻R1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二电阻R102的另一端接入正极电源5V_D;所述与门U33的第三引脚与第二五九电阻R25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五九电阻R259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六五电阻R265的一端、第一六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六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的同时与第二六五电阻R26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六三极管Q16的集电极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个继电器(RY15、RY16、RY17与RY18)的第一引脚连接;其中,第二一四排阻R214用于对单片机MCU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进行限流,并在限流后通过与门U33与正极电源5V_D相与,在相与后通过第二六五电阻R265与第二五九电阻R259进行分压以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导通或者断开第一六三极管Q16中集电极与发射机的连通通道,以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继电器的开闭状态,实现对次要负载的智能供电。
本发明供电控制电路中,第二一四排阻用于对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进行限流,并在限流后通过与门与正极电源相与,在相与后通过第二六五电阻与第二五九电阻进行分压以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导通或者断开第一六三极管中集电极与发射机的连通通道,以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继电器的开闭状态,其电路结构简单,供电状态切换灵活,实现了对次要负载的智能供电。
所述储能逆变器的另一端除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GEN外还包括有:连接主要负载的负载端口LOAD,用于不间断的向主要负载输出电能;
电网接入口GRID,用于并入电网。
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还用于检测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并传输至单片机;
所述单片机还用于当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的电流之和)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继电器断开,以停止对次要负载的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中还包括如图5至图7所示的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图,用于检测智能负载端口的电压信号,并传输至单片机,以判断智能负载端口是否正在输出,当满足输出的条件但是检测到智能负载端口未输出时,可辅助推测问题产生原因,诸如继电器失灵等等。
图5中,第三九电阻R39的一端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的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GEN-R连接;第七八电阻R78的一端、第一六八电阻R168、第一八六电阻R186均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GEN-N连接;第一三五电阻R135电阻的一端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GEN-S连接;第一七二电阻R172电阻的一端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三火线接口GEN-T连接;
图5中,第七六电阻R76、第一二七电阻R127、第一六七电阻R167、第一七一电阻R171、第一八四电阻R184、第二零二电阻R202电阻的一端分别接入图6中对应的端口,图6中U30、U43、U63的第一四引脚分别接入图7中对应的端口,并通过图7中第三二九电阻R329、第一三九电阻R139、第三二一电阻R321的第四引脚接入单片机。
本发明通过在储能逆变器的一端增加智能负载端口,用于连接次要负载,通过与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获取电池电压信号,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连接的供电控制电路接收高电平信号,并利用高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使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出至次要负载,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低于预设阈值时,供电控制电路接收低电平信号,并利用低电平信号控制继电器断开,使智能负载端口停止输出电能,其实现了对次要负载供电状态的灵活控制,避免了当储能逆变器的电池电量被充满时额外的光伏能量不能被次要负载消耗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光伏的利用率。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方法,应用于如上述所述的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
包括步骤:
S01:判断是否接收到电网并入信号,若否,则进入下一步骤,若是,则进入步骤S05;
S02:通过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获取电池电压信号,并判断电池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否,进入S03步骤,若是,进入S04步骤;
S03:通过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吸合,以使交流电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入次要负载,并返回步骤S02;所述交流电即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储能逆变器逆变后得到的电能;
S04:通过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断开,以停止对次要负载的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S05:判断是否接收到电网常使能信号,若否,则返回步骤S02,若是,则通过电网或者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所述步骤S05中通过电网或者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的具体方法为:
判断是否接收到电池储能器允许放电信号,若是,则通过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此时,不在判断电池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是否高于预设阈值),并返回步骤S01;若否,则通过电网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网常使能信号与电池储能器允许放电信号是通过上位机下发至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本发明在接收到电网并入信号时,先跳过对次要负载供电状态的控制(跳过步骤S02至S04),进入步骤S05判断是否接收到电网常使能信号,若是,则判断是否接收到电池储能器允许放电信号,若是,则通过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若否,则通过电网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其解决了当有电网接入时仍然只能给主要负载供电而无法同时给次要负载供电的问题,其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扩展了对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的供电方式。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逆变器的一端连接有电池储能器,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所述电池储能器的电能通过储能逆变器后输入次要负载,所述电池储能器包括电池与光伏;所述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包括:
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其包括与智能负载端口以及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继电器,用于控制智能负载端口的输出状态;
与电池储能器连接的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用于对电池储能器输出的电池电压进行分压,以使电池电压处于预设范围内,并按固定增益放大与隔离分压后的电池电压,对放大与隔离后的电池电压进行差分放大,并在滤波后输入单片机以得到处理后的电池电压信号;
单片机,用于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高于预设阈值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电池电压信号对应的电压值低于预设阈值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继电器连接的供电控制电路,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以使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出至次要负载;还用于接收单片机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并依次对其进行限流、电压相与、分压后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控制继电器断开,以使智能负载端口停止输出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逆变器的另一端除设置有连接次要负载的智能负载端口外还包括有:连接主要负载的负载端口,用于不间断的向主要负载输出电能;
电网接入口,用于并入电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还用于检测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并传输至单片机;
所述单片机还用于当输入智能负载端口的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继电器断开,以停止对次要负载的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负载端口与负载端口均包括:零线接口、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
所述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包括:
第一五继电器、第一六继电器、第一七继电器与第一八继电器,其中:
所述第一五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三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第三一一电阻、第三零七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零线接口;
所述第一六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四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零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一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零电阻的另一端、第三零八电阻、第三零九电阻、第三零七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七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五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二九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九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五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二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五电阻的另一端、第三一二电阻、第三一三电阻、第三一一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八继电器的第一引脚与第一六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二引脚与第一六稳压二极管阴极连接的同时接入电池储能器的正极电源端,第四引脚接入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三火线接口,第三引脚与第三三电流传感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三三电流传感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三一八电阻的一端连接后接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的第三火线接口;所述第三一八电阻的另一端、第三一六电阻、第三一七电阻、第三一五电阻的另一端依次串接在一起;
所述第二七电流传感器、第二九电流传感器与第三三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输入智能负载端口对应第一火线接口、第二火线接口与第三火线接口的电流,并传输至单片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控制电路包括:
第二一四排阻,所述第二一四排阻的第七引脚与单片机的第一三四引脚连接,以接收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一四排阻的第八引脚同时与第一七五排阻的第一引脚、与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七五排阻的第二引脚、第四引脚、第六引脚与第八引脚均接地;所述与门的第二引脚与第一零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零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入正极电源;所述与门的第三引脚与第二五九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五九电阻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六五电阻的一端、第一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的同时与第二六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六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个继电器的第一引脚连接;其中,第二一四排阻用于对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进行限流,并在限流后通过与门与正极电源相与,在相与后通过第二六五电阻与第二五九电阻进行分压以得到处理后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电压信号导通或者断开第一六三极管中集电极与发射机的连通通道,以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各继电器的开闭状态,实现对次要负载的智能供电。
6.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01:判断是否接收到电网并入信号,若否,则进入下一步骤,若是,则进入步骤S05;
S02:通过电池电压检测处理电路获取电池电压信号,并判断电池电压信号的电压值是否低于预设阈值,若否,进入S03步骤,若是,进入S04步骤;
S03:通过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吸合,以使交流电通过智能负载端口输入次要负载,并返回步骤S02;所述交流电即电池储能器中的电能通过储能逆变器逆变后得到的电能;
S04:通过供电控制电路控制智能负载端口检测控制电路中的继电器断开,以停止对次要负载的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S05:判断是否接收到电网常使能信号,若否,则返回步骤S02,若是,则通过电网或者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5中通过电网或者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的具体方法为:
判断是否接收到电池储能器允许放电信号,若是,则通过电池储能器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并返回步骤S01;若否,则通过电网为主要负载与次要负载供电,并返回步骤S01。
CN202210964653.6A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Pending CN1153779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4653.6A CN115377966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4653.6A CN115377966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7966A true CN115377966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6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4653.6A Pending CN115377966A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79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3424A (zh) * 2023-03-16 2023-04-14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电源负载接入状态检测及其节能控制方法及储能电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63424A (zh) * 2023-03-16 2023-04-14 深圳市德兰明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电源负载接入状态检测及其节能控制方法及储能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0637B2 (en) Current measuring circuit, battery and motor vehicle
CN105527533B (zh) 电源电压检测装置
US20190025362A1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welding of relay
US2016022610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ttery management
JP5369833B2 (ja) 電動車両用充電器および地絡検出方法
CN107918046B (zh) 电流检测装置和电池管理系统
US11275125B2 (en) Inspection device, inspection method, inspection program, management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system
US20180231610A1 (en) Diagnosis system for vehicular dc charging relay
CN115377966A (zh) 一种储能逆变器负载供电调控系统与方法
CN108431619A (zh) 使用分流电阻器的电流测量装置
CN107861015B (zh) Bms接线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2377216B (zh) 电池快速充电电流控制算法
US11211644B2 (en) Vehicle battery device with improved current detection
US20210096167A1 (en) Combined monitoring device for insulation-resistanc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ve-conductor-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a power supply system
WO2018101005A1 (ja) 電池制御装置
US11447027B2 (en) AC EVSE cluster load balancing system
CN110879350A (zh) 一种电池均衡电路的检测方法及电池管理系统
US11407324B2 (en) Charging systems for charging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216956276U (zh) 一种多路高压熔断器及接触器状态判断的装置
KR102047055B1 (ko) 배터리 셀 관리 시스템
CN216927045U (zh) 检测电路及极性判别装置
CN107181290B (zh) 电池管理系统
KR101942707B1 (ko) 고전압 배터리의 복합 상태 측정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워 릴레이 어셈블리
WO2022136434A2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onitoring a failure in a high-voltage circuit of a vehicle, and high-voltage circuit system
CN216696443U (zh) 一种电芯采集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