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6349A - 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6349A
CN115376349A CN202211005320.7A CN202211005320A CN115376349A CN 115376349 A CN115376349 A CN 115376349A CN 202211005320 A CN202211005320 A CN 202211005320A CN 115376349 A CN115376349 A CN 115376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road section
road
safety
comf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53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顗
张方伟
陈雨欣
马健霄
邬岚
李铭浩
尹传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0053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63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6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6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9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 G08G1/0962Arrangements for giving variable traffic instructions having an indicator mounted inside the vehicle, e.g. giving voice messages
    • G08G1/0968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navigation instructions to the vehicle
    • G08G1/096833Systems involving transmission of navigation instructions to the vehicle where different aspects are considered when computing the rou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包括:确定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所有路径,将路径分为多条路段;计算每条路径的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根据距离疲劳指数和时间疲劳指数,计算每条路径的疲劳度;根据每条路段的安全性指标、舒适度指标以及出行距离,计算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根据每条路径的疲劳度与平均安全舒适性,计算每条路径的综合阻抗;选择综合阻抗最小的路径为最优车行路径。本发明以车行路径选择方法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影响机动车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各项指标,解决了综合舒适度、安全性、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推荐舒适度、安全性、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总体相对最优的车行路径。

Description

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行路径选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车行路径选择工具较多,如高德、百度地图等导航软件都可以提供车行路径功能。但现有车行路径选择方式基本都以最短出行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或最低出行费用为目标,而不考虑机动车出行路径的舒适程度和安全性。该方法的缺失可能导致为实现同一出行目的,导航推荐的路径为出行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最短或出行费用最少,但舒适度和安全性非常差,而出行距离、出行时间或出行费用略高的其它路径即使舒适度和安全性非常高也不会被推荐。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舒适度、安全性、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车行路径选择方法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影响机动车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各项指标,解决了综合舒适度、安全性、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综合舒适度、安全性、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从而推荐舒适度、安全性、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总体相对最优的车行路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所有备选的路径,将路径分为多条路段;
(2)根据每条路段的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根据每条路段的出行时间t,计算每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
(3)根据每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根据每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计算每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根据距离疲劳指数δ1和时间疲劳指数δ2,计算每条路径的疲劳度P;
(4)根据每条路段的路面质量和道路坡度,计算每条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1,根据每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和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计算每条路段的舒适度指标e2,根据每条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1、舒适度指标e2以及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e;
(5)根据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e,计算每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根据每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和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21
根据每条路径的疲劳度P与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22
计算每条路径的综合阻抗γ;
(6)比较每条路径的综合阻抗γ值的大小,选择其中综合阻抗γ值最小的路径为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最优车行路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步骤(2)中:
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该条路径中每条路段的出行距离总和;
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该条路径中每条路段的出行时间总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步骤(3)中: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S≤1.0km,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1;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1.0km<S≤2.0km,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0.8;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2.0km<S≤3.0km,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0.6;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3.0km<S≤4.0km,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0.3;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4.0km<S,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0.1;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T≤0.5h,则该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0.9;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0.5h<T≤1.0h,则该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0.6;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1.0h<T≤2.0h,则该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0.4;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2.0h<T,则该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0.1;
则疲劳度P=0.5×δ1+0.5×δ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步骤(4)中:
将路面质量划分为四级指标:
当一条路段的路面破损比例小于2%,则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1;
当一条路段的路面破损比例为[2%,5%),则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0.8;
当一条路段的路面破损比例为[5%,10%),则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0.5;
当一条路段的路面破损比例为大于等于10%,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0.1;
将道路坡度划分为三级指标:
当一条路段的道路坡度为[0,3%),则该条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为1;
当一条路段的道路坡度为[3%,6%),则该条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为0.6;
当一条路段的道路坡度为[6%,10%),则该条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为0.4;
将机动车流量划分为三级指标:
当一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为[0,0.3),则该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为1;
当一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为[0.3,0.6),则该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为0.7;
当一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为[0.6,1.0),则该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为0.2;
将单向机动车车道数划分为三级指标:
当一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大于等于3,则该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为1;
当一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为2,则该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为0.6;
当一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为1,则该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为0.2;
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1=e11×0.5+e12×0.5,其中e11表示对应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e12表示对应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
路段的舒适度指标e2=e21×0.5+e22×0.5,其中e21表示对应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e22表示对应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
路段的安全舒适性e=e1×s+e2×s,其中s表示对应路段的出行距离。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步骤(5)中:
一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为该条路径中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总和;
一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31
为该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除以该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即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32
一条路径的综合阻抗γ为该条路径的疲劳度P除以该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33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3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综合安全性、舒适度、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不仅考虑了路面质量和路面坡度等安全性指标,还考虑了机动车流量、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等舒适度指标,更考虑了不同因素之间的权重,计算方便,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价全面,从而推荐安全行、舒适度、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总体相对最优的机动车路径选择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备选路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案例的出行路径图。
图3为影响车行路径安全性指标和舒适度指标体系。
图4为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内容结合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所有备选路径,将路径分为多条路段。
步骤(2)、根据每条路段的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某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该条路径中每条路段的出行距离的值的总和。
根据每条路段的出行时间t计算每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某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该条路径中每条路段的出行时间的值的总和。
步骤(3)、根据每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的评价标准,计算每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根据每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的评价标准,计算每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根据距离疲劳指数δ1和时间疲劳指数δ2,计算每条路径的疲劳度P。
当某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
S≤1.0km,则距离疲劳指数δ1=1;
1.0km<S≤2.0km,则距离疲劳指数δ1=0.8;
2.0km<S≤3.0km,则距离疲劳指数δ1=0.6;
3.0km<S≤4.0km,则距离疲劳指数δ1=0.3;
4.0km<S,则距离疲劳指数δ1=0.1;
当某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
T≤0.5h,则时间疲劳指数δ2=0.9;
0.5h<T≤1.0h,则时间疲劳指数δ2=0.6;
1.0h<T≤2.0h,则时间疲劳指数δ2=0.4;
2.0h<T,则时间疲劳指数δ2=0.1;
则某条路径的疲劳度P=0.5×δ1+0.5×δ2,δ1为对应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2为对应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
步骤(4)、根据每条路段的路面质量和道路坡度,计算每条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1。根据每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和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计算每条路段的舒适度指标e2。根据每条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1、舒适度指标e2以及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e。
首先,将路面质量划分为四级指标:
Ⅰ级:当某条路段的路面平整很高、无破损取值,也即路面破损比例小于2%,则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1;
Ⅱ级:当某条路段的路面平整有少许破损、但不影响行车,也即路面破损比例为[2%,5%),则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0.8;
Ⅲ级:当某条路段的路面破损较多、不平整、影响行车舒适度,也即路面破损比例为[5%,10%),则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0.5;
Ⅳ级:当某条路段的路面破损严重、已无法正常通行,也即路面破损比例为大于等于10%,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0.1。
将道路坡度划分为三级指标:
当某条路段的道路坡度为[0,3%),坡度适中,则该条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为1;
当某条路段的道路坡度为[3%,6%),坡度稍大,则该条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为0.6;
当某条路段的道路坡度为[6%,10%),坡度较大,则该条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为0.4。
将机动车流量划分为三级指标:
当某条路段为畅行,也即机动车流量饱和度为[0,0.3),则该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为1;
当某条路段为缓行,也即机动车流量饱和度为[0.3,0.6),则该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为0.7;
当某条路段为拥挤,也即机动车流量饱和度为[0.6,1.0),则该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为0.2。
将单向机动车车道数划分为三级指标:
当某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大于等于3,可以轻松超车会车,行车舒适度很高,则该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为1;
当某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为2,机动车可以正常行驶,行车舒适度适中,则该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为0.6;
当某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为1,两辆机动车会车、超车有困难,影响行车舒适度,则该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为0.2。
为综合考虑安全性、舒适度、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需将备选路段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转化为同一量纲的数值,即安全舒适性。
某条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1=e11×0.5+e12×0.5,其中e11表示对应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e12表示对应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
某条路段的舒适度指标e2=e21×0.5+e22×0.5,其中e21表示对应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e22表示对应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
某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e=e1×s+e2×s,其中s表示对应路段的出行距离,e1表示对应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2表示对应路段的舒适度指标。
步骤(5)、根据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e,计算每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根据每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和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61
根据每条路径的疲劳度P与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62
计算每条路径的综合阻抗γ。
某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为该条路径中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的值的总和;
某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63
为该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除以该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即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64
某条路径的综合阻抗γ为该条路径的疲劳度P除以该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65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66
步骤(6)、比较每条路径的综合阻抗γ值的大小,选择其中综合阻抗γ值最小的路径为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最优车行路径。
具体实例如下:
1、确定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所有备选路径:
从起点(A)至终点(B)的所有出行路径中确定出行距离为最短出行距离1~1.3倍范围内和出行时间为最短出行时间1~1.3倍范围内的备选路径,本发明将以选取的路径a、路径b两条备选路径为例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其中,路径a由路段a1、路段a2、路段a3共三条路段组成。路段a1的出行距离s用sa1表示,sa1=0.8km,路段a2的出行距离s用sa2表示,sa2=1km,路段a3的出行距离s用sa3表示,sa3=1.7km。
其中,路径b由路段b1、路段b2、路段b3、路段b4、路段b5共五条路段组成。路段b1的出行距离s用sb1表示,sb1=1km,路段b2的出行距离s用sb2表示,sb2=0.7km,路段b3的出行距离s用sb3表示,sb3=0.7km,路段b4的出行距离s用sb4表示,sb4=2.2km,路段b5的出行距离s用sb5表示,sb5=0.9km,如图2所示。
2、确定每条路段的出行距离s和出行时间t及每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和出行时间T。
若路段a1的速度为40km/h,路段a2的速度为50km/h,路段a3的速度为35km/h。路段b1的速度为50km/h,路段b2的速度为35km/h,路段b3的速度为35km/h,路段b4的速度为60km/h,路段b5的速度为30km/h。
则路段a1的出行时间t用ta1表示,ta1=0.02h,路段a2的出行时间t用ta2表示,ta2=0.02h,路段a3的出行时间t用ta3表示,ta3=0.05h。路段b1的出行时间t用tb1表示,tb1=0.02h,路段b2的出行时间t用tb2表示,tb2=0.02h,路段b3的出行时间t用tb3表示,tb3=0.02h,路段b4的出行时间t用tb4表示,tb4=0.04h,路段b5的出行时间t用tb5表示,tb5=0.03h。
路径a的总出行距离S用Sa表示,Sa=sa1+sa2+sa3=3.5km。
路径b的总出行距离S用Sb表示,Sb=sb1+sb2+sb3+sb4+sb5=5.5km。
路径a的总出行时间T用Ta表示,Ta=ta1+ta2+ta3=0.09h。
路径b的总出行时间T用Ta表示,Tb=tb1+tb2+tb3+tb4+tb5=0.13h。
3、确定路径的疲劳度P:
对于路径a:3.0km<Sa≤4.0km,距离疲劳指数δ1=0.3;Ta≤0.5h,时间疲劳指数δ2=0.9;最终的路径a的疲劳度P用Pa表示,Pa=0.5×δ1+0.5×δ2=0.6。
对于路径b:4.0km<Sb,距离疲劳指数δ1=0.1;Tb≤0.5h,时间疲劳指数δ2=0.9;最终的路径b的疲劳度P用Pb表示,Pb=0.5×δ1+0.5×δ2=0.5。
4、确定舒适度指标和安全性指标:
首先,根据上述具体步骤(4)所述,确定舒适度指标和安全性指标:
其次,根据测量及观测可得路径a和路径b各路段的基本状况,对照图3转化为相应权重如下所示:
路段a1:路面质量,Ⅱ级(e11=0.8);道路坡度,适中(e12=1);机动车流量,畅行(e21=1);单向机动车车道数,2条(e22=0.6);
路段a2:路面质量,Ⅱ级(e11=0.8);道路坡度,稍大(e12=0.6);机动车流量,缓行(e21=0.7);单向机动车车道数,3条(e22=1);
路段a3:路面质量,Ⅰ级(e11=1);道路坡度,稍大(e12=0.6);机动车流量,畅行(e21=1);单向机动车车道数,2条(e22=0.6);
路段b1:路面质量,Ⅱ级(e11=0.8);道路坡度,稍大(e12=0.6);机动车流量,畅行(e21=1);单向机动车车道数,1条(e22=0.2);
路段b2:路面质量,Ⅱ级(e11=0.8);道路坡度,较大(e12=0.4);机动车流量,缓行(e21=0.7);单向机动车车道数,2条(e22=0.6);
路段b3:路面质量,Ⅲ级(e11=0.5);道路坡度,适中(e12=1);机动车流量,畅行(e21=1);单向机动车车道数,2条(e22=0.6);
路段b4:路面质量,Ⅲ级(e11=0.5);道路坡度,适中(e12=1);机动车流量,畅行(e21=1);单向机动车车道数,3条(e22=1);
路段b5:路面质量,Ⅰ级(e11=1);道路坡度,适中(e12=1);机动车流量,缓行(e21=0.7);单向机动车车道数,2条(e22=0.6);
最后,确定路径a和路径b各路段的安全舒适性,其中ea1表示路段a1的安全舒适性,ea2表示路段a2的安全舒适性,ea3表示路段a3的安全舒适性,eb1表示路段b1的安全舒适性,eb2表示路段b2的安全舒适性,eb3表示路段b3的安全舒适性,eb4表示路段b4的安全舒适性,eb5表示路段b5的安全舒适性,如下所示:
ea1=(0.8×0.5+1×0.5)×0.8+(0.6×0.5+1×0.5)×0.8=1.36。
ea2=(0.8×0.5+0.6×0.5)×1+(0.7×0.5+1×0.5)×1=1.55。
ea3=(1×0.5+0.6×0.5)×1.7+(0.6×0.5+1×0.5)×1.7=2.72。
eb1=(0.8×0.5+0.6×0.5)×1+(0.2×0.5+1×0.5)×1=1.3。
eb2=(0.8×0.5+0.4×0.5)×0.7+(0.7×0.5+0.6×0.5)×0.7=0.875。
eb3=(0.5×0.5+1×0.5)×0.7+(0.6×0.5+1×0.5)×0.7=1.085。
eb4=(0.5×0.5+1×0.5)×2.2+(1×0.5+1×0.5)×2.2=3.85。
eb5=(1×0.5+1×0.5)×0.9+(0.7×0.5+0.6×0.5)×0.9=1.485。
5、确定每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91
和综合阻抗γ,路径a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92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93
表示,路径a的综合阻抗γ用γa表示,路径b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94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95
表示,路径b的综合阻抗γ用γb表示: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96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97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98
Figure BDA0003809020210000099
6、比较每条路径最终的综合阻抗值选取最优路径:
γb<γa
因此,路径b综合阻抗值较小为最优车行路径。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所有备选的路径,将路径分为多条路段;
(2)根据每条路段的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根据每条路段的出行时间t,计算每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
(3)根据每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根据每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计算每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根据距离疲劳指数δ1和时间疲劳指数δ2,计算每条路径的疲劳度P;
(4)根据每条路段的路面质量和道路坡度,计算每条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1,根据每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和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计算每条路段的舒适度指标e2,根据每条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1、舒适度指标e2以及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e;
(5)根据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e,计算每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根据每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和出行距离S,计算每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FDA0003809020200000011
根据每条路径的疲劳度P与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FDA0003809020200000012
计算每条路径的综合阻抗γ;
(6)比较每条路径的综合阻抗γ值的大小,选择其中综合阻抗γ值最小的路径为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最优车行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
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该条路径中每条路段的出行距离总和;
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该条路径中每条路段的出行时间总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S≤1.0km,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1;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1.0km<S≤2.0km,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0.8;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2.0km<S≤3.0km,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0.6;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3.0km<S≤4.0km,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0.3;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为:4.0km<S,则该条路径的距离疲劳指数δ1=0.1;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T≤0.5h,则该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0.9;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0.5h<T≤1.0h,则该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0.6;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1.0h<T≤2.0h,则该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0.4;
当一条路径的出行时间T为:2.0h<T,则该条路径的时间疲劳指数δ2=0.1;
则疲劳度P=0.5×δ1+0.5×δ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
将路面质量划分为四级指标:
当一条路段的路面破损比例小于2%,则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1;
当一条路段的路面破损比例为[2%,5%),则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0.8;
当一条路段的路面破损比例为[5%,10%),则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0.5;
当一条路段的路面破损比例为大于等于10%,该条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为0.1;
将道路坡度划分为三级指标:
当一条路段的道路坡度为[0,3%),则该条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为1;
当一条路段的道路坡度为[3%,6%),则该条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为0.6;
当一条路段的道路坡度为[6%,10%),则该条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为0.4;
将机动车流量划分为三级指标:
当一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为[0,0.3),则该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为1;
当一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为[0.3,0.6),则该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为0.7;
当一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为[0.6,1.0),则该条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为0.2;
将单向机动车车道数划分为三级指标:
当一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大于等于3,则该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为1;
当一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为2,则该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为0.6;
当一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为1,则该条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为0.2;
路段的安全性指标e1=e11×0.5+e12×0.5,其中e11表示对应路段的路面质量的指标值,e12表示对应路段的道路坡度的指标值;
路段的舒适度指标e2=e21×0.5+e22×0.5,其中e21表示对应路段的机动车流量饱和度的指标值,e22表示对应路段的单向机动车车道数的指标值;
路段的安全舒适性e=e1×s+e2×s,其中s表示对应路段的出行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
一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为该条路径中每条路段的安全舒适性总和;
一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FDA0003809020200000031
为该条路径的安全舒适性E除以该条路径的出行距离S,即
Figure FDA0003809020200000032
一条路径的综合阻抗γ为该条路径的疲劳度P除以该条路径的平均安全舒适性
Figure FDA0003809020200000033
Figure FDA0003809020200000034
CN202211005320.7A 2022-08-22 2022-08-22 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Pending CN1153763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5320.7A CN115376349A (zh) 2022-08-22 2022-08-22 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5320.7A CN115376349A (zh) 2022-08-22 2022-08-22 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6349A true CN115376349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7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5320.7A Pending CN115376349A (zh) 2022-08-22 2022-08-22 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634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932A (ja) * 1996-07-10 1998-01-27 Omron Corp 最適経路探索装置および最適経路の探索方法
WO2006126343A1 (ja) * 2005-05-26 2006-11-30 Pioneer Corporation 経路情報表示装置、経路情報表示方法、経路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9631928A (zh) * 2019-01-31 2019-04-1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综合舒适度和出行距离的非机动车导航方法
CN109900291A (zh) * 2019-04-03 2019-06-1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综合安全性和出行时间的机动车导航方法
CN109900292A (zh) * 2019-04-03 2019-06-1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综合舒适度和出行距离的机动车导航方法
CN112161638A (zh) * 2020-09-24 2021-01-01 清华大学 一种多目标优化的个性化路径选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932A (ja) * 1996-07-10 1998-01-27 Omron Corp 最適経路探索装置および最適経路の探索方法
WO2006126343A1 (ja) * 2005-05-26 2006-11-30 Pioneer Corporation 経路情報表示装置、経路情報表示方法、経路情報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に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09631928A (zh) * 2019-01-31 2019-04-16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综合舒适度和出行距离的非机动车导航方法
CN109900291A (zh) * 2019-04-03 2019-06-1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综合安全性和出行时间的机动车导航方法
CN109900292A (zh) * 2019-04-03 2019-06-18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综合舒适度和出行距离的机动车导航方法
CN112161638A (zh) * 2020-09-24 2021-01-01 清华大学 一种多目标优化的个性化路径选择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永锋;陆键;项乔君;魏连雨;: "基于出行决策的公路网多目标最优路径算法",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no. 03, 15 June 2007 (2007-06-15), pages 100 - 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6841B (zh) 基于道路信息和驾驶风格的纯电动汽车能耗模型预测方法
CN112201038B (zh) 一种基于单车不良驾驶行为风险的路网风险评估方法
KR101231515B1 (ko) 주행경로의 연료량 계산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5865472B (zh) 一种基于最佳油耗的车载导航方法
US8712676B2 (en) Method for computing an energy efficient route
Werner et al. Passenger car equivalencies of trucks, buses, and recreational vehicles for two-lane rural highways
CN109900292B (zh) 一种综合舒适度和出行距离的机动车导航方法
CN101846522B (zh) 能计算碳排量的汽车导航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3471605A (zh) 使用荷电态消耗比识别环保路线的方法
US8630792B2 (en) Vehicle fuel cost-per-time display
CN106203735A (zh) 一种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能耗特征测算方法
SE0950439A1 (sv) Metod och modul för bestämning av hastighetsbörvärden till ett fordons styrsystem
CN102201021B (zh) 快速路辅助设计系统
CN104080683A (zh) 减速因素推定装置以及驾驶辅助装置
CN111210165A (zh) 一种基于风险传导耦合的车辆运行风险评估系统
CN103842772A (zh) 导航方法和导航设备
CN107798867A (zh) 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和内燃机车混合车流的拥堵交通网络均衡方法
CN112884288A (zh) 一种高速公路雨雾场景行车安全评估系统
CN109118052A (zh) 节能评价方法
CN102360530A (zh) 面向港口集疏港基本路段的速度一致性检验方法
CN109631928B (zh) 一种综合舒适度和出行距离的非机动车导航方法
CN105117546B (zh) 冰雪条件下城市快速路线形设计优化方法
CN113734175B (zh) 一种变时条件下两交叉口间节能驾驶策略实时寻优方法
CN115376349A (zh) 综合舒适度、安全性、时间和距离的车行路径选择方法
CN105539444A (zh) 用于显示车辆的驾驶模式的表示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