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3545A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3545A
CN115373545A CN202211037764.9A CN202211037764A CN115373545A CN 115373545 A CN115373545 A CN 115373545A CN 202211037764 A CN202211037764 A CN 202211037764A CN 115373545 A CN115373545 A CN 115373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area
signal line
specia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77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文烁
李文智
杨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377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35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3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35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驱动通道和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应通道;显示区包括规则显示区和异形显示区,规则显示区与异形显示区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且异形显示区位于规则显示区的至少一侧;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面积小于规则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面积;规则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一端与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减小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显示技术已经逐渐遍及人们的生活中。触控显示面板具备显示和位置触控检测功能、使用方便、人机交流体验好等优点,因此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
为了满足美观设计和功能性设计,触控显示面板通常会设置R角等异形显示区。经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异形显示区中一些位置的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衰减较为严重,进而导致当手指等触控物接触这些位置时,容易出现无法检测出触控输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能够解决异形显示区中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衰减严重的技术问题,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驱动通道和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应通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显示区包括规则显示区和异形显示区,规则显示区与异形显示区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且异形显示区位于规则显示区的至少一侧;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面积小于规则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面积;规则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与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一方面,规则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仅与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即采取单端引线,从而减小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对于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占用,有利于窄边框设计;另一方面,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的一端与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即采取双端引线,从而减小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保证触控芯片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电连接”可以是指两个组件直接电连接,也可以是指两个组件之间经由一个或多个其它组件电连接。
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申请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申请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在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之前,为了便于对本申请实施例理解,本申请首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说明:
图1为触控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相互交叉的多个驱动通道Tx和多个感应通道Rx。每个驱动通道Tx均可以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p1’,每个感应通道Rx均可以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p2’。为了满足窄边框设计,与感应通道Rx连接的触控信号线通常只从触控显示面板的左边框或右边框单边布线,即每个感应通道Rx仅连接一条触控信号线。
为了满足美观设计和功能性设计,触控显示面板通常会设置R角等异形显示区101’。R角处的感应通道Rx或者说触控感应电极p2’会被切割,使得R角处的触控感应电极p2’的面积小于其他区域的触控感应电极p2’的面积。这样一来,会导致R角处的触控感应电极p2’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强度偏小。举例而言,例如R角处的触控感应电极p2’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的电压值或者容值会小于其他区域的触控感应电极p2’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的电压值或者容值。
另外,再加上感应通道Rx采取的是单端引线,距离触控信号线较远一端(如左端)中的R角处的触控感应电极p2’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会先经过感应通道Rx,再经过触控信号线才能到达触控芯片,而感应通道Rx和触控信号线均存在阻抗,所以在传输过程中触控感应信号的衰减较为严重,使得本身强度就偏小的触控感应信号再经过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到达触控芯片时触控感应信号非常弱。因此,当手指等触控物接触距离触控信号线较远一端中的R角处的触控感应电极p2’时,触控芯片不易检测出触控感应信号,容易出现无法检测出触控输入的问题。
鉴于发明人的上述研究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异形显示区中触控电极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衰减严重的技术问题,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构思在于:对于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采取双端引线,这样,无论是感应通道第一端的触控感应电极,还是感应通道第二端的触控感应电极,其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均可以直接通过触控信号线传输至触控芯片中,从而减小触控感应信号的传输距离,减小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保证触控芯片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进行介绍。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20可以为互电容式触控显示面板。具体而言,触控显示面板20可以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的多个驱动通道Tx和沿第二方向Y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应通道Rx,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X为触控显示面板20的行方向,第二方向Y为触控显示面板20的列方向作为示意。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也可以为触控显示面板20的列方向,第二方向Y为触控显示面板20的行方向,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每个驱动通道Tx均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布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p1,每个感应通道Rx均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布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p2。驱动通道Tx可以用于接收触控芯片提供的触控驱动信号,在感应通道Rx与驱动通道Tx之间的耦合作用下,感应通道Rx可以产生触控感应信号。触控感应信号传输给触控芯片,可以供触控芯片根据触控感应信号确定出触控位置。
如图2所示,显示区AA可以包括规则显示区A1和异形显示区A2,规则显示区A1可以与异形显示区A2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布,且异形显示区A2可以位于规则显示区A1的至少一侧。其中,规则显示区A1的形状例如可以为矩形,异形显示区A2的形状例如可以为不规则形状,如异形显示区A2可以为R角所对应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异形显示区A2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如梯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由于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Rx被切割,如感应通道Rx边缘的触控感应电极p2被切割,所以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Rx的面积小于规则显示区A1中的感应通道Rx的面积。举例而言,例如异形显示区A2中的一个感应通道Rx包括10个触控感应电极p2,规则显示区A1中的一个感应通道Rx也包括10个触控感应电极p2,但是由于异形显示区A2的感应通道Rx两端的触控感应电极p2被切割,所以异形显示区A2中的一个感应通道Rx的10个触控感应电极p2的总面积小于规则显示区A1中的一个感应通道Rx的10个触控感应电极p2的总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异形显示区A2中可以设置有一个感应通道Rx,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感应通道Rx,本申请实施例对比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规则显示区A1中的感应通道Rx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与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电连接。即,规则显示区A1中的感应通道Rx只有一端连接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可以用于传输触控驱动信号。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Rx的第一端与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电连接,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Rx的第二端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电连接。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均可以用于将感应通道Rx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至触控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一方面,规则显示区A1中的感应通道仅与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电连接,即采取单端引线,从而减小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对于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占用,有利于窄边框设计。另一方面,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电连接,第二端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电连接,即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采取双端引线。这样一来,无论是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一端的触控感应电极,还是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二端的触控感应电极,其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均可以直接通过触控信号线传输至触控芯片中,从而减小触控感应信号的传输距离(或者说减少触控感应信号所要经过的走线的长度),减小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保证触控芯片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此外,由于异形显示区A2的面积只占整个显示区的较小一部分,所以即便异形显示区A2中的全部感应通道Rx均采用双端引线,也不会增加很多的触控感应信号线,因而可以在满足窄边框设计的情况下,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触控显示面板20可以还包括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可以包括绑定区NA1,绑定区NA1可以用于绑定触控芯片或者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具体地,绑定区NA1可以设置有绑定焊盘,绑定焊盘可以直接与触控芯片上的焊盘电连接,也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间接与触控芯片电连接。
异形显示区A2可以包括第一异形显示区A21和第二异形显示区A22。第一异形显示区A21、规则显示区A1、第二异形显示区A22和绑定区NA1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布。如图3所示,例如触控显示面板20可以包括4个R角,按照图3中的位置分别为左上方R角R1、左下方R角R2、右上方R角R3和右下方R角R4。例如第一异形显示区A21可以为R角R1和R角R3所在的异形显示区,即第一异形显示区A21靠近上边框。第二异形显示区A22可以为R角R2和R角R4所在的异形显示区,即第二异形显示区A22靠近下边框(如绑定区NA1)。
本申请考虑到第一异形显示区A21距离触控芯片最远,即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最为严重。因此,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可以采用双端引线。具体地,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电连接,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电连接。
这样,由于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采取双端引线,因此,无论是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一端的触控感应电极,还是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的第二端的触控感应电极,其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均可以直接通过触控信号线传输至触控芯片中,从而减小触控感应信号的传输距离(或者说减少触控感应信号所要经过的走线的长度),减小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保证触控芯片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距离触控芯片较近的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可以采取单端引线。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Rx的其中一端可以与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电连接,另一端浮接。当然,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Rx的其中一端也可以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电连接,另一端浮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均为触控感应信号线,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将与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Rx的第一端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称作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将与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Rx的第二端连接的触控感应信号线称作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也就是说,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Rx可以仅一端连接触控感应信号线,另一端不连接触控感应信号线。
由于第二异形显示区A22距离触控芯片较近,即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Rx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较少,所以可以在保证触控芯片能够检测到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单端引线来减少触控感应信号线的数量,进一步减小对于边框的占用。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图3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和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均可以采取双端引线。具体地,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Rx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电连接,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Rx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电连接。
如此一来,由于第一异形显示区A21和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均采取双端引线,所以可以减小第一异形显示区A21和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保证触控芯片能够准确地检测到第一异形显示区A21和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非显示区NA还可以包括台阶区NA2,沿第二方向Y,台阶区NA2可以位于显示区AA与绑定区NA1之间。与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Rx电连接的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可以位于台阶区NA2,即下边框。
如此一来,由于与第二异形显示区A22中的感应通道Rx电连接的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位于台阶区NA2,所以可以减少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对于左边框和/或右边框的占用,减小左边框和/或右边框的宽度,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非显示区NA可以包括第一边框区B1和第二边框区B2。沿第一方向X,第一边框区B1、显示区AA与第二边框区B2依次排布。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边框区B1可以为右边框,第二边框区B2可以为左边框。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边框区B1也可以为左边框,第二边框区B2可以为右边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可以位于第一边框区B1,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可以位于第二边框区B2。除了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之外,触控显示面板20还可以包括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驱动通道Tx可以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电连接,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可以用于传输第一触控驱动信号。
其中,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可以位于第一边框区B1,也可以位于第二边框区B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同样地,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可以位于第一边框区B1,也可以位于第二边框区B2。
由图6可以看出,无论是左边框还是右边框,均可以布置触控感应信号线和/或触控驱动信号线,从而平衡左边框的宽度和右边框的宽度,使得触控显示面板更加美观。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与图6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非显示区NA只可以包括第一边框区B1,沿第一方向X,第一边框区B1与显示区AA依次排布。即,第一边框区B1即可以为左边框,也可以为右边框。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均可以绕设至第一边框区B1,然后与触控芯片连接。同样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和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也可以位于第一边框区B1。
如此一来,通过将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均绕设至第一边框区B1,可以节省左边框或者右边框,满足触控显示面板只有单侧边框的设计。
经本申请的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感应通道Rx采用单侧引线而言,由于新增了感应通道Rx另一端的触控感应信号线(如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而新增的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距离较近,所以新增的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之间很可以发生信号串扰。
鉴于上述发现,本申请考虑在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之间,增加一条恒定电压信号线(Guard信号线),来屏蔽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之间的信号串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触控显示面板20还可以包括恒定电压信号线V1,恒定电压信号线V1可以用于传输恒定电压信号,即恒定电压信号线V1上的电位可以保持恒定。恒定电压信号线V1可以位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之间。
如此一来,由于恒定电压信号线V1位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之间,所以即便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出现信号波动,也很难影响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同理,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也很难影响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从而减小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之间的信号串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为了保证具有较好的屏蔽串扰的效果,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和恒定电压信号线V1可以位于同一膜层。当然,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和恒定电压信号线V1也可以位于不同膜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见图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至少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走线段Z1,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至少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走线段Z2。恒定电压信号线V1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恒定电压信号线V1可以位于第一走线段Z1与第二走线段Z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恒定电压信号线V1也可以包括多段走线,只要有一段走线位于第一走线段Z1与第二走线段Z2之间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此一来,由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中的大部分走线段为第一走线段Z1,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中的大部分走线段为第二走线段Z2,所以将恒定电压信号线V1设置于第一走线段Z1与第二走线段Z2之间,可以有效减小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之间的信号串扰。
继续参见图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驱动通道Tx可以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电连接,另一端浮接。即,驱动通道Tx可以采用单端引线,只有一端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电连接。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与图6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驱动通道Tx也可以采用双端引线。具体地,驱动通道Tx可以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电连接,驱动通道Tx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线TP2’电连接。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的作用相似,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线TP2’可以用于传输第二触控驱动信号。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驱动信号和第二触控驱动信号可以相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前所述,由于第一异形显示区A21距离触控芯片最远,即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衰减最为严重,所以本申请考虑增加第一异形显示区A21连接的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的横截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小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与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电连接的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的横截面积可以大于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的横截面积。例如,与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电连接的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的宽度。和/或,与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电连接的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的厚度。
如此一来,通过增加与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电连接的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的横截面积,从而减小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的阻抗,进一步减小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感应通道Rx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程度。
继续参见图1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例如可以包括M个感应通道Rx,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M个感应通道Rx的第一端可以与M条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一异形显示区A21中的M个感应通道Rx的第二端可以与M条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一一对应电连接,M为正整数。
规则显示区A1可以包括N个感应通道Rx,规则显示区A1中的N个感应通道Rx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分别与N条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电连接。
沿第一异形显示区A21指向第二异形显示区A22的方向Y1,M条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N条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的宽度依次递减;和/或,沿第一异形显示区A21指向第二异形显示区A22的方向Y1,M条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和N条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的宽度依次递减。
如此一来,随着与触控芯片距离的增加,即随着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的走线长度增加,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的宽度逐渐增加,从而不同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或不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的阻抗相同或相近,使得不同感应通道Rx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的衰减程度相同或相近,增加触控均匀性。
继续参见图2,每个驱动通道Tx均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布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p1,每个感应通道Rx均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布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p2。
为了便于说明,不妨将异形显示区A2中的感应通道Rx的位于边缘的触控感应电极p2称作目标感应电极mp2。因目标感应电极mp2被切割,所以目标感应电极mp2的面积小于规则显示区A1中的触控感应电极p2的面积。
目标感应电极mp2与触控驱动电极p1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小于规则显示区A1中的触控感应电极p2与触控驱动电极p1之间的最小距离。如此一来,通过减小目标感应电极mp2与触控驱动电极p1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增大目标感应电极mp2与触控驱动电极p1之间的感应电容,即增大目标感应电极mp2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的强度,进一步保证触控芯片能够准确地检测到异形显示区中的感应通道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提高触控检测的准确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触控感应电极p2与触控驱动电极p1可以位于同一膜层,目标感应电极mp2与触控驱动电极p1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为沿平行于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示的第一方向X)上的直线距离。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一种剖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触控显示面板20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01、驱动器件层02、发光层03、封装层04和触控功能层05。衬底01可以为玻璃或者塑料等材料制成的硬性衬底,也可以为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苯硫醚(PPS)、聚芳酯、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或醋酸丙酸纤维素(CAP)等材料制成的柔性衬底。驱动器件层02可以用于设置薄膜晶体管等电子器件。发光层03可以用于设置发光材料。封装层04可以包括无机封装层与有机封装层的叠层结构。其中,无机封装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氧化硅、氮化硅以及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有机封装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醚砜(PES)、聚甲醛(POM)、聚芳酯和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中的至少一种。触控功能层05可以形成在封装层04的上方,即远离衬底01的一侧。
结合图2和图11所示,驱动通道Tx、感应通道Rx、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均可以位于触控功能层05。
如此一来,由于驱动通道Tx、感应通道Rx、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均设置在封装层04的上方,即远离衬底01的一侧,所以可以减小触控功能层05中的触控电极及触控走线与驱动器件层02中的电子器件之间的信号串扰。
继续参见图1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可选地,触控功能层05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导电层051、触控绝缘层052和第二触控导电层053。示例性地,第一触控导电层051和第二触控导电层053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触控绝缘层052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硅或者氮化硅等无机材料。
沿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Z,第一触控导电层051可以位于触控绝缘层052与封装层04之间。触控感应电极p2和触控驱动电极p1可以位于第二触控导电层053。触控绝缘层052开设有过孔k,同一个感应通道Rx中任意相邻的两个触控感应电极p2之间通过过孔k和位于第一触控导电层051的跨桥单元q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应电极p2和触控驱动电极p1也可以位于第一触控导电层051,跨桥单元q位于第二触控导电层053,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可以位于第一触控导电层051和/或第二触控导电层053。即,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TP1、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TP2和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TP3即可以位于第一触控导电层051,也可以位于第二触控导电层053,也可以同时存在于第一触控导电层051和第二触控导电层053。同理,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TP1’和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线TP2’也可以位于第一触控导电层051和/或第二触控导电层053。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20,相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20。图12实施例例如以手机为例,对触控显示装置2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如手表)、电脑、电视、车载触控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装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阵列基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附图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以及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仅仅是一些示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另外,在不矛盾的情况下,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依照本申请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申请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申请以及在本申请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申请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驱动通道和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感应通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显示区包括规则显示区和异形显示区,所述规则显示区与所述异形显示区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异形显示区位于所述规则显示区的至少一侧;
所述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面积小于所述规则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面积;
所述规则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与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所述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所述绑定区用于绑定触控芯片或者柔性电路板;
所述异形显示区包括第一异形显示区和第二异形显示区,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所述规则显示区、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和所述绑定区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另一端浮接;
或者,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台阶区,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台阶区位于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绑定区之间;
与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和/或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位于所述台阶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边框区和第二边框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边框区、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第二边框区依次排布;
所述驱动通道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用于接收第一触控驱动信号;
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区,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边框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边框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边框区与所述显示区依次排布;
所述驱动通道与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用于接收第一触控驱动信号;
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均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恒定电压信号线,所述恒定电压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和所述恒定电压信号线位于同一膜层;
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至少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走线段,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至少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走线段,所述恒定电压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走线段与所述第二走线段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通道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另一端浮接;
或者,所述驱动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驱动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驱动信号线用于接收第二触控驱动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电连接的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和/或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的横截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包括M个所述感应通道,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中的M个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一端与M条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中的M个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二端与M条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M为正整数;
所述规则显示区包括N个所述感应通道,所述规则显示区中的N个所述感应通道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分别与N条所述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电连接;
沿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的方向,M条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和N条所述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的宽度依次递减;和/或,
沿所述第一异形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二异形显示区的方向,M条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和N条所述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的宽度依次递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感应电极,所述驱动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驱动电极;
所述异形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通道的位于边缘的所述感应电极为目标感应电极,所述目标感应电极的面积小于所述规则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电极的面积;
所述目标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规则显示区中的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驱动器件层、发光层、封装层和触控功能层;
所述驱动通道、所述感应通道、所述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和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均位于所述触控功能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导电层、触控绝缘层和第二触控导电层;
所述感应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感应电极,所述驱动通道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排布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
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和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均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导电层,所述触控绝缘层开设有过孔,同一个所述感应通道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之间通过所述过孔和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导电层的跨桥单元电连接;
所述第一触控感应信号线、所述第二触控感应信号线和所述第三触控感应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触控导电层。
15.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2211037764.9A 2022-08-26 2022-08-26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3735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7764.9A CN115373545A (zh) 2022-08-26 2022-08-26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7764.9A CN115373545A (zh) 2022-08-26 2022-08-26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3545A true CN115373545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7764.9A Pending CN115373545A (zh) 2022-08-26 2022-08-26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354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53238A (zh) * 2022-12-21 2023-05-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53238A (zh) * 2022-12-21 2023-05-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7533B2 (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9117413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8115751B2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ing assembly
US7940251B2 (en) Input device
US9652089B2 (en) Touch panel stackup
JP3149113U (ja) キャパシタ式接触制御インダクション構造
US20140111707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CN102830881B (zh) 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US9480147B2 (en) Touch window
TW201351240A (zh) 觸控裝置及其靜電屏蔽方法
KR20150106085A (ko) 터치패널
CN110858107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1493594A (zh) 一种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显示装置
KR102119827B1 (ko) 터치 패널
US11360617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screen
CN115373545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9983701B2 (en) Touch panel
KR101010344B1 (ko) 활성영역을 증대시킨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모듈
KR102262553B1 (ko) 터치 패널
JP2015011493A (ja) 入力装置
US20120056844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US20150220180A1 (en) Touch panel
CN104834422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KR20150057323A (ko) 좁은 베젤영역을 갖는 터치센서 일체형 표시장치
JP5204602B2 (ja) 抵抗膜式タッチ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