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57992B - 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57992B
CN115357992B CN202211276690.4A CN202211276690A CN115357992B CN 115357992 B CN115357992 B CN 115357992B CN 202211276690 A CN202211276690 A CN 202211276690A CN 115357992 B CN115357992 B CN 115357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tunnel wall
vibration
distance
wall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66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57992A (zh
Inventor
刘必灯
邬玉斌
宋瑞祥
张婧
赵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Urba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Urba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Urba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Urba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of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2766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579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57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7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57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7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0Noise analysis or noise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Algebra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包括:获取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求得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获取混凝土结构上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结合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求得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采用分频频点对隧道壁源强振动数据进行频谱分割以获取其分频振级;结合上述的剪切波速度、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和分频频点,求得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进而求得距离总衰减振级;最后结合修正公式对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进行修正,获得预测点的环境振动预测结果;本方法能够精准预测因隧道振动引起关注的站建共构建筑的环境振动总振级。

Description

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越来越密集,近年来北京已经陆续出现部分特殊项目突破30m退线的要求,需要通过轨道减振措施、传播途径隔振、建筑物自身隔振措施以使振动敏感建筑达到国家标准限值要求。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都市轨道交通路网在不断加密,出现了大量超过两线换乘的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立体换乘的轨道交通枢纽。而受城市核心区建筑用地紧张的制约,工商业及居民住宅建筑距离交通枢纽也越来越近,从而出现了一些站-建共构型立体轨道交通枢纽工程,其振动环境准确预测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减振降噪咨询和设计的重要前提。立体交通枢纽周边能不能建、怎么建、怎么应对严峻的振动噪声考验等问题,是现阶段如火如荼开展的站-建共构型立体轨道交通枢纽工程环境振动影响预测及其减振降噪措施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轨道交通振源距离建筑越来越近甚至共构的现实条件,为其振动环境预测工作提出了更大的难度。就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引起的周围岩土体及建筑物振动环境影响预测而言,现有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及现行各类与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预测相关的规范均针对的是隧道与建筑物间距大于10m的情况。为顺应现阶段轨道交通枢纽周边土地开发的需求,需要对立体交通枢纽周边和站建共构工程振动传播规律的把握至关重要。并且,随着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的快速增长及线路与建筑穿插或近距离接触案例的不断涌现,对发展多线立体交叉轨道交通枢纽周边建筑结构振动环境预测方法的需求越来越旺。
现有技术中给出的距离衰减修正方法和系数,仅仅考虑到土层衰减的情况,但是当前站-建共构立体交通枢纽由于轨道与建筑出现共构的情况,其轨道线路与拟建建筑之间无土体。因此,如何针对站-建共构立体交通枢纽受列车影响的环境振动进行预测,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的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本方法能够精准预测因隧道振动引起关注的站建共构建筑的环境振动总振级,有助于为将来相似工程环境振动影响预测及其减振降噪措施建议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对于加快轨道交通安全、轨道快速发展,以及保障轨道交通线路周边近距离接触建筑物及站建共构立体交通枢纽振动和噪声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包括:
S1、获取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基于所述物理力学参数求得所述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
S2、在所述混凝土结构上设置预测点;获取所述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基于此结合预设的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求得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
S3、采用预设的分频频点对隧道壁源强振动数据进行频谱分割,获取隧道壁源强总振级的分频振级;结合所述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以及分频频点,求得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
S4、基于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采用能量平均原理,求得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
S5、根据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结合修正公式,对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进行修正,获得所述预测点的环境振动预测结果。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包括:混凝土的剪切模量、密度、泊松比和弹性模量。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31
其中: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μ表示混凝土的剪切模量;ρ表示混凝土的密度;v表示混凝土的泊松比;E表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进一步地,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32
其中,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H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R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H0表示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
进一步,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33
其中,CDi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fi表示分频频点;i表示分频频点的个数;K表示常数项;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
进一步地,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34
其中,CD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i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i表示分频频点的个数;N表示分频频点的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分频频点包括:1Hz、1.25Hz、1.6Hz、2Hz、2.5Hz、3.15Hz、4Hz、5Hz、6.3Hz、8Hz、10Hz、12.5Hz、16Hz、20Hz、25Hz、31.5Hz、40Hz、50Hz、63Hz和80Hz。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记载的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精准预测因隧道振动引起关注的站建共构建筑的环境振动总振级,有助于为将来相似工程环境振动影响预测及其减振降噪措施建议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对于加快轨道交通安全、轨道快速发展,以及保障轨道交通线路周边近距离接触建筑物及站建共构立体交通枢纽振动和噪声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使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一、首先对现有相关技术进行分析说明,重点分析两项标准:
1、北京市地方标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DB11/T 838-2019)
源强振级沿着距离衰减修正系数如下所示:
距离近轨线路中心线50m范围内,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到。该公式适用于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H为8m至34m时的距离修正。当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大于34m时,距离修正参考标准HJ453。
CD=-10.9[log(l)]2+16.4log(l)-7.5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51
式中:l表示预测点至邻近线路隧道壁源强测点处的直线距离,单位为米(m);H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R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可以看出本标准中给出的距离修正项并不适用于轨道交通线路与预测点距离在8m以内的情况。
2、生态环境部环保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18)
源强振级沿着距离衰减修正系数如下所示:
对于地下线轨道正上方(线路中心线7.5m范围内)
CD=-8logβ(H-1.25)
对于地下线轨道正上方以外区域(线路中心线7.5m范围外)
CD=-8logβ(H-1.25)+alogr+br+c
对于地上线或高架线轨道以外区域(线路中心线7.5m范围外)
CD=alogr+br+c
其中:H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r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高架线为预测点到临近单个桥墩纵向中线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β,a,b,c均表示土层调整系数,一般由类比测试获取的场地振动数据经过幂函数和指数函数二次复合回归计算得到,也可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参考HJ453附录D的表D.3和D.4确定其具体取值。
可以看出本标准中给出的距离修正项并不包含轨道交通线路与预测点水平距离在7.5m以内的情况,即认为7.5m内振动是均一不变的。
3、上述现有相关技术的不足或不适用情况说明:
根据分析两种标准中距离衰减系数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发现其给出的距离衰减修正方法和系数仅仅可考虑土层衰减的情况,而且均不能满足预测点距离轨道交通线路小于7.5m的情况。而站-建共构立体交通枢纽由于轨道与建筑出现共构的情况,其轨道线路与拟建建筑之间无土体,仅仅通过混凝土结构构件如梁、板、柱、墙进行振动传播,其振动按混凝土中衰减特性进行分析,且预测点距离轨道交通线路往往小于7.5m。因此,如何针对站-建共构立体交通枢纽受列车影响的环境振动进行预测,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
二、接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使用环境划分为站建共构建筑和站建共构地下空间两部分,当地铁列车从站建共构地下空间经过时,地铁列车的振动会对站建共构建筑产生一定影响;而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可以有预测到环境振动预测点的振级。
下面通过三个实施例来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简单估计。
(1)获取混凝土的剪切模量μ、密度ρ、泊松比v和弹性模量E,并基于这些物理力学参数求得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Vs,具体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71
其中: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μ表示混凝土的剪切模量;ρ表示混凝土的密度;v表示混凝土的泊松比;E表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泊松比v取0.2,混凝土密度ρ取2500kg/m3,弹性模量E取3*104N/mm2
对于钢结构也可以直接采用钢材的相关材料物理力学参数。
(2)在混凝土结构上设置预测点;获取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R及垂直距离H,基于此结合预设的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H0,求得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L,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72
其中,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单位为米(m);H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H0表示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一般取1.25m;R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3)直接获取隧道壁源强总振级。
(4)求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73
其中,CD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K表示常数项,一般取-8;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单位为m/s;f表示频率;由于轨道交通源强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隧道壁源强振动卓越频率在40-80Hz左右,且以63Hz最典型,所以如果为了初步估计,本发明实施例中将f取为63Hz。
(5)根据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结合修正公式,对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VLzmax,0进行修正,获得环境振动预测结果VLzmax。其中,修正公式表示为:
VLzmax=VLzmax,0+C
C=C车速+C轴重和簧下质量+C曲线+C钢轨条件+CD+C混凝土结构
其中,VLzmax表示修正后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即环境振动预测结果;VLzmax,0表示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C表示振动修正项;C车速表示列车车速修正,单位为分贝(dB);C轴重和簧下质量表示列车轴重和列车簧下质量修正,单位为分贝(dB);C曲线表示轨道曲线修正,单位为分贝(dB);C钢轨条件表示钢轨接头修正,单位为分贝(dB);CD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单位为分贝(dB);C混凝土结构表示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修正,单位为分贝(dB)。
实施例2:精确估计。
(1)获取混凝土的剪切模量μ、密度ρ、泊松比v和弹性模量E,并基于这些物理力学参数求得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Vs,具体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81
其中: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μ表示混凝土的剪切模量;ρ表示混凝土的密度;v表示混凝土的泊松比;E表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泊松比v取0.2,混凝土密度ρ取2500kg/m3,弹性模量E取3*104N/mm2
对于钢结构也可以直接采用钢材的相关材料物理力学参数。
(2)在混凝土结构上设置预测点;获取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R及垂直距离H,基于此结合预设的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H0,求得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L,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91
其中,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单位为米(m);H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H0表示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一般取1.25m;R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3)对隧道壁源强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获取隧道壁源强卓越频率f及其对应的壁源强总振级.
(4)求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092
其中,CD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K表示常数项,一般取-8;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单位为m/s;f表示隧道壁源强振动卓越频率。
(5)根据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结合修正公式,对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VLzmax,0进行修正,获得环境振动预测结果VLzmax。其中,修正公式表示为:
VLzmax=VLzmax,0+C
C=C车速+C轴重和簧下质量+C曲线+C钢轨条件+CD+C混凝土结构
其中,VLzmax表示修正后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即环境振动预测结果;VLzmax,0表示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C表示振动修正项;C车速表示列车车速修正,单位为分贝(dB);C轴重和簧下质量表示列车轴重和列车簧下质量修正,单位为分贝(dB);C曲线表示轨道曲线修正,单位为分贝(dB);C钢轨条件表示钢轨接头修正,单位为分贝(dB);CD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单位为分贝(dB);C混凝土结构表示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修正,单位为分贝(dB)。
实施例3:分频详细分析。
(1)获取混凝土的剪切模量μ、密度ρ、泊松比v和弹性模量E,并基于这些物理力学参数求得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Vs,具体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101
其中: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μ表示混凝土的剪切模量;ρ表示混凝土的密度;v表示混凝土的泊松比;E表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泊松比v取0.2,混凝土密度ρ取2500kg/m3,弹性模量E取3*104N/mm2
对于钢结构也可以直接采用钢材的相关材料物理力学参数。
(2)在混凝土结构上设置预测点;获取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R及垂直距离H,基于此结合预设的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H0,求得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L,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102
其中,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单位为米(m);H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m);H0表示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一般取1.25m;R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m)。
(3)采用预设的分频频点fi对隧道壁源强振动数据进行频谱分割,获取隧道壁源强总振级的分频振级;本发明实施例中,源强典型频率振级[fi]的fi频率点分别为1Hz、1.25Hz、1.6Hz、2Hz、2.5Hz、3.15Hz、4Hz、5Hz、6.3Hz、8Hz、10Hz、12.5Hz、16Hz、20Hz、25Hz、31.5Hz、40Hz、50Hz、63Hz和80Hz;其中分频频点分割方式是考虑了人体敏感的1-80Hz频段内、对数标尺下的均匀分布;
之后结合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Vs、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L以及分频频点fi,求得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CDi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111
其中,CDi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i表示分频频点的个数;K表示常数项,一般取-8;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fi表示分频频点,单位为Hz,一般取卓越频率;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单位为m/s。
通过该公式(8)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满足预测点距离轨道交通线路小于7.5m的情况,从而提高后续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衰减振级的检测精度。该公式(8)不仅适用于分频频点的分解合成的情况,也适用于直接卓越频率情况(即将公式(8)中的fi换成卓越频率,参见上述实施例2),也是适用于直接f=63.5Hz情况(即将公式(8)中的fi换成63.5Hz,参见上述实施例1)。
(4)基于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CDi,采用能量平均原理,求得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112
其中,CD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i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i表示分频频点的个数;N表示分频频点的数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N取20。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要考虑计权振级,只需将上述公式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公式表示为:
Figure GDA0004008151710000113
其中,ai表示计权因子,与fi频率点1、1.25、1.6、2、2.5、3.15、4、5、6.3、8、10、12.5、16、20、25、31.5、40、50、63、80Hz对应的值为-6、-5、-4、-3、-2、-1、0、0、0、0、-2、-4、-6、-8、-10、-12、-14、-16、-18、-20dB;
(5)根据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结合修正公式,对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VLzmax,0进行修正,获得环境振动预测结果VLzmax。其中,修正公式表示为:
VLzmax=VLzmax,0+C
C=C车速+C轴重和簧下质量+C曲线+C钢轨条件+CD+C混凝土结构
其中,VLzmax表示修正后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即环境振动预测结果;VLzmax,0表示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C表示振动修正项;C车速表示列车车速修正,单位为分贝(dB);C轴重和簧下质量表示列车轴重和列车簧下质量修正,单位为分贝(dB);C曲线表示轨道曲线修正,单位为分贝(dB);C钢轨条件表示钢轨接头修正,单位为分贝(dB);CD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单位为分贝(dB);C混凝土结构表示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修正,单位为分贝(dB)。
尽管本发明实施例是按照混凝土结构来描述的,但对于轨道交通与建筑共构的钢结构中也是同样适用的,只需要在求取剪切波速时将其材料物理力学参数换成钢材的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轨道交通线路或车站与拟建建筑之间无土体介质,仅仅通过共构地下空间建筑结构构件如混凝土梁、板、柱、墙进行振动传播的站建共构情况;也适用于现有方法中不能满足预测点距离轨道交通线路直线距离小于7.5m的情况。且本方法比不考虑轨道交通运行引起的振动在其共构的混凝土地下空间中振动衰减要更加科学,因为与轨道交通线路共构的地下空间对其振动衰减尽管不如土体大,但也不为0,因此本发明给出的方法能更科学合理的提供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结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获取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基于所述物理力学参数求得所述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
S2、在所述混凝土结构上设置预测点;获取所述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基于此结合预设的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求得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
S3、采用预设的分频频点对隧道壁源强振动数据进行频谱分割,获取隧道壁源强总振级的分频振级;结合所述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以及分频频点,求得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
S4、基于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采用能量平均原理,求得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
S5、根据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结合修正公式,对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进行修正,获得所述预测点的环境振动预测结果;
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表示为:
Figure FDA0004008151700000011
其中,CDi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fi表示分频频点;i表示第i个分频频点;K表示常数项;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
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表示为:
Figure FDA0004008151700000021
其中,CD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CDi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分频衰减振级;i表示第i个分频频点;N表示一共有N个分频频点;
修正公式表示为:
VLzmax=VLzmax,0+C
C=C车速+C轴重和簧下质量+C曲线+C钢轨条件+CD+C混凝土结构
其中,VLzmax表示修正后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即环境振动预测结果;VLzmax,0表示已知的隧道壁源强总振级;C表示振动修正项;C车速表示列车车速修正,单位为分贝dB;C轴重和簧下质量表示列车轴重和列车簧下质量修正,单位为分贝dB;C曲线表示轨道曲线修正,单位为分贝dB;C钢轨条件表示钢轨接头修正,单位为分贝dB;CD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距离总衰减振级,单位为分贝dB;C混凝土结构表示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修正,单位为分贝d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包括:混凝土的剪切模量、密度、泊松比和弹性模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表示为:
Figure FDA0004008151700000031
其中:Vs表示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切波速度;μ表示混凝土的剪切模量;ρ表示混凝土的密度;v表示混凝土的泊松比;E表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表示为:
Figure FDA0004008151700000032
其中,L表示预测点至隧道壁源强测点的直线距离;H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垂直距离;R表示预测点至邻近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H0表示隧道壁源强测点高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频频点包括:1Hz、1.25Hz、1.6Hz、2Hz、2.5Hz、3.15Hz、4Hz、5Hz、6.3Hz、8Hz、10Hz、12.5Hz、16Hz、20Hz、25Hz、31.5Hz、40Hz、50Hz、63Hz和80Hz。
CN202211276690.4A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Active CN1153579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6690.4A CN115357992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6690.4A CN115357992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7992A CN115357992A (zh) 2022-11-18
CN115357992B true CN115357992B (zh) 2023-02-03

Family

ID=84007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6690.4A Active CN115357992B (zh) 2022-10-19 2022-10-19 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79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63671A (zh) * 2023-12-20 2024-03-26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轨道交通环境中建筑物振动的数值仿真预测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78570A (ja) * 2008-09-29 2010-04-08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振動予測装置、及び振動予測プログラム
JP2010236317A (ja) * 2009-03-31 2010-10-21 Sumitomo Forestry Co Ltd 建物振動レベルの予測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2912696A (zh) * 2011-08-03 2013-02-06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一种地铁环境振动的工程预测方法
CN105241543A (zh) * 2015-09-02 2016-01-13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架轨道交通引起的地面振动快速预测方法
CN109635327A (zh) * 2018-11-07 2019-04-16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轨道交通振动影响的建筑物减振方法及减振效果评价方法
CN110334393A (zh) * 2019-05-24 2019-10-15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预测方法、预测系统及减振措施评价方法
CN112698383A (zh) * 2020-12-29 2021-04-2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564818A (zh) * 2022-01-21 2022-05-3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监测的地铁振动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CN115130066A (zh) * 2022-08-30 2022-09-3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减振效果在线测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4108A (zh) * 2018-07-16 2018-11-16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措施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594669B (zh) * 2018-11-07 2020-06-12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减轻既有建筑物受轨道交通振动影响的方法及减振建筑物
CN111159938B (zh) * 2019-12-23 2022-11-15 东南大学 一种公路过江隧道水下振动噪声预测方法
CN111723423B (zh) * 2020-06-08 2022-07-22 长沙理工大学 车辆引起隧道与土体竖向振动的时频混合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580145A (zh) * 2022-01-17 2022-06-03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市域城际铁路环境振动预测评估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78570A (ja) * 2008-09-29 2010-04-08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振動予測装置、及び振動予測プログラム
JP2010236317A (ja) * 2009-03-31 2010-10-21 Sumitomo Forestry Co Ltd 建物振動レベルの予測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2912696A (zh) * 2011-08-03 2013-02-06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一种地铁环境振动的工程预测方法
CN105241543A (zh) * 2015-09-02 2016-01-13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架轨道交通引起的地面振动快速预测方法
CN109635327A (zh) * 2018-11-07 2019-04-16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轨道交通振动影响的建筑物减振方法及减振效果评价方法
CN110334393A (zh) * 2019-05-24 2019-10-15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预测方法、预测系统及减振措施评价方法
CN112698383A (zh) * 2020-12-29 2021-04-2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4564818A (zh) * 2022-01-21 2022-05-3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监测的地铁振动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CN115130066A (zh) * 2022-08-30 2022-09-3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减振轨道减振效果在线测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alysis of Subway Vibration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Rock Stratum;Ju Long hua et al.;《RESILIENCE AND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S》;20200531;全文 *
Ground vibration induced by maglev trains running inside tunnel: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Qu Shuai et al.;《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20220630;全文 *
Vibration annoyance assessment of train induced excitations from tunnels embedded in rock;OnurAvci et 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0401;全文 *
地铁引起的站台邻近建筑室内振动预测分析;刘长卿;《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0630;第36卷(第03期);全文 *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环境振动协同控制技术研究;高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月刊)》;20220515(第05期);全文 *
考虑地层动力特性差异的减振轨道减振效果评价;梁瑞华 等;《工程力学》;20200630;第37卷;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7992A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alvín et al. A 2.5 D coupled FE-BE model for the prediction of railway induced vibrations
Lopes et al. Vibrations inside buildings due to subway railway traffic.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model
Sheng et al. A comparison of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quasi-statically and dynamically induced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from trains with measurements
Kuo et al. Hybrid predictions of railway induced ground vibra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Liang et 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amping pad floating slab on the long-span steel truss cable-stayed bridge in urban rail transit
Kouroussis et al.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ram characteristics and rail profile on railway traffic ground-borne noise and vibration in the Brussels Region
Abadi et al. A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ballast settlement models using results from the Southampton Railway Testing Facility (SRTF)
Li et al. Structure-borne noise of railway composite bridg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Arvidsson et al. Train running safety on non-ballasted bridges
CN115357992B (zh) 一种轨道交通枢纽车站共构建筑环境振动预测方法
Sadeghi et al. Effect of rail irregularities on ride comfort of train moving over ballast-less tracks
Liu et al. Prediction of ground-borne vibration induced by a moving underground train based on excitation experiments
Insa et al.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of under-sleeper pads in high-speed line transition zones
Cai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vibration control effect of long elastic sleeper track in subways
Mirza et al. Ground vibration induced by railway traffic–the influence of vehicle parameters
Sadeghi et al. Development of train ride comfort prediction model for railway slab track system
Farahani et al. Modal based method to predict subway train-induced vibration in buildings
Xu et al. A spectral evolution model for track geometric degradation in train–track long-term dynamics
Song et al. Study on the structure-borne noise of U-shaped girder bridges with fully-enclosed sound barriers
Vogiatzis et al. Airborne and ground-borne noise and vibration from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
Khajehdezfuly et al. Effect of track flexibility on fatigue life of railway concrete slab track
Bin et al. Dyna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floating slab track system considering flexible wheelset
Hu et al. Floor vibration predictions based on train-track-building coupling model
Hu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ground vibrations due to heavy haul railway viaduct
CN111723423B (zh) 车辆引起隧道与土体竖向振动的时频混合预测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