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55574A - 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55574A CN115355574A CN202210237825.XA CN202210237825A CN115355574A CN 115355574 A CN115355574 A CN 115355574A CN 202210237825 A CN202210237825 A CN 202210237825A CN 115355574 A CN115355574 A CN 1153555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d
- heat
- equipment
- pipe network
- produ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267 b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sodium;chloride;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Na+].[Cl-] HPALAKNZSZLMCH-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1/00—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 F24D11/002—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accumulated in storage masses water heating syste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0—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using natural energy, e.g. solar energy, energy from the groun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2200/00—Heat sources or energy sources
- F24D2200/11—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包括:冷热源输配系统、多个用能设备、多种产热设备和多种产冷设备,每个用能设备的安装位置以设计为准;每个产热设备根据其周围的土地使用条件分布在最佳位置;每个产冷设备根据其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土地使用条件分布在最佳位置。本发明通过合理利用冷热源输配系统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土地使用条件布置不同产能或用能设备,顺利实现空调系统的限制因素转移,进而实现了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以分区域供冷供热为主、供电为辅,综合利用能源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暖通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领域系统形式多为大型的集中空调系统或分散的小型空调系统,集中式大型能源站具有调节不灵活,机房占地空间大等缺点,分散的小型空调系统则只能利用单一能源进行供冷供热,无法实现多能源互补。空调系统的供回水温夏季多为7℃/12℃,冬季多为50℃/40℃,无法满足末端利用不同品位热源达到节能目的多层次需求。空调系统的输配管网采用两管制或四管制,通常仅有流体输配及能量传递这两个作用,不具有蓄能的作用,且分散的小型空调系统之间不能进行相互的能源支援。
专利号为201821526598.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分布式冷热源的大型集中空调系统,包括大型能源站,大型能源站通过输配管网与用户单元相连,所述的输配管网上沿程分布着多个用户单元;所述的输配管网为三管制环状输配管网,包括并行的环状的主供水干管、环状的主回水干管和环状的第二回水干管,大型能源站的供水端与主供水干管相连,大型能源站的回水端与主回水干管相连,主回水干管与第二回水干管之间通过第二旁通管相连通;主供水干管与主回水干管之间通过第三旁通管相连通;该专利虽将集中式大型空调系统与分散式空调系统结合起来,但是无法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分布空调系统各个设备。
有鉴于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新型分布形式,以期顺利实现空调系统各个设备的限制因素转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合理利用冷热源输配系统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土地使用条件布置不同产能或用能设备,顺利实现空调系统的限制因素转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包括:
冷热源输配系统,包括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均用于输送冷热能;
多个用能设备,每个用能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每个用能设备的安装位置以设计为准;
多种产热设备,每个产热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每个产热设备根据其周围的土地使用条件分布在最佳位置;
多种产冷设备,每个产冷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每个产冷设备根据其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土地使用条件分布在最佳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种产热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热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热设备;每个第一产热设备和每个第二产热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
第一产热设备靠近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热电联产系统设置,第二产热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
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二产热设备择一工作,第一产热设备或第二产热设备择一通过供水管网将热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对应的产热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种产热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热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热设备;每个第一产热设备和每个第二产热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
第一产热设备靠近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热电联产系统设置,第二产热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
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二产热设备同时工作,第一产热设备产生的热能和第二产热设备产生的热能在供水管网汇聚后通过供水管网将热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第一产热设备或第二产热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种产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冷设备;
多种产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冷设备;每个第一产冷设备和每个第二产冷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
第一产冷设备靠近地下或地上水体满足第一产冷设备使用要求的位置设置,第二产冷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
第一产冷设备和第二产冷设备择一工作,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择一通过供水管网将冷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对应的产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种产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冷设备;每个第一产冷设备和每个第二产冷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
第一产冷设备靠近地下或地上水体满足第一产冷设备使用要求的位置设置,第二产冷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
第一产冷设备和第二产冷设备同时工作,第一产冷设备产生的冷能和第二产冷设备产生的冷能在供水管网汇聚后通过供水管网将冷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冷季,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的连通被阻断,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和/或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二产冷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
供暖季,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二产冷设备至少一种产冷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能设备为多个;
经多个用能设备使用之后的回水均可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到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第一产冷设备根据供冷或供暖的不同需求冷却或加热回水,冷却或加热的回水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再次输送到用能设备;
经多个用能设备使用之后的回水均可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到第一产热设备,第一产热设备加热回水,加热的回水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再次输送到用能设备;
每个用能设备通过回水管网将冷热能输送到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二产冷设备或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二产热设备,从第一产热设备、第一产冷设备、第二产冷设备或第二产热设备流出的载能冷热能通过供水管网输送到用能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种产冷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产冷设备;
第三产冷设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均连通,所述第三产冷设备靠近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二产热设备、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和第二产冷设备分别靠近一个用能设备设置。
在本公开中,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合理利用冷热源输配系统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土地使用条件布置不同产能或用能设备,顺利实现空调系统的限制因素转移,进而实现了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以分区域供冷供热为主、供电为辅,综合利用能源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原理框图一;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原理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相连通或者连通”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或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安装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楚、明白的理解本发明,进而支持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应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特在介绍本发明之前,针对其所涉及的术语名词作出如下解释:
冷热能是能流动的物质,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它的基本特征是没有一定的形状并且具有流动性。本发明实施例的冷热能,优选为水或盐水。供水管在间隔一定时间后水会降温/升温,由水泵从回水管网中回收重新加温/降温;产生冷热源系统,是指热源设备或冷源设备,冷量供应或热量供应一般是通过中间载体实现的,中间载体称为“冷媒”或“热媒”,常见的冷媒有制冷剂(氨、氟利昂等)、水(冷水)、盐水(氯化钠等),常见的热媒有水(热水或蒸气)、煤。生产冷媒的设备称作冷源设备(或制冷设备),生产热媒的设备称作热源设备,热源设备是发出热量的设备;冷源设备是发出热量的设备,制冷机是使用各种制冷机组用来制备低温冷水,向空调系统提供冷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回水”、“供水”、“连通”并非是对“管”功能进行的限定,而仅仅只是起区分作用。换句话说,回水管、供水管、连通管均可使用同一种管道,或者不同种管道,或者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管道,对此本发明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液体输送的管道,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包括冷热源输配系统、多个用能设备、多种产热设备和多种产冷设备,冷热源输配系统包括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均用于输送冷热能;每个用能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每个用能设备的安装位置以设计为准;每个产热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每个产热设备根据其周围的土地使用条件分布在最佳位置;每个产冷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每个产冷设备根据其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土地使用条件分布在最佳位置。
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均用于输送冷热能;用能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第一产热设备靠近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热电联产系统设置,第一产热设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均连通,第一产热设备产生的热能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到用能设备;第一产冷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第一产冷设备靠近水文地理条件满足第一产冷设备使用要求的位置设置,第一产冷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第一产冷设备产生的热能/冷能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到用能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水文地理条件,例如:江河湖泊等地面水体、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的地下水体。第一产冷设备优选采用地源第一产冷设备,地源第一产冷设备选用地热能,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地源第一产冷设备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等)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地源热泵是以岩土体、地层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系统。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种产热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热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热设备;每个第一产热设备和每个第二产热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第一产热设备靠近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热电联产系统设置,第二产热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二产热设备择一工作,第一产热设备或第二产热设备择一通过供水管网将热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对应的产热设备。
在实际应用时,在供暖季,由于第一产热设备可产生热水,热水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给用能设备,供用能设备采暖;第一产冷设备可产生热水,热水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给用能设备,供用能设备采暖。这样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一产冷设备均可用来产生热水,满足连通冷热源输配系统的各用能设备的用热需求。
考虑到便于供热,热电联产系统须靠近用能设备密集区域(即热负荷中心),既第一产热设备周围就近分布有多个用能设备,每个用能设备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
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种产热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热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热设备;每个第一产热设备和每个第二产热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第一产热设备靠近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热电联产系统设置,第二产热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二产热设备同时工作,第一产热设备产生的热能和第二产热设备产生的热能在供水管网汇聚后通过供水管网将热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第一产热设备或第二产热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冷热源输配系统需经过地热资源丰富的区域,方能实现第一产冷设备的分布式设置。地源第一产冷设备的选址之前,先勘探出地热资源丰富的区域,热泵主机安置在该区域附近地面,该区域附近地面需要有空地来建设专门的机房,优选机房距离其他建筑有一定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的冷热源输配系统还需要经过热电联产系统,热电联产系统是指在发电的同时,还利用汽轮机的抽汽或排汽为用户供热,供热冷热能进入冷热源输配系统。热电联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火力发电厂发电后的热水,经过再次加热后供暖。在热电联产系统中则采用供热式机组,除了供应电能以外,同时还利用作过功(即发了电)的汽轮机抽汽或排汽来满足生产和生活上所需热量。这种能量生产方式称为热电联产。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产热设备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与热电联产系统的供热式机组连通,利用供热式机组加热第一产热设备内的水。热电联产系统由于既发电又供热,第一产热设备容量大于同规模火电厂,因此热电联产系统必须比一般火电厂多增设至少一台第一产热设备以备用,这样热电联产系统具备至少两台第一产热设备,每台第一产热设备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产热设备,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由于第一产冷设备尤其是空气源第一产冷设备在冬天温度很低时不能运行,因此需要依靠第二产热设备发出的电通过热泵的电辅助部分产生热量来满足用能设备的供热需求。优选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产热设备靠近第一产冷设备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种产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冷设备;多种产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冷设备;每个第一产冷设备和每个第二产冷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第一产冷设备靠近地下或地上水体满足第一产冷设备使用要求的位置设置,第二产冷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第一产冷设备和第二产冷设备择一工作,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择一通过供水管网将冷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对应的产冷设备。
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多种产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冷设备;每个第一产冷设备和每个第二产冷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第一产冷设备靠近地下或地上水体满足第一产冷设备使用要求的位置设置,第二产冷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第一产冷设备和第二产冷设备同时工作,第一产冷设备产生的冷能和第二产冷设备产生的冷能在供水管网汇聚后通过供水管网将冷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
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的产冷、产热设备选用第一产热设备、第一产冷设备、第二产冷设备、第二产热设备和第三产冷设备,第一产热设备、第一产冷设备、第二产冷设备、第二产热设备和第三产冷设备采用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合理利用冷热源输配系统周围的地质条件、土地使用条件和水文地理条件分布不同能源设备,顺利实现现有集中供冷供暖空调系统的限制因素转移。
在供冷季,由于第一产热设备停用,第一产冷设备可产生冷水,冷水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给用能设备,供用能设备用冷。常规情况下供暖季的供回水温差大于供冷季的供回水温差,这样供冷季冷水的用量需求比供暖季的热水用量需求大,第一产冷设备产生的冷水可能无法满足用能设备的用冷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供冷季,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的连通被阻断,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和/或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二产冷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供暖季,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二产冷设备至少一种产冷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
请继续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除了包括冷热源输配系统、用能设备、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一产冷设备之外,还包括:第二产冷设备,第二产冷设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第二产冷设备靠近土地使用条件满足第二产冷设备安装的位置设置,第二产冷设备产生的冷能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到用能设备。在供冷季,第一产冷设备可产生冷水,第二产冷设备也产生冷水,两股冷水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混合,两股冷水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温度和流量,供各个用能设备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产冷设备优选为水冷式制冷机,水冷式制冷机由多个水冷式制冷机成,水冷式冷水机是利用壳管蒸发器使水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媒系统在吸收水中的热负荷,使水降温产生冷水后﹐通过压缩机的作用将热量带至壳管式冷凝器,由冷媒与水进行热交换﹐使水吸收热量后通过水管将热量带出外部的冷却塔散失(水冷却),开始时由压缩机吸入蒸发制冷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然后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送冷凝器;高压高温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使气体冷凝变为常温高压液体;当常温高压液体流入热力膨胀阀,经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湿蒸气,流入壳管蒸发器,吸收蒸发器内的冷冻水的热量使水温度下降;蒸发后的制冷剂再吸回到压缩机中,又重复下一个制冷循环。由于第二产冷设备需要安装在市政条件和规划政策条件允许的空地,常规情况下需要集中开辟一块土地安装第二产冷设备。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合理利用多个用能设备周围的小片空地,将第二产冷设备的不同冷水机安装在多个用能设备周围的不同小片空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不同小片空地的每个冷水机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的小片空地,体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灵活放置理念。灵活放置是指第二产冷设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放置,例如:充分利用用能设备周边的公园、草坪、空地等放置。本发明实施例选择灵活放置,整个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高度集成,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适于分散式布置在各地的空余会闲置地方,有助于空余或闲置地方的充分利用。由于空余或闲置地方会靠近用能设备,这有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能设备为多个;经多个用能设备使用之后的回水均可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到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第一产冷设备根据供冷或供暖的不同需求冷却或加热回水,冷却或加热的回水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再次输送到用能设备;经多个用能设备使用之后的回水均可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到第一产热设备,第一产热设备加热回水,加热的回水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再次输送到用能设备;每个用能设备通过回水管网将冷热能输送到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二产冷设备或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二产热设备,从第一产热设备、第一产冷设备、第二产冷设备或第二产热设备流出的载能冷热能通过供水管网输送到用能设备。
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种产冷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产冷设备;第三产冷设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均连通,第三产冷设备靠近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第三产冷设备,并且第三产冷设备靠近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设置,实现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的第二产冷设备、第三产冷设备及附属设备等装机容量的优化选择。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产冷设备,既有利于实现移峰填谷、节约运行费用,还可降低夏季供水温度,使冷热源输配系统在夏季能够实现大温差供冷。
为了更好实现电力的削峰填谷,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产冷设备,第三产冷设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均连通,第三产冷设备靠近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设置。
在实际应用时,冷热源输配系统还连通有蓄能模块,蓄能模块可以是大型蓄冰罐或大型蓄冰池,随着用户数量增多,该大型蓄冰罐或大型蓄冰池无法满足用户用能需求时,可在冷热源输配系统中增加中型或小型蓄冰池/罐,新增的中型或小型蓄冰池/罐满足新增用户用能需求,当然,考虑到蓄冰池释能输配管线越短能量损失越小,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型或小型蓄冰池/罐靠近新增用户设置。若定义大型蓄冰罐或大型蓄冰池为主第三产冷设备,中型或小型蓄冰池/罐为辅助第三产冷设备,则至少两个蓄能模块包括至少一个主第三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辅助第三产冷设备;辅助第三产冷设备就近向用冷用户供能,主第三产冷设备可向每个用冷用户供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可以是两管制系统、三管制系统、四管制系统甚至是四管以上系统,冷热源输配系统均为双管制系统。需要具体说明的是:两管制系统的冬季供应热水与夏季供应冷水都在同一管路系统中进行。两管制系统简单,初投资省。三管制系统是两根回水管一根供水管,或者两根供水管一根回水管,当选择两根供水管一根回水管时,分别设置冷、热的供水管和冷、热的换热器,而冷、热水的回水管共用一根。能同时满足供冷、供热要求;但由于冷、热水同时进入一根回水管造成混合损失大,热效率低,而且冷热环路互相串通系统水力工况复杂;初投资较双水管系统高。四管制系统有分开的冷、热的供、回水管和冷、热的换热器,克服了三管制系统存在的回水管混合损失问题。操作简单,能灵活实现同时供冷和供热;但管路系统复杂、初投资高。
本发明实施例在同一冷热源输配系统中设置多个用能设备和多个产冷、产热设备,夜间利用产冷设备向蓄冷设备和用能设备蓄能,日间用能设备把蓄冷设备的能量提供给用户,供用户使用,对电力起到削峰填谷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二产热设备、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和第二产冷设备分别靠近一个用能设备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以分区域供冷供热为主、供电为辅,综合利用能源效率高。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公开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公开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公开。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公开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热源输配系统,包括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均用于输送冷热能;
多个用能设备,每个用能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每个用能设备的安装位置以设计为准;
多种产热设备,每个产热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每个产热设备根据其周围的土地使用条件分布在最佳位置;
多种产冷设备,每个产冷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每个产冷设备根据其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土地使用条件分布在最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种产热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热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热设备;每个第一产热设备和每个第二产热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
第一产热设备靠近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热电联产系统设置,第二产热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
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二产热设备择一工作,第一产热设备或第二产热设备择一通过供水管网将热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对应的产热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种产热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热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热设备;每个第一产热设备和每个第二产热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
第一产热设备靠近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热电联产系统设置,第二产热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
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二产热设备同时工作,第一产热设备产生的热能和第二产热设备产生的热能在供水管网汇聚后通过供水管网将热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第一产热设备或第二产热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种产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冷设备;
多种产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冷设备;每个第一产冷设备和每个第二产冷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
第一产冷设备靠近地下或地上水体满足第一产冷设备使用要求的位置设置,第二产冷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
第一产冷设备和第二产冷设备择一工作,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择一通过供水管网将冷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对应的产冷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种产冷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产冷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产冷设备;每个第一产冷设备和每个第二产冷设备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连通;
第一产冷设备靠近地下或地上水体满足第一产冷设备使用要求的位置设置,第二产冷设备设置在冷热源输配系统沿线的空地上;
第一产冷设备和第二产冷设备同时工作,第一产冷设备产生的冷能和第二产冷设备产生的冷能在供水管网汇聚后通过供水管网将冷能输送到用能设备;用能设备产生的回水通过回水管网输送到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供冷季,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的连通被阻断,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和/或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二产冷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
供暖季,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二产冷设备至少一种产冷设备与冷热源输配系统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能设备为多个;
经多个用能设备使用之后的回水均可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到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第一产冷设备根据供冷或供暖的不同需求冷却或加热回水,冷却或加热的回水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再次输送到用能设备;
经多个用能设备使用之后的回水均可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输送到第一产热设备,第一产热设备加热回水,加热的回水通过冷热源输配系统再次输送到用能设备;
每个用能设备通过回水管网将冷热能输送到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二产冷设备或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二产热设备,从第一产热设备、第一产冷设备、第二产冷设备或第二产热设备流出的载能冷热能通过供水管网输送到用能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种产冷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产冷设备;
第三产冷设备与供水管网和回水管网均连通,所述第三产冷设备靠近第一产冷设备或第二产冷设备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种产热设备中第一产热设备和第二产热设备、多种产冷设备中第一产冷设备和第二产冷设备分别靠近一个用能设备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37825.XA CN115355574A (zh) | 2022-03-10 | 2022-03-10 | 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37825.XA CN115355574A (zh) | 2022-03-10 | 2022-03-10 | 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55574A true CN115355574A (zh) | 2022-11-18 |
Family
ID=84030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37825.XA Pending CN115355574A (zh) | 2022-03-10 | 2022-03-10 | 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55574A (zh) |
-
2022
- 2022-03-10 CN CN202210237825.XA patent/CN115355574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45549B (zh) | 一种液冷数据中心余热回收系统 | |
EA022321B1 (ru) | Система энергоснабжения | |
CN103307803A (zh) | 一种复合利用能量的冷、热水供应装置 | |
CN106415142A (zh) | 宽带区域加热和冷却系统 | |
CN103335467A (zh) | Lng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
CN102478272A (zh) | 一种太阳能供暖系统 | |
CN211695491U (zh) | 一种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与湖水源热泵复合的供能系统 | |
CN204718180U (zh) | 一种复合型区域供热供冷系统 | |
KR101753290B1 (ko) | 열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CN111219906A (zh) | 一种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与湖水源热泵复合的供能系统 | |
CN102384551B (zh) | 外融冰式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 |
CN213687359U (zh) | 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 | |
CN211977002U (zh) | 一种单供暖地源热泵系统 | |
CN102506473A (zh) | 直接蒸发式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 |
CN202303728U (zh) | 外融冰式冰蓄冷制冷系统 | |
CN115355574A (zh) | 一种分布式冷热源的空调系统 | |
CN202303727U (zh) | 直接蒸发式冰蓄冷制冷系统 | |
KR20080027180A (ko) | 지하수의 지상유출 방지기능을 갖는 지열공 연통구조 | |
CN213542710U (zh) | 一种灵活放置的分散式蓄能系统 | |
CN213514230U (zh) | 一种利用既有供热管网实现夏季供冷的系统 | |
CN210399090U (zh) | 带有热泵的冷热分隔式多组态双热源供热系统 | |
CN202303729U (zh) | 并联单泵式冰蓄冷制冷系统 | |
CN202284833U (zh) | 并联双泵式冰蓄冷制冷系统 | |
CN106500400A (zh) | 一种复合型区域供热供冷系统 | |
CN102506474B (zh) | 并联式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