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8390A - 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8390A
CN115348390A CN202211013652.XA CN202211013652A CN115348390A CN 115348390 A CN115348390 A CN 115348390A CN 202211013652 A CN202211013652 A CN 202211013652A CN 115348390 A CN115348390 A CN 115348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amera module
shooting
close
s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36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365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83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8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83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属于成像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对所述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所述近景拍摄模式对应的目标图像。

Description

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的摄像头设计方式分为定焦成像系统和自动对焦成像系统。其中,定焦成像系统一般设定固定对焦距离在30厘米到无穷远。对于成像品质要求更高的设备来说,通常采用自动对焦成像系统,对焦距离范围通常在7厘米以上。
对焦距离从远到近的过程中,轴外视场和轴上视场的最佳像面很难维持在同一平面,而图像传感器均为平面结构,因此在对焦位置拉近的过程中,轴外视场的场曲增加,图像四周会出现模糊的情况。随着用户对成像质量要求的提升,图像传感器的尺寸不断增加,这使得成像系统的景深范围进一步减小,拍摄近处物体时图像四周模糊的问题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能够解决拍摄距离较近时图像四周模糊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第二摄像头模组,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的等效焦距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所述方法包括:在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对所述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所述近景拍摄模式对应的目标图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第二摄像头模组,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的等效焦距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第一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第一增强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所述近景拍摄模式对应的目标图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拍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拍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拍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拍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两个等效焦距不同的摄像头模组,等效焦距小的摄像头模组,其景深大于等效焦距大的摄像头模组。在相同对焦距离的情况下,等效焦距大的摄像头模组获取的第一图像比等效焦距小的摄像头模组获取的第二图像四周更容易出现模糊,而第一图像没有出现模糊情况的中央部分则比第二图像更加清晰。通过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可以在保证第一图像中央清晰度的基础上,有效地减小第一图像四周的模糊问题,提高图像整体上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和移动终端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拍摄方法。示例性的,该拍摄方法可应用于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设备、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等各种移动终端,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101和摄像头模组102。这两个摄像头模组具有不同的等效焦距,并且具有自动对焦功能。为了便于表述,将等效焦距大的摄像头模组101称为第一摄像头模组,将等效焦距小的摄像头模组102称为第二摄像头模组。
等效焦距指的是摄像头模组的光电传感器芯片影像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等效成35mm底片相机的画幅对角线长度(42.27mm)时,其镜头的实际焦距所对应的35mm底片相机的镜头的焦距。
等效焦距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811622420000041
其中,f为摄像头模组中镜头的焦距,IMH为摄像头模组的成像范围,一般为摄像头模组使用的感光芯片的对角线长度。
下面,以上述移动终端为手机举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拍摄方法。
以手机为代表的小型化移动终端一般为4~8片镜片组成的镜头,对焦到不同物距时,通过驱动装置推动镜头整体移动,这个过程中镜头的焦距f不会发生变化,成像遵循高斯成像公式:
Figure BDA0003811622420000042
其中,u为物距,v为像距,f为镜头的焦距。由高斯成像公式可知,对焦距离拉远,即物距u增大时,若清晰成像,则像距v也需要增加,即镜头往远离传感器(sensor)的方向移动。一般手机的成像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在70°到90°之间,光轴附近的视场称为轴上视场,偏离光轴的视场称为轴外视场。在对焦距离从远到近的过程中,轴外视场的场曲增加,成像质量下降,对应的图像部分会存在模糊、虚化的现象。
并且,成像系统景深遵循如下公式:
ΔL1=(Fδu2)/(f2+Fδu) (2)
ΔL2=(Fδu2)/(f2-Fδu) (3)
ΔL=(2f2Fδu2)/(f4-F2δ2u2) (4)
其中,δ为镜头的弥散圆半径,f为镜头焦距,F为镜头光圈,u为对焦物距。由上述公式可知,对于光圈、焦距固定的光学系统,对焦距离减小时景深范围急速下降。
综上可知,摄像头模组使用的感光芯片尺寸越大、光圈越大、对焦距离越近时图像四周模糊、虚化的问题越严重。摄像头模组的焦距越大,拍摄的细节越多。本实施例中,对于等效焦距大的第一摄像头模组来说,其对焦到近景时,拍摄的图像比第二摄像头模组(对焦到相同的近景)拍摄的图像具有更多的细节,但图像四周模糊的问题比等效焦距小的第二摄像头模组严重,而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图像四周比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图像更加清晰。
示例性的,第一摄像头模组的等效焦距可以在19cm~25cm范围,第二摄像头模组的等效焦距可以在10cm~15cm范围。第一摄像头模组的等效焦距大于第二摄像头模组。等效焦距越大,景深越小,则第一摄像头模组的景深小于第二摄像头模组,第一图像比第二图像四周更容易模糊、虚化。
示例性的,第一摄像头模组的感光芯片的尺寸可以在1/2inch~4/3inch范围。第二摄像头模组的感光芯片的尺寸要小于第一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使用的感光芯片的尺寸越大,获取的图像的信噪比、色彩表现越好。因此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比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信噪比更高、色彩表现更优、图像解析力更好。
示例性的,第二摄像头模组的使用光圈小于等于第一摄像头模组。用F数可以表达光圈大小,F数通常也表示为Fno。Fno的数值与光圈大小成反比,Fno数值越大光圈越小,也就是说,第二摄像头模组的Fno数值更大。光圈越大,摄像头模组的通过性能更强,因此第一摄像头模组的通光性能更强,第一图像的亮度也大于第二图像。可选的,第一摄像头模组的Fno数值可以在1.2~2.0范围,第二摄像头模组的Fno数组可以大于等于1.8。
摄像头模组在对焦距离拉近时镜头往远离感光芯片的方向移动。示例性的,第一摄像头模组在对焦距离拉近时镜头的位移量大于第二摄像头模组,对焦行程大于第二摄像头模组。对焦行程越大,对焦精度越高,能够拍摄的近景范围越大。可选的,第一摄像头模组从无穷远对焦至20cm时,可以设置镜头和感光芯片的相对位移,即对焦行程大于等于150um,第二摄像头模组从无穷远对焦至20cm时,镜头和感光芯片相对位移,即对焦行程可以小于等于110um。
示例性的,第二摄像头模组可以包括黑白摄像模组。黑白摄像模组可以获取黑白图像,图像的亮度差异更加精细化。在与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彩色的第一图像进行融合时,该黑白图像能够提供更精细的亮度细节,从而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解析力。
手机的拍摄功能开启时,手机可以根据用户触发的拍摄指令来拍摄当前时间的图像,或者从当前时间开始拍摄一段时间内的视频进行存储,供用户查看。当手机开启拍摄功能,且处于第一拍摄模式时,手机可以执行如下步骤,如图2所示:
步骤10: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
步骤20: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
步骤30:对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近景拍摄模型对应的目标图像。
手机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在近景拍摄模式下,分别获取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图像,即第一图像,以及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图像,即第二图像。在近景拍摄模式下,第一摄像头模组与第二摄像头模组均对焦在近处的物体,等效焦距小的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四周比等效焦距大的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清晰,而第一图像比第二图像信噪比更高、色彩表现更优。
将第二图像与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地缓解第一图像的四周模糊的问题,得到整体清晰、且色彩表现优异的第三图像,提升拍摄的清晰度。同时,手机通过上述第一摄像头模组、第二摄像头模组可以在对焦距离较小时仍能够清晰对焦,能够降低最小对焦距离,增大对焦范围,增大拍摄场景。
对第三图像再进行增强处理可以进一步改善图像模糊的问题,得到图像质量更好的目标图像。最终得到的目标图像可以作为近景拍摄模式的拍摄结果进行展示和存储。
此外,如果不触发第一拍摄模式,手机可以按照正常的拍摄模式进行拍照。正常的拍摄模式可以包括采用其他摄像头模组拍摄、采用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或者采用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等拍摄方式。例如,在对焦距离较远时,手机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模组进行拍摄。下面介绍步骤10中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具体方法。
手机可以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响应于该触发操作,触发近景拍摄模式。具体的,当手机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功能开启,显示拍摄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该拍摄界面的交互操作进行拍摄,例如拍摄图像、视频等。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拍摄界面的特定的触发操作可以触发手机的近景拍摄模式,从而将第一摄像头模组、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图像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第三图像。可选的,触发操作也可以包括点击手机上的实体按键的操作;或者触发操作可以包括点击、滑动、长按虚拟按钮的操作,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手机可以显示拍摄界面301,该拍摄界面301中包括“增强”控件302。触发操作可以是点击控件302的操作。当手机接收到用户点击控件302的操作时,手机可以触发近景拍摄模式。此外,触发操作也可以是其他操作,例如点击拍摄界面301中的控件303的操作等,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在近景拍摄模式下,当手机接收到点击拍照控件304的操作时,第一摄像头模组和第二摄像头模组分别针对同一近景进行拍摄,得到当前拍摄的图像。可选的,在不触发第一拍摄模式的情况下,手机接收拍摄指令,如点击拍照控件303的操作时,手机可以按照正常的拍摄模式进行拍照。
示例性的,手机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模组获取第一图像,确定第一图像的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各自的解析力;在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各自的解析力之间的差异大于特定的阈值(即第二阈值)时,手机可以自动地触发近景拍摄模式。
解析力是衡量摄像头模组性能的指标。通过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Function,MTF)可以表达解析力。计算第一摄像头模组获取的第一图像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MTF的值,然后比较两者的差异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中心区域的MTF值与周边区域的MTF值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阈值,则说明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得到的图像存在周边模糊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手机自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
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手机可以获取对焦距离检测模块检测的对焦物距,在该对焦物距小于特定的阈值(即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手机自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摄像头模组与第二摄像头模组对焦的物体相同。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手机还可以包括对焦距离检测模块401,该对焦距离检测模块401可以通过标定烧录信息、单点激光测距、双目视觉等方法测量要拍摄的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对焦物距。或者,该对焦距离检测模块401还可以通过飞行时间法(Time ofFlight,TOF)等方法确定对焦物距,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当手机开启拍照功能时,可以实时获取对焦距离检测模块实时检测的对焦物距,当对焦物距小于第一阈值时,则第一摄像头模组对焦的物体与第一摄像头模组的距离较近,容易发生图像四周模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手机自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可选的,第一阈值可以通过MTF值来确定,例如将0.5视场(Field)处第二摄像头模组的MTF值大于第一摄像头模组MTF值时的对焦物距作为第一阈值。
示例性的,手机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触发近景拍摄模式,例如当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场景识别出当前拍摄的场景为近景或者微距时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等。触发近景拍摄模式时,手机可以分别获取第一摄像头模组与第二摄像头模组针对相同拍摄场景拍摄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接下来,在步骤20中,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第三图像。示例性的,对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融合时,对第一图像中不同频率的信息可以确定不同大小的窗口,然后基于第一图像各个部分的频率按照不同窗口对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对应部分进行滤波处理,得到融合后的第三图像。
举例来说,确定第一图像中的低频部分以及高频部分,对于低频部分按照较大的窗口,例如10×10、100×100等,对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对应部分进行滤波,得到低频部分融合后的信息。按照不同大小的窗口进行图像融合,可以减少信息混叠,确定图像融合质量。
可选的,通过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多张方式可以实现对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融合,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前,手机可以获取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多幅图像,作为第一候选图像,以及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多幅图像,作为第二候选图像。例如,手机可以按照预设时段采集第一摄像头模组的多张第一候选图像,然后再采集第二摄像头模组的多张图像;或者手机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模组与第二摄像头模组交替采集多张第一候选图像与第二候选图像等。利用多张第一候选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作为第一图像。通过图像增强处理能够提高第一图像信噪比、分辨率等指标,改善第一图像画质,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目标图像的画质。
其中,图像增强处理可以包括多帧降噪算法、超分辨率重建等算法,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特殊限定。第二摄像头模组可以为黑白摄像模组,因此第二候选图像可以为黑白图像。黑白图像具有更加精细的光影、纹理等细节,在于第一图像进行融合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质量。
示例性的,手机从第二图像中分割出与第一图像视场角相同的图像区域;将该图像区域与第一图像进行融合,融合后的图像为第三图像。
第一图像的视场角大于第二图像,更符合用户的拍摄习惯,因此可以将第二图像进行裁切,从中分割出与第二图像视场角相同的图像区域。然后计算该图像区域与第一图像的视差,根据视差将该图像区域与第一图像对齐。可选的,通过光流法、块匹配法等图像对齐算法可以将图像区域与第一图像进行对齐,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对齐后的图像区域可以与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第三图像。
在步骤30中,对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得到增强处理后的目标图像。增强处理算法可以采用深度学习模型,也可以采用传统的增强处理算法,例如灰度变换算法、直方图均衡算法、均值滤波、高斯滤波等等,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拍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启动拍摄。手机在接收到用户启动拍摄的操作时,启动拍摄功能。例如,手机接收到用户点击“相机”按钮时,启动拍摄功能。步骤502:确定是否触发近景拍摄模式。举例来说,当手机接收用于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触发操作时,可以触发近景拍摄模式,或者当手机检测到对焦物距小于第一阈值时可以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等。如果没有触发近景拍摄模式,则按照正常的拍摄模式进行拍摄。步骤503:获取第一摄像头模组的第一图像。步骤504:获取第二摄像头模组的第二图像。步骤505:对第二图像进行分割,得到图像区域。步骤506:将第一图像、图像区域进行融合。步骤507: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示例性的,通过图像增强算法,例如深度学习模型等方式可以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增强,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质量。步骤508:输出增强处理后的图像。增强处理后的图像即为近景拍摄模式下的拍摄结果,可以存储在缓存中,也可以进行显示,以供用户查看。
本实施方式中,等效焦距大的第一摄像头模组可以拍摄信噪比高、色彩表现好的第一图像,而等效焦距小的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得到的第二图像四周不容易出现虚化、模糊的问题。通过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同时保留了第一摄像头模组与第二摄像头模组的优点,在微距下仍然得到清晰对焦的图像,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增大了拍摄范围。例如,手机的摄像头模组能够拍摄的物距在5cm到无穷远,通过第一摄像头模组与第二摄像头模组的配合,手机可以实现对焦距离4cm处的清晰对焦。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拍摄装置。下面,以拍摄装置中执行拍摄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60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61,用于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第一融合模块62,用于将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第一增强模块63,用于对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近景拍摄模式对应的目标图像。
本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通过将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与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同时保留了第一摄像头模组与第二摄像头模组的优点,在微距下仍然得到清晰对焦的图像,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并能够增大对焦范围,增大拍摄场景。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摄像头模组的感光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摄像头模组的对焦行程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对焦距离检测模块,所述拍摄装置60还包括:第一触发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对焦距离检测模块检测的对焦物距,在所述对焦物距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触发所述第一拍摄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对焦的物体相同。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拍摄装置60还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第二触发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触发操作,触发所述近景拍摄模式。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拍摄装置60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各自的解析力;第三触发模块,用于在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周边区域各自的解析力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阈值时,触发所述近景拍摄模式。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融合模块61具体包括:第一分割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图像中分割出与所述第一图像视场角相同的图像区域;第二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图像区域与所述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拍摄装置60还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多幅第一候选图像,对所述多幅第一候选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第一图像;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多幅第二候选图像,对所述多幅第二候选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第二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示例性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5中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700,包括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存储器70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7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701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存储器702上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在处理器701上运行时,可执行: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对所述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所述近景拍摄模式对应的目标图像。
图8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移动终端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801、网络模块8102、音频输出单元803、输入单元804、传感器805、显示单元806、用户输入单元807、接口单元808、存储器809、以及处理器8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移动终端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8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810可用于: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对所述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所述近景拍摄模式对应的目标图像。
输入单元8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8042,图形处理器8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第一摄像头模组、第二摄像头模组等)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如第一图像、第二图像等)进行处理。显示单元806可包括显示面板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061。用户输入单元807包括触控面板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0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8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存储器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8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80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80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80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8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8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该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拍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第二摄像头模组,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的等效焦距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所述方法包括:
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
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
对所述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所述近景拍摄模式对应的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的感光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的对焦行程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对焦距离检测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对焦距离检测模块检测的物距,在所述物距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触发所述近景拍摄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与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对焦的物体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的触发操作;
响应于所述触发操作,触发所述近景拍摄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的中心区域与周边区域各自的解析力;
在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周边区域各自的解析力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二阈值时,触发所述近景拍摄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包括:
从所述第二图像中分割出与所述第一图像视场角相同的图像区域;
将所述图像区域与所述第一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融合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多幅第一候选图像,对所述多幅第一候选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第一图像;
获取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多幅第二候选图像,对所述多幅第二候选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得到第二图像。
9.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摄像头模组、第二摄像头模组,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的等效焦距小于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触发近景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一图像,以及所述第二摄像头模组拍摄的第二图像;
第一融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进行融合,得到第三图像;
第一增强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三图像进行增强处理,获得所述近景拍摄模式对应的目标图像。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拍摄方法。
CN202211013652.XA 2022-08-23 2022-08-23 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Pending CN1153483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3652.XA CN115348390A (zh) 2022-08-23 2022-08-23 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3652.XA CN115348390A (zh) 2022-08-23 2022-08-23 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8390A true CN115348390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3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3652.XA Pending CN115348390A (zh) 2022-08-23 2022-08-23 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839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540A (zh) * 2018-11-05 2019-01-2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多摄镜头组的摄影校正方法及摄影装置
CN112188096A (zh) * 2020-09-27 2021-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10598A (zh) * 2021-08-11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设备
CN114245018A (zh) * 2021-12-22 2022-03-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7540A (zh) * 2018-11-05 2019-01-2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多摄镜头组的摄影校正方法及摄影装置
CN112188096A (zh) * 2020-09-27 2021-01-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及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10598A (zh) * 2021-08-11 2021-1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设备
CN114245018A (zh) * 2021-12-22 2022-03-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及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8776B1 (ko)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기기, 및 장치
CN107977940B (zh) 背景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32264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691193B (zh) 摄像头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076278B (zh)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9016425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age processing
US10827107B2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for terminal and terminal
CN111479065A (zh) 相机视场角同步方法及装置、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WO2021134179A1 (zh) 对焦方法、装置、拍摄设备、可移动平台和存储介质
CN113630549B (zh) 变焦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60092314A1 (en) Autofocus using a filter with multiple apertures
CN103888663A (zh)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拾取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10677580B (zh) 拍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019734B (zh) 图像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54085A (zh) 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66782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47067A (zh) 拍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55957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6546316B (zh) 切换摄像头的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0602397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348390A (zh) 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CN115134532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086558B (zh) 对焦方法、摄像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45872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6957926A (zh) 图像放大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