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7912A - 宽带平衡双工器 - Google Patents

宽带平衡双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7912A
CN115347912A CN202211116575.0A CN202211116575A CN115347912A CN 115347912 A CN115347912 A CN 115347912A CN 202211116575 A CN202211116575 A CN 202211116575A CN 115347912 A CN115347912 A CN 115347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un
coupled
variable impedance
antennas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165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47912B (zh
Inventor
N·穆哈雷莫维奇
许俊海
R·瓦斯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Inc
Priority to CN2022111165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79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7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7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47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7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04B1/48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in circuits for connecting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to a common transmission path, e.g. by energy of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6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3F1/565Modifications of input or output impedan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induc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18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 H03F3/19High-frequency amplifiers, e.g.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4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 H03F3/245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2Networks for transforming balanced signals into unbalanced signals and vice versa, e.g. balu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29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45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a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6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7/463Duplex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宽带平衡双工器。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涉及将电子设备的接收器电路与发射信号和该发射信号的泄漏隔离。为此,在接收器电路和发射电路之间设置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可包括多个可变阻抗设备和一个或多个天线。该可变阻抗设备的该阻抗可为平衡的,使得特定频率下或特定频带内的信号可穿过该隔离电路或被该隔离电路阻止。该隔离电路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双平衡双工器以实现改善的隔离。该隔离电路还可增加该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可用的带宽。

Description

宽带平衡双工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11月15日、申请号为202111345932.6、发明名称为“宽带平衡双工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整体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高带宽无线信号的隔离。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各自耦接到天线以使得该电子设备能够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电子设备可包括电平衡双工器(EBD),该电平衡双工器将发射器与第一频率范围的接收信号隔离,并且将接收器与第二频率范围的发射信号隔离(例如,从而实现频分双工(FDD)操作)。这样,当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时,可减少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干扰。然而,这些通信可能受到插入损耗的负面影响,这些插入损耗由EBD的部件提供的发射信号和/或接收信号的不太理想的隔离而引起。此外,EBD或常规双平衡双工器的带宽可能不足以支持高带宽(例如,大于10MHz)操作。
发明内容
下面阐述本文所公开的某些实施方案的概要。应当理解,呈现这些方面仅仅是为了向读者提供这些特定实施方案的简明概要,并且这些方面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实际上,本公开可涵盖下面可没有阐述的多个方面。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该电子设备可具有:发射电路,该发射电路向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发射信号;和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从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接收信号。该电子设备可具有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包括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并且发射电路可将发射电路与接收信号隔离。该隔离电路可具有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并且发射电路与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并联。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可防止来自发射电路的泄漏信号进入接收电路。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射频收发器电路,该射频收发器电路可具有发射电路,该发射电路通信地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射频收发器电路可具有接收电路,该接收电路通信地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射频收发器电路可具有第一双工器,该第一双工器耦接到接收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天线并且设置在接收电路与一个或多个天线之间。第一双工器可具有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和耦接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第一组可变阻抗设备。射频收发器电路可具有第二双工器,该第二双工器耦接到接收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天线并且设置在接收电路与一个或多个天线之间。第二双工器可具有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和耦接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第二组可变阻抗设备。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装备,该用户装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和功率放大器。该用户装备可具有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具有第一变压器,该第一变压器耦接到功率放大器和一个或多个天线并且设置在功率放大器与一个或多个天线之间。该隔离电路可具有:第一可变阻抗设备,该第一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可变阻抗设备,该第二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第一变压器。该隔离电路可具有第二变压器,该第二变压器耦接到功率放大器和一个或多个天线并且设置在功率放大器与一个或多个天线之间。第二变压器可与第一变压器并联设置。隔离电路可具有:第三可变阻抗设备,该第三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第二变压器;和第四可变阻抗设备,该第四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第二变压器。
对上述特征的各种改进可能相对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而存在。也可在这些各个方面中加入其他特征。这些改进和附加特征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任何组合的形式存在。例如,下面讨论的与一个或多个所示实施方案相关的各种特征可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形式结合到本发明上述方面的任何一个中。上文所呈现的简要概要仅旨在使读者熟悉本公开实施方案的特定方面和上下文,并不限制要求保护的主题。
附图说明
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并参考下文所述的附图时可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1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该电子设备可实现图1所示的部件和/或下图中所述的电路和/或部件。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1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性收发器电路的框图。
图4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3的示例性收发器电路的接收器电路的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3的示例性收发器电路的发射器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3的示例性收发器电路的示意图,该示例性收发器电路具有用于将发射器/接收器电路与接收信号/发射信号隔离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和用于减少插入损耗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3的收发器电路的示例性双工器的示意图,该示例性双工器具有附加的可变阻抗设备以增强隔离。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用图6的双工器实现的示例性双平衡双工器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1的电子设备的收发器电路的示例性四工器模块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8的示例性四工器模块的示例性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描述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方案。为了提供这些实施方案的简要描述,本说明书中未描述实际具体实施的所有特征。应当了解,在任何此类实际具体实施的开发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必须要作出特定于许多具体实施的决策以实现开发者的具体目标,诸如符合可从一个具体实施变化为另一具体实施的与系统相关和与商业相关的约束。此外,应当理解,此类开发工作有可能复杂并且耗时,但是对于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其仍将是设计、加工和制造的常规工作。
当介绍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案的元件时,冠词“一个/一种”和“该/所述”旨在意指存在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旨在被包括在内,并且意指可存在除列出的元件之外的附加元件。附加地,应当理解,参考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或“实施方案”并非旨在被解释为排除也结合所引述的特征的附加实施方案的存在。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术语“大致”、“接近”、“大约”和/或“基本上”的使用应理解为意指包括靠近目标(例如,设计、值、量),诸如在任何合适或可设想误差的界限内(例如,在目标的0.1%内、在目标的1%内、在目标的5%内、在目标的10%内、在目标的25%内等)。
本公开涉及使用双平衡双工器(DBD)来隔离无线通信设备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无线信号。当使用电子设备中的DBD来将发射器与接收信号隔离并且将接收器与发射信号隔离时,可变阻抗设备(例如,阻抗梯度、阻抗调谐器)可用于将DBD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例如,变压器)置于平衡状态和不平衡状态以阻止和实现信号的通过。例如,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阻抗梯度可用作滤波器,该滤波器在通带中具有高阻抗并且在阻带(例如,抑制带)中具有低阻抗。相反,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阻抗调谐器可用作滤波器,该滤波器在通带中具有低阻抗并且在阻带中具有高阻抗。因此,在通带中,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是不平衡的,并且在通带中具有频率的信号穿过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在阻带中,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是平衡的,并且信号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处破坏性地组合。然而,DBD的通带的带宽可受到限制(例如,限制为约10兆赫(MHz))。此外,由在现实世界条件下操作的DBD的非理想部件引起的插入损耗(例如,功率损耗)可降低DBD的通信能力。
本文的实施方案提供了各种装置和技术以减少插入损耗,同时增加DBD的带宽并且保持或改善电子设备的发射器与接收器的隔离。为此,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包括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可具有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发射器与天线之间,该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将发射器与天线所接收的信号隔离,并且使得从发射器发送的发射信号能够穿过到达天线。隔离电路还可具有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发射器和天线之间,该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基本上防止、减少或减轻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泄漏信号。隔离电路还可包括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天线和接收器之间,该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将接收器与发射信号隔离,并且使接收信号能够从天线传递到接收器。隔离电路可另外包括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基本上防止、减少或减轻从天线到发射器的泄漏信号。
每个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可包括一组线圈,诸如四个线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对线圈(例如,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发射器侧上、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接收器侧上、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天线侧上)可耦接到可变阻抗设备,该可变阻抗设备可调谐以将相应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置于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另一对线圈可不耦接到此类可变阻抗设备。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每对线圈可耦接到可变阻抗设备,使得每对线圈可在平衡状态下操作以增强接收器与发射信号的隔离和/或增强发射器与接收信号的隔离。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电子设备10的框图。除了别的之外,电子设备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为方便起见,在本文统称为单个处理器,其可任何合适形式的处理电路实现)、存储器14、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6、显示器18、输入结构22、输入/输出(I/O)接口24、网络接口26和电源29。图1中所示的各种功能块可包括硬件元件(包括电路)、软件元件(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代码)或硬件元件和软件元件两者的组合。处理器12、存储器14、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6、显示器18、输入结构22、输入/输出(I/O)接口24、网络接口26和/或电源29可各自彼此直接或间接通信地耦接(例如,通过或经由另一个部件、通信总线、网络),以在彼此之间发射和/或接收数据。应当指出的是,图1仅是特定具体实施的一个示例,并且旨在示出可存在于电子设备10中的部件的类型。
以举例的方式,电子设备10可表示任何合适的计算设备的框图,包括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子或手持式电子设备(例如,无线电子设备或智能电话)、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和其他类似设备。应当注意,图1中的处理器12和其他相关项目在本文中可以被一般性地称为“数据处理电路”。这种数据处理电路可整体或部分地被实施成软件、软件、硬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此外,处理器12和图1中的其他相关项可以是单个独立的处理模块,或者可完全或部分地结合在电子设备10内的其他元件中的任一个元件内。处理器12可用通用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控制器、状态机、门控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专用硬件有限状态机或可执行信息的计算或其他操纵的任何其他合适的实体的组合来实现。处理器12可执行本文和下文所述的各种功能。
在图1的电子设备10中,处理器12可与存储器14和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6可操作地耦接,以执行各种算法。由处理器12执行的此类程序或指令可存储在包括一个或多个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任何合适的制品中。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存储器14和/或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6,单独地或共同地,以存储指令或例程。存储器14和非易失性存储装置16可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可执行指令的任何合适的制品,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重写闪存存储器、硬盘驱动器、和光盘。此外,在此类计算机程序产品上编码的程序(例如,操作系统)还可包括可由处理器12执行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提供各种功能的指令。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显示器18可有利于用户观看在电子设备10上生成的图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显示器18可以包括可以有利于用户与电子设备10的用户界面进行交互的触摸屏。此外,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显示器1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或这些和/或其他显示技术的某种组合。
电子设备10的输入结构22可使得用户能够与电子设备10进行交互(例如,按下按钮以增大或减小音量水平)。正如网络接口26那样,I/O接口24可以使电子设备10能够与各种其他电子设备进行交互。网络接口26可例如包括用于以下各项的一个或多个接口:个人局域网(PAN)诸如
Figure BDA0003845565540000071
网络、局域网(LAN)或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采用IEEE802.11x系列协议中的一个协议(例如,
Figure BDA0003845565540000072
)的网络和/或广域网(WAN)诸如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相关的任何标准包括例如第三代(3G)蜂窝网络、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第四代(4G)蜂窝网络、长期演进
Figure BDA0003845565540000073
蜂窝网络、长期演进授权辅助接入(LTE-LAA)蜂窝网络、第五代(5G)蜂窝网络和/或新无线电(NR)蜂窝网络。具体地讲,网络接口26可包括例如用于使用包括毫米波(mmWave)频率范围(例如,24.25-300千兆赫(GHz))的5G规范的Release-15蜂窝通信标准的一个或多个接口。电子设备10的网络接口26可允许通过前述网络(例如,5G、Wi-Fi、LTE-LAA等)进行通信。
网络接口26还可包括例如用于以下各项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宽带固定无线接入网络(例如,
Figure BDA0003845565540000074
)、移动宽带无线网络(移动
Figure BDA0003845565540000075
)、异步数字用户线路(例如,ADSL、VDSL)、数字视频地面广播(DVB-
Figure BDA0003845565540000076
)网络及其扩展DVB手持(DVB-
Figure BDA0003845565540000077
)网络、超宽带(UWB)网络、交流(AC)功率线等。
如图所示,网络接口26可包括收发器3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收发器30的全部或部分可设置在处理器12内。收发器30可支持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图1中未示出)发射和接收各种无线信号。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天线的阻抗可能干扰双工功能和/或降低发射路径与接收路径之间的隔离。为了防止一个或多个天线引起的此类干扰,可使用可变阻抗设备(诸如阻抗调谐器)来基本上匹配天线的阻抗。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收发器30可包括双工器(图1中未示出)。双工器在单条路径上实现双向通信,同时将沿每个方向行进的信号彼此分离。例如,双工器可启用频分双工(FDD),使得双工器可将电子设备10的发射器与第一频带的接收信号隔离,同时将电子设备10的接收器与第二频带的发射信号隔离(例如,将发射器与接收器隔离,反之亦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双工器可包括将发射器与接收信号隔离并且/或者将接收器与发射信号隔离的多个可变阻抗设备。双工器可包括电平衡双工器、双平衡双工器或任何其他合适形式的双工器。
电子设备10的电源29可包括任何合适的电源,诸如可再充电的锂聚合物(Li-poly)电池和/或交流电(AC)电源转换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电子设备10可以采取以下形式:计算机、便携式电子设备、可穿戴电子设备,或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电子设备10的功能框图,该电子设备可实现图1中所示的部件和/或下图中所述的电路和/或部件。如图所示,处理器12、存储器14、收发器30、发射器52、接收器54和/或天线55(示出为55a-55n)可彼此直接或间接通信地耦接(例如,通过或经由另一个部件、通信总线、网络),以在彼此之间发射和/或接收数据。
电子设备10可包括发射器52和/或接收器54,该发射器和/或接收器分别使得能够经由例如与电子设备10相关联的网络或直接连接和外部收发器(例如,以小区、eNB(E-UTRAN节点B或演进节点B)、基站等的形式)来在电子设备10与远程位置之间发射和接收数据。如图所示,发射器52和接收器54可组合到收发器30中。电子设备10还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天线55a至55n,该一个或多个天线电耦接到收发器30。天线55a-55n可以全向或定向配置、单波束、双波束或多波束布置等进行配置。每个天线55可与一个或多个波束和各种配置相关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实现为多波束天线时,每个波束都具有其自己的收发器30。根据各种通信标准的需要,电子设备10可包括(未示出)多个发射器、多个接收器、多个收发器和/或多个天线。
发射器52可被配置为无线地发射具有不同分组类型或功能的分组。例如,发射器52可被配置为发射由处理器12生成的不同类型的分组。接收器54可被配置为无线地接收具有不同分组类型的分组。在一些示例中,接收器54可被配置为检测所使用的分组的类型并相应地处理该分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发射器52和接收器54可被配置为经由其他有线或有线系统或装置来发射和接收信息。
如图所示,电子设备10的各种部件可通过总线系统56耦接在一起。总线系统56可包括例如数据总线以及除数据总线之外的电源总线、控制信号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电子设备10的部件可耦接在一起,或使用一些其他机制彼此接受或提供输入。
如上所述,电子设备10的收发器30可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该发射器和接收器耦接到至少一个天线,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电子设备10可包括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具有耦接到多个可变阻抗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一个或多个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将发射器与接收信号隔离并且将接收器与发射信号隔离,从而在通信时减少干扰。具体地,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一对可变阻抗设备可被调谐至平衡状态以阻止特定频率范围(例如,阻带)的信号穿过,并且可被调谐至不平衡状态以使得另一频率范围(例如,通带)的信号能够穿过。然而,用于从发射器发送的发射信号的发射路径可从天线朝向接收器分支。因此,在接收器的方向上行进的分支发射信号可以是可能干扰由天线接收的信号的泄漏信号。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由天线接收的信号的一部分可朝向发射器分支。在发射器的方向上行进的分支接收信号可以是可能干扰经由天线所发射的信号的附加或另选的泄漏信号。
本文的实施方案提供了各种装置和技术以通过保持电子设备10的发射器与接收器的隔离来减少或基本上防止此类干扰。为此,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包括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可具有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发射器与天线之间,该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将发射器与天线所接收的信号隔离,并且使得从发射器发送的发射信号能够穿过到达天线。隔离电路还可具有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发射器和天线之间,该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基本上防止、减少或减轻从发射器到接收器的泄漏信号。隔离电路还可包括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天线和接收器之间,该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将接收器与发射信号隔离,并且使接收信号能够从天线传递到接收器。隔离电路可另外包括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该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基本上防止、减少或减轻从天线到发射器的泄漏信号。
每个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可包括一组线圈,诸如四个线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一对线圈(例如,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发射器侧上、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接收器侧上、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天线侧上)可耦接到可变阻抗设备,该可变阻抗设备可调谐以将相应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置于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另一对线圈可不耦接到此类可变阻抗设备。然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每对线圈可耦接到可变阻抗设备,使得每对线圈可在平衡状态下操作以增强接收器与发射信号的隔离和/或增强发射器与接收信号的隔离。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电子设备10的示例性收发器电路50的框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示例性收发器电路50可设置在相对于图1所述的收发器30中。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收发器电路50可设置在网络接口26中并且耦接到收发器30。
如图所示,收发器电路50包括隔离电路58,该隔离电路设置在发射(TX)电路52与接收(RX)电路54之间。隔离电路58通信地耦接到TX电路52和RX电路5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隔离电路58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55。在一些另选实施方案中,一个或多个天线55可设置在隔离电路58内。隔离电路58使得来自TX电路52的第一频率范围的信号(例如,发射信号)能够穿过到达一个或多个天线55,并且阻止第一频率范围的信号穿过到达RX电路54。隔离电路58还使得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所接收的第二频率范围的信号(例如,接收信号)能够穿过到达RX电路54,并且阻止第二频率范围的信号穿过到达TX电路52。每个频率范围可以是大于约10MHz的任何合适的带宽(诸如介于1千兆赫(GHz)和100千兆赫之间(例如,10兆赫(MHz)),并且包括任何合适的频率。例如,第一频率范围(例如,TX频率范围)可介于880MHz和890MHz之间,并且第二频率范围(例如,RX频率范围)可介于925MHz和936MHz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隔离电路58将RX电路54与由TX电路52生成的发射(TX)信号隔离。例如,当发射TX信号时,TX信号中的一些TX信号(例如,TX泄漏信号)可朝向RX电路54传播。如果TX泄漏信号的频率在RX频率范围内(例如,是RX电路54支持的频率),则TX泄漏信号可能干扰RX信号和/或RX电路54。为了防止此类干扰,隔离电路58可将RX电路54与TX泄漏信号隔离。
在附加或另选实施方案中,隔离电路58将TX电路52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所接收的接收(RX)信号隔离。例如,当从一个或多个天线55接收RX信号时,RX信号中的一些RX信号(例如,RX泄漏信号)可朝向TX电路52传播。如果RX泄漏信号的频率在TX频率范围内(例如,是TX电路52支持的频率),则RX泄漏信号可能干扰TX信号和/或TX电路52。为了防止此类干扰,隔离电路58可将TX电路52与RX泄漏信号隔离。
图4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接收电路(例如,RX电路)54的示意图。如图所示,RX电路54可包括例如低噪声放大器(LNA)60、滤波器电路61、解调器62和模数转换器(ADC)63。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号可经由隔离电路58被发送到RX电路5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除LNA 60、滤波器电路61、解调器62和ADC 63之外或另选地,RX电路54可包括诸如混频器、数字下变频器等的部件。
LNA 60和滤波器电路61可接收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接收的RX信号。LNA 60可将RX信号放大到合适的水平以供电路的其余部分进行处理。滤波器电路61可包括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滤波器,诸如带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或抽取滤波器,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滤波器电路61可从RX信号移除不期望的噪声,诸如跨信道干扰。滤波器电路61还可移除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接收的频率不同于期望信号的附加信号。经滤波的RX信号被发送到解调器62。解调器62可移除RF包络并从经滤波的RX信号中提取经解调的信号以进行处理。ADC 63接收经解调的模拟信号并将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使得该信号可被电子设备10进一步处理。
图4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发射电路(例如,TX电路)52的示意图。如图所示,TX电路52可包括例如滤波器电路64、功率放大器(PA)65、调制器66和数模转换器(DAC)6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除滤波器电路64、PA 65、调制器66和DAC 67之外或另选地,TX电路52可包括诸如数字上变频器等的部件。
要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发射的包含信息的数字信号被提供给DAC67。DAC 67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调制器66可将经转换的模拟信号与载波信号组合以生成无线电波。PA 65从调制器66接收经调制的信号。PA 65将该经调制的信号放大到合适的水平,以驱动该信号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的发射。类似于滤波器电路61,TX电路52的滤波器电路64可从经放大的信号中移除不期望的噪声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发射。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3的收发器电路50的示意图,该收发器电路具有用于将发射器/接收器电路与接收信号/发射信号隔离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例如,70、72)以及用于减少插入损耗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例如,74、76)。如图所示,隔离电路58包括并联设置在TX电路52与一个或多个天线55之间的两个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以及并联设置在RX电路54与一个或多个天线55之间的两个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76。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经由第一节点94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55,并且两个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76经由第二节点96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55。
可变阻抗设备78、80、82、84、86、88、90、92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74、76中的每一者。如图所示,可变阻抗设备78、80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可变阻抗设备82、84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可变阻抗设备86、88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并且可变阻抗设备90、92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6。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变阻抗设备78、80、82、84、86、88、90、92可被实施成阻抗调谐器、阻抗梯度或两者。
阻抗梯度(诸如可变阻抗设备78)可作为阻抗开关操作,并且在第一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一阻抗状态(例如,较低阻抗)并且在第二操作模式下提供第二阻抗状态(例如,比第一阻抗状态更高的阻抗)。例如,第一阻抗状态可接近或表现为短路或闭路(例如,接近或大约等于零欧姆,诸如介于0和100欧姆之间、介于0.1欧姆和10欧姆之间、介于0.5欧姆和2欧姆之间等),而第二阻抗状态可接近或表现为开路(例如,提供大于第一阻抗状态的阻抗,诸如大于10000欧姆、大于1000欧姆、大于100欧姆、大于10欧姆、大于5欧姆等)。该阻抗梯度可由实现第一阻抗状态和第二阻抗状态的任何合适的电路部件(例如,电感器和电容器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制成。
阻抗调谐器(诸如可变阻抗设备80)可作为可调谐阻抗设备操作,并提供多种阻抗状态。例如,阻抗状态可包括接近或表现为短路或闭路(例如,接近或大约等于零欧姆,诸如介于0和100欧姆之间、介于0.1欧姆和10欧姆之间、介于0.5欧姆和2欧姆之间等)的第一阻抗状态,接近或表现为开路(例如,提供大于第一阻抗状态的阻抗,诸如大于50000欧姆,诸如大于10000欧姆、大于1000欧姆、大于100欧姆、大于10欧姆、大于5欧姆等)的第二阻抗状态,以及提供第一阻抗状态和第二阻抗状态之间的阻抗(例如,在0和50000欧姆之间)的多个状态。阻抗调谐器可由实现多种阻抗状态的任何合适的电路部件(例如,电感器和电容器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制成。应当理解,提供这些阻抗设备作为示例,并且设想了提供不同阻抗状态和/或值的任何合适的设备,诸如阻抗开关或可变阻抗设备。
每个可变阻抗设备(例如,78、82、86、90)与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例如,80、84、88、92)配对。即,可变阻抗设备78与可变阻抗设备80配对,可变阻抗设备82与可变阻抗设备84配对,可变阻抗设备86与可变阻抗设备88配对,并且可变阻抗设备90与可变阻抗设备92配对。这些可变阻抗设备对可为平衡的(或不平衡的)以阻止(或允许)信号从中穿过。有利的是,信号的阻止(例如,由可变阻抗设备对提供的隔离)可与一个或多个天线55的阻抗失配无关。即,一个或多个天线55的阻抗可能不影响阻止因将一对可变阻抗设备置于平衡状态而产生的信号的有效性。
当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78、80对于RX信号的接收频率(例如,RX电路54支持的频率)处于平衡状态时,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可将TX电路52与RX信号隔离。即,当可变阻抗设备78、80的阻抗处于平衡状态(例如,阻抗相关或近似匹配)时,可变阻抗设备78、80可阻止RX信号穿过到达TX电路52。同时,当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78、80对于TX信号的发射频率(例如,TX电路52支持的频率)处于不平衡状态(例如,阻抗不相关也不近似匹配)时,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可使得TX信号能够从TX电路52穿过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到达一个或多个天线55。
另外,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可通过减少或消除TX泄漏信号来基本上防止从TX电路52到RX电路54的TX泄漏信号(例如,减轻或减少该TX泄漏信号的发生)。例如,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可生成TX泄漏信号。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可生成TX泄漏消除信号,该TX泄漏消除信号与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生成的TX泄漏信号相等且相反(例如,振幅相等且相位相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了生成消除信号,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可以与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相反的极性配置。因此,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生成的TX泄漏信号与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生成的TX泄漏消除信号破坏性地组合,从而有效地消除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生成的TX泄漏信号,并且基本上防止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生成的TX泄漏信号传播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76。
类似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6可通过生成与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生成的RX泄漏信号相等且相反(例如,振幅相等且相位相反)的RX泄漏消除信号来基本上防止(例如,减轻或减少)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生成的RX泄漏信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为了生成消除信号,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6可被配置为与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具有相反的极性。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6生成的RX泄漏信号与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生成的RX泄漏消除信号破坏性地组合,从而有效地消除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生成的RX泄漏信号,并且基本上防止由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生成的RX泄漏信号传播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因此,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74、76可防止或减轻TX信号和RX信号之间的干扰(或减少该干扰的发生),同时减少对TX电路52和RX电路54的损坏的发生。如上所讨论,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76可改善由RX电路54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4提供的与TX信号的隔离以及TX电路52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所接收的RX信号的隔离的隔离效果。
即,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可将TX电路52与RX信号隔离,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可基本上防止(或减轻)从TX电路52到RX电路54的泄漏信号(例如,来自TX信号的泄漏)。类似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将RX电路54与TX信号隔离,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6通过消除RX泄漏信号而基本上防止从一个或多个天线55到TX电路52的RX泄漏信号(例如,来自RX信号的泄漏)(或基本上减少该RX泄漏信号的发生)。
在操作期间,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76和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82、84、90、92(例如,没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4和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78、80、86、88)的组合可类似于双平衡双工器(例如,没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4)起作用。类似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4和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78、80、86、88(例如,不具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2、76和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82、84、90、92)的组合可类似于双平衡双工器起作用。然而,如上所讨论,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4或72、76的每个组合可能因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4或72、76引起的相对较大的插入损耗而不具有足够的带宽来支持高带宽操作。
组合起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与72和/或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与76(以及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可通过减少或减轻泄漏信号来增加收发器电路50的带宽。即,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以及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可使得收发器电路50的TX信号的带宽能够大于10MHz,诸如在10MHz和1千兆赫(GHz)之间(例如,300MHz)。类似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4、76可使得收发器电路50的RX信号的带宽能够大于10MHz,诸如在10MHz和1千兆赫(GHz)之间(例如,300MHz)。即,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74、76可使得能够在大于10MHz的频率范围内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发射TX信号,并且在大于10MHz的频率范围内阻止接收信号穿过到达TX电路5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发射的TX信号和阻止的RX信号的频率范围可大于100MHz、大于约200MHz等。因此,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74、76改善RX电路54与TX电路52所发射的TX信号的隔离以及TX电路52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所接收的RX信号的隔离的有效性。因此,收发器电路50可支持增加的数据传输速度,减少TX信号和RX信号之间的干扰的发生,并且减少因信号泄漏而对TX电路52和RX电路54造成的损坏的发生。虽然收发器电路50在图5中被示出为包括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74、76,但应当理解,任何合适的隔离电路均可用于将RX电路54与由TX电路52发射的TX信号(和TX噪声信号)隔离,并且将TX电路52与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所接收的RX信号(和RX噪声信号)隔离。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3的收发器电路50的示例性双工器100的示意图,该示例性双工器具有附加可变阻抗设备以增强隔离。双工器100类似于图5的收发器电路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74、76,其中附加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2的每个线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图5的收发器电路50可通过将平衡-不平衡转换器70、72、74、76和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78、80、82、84、86、88、90、92中的任一者或全部替换为图6的双工器100和对应的可变阻抗设备112、114、116、118来实现。如图所示,双工器100可设置在RX电路54与一个或多个天线55之间并且通信地耦接到该RX电路和该一个或多个天线。在附加或另选实施方案中,双工器100可设置在TX电路52与一个或多个天线55之间并且通信地耦接到该TX电路和该一个或多个天线。双工器100包括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2和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2的多个可变阻抗设备112、114、116、118。可变阻抗设备112、114、116、118可实现为阻抗调谐器、阻抗梯度、LC匹配网络或它们的组合。
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2的第一侧120包括第一组线圈(绕组)104、108,该第一组线圈(绕组)耦接到RX电路54。第一可变阻抗设备112和第二可变阻抗设备114耦接到第一组线圈104、108的相对端。RX电路54经由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104耦接到第一可变阻抗设备112并且经由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二线圈108耦接到第二可变阻抗设备114。
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2的第二侧122包括第二组线圈106、110,该第二组线圈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55。第三可变阻抗设备116和第四可变阻抗设备118耦接到第二组线圈104、108的相对端。一个或多个天线55经由第二组线圈中的第三线圈106耦接到第三可变阻抗设备116并且经由第二组线圈中的第四线圈110耦接到第四可变阻抗设备118。
在操作期间,第三可变阻抗设备116可在RX频率的通带中具有低阻抗并且在RX频率的阻带中具有高阻抗。第四可变阻抗设备118可在通带中具有高阻抗并且在RX频率的阻带中具有高阻抗。即,第三可变阻抗设备116和第四可变阻抗设备在通带中处于不平衡状态并且在阻带中处于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实现在通带中具有频率的信号的通过。类似地,平衡状态阻止在阻带中具有频率的信号。第一可变阻抗设备112可在通带中具有高阻抗并且在RX频率的阻带中具有高阻抗。第二可变阻抗设备114可在通带中具有低阻抗并且在阻带中具有高阻抗。即,第一可变阻抗设备112和第二可变阻抗设备114在RX频率的通带中处于不平衡状态并且在RX频率的阻带中处于平衡状态。
虽然双工器100被示出为包括设置在RX电路54与一个或多个天线55之间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2,但应当理解,其他布置也是可能的。例如,双工器100可设置在TX电路52与一个或多个天线55之间。即,图6中的RX电路54可被TX电路52替代。在这种情况下,在TX信号的频率下,第一可变阻抗设备112和第三可变阻抗设备116可打开,并且第二可变阻抗设备114和第四可变阻抗设备118可闭合。即,第一可变阻抗设备112和第三可变阻抗设备116可在TX频率的通带内具有高阻抗,并且第二可变阻抗设备114和第四可变阻抗设备118可在TX频率下具有低阻抗。
当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02的第一侧120和第二侧122均处于平衡状态时,双工器100提供RX信号与TX电路52之间以及TX信号与RX电路54之间的附加隔离。有利的是,收发器电路50中阻抗的基本平衡(例如,阻抗比的基本相等)提供RX电路54与TX信号的改善的隔离以及TX电路52与RX信号的改善的隔离。下文参考图7更详细地讨论由双工器100提供的改善的隔离。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用图6的双工器100实现的示例性双平衡双工器(DBD)130的示意图。DBD 130包括第一双工器168和第二双工器170。第一双工器168和第二双工器170基本上类似于相对于图6所讨论的双工器100。如图所示,第一双工器168设置在TX电路52与一个或多个天线55之间。第二双工器170设置在RX电路54与一个或多个天线55之间。
第一双工器168包括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32,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具有第一组线圈136、140和第二组线圈138、142。第一可变阻抗设备154耦接到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136并且第二可变阻抗设备156耦接到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二线圈140。即,第一可变阻抗设备154和第二可变阻抗设备156耦接到第一组线圈136、140的相对端。类似地,第三可变阻抗设备152耦接到第二组线圈中的第三线圈138并且第四可变阻抗设备158耦接到第二组线圈中的第四线圈142。即,第三可变阻抗设备152和第四可变阻抗设备158耦接到第二组线圈138、142的相对端。
第二双工器170包括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34,该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具有第一组线圈144、148和第二组线圈146、150。第五可变阻抗设备162耦接到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144并且第六可变阻抗设备164耦接到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二线圈148。即,第五可变阻抗设备162和第六可变阻抗设备164耦接到第一组线圈144、148的相对端。类似地,第七可变阻抗设备160耦接到第二组线圈中的第三线圈146并且第八可变阻抗设备166耦接到第二组线圈中的第四线圈150。即,第七可变阻抗设备160和第八可变阻抗设备166耦接到第二组线圈146、150的相对端。
如相对于图6中的双工器100所讨论,双工器168、170中的每一者可根据TX信号和RX信号的频率范围而在平衡状态或不平衡状态下操作。也就是说,当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32处于平衡状态时,第一双工器168可在RX频率范围内提供TX电路52与RX信号的隔离。类似地,当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34处于平衡状态时,第二双工器170可在TX频率范围内提供RX电路与TX信号的隔离(例如,TX信号的泄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DBD 130可通过改变可变阻抗设备152、154、156、158、160、162、164、166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阻抗来调谐。
可变阻抗设备154、156提供TX电路与RX信号的隔离并且可变阻抗设备152、158提供TX电路52与RX信号的附加隔离。类似地,可变阻抗设备160、166提供RX电路与TX信号的隔离并且可变阻抗设备162、164提供RX电路54与TX信号的附加隔离。因此,第一双工器168(例如,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32和可变阻抗设备152、154、156、158)改善RX信号与TX电路52之间的隔离并且第二双工器170(例如,平衡-不平衡转换器134和可变阻抗设备160、162、164、166)改善TX信号(和TX信号泄漏)与RX电路54之间的隔离。此外,与在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每一侧上具有单个阻抗设备的常规DBD相比,DBD 130将TX信号可用的带宽增加到大于10MHz,诸如约100MHz。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1的电子设备的收发器电路50的示例性四工器模块180的示意图。四工器模块180可将一个输入信号拆分成四个输出信号。具体地,四工器模块180可将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5所接收的RX信号路由到多个RX电路54。类似地,四工器模块180可将TX信号从多个TX电路52路由到一个或多个天线55。如图所示,四工器模块180包括四工器186,该四工器耦接到第一DBD 182和第二DBD 184。第一DBD 182和第二DBD 184可基本上类似于相对于图7所讨论的DBD 130。即,第一DBD 182和第二DBD 184中的每一者包括相对于图7所讨论的第一双工器168和第二双工器170。如图所示,第一DBD 182和第二DBD 184耦接到公共的一组(例如,一个或多个)天线5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DBD 182和第二DBD 184中的每一者可耦接到天线55中的单独天线。
如上所讨论,第一DBD 182和第二DBD 184可通过调整可变阻抗设备152、154、156、158、160、162、164、166的阻抗来调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除了第一DBD 182和第二DBD 184可调谐之外或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四工器模块180可包括附加DBD以使得能够进一步增加TX信号和RX信号可用的带宽。
在操作中,四工器186可在不同频带中从一个或多个天线55接收RX信号以发送到相应的RX电路54。四工器186还可在不同频带中从相应的TX电路52接收TX信号并将TX信号路由到一个或多个天线5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各种RX信号和TX信号的频带中的每个频带可各自不同。在附加或另选实施方案中,各种RX信号和TX信号的频带中的至少一些频带可重叠。如下文相对于图9所讨论,四工器186可用作可调谐滤波器,以实现具有各种频率或频带的信号的发射和/或接收。类似地,四工器可为可调谐的,以阻止具有各种频率或频带的信号的发射和/或接收。因此,四工器186实现相对于图3所讨论的收发器电路50内的改善的隔离。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图8的示例性四工器模块180的示例性部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四工器186包括第一隔离电路188,该第一隔离电路耦接到第一DBD 182和一个或多个天线55并且设置在该第一DBD与该一个或多个天线之间。四工器186还包括第二隔离电路190,该第二隔离电路耦接到第二DBD 184和一个或多个天线55并且设置在该第二DBD与该一个或多个天线之间。
第一隔离电路188包括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0,该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并联耦接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2。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0包括第一组线圈208、212和第二组线圈210、214。第一可变阻抗设备242耦接到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208并且第二可变阻抗设备244耦接到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二线圈212。即,第一可变阻抗设备242和第二可变阻抗设备244耦接到第一组线圈208、210的相对端。类似地,第三可变阻抗设备240耦接到第二组线圈中的第三线圈210并且第四可变阻抗设备246耦接到第二组线圈中的第四线圈214。即,第三可变阻抗设备240和第四可变阻抗设备246耦接到第二组线圈210、214的相对端。
结合第三可变阻抗设备240和第四可变阻抗设备246,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0可提供第一DBD 182与来自和通向第二DBD 184的信号之间的隔离。结合第一可变阻抗设备242和第二可变阻抗设备244,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0可提供第一DBD 182与来自和通向第二DBD 184的信号之间的附加隔离,从而基本上实现图6的双工器100。
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2包括第三组线圈216、220和第四组线圈218、222。第五可变阻抗设备248耦接到第三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216并且第六可变阻抗设备254耦接到第三组线圈中的第二线圈220。即,第五可变阻抗设备248和第六可变阻抗设备254耦接到第三线圈组216、220的相对端。类似地,第七可变阻抗设备250耦接到第四组线圈中的第三线圈218并且第八可变阻抗设备252耦接到第四组线圈中的第四线圈222。即,第七可变阻抗设备250和第八可变阻抗设备252耦接到第四组线圈218、222的相对端。
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2可减轻从第一DBD 182到第二隔离电路190的泄漏信号(或基本上防止或减少该泄漏信号的发生)。此外,结合第五可变阻抗设备248和第六可变阻抗设备254,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2可提供第一DBD 182与来自和通向第二DBD 184的信号之间的隔离。结合第七可变阻抗设备250和第八可变阻抗设备252,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2可提供第一DBD 182与来自和通向第二DBD 184的信号之间的附加隔离。
第二隔离电路190包括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4,该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并联耦接到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6。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4包括第一组线圈224、228和第二组线圈226、230。第九可变阻抗设备258耦接到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224并且第十可变阻抗设备260耦接到第一组线圈中的第二线圈228。即,第九可变阻抗设备258和第十可变阻抗设备260耦接到第一线圈组224、228的相对端。类似地,第十一可变阻抗设备256耦接到第二组线圈中的第三线圈226并且第十二可变阻抗设备262耦接到第二组线圈中的第四线圈230。即,第十一可变阻抗设备256和第十二可变阻抗设备262耦接到第二组线圈226、230的相对端。
结合第十一可变阻抗设备256和第十二可变阻抗设备262,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4可提供第二DBD 184与来自和通向第一DBD 182的信号之间的隔离。结合第九可变阻抗设备258和第十可变阻抗设备260,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4可提供第二DBD 184与来自和通向第一DBD 182的信号之间的附加隔离。
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6包括第三组线圈232、236和第四组线圈234、238。第十三可变阻抗设备264耦接到第三组线圈中的第一线圈232并且第十四可变阻抗设备272耦接到第三组线圈中的第二线圈236。即,第十三可变阻抗设备264和第十四可变阻抗设备272联接到第三组线圈232、236的相对端。类似地,第十五可变阻抗设备268耦接到第四组线圈中的第三线圈234并且第十六可变阻抗设备270耦接到第四组线圈中的第四线圈238。即,第十五可变阻抗设备268和第十六可变阻抗设备270耦接到第四组线圈234、238的相对端。
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6可减轻从第二DBD 184到第一隔离电路188的泄漏信号(或基本上防止或减少该泄漏信号的发生)。此外,结合第十三可变阻抗设备264和第十四可变阻抗设备272,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6可提供第二DBD 184与来自和通向第一DBD182的信号之间的隔离。第十五可变阻抗设备268和第十六可变阻抗设备270(结合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6)可提供第二DBD 184与来自和通向第一DBD 182的信号之间的附加隔离。
类似于相对于图7所讨论的可变阻抗设备152、154、156、158、160、162、164、166,可变阻抗设备240、242、244、246、248、250、252、254、256、258、260、262、264、266、268、270、272的阻抗可被调谐成使得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0、202、204、206中的每一者处于平衡状态以改善TX信号和TX信号泄漏与RX电路54的隔离以及RX信号与TX电路52的隔离。即,四工器186类似于相对于图5所讨论的隔离电路58,其中附加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平衡-不平衡转换器200、202、204、206。即,四工器186是图5的隔离电路58和相对于图6所讨论的双工器100的组合。因此,四工器186提供DBD 182、184之间的改善的隔离并且增加电子设备10可用的无线通信的带宽。
已经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上述具体实施方案,并且应当理解,这些实施方案可容许各种修改和另选形式。还应当理解,权利要求书并非旨在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而是旨在覆盖落在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另选方案。
本文所述的和受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被引用并应用于实物和实际性质的具体示例,其明显改善了本技术领域,并且因此不是抽象、无形或纯理论的。此外,如果附加到本说明书结尾的任何权利要求包含被指定为“用于[执行][功能]…的装置”或“用于[执行][功能]…的步骤”的一个或多个元件,则这些元件将按照35U.S.C.112(f)进行解释。然而,对于任何包含以任何其他方式指定的元件的任何权利要求,这些元件将不会根据35U.S.C.112(f)进行解释。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天线;
发射电路,所述发射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发射信号;
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被配置为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接收信号;以及
隔离电路,被配置为将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发射信号隔离,所述隔离电路包括:
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与所述接收电路之间,
第一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第二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所述发射电路,
第三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以及
第四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隔离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可变阻抗设备和所述第二可变阻抗设备处于平衡状态时,将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发射信号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可变阻抗设备和所述第二可变阻抗设备被耦接到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第一组线圈的相对端,并且其中所述第三可变阻抗设备和所述第四可变阻抗设备被耦接到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第二组线圈的相对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接收电路在所述第一组线圈之间被耦接到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并且其中所述发射电路在所述第二组线圈之间被耦接到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
第五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第六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第七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以及
第八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五可变阻抗设备和所述第六可变阻抗设备在所述发射信号的频率处于平衡状态时,将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发射信号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隔离电路包括:
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一个或多个天线与所述接收电路之间,被配置为防止处于所述发射信号的频率的泄露电流进入所述接收电路,以及
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所述发射电路,被配置为将所述发射电路与所述接收信号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与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被并联设置。
9.一种射频收发器电路,所述射频收发器电路包括:
发射电路,通信地耦接到一个或多个天线,所述发射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发射信号;
接收电路,通信地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所述接收电路被配置为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接收信号;以及
隔离电路,包括:
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与所述接收电路之间,
第一组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所述第一组可变阻抗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组可变阻抗设备处于平衡状态时将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发射信号隔离,
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之间,以及
第二组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所述第二组可变阻抗设备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组可变阻抗设备处于所述平衡状态时将所述发射电路与所述接收信号隔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包括第一组线圈,所述第一组可变阻抗设备包括耦接到所述第一组线圈的相对端的第一可变阻抗设备和第二可变阻抗设备,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包括第二组线圈,并且所述第二组可变阻抗设备包括耦接到所述第二组线圈的相对端的第三可变阻抗设备和第四可变阻抗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可变阻抗设备和所述第二可变阻抗设备被配置为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将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发射信号隔离并且当处于不平衡状态时使得所述接收电路能够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所述接收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接收信号在第一频率范围内,并且所述发射信号在第二频率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射频收发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频率范围大于100兆赫兹Mhz,并且所述第二频率范围在10Mhz与100Mhz之间。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天线;
第一隔离电路,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
第一双工器,耦接到所述第一隔离电路;
第二隔离电路,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以及
第二双工器,耦接到所述第二隔离电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隔离电路包括:
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所述第一双工器,
第一组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所述第一双工器,以及
第二组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与所述第二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并联耦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隔离电路包括:
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所述第二双工器,
第三组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与所述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并联地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所述第二双工器,以及
第四组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双工器包括:
第一多个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第一组线圈的相对端,以及
第二多个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第二组线圈的相对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双工器包括:
第三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被配置为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接收信号,以及
第四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发射电路,所述发射电路被配置为向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发射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双工器包括:
第五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所述接收电路,
第一多个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五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第六平衡-不平衡转换器,耦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天线和所述发射电路,以及
第二多个可变阻抗设备,耦接到所述第六平衡-不平衡转换器。
CN202211116575.0A 2020-12-09 2021-11-15 宽带平衡双工器 Active CN1153479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6575.0A CN115347912B (zh) 2020-12-09 2021-11-15 宽带平衡双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16,360 US11265038B1 (en) 2020-12-09 2020-12-09 Wideband balanced duplexer
US17/116,360 2020-12-09
CN202211116575.0A CN115347912B (zh) 2020-12-09 2021-11-15 宽带平衡双工器
CN202111345932.6A CN114629519B (zh) 2020-12-09 2021-11-15 宽带平衡双工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5932.6A Division CN114629519B (zh) 2020-12-09 2021-11-15 宽带平衡双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7912A true CN115347912A (zh) 2022-11-15
CN115347912B CN115347912B (zh) 2024-01-30

Family

ID=804424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16575.0A Active CN115347912B (zh) 2020-12-09 2021-11-15 宽带平衡双工器
CN202111345932.6A Active CN114629519B (zh) 2020-12-09 2021-11-15 宽带平衡双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45932.6A Active CN114629519B (zh) 2020-12-09 2021-11-15 宽带平衡双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265038B1 (zh)
CN (2) CN115347912B (zh)
DE (1) DE1020212122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45758A1 (en) * 2017-02-10 2018-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 integrated isolator circuit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transceiver
US11265038B1 (en) * 2020-12-09 2022-03-01 Apple Inc. Wideband balanced duplex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26689A1 (en) * 2006-07-27 2008-01-31 Paul Johnson System for simultaneously communicating and jamming other RF signals
US20100035563A1 (en) * 2008-08-05 2010-0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Rf transceiver front-end with rx/tx isolation
US20110128088A1 (en) * 2009-10-14 2011-06-02 Yalin Jin Rf switchable balun
US20130057343A1 (en) * 2011-09-06 2013-03-07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power amplifying device
CN103986493A (zh) * 2013-01-16 2014-08-13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收发器
US20180123635A1 (en) * 2016-10-28 2018-05-03 Acco Tunable Duplexer
CN110098849A (zh) * 2018-01-31 2019-08-06 瑞士优北罗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复用信号的装置、无线通信设备和复用信号的方法
CN110611987A (zh) * 2018-05-29 2019-12-24 苹果公司 用于射频信号传输的印刷电路板内插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9969B2 (ja) 2007-08-23 2013-07-0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デュープレクサ、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US9154166B2 (en) 2010-06-03 2015-10-06 Broadcom Corporation Front-end module network
US9356643B2 (en) * 2011-12-29 2016-05-31 Rf Micro Devices, Inc. RF duplexing device
US9214918B2 (en) * 2012-03-14 2015-12-15 Broadcom Corporation Power distributing duplexer system
US8854155B2 (en) * 2012-03-14 2014-10-07 Broadcom Corporation Adjustable duplexer system
US8971219B2 (en) * 2012-03-30 2015-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transformer based integrated duplexer for multi-band/multi-mode radio frequency (RF) front end
US9318801B2 (en) * 2012-06-15 2016-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wideband termination for hybrid transformer
BR112015000344A2 (pt) 2012-07-09 2017-06-2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ont-end de transceptor
US9154289B2 (en) * 2012-11-28 2015-10-06 Broadcom Corporation Electrical balance duplexer for co-existence and concurrent operation of more than one wireless transceivers
CN103825575B (zh) * 2014-03-06 2016-08-17 南京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uhf rfid读写器片上集成双工器
DE102014110905A1 (de) * 2014-07-31 2016-02-04 Epcos Ag Duplexer mit verbesserter Reflektivität
US10833723B2 (en) * 2019-03-18 2020-11-10 Apple Inc. Downlink receiver channel isolation
US11265038B1 (en) * 2020-12-09 2022-03-01 Apple Inc. Wideband balanced duplex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26689A1 (en) * 2006-07-27 2008-01-31 Paul Johnson System for simultaneously communicating and jamming other RF signals
US20100035563A1 (en) * 2008-08-05 2010-0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Rf transceiver front-end with rx/tx isolation
US20110128088A1 (en) * 2009-10-14 2011-06-02 Yalin Jin Rf switchable balun
US20130057343A1 (en) * 2011-09-06 2013-03-07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igh-frequency power amplifying device
CN103986493A (zh) * 2013-01-16 2014-08-13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收发器
US20180123635A1 (en) * 2016-10-28 2018-05-03 Acco Tunable Duplexer
CN110098849A (zh) * 2018-01-31 2019-08-06 瑞士优北罗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复用信号的装置、无线通信设备和复用信号的方法
CN110611987A (zh) * 2018-05-29 2019-12-24 苹果公司 用于射频信号传输的印刷电路板内插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HAMMED EL-SHENNAWY ET AL.: "A dual band FMCW radar receiver with integrated active balun and baseband AGC loop", 《2017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SCAS)》 *
李嘉骏: "应用于P波段及L波段的射频发射前端电路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电子期刊》 *
王超等: "2.4GHz自定义手持射频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子制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7912B (zh) 2024-01-30
US20220182079A1 (en) 2022-06-09
DE102021212249A1 (de) 2022-06-09
CN114629519B (zh) 2024-03-12
CN114629519A (zh) 2022-06-14
US11265038B1 (en) 2022-03-01
US11817896B2 (en)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4489B2 (e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and transceiver front end for interband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9240811B2 (en) Switched duplexer front end
CN115347912B (zh) 宽带平衡双工器
US10944523B2 (en)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architecture
KR102140190B1 (ko) 스위칭 유닛을 구비한 디바이스 및 그 애플리케이션
US9698751B2 (en) Radio frequency filtering circuitry with resonators
US9853698B2 (en) CA FDD-FDD and FDD-TDD architecture
US11683054B2 (en) Multi-band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device, multi-band receiver, and multi-band transmitter
CN110999132A (zh) 通过切换进行可选择滤波
US20140376428A1 (en) Multi-frequency range processing for rf front end
US20140378075A1 (en) Multi-frequency range processing for rf front end
Laughlin et al. Electrical balance isolation for flexible duplexing in 5G mobile devices
CN115395979B (zh) 带谐波畸变抑制和静电放电保护的发射-接收切换装置
US20240088921A1 (en) Differential duplexer systems with phase shifters
US20240088538A1 (en) Duplexer architecture using 90 degree hybrid coupler based balancing conditions
US20240097639A1 (en) Differential double balanced duplexer
US20230088332A1 (en) Phased array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phase shifter
US20240097715A1 (en) Dual-band rf mixer chain using dual-band matching network and shared local oscillator
US20240097716A1 (en) Dual-band rf mixer chain using dual-band matching network and shared local oscillator
US20240106116A1 (en) Wideband compact radio frequency phase shifter
US20230107913A1 (en) Harmonic cancellation in a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US20230269060A1 (en) Carrier aggregation front-end archite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