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6825A - 中压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压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6825A
CN115346825A CN202210515537.6A CN202210515537A CN115346825A CN 115346825 A CN115346825 A CN 115346825A CN 202210515537 A CN202210515537 A CN 202210515537A CN 115346825 A CN115346825 A CN 115346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ember
movable
fixed
switching device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55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皮尔鲁伊吉·因维尼兹
大卫·科蒂
西蒙·拉姆巴蒂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B Schweiz AG
Original Assignee
ABB Schweiz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B Schweiz AG filed Critical ABB Schweiz AG
Publication of CN115346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68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01H31/04Interlocking mechanisms
    • H01H31/08Interlocking mechanisms for interlocking two or more parts of the mechanism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2Auxiliary contacts on to which the arc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ain contacts
    • H01H33/121Load break switches
    • H01H33/125Load break switches comprising a separate circuit breaker
    • H01H33/127Load break switches comprising a separate circuit breaker movable with a sectionalising contact arm and operated by such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03Earthing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01H31/04Interlock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4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cam or eccentr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22Details particular to three-phase circuit bre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02Details
    • H01H33/0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33/12Auxiliary contacts on to which the arc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main contacts
    • H01H33/121Load break switches
    • H01H33/122Load break switches both breaker and sectionaliser being enclosed, e.g. in SF6-filled contai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 H01H33/6661Combination with other type of switch, e.g. for load break switch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各实施例涉及中压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并且对于每个电极:第一电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和接地端子;固定触头组件,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固定触头构件;可移动触头组件,能够围绕旋转轴线在第一运行结束位置与第二运行结束位置之间旋转,该第一运行结束位置对应于所述开关装置的闭合状态,并且该第二运行结束位置对应于所述开关装置的接地状态;当在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与第二运行结束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经过中间位置,该中间位置对应于所述开关装置的断开状态。可移动触头组件被布置为使得当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可移动触头组件的真空腔室内的电触头相互耦合。

Description

中压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压电力系统的开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中压电力系统的负载断路开关。
背景技术
负载断路开关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
这些开关装置通常用于二次配电网,能够在规定的电路条件下(通常为分断电流的标称条件和接通电流的标称条件或故障条件)提供断路功能(即,分断和产生电流)以及提供电路断开功能(即,电力电路的接地负载侧部分)。
现有技术的大多数传统负载断路开关的电极浸入六氟化硫(SF6)气氛中,因为这种绝缘气体在带电零件之间的介电绝缘和电流中断时的灭弧能力方面确保出色的性能。
然而,众所周知,SF6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出于环境保护目的,其使用受到严格的约束测量。出于这个原因,多年来,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来开发和设计不使用SF6作为绝缘气体的负载断路开关。
已经开发出了一些负载断路开关,其中电极浸入加压干燥空气或环境友好的绝缘气体中,诸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或氟化气体的混合物。遗憾的是,经验表明,这些开关装置通常没有表现出完全令人满意的性能,特别是在灭弧能力和介电绝缘方面没有表现出完全令人满意的性能。
附加地,它们通常采用复杂的解决方案来操作其电触头布置,并且它们在结构紧凑性和操作可靠性方面仍然表现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中压电力系统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允许解决或减轻上述技术问题。
更具体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确保在电流分断过程期间在介电绝缘和灭弧能力方面的高水平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操作中表现出高可靠性水平的开关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紧凑性高且结构简单的电极的开关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可以在工业水平上易于制造,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在成本具有竞争性的情况下制造。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以下权利要求1和相关从属权利要求的开关装置。
在一般定义中,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
对于每个电极,开关装置包括第一电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和接地端子。在操作中,第一电极端子能够被电耦合到电线的第一导体,第二电极端子能够被电耦合到所述电线的第二导体,并且接地端子能够被电耦合到接地导体。
对于每个电极,开关装置包括固定触头组件,该固定触头组件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固定触头构件。具体地,所述固定触头组件包括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的第一固定触头构件、被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的第二固定触头构件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以及被电连接到接地端子的第四固定触头构件。
对于每个电极,开关装置包括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可移动触头组件。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包括:
-第一主触头构件,在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移动时,能够被耦合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或第四固定触头构件;
-第二主触头构件,在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移动时,能够被耦合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或第三固定触头构件;
-真空腔室和电弧触头构件对,该电弧触头构件对被容纳在所述真空腔室内并且可以相互耦合或解耦。每个电弧触头构件被串联电连接到对应主触头构件。
可移动触头组件在对应于所述开关装置的闭合状态的第一运行结束位置、在对应于所述开关装置的接地状态的第二运行结束位置、以及在对应于所述开关装置的断开状态的中间位置围绕所述旋转轴线可逆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当可移动触头组件处于所述中间位置时,第一主触头构件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和第四固定触头构件解耦,第二主触头构件与第二固定触头构件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解耦,并且电弧触头构件彼此耦合。
方便地,当可移动触头组件处于第一运行结束位置时,第一主触头构件被耦合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第二主触头构件被耦合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并且电弧触头构件彼此耦合。
方便地,当可移动触头组件处于第二运行结束位置时,第一主触头构件被耦合到第四固定触头构件,第二主触头构件被耦合到第三固定触头构件,并且电弧触头构件彼此耦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电弧触头构件包括固定电弧触头构件和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其中通过沿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平移轴线移动,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可以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耦合或解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对于每个电极,开关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构件和至少一个驱动构件,至少一个轨道构件具有带凸轮轮廓的轨道表面,至少一个驱动构件与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牢固耦合。
在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移动时,每个驱动构件适于沿着对应轨道构件的轨道表面滑动。
当沿着所述轨道表面滑动时,每个驱动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平移轴线在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的耦合位置和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的解耦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时,每个驱动构件都处于沿着所述轨道表面的第一位置。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处于所述中间位置时,驱动构件处于沿着所述轨道表面的所述第二位置。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处于所述第二运行结束位置时,驱动构件处于沿着所述轨道表面的第三位置。
方便地,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
当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每个驱动构件沿着具有凸轮轮廓的第一轨道表面部分滑动;并且当在所述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时,每个驱动构件沿着具有凸轮轮廓的第二轨道表面部分滑动。
当所述驱动构件位于沿着所述轨道表面的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时,每个驱动构件将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致动到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的耦合位置。
当沿着所述第一轨道表面部分或所述第二轨道表面部分滑动时,每个驱动构件沿着所述平移轴线在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的耦合位置和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的解耦位置之间致动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每个可移动触头组件包括被耦合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的凸轮机构。
所述凸轮机构适于当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被耦合到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并且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或处于所述第二运行结束位置时,将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压靠至固定电弧触头构件。
优选地,所述凸轮机构包括:
-推动构件,可沿着所述平移轴线相对于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移动;
-弹簧构件,沿着所述平移轴线布置并且被耦合到推动构件和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凸轮机构包括滑块构件,该滑块构件被耦合到推动构件,并且当可移动触头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或处于所述第二运行结束位置时,可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轮表面或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表面耦合。当所述滑块构件被耦合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轮表面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表面时,所述滑块构件在所述推动构件上施加致动力,该致动力被引导为导致压缩所述弹簧构件,并且随后将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压靠至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凸轮机构包括杠杆构件,该杠杆构件具有凸轮轮廓,并且当可移动触头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或在所述第二运行结束位置时,能够被耦合到所述推动构件和一个或多个第一滑动表面或一个或多个第二滑动表面。
当所述杠杆构件被耦合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滑动表面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滑动表面时,所述杠杆构件在所述推动构件上施加致动力,该致动力导致压缩所述弹簧构件,并且随后将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压靠至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从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优选但非排他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显现,附图中提供了其非限制性示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示意图;
-图2至图4是部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至图7是部分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至图16是图示了图5至图6的开关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压电力系统的开关装置1。
为了本申请的目的,术语“中压”(MV)是指配电级别的操作电压,该操作电压高于1kV AC和1.5kV DC,高达几十kV,例如,高达72kV AC和100kV DC。
开关装置1特别适用于作为负载断路开关操作。因此,它被设计为用于在特定电路条件下提供断路功能(通常用于产生电流的标称条件和用于产生电流的标称条件或故障条件)以及电路断开功能,特别是使电路的负载侧部分接地。
开关装置1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2。
优选地,开关装置1是多相(例如,三相)类型,并且它包括多个(例如,三个)电极2。
优选地,开关装置1包括绝缘外壳4,该绝缘外壳4方便地限定其中容纳电极2的内部容积。
优选地,绝缘外壳4具有沿着主纵向轴线A1(图1)发展的细长形状(例如,大体圆柱形或平行六面体状)。电极2沿着纵向轴线A1并排布置在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对应横向平面处。
一般而言,开关装置的绝缘外壳4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方案来实现。因此,在下文中,为了简洁起见,仅针对本发明的各关注方面进行描述。
方便地,开关装置1的内部容积填充有加压干燥空气或具有低环境影响的其他绝缘气体,诸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或氟化气体的混合物。
对于每个电极2,开关装置1包括第一电极端子11、第二电极端子12和接地端子13。
第一电极端子11适于被电耦合到电线的第一导体(例如,被电连接到等同电源的相位导体),第二电极端子12适于被电连接到电线的第二导体(例如,被电连接到等同电负载的相位导体),同时接地极端子13适于被电连接到接地导体。
一般而言,开关装置的每个电极2的端子11、12、13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方案来实现。因此,在下文中,为了简洁起见,它们仅关于本发明的各个关注方面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对于每个电极2,开关装置1包括固定触头组件,该固定触头组件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固定触头构件5、6、7、8。
上述固定触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和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它们围绕纵向轴线A1周向隔开。
每个固定触头构件5、6、7、8至少部分由导电材料制成。
如所引用的图(图2和图5)所示,每个固定触头构件5、6、7、8优选地由具有平行刀片对的导电材料成形件形成,该平行刀片对包括具有其他电触头的合适自由触头表面。
然而,原则上讲,每个固定触头构件5、6、7、8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其他方案(例如,根据单刀片配置)来实现,为了简洁起见,本文中不再对已知类型的其他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对于每个电极2,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被容纳在开关装置的内部容积中的关于纵向轴线A1的绝缘外壳4的相对侧处,具体地,绝缘外壳4的下壁和上壁(参考开关装置的正常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处。
优选地,固定触头构件5、6沿着垂直于绝缘外壳4的所述上壁和下壁并且穿过纵向轴线A1的第一参考平面对齐。
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端子11,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被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12。为此,固定触头构件5、6包括用于与对应电极端子11、12电连接的合适连接部分。
对于每个电极2,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和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被容纳在开关装置的内部容积中的关于纵向轴线A1的绝缘外壳4的另外相对侧处,具体地,绝缘外壳的相对侧壁(参考开关装置的正常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处。
优选地,固定触头构件7、8沿着垂直于绝缘外壳4的所述侧壁并且穿过纵向轴线A1的第二参考平面对齐。
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通过合适导电构件67被电连接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因此被连接到第二电极端子12),该合适导电构件67例如由导电材料成形件(如所引用的图所示)或电缆形成。
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被电连接到接地端子13。为此,固定触头构件8包括用于与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的合适连接部分。
根据本发明,对于每个电极2,开关装置1包括可移动触头组件10,该可移动触头组件10包括多个触头构件15、16、17、18。
可移动触头组件10沿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给定旋转平面作为一个整体围绕合适旋转轴线A1(该合适旋转轴线A1优选地是开关装置的主纵向轴线)旋转。
可移动触头组件10可以根据第一旋转方向R1或根据与第一旋转方向R1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
参考图8至图16的观察平面,上述第一旋转方向R1为逆时针方向,而上述第二旋转方向R2为顺时针方向。
如下文将更好地所说明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在开关装置的断开动作或断开动作期间根据第一旋转方向R1移动,并且在开关装置的闭合动作或重新连接动作期间根据第二旋转方向R2移动。
优选地,开关装置1包括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运动传动轴3,该运动传动轴3可以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
优选地,开关装置1包括致动组件30,该致动组件30提供合适致动力以致动开关装置的可移动部件。
运动传动轴3方便地被耦合到可移动致动组件30和每个电极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
因此,运动传动轴3传递旋转机械力以在开关装置的动作期间围绕旋转轴线A1移动每个电极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
优选地,致动组件30包括致动器30A,该致动器30A通过合适运动链30B被耦合到传动轴3。致动器30A例如可以是机械致动器、电动机或电磁致动器。
通常,开关装置的致动组件30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方案来实现。因此,在下文中,为了简洁起见,仅关于本发明的各关注方面进行描述。
优选地,每个电极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包括主支撑封壳9,该主支撑封壳9优选地布置在旋转轴线A1的中心处。
优选地,支撑封壳9方便地由电绝缘材料制成。
优选地,支撑封壳9具有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A1的对应纵向轴线A2延伸的细长形状(例如,大体圆柱形或平行六面体状)。
优选地,支撑封壳9以与运动传送轴3一起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的方式牢固地被耦合到运动传送轴3。
更优选地,如所引用的图(图2和图5)所示,支撑封壳9与运动传动轴3制成一件。
根据本发明,每个电极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包括适于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的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
优选地,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从支撑封壳9的相对侧突出,它们面向绝缘外壳4的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以及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分别所在的相对壁。
优选地,主触头构件15、16沿着纵向轴线A2对齐。
主触头构件15、16牢固地被耦合到支撑封壳9,以便与后者一起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
可移动触头组件10的每个主触头构件15、16至少部分由导电材料制成。
如所引用的图(图2和图5)所示,每个主触头构件15、16优选地由导电材料成形件形成,该导电材料成形件包括平行刀片对,该平行刀片对具有带有其他电触头的合适自由触头表面。
然而,原则上讲,每个主触头构件15、16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其他方案(例如,根据单刀片配置)来实现,为了简洁起见,本文中不再对该已知类型的其他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在操作中,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移动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可以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耦合或解耦,或它可以与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耦合或解耦,同时第二主触头构件16可以与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耦合或解耦,或它可以与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耦合或解耦。
根据本发明,每个电极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包括真空腔室14和电弧触头构件对,该电弧触头构件对被容纳在所述真空腔室中并且能够彼此耦合或解耦。
根据所引用的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这种电弧触头构件包括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和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
优选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被电连接到第一主触头构件15,而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电连接到第二主触头构件16。
优选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牢固地被耦合到支撑封壳9,以便与后者一起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
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至少部分由导电材料制成。
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优选地由导电材料细长件形成,该导电材料细长件的一端被耦合到第一连接构件170(例如,由螺栓形成),该第一连接构件170又被耦合到第一主触头构件15,而相对自由端(例如,T形端)包括具有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图3和图6)的合适触头表面。
然而,原则上讲,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其他方案(例如,具有刀片配置)来实现,为了简洁起见,本文中不再对该已知类型的其他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支撑封壳9,以便与后者一起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然而,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可沿着垂直于可移动触头组件10的旋转轴线A1的平移轴线(其优选地为纵向轴线A2)相对于封壳9和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移动。
在操作中,电弧触头构件18可以通过沿着平移轴线A2移动而与电弧固定触头构件17耦合或解耦。
优选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第二主触头构件16。
如所引用的附图所示,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优选地由导电材料成形件形成,该导电材料成形件的一端被耦合到第二连接构件180,而相对自由端(例如,T形端)包括具有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合适触头表面。
连接构件180被耦合到第二主触头构件16的每个刀片,第一连接销220耦合第二主触头构件16的刀片。这样,可移动弧形触头构件18可以与每个刀片一起沿着平移轴线A2移动,同时与可移动触头组件10一起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图4和图7)。
如所引用的附图所示,连接构件180优选地由导电材料成形件形成,该导电材料成形件的一部分由被耦合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的螺栓形成,而另一部分包括与第二主触头构件16的刀片平行布置的平行刀片对。
然而,原则上讲,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其他方案(例如,根据配置)来实现,为了简洁起见,本文中不再对该已知类型的其他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上文所提及的,每个电极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包括其中存在真空气氛的真空腔室14。
方便地,电弧触头构件17、18被容纳在真空腔室14中,以使它们的触头表面在所述真空腔室内部相互耦合或解耦,因此永久浸没在真空气氛中。
真空腔室14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方案来实现。因此,在下文中,为了简洁起见,仅关于本发明的各关注方面进行描述。
在操作中,开关装置1能够在三种不同的操作状态下切换。
具体地,开关装置1可以切换到:
-闭合状态,其中每个电极2具有彼此电连接并且与接地端子13电断开的第一电极端子11和第二电极端子12。当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线路电流或故障电流可以沿着对应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之间的每个电极2流动;或
-断开状态,其中每个电极2具有彼此电断开的第一电极端子11和第二电极端子12和接地端子13。当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电流不会沿着电极2流动;或
-接地状态,其中每个电极2具有彼此电断开的第一电极端子11和第二电极端子12以及彼此电连接的第二电极端子12和接地端子13。当开关装置处于接地状态时,线路电流不会沿着电极2流动。然而,每个电极的第二电极端子12(以及因此被连接到其的第二线路导体)被置于接地电压。
在操作中,开关装置1能够进行不同类型的动作,每个动作对应于上述操作状态之间的给定转变。
特别地,开关装置1能够进行:
-当它从闭合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时,断开动作;或
-当从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时,闭合动作;或
-当从断开状态切换到接地状态时,断开动作;或
-当从接地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时,重新连接动作。
显然,开关装置1可以通过进行断开动作和随后的断开动作从闭合状态切换到接地状态。
同样,开关装置1可以通过进行重新连接动作和随后的闭合断开动作从接地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
为了进行开关装置的上述动作,上述运动传送轴3根据上述第一旋转方向R1或第二旋转方向R2以合适方式驱动每个电极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
一般而言,在运动传动轴3的驱动下,每个电极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可在对应于开关装置的闭合状态的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与对应于开关装置的接地状态的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之间可逆地移动。
方便地,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在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与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之间移动时,该中间位置PB对应于开关装置的断开状态(图8至图16)。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并且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被耦合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并且与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解耦,第二主触头构件16被耦合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并且与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解耦,并且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并且开关装置处于接地状态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解耦,并且被耦合到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第二主触头构件16与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解耦并且被耦合到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并且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中间位置PB并且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8两者解耦,并且第二主触头构件16与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两者解耦。
然而,与现有技术的已知布置不同,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中间位置PB时,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由于该方案防止或减少了当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可能由于寄生电容而经常发生的开关装置的内部体积中的局部放电现象的出现,所以它允许显着改善开关装置的整体介电行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每个电极2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构件20,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带有凸轮轮廓的轨道表面21;以及至少一个驱动构件22,与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牢固地耦合并且滑动被耦合到对应轨道构件20的轨道表面21。
优选地,每个电极2包括用于第二主触头构件16的每个刀片的轨道构件20和对应驱动构件22(图2和图5)。
在所引用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电极2包括轨道构件20对和对应驱动构件22对,各自被滑动耦合到对应轨道构件20的轨道表面21。
每个轨道构件20可以固定到绝缘外壳4或是后者的组成部分。
在所引用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轨道构件20在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与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之间延伸,方便地,具有弯曲形状。
优选地,每个轨道构件20的轨道表面21布置在轨道表面21的外边缘处,该外边缘面向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所在的绝缘外壳4的壁。
优选地,每个驱动构件22由滚轮形成,该滚轮以沿着对应轨道构件20的轨道表面21运行的方式布置。
在所引用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驱动构件22被滑动耦合到第二主触头构件16。
优选地,每个驱动构件22布置在第二主触头构件16的对应刀片的外部,并且借助于上述连接销220和连接构件180被耦合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
在所引用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驱动构件22与轨道构件20的对应轨道表面21的永久接触通过由在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容纳在真空腔室14中时恒定施加在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上(并且被引导以朝向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移动后者)的负压力所生成的耦合力确保。
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驱动构件22与轨道表面21的永久接触也可以以不同的附加方式确保,例如,通过以合适方式布置驱动构件22可以在其中滑动的受限跟踪狭槽确保。
方便地,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以及可移动电弧触头18)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移动时,每个驱动构件22沿着对应轨道构件20的轨道表面21滑动。
这样,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时,驱动构件22处于沿着轨道表面21的第一位置TA(图8);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中间位置PB时,驱动构件22处于沿着轨道表面21的第二位置TB(图12);并且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时,驱动构件22处于沿着轨道表面21的第三位置TC(图16)。
第二位置TB显然在第一位置TA与第三位置TC之间。
在所引用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位置TA方便地位于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处,第三位置TC位于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处,并且第二位置TB与第一位置TA和第三位置TC基本等距。
当它沿着对应轨道表面21(跟随弯曲轨迹)滑动时,由于所述轨道表面具有凸轮轮廓,所以每个驱动构件22沿着平移轴线A2在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耦合位置和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的解耦位置之间致动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
优选地,轨道表面21被成形为以使当驱动构件22处于第一位置TA或处于第二位置TB或处于沿着轨道表面21的第三位置TC时,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在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耦合位置被致动。
优选地,当每个驱动构件22在第一位置TA与第二位置TB之间滑动时,每个驱动构件22沿着具有凸轮轮廓的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滑动。
当沿着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滑动时,每个驱动构件22沿着纵向轴线A2在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耦合位置和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解耦位置之间致动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
特别地,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被成形为以使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并且随后当驱动构件2沿着所述第一轨道表面部分滑动时,再次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耦合。
为此,参考图8至图16的观察平面,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方便地包括分别在第一位置TA和第二位置TB附近朝向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弯曲的第一表面段和第二表面段、以及远离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在所述第一表面段与所述第二表面段之间弯曲的第二表面段。
优选地,当每个驱动构件22在第二位置TB与第三位置TC之间滑动时,每个驱动构件22沿着具有凸轮轮廓的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滑动。
当沿着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滑动时,每个驱动构件22沿着纵向轴线A2在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耦合位置和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解耦位置之间致动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
具体地,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被成形为以使当驱动构件22沿着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滑动时,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随后再次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耦合。
为此,参考图8至图16的观察平面,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包括分别在第二位置TB和第三位置TC附近朝向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弯曲的第四表面段和第五表面段、以及远离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在所述第四表面段与第五表面段之间弯曲的第六表面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每个电极2的可移动触头组件10包括被耦合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的凸轮机构25。
当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并且可移动触头组件10位于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或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时,凸轮机构25方便地适于将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优选地,凸轮机构25包括推动构件26和弹簧构件27,该推动构件26可沿着平移轴线A2相对于可移动触头构件18(以及第二主触头构件16的每个刀片)移动,并且该弹簧构件27被耦合到推动构件26和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更具体地,被耦合到上述连接构件180。
优选地,推动构件26由沿着纵向轴线A2与连接构件180同轴布置的套筒形成。
优选地,弹簧构件27优选地由压缩弹簧形成,该压缩弹簧沿着纵向轴线A2布置,该压缩弹簧的一端被耦合到连接构件180的耦合表面,而相对端被耦合到推动构件26的耦合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图2至图4),凸轮机构25包括被耦合到推动构件26的滑块构件28。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或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时,滑块构件28可分别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轮表面31或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表面32。
当它被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轮表面31或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表面32时,滑块构件28在推动构件26上施加致动力,该致动力被引导为导致压缩弹簧构件27,并且随后将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优选地,滑块构件28由可旋转地被耦合到第二连接销280的滚轮形成,该第二连接销280又牢固地被耦合到推动构件26(图4)。
在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滑块构件28方便地定位在第二主触头构件6的平行刀片之间的间隙中,并且它可以沿着平移轴线A2相对于这些后者移动。
优选地,第一夹具构件310可以固定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方便地固定在后者的平行刀片之间。作为备选方案,第一夹具构件310可以与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实现为一件。
第一夹具构件31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轮表面31(图3和图4)。同样(图3),第二夹具构件320可以固定到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方便地固定在后者的平行刀片之间。可替代地,第二夹具构件320可以与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实现为一件。第二夹具构件320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表面32。
根据可能变型,第一凸轮表面31和第二凸轮表面32可以是与绝缘外壳4牢固耦合或一体制成的夹具构件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图5至图7),凸轮机构25包括杠杆构件29,该杠杆构件29包括与推动构件26耦合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杠杆表面以及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或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时与一个或多个滑动表面33或一个或多个第二滑动表面34耦合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杠杆表面。
当它被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第一滑动表面33或一个或多个第二滑动表面34时,杠杆构件29在推动构件26上施加致动力,该致动力被引导为导致压缩弹簧构件27,并且随后将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杠杆构件29优选地牢固地被耦合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更具体地,被耦合到第二连接构件180)。
在图5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杠杆构件29为可旋转地被耦合到第一连接销220并且位于第二主触头构件6的平行刀片之间的凸轮杠杆。
优选地,支撑第一滚轮332的第三夹具构件331固定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的平行刀片之间。第一滚轮332包括用于杠杆构件29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滑动表面33(图6和图7)。
同样(图6),支撑第二滚轮342的第四夹具构件334固定到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的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的平行刀片之间。第二滚轮334包括杠杆构件29的一个或多个第二滑动表面34。
根据可能变型,第一凸轮表面31和第二凸轮表面32可以由以合适方式被耦合到夹具构件的滚轮提供,该夹具构件牢固地被耦合到绝缘外壳4或与绝缘外壳4一体制成。
现在,特别参考图5至图7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每个电极2的开关装置1的操作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开关装置1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以类似方式操作。
开关装置的闭合状态
当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每个电极2处于如图8所示的操作条件下。
在这种情形下,在每个电极2中:
-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
-第一主触头构件15被耦合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
-第二主触头构件16被耦合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凸轮机构25将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每个引导构件22沿着对应轨道元件20的轨道表面21处于第一位置TA
当电极2处于这种操作条件下时,线路电流可以在全部串联电连接的第一电极端子11和第二电极端子12、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以及第一电弧触头构件17和第二电弧触头构件18之间流动。
开关装置的断开状态
当开关装置处于断开状态时,每个电极2处于图12所示的操作条件下。
在这种情形下,在每个电极2中:
-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中间位置PB
-第一主触头构件15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解耦;
-第二主触头构件16与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解耦;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凸轮机构25不操作;
-每个引导构件22处于沿着对应轨道元件20的轨道表面21的第二位置TB
当电极2处于这种操作条件下时,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之间没有电流流动。
开关装置的接地状态
当开关装置处于接地状态时,每个电极2都处于图16所示的操作条件下。
在这种情形下,在每个电极2中:
-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
-第一主触头构件15被耦合到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
-第二主触头构件16被耦合到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凸轮机构25将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每个引导构件22处于沿着对应轨道元件20的轨道表面21的第三位置TC
当电极2处于这种操作条件下时,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之间没有线路电流流动,并且第二电极端子12被置于接地电压。
断开动作
开关装置1当从闭合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时进行断开动作。
首先,每个电极2因此处于图8的操作条件下。
在开关装置的断开动作期间,每个可移动触头组件10根据第一旋转方向R1在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与中间位置PB之间移动。
第一主触头构件15远离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移动,而第二主触头构件16远离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移动。
当第二主触头构件16开始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移动时,杠杆构件29逐渐与第一滑动表面33解耦(图5至图7)。同样,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滑块构件28逐渐与第一凸轮表面31解耦。
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逐渐释放弹簧构件27,并且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不再压靠至固定触头构件17。
同时,引导构件22通过沿着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滑动而开始远离第一位置TA朝向第二位置TB移动。然而,后者被成形为以使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保持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直至弹簧构件27被释放。
在断开动作的这个阶段(图9),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仍然分别被耦合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并且分离下的电触头之间还没有出现电弧现象。
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继续沿着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一区段)滑动,从而朝向第二位置TB移动(图10)。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逐渐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方便地被成形为以使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同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仍然被耦合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这样,由沿着电极流动的电流的逐渐中断而引起的可能电弧放电现象仅在真空腔室14内部出现。在断开动作的这个阶段,杠杆构件29与第一滑动表面33解耦。凸轮机构25不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被释放。
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继续沿着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三区段)滑动,从而朝向第二位置TB移动(图11)。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并且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解耦。由于沿着电极2流动的电流的中断已经完成,所以在断开操作的这个阶段,分离下的电触头之间通常不存在电弧放电现象。
在断开操作的这个阶段,凸轮机构25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被释放。
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继续沿着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二区段)滑动,并且到达第二位置TB,此时可移动触头组件10到达中间位置PB(图12)。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再次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同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保持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解耦。
在断开动作的最后阶段,凸轮机构25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被释放。
开关装置1现在处于断开状态。
闭合动作
开关装置1在从断开状态切换到闭合状态时进行闭合动作。
最初,每个电极2因此处于图12的操作条件下。
在开关装置的闭合动作期间,每个可移动触头组件10根据第二旋转方向R2在中间位置PB与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之间移动。
第一主触头构件15朝向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移动,而第二主触头构件16朝向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移动。
当第二主触头构件16开始沿着第二旋转方向R2移动时,引导构件22通过沿着第一轨道表面部21A(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二区段)滑动而远离第二位置TB朝向第一位置TA移动。因此,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逐渐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图11)。
在闭合动作的这个阶段,凸轮机构25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被释放。
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保持沿着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三区段)滑动,从而朝向第一位置TA移动(图10)。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仍然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而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分别逐渐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耦合。
在闭合动作的这个阶段,凸轮机构25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仍然被释放。
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继续沿着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三区段和第一区段)滑动,从而朝向第一位置TA移动(图9)。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逐渐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同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已经被耦合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
同时,杠杆构件29接触第一滑动表面33,并且开始在推动构件26上施加增加的致动力(图5至图7)。
同样,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滑块构件28接触第一凸轮表面31,并且开始在推动构件26上施加增加的致动力。
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逐渐压缩弹簧构件27。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保持沿着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一区段)滑动,并且到达第一位置TA,此时可移动触头组件10到达闭合位置PA(图8)。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并且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耦合。
杠杆构件29完全被耦合到滑动表面33。同样,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滑块构件28完全被耦合到凸轮表面31。
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弹簧构件27达到其最大压缩,并且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开关装置1现在处于闭合状态。
断开动作
开关装置1在从断开状态切换到接地状态时执行断开动作。
显然,在进行断开动作之前,开关装置必须执行如上所述的断开动作,以便在断开状态下切换。
最初,每个电极2因此处于图12的操作条件下。
在开关装置的断开动作期间,每个可移动触头组件10根据第一旋转方向R1在中间位置PB与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之间移动。
第一主触头构件15朝向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移动,同时第二主触头构件16朝向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移动。
当第二主触头构件16开始沿着第一旋转方向R1移动时,引导构件22通过沿着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四区段)滑动而远离第二位置TB朝向第三位置TC移动。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逐渐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图13)。
在断开动作的这个阶段,凸轮机构25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被释放。
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继续沿着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六段)滑动,从而朝向第三位置TC移动(图14)。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同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分别逐渐被耦合到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
在断开动作的这个阶段,凸轮机构25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仍然被释放。
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保持沿着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五区段)滑动,从而朝向第三位置TC移动(图15)。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逐渐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同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已经分别被耦合到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
同时,杠杆构件29接触第二滑动表面34,并且开始在推动构件26上施加增加的致动力(图5至图7)。
同样,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滑块构件28接触第二凸轮表面32,并且开始在推动构件26上施加增加的致动力。
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逐渐压缩弹簧构件27。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保持沿着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五区段)滑动,并且到达第三位置TC,此时可移动触头组件10到达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图16)。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并且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分别被耦合到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
杠杆构件29完全被耦合到第二滑动表面34。
同样,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滑块构件28完全被耦合到第二凸轮表面32。
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弹簧构件27达到其最大压缩,并且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开关装置1现在处于接地状态。
重新连接动作
开关装置1当从接地状态切换到断开状态时进行重新连接动作。
首先,每个电极2因此处于图16的操作条件下。
在开关装置的重新连接动作期间,每个可移动触头组件10根据第二旋转方向R2在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与中间位置PB之间移动。
第一主触头构件15远离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移动,同时第二主触头构件16远离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移动。
当第二主触头构件16开始根据第二旋转方向R2移动时,杠杆构件29逐渐与第二滑动表面34解耦(图5至图7)。
同样,在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滑块构件28逐渐与第二凸轮表面32解耦。
结果,在这两种情况下,逐渐释放弹簧构件27,并且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不再压靠至固定触头构件17(图15)。
同时,引导构件22通过沿着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滑动而开始远离第三位置TC朝向第二位置TB移动。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朝向中间位置PB移动时,引导构件22根据第二旋转方向R2保持沿着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滑动(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五区段和第六区段),从而朝向第二位置TB移动(图14)。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逐渐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
在断开动作的这个阶段,凸轮杠杆29(或滑块构件28)与第二滑动表面34(或第二凸轮表面32)解耦。凸轮机构25不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被释放。
在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保持沿着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特别是沿着后者的第五区段)滑动,从而朝向第二位置TB移动(图13)。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与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解耦,并且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解耦。
在断开动作的这个阶段,凸轮机构25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被释放。
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进一步移动时,引导构件22保持沿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特别是沿后者的第四区段)滑动。当可移动触头组件10到达中间位置PB(图12)时,引导构件22到达第二位置TB
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再次被耦合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同时第一主触头构件15和第二主触头构件16保持与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解耦。
在重新连接动作的最后阶段,凸轮机构25不操作,并且弹簧构件27被释放。
开关装置1现在处于断开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可以进行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仍然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未示出),例如,对于每个电极2,可以颠倒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和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将被电连接到第二主触头构件16,同时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将被电连接到第一主触头构件15。每个引导构件22和凸轮机构25将可操作地与第一主触头构件15相关联,同时每个轨道元件20将布置在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与第四触头构件8之间,相对于所引用的附图中所示的位置处于对称位置。
作为另一示例,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未示出),两个电弧触头构件均可以是可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其他引导构件和其他凸轮机构将可操作地与第一主触头构件15相关联,而一个或多个其他轨道元件将布置在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与第四触头构件8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已知装置具有显着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被容纳在每个电极的真空腔室14内的电触头17、18在开关装置的操作过程中以过渡方式进行解耦,但当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断开状态或接地状态时保持相互耦合。这允许改进开关装置的内部部件的介电行为,特别是当后者处于断开状态时。
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被容纳在真空腔室14内的电触头17、18之间的分离依据在开关装置的断开动作期间主触头构件15、16所到达的位置来驱动。因此,沿着每个电极流动的电流的分断过程发生在电触头17、18的水平处。因此,源自沿着每个电极流动的电流的中断的可能电弧仅在真空气氛中形成,这允许改善它们的淬火。
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具有结构非常紧凑、简单且坚固的电极,其中在尺寸优化方面具有相关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在电流分断过程期间确保在介电绝缘和灭弧能力方面的高水平性能,同时其特征在于预期应用的高可靠性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工业生产和现场安装相对容易且廉价。

Claims (13)

1.一种用于中压电力系统的开关装置(1),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2),
其中对于每个电极,所述开关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端子(11)、第二电极端子(12)和接地端子(13),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1)能够与电线的第一导体电耦合,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2)能够被电耦合到所述电线的第二导体,并且所述接地端子(13)能够被电耦合到接地导体;
-固定触头组件,包括彼此隔开的多个固定触头构件,
其中所述固定触头组件包括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端子(11)的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被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端子(12)的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和第三固定触头构件(6,7)、以及被电连接到所述接地端子(13)的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
-可移动触头组件(10),能够围绕旋转轴线(A1)旋转并且包括:
-第一主触头构件(15),在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1)旋转移动时,能够被耦合到所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或所述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
-第二主触头构件(16),在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1)旋转移动时,能够被耦合到所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或所述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
-真空腔室(14)和电弧触头构件(17,18)对,所述电弧触头构件(17,18)对被容纳在所述真空腔室内并且能够彼此耦合或解耦,每个电弧触头构件被串联电连接到对应主触头构件(15,16);
其中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在对应于所述开关装置的闭合状态的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在对应于所述开关装置的接地状态的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以及在对应于所述开关装置的断开状态的中间位置(PB)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1)可逆地移动;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所述中间位置(PB)时,所述第一主触头构件(15)与所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和所述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解耦,所述第二主触头构件(16)与所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和所述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解耦,并且所述电弧触头构件(17,18)彼此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时,所述第一主触头构件(15)被耦合到所述第一固定触头构件(5),所述第二主触头构件(16)被耦合到所述第二固定触头构件(6),并且所述电弧触头(17,18)构件彼此耦合。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所述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时,所述第一主触头构件(15)被耦合到所述第四固定触头构件(8),所述第二主触头构件(16)被耦合到所述第三固定触头构件(7),并且所述电弧触头构件(17,18)彼此耦合。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触头构件(17,18)包括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和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其中通过沿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A1)的平移轴线(A2)移动,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能够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耦合或解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电极,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轨道构件(20)和至少一个驱动构件(22),所述至少一个轨道构件(20)具有带凸轮轮廓的轨道表面(21),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构件(22)与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牢固耦合,
其中在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1)旋转移动时,每个驱动构件(22)适于沿着对应轨道构件(20)的所述轨道表面(21)滑动;
其中当沿着所述轨道表面(21)滑动时,每个驱动构件(22)沿着所述平移轴线(A2)在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耦合位置和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解耦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时,所述驱动构件(22)处于沿着所述轨道表面(21)的第一位置(TA);
-当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所述中间位置(PB)时,所述驱动构件(22)处于沿着所述轨道表面(21)的第二位置(TB);
-当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所述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时,所述驱动构件(22)处于沿着所述轨道表面(21)的第三位置(TC);
其中所述第二位置(TB)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三位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位置(TA)与所述第二位置(TB)之间移动时,所述驱动构件(22)沿着具有凸轮轮廓的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滑动;并且当在所述第二位置(TB)与所述第三位置(TC)之间移动时,所述驱动构件(22)沿着具有凸轮轮廓的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构件(22)位于沿着所述轨道表面(21)的所述第一位置(TA)或所述第二位置(TB)或所述第三位置(TC)时,所述驱动构件(22)将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致动到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耦合位置;
其中当沿着所述第一轨道表面部分(21A)或所述第二轨道表面部分(21B)滑动时,所述驱动构件(22)沿着所述平移轴线(A2)在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耦合位置和与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的解耦位置之间致动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包括被耦合到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的凸轮机构(25),
其中所述凸轮机构适于当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被耦合到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并且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或处于所述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B)时,将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25)包括:
-推动构件(26),能够沿着所述平移轴线(A2)相对于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移动;
-弹簧构件(27),沿着所述平移轴线(A2)被布置并且被耦合到所述推动构件(26)和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25)包括滑块构件(28),所述滑块构件(28)被耦合到所述推动构件(26),并且当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或处于所述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时,所述滑块构件(28)能够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轮表面(31)或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表面(32)耦合;
当所述滑块构件(28)被耦合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轮表面(31)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轮表面(32)时,所述滑块构件(28)在所述推动构件(26)上施加致动力,所述致动力被引导为导致压缩所述弹簧构件(27),并且随后将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机构(25)包括杠杆构件(29),所述杠杆构件(29)具有凸轮轮廓,并且当所述可移动触头组件(10)处于所述第一运行结束位置(PA)或在所述第二运行结束位置(PC)时,所述杠杆构件(29)能够被耦合到所述推动构件(26)和一个或多个第一滑动表面(33)或一个或多个第二滑动表面(34);
其中当所述杠杆构件(29)被耦合到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一滑动表面(33)或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滑动表面(34)时,所述杠杆构件(29)在所述推动构件(26)上施加致动力,所述致动力被引导为导致压缩所述弹簧构件(27),并且随后将所述可移动电弧触头构件(18)压靠至所述固定电弧触头构件(17)。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是用于中压电力系统的负载断路开关。
CN202210515537.6A 2021-05-13 2022-05-11 中压开关装置 Pending CN11534682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173739.0 2021-05-13
EP21173739.0A EP4089704A1 (en) 2021-05-13 2021-05-13 A medium voltage switch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6825A true CN115346825A (zh) 2022-11-15

Family

ID=75919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5537.6A Pending CN115346825A (zh) 2021-05-13 2022-05-11 中压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4089704A1 (zh)
CN (1) CN11534682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18914A1 (de) * 1978-04-28 1979-10-31 Siemens Ag Schalterkombination fuer sammelschienenanlagen
DE102010045233B4 (de) * 2010-09-10 2012-05-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asttrennschalter
DE102011087630B4 (de) * 2011-12-02 2016-11-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chaltgerä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89704A1 (en)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05242A (en) High voltage hybrid circuit-breaker
KR101503955B1 (ko) 시작 저항기와 맞물리기 위한 스위치를 갖는 고전압 전력 스위치
US7075027B1 (en) Spring-charged mechanism assembly employing two trunnion members moveable in different planes and circuit interrupter employing the same
KR101969168B1 (ko) 고전압 스위칭 장치
CN110896005A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信号反馈机构
RU2418335C1 (ru) Вакуумны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CN115036171A (zh) 中压开关装置
CN115346825A (zh) 中压开关装置
CN115346817A (zh) 中压开关装置
US11776779B2 (en) Medium voltage switching apparatus
CN117133588A (zh) 中压开关装置
US20230368993A1 (en) Medium voltage switching apparatus
EP4030455A1 (en) A medium voltage switching apparatus
CN117059430A (zh) 中压开关装置
EP4276874A1 (en) A medium voltage switching apparatus
EP4276872A1 (en) A medium voltage switching apparatus
US20230368995A1 (en) Medium voltage switching apparatus
JP7362007B1 (ja) 開閉装置
EP4277059A1 (en) Switchgear equipment for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grids
JP4693736B2 (ja) ガス絶縁断路器
CN117060258A (zh) 用于组装针对中压电力系统的开关装置的方法
CN116435155A (zh) 一种带有斥开封闭结构触头系统的塑壳断路器
CN115621059A (zh) 用于电网的开关装置
KR20140023751A (ko) 차단기의 아크접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