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4620A - 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4620A
CN115344620A CN202211278388.2A CN202211278388A CN115344620A CN 115344620 A CN115344620 A CN 115344620A CN 202211278388 A CN202211278388 A CN 202211278388A CN 115344620 A CN115344620 A CN 115344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ser terminal
pool
end server
addre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83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44620B (zh
Inventor
蔡万仓
谢成勇
伏重任
李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ongke He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ongke Hex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ongke Hex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ongke Hex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783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46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4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4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44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46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5Query execu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06F16/275Synchronous re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根据用户终端所属的系统环境,将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利用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对数据池进行数据访问,在数据访问过程中,以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从数据池中定位出匹配的数据,并将定位的数据返回至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再通过服务器将存储空间保存的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上述方法以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作为用户终端与数据池之间的通信中介,利用服务器对所有用户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对前后端不同用户终端的区分化数据传输,避免不同用户终端之间发生数据访问串扰的情况,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反馈至用户终端。

Description

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池作为常用的数据库,其内部存储有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手机等用户终端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数据池进行访问以此获得所需的数据。目前,用户终端都是通过直接访问的方式与数据池进行连接,并直接从数据池中查找得到所需的数据,上述方式虽然能够保证用户终端及时快速的从数据池中获得所需的数据,保证用户终端对数据池的数据访问效率,但是当数据池同时被多个用户终端访问时,数据池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用户终端的数据访问需求,不仅增加数据池的工作负荷,并且还容易发生数据访问串扰的情况,无法及时准确地将数据访问结果反馈至相应的用户终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根据用户终端所属的系统环境,将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利用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对数据池进行数据访问,在数据访问过程中,以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从数据池中定位出匹配的数据,并将定位的数据返回至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再通过服务器将存储空间保存的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上述方法以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作为用户终端与数据池之间的通信中介,利用服务器对所有用户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对前后端不同用户终端的区分化数据传输,降低数据池的工作负荷,避免不同用户终端之间发生数据访问串扰的情况,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反馈至用户终端。
本发明提供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判断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并根据上述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的判断结果,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对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信息;
步骤S2,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池当前的数据访问状态,根据所述数据访问状态,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对应的顺序;再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以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对所述数据池中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定位;
步骤S3,根据所述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的实时状态,切换对所述被定位的数据的读取模式;将读取得到的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返回至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保存,并获取所述存储空间的数据存储状态;
步骤S4,根据所述数据存储状态,判断所述存储空间是否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当处于存储饱和状态时,根据所述存储空间内部保存的所有数据各自的标记信息,将所有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中,判断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并根据上述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的判断结果,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当前接入的网关地址信息,将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根据上述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的结果,判断所述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还是后端系统环境;
若所述用户终端处于前端系统环境,则根据所述网关地址信息,构建所述用户终端与前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所述前端服务器;
若所述用户终端处于后端系统环境,则根据所述网关地址信息,构建所述用户终端与后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所述后端服务器。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根据上述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的结果,判断所述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还是后端系统环境,具体包括:
将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若所述网关地址信息属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中的前端系统网关地址信息时,判断所述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若所述网关地址信息属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中的后端系统网关地址信息时,判断所述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后端系统环境。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中,对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信息,具体包括:
对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关键词,以此作为所述目标数据信息。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池当前的数据访问状态,根据所述数据访问状态,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对应的顺序,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向数据池发送数据访问请求,根据所述数据池关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的应答消息,判断所述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空闲状态还是数据访问繁忙状态;
若所述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空闲状态,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时具有第一优先获取顺序;
若所述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繁忙状态,则确定所述数据池已经接收的所有数据访问请求及其对应的接收时间信息,并根据所述接收时间信息由早至晚的顺序,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数据池进行获取操作时对应的获取顺序。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以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对所述数据池中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定位,具体包括:
当确定所述用户终端进入到从所述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的进程后,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以所述数据类型、所述数据格式和所述数据内容关键词为检索基准,对所述数据池进行检索查找,从而得到与所述数据类型、所述数据格式和所述数据内容关键词相匹配的数据及其在所述数据池中的存在位置。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的实时状态,切换对所述被定位的数据的读取模式,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当前是否处于被访问状态;若不处于被访问状态,则直接对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进行锁定,再复制读取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若处于被访问状态,则周期性重复判断所述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当前是否处于被访问状态,直到确定所述被定位的数据不处于被访问状态后,才对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进行锁定,再复制读取所述被定位的数据。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中,将读取得到的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返回至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保存,并获取所述存储空间的数据存储状态,具体包括:
将复制读取得到的所述被定位的数据与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地址信息进行打包后,再返回至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保存;并获取所述存储空间的实时数据存储量。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4中,根据所述数据存储状态,判断所述存储空间是否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具体包括:
若所述实时数据存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存储量阈值,则判断所述存储空间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否则,确定所述存储空间不处于存储饱和状态。
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4中,当处于存储饱和状态时,根据所述存储空间内部保存的所有数据各自的标记信息,将所有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具体包括:
当所述存储空间处于存储饱和状态,根据所述存储空间内部保存的所有数据各自对应的终端地址信息,将每个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链路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
相比于现有技术,该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根据用户终端所属的系统环境,将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利用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对数据池进行数据访问,在数据访问过程中,以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从数据池中定位出匹配的数据,并将定位的数据返回至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再通过服务器将存储空间保存的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上述方法以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作为用户终端与数据池之间的通信中介,利用服务器对所有用户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对前后端不同用户终端的区分化数据传输,降低数据池的工作负荷,避免不同用户终端之间发生数据访问串扰的情况,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反馈至用户终端。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判断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并根据上述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的判断结果,将来自该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对该数据获取请求进行分析,确定该用户终端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信息;
步骤S2,通过该前端服务器或该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池当前的数据访问状态,根据该数据访问状态,确定该用户终端向该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对应的顺序;再通过该前端服务器或该后端服务器以该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对该数据池中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定位;
步骤S3,根据该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的实时状态,切换对该被定位的数据的读取模式;将读取得到的该被定位的数据返回至该前端服务器或该后端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保存,并获取该存储空间的数据存储状态;
步骤S4,根据该数据存储状态,判断该存储空间是否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当处于存储饱和状态时,根据该存储空间内部保存的所有数据各自的标记信息,将所有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根据用户终端所属的系统环境,将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利用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对数据池进行数据访问,在数据访问过程中,以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从数据池中定位出匹配的数据,并将定位的数据返回至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再通过服务器将存储空间保存的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上述方法以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作为用户终端与数据池之间的通信中介,利用服务器对所有用户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对前后端不同用户终端的区分化数据传输,降低数据池的工作负荷,避免不同用户终端之间发生数据访问串扰的情况,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反馈至用户终端。
优选地,在该步骤S1中,判断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并根据上述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的判断结果,将来自该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当前接入的网关地址信息,将该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根据上述该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的结果,判断该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还是后端系统环境;
若该用户终端处于前端系统环境,则根据该网关地址信息,构建该用户终端与前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将来自该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该前端服务器;
若该用户终端处于后端系统环境,则根据该网关地址信息,构建该用户终端与后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将来自该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该后端服务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手机等用户终端在运行过程中会连接至相应的网关,以此实现与不同系统环境之间的通信连接。在实际工作中,会存在前端系统环境和后端系统环境这两种不同的系统环境,不同系统环境对应的服务器和对应的网关也不相同,通过对用户终端当前接入网关地址信息的比对,能够准确判断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还是后端系统环境,便于后续准确将用户终端连接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从而使得前端服务器和后端服务器对接入的用户终端进行统一管理。
优选地,在该步骤S1中,将该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根据上述该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的结果,判断该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还是后端系统环境,具体包括:
将该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若该网关地址信息属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中的前端系统网关地址信息时,判断该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若该网关地址信息属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中的后端系统网关地址信息时,判断该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后端系统环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前端系统环境和后端系统环境所对应的网关具有不同的网关地址,通过将用户终端对应的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能够准确地确定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还是后端系统环境,保证后续用户终端准确地接入到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
优选地,在该步骤S1中,对该数据获取请求进行分析,确定该用户终端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信息,具体包括:
对该数据获取请求进行分析,确定该用户终端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关键词,以此作为该目标数据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来自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进行识别分析,从数据获取请求中提取得到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关键词,这样可便于后续准确利用上述信息在数据池中进行数据查找;其中,数据类型可为但不限于是文本数据、图片数据;数据格式可为但不限于是数据在数据池中对应的数据文档格式;数据内容关键词可为但不限于是与数据主要信息相匹配的关键词。
优选地,在该步骤S2中,通过该前端服务器或该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池当前的数据访问状态,根据该数据访问状态,确定该用户终端向该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对应的顺序,具体包括:
通过该前端服务器或该后端服务器向数据池发送数据访问请求,根据该数据池关于该数据访问请求的应答消息,判断该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空闲状态还是数据访问繁忙状态;
若该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空闲状态,则确定该用户终端向该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时具有第一优先获取顺序;
若该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繁忙状态,则确定该数据池已经接收的所有数据访问请求及其对应的接收时间信息,并根据该接收时间信息由早至晚的顺序,确定该用户终端向该数据池进行获取操作时对应的获取顺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数据池可能会存在被多个用户终端通过相应的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进行数据访问的情况,此时为了保证对数据池进行数据访问的有序性,需要合理安排每个数据访问执行的顺序,从而避免发生多个数据访问执行于数据池而导致数据串扰。当数据池当前并没有接收到任何数据访问请求时,表明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空闲状态,此时用户终端向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时即可排在最先获取数据的顺序位置上(即第一优先获取顺序);当数据池当前已经接收到其他数据访问请求,表明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繁忙状态。此时数据池根据接收到的所有数据访问请求对应的接收时间信息,以此进行关于接收时间由早到晚的排序,这样能够对所有数据访问请求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不同数据访问相互串扰。
优选地,在该步骤S2中,通过该前端服务器或该后端服务器以该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对该数据池中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定位,具体包括:
当确定该用户终端进入到从该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的进程后,通过该前端服务器或该后端服务器以该数据类型、该数据格式和该数据内容关键词为检索基准,对该数据池进行检索查找,从而得到与该数据类型、该数据格式和该数据内容关键词相匹配的数据及其在该数据池中的存在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方式,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以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关键词为检索基准,对数据池进行检索,能够准确定位出用户终端期望获得的目标数据在数据池中的位置,便于后续对目标数据进行快速读取。
优选地,在该步骤S3中,根据该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的实时状态,切换对该被定位的数据的读取模式,具体包括:
判断该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当前是否处于被访问状态;若不处于被访问状态,则直接对该被定位的数据进行锁定,再复制读取该被定位的数据;若处于被访问状态,则周期性重复判断该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当前是否处于被访问状态,直到确定该被定位的数据不处于被访问状态后,才对该被定位的数据进行锁定,再复制读取该被定位的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方式,当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当前处于被访问状态(即被其他数据访问请求进行相应的数据访问),此时需要等待被定位的数据完成当前的访问操作后才能进行另一个访问操作,这样能够避免数据池中的同一数据同时被进行不同的访问操作,以此发生访问串扰的情况。当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完成之前的访问操作,并进入到当前的访问操作时,先对被定位的数据进行锁定,这样能够保证被定位的数据不会被进行修改或者删除等操作,再复制读取被定位的数据,从而保证复制读取得到的数据的完整性。
优选地,在该步骤S3中,将读取得到的该被定位的数据返回至该前端服务器或该后端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保存,并获取该存储空间的数据存储状态,具体包括:
将复制读取得到的该被定位的数据与该用户终端的终端地址信息进行打包后,再返回至该前端服务器或该后端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保存;并获取该存储空间的实时数据存储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复制读取得到的数据与期望获得该数据的用户终端进行一一对应的关联标记,确保后续准确将复制读取得到的数据反馈回相应的用户终端。
优选地,在该步骤S4中,根据该数据存储状态,判断该存储空间是否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具体包括:
若该实时数据存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存储量阈值,则判断该存储空间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否则,确定该存储空间不处于存储饱和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量化判断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的特定存储空间保存的数据是否足够多,有效避免特定存储空间发生数据存储过多而无法完整保存数据的情况。
优选地,在该步骤S4中,当处于存储饱和状态时,根据该存储空间内部保存的所有数据各自的标记信息,将所有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具体包括:
当该存储空间处于存储饱和状态,根据该存储空间内部保存的所有数据各自对应的终端地址信息,将每个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链路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准确将特定存储空间保存的数据一一对应反馈回相应的用户终端,从而保证用户终端从数据池进行高效的数据查找获取。
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知,该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根据用户终端所属的系统环境,将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利用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对数据池进行数据访问,在数据访问过程中,以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从数据池中定位出匹配的数据,并将定位的数据返回至服务器的存储空间;再通过服务器将存储空间保存的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上述方法以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作为用户终端与数据池之间的通信中介,利用服务器对所有用户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对前后端不同用户终端的区分化数据传输,降低数据池的工作负荷,避免不同用户终端之间发生数据访问串扰的情况,保证数据及时准确地反馈至用户终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判断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并根据上述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的判断结果,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对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信息;
步骤S2,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池当前的数据访问状态,根据所述数据访问状态,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对应的顺序;再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以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对所述数据池中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定位;
步骤S3,根据所述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的实时状态,切换对所述被定位的数据的读取模式;将读取得到的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返回至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保存,并获取所述存储空间的数据存储状态;
步骤S4,根据所述数据存储状态,判断所述存储空间是否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当处于存储饱和状态时,根据所述存储空间内部保存的所有数据各自的标记信息,将所有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中,判断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并根据上述用户终端当前所属的系统环境的判断结果,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前端服务器或后端服务器,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当前接入的网关地址信息,将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根据上述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的结果,判断所述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还是后端系统环境;
若所述用户终端处于前端系统环境,则根据所述网关地址信息,构建所述用户终端与前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所述前端服务器;
若所述用户终端处于后端系统环境,则根据所述网关地址信息,构建所述用户终端与后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链路,并将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数据获取请求转发至所述后端服务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根据上述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的结果,判断所述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还是后端系统环境,具体包括:
将所述网关地址信息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进行比对,若所述网关地址信息属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中的前端系统网关地址信息时,判断所述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前端系统环境;若所述网关地址信息属于预设网关地址信息列表中的后端系统网关地址信息时,判断所述用户终端当前处于后端系统环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中,对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信息,具体包括:
对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用户终端期望获取的目标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关键词,以此作为所述目标数据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获取数据池当前的数据访问状态,根据所述数据访问状态,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对应的顺序,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向数据池发送数据访问请求,根据所述数据池关于所述数据访问请求的应答消息,判断所述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空闲状态还是数据访问繁忙状态;
若所述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空闲状态,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时具有第一优先获取顺序;
若所述数据池当前处于数据访问繁忙状态,则确定所述数据池已经接收的所有数据访问请求及其对应的接收时间信息,并根据所述接收时间信息由早至晚的顺序,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数据池进行获取操作时对应的获取顺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2中,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以所述目标数据信息为基准,对所述数据池中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定位,具体包括:
当确定所述用户终端进入到从所述数据池进行数据获取操作的进程后,通过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以所述数据类型、所述数据格式和所述数据内容关键词为检索基准,对所述数据池进行检索查找,从而得到与所述数据类型、所述数据格式和所述数据内容关键词相匹配的数据及其在所述数据池中的存在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3中,根据所述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的实时状态,切换对所述被定位的数据的读取模式,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当前是否处于被访问状态;若不处于被访问状态,则直接对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进行锁定,再复制读取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若处于被访问状态,则周期性重复判断所述数据池中被定位的数据当前是否处于被访问状态,直到确定所述被定位的数据不处于被访问状态后,才对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进行锁定,再复制读取所述被定位的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3中,将读取得到的所述被定位的数据返回至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保存,并获取所述存储空间的数据存储状态,具体包括:
将复制读取得到的所述被定位的数据与所述用户终端的终端地址信息进行打包后,再返回至所述前端服务器或所述后端服务器的存储空间进行保存;并获取所述存储空间的实时数据存储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4中,根据所述数据存储状态,判断所述存储空间是否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具体包括:
若所述实时数据存储量大于或等于预设存储量阈值,则判断所述存储空间处于存储饱和状态;否则,确定所述存储空间不处于存储饱和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4中,当处于存储饱和状态时,根据所述存储空间内部保存的所有数据各自的标记信息,将所有数据同步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具体包括:
当所述存储空间处于存储饱和状态,根据所述存储空间内部保存的所有数据各自对应的终端地址信息,将每个数据通过对应的通信链路反馈回对应的用户终端。
CN202211278388.2A 2022-10-19 2022-10-19 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 Active CN1153446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8388.2A CN115344620B (zh) 2022-10-19 2022-10-19 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8388.2A CN115344620B (zh) 2022-10-19 2022-10-19 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4620A true CN115344620A (zh) 2022-11-15
CN115344620B CN115344620B (zh) 2023-01-06

Family

ID=83957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8388.2A Active CN115344620B (zh) 2022-10-19 2022-10-19 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46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0363A (zh) * 2024-01-24 2024-03-01 成都中科合迅科技有限公司 微服务配置与管控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8775A1 (en) * 2003-08-14 2005-02-17 Kalti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multiple sets of search results for a single query
US20090113075A1 (en) * 2006-05-17 2009-04-30 France Telecom Server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omain Names in a Network
CN102790766A (zh) * 2012-06-29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象查询的方法、系统、对象查询装置和对象查询获取装置
CN103077210A (zh) * 2012-12-28 2013-05-0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6452898A (zh) * 2016-11-01 2017-02-22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请求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622079A (zh) * 2017-07-28 2018-0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0109953A (zh) * 2018-01-19 2019-08-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225104A (zh) * 2019-05-24 2019-09-10 深圳市明源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399383A (zh) * 2019-07-29 2019-11-0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介质
CN110493555A (zh) * 2019-08-22 2019-11-22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处理方法、用户终端、核心服务器、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49638A (zh) * 2020-09-14 2020-11-17 上海昱章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615849A (zh) * 2020-12-15 2021-04-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微服务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8775A1 (en) * 2003-08-14 2005-02-17 Kalti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multiple sets of search results for a single query
US20090113075A1 (en) * 2006-05-17 2009-04-30 France Telecom Server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omain Names in a Network
CN102790766A (zh) * 2012-06-29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象查询的方法、系统、对象查询装置和对象查询获取装置
CN103077210A (zh) * 2012-12-28 2013-05-01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数据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6452898A (zh) * 2016-11-01 2017-02-22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请求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622079A (zh) * 2017-07-28 2018-0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数据存储、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0109953A (zh) * 2018-01-19 2019-08-0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225104A (zh) * 2019-05-24 2019-09-10 深圳市明源云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0399383A (zh) * 2019-07-29 2019-11-0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介质
CN110493555A (zh) * 2019-08-22 2019-11-22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处理方法、用户终端、核心服务器、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49638A (zh) * 2020-09-14 2020-11-17 上海昱章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2615849A (zh) * 2020-12-15 2021-04-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微服务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VID RAZ: "Fair operation of multi-server and multi-queue systems", 《SIGMETRICS "05: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ACM SIGMETRI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EMENT AND MODELING OF COMPUTER SYSTEMS》 *
KALIAPPAN KALIDASS: "Time dependent analysis of M/M/1 queue with server vacations and a waiting server", 《QTNA "11: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EUEING THEORY AND NETWORK APPLICATIONS》 *
李啸宇: "面向Android与iOS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0363A (zh) * 2024-01-24 2024-03-01 成都中科合迅科技有限公司 微服务配置与管控方法和系统
CN117640363B (zh) * 2024-01-24 2024-04-05 成都中科合迅科技有限公司 微服务配置与管控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4620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6492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408508A (zh) 监测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263171A (zh) 直播流的流媒体数据获取方法、边缘节点区域组网系统
CN115344620B (zh) 自定义数据池实现前后端分离后数据按需同步方法
US20220279025A1 (en) Network service system,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service method
CN111786984A (zh) Pod通信连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297269A (zh) 数据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2148731A (zh) 一种数据分页查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0352198C (zh) 用于处理对Web服务的请求的方法和系统
CN113542420B (zh) 热点文件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86633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25600B (zh) 数据存储的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63562A (zh) 一种全业务追踪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37148A (zh) 业务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业务服务器及系统
CN116821215A (zh) 基于端口查询的opc ua服务器搜索方法
CN114840497B (zh) 一种数据库的行迁移预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3176454B (zh) 多机器人系统的集群方法和系统
CN112115228A (zh) 搜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881086B (zh) 大数据的存储方法、查询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080504A (zh) 文件管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91733A (zh) 信息的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63130A (zh) 一种关于社保数据查询的访问处理方法
CN112532414A (zh) 确定isp归属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7640363B (zh) 微服务配置与管控方法和系统
US11822797B1 (en) Object computational storage system,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lient and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