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2419A - 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2419A
CN115342419A CN202210951889.6A CN202210951889A CN115342419A CN 115342419 A CN115342419 A CN 115342419A CN 202210951889 A CN202210951889 A CN 202210951889A CN 115342419 A CN115342419 A CN 115342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ump
heat supply
heat pump
gas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18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军
谢迎春
蒋执俊
陈戈涵
马腾飞
李臻
王辉
曾刚
李玲
霍振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uclear Kunhua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uclear Kunhua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uclear Kunhua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uclear Kunhua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188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24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2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24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48Counting of energy consump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70Hybrid systems, e.g. uninterruptible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integrating renewable energ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供热的前N日,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确定燃气锅炉和热泵的启停;供热N日后,采集前N日燃气锅炉、热泵、循环泵及鼓风机的运行数据,计算燃气锅炉、热泵、循环泵及鼓风机的效率;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包括:预测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建立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模型;设置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量等于下一周期的供热需求量,优化目标为供热成本模型得出供热成本最低,建立优化算法;执行优化算法;将获得的燃气锅炉、热泵及循环泵的负荷作为下一周期的调控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实现多能互补的优化调度,提高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综合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南阳再生水源热泵供热供冷示范项目中,联合利用水源热泵技术以及燃气清洁供热技术, 实现多能源互补的供热方式。然而,在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同类型能源系统 的运行效率不同,如何确定投运顺序、投运时长以及负荷分配,需要充分考虑能源综合成本 以碳排放量等因素。如果依靠传统人工经验调控,将不能实现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经济、高 效运行,不能达到按需供热、精准供热的目的。
南阳再生水源热泵供热供冷示范项目中,联合利用水源热泵技术以及燃气清洁供热技术, 实现多能源互补的供热方式。然而,在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同类型能源系统 的运行效率不同,如何确定投运顺序、投运时长以及负荷分配,需要充分考虑能源综合成本 以碳排放量等因素。如果依靠传统人工经验调控,将不能实现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经济、高 效运行,不能达到按需供热、精准供热的目的。
基于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采用基于大数据挖掘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多能源 互补供热系统的智能调控模型,在实现多目标优化的前提下,保障运行效果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缺乏提高多能源供热系统运行效率方案的技术问题。 提出了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能够智能调控供热运行状态,提高供热系统 的效率。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包括:
供热的前N日,周期性采集室外温度数据,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
根据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确定燃气锅炉和热泵的启停;
供热N日后,采集前N日燃气锅炉、热泵、循环泵及鼓风机的运行数据,计算燃气锅炉、 热泵、循环泵及鼓风机的效率;
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所述调控方案包括燃气锅炉和热泵的启停及运行负荷;
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的方法包括:
采集室外温度数据,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预测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
建立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模型,将燃气锅炉、热泵、循环泵及鼓风机的效率 代入供热成本模型;
设置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量等于下一周期的供热需求量,优化目标为供热成本模 型得出供热成本最低,建立优化算法;
执行优化算法,获得供热成本最低时燃气锅炉、热泵及循环泵的负荷;
将获得的燃气锅炉、热泵及循环泵的负荷作为下一周期的调控结果。
作为优选,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的方法包括:
采集室外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计算温度平均值;
采集室外多个光照强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平均光照强度;
根据光照强度生成温度修正值;
将温度平均值和温度修正值叠加作为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
作为优选,根据光照强度生成温度修正值的方法包括:
平均光照强度小于或等于10Lux,温度修正值为0,平均光照强度大于10且不大于20Lux 时,温度修正值为﹢0.5℃;平均光照强度大于20且不大于30Lux时,温度修正值为﹢1.0℃; 平均光照强度大于30且不大于45Lux时,温度修正值为﹢1.5℃;平均光照强度大于45Lux, 温度修正值为﹢2℃。
作为优选,设置室内目标舒适温度,在供热的前N日,根据室内目标舒适温度和室外日 均综合温度t_WZ计算出日均负荷Q_D,根据日均负荷Q_D和热泵装机量,计算仅启动热泵时的 热泵负荷率,若热泵负荷率超过预设阈值,则启动燃气锅炉和热泵,若热泵负荷率未超过预 设阈值,则仅启动热泵。
作为优选,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时,读取上一周期燃气锅炉及热泵的运行数据,根据上 一周期燃气锅炉及热泵的运行数据,计算燃气锅炉及热泵的效率。
作为优选,根据上一周期燃气锅炉、热泵及循环泵的运行数据,计算燃气锅炉、热泵、 循环泵及鼓风机的效率的方法包括:
计算热泵的COP_HP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21
计算燃气锅炉的效率η_GAS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22
式中,Q_HP为供热系统总输出热量,E_HE为循环泵运行电消耗量,E_HP为热泵运行电消 耗量,Q_GAS为,q_GAS为天然气的热值;
根据前N日循环泵的运行数据,计算水泵的效率η_pump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31
其中,G_pump为循环泵瞬时流量,a、b、c为拟合系数,根据前N日循环泵的运行数据拟合获得。
作为优选,供热N日后,在每个周期根据热泵运行数据,决定是否退出热泵的运行,具 体包括:
计算热泵提供单位热量1GJ时的成本费用M_HP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32
根据上一周期燃气锅炉的效率η_GAS,计算燃气锅炉提供单位热量1GJ时的成本费用 M_GAS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33
其中,电价为A元/kWh,燃气价为B元/立方米,令M_HP等于M_GAS,求解获得COP的值,判断上一周期内是否存在热泵机组的效率低于计算获得的COP的值,将效率低于计算获得的 COP的热泵机组停运。
作为优选,建立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模型为: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34
其中,M_Tatal为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提供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所需总成本,copi为第i台 热泵的效率,Ai为第i台热泵设置的电价,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35
为第j台燃气锅炉的效率,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36
为第j台燃气锅 炉设置的天然气热值,Bj为第j台燃气锅炉设置的燃气价格,Gε_pump为第ε台循环泵的瞬时流 量,Hε_pump为第ε台循环泵扬程,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37
为第ε台循环泵的效率,Gω_Fan为第ω台风机的风量, Hω_Fan为第ω台风机的扬程,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38
为第ω台风机的效率,风机的效率由风机制造厂商提供, 将全部热泵、燃气锅炉、循环泵和风机的运行数据代入供热成本模型,获得当前的状态下多 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提供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所需总成本。
作为优选,建立的优化算法为蚁群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或遗传算法。
作为优选,供热N日后,生成调控方案的周期为1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根据供热生产中心平台的专家系统智能预测数据,结合热 源运行成本、存储余量等因素综合分析,实现多能互补的优化调度,提高多能源互补供热系 统的综合效率;通过负荷预测,确保用户端实现按需供热,保障用户用暖安全;基于优化算 法,提供最佳的调控方案,最大化提高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效率;结合能源的碳排放量、 运行费用,进行优化调度,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还降低了碳排放,实现多种能源区域优化 调度。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供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热负荷时间延续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方法流程示意图。
其中:10、再生水换热机组,20、热泵,30、燃气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 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 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 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请参阅附图1,包括:
步骤A01)供热的前N日,周期性采集室外温度数据,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
步骤A02)根据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确定燃气锅炉30和热泵20的启停;
步骤A03)供热N日后,采集前N日燃气锅炉30、热泵20、循环泵及鼓风机的运行数据, 计算燃气锅炉30、热泵20、循环泵及鼓风机的效率;
步骤A04)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调控方案包括燃气锅炉30和热泵20的启停及运行负 荷。供热N日后,生成调控方案的周期为1小时。
请参阅附图2,供热系统中提供热量的设备包括再生水换热机组10、热泵20和燃气锅炉 30,其中再生水换热机组10仅考虑其使用的循环泵的电耗。以天为周期对基础热源与调峰热 源的组合出力情况进行调整。基础热源即为再生水换热机组10和热泵20,调峰热源为燃气 锅炉30。再生水换热机组10和热泵20的能耗较低,因此优选考虑使用再生水换热机组10 和热泵20提供热能。首先保障基础热源在高效点且在额定负荷内工作。一般情况下,热泵 20效率最高点对应的负荷率为70%-95%,因此当基础热源的负荷率达到95%时,则启动调峰 热源,即燃气锅炉30。燃气锅炉30在很大的负荷率变化范围内,对锅炉效率不会产生很大 的影响,但为了保障燃烧器效率,启动燃气锅炉30时的热负荷率需大于30%。因此,综合考 虑基础热源与调峰热源的负荷率与运行效率,动态调整各系统出力,使耦合系统始终处于高 效运行工况。即当基础热源的负荷率达到95%时,则启动调峰热源,且一旦启动调峰热源, 则保证调峰热源的热负荷率总是大于30%。当热负荷需要达到21000kW时,需要启动调峰热 源,此时室外温度为-3℃。当地室外温度为-3℃的延续时间为43天。如图3所示,为制定的 供暖计划中,热负荷时间延续示意图,根据热负荷时间延续情况,以及基础热源的装机容量, 就可以初步判定需要启动调峰热源的时间长度,以做提早规划准备。本实施例现场供热面积 60万m2,热负荷时间延续图如图3所示,规划的供暖期期间,热泵20与燃气锅炉30耦合的 供热系统的投运策略如表1所示。
表1热泵20与燃气锅炉30投运策略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51
请参阅附图4,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的方法包括:
步骤B01)采集室外温度数据,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预测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
步骤B02)建立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模型,将燃气锅炉30、热泵20、循环泵 及鼓风机的效率代入供热成本模型;
步骤B03)设置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量等于下一周期的供热需求量,优化目标为 供热成本模型得出供热成本最低,建立优化算法;
步骤B04)执行优化算法,获得供热成本最低时燃气锅炉30、热泵20及循环泵的负荷;
步骤B05)将获得的燃气锅炉30、热泵20及循环泵的负荷作为下一周期的调控结果。
请参阅附图5,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的方法包括:
步骤C01)采集室外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计算温度平均值;
步骤C02)采集室外多个光照强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平均光照强度;
步骤C03)根据光照强度生成温度修正值;
步骤C04)将温度平均值和温度修正值叠加作为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
其中,在步骤C03)中根据光照强度生成温度修正值的方法包括:平均光照强度小于或 等于10Lux,温度修正值为0,平均光照强度大于10且不大于20Lux时,温度修正值为﹢0.5℃;平均光照强度大于20且不大于30Lux时,温度修正值为﹢1.0℃;平均光照强度大 于30且不大于45Lux时,温度修正值为﹢1.5℃;平均光照强度大于45Lux,温度修正值 为﹢2℃。
设置室内目标舒适温度,在供热的前N日,根据室内目标舒适温度和室外日均综合温度 t_WZ计算出日均负荷Q_D,根据日均负荷Q_D和热泵20装机量,计算仅启动热泵20时的热泵 20负荷率,若热泵20负荷率超过预设阈值,则启动燃气锅炉30和热泵20,若热泵20负荷率未超过预设阈值,则仅启动热泵20。
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时,读取上一周期燃气锅炉30及热泵20的运行数据,根据上一周 期燃气锅炉30及热泵20的运行数据,计算燃气锅炉30及热泵20的效率。
根据上一周期燃气锅炉30、热泵20及循环泵的运行数据,计算燃气锅炉30、热泵20、 循环泵及鼓风机的效率的方法包括:
计算热泵20的COP_HP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61
计算燃气锅炉30的效率η_GAS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62
式中,Q_HP为供热系统总输出热量,E_HE为循环泵运行电消耗量,E_HP为热泵20运行电 消耗量,Q_GAS为,q_GAS为天然气的热值;
根据前N日循环泵的运行数据,计算水泵的效率η_pump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63
其中,G_pump为循环泵瞬时流量,a、b、c为拟合系数,根据前N日循环泵的运行数据拟合获得。
供热N日后,在每个周期根据热泵20运行数据,决定是否退出热泵20的运行,具体包 括:
计算热泵20提供单位热量1GJ时的成本费用M_HP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71
根据上一周期燃气锅炉30的效率η_GAS,计算燃气锅炉30提供单位热量1GJ时的成本费 用M_GAS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72
其中,电价为A元/kWh,燃气价为B元/立方米,令M_HP等于M_GAS,求解获得COP的值,判断上一周期内是否存在热泵20机组的效率低于计算获得的COP的值,将效率低于计算获得 的COP的热泵20机组停运。
建立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模型为: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73
其中,M_Tatal为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提供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所需总成本,copi为第i台 热泵20的效率,Ai为第i台热泵20设置的电价,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74
为第j台燃气锅炉30的效率,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75
为第 j台燃气锅炉30设置的天然气热值,Bj为第j台燃气锅炉30设置的燃气价格,Gε_pump为第ε台 循环泵的瞬时流量,Hε_pump为第ε台循环泵扬程,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76
为第ε台循环泵的效率,Gω_Fan为第 ω台风机的风量,Hω_Fan为第ω台风机的扬程,
Figure BDA0003789518050000077
为第ω台风机的效率,风机的效率由风 机制造厂商提供,将全部热泵20、燃气锅炉30、循环泵和风机的运行数据代入供热成本模型, 获得当前的状态下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提供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所需总成本。建立的优化算 法为蚁群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或遗传算法。
本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根据供热生产中心平台的专家系统智能预测数据,结合 热源运行成本、存储余量等因素综合分析,实现多能互补的优化调度,提高多能源互补供热 系统的综合效率;通过负荷预测,确保用户端实现按需供热,保障用户用暖安全;基于优化 算法,提供最佳的调控方案,最大化提高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效率;结合能源的碳排放量、 运行费用,进行优化调度,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还降低了碳排放,实现多种能源区域优化 调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 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热的前N日,周期性采集室外温度数据,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
根据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确定燃气锅炉和热泵的启停;
供热N日后,采集前N日燃气锅炉、热泵、循环泵及鼓风机的运行数据,计算燃气锅炉、热泵、循环泵及鼓风机的效率;
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所述调控方案包括燃气锅炉和热泵的启停及运行负荷;
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的方法包括:
采集室外温度数据,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预测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
建立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模型,将燃气锅炉、热泵、循环泵及鼓风机的效率代入供热成本模型;
设置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量等于下一周期的供热需求量,优化目标为供热成本模型得出供热成本最低,建立优化算法;
执行优化算法,获得供热成本最低时燃气锅炉、热泵及循环泵的负荷;
将获得的燃气锅炉、热泵及循环泵的负荷作为下一周期的调控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计算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的方法包括:
采集室外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计算温度平均值;
采集室外多个光照强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平均光照强度;
根据光照强度生成温度修正值;
将温度平均值和温度修正值叠加作为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光照强度生成温度修正值的方法包括:
平均光照强度小于或等于10Lux,温度修正值为0,平均光照强度大于10且不大于20Lux时,温度修正值为﹢0.5℃;平均光照强度大于20且不大于30Lux时,温度修正值为﹢1.0℃;平均光照强度大于30且不大于45Lux时,温度修正值为﹢1.5℃;平均光照强度大于45Lux,温度修正值为﹢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室内目标舒适温度,在供热的前N日,根据室内目标舒适温度和室外日均综合温度t_WZ计算出日均负荷Q_D,根据日均负荷Q_D和热泵装机量,计算仅启动热泵时的热泵负荷率,若热泵负荷率超过预设阈值,则启动燃气锅炉和热泵,若热泵负荷率未超过预设阈值,则仅启动热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周期性生成调控方案时,读取上一周期燃气锅炉及热泵的运行数据,根据上一周期燃气锅炉及热泵的运行数据,计算燃气锅炉及热泵的效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上一周期燃气锅炉、热泵及循环泵的运行数据,计算燃气锅炉、热泵、循环泵及鼓风机的效率的方法包括:
计算热泵的COP_HP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21
计算燃气锅炉的效率η_GAS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22
式中,Q_HP为供热系统总输出热量,E_HE为循环泵运行电消耗量,E_HP为热泵运行电消耗量,Q_GAS为,q_GAS为天然气的热值;
根据前N日循环泵的运行数据,计算水泵的效率η_pump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23
其中,G_pump为循环泵瞬时流量,a、b、c为拟合系数,根据前N日循环泵的运行数据拟合获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供热N日后,在每个周期根据热泵运行数据,决定是否退出热泵的运行,具体包括:
计算热泵提供单位热量1GJ时的成本费用M_HP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24
根据上一周期燃气锅炉的效率η_GAS,计算燃气锅炉提供单位热量1GJ时的成本费用M_GAS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25
其中,电价为A元/kWh,燃气价为B元/立方米,令M_HP等于M_GAS,求解获得COP的值,判断上一周期内是否存在热泵机组的效率低于计算获得的COP的值,将效率低于计算获得的COP的热泵机组停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建立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的供热成本模型为: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31
其中,M_Tatal为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提供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所需总成本,copi为第i台热泵的效率,Ai为第i台热泵设置的电价,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32
为第j台燃气锅炉的效率,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33
为第j台燃气锅炉设置的天然气热值,Bj为第j台燃气锅炉设置的燃气价格,Gε_pump为第ε台循环泵的瞬时流量,Hε_pump为第ε台循环泵扬程,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34
为第ε台循环泵的效率,Gω_Fan为第ω台风机的风量,Hω_Fan为第ω台风机的扬程,
Figure FDA0003789518040000035
为第ω台风机的效率,风机的效率由风机制造厂商提供,将全部热泵、燃气锅炉、循环泵和风机的运行数据代入供热成本模型,获得当前的状态下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提供下一周期供热需求量所需总成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的优化算法为蚁群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或遗传算法。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热N日后,生成调控方案的周期为1小时。
CN202210951889.6A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Pending CN1153424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1889.6A CN115342419A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1889.6A CN115342419A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2419A true CN115342419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1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1889.6A Pending CN115342419A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241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5664A (zh) * 2023-02-16 2023-06-13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系统的模块化热力站供热调控方法
CN116804467A (zh) * 2023-08-03 2023-09-26 广州永昱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集中供暖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6507A (zh) * 2006-09-06 2007-02-21 清华大学 一种热泵与锅炉联合供暖系统
KR20090103448A (ko) * 2008-03-28 2009-10-01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보일러의 순환펌프 유량 제어방법
US20130106110A1 (en) * 2011-11-01 2013-05-02 Renewable Power Holdings, Inc. Flexible Energy Balancing System
JP2014228873A (ja) * 2013-05-17 2014-12-08 株式会社明電舎 エネルギー最適計画作成方法と最適制御装置
EP2857760A1 (fr) * 2013-10-07 2015-04-08 Electricité de France Procédé de régulation d'un système de chauffage hybride
CN109855151A (zh) * 2019-03-06 2019-06-07 中核坤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
CN110009122A (zh) * 2018-12-27 2019-07-1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户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2583021A (zh) * 2020-11-23 2021-03-3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3255992A (zh) * 2021-05-21 2021-08-13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级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6507A (zh) * 2006-09-06 2007-02-21 清华大学 一种热泵与锅炉联合供暖系统
KR20090103448A (ko) * 2008-03-28 2009-10-01 린나이코리아 주식회사 보일러의 순환펌프 유량 제어방법
US20130106110A1 (en) * 2011-11-01 2013-05-02 Renewable Power Holdings, Inc. Flexible Energy Balancing System
JP2014228873A (ja) * 2013-05-17 2014-12-08 株式会社明電舎 エネルギー最適計画作成方法と最適制御装置
EP2857760A1 (fr) * 2013-10-07 2015-04-08 Electricité de France Procédé de régulation d'un système de chauffage hybride
CN110009122A (zh) * 2018-12-27 2019-07-12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户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系统能量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9855151A (zh) * 2019-03-06 2019-06-07 中核坤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结合真空闪蒸的地热供暖系统
CN112583021A (zh) * 2020-11-23 2021-03-30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3255992A (zh) * 2021-05-21 2021-08-13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级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佳星: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日前经济优化调度", 资源信息与工程, vol. 35, no. 4, 4 September 2020 (2020-09-04), pages 143 - 150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5664A (zh) * 2023-02-16 2023-06-13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系统的模块化热力站供热调控方法
CN116255664B (zh) * 2023-02-16 2023-08-15 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能互补系统的模块化热力站供热调控方法
CN116804467A (zh) * 2023-08-03 2023-09-26 广州永昱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集中供暖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6804467B (zh) * 2023-08-03 2024-03-01 东营市星创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多能互补集中供暖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0131B (zh) 一种综合能源微网优化规划方法、微网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15342419A (zh) 一种多能源互补供热系统智能调控方法
CN109523092B (zh)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
CN110826815B (zh) 一种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方法
CN113112087A (zh) 考虑电热负荷需求响应的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优化方法
CN110361969B (zh) 一种冷热电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法
CN111244939B (zh) 一种计及需求侧响应的多能互补系统两级优化设计方法
CN112464477A (zh) 计及需求响应的多能耦合综合能源运行仿真方法
CN110209135B (zh) 基于微型热电联产多时间尺度的家庭能源优化调度方法
CN113902225A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33900A (zh) 一种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15857348A (zh) 考虑两联供热泵舒适供能的分布式能量系统容量优化方法
CN106839082B (zh) 风电供暖调控系统及调控方法
CN117081143A (zh) 促进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运行方法
CN115173470A (zh) 一种基于电网调峰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5099509A (zh) 一种源网荷储多目标协同调控方法及系统
CN113885367A (zh) 一种楼宇能效管理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132332A (zh) 清洁供暖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US11713887B2 (en) Heating device
CN113128799A (zh) 能源管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310969B (zh) 一种区域用户供电方法
CN113446656A (zh) 功率-负荷匹配的光伏光热pv/t热电冷联供系统调控方法
CN113420413A (zh) 一种基于负荷可塑性的柔性负荷可调节能力量化方法及系统
CN111461429A (zh) 一种气电协调的多能互补系统优化方法
CN113158486B (zh) 一种用户端综合能源网络优化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