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9340B -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9340B
CN115339340B CN202211067453.7A CN202211067453A CN115339340B CN 115339340 B CN115339340 B CN 115339340B CN 202211067453 A CN202211067453 A CN 202211067453A CN 115339340 B CN115339340 B CN 1153393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late
rainwater
state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674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39340A (zh
Inventor
张敏
李婕
王文龙
胡新颖
周迎迎
李齐齐
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10674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93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9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93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393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93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3/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r presence of liquid or st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81Thermal management, e.g. liquid flow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上设置有换热体,换热体设置有第一换热流道,伸入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换热流道,第一换热流道设置有雨水收集槽、通气口及切换组件,通气口设置有阀板,切换组件用于在雨水收集槽内的液位低于预定值时,保持阀板处于打开通气口的状态,使雨水收集槽与第一换热通道处于断开状态;在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达到预定值时,驱动阀板关闭通气口,并连通第一换热通道和雨水收集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雨水对充电桩进行散热,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且雨水流经换热体进行换热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还能够对换热体处于第一换热流道内的表面上的灰尘进行冲洗。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新能源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充电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大功率充电以及超级快速充电技术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充电桩功率的提升,充电桩内部会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而变得温度过高,这给充电桩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造成了威胁。因此,温度成为了限制充电桩功率提升的首要原因。
现有的充电桩进行降温多采用风冷的方式,风冷的方式降温在长时间使用后充电桩内部会有积尘的现象,充电桩内部积尘后会严重影响充电桩内部的散热。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换热体,所述换热体伸出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换热流道,所述换热体伸入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的设置有雨水收集槽、通气口及切换组件,所述通气口设置有阀板,所述切换组件用于在所述雨水收集槽内的液位低于预定值时,保持所述阀板处于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使所述雨水收集槽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处于断开状态;在所述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达到预定值时,驱动所述阀板关闭所述通气口,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使所述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流经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体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雨水收集槽和所述第一换热流道之间的阀门组件、连接所述阀门组件的浮球、连接于所述阀板的施力件及用于对所述阀板定位于打开所述通气口状态的锁定杆,所述锁定杆与所述阀门组件连接;在所述阀门组件由关闭状态运动至打开状态时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杆释放所述阀板,所述施力件至少用于驱动所述阀板由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运动至关闭所述通气口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体内设置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通过液体流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体的外侧壁上向上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换热体连接的位置处于所述液体流出口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与所述换热体连接的第一板-,及设置于所述阀板上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上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条形缝,所述第二板-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流板平行设置的多个条形板,多个所述条形板与多个所述条形缝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阀板自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运动至关闭所述通气口的状态时,所述条形板由与所述第一板-平行间隔的状态运动至与所述第一板-重合的状态,且所述条形板对所述条形缝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施力件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限位组件及设置于所述冷却通道的流量检测传感器,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流量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冷却通道具有雨水通过时将所述施力件限位至所述条形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重合的状态,并在所述冷却通道没有雨水通过时释放所述施力件;所述施力件还用于在所述限位组件释放所述施力件时,驱动所述阀板自关闭所述通气口的状态运动至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口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侧壁上的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通有抽风机,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底部连通有导向腔,所述施力件导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腔内,且所述施力件与所述导向腔的内侧壁密封配合,所述导向腔和所述施力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导向腔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弹性件能够向所述施力件提供向所述导向腔与大气连通的另一端运动的弹力。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腔设置于所述条形板和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通道与大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允许流动介质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单向流出所述冷却通道。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换热体,所述换热体伸出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换热流道,所述换热体伸入所述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一换热流道的设置有雨水收集槽、通气口及切换组件,所述通气口设置有阀板,所述切换组件用于在所述雨水收集槽内的液位低于预定值时,保持所述阀板处于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使所述雨水收集槽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处于断开状态;在所述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达到预定值时,驱动所述阀板关闭所述通气口,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雨水收集槽,使所述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流经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体换热,通过这种方式,外界的气体不会进入外壳体内部,避免了外壳体内部的充电装置积尘导致散热不畅的问题,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界的雨水对充电桩进行散热,能够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且雨水流经换热体进行换热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还能够对换热体处于第一换热流道内的表面上的灰尘进行冲洗,使换热体与第一换热流道之间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I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G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H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换热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J处的局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K-K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参考图1、图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其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换热体2,所述换热体伸出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换热流道3,所述换热体2伸入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换热流道4,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的设置有雨水收集槽31、通气口32及切换组件5,所述通气口32设置有阀板320,所述切换组件5用于在所述雨水收集槽31内的液位低于预定值时,保持所述阀板320处于打开所述通气口32的状态,使所述雨水收集槽31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3处于断开状态;在所述雨水收集槽31内的雨水达到预定值时,驱动所述阀板320关闭所述通气口32,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道3和所述雨水收集槽31,使所述雨水收集槽31内的雨水流经所述第一换热通道3与所述换热体2换热。
具体的,参考图2,在外壳体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换热壳体10,换热壳体内通过竖直设置的分隔板101分割为两部分,换热体2设置于分隔板101上,换热壳体被分割的一部分与大气连通从而形成第一换热流道3,所述换热壳体本分割的另一部分与壳体内部连通,从而形成第二换热流道4,在使用时,通过第一换热流道的通气口32处设置气体泵送装置使外界气体通过第一换热通道内从而与换热体2进行换热,同样的,在第二换热流道4上设置气体泵送装置使外壳体1内部的气体流经第二换热通道4,使外壳体内部的气流与换热体2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外壳体内部散热的目的,且通过这种方式外界的气体不会进入外壳体内部,避免了外壳体内部的充电装置积尘导致散热不畅的问题;参考图2,在换热壳体上还设置有雨水收集槽31,通过雨水收集槽能够在雨水天气收集雨水,此时如果充电桩在充电工作时,切换组件5能够正常工作,在雨水收集槽内收集一定量的雨水时,切换组件5进行切换工作,使通气口32倍被阀板320遮挡,此时第一换热流道4的泵气装置也停止工作,此时外界空气不能通过第一换热流道4,同时连通第一换热流道和雨水收集槽,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能够流经第一换热流道与换热体换热,通过阀板遮挡通气口能够避免雨水从通气口流出损伤泵气装置,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自然界的雨水对充电桩进行散热,能够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且雨水流经换热体进行换热的方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还能够对换热体处于第一换热流道内的表面上的灰尘进行冲洗,使换热体与第一换热流道之间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其中第一换热流道上的泵气装置可以选用本领域常用的气泵、负压风机等装置,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切换组件5可以包括雨水收集槽与第一换热流道之间的阀门及用于驱动阀门关闭的动力推杆或驱动电机、能够驱动阀板320运动的动力驱动杆及用于检测雨水收集槽内水位的检测传感器,从而实现在水位达到预定值时进行切换的需求。
进一步地,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切换组件5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切换组件5包括设置于所述雨水收集槽31和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之间的阀门组件51、连接所述阀门组件51的浮球52、连接于所述阀板320的施力件53及用于对所述阀板320定位于打开所述通气口32状态的锁定杆54,所述锁定杆54与所述阀门组件51连接;在所述阀门组件51由关闭状态运动至打开状态时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杆54释放所述阀板320,所述施力件53至少用于驱动所述阀板由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运动至关闭所述通气口的状态。
具体的,参考图2,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换热流道3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侧壁33,通气口32设置于第一侧壁33上,阀板320与第一侧壁33平行滑动配合且在阀板320上设置有与通气口32适配的阀道,施力件53设置于阀板320的底部,雨水收集槽设置于第一换热流道的顶部,阀门组件51与浮球52连接,在水位未达到预定值时,阀门组件处于关闭状态,随着雨水收集槽内的水位上升,浮球上浮,在水位达到预定值时浮球52上浮的一定位置拉动阀门组件51使阀门组件打开;参考图2、图4、图7,在阀板320上设置有与锁定杆54锁定配合的锁定孔3202,其中锁定杆54与阀板垂直设置,在换热壳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对锁定杆54导向配合的导向件541,锁定杆54远离阀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轴540铰接连接有第一杆542、第一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544铰接连接有第二杆543、第二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轴545铰接连接,第二铰接轴、第一铰接轴、第三铰接轴平行水平设置且均与第一侧壁33平行设置,第二铰接轴与换热壳体10固定连接,第一铰接轴544还铰接连接有竖直导向设置的刚性杆546,刚性杆546外部套设有导向套5461,导向套5461与刚性杆之间设置有限位弹簧5462,限位弹簧为刚性杆提供竖直向上的限位弹力使刚性杆的另一端与阀门组件51接触,导向套5461固定设置在所述换热壳体10上,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在第一换热流道内具有换热气流通过时,施力件53为阀板提供竖直向上的推力,而此时锁定杆54伸入锁定孔3202内对阀板限位配合,且在限位弹簧5462的弹力下对刚性杆546提供限位弹力,刚性杆拉动第二铰接轴具有向上的运动趋势从而对锁定杆54提供限位力,从而对阀板进行锁定,在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达到预定值时,浮球上浮拉动阀门组件51打开,阀门组件在打开的同时会驱动刚性杆竖直向下运动,从而驱动锁定杆运动释放阀板,阀板在施力件53的推动下竖直向上运动,关闭通气口32,而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流经第一换热流道内与换热体进行换热,在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流出后浮球下沉此时阀门组件51再次关闭,在限位弹簧5462的弹力下刚性杆向上运动从而推动锁定杆再次向锁定的方向运动,在阀板向下运动使锁定孔3202与锁定杆正对时能够对阀板再次锁定。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所述换热体2内设置有冷却通道20,所述冷却通道20的一端通过液体流出口210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大气连通。
具体的,换热体2具有伸入第一换热流道3内的第一换热板34,通过第一换热板34与第一换热流道内的气流或雨水进行换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冷却通道20,在雨水流经第一换热流道时先于第一换热板34进行换热,然后通过冷却通道20流出第一换热流道,在流出的同时与换热体的内部进行换热,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所述换热体2的外侧壁上向上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板21a,所述第一导流板21a与所述换热体连接的位置处于所述液体流出口210的下方;具体的,通过设置第一导流板21a,能够在雨水流经第一换热流道时对雨水进行导流,避免雨水流入下方的施力件53,对施力件53进行防护,且通过第一导流板的导流作用能够使雨水能够从液体流出口210流出,有利于雨水顺畅全部的排出第一换热流道。
进一步地,参考图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流板21a包括与所述换热体连接的第一板21a-1,及设置于所述阀板320上的第二板21a-b,所述第一板上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条形缝,所述第二板21a-b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流板平行设置的多个条形板,多个所述条形板与多个所述条形缝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阀板320自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运动至关闭所述通气口的状态时,所述条形板由与所述第一板21a-1平行间隔的状态运动至与所述第一板21a-1重合的状态,且所述条形板对所述条形缝密封配合。
具体的,通过将第一导流板设置为第一板和第二板,能够在阀板处于打开通气口32的状态时,第一导流板能够使气流顺利通过,在阀板320对通气口32关闭的状态下,第一板和第二板相互重合,此时能够对水流进行导向,便于水流的排出。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图7,所述切换组件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施力件53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的限位组件55及设置于所述冷却通道20的流量检测传感器56,所述限位组件55与所述流量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限位组件55用于在所述冷却通道20具有雨水通过时将所述施力件53限位至所述条形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重合的状态,并在所述冷却通道20没有雨水通过时释放所述施力件53;所述施力件53还用于在所述限位组件55释放所述施力件53时,驱动所述阀板320自关闭所述通气口的状态运动至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
具体的,限位组件55包括设置于施力件53驱动阀板滑动方向上的导向孔551、导向滑动于导向孔551内的限位杆552、设置于导向孔551远离施力件53一端的电磁铁553及设置于电磁铁和限位杆552之间的保持弹簧554,其中导向孔551与施力件53的滑动方向相垂直,电磁铁与流量检测传感器电连接,在施力件53的侧面设置有与限位杆551相适配的限位销孔(图中未示出),在施力件驱动阀板对通气口32关闭时,施力件53上的限位销孔与限位杆552正对应,此时在保持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限位杆552伸入限位销孔(图中未示出)对施力件53进行限位,此时雨水流经冷却通道20流出,通过流量检测传感器56对雨水的流量进行检测,当第一换热流道内的雨水全部流出后,此时冷却通道20内没有雨水流动,此时电磁铁553通电产生磁力吸附限位杆552运动释放施力件53,施力件53竖直向下运动拉动阀板打开通气口32,重新使气流通过第一换热流道内部,对换热体进行散热,其中施力件53的设置方式运动原理参考下文。
进一步地,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施力件53的具体设置方式为:所述通气口3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3侧壁上的进气口320及出气口321,所述出气口321连通有抽风机323,所述第一换热通道3的底部连通有导向腔530,所述施力件53导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腔530内,且所述施力件53与所述导向腔530的内侧壁密封配合,所述导向腔和所述施力件5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31,所述导向腔530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3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弹性件531能够向所述施力件53提供向所述导向腔与大气连通的另一端运动的弹力。
具体的,施力件53驱动阀板工作的原理为:其中进气口和出气口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侧壁33上,在充电桩工作时,抽风机323工作,从而对第一换热流道内产生负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进气口320通过第一换热流道然后由出气口流出,而导向腔530一端与第一换热流道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因此在施力件53的两侧能够产生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施力件具有运动趋势,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将导向腔竖直设置,上端部与第一换热流道连通,下端部与大气连通,而弹性件531选用设置在下端部和施力件之间的拉簧,在施力件的两侧气压平衡时,拉簧对施力件提供拉力使阀道与通气口32相对应的位置,此时锁定杆54伸入锁定孔3202内对阀板限位配合,在抽风机工作时,在施力件的两侧具有压力差,且压力差大于拉簧对施力件的拉力,施力件具有推动阀板向上运动的趋势,但是被锁定杆54进行限位,在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收集至预定值时,阀门组件51被打开,同时锁定杆释放阀板,此时施力件推动阀板向上运动在经过限位杆552时被限位杆锁定限位,在雨水流经第一换热流道后限位杆552对施力件53释放,在拉簧的拉力下拉动阀板320竖直向下运动,直至锁定杆54再次伸入锁定孔3202内对阀板限位配合,阀门组件51对关闭,抽风机323再次工作。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腔530设置于所述条形板和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图8,所述冷却通道20与大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11,所述第一单向阀211允许流动介质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单向流出所述冷却通道20,通过设置第一单向阀能够在第一换热流道内具有负压时关闭冷却通道,避免没有经过滤的空气进入第一换热流道内。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图4-图7,其中阀门组件51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方式为:雨水收集槽包括水平设置的底面310,在底面310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换热流道的开口,阀门组件51包括与所述底面310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安装板510,两第一安装板510沿多个第一换热板34排列的方向间隔设置在雨水收集槽的侧壁上,在两第一安装板之间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板511,在两个第一安装板510的下方一一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板512,每个第一安装板的两端均竖直导向设置有导向板513,导向板下端部与对应的第二安装板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512的之间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密封板514,多个密封板514设置在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且与多个第一导流板511交错设置,第二安装板的下表面和底面31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517,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密封板处于多个第一导流板511之间对多个第一导流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每个导向板513伸出第一安装板的上端部均设置有卡接部5130,在雨水收集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接部5130卡接配合的弹性臂515,在所述卡接部5130与弹性臂515卡接配合时密封板处于多个第一导流板511之间对多个第一导流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的状态,每个导向板513与对应弹性臂相对的一侧均铰接设置有驱动杆516,驱动杆516的一端与弹性臂515滑动配合,另一端与浮球铰接配合,且驱动杆516的所述一端高于所述另一端,通过这种方式,在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没有超过阈值时,驱动杆没有对弹性臂施加推力,此时在第二弹簧515的弹力作用下使卡接部与弹性臂515卡接配合,此时阀门组件被关闭,抽风机323工作时,第一换热流道内具有负压,因此此时在密封板514的两侧能够产生压力差,且压力差大于第二弹簧的弹力,密封板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在雨水收集槽内的雨水达到预定值时,浮球上浮拉动驱动杆转动对弹性臂施加推力,弹性臂变形释放卡接部5130,密封板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推动刚性杆向下运动,解除锁定杆对阀板的锁定,此时阀门组件打开,阀门组件打开后气体和水流在负压的作用下快速进入第一换热流道内,使其内部的气压逐渐平衡,浮球下落,推动驱动杆516转动使驱动板离开弹性臂,此时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下推动密封板向上运动使弹性臂重新与卡接部5130卡接限位。
进一步地,参考图4、图6,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每个驱动杆516的另一端均铰接连接有杆件5161,浮球连接有水平横杆520,杆件5151的另一端与水平横杆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锁定杆54的对阀板的锁定和解锁的灵活性,导向件541包括有与锁定杆同轴设置的活塞腔5410,活塞腔内滑动设置有活塞5411,锁定杆与活塞连接,且活塞腔靠近阀板的一端与第一换热流道连通,活塞腔的另一端通过输气管5412与大气连通,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在第一换热流道内具有负压时,能够使活塞收受到向阀板方向滑动的负压力,保证锁定杆对阀板的锁定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使换热体2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参考图2、图3、图10-图13,其中换热体包括伸入第一换热流道的多个第一换热板34及伸入第二换热流道的多个第二换热板35,在换热体内部具有容腔21,容腔内填充有导热流动介质,容腔内设置有泵体22,第一换热板34内设置有第一流道341,第二换热板内设置有第二流道351,其中泵体包括进液端220和出液端221,进液端220和出液端221之一与第一流道的一端连通,另一个与第二流道的一段连通,所述第一流道341和第二流道的另一端均与容腔21连通,从而通过泵体工作使容腔21内的导热流动介质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内循环流动,提高散热效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泵体22包括泵送腔22a,滑动设置于泵送腔内的泵送板222及驱动泵送板沿泵送腔轴向方向内往复滑动的驱动装置223,进液端220包括设置于泵送腔侧壁上的第一流通口,及设置于开口处的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允许液体单向流入泵送腔,出液端同样包括设置于泵送腔侧壁上的第二流通口及设置于第二流通口处的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允许液流单向流出泵送腔,通过第一流通口和第二流通口与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连通;其中驱动装置223可以选用直线驱动杆、连接有曲柄连杆机构的电机等。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参考图3,容腔21包括与第一侧壁33平行设置的第二侧壁210,容腔内设置有与第二侧壁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211,在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设置有刚性导热板212,第一换热板34包括竖直于刚性换热板上的第一导热板341,第一换热板且垂直于第一侧壁设置,第二侧壁上设置有供第一换热板穿过且与第一换热板滑动密封配合的矩形通道2101,第一换热板还包括设置于矩形通道2101两端与第一导热板341导向滑动配合的两个刚性导热条板342及设置于两个刚性导热条板342两侧沿导热条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刚性导热条板343,第二刚性导热条板与第一导热板滑动接触导热配合,第二刚性导热条板34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第三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导热板平行设置的条形导向通道2110,条形导向通道内导向设置有条形导向块2112,条形导向块2112与刚性导热板212固定连接,条形导向快2112远离刚性导热板21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6,驱动装置6设置于容腔21内且与冷却通道20热耦合连接,驱动装置6能够在雨水流经冷却通道时驱动条形导向块沿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往复运动,以使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刚性导热条板和刚性导热条板之间滑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导热板设置为包括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刚性导热条板和刚性导热条板组合的方式,从而能够通过横截面为三角形的跌刚性导热条板提高热换表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换热板与第一换热流道3内的空气换热时,表面不可避免的辅着灰尘,影响散热效果,通过本发明的第一换热板的设置方式,并连接驱动装置6,从而在有雨水流经第一换热板时通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刚性导热条板和刚性导热条板发生相对滑动,从能够有效的去除附着与第一换热板表面的灰尘,达到更好的清理效果。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图3,驱动装置6的具体结构为:包括刚性换热板212与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61,竖直设置于容腔21内的柱状换热腔62,换热腔62内滑动设置有驱动活塞板63,驱动活塞板63的上表面竖直连接有第二驱动杆64,驱动杆面向条形导向块2112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641,条形导向块2112与凸起部641接触的一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部642,多个第二凸起部642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换热腔的顶端与容腔内部连通,冷却通道20通过换热腔的内部与换热腔内部导热配合,换热腔内填充有热膨胀流动介质,通过这种设置方式,在充电桩没有工作时,容腔21内部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近似,此时换热腔内部的热膨胀流动介质处于收缩未充满换热腔的状态,当充电桩工作时,容腔内部的温度升高,换热腔内的热膨胀流动介质吸热膨胀,推动第二驱动杆64运动,从而使凸起部641与多个第一凸起部相对运动,从而达到驱动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刚性导热条板和刚性导热条板发生相对滑动的目的,可以对第一换热板表面的灰尘进行部分清楚,在下雨天气,当雨水流经第一换热板并从冷却通道20流出时,雨水能够对附着在第一换热板表面的杂物冲刷并使杂物吸水软化,在雨水流经冷却通道从换热腔内流过时与换热腔内部的热膨胀流动介质换热收缩,从而使驱动活塞板63向下移动,拉动第二驱动杆64运动,再次驱动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刚性导热条板和刚性导热条板发生相对滑动,当雨水从冷却通道20流完后换热腔内的热膨胀流动介质再次吸热膨胀,再次推动驱动活塞向上运动,从而再次驱动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刚性导热条板和刚性导热条板发生相对滑动,从而能够有效去除附着在第一换热板表面的灰尘杂物。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0,泵送腔221a与换热腔相对设置与容腔21的两端,泵送腔22a还连接有与第一驱动杆64同轴设置的第二活塞腔224,第二活塞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板225,且第二活塞板与第一驱动杆64连接,第二活塞腔的下端部与容腔21连通,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在第一驱动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带动第一活塞板运动,达到将容腔21内的导热流动介质在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内循环流动的效果。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上设置有换热体(2),所述换热体伸出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换热流道(3),所述换热体(2)伸入所述外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换热流道(4),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设置有雨水收集槽(31)、通气口(32)及切换组件(5),所述通气口(32)设置有阀板(320),所述切换组件(5)用于在所述雨水收集槽(31)内的液位低于预定值时,保持所述阀板(320)处于打开所述通气口(32)的状态,使所述雨水收集槽(31)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处于断开状态;在所述雨水收集槽(31)内的雨水达到预定值时,驱动所述阀板(320)关闭所述通气口(32),并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和所述雨水收集槽(31),使所述雨水收集槽(31)内的雨水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与所述换热体(2)换热;
所述切换组件(5)包括设置于所述雨水收集槽(31)和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之间的阀门组件(51)、连接所述阀门组件(51)的浮球(52)、连接于所述阀板(320)的施力件(53)及用于对所述阀板(320)定位于打开所述通气口(32)状态的锁定杆(54),所述锁定杆(54)与所述阀门组件(51)连接;在所述阀门组件(51)由关闭状态运动至打开状态时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杆(54)释放所述阀板(320),所述施力件(53)至少用于驱动所述阀板由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运动至关闭所述通气口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体(2)内设置有冷却通道(21),所述冷却通道(21)的一端通过液体流出口(210)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体(2)的外侧壁上向上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板(21a),所述第一导流板(21a)与所述换热体连接的位置处于所述液体流出口(210)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1a)包括与所述换热体连接的第一板(21a-1),及设置于所述阀板(320)上的第二板(21a-b),所述第一板上平行间隔设置有多个条形缝,所述第二板(21a-b)包括与所述第一板(21a-1)平行设置的多个条形板,多个所述条形板与多个所述条形缝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阀板(320)自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运动至关闭所述通气口的状态时,所述条形板由与所述第一板(21a-1)平行间隔的状态运动至与所述第一板(21a-1)重合的状态,且所述条形板对所述条形缝密封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施力件(53)与所述外壳体(1)之间的限位组件(55)及设置于所述冷却通道(21)的流量检测传感器(56),所述限位组件(55)与所述流量检测传感器连接;所述限位组件(55)用于在所述冷却通道(21)具有雨水通过时将所述施力件(53)限位至所述条形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重合的状态,并在所述冷却通道(21)没有雨水通过时释放所述施力件(53);所述施力件(53)还用于在所述限位组件(55)释放所述施力件(53)时,驱动所述阀板(320)自关闭所述通气口的状态运动至打开所述通气口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3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侧壁上的进气口(320)及出气口(321),所述出气口(321)连通有抽风机(323),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的底部连通有导向腔(530),所述施力件(53)导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腔(530)内,且所述施力件(53)与所述导向腔(530)的内侧壁密封配合,所述导向腔和所述施力件(5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31),所述导向腔(530)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3)连通,另一端与大气连通,所述弹性件(531)能够向所述施力件(53)提供向所述导向腔与大气连通的另一端运动的弹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腔(530)设置于所述条形板和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20)与大气连通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01),所述第一单向阀(201)允许流动介质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单向流出所述冷却通道(20)。
CN202211067453.7A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Active CN1153393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7453.7A CN115339340B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7453.7A CN115339340B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9340A CN115339340A (zh) 2022-11-15
CN115339340B true CN115339340B (zh) 2023-04-07

Family

ID=83956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7453.7A Active CN115339340B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934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632A (zh) * 2016-10-26 2017-02-22 湖北盛弘电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系统的充电桩防护外壳
CN106931799A (zh) * 2017-03-28 2017-07-07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补水与防垢功能的冷却塔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22106524A (ja) * 2021-01-07 2022-07-20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車両用充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452810U (zh) * 2017-12-06 2019-02-01 成都市创斯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雨水收集散热的户外充电站
WO2020170447A1 (ja) * 2019-02-22 2020-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充放電装置
US11390182B2 (en) * 2019-09-12 2022-07-19 Zayo Group, Llc Integrated data and charging station
CN111890970A (zh) * 2020-08-13 2020-11-06 王爱莲 一种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
CN214240482U (zh) * 2020-10-30 2021-09-21 李耀强 一种充电口具有防触电结构的防盗电式电动车充电桩
CN112356700A (zh) * 2020-11-10 2021-02-12 景海瑞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降温装置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4001387U (zh) * 2020-12-29 2021-08-20 广东云蜘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
CN113400977B (zh) * 2021-07-01 2022-02-01 深圳市联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渗水的充电桩
CN113602125B (zh) * 2021-10-11 2021-12-28 江苏鼎豪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上车辆充电的充电桩
CN113771669B (zh) * 2021-11-12 2022-06-21 河南工学院 一种可防水的地埋式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7632A (zh) * 2016-10-26 2017-02-22 湖北盛弘电力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具有散热系统的充电桩防护外壳
CN106931799A (zh) * 2017-03-28 2017-07-07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具有补水与防垢功能的冷却塔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22106524A (ja) * 2021-01-07 2022-07-20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車両用充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9340A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39340B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新能源车辆充电装置
CN201561667U (zh) 一种组合散热器
CN110410908B (zh) 一种自动更换冰晶的空调扇
CN110081105B (zh) 一种汽车刹车片降温装置
KR101000419B1 (ko) 주행풍에 의해 동작하는 드레인 밸브를 구비한 차량용 물저장장치
CN213367570U (zh) 一种能够快速降温的煤矿电机
CN113501458A (zh) 一种带有防护组件的自动液压执行机构
CN117366005A (zh) 一种机械密封泵的双机械密封装置
CN112769064A (zh) 一种无源式配电箱的散热系统
CN218937098U (zh) 一种节能冷却器
CN117307301A (zh) 一种叉车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CN101464099A (zh) 一种空压机余热自动采集换热器
CN114575988B (zh) 散热器防热风回流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散热器
CN211145396U (zh) 一种液动高温水冷插板阀
CN111692787B (zh) 一种高效节能自动补液液冷源设备
CN208126313U (zh) 一种自封式回油结构
CN114415757A (zh) 一种太阳能板降温控制方法
CN115241568B (zh) 散热机构、散热箱及散热方法
CN218976481U (zh) 一种电机壳体总成
CN218722329U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的出风口转换装置
CN216344176U (zh) 复合式自动排气阀
CN111457153B (zh) 一种防失效高温含尘气体的自控阀门
CN116412180B (zh) 节油型液压装置
CN215735256U (zh) 一种高效大数据处理装置
CN220570084U (zh) 便于雨天散热防止进水的配电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