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6511A -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6511A
CN115336511A CN202211132535.5A CN202211132535A CN115336511A CN 115336511 A CN115336511 A CN 115336511A CN 202211132535 A CN202211132535 A CN 202211132535A CN 115336511 A CN115336511 A CN 115336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enium
days
wheat
months
st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25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36511B (zh
Inventor
党建友
裴雪霞
尚保华
单皓
谢咸升
张定一
张晶
张慧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hea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1325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6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6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36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6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2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using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or substances, e.g. enzymes, for activating or stimulating th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是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为了实现丘陵雨养旱地小麦栽培生产中的富硒与高产同步、高效与安全同步。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步骤一:上茬小麦秸秆还田;步骤二:除草;步骤三:7月下旬至8月下旬,深翻耕;步骤四:施肥,9月25日至10月3日,播种,种子用酷拉斯拌种;步骤五:冬前除草;步骤六:镇压耙耱;步骤七: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叶面喷施含硒叶面肥;步骤八:翌年6月5日至15日,收获晾晒,入库贮存。本发明通过合理施用硒肥、伏期适时耕作、有机无机配施,实现了增加土壤蓄水、地力提升和科学富硒,解决了旱地麦田伏期耕作时间与秸秆覆盖保水、综合施肥措施与旱地小麦抗旱高产富硒间关系。

Description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3.5亿亩左右。我国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旱作农业区,其中华北和西北地区雨养旱地小麦种植面积近1亿亩,在我国小麦生产中占居重要地位,这些旱地大多分布在丘陵地区。通过休闲期合理耕作增加土壤贮水量,实现伏雨秋冬春用,配套优良品种、科学施肥、适期适量播种、冬前化学除草、耙耱保墒和科学病虫害等技术措施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很少或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以及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这使得传统的精耕细作多耕作多耙耱保墒等传统优良旱作技术无法实现。目前旱地小麦机械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既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部分养分,又具有良好的覆盖保墒作用。同时旱地小麦收获后一直处于休闲期,旱地麦田休闲期仅深翻耕或旋耕一次,一般不再耕作,直接旋耕施肥播种等一次性完成。针对旱地小麦生产中收获、耕作、管理方式等改变,以及单产低而不稳,种植效益低,农民不愿意投入较多生产成本和劳动力,如果耕作栽培措施不当,将造成伏期土壤贮水减少,生育期耗水增加,稳产高产难,影响农民收益和国家粮食安全。
硒是一种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细胞代谢,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是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中心元素,缺硒时该酶功能受阻,活力下降,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充足的硒元素供给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并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也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土壤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天然食物中硒含量也较低,日常膳食中有机硒摄入不足,将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有机硒元素摄入量应为50~200微克,而目前我国成年人每日硒摄入量仅有 26~32微克,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因此,我国人群硒摄入营养不良已经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硒元素可以以无机硒和有机硒存在。无机硒包括亚硒酸钠和硒酸钠,无机硒价格便宜,但毒性大,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无机硒吸收前必须先与肠道中有机配体结合,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肠道中存在着多种元素与硒竞争有限配体,影响无机硒的吸收。另外无机硒稳定性差,特别是与多种维生素一起使用时,容易与维生素发生反应,降低利用率和维生素的生物效价。有机硒主要有硒蛋氨酸、硒代半氨酸、硒代甲硫氨酸及硒蛋白。有机硒通过肠道壁主动运输,参与蛋白的合成,容易在组织内贮存和吸收,迅速被人体利用,有效改善人体内血硒状况。因此,有机硒具有毒性小,吸收率高,生物利用率高等优点。目前天然食物中硒含量大都比较低,天然农产品中有机硒难以满足人体所必须硒元素。因此,加强富硒农产品开发和植物富硒技术研发,对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价值。
谷类农作物中小麦是对硒元素富集能力较强作物。因此,通过小麦富硒栽培方法,实现小麦籽粒达富硒农产品标准,对满足人体每日对硒元素的需求,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通过施用硒肥使农产品富硒是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叶面喷硒肥、土壤施硒肥和土壤施硒配合叶面喷施等。减少硒肥施用量,提高硒转化利用率,将农产品中硒含量控制在合理富硒范围,并提高有机硒含量都是生产富硒农产品和硒强化过程值得关注的问题。土壤或叶面施用无机硒,应严格控制硒酸钠或亚硒酸钠的使用浓度,否则将对农产品或土壤安全造成影响,导致硒中毒等。直接施用有机硒产品,虽安全且转化利用率高,但成本高。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通过合理方式实现硒转化,使无机硒与有机质中的中低分子物质螯合或结合,制成适合植物吸收的天然内源性富硒肥料,降低无机硒毒性,提高硒的吸收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最终实现富硒农产品的安全高效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实现丘陵雨养旱地小麦栽培生产中的富硒与高产同步、高效与安全同步,提供了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上茬旱地小麦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收获,留茬高度20厘米~25厘米,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8厘米,并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撒还田;
秸秆还田后记录地块收获的籽粒产量,并根据秸秆还田量的计算公式换算成小麦秸秆还田量;
步骤二:当田间杂草覆盖度大于等于35%时,除草;
步骤三:第一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旱地麦田深翻耕,深翻耕深度为25厘米~30厘米;
深翻耕时,深翻耕深度越深越好;
步骤四:施肥,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000千克~1500千克腐熟动物粪、40千克富硒有机肥、40千克复合肥;第一年9月25日至10月3日,播种,种植硒吸收能力强品种,播种量为10.0千克/亩~12.5千克/亩;种子在播种前用拌种剂酷拉斯拌种,且种子和药液的质量比为50:1;并在稀释拌种剂的水中加入氨基酸硒,使得氨基酸硒的浓度为2.5克/升~5.0克/升;
播种的品种为耐旱广适硒吸收能力强的品种;
步骤五:第一年11月15日前的晴朗无风中午,选择能够防除阔叶杂草播娘蒿、荠菜的除草剂,冬前除草;
步骤六: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晴天,利用机械镇压机镇压耙耱一次;
镇压耙耱的目的在于提墒保墒。
步骤七: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抽穗期至扬花期,叶面喷施浓度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的含硒叶面肥一次;
作为优选的,所述含硒叶面肥为亚硒酸;
步骤八:第二年6月5日至6月15日,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并单独晾晒,当籽粒水分含量在12%~13%时入库贮存。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除草方式为化学除草或机械粉碎灭草,化学除草是使用灭生性除草剂喷施除草。
采用化学除草或机械粉碎灭草的方式能够避免消耗过多水分和养分。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旱地麦田的深翻耕时间是根据上茬小麦的秸秆还田量计算得到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当秸秆还田量≤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为第一年7月25日;当75千克/亩<秸秆还田量≤22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7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5天计算;当225千克/亩<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22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4天计算;当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3天计算,且深翻耕时间不得晚于第一年8月31日。
根据 “秸秆还田量少深翻耕早,秸秆还田量多则深翻耕晚”的原则,通过上茬小麦的秸秆还田量计算得到深翻耕时间的准确时间。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在深翻耕前,于第一年7月1日至7月10日对旱地麦田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为35厘米~40厘米;经提前深松后,旱地麦田的深翻耕时间是根据上茬小麦的秸秆还田量计算得到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当秸秆还田量≤75千克/亩时,深翻耕在第一年8月5日进行;当75千克/亩<秸秆还田量≤22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7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5天计算;当225千克/亩<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22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4天计算;当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3天计算,且深翻耕时间不得晚于第一年8月31日。
作为优选的,旱地麦田的深松频率为间隔2年深松一次。深松时,深松深度越深越好。
进一步地,所述秸秆还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
式中,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的单位均为千克/亩;收获指数是根据籽粒产量确定的,具体确定方法为:当籽粒产量≤1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381~0.400;当100千克/亩<籽粒产量≤2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01~0.420;当200千克/亩<籽粒产量≤3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21~0.439;当300千克/亩<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40;当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55。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当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的相对含水量高于50%且低于等于65%时,利用探墒沟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开沟、播种和镇压;当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的相对含水量高于65%时,采用探墒沟播机播种或平播播种机械播种,探墒沟播机播种时利用探墒沟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开沟、播种和镇压;平播时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和镇压。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所述腐熟动物粪为干基充分腐熟猪粪或干基充分腐熟羊粪;所述复合肥的有效养分含量为45%,且其养分比例为22-18-5;也可使用养分相近配比的复合肥;
所述富硒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羊粪95~100份、猪粪45~50份、风化煤20~25份、豆粕饼20~25份、秸秆20~25份、麸皮4 ~5份、富啡酸1.5~2.0份,亚硒酸钠0.25~0.30份、磷酸二铵4~5份,腐熟菌0.5~1.0份;其中,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所述磷酸二铵的养分含量为18-46-0;
所述富硒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将上述组分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后,再加一定量的水,使得含水量为50%,充分混匀后高温堆肥,持续2~3天温度达55℃后,翻堆一次,再次高温堆肥,持续3~4天温度达55℃后,翻堆并检查是否出现白丝、臭味是否消失,若出现白丝且臭味消失,则完成腐熟,否则再翻堆高温堆肥一次,即可完成腐熟;腐熟完成后充分混匀翻动,当温度降至接近常温时,进行堆积陈化30~40天,过筛去除杂质,由此制得富硒有机肥。
该富硒有机肥所含小分子有机硒,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进一步地,步骤四中种子拌种时间为播种当天或播种前1~2天;播种的种子是经过筛选的硒吸收能力强的品种,筛选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用内径30厘米、高30厘米的塑料盆,每盆装过筛的、有效硒含量低于100微克/千克的非富硒耕层土壤20千克,每盆施尿素7.5克、磷酸二铵5克、硫酸钾5克;分别设不施硒、施0.2毫克硒/千克土壤和施0.4毫克硒/千克土壤三种处理方法的试验组,平行样不少于3个,参试的每个品种在同一盆中种植消毒后的种子5粒,每盆种植10个品种,待出苗后每个品种留大小基本一致的3株;按照正常管理,待盆中小麦生长至5~6片叶时,全部收获,测定植株硒含量,并计算参试品种的硒强化指数和硒含量相对值;
所述硒强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硒强化指数=[高硒处理植株硒含量–不施硒处理植株硒含量]/施硒量
所述硒含量相对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硒含量相对值=低硒处理植株硒含量/高硒处理植株硒含量;
式中,硒强化指数的单位为微克/毫克;施硒量的单位为毫克/千克;高硒处理植株硒含量、低硒处理植株硒含量、不施硒处理植株硒含量的单位均为微克/千克;所述低硒处理植株是处理方法为施0.2毫克硒/千克土壤的试验组的植株;所述高硒处理植株是处理方法为施0.4毫克硒/千克土壤的试验组的植株;
若参试品种的硒强化指数大于150微克/毫克,且硒含量相对值大于0.55,则判定该参试品种为硒吸收能力强品种。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除草方式为化学除草;除草日需满足如下要求:持续三天日均气温高于8℃。
进一步地,步骤七中,含硒叶面肥喷施方式可替换为一喷三防,采用一喷三防方式时喷施时间为第二年5月10日至5月15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综合解决了旱地麦田伏期耕作时间与秸秆覆盖保水间关系,最大限度增加播种前土壤蓄水,为旱地小麦富硒高产奠定土壤水分基础。
(2)本发明通过有机无机合理配施,合理施用硒肥,实现地力提升和科学富硒,为富硒高产栽培奠定养分基础;通过无机硒有机化过程,使无机硒与中低分子有机物螯合或结合,为小麦富硒生产奠定安全基础。
(3)本发明综合解决了耕作时间准确确定、硒吸收能力强品种筛选等问题,并确定了非富硒土壤施用富硒有机肥的制作过程,实现旱地小麦富硒高产生产,既确保达到富硒小麦农产品标准,又避免过量使用硒肥和小麦籽粒中硒含量超标而使土壤和农产品“硒中毒”情况发生,同时降低富硒小麦生产成本等。
(4)经多年多点测定,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在非富硒土壤中生产的小麦籽粒和面粉中总硒含量分别为0.19~0.29毫克/千克和0.14~0.22毫克/千克,其中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82.6~86.9%和85.8~90.6%,符合富硒农产品标准。与土壤直接施用无机硒肥和生育期喷施无机硒1~2次相比,籽粒含硒量分别高1.8~2.6倍和2.1~3.2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上茬旱地小麦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收获,留茬高度23厘米,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6厘米,并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撒还田;实施地块旱地小麦收获籽粒产量为338.5千克/亩,收获指数为0.44,经计算实施地块的秸秆还田量为430.8千克/亩;
步骤二:田间杂草覆盖度等于38.6%时,化学除草,采用草甘膦乳油除草剂喷施除草;
步骤三:第一年8月24日,旱地麦田深翻耕,深翻耕深度为28厘米;
步骤四:第一年9月27日,播种,种植通过筛选出的耐旱广适硒吸收运转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品育8161,播种量为11.5千克/亩;播种深度4厘米。经测定播种时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的相对含水量等于69.2%,利用普通平播播种机械,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和镇压;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000千克干基充分腐熟猪粪、40千克富硒有机肥、40千克有效养分含量为45%、N-P-K养分比例为22-18-5的复合肥;种子在播种当天每15千克种子用30毫升酷拉斯拌种,加0.3%氨基酸硒水溶液300毫升,在拌种机中搅拌2分钟后装袋,待播种;
所述富硒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羊粪99份、猪粪48份、风化煤22份、豆粕饼21份、玉米秸秆23份、麸皮4.3份、富啡酸1.6份,亚硒酸钠0.28份、磷酸二铵4.5份,腐熟菌0.6份;
所述富硒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将上述组分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后,再加一定量的水,使得含水量为50%,充分混匀后高温堆肥,持续2天温度达55℃后,翻堆一次,再次高温堆肥,持续3天温度达55℃后,翻堆并检查是否出现白丝、臭味是否消失,若出现白丝且臭味消失,则完成腐熟,否则再翻堆高温堆肥一次,即可完成腐熟;腐熟完成后充分混匀翻动,当温度降至接近常温时,进行堆积陈化32天,过筛去除杂质,由此制得富硒有机肥;
步骤五:第一年11月10日,晴朗无风中午,持续三天日均气温高于8℃,亩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均匀喷雾,化学除草;
步骤六:第二年2月28日,晴天,利用机械镇压机镇压耙耱一次,提墒保墒;
步骤七:第二年4月21日,在抽穗期至扬花期,叶面喷施浓度为10毫克/升的亚硒酸一次;
步骤八:第二年6月10日,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并单独晾晒,当籽粒水分含量在12.9%时入库贮存。
经随机取样3个,测定小麦籽粒和面粉中总硒含量分别为0.24±0.03毫克/千克和0.21±0.05毫克/千克,有机硒硒含量分别为0.20±0.06毫克/千克和0.19±0.05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谷类食品含硒量添加的国家标准,即≤0.30毫克/千克。
实施例2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上茬旱地小麦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收获,留茬高度20厘米,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5厘米,并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撒还田;
步骤二:当田间杂草覆盖度35%时,化学除草,使用灭生性除草剂喷施除草;
步骤三:第一年7月1日对旱地麦田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为35厘米;第一年8月5日,旱地麦田深翻耕,深翻耕深度为25厘米;
步骤四: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为51%,利用探墒沟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开沟、播种和镇压;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000千克干基充分腐熟猪粪、40千克富硒有机肥、40千克有效养分含量为45%、养分比例为22-18-5的复合肥;第一年9月29日,播种,种植硒吸收能力强品种,播种量为10.0千克/亩;种子在播种当天用拌种剂酷拉斯拌种,且种子和药液的质量比为50:1;并在稀释拌种剂的水中加入氨基酸硒,使得氨基酸硒的浓度为2.5克/升;
所述富硒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羊粪95份、猪粪45份、风化煤20份、豆粕饼20份、玉米秸秆20份、麸皮4份、富啡酸1.5份,亚硒酸钠0.25份、磷酸二铵4份,腐熟菌0.5份;
所述富硒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将上述组分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后,再加一定量的水,使得含水量为50%,充分混匀后高温堆肥,持续2天温度达55℃后,翻堆一次,再次高温堆肥,持续3天温度达55℃后,翻堆并检查是否出现白丝、臭味是否消失,若出现白丝且臭味消失,则完成腐熟,否则再翻堆高温堆肥一次,即可完成腐熟;腐熟完成后充分混匀翻动,当温度降至接近常温时,进行堆积陈化30天,过筛去除杂质,由此制得富硒有机肥;
步骤五:第一年11月12日,晴朗无风中午,持续三天日均气温高于8℃,选择能够防除阔叶杂草播娘蒿、荠菜的除草剂,冬前除草;
步骤六:第二年3月1日,晴天,利用机械镇压机镇压耙耱一次;
步骤七:第二年5月2日,在抽穗期至扬花期,叶面喷施浓度为10毫克/升的含硒叶面肥一次;
步骤八:第二年6月11日,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并单独晾晒,当籽粒水分含量在12%时入库贮存。
实施例3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上茬旱地小麦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收获,留茬高度25厘米,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7.9厘米,并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撒还田;
步骤二:当田间杂草覆盖度等于42%时,机械粉碎灭草;
步骤三:第一年7月10日对旱地麦田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为40厘米;第一年8月31日,旱地麦田深翻耕,深翻耕深度为30厘米;
步骤四: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的相对含水量等于65%,利用探墒沟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开沟、播种和镇压;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500千克干基充分腐熟羊粪、40千克富硒有机肥、40千克有效养分含量为45%、养分比例为22-18-5的复合肥;第一年10月3日,播种,种植硒吸收能力强品种,播种量为12.5千克/亩;种子在播种前1天用拌种剂酷拉斯拌种,且种子和药液的质量比为50:1;并在稀释拌种剂的水中加入氨基酸硒,使得氨基酸硒的浓度为5.0克/升;
所述富硒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羊粪100份、猪粪50份、风化煤25份、豆粕饼25份、小麦秸秆25份、麸皮5份、富啡酸2.0份,亚硒酸钠0.30份、磷酸二铵5份,腐熟菌1.0份;
所述富硒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将上述组分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后,再加一定量的水,使得含水量为50%,充分混匀后高温堆肥,持续3天温度达55℃后,翻堆一次,再次高温堆肥,持续4天温度达55℃后,翻堆并检查是否出现白丝、臭味是否消失,若出现白丝且臭味消失,则完成腐熟,否则再翻堆高温堆肥一次,即可完成腐熟;腐熟完成后充分混匀翻动,当温度降至接近常温时,进行堆积陈化40天,过筛去除杂质,由此制得富硒有机肥;
步骤五:第一年11月14日,晴朗无风中午,持续三天日均气温高于8℃,选择能够防除阔叶杂草播娘蒿、荠菜的除草剂,冬前除草;
步骤六:第二年3月10日,晴天,利用机械镇压机镇压耙耱一次;
步骤七:第二年5月10日,在抽穗期至扬花期,将吡虫啉、戊唑醇和氨基酸硒商品叶面肥桶混后,叶面喷施;
步骤八:第二年6月15日,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并单独晾晒,当籽粒水分含量在13%时入库贮存。
实施例4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上茬旱地小麦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收获,留茬高度22厘米,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7厘米,并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撒还田;
步骤二:当田间杂草覆盖度等于38%时,机械粉碎灭草;
步骤三:第一年7月21日,旱地麦田深翻耕,深翻耕深度为29厘米;
步骤四: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的相对含水量高于等于70%,利用探墒沟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开沟、播种和镇压;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100千克干基充分腐熟羊粪、40千克富硒有机肥、40千克有效养分含量为45%、养分比例为22-18-5的复合肥;第一年9月25日,播种,种植硒吸收能力强品种,播种量为12.1千克/亩;种子在播种前2天用拌种剂酷拉斯拌种,且种子和药液的质量比为50:1;并在稀释拌种剂的水中加入氨基酸硒,使得氨基酸硒的浓度为4.1克/升;
所述富硒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羊粪97份、猪粪46份、风化煤24份、豆粕饼22份、小麦秸秆21份、麸皮4.6份、富啡酸1.8份,亚硒酸钠0.27份、磷酸二铵4.1份,腐熟菌0.9份;
所述富硒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将上述组分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后,再加一定量的水,使得含水量为50%,充分混匀后高温堆肥,持续3天温度达55℃后,翻堆一次,再次高温堆肥,持续4天温度达55℃后,翻堆并检查是否出现白丝、臭味是否消失,若出现白丝且臭味消失,则完成腐熟,否则再翻堆高温堆肥一次,即可完成腐熟;腐熟完成后充分混匀翻动,当温度降至接近常温时,进行堆积陈化35天,过筛去除杂质,由此制得富硒有机肥;
步骤五:第一年10月31日,晴朗无风中午,持续三天日均气温高于8℃,选择能够防除阔叶杂草播娘蒿、荠菜的除草剂,冬前除草;
步骤六:第二年2月21日,晴天,利用机械镇压机镇压耙耱一次;
步骤七: 第二年5月15日,配合一喷三防,叶面喷施浓度为20毫克/升的含硒叶面肥一次;
步骤八:第二年6月5日,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并单独晾晒,当籽粒水分含量在12.3%时入库贮存。
实施例5
所述秸秆还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
式中,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的单位均为千克/亩;收获指数是根据籽粒产量确定的,具体确定方法为:当籽粒产量≤1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381;当100千克/亩<籽粒产量≤2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01;当200千克/亩<籽粒产量≤3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21;当300千克/亩<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40;当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55。
实施例6
所述秸秆还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
式中,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的单位均为千克/亩;收获指数是根据籽粒产量确定的,具体确定方法为:当籽粒产量≤1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00;当100千克/亩<籽粒产量≤2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20;当200千克/亩<籽粒产量≤3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39;当300千克/亩<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40;当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55。
实施例7
所述秸秆还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
式中,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的单位均为千克/亩;收获指数是根据籽粒产量确定的,具体确定方法为:当籽粒产量≤1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390;当100千克/亩<籽粒产量≤2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09;当200千克/亩<籽粒产量≤3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28;当300千克/亩<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40;当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55。

Claims (10)

1.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上茬旱地小麦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收获,留茬高度20厘米~25厘米,粉碎后的秸秆长度小于8厘米,并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抛撒还田;
步骤二:当田间杂草覆盖度大于等于35%时,除草;
步骤三:第一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旱地麦田深翻耕,深翻耕深度为25厘米~30厘米;
步骤四:施肥,施肥量为每亩施用1000千克~1500千克腐熟动物粪、40千克富硒有机肥、40千克复合肥;第一年9月25日至10月3日,播种,种植硒吸收能力强品种,播种量为10.0千克/亩~12.5千克/亩;种子在播种前用拌种剂酷拉斯拌种,且种子和药液的质量比为50:1;并在稀释拌种剂的水中加入氨基酸硒,使得氨基酸硒的浓度为2.5克/升~5.0克/升;
步骤五:第一年11月15日前的晴朗无风中午,选择能够防除阔叶杂草播娘蒿、荠菜的除草剂,冬前除草;
步骤六:第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晴天,利用机械镇压机镇压耙耱一次;
步骤七:第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抽穗期至扬花期,叶面喷施浓度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的含硒叶面肥一次;
步骤八:第二年6月5日至6月15日,蜡熟末期机械收获,并单独晾晒,当籽粒水分含量在12%~13%时入库贮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除草方式为化学除草或机械粉碎灭草,化学除草是使用灭生性除草剂喷施除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旱地麦田的深翻耕时间是根据上茬小麦的秸秆还田量计算得到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当秸秆还田量≤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为第一年7月25日;当75千克/亩<秸秆还田量≤22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7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5天计算;当225千克/亩<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22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4天计算;当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3天计算,且深翻耕时间不得晚于第一年8月31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在深翻耕前,于第一年7月1日至7月10日对旱地麦田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为35厘米~40厘米;经提前深松后,旱地麦田的深翻耕时间是根据上茬小麦的秸秆还田量计算得到的,具体计算方法为:当秸秆还田量≤75千克/亩时,深翻耕在第一年8月5日进行;当75千克/亩<秸秆还田量≤22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7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5天计算;当225千克/亩<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22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4天计算;当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时,深翻耕时间在秸秆还田量375千克/亩深翻耕时间的基础上按照秸秆还田量每增加50千克/亩推迟3天计算,且深翻耕时间不得晚于第一年8月31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还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
式中,秸秆还田量、籽粒产量的单位均为千克/亩;收获指数是根据籽粒产量确定的,具体确定方法为:当籽粒产量≤1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381~0.400;当100千克/亩<籽粒产量≤2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01~0.420;当200千克/亩<籽粒产量≤3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21~0.439;当300千克/亩<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40;当籽粒产量>400千克/亩时,收获指数为0.4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当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的相对含水量高于50%且低于等于65%时,利用探墒沟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开沟、播种和镇压;当深度为0~20厘米的土壤的相对含水量高于65%时,采用探墒沟播机播种或平播播种机械播种,探墒沟播机播种时利用探墒沟播机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开沟、播种和镇压;平播时一次性完成旋耕、施肥、播种和镇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腐熟动物粪为干基充分腐熟猪粪或干基充分腐熟羊粪;所述复合肥的有效养分含量为45%,且其养分比例为22-18-5;
所述富硒有机肥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羊粪95~100份、猪粪45~50份、风化煤20~25份、豆粕饼20~25份、秸秆20~25份、麸皮4 ~5份、富啡酸1.5~2.0份,亚硒酸钠0.25~0.30份、磷酸二铵4~5份,腐熟菌0.5~1.0份;其中,所述秸秆为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
所述富硒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将上述组分按照上述配比加入后,再加一定量的水,使得含水量为50%,充分混匀后高温堆肥,持续2~3天温度达55℃后,翻堆一次,再次高温堆肥,持续3~4天温度达55℃后,翻堆并检查是否出现白丝、臭味是否消失,若出现白丝且臭味消失,则完成腐熟,否则再翻堆高温堆肥一次,即可完成腐熟;腐熟完成后充分混匀翻动,当温度降至接近常温时,进行堆积陈化30~40天,过筛去除杂质,由此制得富硒有机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种子拌种时间为播种当天或播种前1~2天;播种的种子是经过筛选的硒吸收能力强的品种,筛选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用内径30厘米、高30厘米的塑料盆,每盆装过筛的、有效硒含量低于100微克/千克的非富硒耕层土壤20千克,每盆施尿素7.5克、磷酸二铵5克、硫酸钾5克;分别设不施硒、施0.2毫克硒/千克土壤和施0.4毫克硒/千克土壤三种处理方法的试验组,平行样不少于3个,参试的每个品种在同一盆中种植消毒后的种子5粒,每盆种植10个品种,待出苗后每个品种留大小基本一致的3株;按照正常管理,待盆中小麦生长至5~6片叶时,全部收获,测定植株硒含量,并计算参试品种的硒强化指数和硒含量相对值;
所述硒强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硒强化指数=[高硒处理植株硒含量–不施硒处理植株硒含量]/施硒量
所述硒含量相对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硒含量相对值=低硒处理植株硒含量/高硒处理植株硒含量;
式中,硒强化指数的单位为微克/毫克;施硒量的单位为毫克/千克;高硒处理植株硒含量、低硒处理植株硒含量、不施硒处理植株硒含量的单位均为微克/千克;
若参试品种的硒强化指数大于150微克/毫克,且硒含量相对值大于0.55,则判定该参试品种为硒吸收能力强品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除草方式为化学除草;除草日需满足如下要求:持续三天日均气温高于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七中,含硒叶面肥喷施方式可替换为一喷三防,采用一喷三防方式时喷施时间为第二年5月10日至5月15日。
CN202211132535.5A 2022-09-17 2022-09-17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Active CN115336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2535.5A CN115336511B (zh) 2022-09-17 2022-09-17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2535.5A CN115336511B (zh) 2022-09-17 2022-09-17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6511A true CN115336511A (zh) 2022-11-15
CN115336511B CN115336511B (zh) 2023-10-20

Family

ID=83956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2535.5A Active CN115336511B (zh) 2022-09-17 2022-09-17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651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5325A (zh) * 2014-03-25 2014-06-25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旱地麦田伏期耕作增贮蓄墒方法
CN104115662A (zh) * 2014-07-21 2014-10-29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旱地小麦高产高效轻简栽培方法
CN107996322A (zh) * 2017-11-27 2018-05-0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一种大麦高产富硒栽培方法
CN109937817A (zh) * 2019-04-09 2019-06-2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一种小麦微喷灌化肥精准减施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CN110710424A (zh) * 2019-11-20 2020-01-21 甘肃天耀有机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藜麦高效防病虫种植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5325A (zh) * 2014-03-25 2014-06-25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旱地麦田伏期耕作增贮蓄墒方法
CN104115662A (zh) * 2014-07-21 2014-10-29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旱地小麦高产高效轻简栽培方法
CN107996322A (zh) * 2017-11-27 2018-05-0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一种大麦高产富硒栽培方法
CN109937817A (zh) * 2019-04-09 2019-06-2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一种小麦微喷灌化肥精准减施高产高效栽培方法
CN110710424A (zh) * 2019-11-20 2020-01-21 甘肃天耀有机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藜麦高效防病虫种植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定一等: "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vol. 49, no. 3, pages 297 - 304 *
成东梅等: "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关键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no. 9, pages 21 - 24 *
王毅琪等: "农作物秸秆深耕还田技术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vol. 45, no. 6, pages 50 - 5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6511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1030B (zh)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09665905A (zh) 一种有机高效复合型液体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70630B (zh) 北方荞麦栽培方法
CN102030596B (zh) 一种具有抗逆驱虫多功能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93540A (zh) 杀虫防病营养药肥及其用途、杀虫防病营养药肥缓释剂及其用途
CN110463398A (zh) 盐碱地土壤改良及农作物种植的方法
CN110563509A (zh) 含有生物刺激素的中微量元素全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17826A (zh) 玉米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10352656A (zh) 一种马铃薯种植用地的规模化土壤改良方法
CN107746342A (zh) 一种抗旱保水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64334A (zh) 一种富硒沙糖桔肥料以及沙糖桔的高产种植法
CN112075296A (zh) 一种富硒蛋白草的种植方法
CN108456056A (zh) 包含磷酸铵镁和聚谷氨酸的复合肥料
CN107188657A (zh) 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
CN102893743A (zh) 一种有机肥的使用方法
CN107032918A (zh) 一种少核滑皮金桔的种植方法
CN106550748A (zh) 一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CN108370977A (zh) 一种富镁916杂优水稻的栽培方法
CN108934845A (zh) 一种燕麦的种植方法
CN115336511B (zh) 一种丘陵旱地小麦富硒高产栽培方法
CN108794245A (zh) 一种腐植酸复混肥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12956385A (zh) 一种湖北贝母与蚕豆间作的生态栽培方法
CN111732486A (zh) 一种专用于水稻种植的富硒生态复合肥及其制备工艺和施肥方法
CN104817371B (zh) 一种鲜食玉米专用富硒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8409445A (zh) 一种可防治枇杷根腐病的缓释长效混合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