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0630B - 北方荞麦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北方荞麦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0630B
CN104170630B CN201410418608.6A CN201410418608A CN104170630B CN 104170630 B CN104170630 B CN 104170630B CN 201410418608 A CN201410418608 A CN 201410418608A CN 104170630 B CN104170630 B CN 104170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
buckwheat
sowing
fagopyri esculenti
semen fagopyr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86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0630A (zh
Inventor
丁素荣
郭李萍
谢立勇
刘迎春
杨学文
白春雷
韩雪
生国利
魏云山
张晓荣
周学超
张洪涛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F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m of CAAS
Original Assignee
CHIF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m of CA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F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m of CAAS filed Critical CHIFE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4104186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0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0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0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0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北方荞麦栽培方法,它由如下步骤组成:轮作倒茬、整地、品种选择、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使用本发明方法,选择适宜的播期,合理的密度,施肥以基肥、种肥为主,追肥为辅,使用肥料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按比例施肥等综合措施,使荞麦增产增收。在全国荞麦主产区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部分地区进行荞麦新品种与本发明技术试验示范,产量表现突出,增产试点在80%以上,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显著。

Description

北方荞麦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栽培技术,具体说是一种荞麦丰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荞麦为蓼科荞麦属的双子叶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尤其含有其它谷物没有的特殊化学成分芦丁,已成为新世纪全球重要的保健食品资源。中国是荞麦生产大国,常年种植面积约100万公顷,总产量约75万吨,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目前生产所用品种使用多年,混杂退化严重,种植技术粗放,产量低,商品性差。因此,加快选育优质高产荞麦新品种和集成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转变和改善农业生产方式,节本增效,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北方荞麦栽培方法,应用本方法荞麦产量高,效益好。
本发明的栽培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1.1轮作倒茬
种植荞麦必须轮作倒茬,忌连茬,做到不重茬,不迎茬,采用以下三种轮作模式之一:
豆类 荞麦 谷子或燕麦
谷子或玉米 荞麦 小麦
马铃薯 荞麦 谷子
1.2整地
1.2.1整地标准:土地平坦,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达到播种状态;
1.2.2整地方法:灭茬深耕,耕深20cm~25cm;
1.3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茬口安排,群众的食味,消费习惯,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荞麦品种;北方地区适宜的荞麦品种有美国温莎、日本大粒荞麦、农家品种小粒荞麦、赤荞1号、赤荞2号;
1.4施肥
1.4.1施肥原则
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科学掌握;
1.4.2施肥数量
1.4.2.1基肥
结合秋耕地施入高温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22500~37500公斤/公顷做基肥;或结合播种以优质农家肥11250~15000公斤/公顷做种肥;
1.4.2.2种肥
荞麦施肥量:N≤6.4、20.4≤P2O5≤75.75、30.45≤K2O≤76.65,单位:公斤/公顷;
1.4.2.3追肥
追肥还应视地力和苗情而定: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出苗后20~25天,封垄前必须补进追肥;弱苗应早追苗肥;追肥用速效氮肥尿素,用量60~75公斤/公顷;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
1.5种子处理
1.5.1精细选种
剔除病粒、瘪粒、破碎粒;经过风、筛选后的种子符合GB 404.5-1999有关规定;
1.5.2晾晒种子
播前进行晒种,选择晴朗无风天摊晒3~4天,厚度3cm~5cm,达到杀菌、提高发芽率;
1.6播种
1.6.1播种时期
一般在6月中下旬到7月初播种,使荞麦开花在盛花期与同期的温、湿度最佳期重合;荞麦喜凉爽而稍湿润的气候环境,温度为15~22℃时出苗最整齐;荞麦开花期21~26℃的温度授粉率结实率较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授精结实而使产量下降;
1.6.2播种密度
按120~135万株/公顷密度保苗;
1.6.3播种数量
按照需要苗数、发芽率和种子的千粒重计算播种量,公顷播量甜荞42~45公斤、苦荞25~30公斤;
1.6.4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3cm~5cm;
1.6.5播种要求
要求撒籽均匀,不漏播、不断垅;播种与覆土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1.7田间管理
1.7.1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采取积极的保苗措施,播种时遇干旱要及时镇压,踏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实下虚,以利于地下水上升和种子的发芽出苗;播后遇雨或土壤水分过高时,会造成地表板结,可用耙破除板结,疏松地表,以利出苗;破除地表板结要注意,在地表变干时浅耙,以不损伤幼苗为度;
1.7.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第一次中耕除草在幼苗高6~7cm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荞麦封垄前,结合培土进行,两次的中耕深度都为3~5cm;
1.8病虫害防治
适时晚播,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1.8.1荞麦褐斑病防治
(1)清除田间病残植株;(2)药剂拌种;用退菌特,按照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3)喷药防治,在田间发现病株时,用40%的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或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5%的代森锌500~800倍液喷打植株;
1.8.2霜霉病防治
(1)清理田间病残体;(2)轮作倒茬;(3)药剂防治,用70%的敌克松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5%;发病初期用800~1000倍液的瑞毒霉喷打植株,后期用75%的百菌清700~800倍液喷打植株;
1.8.3粘虫防治
可根据测报情况,在田间采摘卵块,搜集烧埋枯心苗、枯黄叶;在幼虫发生密度大时,于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可将幼虫震落在容器或地下打死;根据田间观察情况,及时将中心病残植株拔除带出远离田间;在发生密度大时,用25%溴氰菊酯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1.9收获
荞麦边开花边结实,同株上籽粒成熟不一致,所以一般在植株70%籽粒呈现本品种成熟色泽时收获(也即全株中下部籽粒呈成熟色,上部籽粒呈青绿色,顶花还在开花);
荞麦收获在露水干后的上午进行,割下的植株应就近码放,脱粒前尽可能减少倒运次数,脱粒后籽粒应晾晒干燥,等水分降到14%以下时贮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荞麦产区生产情况调研,掌握了主产区生产条件、种植品种、施肥情况、机械化程度、劳动力组成、经济与文化情况。针对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2011-2012年围绕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开展了播期、播量、施肥等项技术研究,经过综合分析各项技术试验数据,结合荞麦主产区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本发明荞麦高产栽培方法,为荞麦生产的标准化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解决了荞麦种植区域品种混杂退化、耕作技术粗放、商品性差的生产难题,采用本方法平均增产量为363公斤/公顷,增加收益1089元/公顷,综合配套技术可有效提高荞麦种植效益,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不同播期、不同密度、不同肥料配比实验
2011~2012年在赤峰市松山区境内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试验地点,分别进行了播期、密度、肥料(N、P、K)不同配比试验,具体例如下:
1.播期
荞麦播期对产量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开展研究不同播期气候环境因素对荞麦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对生产上具有积极指导意义。2011~2012年在赤峰市松山区境内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试验地进行了播期试验,2011年设四个播期,2012年设五个播期,对两年试验结果以产量为测量指标,对不同播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达极显著,见表1、表2。
表1 2011-2012年播期试验性状分析汇总表
注:2011年所用品种为ST-10,2012年所用品种为赤荞1号。
表2 2011-2012年播期试验方差分析表
综合2011-2012年的试验结果,赤峰地区荞麦适播期在6月中下旬到7月初。但通过试验也充分证明,荞麦的最短生长期50余天,公倾产量近1000公斤,如春季初夏严重干旱,可种该作物,其救灾备荒作用突出。
2.密度
密度是影响荞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荞麦产量不仅取决于单株,更取决于群体结构,当地群众生产上认为稀植自然产生分枝是高产原因,但因此成熟一致性和抗倒性受到负面影响,因此选择适当的种植密度,保证合理群体结构是荞麦高产的主要基础。本试验旨在寻找获得高产的最佳密度,为荞麦高产栽培和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试验设5个播种量密度水平,即30.0公斤/公顷、33.75公斤/公顷、37.5公斤/公顷、41.25公斤/公顷和45.0公斤/公顷。试验分析以产量为指标,对不同密度水平处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播种量V水平的产量最高,为3077.1公斤/公顷,产量与IV水平播种量的差异不显著。但二者与其它播量差异显著,平均增产量为667.5公斤/公顷。因此适宜播种量是41.25-45公斤/公顷,见表3。
表3不同播量(密度)性状表
3.肥料(N、P、K)不同配比对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试验
通过肥料(N、P、K)不同配比对荞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试验,研究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及表现,明确适合北方地区土壤肥力状况的荞麦生产合理施肥方案。
3.1“3414”测土配方试验
“3414”测土配方试验即3因素(N、P、K)、4水平(0、1、2、3)共14个处理,是通过在不同土壤中所需氮、磷、钾数量、比例研究试验,摸清荞麦在不同肥力土壤上对氮、磷、钾化学肥料的利用情况,了解不同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探索氮磷钾不同用量与荞麦产量的关系,从而获得荞麦施肥的最佳用量,为荞麦合理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1.1试验设计
试验材料:氮肥(尿素,N46%),磷肥(过磷酸钙,P2O519%),钾肥(氯化钾,K2O60%)。
试验设计为14个处理,三次重复,小区面积30m2(8m×3.75m),随机排列,共42个小区。播种前与收获后,按“S”法取试验小区基础土样,分析化验土壤基本理化性状,见表4。
表4 2011~2012种植甜荞进行3414试验的试验地土壤概况
3.1.2根据试验结果拟合肥料效应方程
根据试验各处理产量拟合的产量与氮磷钾三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两年的相关系数表明氮磷钾与产量高度相关,拟合效果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实际生产水平,见表5。
表5 2011~2012种植甜荞麦进行3414试验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
3.1.3实际最高产量与理论最高及经济效益产量比较
分析结果表明,年际产量不稳定,但理论最佳氮肥和磷肥用量连续两年高于当地最佳施肥量,最佳经济效益的氮磷肥用量也表现出相同趋势。(见表6)。
表6 2011~2012种植甜荞麦进行3414试验的肥料组合比较结果分析
通过2011~2012两年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得到荞麦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7.14,20.4≤P2O5≤75.75,30.45≤K2O≤76.65,单位:公斤/公顷。
在荞麦传统种植生产上,农民习惯施肥量为每公顷尿素150公斤左右、磷肥225~300公斤、钾肥45~60公斤。与试验结果对比,表现出氮、磷肥施用量过多,相比较钾肥略低,多消耗资源,浪费能源,增加了生产成本。根据试验结果,荞麦种植生产进行减氮、降磷,适量增加钾肥,在稳产前提下,每公顷可节约肥料和施肥人工费用300元以上,起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4、综合配套技术多点示范情况
通过对北方地区荞麦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尤其是主产区生产条件、种植品种、施肥情况、机械化程度、劳动力组成、经济与文化情况,建立了土壤养分、气象资料、农产品价格、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信息数据库,2011年起,在全国荞麦主产区华北(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宁夏、新疆、陕西、甘肃)、西南(四川、云南、贵州)和东北部分地区进行荞麦新品种与本发明技术试验示范展示。产量表现突出,增产试点在80%以上,各点试验产量情况见表8。
表8 2011年北方荞麦产区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情况
注:配套技术示范所用品种均为赤荞1号。
在荞麦主产区内蒙古赤峰市的翁牛特旗、松山区、克什克腾旗等旗县区进行了荞麦配套栽培技术示范,示范区产量比当地对照显著增产(见表9),每公顷平均增产363公斤,按近三年荞麦平均收购价格3.0元/公斤计算,每公顷可增加收入1089.0元。
表9赤峰市荞麦主产区示范情况汇总
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在全国荞麦种植地区推广面积20万公顷,可增加荞麦产量7260吨,以近三年荞麦平均收购价格2800元/吨计算,可增加经济效益2033万元。通过示范技术改变传统种植习惯,可减少成本增加收入6000万元,配套栽培技术应用累计增加经济效益8033万元。生产上减少了肥料投入,节约资源,也起到降低土壤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实施例:
2012年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广德公镇高家梁村种植3公顷荞麦,所采取的管理技术措施如下:
1.1轮作倒茬
采用以下轮作模式:
豆类 荞麦 谷子
1.2整地
灭茬深耕,耕深20cm~25cm;
1.3品种选择
赤荞1号;
1.4施肥
1.4.1基肥
结合秋耕地施入高温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25000公斤/公顷;
1.4.2种肥
尿素30公斤/公顷、磷酸二铵70公斤/公顷、硫酸钾75公斤/公顷;
1.5种子处理
1.5.1精细选种
种子经过风、筛选;剔除病粒、瘪粒、破碎粒;
1.5.2晾晒种子
播前进行晒种,选择晴朗无风天摊晒4天,厚度3cm~5cm,达到杀菌、提高发芽率;
1.6播种
1.6.1播种时期
6月18~21日;
1.6.2播种密度
按120万株/公顷;
1.6.3播种数量
按照需要苗数、发芽率和种子的千粒重计算播种量,播种量42公斤/公顷;
1.6.4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3cm~5cm,覆土;
1.6.5播种要求
要求撒籽均匀,不漏播、不断垅;播种与覆土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1.7田间管理
1.7.1苗期管理
播种后踏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实下虚,以利于地下水上升和种子的发芽出苗;播后遇雨,耙地一次,破除板结,疏松地表,以利出苗;
1.7.2中耕除草
7月8日~10日,在幼苗高6~7cm时,第一次中耕除草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7月26日荞麦封垄前,结合培土进行,两次的中耕深度都为3~5cm;
1.8病虫害防治
1.8.1荞麦病害防治
(1)药剂拌种;用退菌特,按照种子量的0.5%进行拌种;(2)喷药防治,在田间发现病株,于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用65%的代森锌杀菌剂700倍液喷雾;(3)清除田间病残植株;
1.8.2荞麦虫害防治
根据田间观察情况,及时将中心病残植株拔除带出远离田间;在发生密度大时,用25%溴氰菊酯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1.9收获
9月6日,植株70%籽粒呈现成熟深褐色泽进行收获;
收获在露水干后的上午进行,割下的植株就近码放,使秸秆脱水干燥,再运至场院晾晒准备脱粒,脱粒后晾晒干燥,籽粒水分降到14%以下时贮藏。

Claims (1)

1.一种北方荞麦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步骤组成:
1.1轮作倒茬
种植荞麦必须轮作倒茬,忌连茬,做到不重茬,不迎茬,采用以下三种轮作模式之一:
豆类 荞麦 谷子或燕麦
谷子或玉米 荞麦 小麦
马铃薯 荞麦 谷子
1.2整地
1.2.1整地标准:土地平坦,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垃;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达到播种状态;
1.2.2整地方法:灭茬深耕,耕深20cm~25cm;
1.3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上,要针对各地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茬口安排,群众的食味,消费习惯,选择适合当地推广的荞麦品种;北方地区适宜的荞麦品种有美国温莎、日本大粒荞麦、农家品种小粒荞麦、赤荞1号、赤荞2号;
1.4施肥
1.4.1施肥原则
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追肥为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用量应根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科学掌握;
1.4.2施肥数量
1.4.2.1基肥
结合秋耕地施入高温发酵腐熟好的农家粪肥22500kg/hm2~37500kg/hm2做基肥;或结合播种以优质农家肥11250kg/hm2~15000kg/hm2做种肥;
1.4.2.2种肥
荞麦施肥量:N≤6.4、20.4≤P2O5≤75.75、30.45≤K2O≤76.65,单位:公斤/公顷;
1.4.2.3追肥
追肥还应视地力和苗情而定:地力差,基肥和种肥不足的,出苗后20~25天,封垄前必须补进追肥;弱苗应早追苗肥;追肥用速效氮肥尿素,用量60~75公斤/公顷;追肥要选择在阴雨天气进行;
1.5种子处理
1.5.1精细选种
剔除病粒、瘪粒、破碎粒;经过风、筛选后的种子符合GB404.5-1999有关规定;
1.5.2晾晒种子
播前进行晒种,选择晴朗无风天摊晒3~4天,厚度3cm~5cm,达到杀菌、提高发芽率;
1.6播种
1.6.1播种时期
在6月中下旬到7月初播种,使荞麦开花在盛花期与同期的温、湿度最佳期重合;
1.6.2播种密度
按120万株/hm2~135万株/hm2密度保苗;
1.6.3播种数量
按照需要苗数、发芽率和种子的千粒重计算播种量,公顷播量甜荞42kg~45kg、苦荞25~30kg;
1.6.4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3cm~5cm;
1.6.5播种要求
要求撒籽均匀,不漏播、不断垅;播种与覆土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1.7田间管理
1.7.1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采取积极的保苗措施,播种时遇干旱要及时镇压,踏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实下虚,以利于地下水上升和种子的发芽出苗;播后遇雨或土壤水分过高时,会造成地表板结,用耙破除板结,疏松地表,以利出苗;破除地表板结要注意,在地表变干时浅耙,以不损伤幼苗为度;
1.7.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第一次中耕除草在幼苗高6~7cm时结合间苗疏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在荞麦封垄前,两次的中耕深度都为3~5cm;
1.8病虫害防治
适时晚播,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1.8.1荞麦褐斑病防治
(1)清除田间病残植株;(2)药剂拌种;用退菌特,按照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3)喷药防治,在田间发现病株时,用40%的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或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5%的代森锌500~800倍液喷打植株;
1.8.2霜霉病防治
(1)清理田间病残体;(2)轮作倒茬;(3)药剂防治,用70%的敌克松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5%;发病初期用800~1000倍液的瑞毒霉喷打植株,后期用75%的百菌清700~800倍液喷打植株;
1.8.3粘虫防治
根据测报情况,在田间采摘卵块,搜集烧埋枯心苗、枯黄叶;在幼虫发生密度大时,于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将幼虫震落在容器或地下打死;根据田间观察情况,及时将中心病残植株拔除带出远离田间;在发生密度大时,用25%溴氰菊酯4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1.9收获
在植株70%籽粒呈现本品种成熟色泽时收获;
荞麦收获在露水干后的上午进行,割下的植株应就近码放,脱粒前尽可能减少倒运次数,脱粒后籽粒应晾晒干燥,等水分降到14%以下时贮藏。
CN201410418608.6A 2014-08-22 2014-08-22 北方荞麦栽培方法 Active CN104170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8608.6A CN104170630B (zh) 2014-08-22 2014-08-22 北方荞麦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18608.6A CN104170630B (zh) 2014-08-22 2014-08-22 北方荞麦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630A CN104170630A (zh) 2014-12-03
CN104170630B true CN104170630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95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8608.6A Active CN104170630B (zh) 2014-08-22 2014-08-22 北方荞麦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06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1725B (zh) * 2015-01-30 2017-05-24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提高黔金荞麦1号中双聚原矢车菊甙元含量的施肥方法
CN104855074A (zh) * 2015-04-21 2015-08-26 王和绥 一种东南部地区小麦种植的改进方法
CN105379530B (zh) * 2015-11-13 2018-06-12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提高甜荞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05248131B (zh) * 2015-11-13 2018-06-26 贵州师范大学 提高甜荞产量的种植方法
CN105325155B (zh) * 2015-11-13 2018-06-26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提高甜荞产量的种植方法
CN105660133A (zh) * 2016-01-27 2016-06-15 成都大学 一种提高苦荞膳食纤维含量的栽培方法
CN105724005A (zh) * 2016-02-03 2016-07-0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提高荞麦结实率的栽培方法
CN105993548A (zh) * 2016-06-16 2016-10-12 谢立红 一种黑苦荞的高山山地生态种植方法
CN106718289A (zh) * 2017-01-13 2017-05-31 和县聂兴圩蔬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荞麦芽苗的种植栽培方法
CN111264319A (zh) * 2020-03-16 2020-06-12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一种荞麦种植方法
CN115349410B (zh) * 2021-11-22 2023-08-1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一种提高出种率的荞麦育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6986A (ja) * 1999-07-08 2001-01-23 Kuhei Tanaka 蕎麦若菜の栽培方法及び蕎麦若菜ジュース等
CN103907461A (zh) * 2014-04-13 2014-07-09 太仓市新滨农场专业合作社 一种荞麦的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0630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0630B (zh) 北方荞麦栽培方法
CN105027940B (zh) 一种石漠化地区牧草建植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04322252B (zh)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施肥方法
CN109496734A (zh) 利用酵素种植水稻的方法及一种酵素大米
CN105393773A (zh) 一种小麦的种植方法
CN104744167A (zh) 一种促进小麦增产的专用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4567A (zh) 一种提高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方法
CN105191654A (zh)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5493812B (zh) 一种中温带春小麦、冬油菜、荞麦的两年三熟栽培方法
CN102498898B (zh) 远缘嫁接诱变小麦高产栽培方法
CN108633662B (zh) 半干旱区马铃薯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方法
CN102986398A (zh) 一种全膜覆盖玉米的种植方法
CN107047045A (zh) 一种黄淮海南部地区小麦玉米周年增产培育方法
CN106717826A (zh) 玉米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08260485A (zh) 一种三花混播绿肥还田的方法以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CN107750870A (zh) 提高小麦品质的种植方法
CN101233805B (zh) 一种蓝茎冰草种子的生产方法
CN108260486A (zh) 一种稻田水旱轮作的种植方法
CN104429544A (zh) 一种秋冬菜及春豌豆及夏毛豆间套作种的方法
CN108464213B (zh) 一种烤烟与藜麦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8157069B (zh) 一种高寒山区坡度大于15°的坡地阳面牧草种植方法
CN108934845A (zh) 一种燕麦的种植方法
CN106358887B (zh) 亚热带丘陵区天然富硒有机水稻的栽培方法
CN108293565A (zh) 提高新疆果树田土地利用率与效益的方法
CN111631094A (zh) 一种旱地两年三熟高效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