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4406A - 音箱 - Google Patents

音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4406A
CN115334406A CN202210506213.6A CN202210506213A CN115334406A CN 115334406 A CN115334406 A CN 115334406A CN 202210506213 A CN202210506213 A CN 202210506213A CN 115334406 A CN115334406 A CN 115334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main
sound
speaker
piezo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62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腾飞
李文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62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44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4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4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6Spatial arrangements of separate transducer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7/00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Electrostrictive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音箱,包括壳体、主扬声器以及辅扬声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至少部分腔壁为凹弧面,所述凹弧面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安装腔的扬声孔;所述主扬声器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主扬声器罩设于所述凹弧面,并与所述凹弧面围合形成所述主扬声器的前腔;所述辅扬声器设于所述前腔,并与所述主扬声器的第一振膜间隔设置,所述辅扬声器用于发出中高音频。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音箱的音质丰富度和解析还原程度,提升用户的听觉体验。

Description

音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箱。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音箱的发展,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以球形或半球形的音箱结构,这种形状的音箱,扬声器与球形内壁之间的空间较大,导致中高频段的音频容易在扬声器振膜和球形内壁之间产生驻波,使得扬声器的中高频灵敏度快速衰减,导致播出的声音存在部分中高频缺失,音箱的音质丰富度和解析程度较差,音质差,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音箱,旨在提高音箱的音质丰富度和解析程度,提升用户的音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音箱,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至少部分腔壁为凹弧面,所述凹弧面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安装腔的扬声孔;
主扬声器,所述主扬声器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主扬声器罩设于所述凹弧面,并与所述凹弧面围合形成所述主扬声器的前腔;以及
辅扬声器,所述辅扬声器设于所述前腔,并与所述主扬声器的第一振膜间隔设置,所述辅扬声器用于发出中高音频。
在本发明音箱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扬声器为压电扬声器。
在本发明音箱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扬声器的第二振膜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主扬声器的第一振膜设置。
在本发明音箱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扬声器还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开设有镂空孔,所述第二振膜嵌设于所述镂空孔并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音箱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膜罩设于所述安装框架的朝向所述主扬声器的表面,所述镂空孔的横截面积向远离所述主扬声器的方向逐渐扩大。
在本发明音箱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膜包括振动片和压电片,所述振动片罩设于所述安装框架的一侧表面,所述压电片层叠设置于所述振动片的一侧表面,所述压电扬声器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压电片通过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音箱的主板电连接。
在本发明音箱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导电件的一端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压电片电连接;
和/或,所述压电片设有若干,若干所述压电片层叠设置于所述振动片的表面。
在本发明音箱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音箱的主板位于所述主扬声器的下方,所述主扬声器的底部设有接线端,所述接线端与所述主板上的输出端接触。
在本发明音箱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扬声器具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沿所述主扬声器的外壁延伸至所述主板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和/或,所述辅扬声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扬声器的接线端电连接。
在本发明音箱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扬声器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设有隔震垫,所述隔震垫沿所述前腔的周向环绕设置;
和/或,所述辅扬声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音箱还包括网布,所述网布罩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音箱内设置主扬声器和辅扬声器,主扬声器可以发出全音频的声音,辅扬声器可以发出中高频的声音。同时使得辅扬声器位于主扬声器与安装腔的弧面腔壁围合形成的前腔中,并与主扬声器的第一振膜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即使得辅扬声器的设置不会影响第一振膜振动发声,从而不会影响指向性弱的低音频向外辐射;又可以减少主扬声器的前腔空间大小,有效缓解主扬声器发出的波长较短的中高频声波在前腔的多次反射而产生的声音抵消现象;同时,辅扬声器发出的中高频声音可以弥补主扬声器由于前腔效应损失的中高频声音,起到中高频声音的叠加补偿作用,以使音箱播放的声音包括中高低各个频段,保证音箱的声音解析还原程度和音质丰富度。
同时,由于可以通过辅扬声器对中高频声音进行叠加补偿保证中高频声音的播放效果,此时主扬声器便可以更偏向于低频声音的播放,使音箱的低频效果进一步提升,较好的还原声音,提高音箱音质。也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主扬声器的前腔中设置辅扬声器,可以较好的提升音箱在中高频段的重放效果,提升中高频丰富度,使得音箱声场更加开阔,同时提升音质的清晰度,以此提高了音箱的音质丰富度和解析还原程度,提升用户的听觉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音箱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音箱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音箱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音箱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音箱移除壳体的结构图;
图6为图5音箱中的主扬声器的结构图;
图7为图6的主扬声器的爆炸图;
图8为图5音箱中的辅扬声器的结构图;
图9为图8的辅扬声器的爆炸图;
图10为图8的辅扬声器移除导电件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发明音箱的音频仿真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音箱 25 前腔
10 壳体 27 接线端
11 前壳 29 隔震垫
111 扬声孔 30 辅扬声器
13 后壳 31 安装框架
15 安装腔 311 镂空孔
17 充电接口 313 限位槽
19 按键 315 胶槽
20 主扬声器 33 第二振膜
21 内壳 331 振动片
211 音腔 333 压电片
23 扬声器单体 335 通孔
231 第一振膜 35 导电件
233 盆架 40 主板
235 泄压孔 41 输出端
237 连接端子 50 网布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针对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音箱100,可以提高音箱100的音质丰富度和解析还原程度,从而提升用户的听觉体验。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就本申请音箱100的结构进行阐述。
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音箱100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安装腔15,所述安装腔15的至少部分腔壁为凹弧面,所述凹弧面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安装腔15的扬声孔111;
主扬声器20,所述主扬声器20设于所述安装腔15,所述主扬声器20罩设于所述凹弧面,并与所述凹弧面围合形成所述主扬声器20的前腔25;以及
辅扬声器30,所述辅扬声器30设于所述前腔25,并与所述主扬声器20的第一振膜23间隔设置,所述辅扬声器30用于发出中高音频。
具体地,本申请提出的音箱100,包括作为安装基础的壳体10,壳体10内形成可以容纳包括主扬声器20、主板40以及辅扬声器30等的安装腔15,且以主扬声器20为参照系,主扬声器20所罩设的安装腔15的部分腔壁为凹弧面,凹弧面开设有连通安装腔15的扬声孔111。主扬声器20多为全频扬声器,可以是动圈式扬声器,是应用电动原理的电声换能器件,主扬声器20罩设于凹弧面上,以与凹弧面围合形成主扬声器20的前腔25,当主扬声器20接收主板40的电信号使第一振膜231振动发声时,其发出的声音便可通过扬声孔111向外辐射。辅扬声器30可以发出中高频音色,可以是热发声扬声器,即利用热发声膜进行发声,具体的,热发声膜发热时可以对热发声膜周围的空气加热,使得空气振动发声,其发出的声音频段可达到中高音频段;或者,辅扬声器30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电扬声器,通过压电材料在电场变化中的形变驱使振动片331振动以使空气振动发声,其发出的声音频段可达到中高音频段。辅扬声器30位于主扬声器20的前腔25中,并与主扬声器20的第一振膜23间隔设置,由于主扬声器20发出的低频声音指向性较低,便可以使得低频声音从辅扬声器30与第一振膜231之间的间隙传递至辅扬声器30与凹弧面之间,进而从扬声孔111向外辐射,以避免辅扬声器30的设置影响低频声波的传播,保证音箱100的低频效果;同时辅扬声器30的设置减少了前腔25空间大小,以此可以减少主扬声器20发出的中高频声音在前腔25中反射的次数,从而降低主扬声器20发出的声音在前腔25的抵消损耗;同时辅扬声器30发出的中高频声音可以对主扬声器20发出的声音进行叠加,以补偿主扬声器20因前腔25效应导致的中高频损耗,使得音箱100播放的声音包括中高低各个频段,保证音箱100的声音解析还原程度和音质丰富度。另一方面,由于此时音箱100主要由辅扬声器30发出中高频声音,便可以使主扬声器20主要用于低频声音,以提高音箱100的低频音效,从而使得音箱100在提高中高频段的重放效果和丰富度的同时优化低频音效,进一步提高音箱100的音质丰富度和解析还原程度,提升用户的听觉体验。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热发声装置或者压电扬声器作为辅扬声器30,其发声频率段可从400Hz延伸至40KHz。虽然人体可以感知的声音频率仅在20Hz至20kHz,但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均是由基频和泛音组成,也即声音本身包括了人可以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声音,若仅使得辅扬声器30发出人体可以听到的音频范围的声音,而不包含其他频率的声音,声音的波形便会产生变化,导致音频失真,音频还原度差。本申请采用主扬声器20和辅扬声器30的组合,使音箱100发出的声音范围在0至40kHz之间,便可以使音箱100具有较高的音频还原度,使其发出的声音更接近原始声音,以使用户具有较好的听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可用于改善因凹弧面的结构特征导致扬声器前腔过大而出现前腔效应造成中高音频衰减的问题,此时,仅是主扬声器20所罩盖部分的腔壁为凹弧面便会产生前述问题,主扬声器20之外的腔壁的结构不做限定,可以均是凹弧面,也可以根据内部组件结构布局相应设置,同时壳体10的外部形状可以是球形、方形、柱形、半球形或其他形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音箱100内设置主扬声器20和辅扬声器30,主扬声器20可以发出全音频的声音,辅扬声器30可以发出中高频的声音。同时使得辅扬声器30位于主扬声器20与安装腔15的弧面腔壁围合形成的前腔25中,并与主扬声器20的第一振膜23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即使得辅扬声器30的设置不会影响第一振膜23振动发声,从而不会影响指向性弱的低音频向外辐射;又可以减少主扬声器20的前腔25空间大小,有效缓解主扬声器20发出的波长较短的中高频声波在前腔25的多次反射而产生的声音抵消现象;同时,辅扬声器30发出的中高频声音可以弥补主扬声器20由于前腔25效应损失的中高频声音,起到中高频声音的叠加补偿作用,以使音箱100播放的声音包括中高低各个频段,保证音箱100的声音解析还原程度和音质丰富度。
图11为本申请音箱100与常规未设置辅扬声器30的音箱的音频比对图,可以看出,未设置辅扬声器30的音箱在中高音频段存在明显的音频缺少,而本申请音箱设置了辅扬声器30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使得音箱100播放的声音包括中高低各个频段,保证音箱100的声音解析还原程度和音质丰富度。
同时,由于可以通过辅扬声器30对中高频声音进行叠加补偿保证中高频声音的播放效果,此时主扬声器20便可以更偏向于低频声音的播放,使音箱100的低频效果进一步提升,较好的还原声音,提高音箱100音质。也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主扬声器20的前腔25中设置辅扬声器30,可以较好的提升音箱100在中高频段的重放效果,提升中高频丰富度,使得音箱100声场更加开阔,同时提升音质的清晰度,以此提高了音箱100的音质丰富度和解析还原程度,提升用户的听觉体验。
请参照图3,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音箱100的壳体10包括前壳11和后壳13,前壳11和后壳13相互盖合形成前述安装腔15,前壳11和后壳13可拆卸连接,便于音箱100内部组件的拆装。
请参照图3,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扬声器30为压电扬声器。
本实施例中,辅扬声器30为压电扬声器,压电扬声器的第二振膜33包括振动片331和压电片333,振动片331可以是但不限于金属片、压电陶瓷片、膜材等,在此不做限定,其振动时会驱使空气振动发声;压电片333即为采用压电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可以是压电陶瓷、聚偏氟乙烯等材料,其贴设在振动片331的一侧表面,并与音箱100的主板40电连接,以接收主板40输出的电信号,使得压电片333周围的电场产生变化驱使压电片333产生形变,此时压电片333会在电场作用下扩张或收缩,从而驱使振动片331振动发声,例如,当压电片333层叠设置在振动片331的背离主扬声器20的一侧表面时,若压电片333扩张,振动片331向远离主扬声器20的一侧弯曲,若压电片333收缩,振动片331会向靠近主扬声器20一侧弯曲,如此,只需要频繁改变压电片333的电场,即可使得压电片333带动振动片331往复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压电扬声器的第二振膜33的边缘可以直接连接在壳体10内壁或者主扬声器20的盆架233上,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将第二振膜33安装在安装框架31上再与壳体10或主扬声器20固定连接。
结合参照图5和图8,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扬声器的第二振膜33开设有通孔335,所述通孔335对应所述主扬声器20的第一振膜231设置。
本实施例中,主扬声器20的第一振膜231大致呈倒锥形结构,包括与压电扬声器的第二振膜33相对设置的中心部和呈锥面设置环绕中心部设置的边缘部,可以理解的,在主扬声器20中音圈连接在中心部的边缘,中心部离音圈更近,由于分隔振动效应,此时中心部在振动时更偏向于发出中高音频,而边缘部振动时更偏向于发出低频声波,中心部发出的中高音频的声音会在主扬声器20前方中部汇集。此时,在压电扬声器的第二振膜33上开设通孔335,便可以使得主扬声器20的中高音频声音从通孔335中通过进行从扬声孔111向外辐射,避免主扬声器20的中高音频声音受到第二振膜33的阻挡而反射而相互抵消,同时使得主扬声器20的中高音频更为集中的向外发出;此时,压电扬声器所发出的中高频声音可以与主扬声器20发出的中高频声音重合,进一步增强音箱100的中高频音质。而边缘部发出的低频声音指向性低,则可以从边缘部与压电扬声器之间的间隙传递至压电扬声器和凹弧面之间从扬声孔111向外辐射,保证主扬声器20的低频声波的传播不受压电扬声器的干扰,从而使得主扬声器20发出的全频声波均得以较好的向外辐射,保证音箱100的声音解析还原程度和音质丰富度。
结合参照图5、图8以及图9,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扬声器还包括安装框架31,所述安装框架31开设有镂空孔311,所述第二振膜33嵌设于所述镂空孔311并与所述第一振膜231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中,压电扬声器还包括安装框架31,安装框架31为第二振膜33的安装提供了安装基础,第二振膜33嵌设于安装框架31的镂空孔311上,镂空孔311用于在第二振膜33振动时对第二振膜33避位,避免影响第二振膜33的振动。如此设置,便可以将压电扬声器先组装完成之后再将安装框架31与壳体10或者主扬声器20固定连接,提高音箱100内部结构的安装便捷性。
请参照图5,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膜33罩设于所述安装框架31的朝向所述主扬声器20的表面,所述镂空孔311的横截面积向远离所述主扬声器20的方向逐渐扩大。
本实施例中,第二振膜33罩设于安装框架31的朝向主扬声器20的表面,如此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安装框架31与安装腔15的腔壁固定时,避免第二振膜33夹持在安装腔15的腔壁和安装框架31之间影响第二振膜33的振动。同时本实施例中使得安装框架31上镂空孔311的横截面积向远离主扬声器20的方向逐渐扩大,即是使得安装框架31类似于喇叭或号角型结构,安装框架3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扩声器的作用,第二振膜31在安装框架31的靠近主扬声器20的一侧振动发声,通过镂空孔311提高第二振膜33发声的声压,提高声音的清晰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振膜33上开设有供扬声器的中高频声音穿过的通孔335,此时,安装框架31的号角型结构也可以对主扬声器20的中高频声音起到扩声作用。
请参照图9和图10,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膜231包括振动片331和压电片333,所述振动片331罩设于所述安装框架31的一侧表面,所述压电片333层叠设置于所述振动片331的一侧表面,所述压电扬声器还包括导电件35,所述压电片333通过所述导电件35与所述音箱100的主板4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压电扬声器的第二振膜33包括振动片331和压电片333,振动片331可以是但不限于金属片、压电陶瓷片、膜材等,在此不做限定,其振动时会驱使空气振动发声;压电片333即为采用压电材料制成的片状结构,可以是压电陶瓷、聚偏氟乙烯等材料,其贴设在振动片331的一侧表面,并与音箱100的主板40电连接,以接收主板40输出的电信号,使得压电片333周围的电场产生变化驱使压电片333产生形变,此时压电片333会在电场作用下扩张或收缩,从而驱使振动片331振动发声,例如,当压电片333层叠设置在振动片331的背离主扬声器20的一侧表面时,若压电片333扩张,振动片331向远离扬声器的一侧弯曲,若压电片333收缩,振动片331会向靠近扬声器一侧弯曲,如此,只需要频繁改变压电片333的电场,即可使得压电片333带动振动片331往复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片331通过粘接剂与安装框架31连接。
本实施例中,振动片331罩设于安装框架31的镂空孔311时,与安装框架31通过粘接剂粘结,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
请参照图10,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31的朝向所述振动片331的表面开设有胶槽315,所述胶槽315沿所述镂空孔311的周向延伸,所述粘接剂设于所述胶槽315内。
本实施例中,安装框架31的朝向振动片331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填充粘接剂的胶槽315,如此设置,在将振动片331粘接于安装框架31时,便可以先将粘接剂注入胶槽315内,胶槽315的设置可以避免粘接剂流至其他位置,影响振动片331的粘接,若粘接剂流动至振动片331的中部,也会影响振动片331的振动能力,影响电声转换特性。
进一步参照图8和图9,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框架31开设有限位槽313,所述导电件35的一端设于所述限位槽313内并与所述压电片333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振膜33的压电片333贴设于振动片331的朝向镂空孔311的一侧表面,且位于镂空孔311内;同时,在安装框架31上开设有限位槽313,限位槽313与镂空孔311连通,使得导电件35的一端限位于该限位槽313内与压电片333电连接。限位槽313的设置,可以对导电件35起到限位作用,提高导电件35的位置稳定性以及导电件35与压电片333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电片333设有若干,若干所述压电片333层叠设置于所述振动片331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第二振膜33包括若干压电片333,若干压电片333层叠设置在振动片331的表面上,多个压电片333的设置可以提高振动片331的刚性,提高压电扬声器低频性能,减少失真,以使得压电扬声器的音质效果更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若干压电片333可以设置在振动片331的同一侧表面,也可以分设于振动片331的不同表面,当若干压电片333分设于振动片331的不同表面时,仅需使得两侧表面上的压电片333的电场相反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6和图7,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扬声器20包括:
内壳21,所述内壳21内形成有音腔211,所述内壳21开设有连通所述音腔211的安装口;和
扬声器单体23,所述扬声器单体23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以封闭所述音腔211,所述扬声器单体23罩设于所述凹弧面,并与所述凹弧面围合形成所述主扬声器20的前腔25,所述扬声器单体23的盆架233位于所述音腔211内并开设有连通所述音腔211的泄压孔235。
本实施例中,主扬声器20包括内壳21和扬声器单体23,内壳21固定在安装腔15内与壳体10固定连接,内壳21内形成有音腔211,内壳21开设有连通音腔211的安装口,安装口用于安装固定扬声器单体23,扬声器单体23大致包括盆架233、第一振膜231、音圈、磁铁、折环以及防尘盖等部件,大致为动圈式扬声器,扬声器单体23安装在内壳21的安装口上,且使得扬声器单体23的盆架233位于所述音腔211内并开设有连通音腔211的泄压孔235,如此设置,便可以通过内壳21的音腔211增大扬声器单体23的后音腔211,提高扬声器单体23的低频音效,使得低频音效更为圆润饱满,提高低频音效的还原度,从而提高音箱100的音质。
进一步地,当音腔211完全封闭时,主扬声器20形成类似于封闭式音箱100的结构,可以在扬声器主体通电使第一振膜231振动发声时,通过音腔211内的压强变化驱使第一振膜231迅速复位以响应持续变化的电信号,例如,当第一振膜231向音腔211一侧运动时,音腔211压强增大,从而产生对第一振膜231的斥力,驱使第一振膜231迅速向外运动复位,当第一振膜231向音腔211外侧运动时,音腔211的压强减小,从而产生对第一振膜231的吸力,驱使第一振膜231迅速向内运动复位;此时,第一振膜231可以快速响应后续电信号以根据后续电信号进行振动,提高主扬声器20的瞬时特性。
请参照图2和图5,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箱100的主板40位于所述主扬声器20的下方,所述主扬声器20的底部设有接线端27,所述接线端27与所述主板40上的输出端41接触。
本实施例中,在音箱100处于正放的状态下,主板40位于主扬声器20的下方,主板40的朝向主扬声器20的一侧板面设置有输出端41,此时,主扬声器20的接线端27位于主扬声器20的底部与输出端41抵接以形成电连接;如此设置,便于音箱100的组装,无需设置其他导线用于连接主扬声器20和主板4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扬声器20包括内壳21和扬声器单体23,此时扬声器单体23上具有连接端子237,连接端子237位于音腔211内,内壳21的底部设有接线端27,接线端27穿设于内壳21的底壁,连接端子237与接线端27的位于音腔211中的一端电连接,此时,接线端27位于内壳21外侧的一端与输出端41抵接以形成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板40上的输出端41为弹性端子,当主扬声器20下压时,输出端41产生弹性形变,以此具有与所受压力反向的弹性力,确保输出端41与接线端27保持稳定的电连接关系。
请参照图5,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扬声器30具有导电件35,所述导电件35沿所述主扬声器20的外壁延伸至所述主板40并与所述主板40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辅扬声器30位于主扬声器20的扬声端,且辅扬声器30同样需与主板40电连接以接收主板40的电信号进行电声转换发声。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扬声器20包括内壳21和扬声器单体23,此时,辅扬声器30上的导电件35沿内壳21的外壁延伸至主板40上与主板40电连接,相较于导电件35穿设于内壳21的音腔211再连接至主板40,导电件35位于音腔211外侧可以避免破坏音腔211的密封性,以此保证主扬声器20具有较好的低频音效,且无需再设置额外的密封结构封堵导电件35与内壳21之间的间隙,提高设计和安装便捷性。本实施例中,导电件35可以是导线也可以是柔性电路板,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5,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扬声器30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扬声器20的接线端27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使得辅扬声器30的输入端通过导电件35连接于主扬声器20的接线端27,再电连接于主板40;具体的,为了构成完整回路,辅扬声器30上设置有用于电连接的正负极形成所述输入端,主扬声器20上的接线端27同样包括正负极端子,辅扬声器30的正负极通过导电件35分别与主扬声器20上的正负极端子电连接,再同时电连接于主板40,以使主板40同时向主扬声器20和辅扬声器30发出同样的电信号,确保辅扬声器30重放的中高频与主扬声器20重放的中高频同相位,有效地提高辅扬声器30与主扬声器20的中高频叠放效果,提高音箱100音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音箱100的壳体10上设置有按键19,按键19与音箱100的主板40电连接,此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按键19输入控制指令,以控制音箱100按指令执行相应动作,包括调整音量或切换音频等。
请参照图5,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扬声器20与所述安装腔15的腔壁之间设有隔震垫29,所述隔震垫29沿所述前腔25的周向环绕设置。
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主扬声器20罩设于安装腔15的凹弧面上以围合形成主扬声器20的前腔25。本实施例中,在主扬声器20与安装腔15的腔壁之间设有沿前腔25的周向环绕设置的隔震垫29,隔震垫29的设置,可以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避免主扬声器20在通电使第一振膜231振动发声时振动能量传递至壳体10上驱使壳体10共振产生噪音,影响音箱100音质增大内部器件的损坏风险。其中,隔震垫29可以采用海绵或者橡胶等弹性材质,可以有效地吸收振动,减少振动能量的传播。同时,在一些实施例中,辅扬声器30的导电件35沿主扬声器20的内壳21外壁向主板40一侧延伸,此时,导电件35可以从隔震垫29和扬声器单体23的盆架233之间穿过,一方面隔震垫29可以产生弹性形变贴合导电件35的形状,保证前腔25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隔震垫29可以避免辅扬声器30的第二振膜33振动时的振动能量通过导电件35传递至壳体10引起壳体10共振,以此保证音箱100具有较好的音效。
请参照图2,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扬声器30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使得辅扬声器30与壳体10固定连接,常见的,音箱100的壳体10包括前壳11和后壳13,前壳11和后壳13相互盖合形成前述安装腔15,扬声器固定于后壳13上,此时将辅扬声器30在前壳11固定安装完成后再将前壳11和后壳13固定连接,提高了音箱100的拆装便捷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辅扬声器30为压电扬声器,且包括安装框架31和第二振膜33,此时可以使得安装框架31与壳体10固定连接,便于辅扬声器30的拆装。
请参照图1和图3,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箱100还包括网布50,所述网布50罩设于所述壳体10的外侧壁。
本实施例中,音箱100的壳体10外壁包覆有网布50,网布50的设置,可以起到对空间中尘埃的阻隔作用,使得尘埃无法进入音箱100内部,防止音箱100内部部件的老化,保障音箱100的使用寿命;同时,网布50上形成有众多致密的小孔,避免网布50的设置影响音箱100的出声和散热。
请参照图1,在本发明音箱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内还设置有电池,所述辅扬声器30和所述主扬声器20均电性连接于电池组件,这里电池组件主要起到电源的作用,如此可实现音箱100的移动便携功能。进一步地,壳体10还设置有充电接口17,充电接口17贯穿壳体10设置,并与电池组件电性连接,这样当电池组件的电量耗尽时,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7连接电源来对电池组件进行充电,如此可以保证音箱100的使用寿命,无需反复更换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至少部分腔壁为凹弧面,所述凹弧面上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安装腔的扬声孔;
主扬声器,所述主扬声器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主扬声器罩设于所述凹弧面,并与所述凹弧面围合形成所述主扬声器的前腔;以及
辅扬声器,所述辅扬声器设于所述前腔,并与所述主扬声器的第一振膜间隔设置,所述辅扬声器用于发出中高音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扬声器为压电扬声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扬声器的第二振膜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主扬声器的第一振膜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扬声器还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开设有镂空孔,所述第二振膜嵌设于所述镂空孔并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膜罩设于所述安装框架的朝向所述主扬声器的表面,所述镂空孔的横截面积向远离所述主扬声器的方向逐渐扩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膜包括振动片和压电片,所述振动片罩设于所述安装框架的一侧表面,所述压电片层叠设置于所述振动片的一侧表面,所述压电扬声器还包括导电件,所述压电片通过所述导电件与所述音箱的主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架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导电件的一端设于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压电片电连接;
和/或,所述压电片设有若干,若干所述压电片层叠设置于所述振动片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的主板位于所述主扬声器的下方,所述主扬声器的底部设有接线端,所述接线端与所述主板上的输出端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扬声器具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沿所述主扬声器的外壁延伸至所述主板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和/或,所述辅扬声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扬声器的接线端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扬声器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壁之间设有隔震垫,所述隔震垫沿所述前腔的周向环绕设置;
和/或,所述辅扬声器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音箱还包括网布,所述网布罩设于所述壳体的外部。
CN202210506213.6A 2022-05-10 2022-05-10 音箱 Pending CN1153344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6213.6A CN115334406A (zh) 2022-05-10 2022-05-10 音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6213.6A CN115334406A (zh) 2022-05-10 2022-05-10 音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4406A true CN115334406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16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6213.6A Pending CN115334406A (zh) 2022-05-10 2022-05-10 音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440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5395B1 (en) Speaker configuration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4239945A (en) Sealed headphone
KR100890393B1 (ko) 휴대폰 장착용 마이크로스피커 모듈
US6134336A (en) Integrated speaker assembly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54049A1 (en) Transducer, headphon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noise
US20080298623A1 (en) Adapter For a Loudspeaker
US8731231B2 (en) Dynamic sound transducer and receiver
CN111149371B (zh) 一种扬声器以及移动终端
CN114630249B (zh) 发声模组和电子设备
KR102167455B1 (ko) 골전도 스피커
WO2022082852A1 (zh) 电子设备及其扬声器模组
WO2023050984A1 (zh) 一种耳机
TWM628849U (zh) 微型揚聲器模組
WO2023051005A1 (zh)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KR20150024002A (ko) 패널 가진형 스피커
CN115334406A (zh) 音箱
CN216414550U (zh) 一种耳机
CN113993043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5361641B (zh) 扬声器模组和音箱
CN115314816A (zh) 一种扬声器以及电子设备
CN210609588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0696949U (zh) 一种音腔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5334407A (zh) 扬声器模组和音箱
CN215912203U (zh) 降噪耳机
CN115334382A (zh) 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