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3980B - 测试方法、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及边缘网关 - Google Patents
测试方法、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及边缘网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33980B CN115333980B CN202110510568.8A CN202110510568A CN115333980B CN 115333980 B CN115333980 B CN 115333980B CN 202110510568 A CN202110510568 A CN 202110510568A CN 115333980 B CN115333980 B CN 1153339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edge node
- test data
- edge
- node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04L43/106—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using time related information in packets, e.g. by adding timest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方法、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及边缘网关,该方法包括:接收边缘网关发送的第二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三时间戳;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由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至所述边缘网关;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和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能够测试得到两个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和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缘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方法、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及边缘网关。
背景技术
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数据源处为数据提供计算、存储、智能处理等能力。边缘计算适用于对时延、带宽、可靠性敏感的业务。边缘计算系统的技术部件包括:用户设备(如工厂内的叉车)、用户局域网络、网关(如5G CPE(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 CustomerPremise Equipment,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客户终端设备))、公共电信网络(如运营商4G(the 4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通讯技术)、5G、固网等)、边缘云(如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多接入边缘计算))。
时延和丢包率是边缘计算系统的核心指标之一,如何对时延和丢包率进行测试是重要的测试内容,现有测试方法主要是在二层网络上对两个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和时延进行测试,局限于两个边缘节点设备在同一个二层网络内,当两个边缘节点设备处于不同的二层网络内时,无法直接测出两个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和时延。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方法、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及边缘网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直接测出两个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和时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边缘网关发送的第二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三时间戳;
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由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至所述边缘网关;
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
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和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和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第一数值,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确定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三数值为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一种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二时间戳;
根据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根据所述第二数值生成第二测试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封装第二测试数据包;
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以供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确定丢包率和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包括:
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的数量确定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本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一种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边缘网关发送的第二测试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三时间戳;以及用于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由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至所述边缘网关;还用于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和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第一数值,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确定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三数值为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一种边缘网关,所述边缘网关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二时间戳;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根据所述第二数值生成第二测试标签;
封装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封装第二测试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以供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确定丢包率和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的数量确定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本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通过边缘网关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第一网络中的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向边缘网关发送封装有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的第一测试数据包,边缘网关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送封装有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根据第二测试数据包以及接收到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时间(即第三时间戳)即可至少确定出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和时延,实现位于不同网络之中的两个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测试和时延测试。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侧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根据各第二测试标签和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边缘网关侧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根据各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第二边缘节点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边缘网关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未在附图中示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每个单元、模块可仅对应一个实体结构,也可由多个实体结构组成,或者,多个单元、模块也可集成为一个实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所标注的功能、步骤可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系统、装置、设备、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代表一个单元、模块、程序段、代码,其包含用于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可执行指令。而且,框图和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或方框的组合,可用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基于硬件的系统实现,也可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可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单元、模块可位于处理器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第一边缘节点设备、第二边缘节点设备、边缘网关和授时系统的测试系统。其中,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一网络,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二网络,边缘网关用以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第一边缘节点设备、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以及边缘网关均连接到授时系统,授时系统用以使得第一边缘节点设备、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以及边缘网关的时间同步。第一网络与第二网络为两种异构的互联网络,举例来说,第一网络可以为工业网络,如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或者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工业专网,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可以为用户边缘节点设备如工厂内的叉车等等;第二网络可以为运营商公共通信网络,如蜂窝网络或者有线网络,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为边缘云节点等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应用于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时,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接收边缘网关发送的第二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三时间戳。
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接收到边缘网关发送的多个第二测试数据包时,从授时系统获取当前时间戳T3。
需要说明的是,边缘网关发送的第二测试数据包为多个,但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接收任意两个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很短,可以忽略不计。
S12,分别获取各第二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
其中,第一测试数据包由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至边缘网关。
每个第二测试数据包中均封装有一个第二测试标签、一个第二时间戳T2和一个第一测试数据包,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分别获取各第二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
S13,分别获取各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
每个第一测试数据包中均封装有一个第一测试标签和一个第一时间戳T1,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分别获取各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
S14,根据各第二测试标签和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根据第三时间戳、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
第二边缘节点设备至少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二测试标签和第一测试标签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至少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三时间戳和第一时间戳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时延。
通过上述步骤11-12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试方法,通过边缘网关连接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第一网络中的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向边缘网关发送封装有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的第一测试数据包,边缘网关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送封装有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根据第二测试数据包以及接收到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时间(即第三时间戳)即可至少确定出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和时延,实现位于不同网络之中的两个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测试和时延测试。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各第二测试标签和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即S14中所述),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41,根据第一测试标签确定第一数值,根据各第二测试标签确定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
其中,第一数值为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二数值为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第三数值为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第一测试标签中编码有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N以及本第一测试标签的序号n,例如,当第一测试标签为(1,100)时,表示该第一测试数据包为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的第一个第一测试数据包,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100。因此,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根据任意一个第一测试标签确定出第一数值N。
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多少个第一测试数据包,就将实际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出多少个第二测试数据包。
第二测试标签中编码有边缘网关实际发送出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M(也即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本第二测试标签的序号m,例如,当第二测试标签为(3,50)时,表示该第二测试数据包为边缘网关实际发送的第三个第二测试数据包,边缘网关实际发送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为50。因此,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通过统计获取到的各第二测试标签的总数量确定第三数值P,并可以根据任意一个第二测试标签确定第二数值M。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第二测试数据包中均封装有一个第二测试标签以及一个第一测试数据包,每个第一测试数据包中均封装有一个第一测试标签,因此,第二边缘节点设备通过S12获取到的第二测试标签的数量与通过S13获取到的第一测试标签的数量实际上是相等的,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也可以通过统计获取到的各第一测试标签的总数量确定第三数值P。
S142,根据第一数值和第三数值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根据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根据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确定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
具体的,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L1:
L1=1-(P/N);其中,P为第三数值,即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N为第一数值,即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L2:
L2=1-(P/M);其中,P为第三数值,即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M为第二数值,即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也即边缘网关实际发送出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L3:
L3=1-(M/N);其中,M为第二数值,即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也即边缘网关实际发送出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N为第一数值,即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三时间戳、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即S14中所述),可以包括:
根据第三时间戳和第一时间戳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时延,根据第三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根据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时间戳确定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
其中,第一时间戳T1为,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时刻;第二时间戳T1为,边缘网关实际发送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时刻,也为,边缘网关实际接收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时刻;第三时间戳为,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实际接收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时刻。
如前文所述,发送多个测试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很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接收多个测试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很短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并且,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时刻,与实际发送出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很短,也可以忽略不计。
具体的,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时延D1:
D1=T3-T1;
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D2:
D2=T3-T2;
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D3:
D3=T2-T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确定丢包率与确定时延的先后顺序并不做特殊限定,即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确定时延的步骤、S141和S142这两者的执行先后顺序做特殊限定。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应用于边缘网关时,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接收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二时间戳。
边缘网关接收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多个第一测试数据包时,从授时系统获取当前时间戳T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试数据包为多个,但边缘网关接收任意两个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很短,可以忽略不计。
S22,根据各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根据第二数值生成第二测试标签。
其中,第二数值为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多少个第一测试数据包,就将实际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出多少个第二测试数据包。边缘网关生成第二数值个第二测试标签,并在每个第二测试标签中编码边缘网关实际发送出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M,以及第二测试标签的序号m。
S23,根据第一测试数据包、第二时间戳和第二测试标签封装第二测试数据包。
边缘网关将一个第一测试数据包、一个第二时间戳T2和一个第二测试标签封装成一个第二测试数据包,得到第二数值个第二测试数据包。
S24,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第二测试数据包,以供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根据各第二测试数据包确定丢包率和时延。
边缘网关第二数值个第二测试数据包全部发送至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使得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可以根据各第二测试数据包确定丢包率和时延。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即S22中所述),可以包括:
S221,分别获取各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
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将一个第一测试标签和一个第一时间戳T1封装成一个第一测试数据包,因此边缘网关可以分别获取各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
S222,根据第一测试标签的数量确定第二数值,其中,第二数值为本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边缘网关通过统计第一测试标签的数量即可确定实际接收到多少个第一测试数据包。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边缘网关发送的第二测试数据包。
获取模块102,用于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三时间戳;以及用于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由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至所述边缘网关;还用于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
处理模块103,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和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03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第一数值,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确定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三数值为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03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本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边缘网关,所述边缘网关包括:
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二时间戳;
处理模块202,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根据所述第二数值生成第二测试标签;
封装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封装第二测试数据包;
发送模块204,用于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以供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确定丢包率和时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202用于:
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的数量确定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本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边缘网关发送的第二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三时间戳;
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由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至所述边缘网关;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一网络,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二网络,所述边缘网关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工业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运营商公共通信网络;
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测试标签中编码有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的序号;
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和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所述第二测试标签中编码有所述边缘网关实际发送出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测试标签的序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和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第一数值,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确定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
4.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边缘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二时间戳;
根据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根据所述第二数值生成第二测试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封装第二测试数据包;
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以供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确定丢包率和时延;
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一网络,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二网络,所述边缘网关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工业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运营商公共通信网络;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测试标签中编码有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的序号;所述第二测试标签中编码有所述边缘网关实际发送出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测试标签的序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包括:
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的数量确定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6.一种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边缘网关发送的第二测试数据包;
获取模块,用于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三时间戳;以及用于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二测试标签、第二时间戳和第一测试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由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至所述边缘网关;还用于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一网络,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二网络,所述边缘网关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工业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运营商公共通信网络;所述第一测试标签中编码有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的序号;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和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时延;所述第二测试标签中编码有所述边缘网关实际发送出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测试标签的序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确定第一数值,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标签确定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其中,所述第一数值为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所述第三数值为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二数值和所述第三数值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根据所述第一数值和所述第二数值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丢包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三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一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与所述边缘网关之间的时延。
9.一种边缘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网关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试数据包,并从授时系统获取第二时间戳;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确定第二数值,根据所述第二数值生成第二测试标签;
封装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所述第二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测试标签封装第二测试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以供所述第二边缘节点设备根据各所述第二测试数据包确定丢包率和时延;其中,所述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一网络,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归属于第二网络,所述边缘网关用以连接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所述第一网络为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工业网络,所述第二网络为运营商公共通信网络;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第一测试标签和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测试标签中编码有第一边缘节点设备实际发送出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的序号;所述第二测试标签中编码有所述边缘网关实际发送出的第二测试数据包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测试标签的序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边缘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分别获取各所述第一测试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测试标签;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标签的数量确定第二数值,其中,所述第二数值为所述边缘网关实际接收到的第一测试数据包的数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0568.8A CN115333980B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测试方法、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及边缘网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10568.8A CN115333980B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测试方法、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及边缘网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33980A CN115333980A (zh) | 2022-11-11 |
CN115333980B true CN115333980B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3912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10568.8A Active CN115333980B (zh) | 2021-05-11 | 2021-05-11 | 测试方法、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及边缘网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33980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8646A (zh) * | 2013-11-28 | 2014-03-05 |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性能、丢包率、时延测试方法及网络边缘节点设备 |
WO2015153225A1 (en) * | 2014-04-04 | 2015-10-08 | T-Mobile Usa, Inc. | Peer-based handof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
CN106817269A (zh) * | 2015-12-01 | 2017-06-0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层监测方法和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CN110233779A (zh) * | 2019-07-16 | 2019-09-13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0057368A1 (zh) * | 2018-09-21 | 2020-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状态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
EP3474499B1 (en) * | 2016-12-28 | 2020-08-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Network performa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12118147A (zh) * | 2019-06-21 | 2020-12-22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及系统 |
-
2021
- 2021-05-11 CN CN202110510568.8A patent/CN1153339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18646A (zh) * | 2013-11-28 | 2014-03-05 |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性能、丢包率、时延测试方法及网络边缘节点设备 |
WO2015153225A1 (en) * | 2014-04-04 | 2015-10-08 | T-Mobile Usa, Inc. | Peer-based handof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
CN106817269A (zh) * | 2015-12-01 | 2017-06-0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层监测方法和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EP3474499B1 (en) * | 2016-12-28 | 2020-08-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Network performa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WO2020057368A1 (zh) * | 2018-09-21 | 2020-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状态测量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12118147A (zh) * | 2019-06-21 | 2020-12-22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pls-tpoam的lb检测方法及系统 |
CN110233779A (zh) * | 2019-07-16 | 2019-09-13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Minimizing the IoT System Delay with the Edge Gateways;Van Dai Pham et.al;《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全文 * |
基于SDN的工业网络互联及其实时传输技术研究与实现;刘冠思;《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全文 * |
延迟和带宽:时延简介、最后一英里、核心网带宽、网络边缘;rtoax;《CSDN 博客》;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33980A (zh) | 2022-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09550B2 (en) | Multi-devic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using intelligent device channel sharing | |
CN101888658B (zh) | Gprs核心网仿真测试系统 | |
CN101267363A (zh) | 环回测试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14006806B (zh) |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交换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294235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网关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3944771A (zh) | 网络数据流量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13709043B (zh) | 路径追踪方法及设备 | |
CN105515816B (zh) | 检测层次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3023702A (zh) | 批量mib的处理方法 | |
CN103416022A (zh) | 分布式路由器/交换机架构中的服务中吞吐量测试 | |
CN101610181B (zh) | 实现故障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217685B (zh) | 隧道探测方法、终端设备、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333980B (zh) | 测试方法、第二边缘节点设备及边缘网关 | |
CN104579942A (zh) | 网络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装置 | |
CN102857877B (zh) | 一种多方通话中的状态通知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9286536B (zh) | 一种接口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4024598B (zh) | 前传接口测试方法及装置 | |
Ra et al. | Implementation of FPGA‐based MPLS‐TP linear protection switching for 4000+ tunnels i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for optical carrier Ethernet | |
CN116781574A (zh) | 带内网络遥测方法以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846301B (zh) | 一种端到端业务测试系统和方法 | |
CN106559838B (zh) | 业务处理优化方法及装置 | |
CN108616453B (zh) | 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5763380A (zh) | 一种网管数据获取方法和装置 | |
CN116506335B (zh) | 基于以太网传输的数据封装方法、探针、采集方法及系统 | |
CN115242736B (zh) | 轻载荷报文的传输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