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2731A - 汇流条模块 - Google Patents

汇流条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2731A
CN115332731A CN202210494665.7A CN202210494665A CN115332731A CN 115332731 A CN115332731 A CN 115332731A CN 202210494665 A CN202210494665 A CN 202210494665A CN 115332731 A CN115332731 A CN 115332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us bar
circuit
branch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946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32731B (zh
Inventor
松永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332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2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32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2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0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01M50/287Fixing of circuit boards to 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ing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01M50/517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by fixing means, e.g. screws, rivets or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21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526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5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s]
    • H05K2201/053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037Printed or non-printed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227Other objects, e.g. metallic pieces
    • H05K2201/10272Busbars, i.e. thick metal bars mounted on the PCB as high-current condu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基于简单结构的连接导体的多层化和分支部的柔软性的汇流条模块。汇流条模块(1)具备:多个汇流条(2),其固定于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的电池单元;以及板状的电路体(3),其具有与多个汇流条对应的多个连接导体,且具有挠性,电路体具有:干线部(30),其沿着排列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第一方向(X)延伸;和多个分支部(31),其从干线部分支而与汇流条连接,电路体包括第一电路层(7A)以及第二电路层(7B),分支部具有由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中任一者构成的薄壁部(3b),在使薄壁部挠曲的状态下将干线部与汇流条连接。

Description

汇流条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汇流条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有相对于电池模块的电池单元固定的多个汇流条的汇流条模块。汇流条模块例如具有:干线部,其具有多个连接导体;以及分支部,其从干线部分支而与汇流条连接。干线部为了配置于有限的空间而需要小型化。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柔性多层布线板,其具备:电缆部,其由具备隔着挠性的绝缘层的多个导电层的内层基板构成;以及多层布线部,其在内层基板的表面局部地层叠具有绝缘层和导电层的外层基板而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96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那样的柔性多层布线板的结构容易变复杂。期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电路体的小型化。例如,优选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连接导体多层化。另外,优选的是,电路体的分支部具有柔软性,使得能够在吸收电池模块的公差的同时将汇流条固定于电池单元。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基于简单结构而进行的连接导体的多层化以及分支部的柔软性的汇流条模块。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汇流条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固定于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的所述电池单元;以及板状的电路体,所述电路体具有挠性,且具有与多个所述汇流条对应的多个连接导体,所述电路体具有:干线部,所述干线部沿着排列有多个所述电池单元的第一方向延伸;和多个分支部,所述分支部从所述干线部分支而与所述汇流条连接,所述电路体包括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所述第一电路层由基层、将所述基层的第一面覆盖的第一覆盖层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覆盖层之间的第一导体层构成,所述第二电路层由所述基层、将所述基层的第二面覆盖的第二覆盖层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二覆盖层之间的第二导体层构成,所述分支部具有由所述第一电路层和所述第二电路层中任一者构成的薄壁部,并且在使所述薄壁部挠曲的状态下将所述干线部与所述汇流条连接。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汇流条模块中,分支部具有由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中任一者构成的薄壁部,在使薄壁部挠曲的状态下将干线部与汇流条连接。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汇流条模块,实现能够兼顾基于简单结构而进行的连接导体的多层化和分支部的柔软性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模块和电池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以及汇流条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盖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厚壁部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薄壁部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截面图。
图1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立体图。
图1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和电路体的侧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和电路体的剖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模块的截面图。
图1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和汇流条的截面图。
图20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以及汇流条的剖视图。
图2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汇流条模块
2:汇流条、2A:第一汇流条组、2B:第二汇流条组3:电路体
3a:厚壁部、3b:薄壁部
3c:连接器、3f:贴片保险丝、3s:热敏电阻
4:壳体、4a:第一边、4b:第二边
5:盖
6:连接导体
7A:第一电路层、7B:第二电路层
8:灌封剂
10:基层、11:第一覆盖层、11a:隆起部、12:第二覆盖层13:第一导体层、14:第二导体层20:主体、20a:基部、20b:第一连接部、20c:第二连接部
21:端子、21a:第一面、21b:第二面、21c:贯通孔
21d:侧面、22:凹部
30:干线部、30a:第一边、30b:第二边
30c:第一端部、30d:第二端部
30e:第一通孔、30f:第二通孔、30g:第三通孔
31:分支部、32:基部、33:中间部、33a:第一弯曲部
33b:第二弯曲部、34:固定部
35:焊盘、35a:第一焊盘、35b:第二焊盘
36:加强层、36a:第一加强层、36b:第二加强层
36c:第一部分、36d:第二部分
37:连接部分、38:延长部、39:对置部
40:汇流条容纳部、41:桥部、41A:第一桥部、41B:第二桥部
42:连结部、43:卡合片、43a:爪部、44:分隔壁、45:对置面
46:第一突部、47:第三突部、48:卡合片
50:盖主体、50a:第一边、50b:第二边、50c:内侧面
50d:外侧面
51:卡合部、52:卡合孔、53:第二突部、54:肋
55:卡合部
61:第一部分、62:第二部分
100:电池组、110:电池模块、120:电池单元
121:电极、121a:第一电极组、121b:第二电极组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模块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1,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汇流条模块。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模块以及电池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以及汇流条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俯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盖的立体图,图9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厚壁部的剖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薄壁部的剖视图,图1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剖视图,图1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的立体图,图1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图1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剖视图,图1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以及电路体的侧视图,图1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以及电路体的剖视图,图1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模块的剖视图,图19和图20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路体以及汇流条的剖视图,图2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的立体图。图12示出了图3的XII-XII截面。图15示出了图6的XV-XV截面。在图17中示出图1的XVII-XVII截面。图18示出了图1的XVIII-XVIII截面。图19示出了图3的XIX-XIX截面。图20示出了图19的XX-XX截面。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具有汇流条模块1以及电池模块110。电池组100作为电源而搭载于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等车辆中。电池组100也可以具有多个汇流条模块1以及多个电池模块110。
电池模块110具有多个电池单元120。示例的电池单元120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状。在电池单元120的第一面120a配置有两个电极121。第一面120a的形状为大致长方形。
多个电池单元120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更详细而言,多个电池单元120以第一面120a的长边与所邻接的其他第一面120a的长边在第一方向X上对置的方式排列。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面120a中的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Y”。第二方向Y是第一面120a的长边方向。将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均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三方向Z”。第三方向Z是电池单元120的高度方向。第一面120a与第三方向Z正交。电池组100例如以第一面120a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的方式搭载于车辆。
第一面120a的两个电极121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第一面120a的两个电极121中的一者为正极,另一者为负极。将在第一面120a的长边方向一端配置的电极121的集合体称为“第一电极组121a”。另外,将在第一面120a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配置的电极121的集合体称为“第二电极组121b”。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10中,在第一电极组121a中,正极和负极交替地排列。另外,在第二电极组121b中,正极和负极交替地排列。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将多个电池单元120串联连接。
汇流条模块1具有多个汇流条2、板状的电路体3、壳体4以及盖5。汇流条2由铜、铝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汇流条模块1具有第一汇流条组2A和第二汇流条组2B。第一汇流条组2A和第二汇流条组2B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汇流条2。第一汇流条组2A的汇流条2固定于电池模块110的第一电极组121a。第二汇流条组2B的汇流条2固定于第二电极组121b。
如图4所示,汇流条2具有主体20和端子21。主体20和端子21例如通过焊接等电连接。主体20将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电极121电连接。主体20具有基部20a、第一连接部20b以及第二连接部20c。基部20a具有矩形的平板形状,与第三方向Z正交。
第一连接部20b和第二连接部20c沿着第一方向X隔开间隙地排列,且从基部20a朝向第二方向Y突出。第一连接部20b和第二连接部20c与第三方向Z正交。第一连接部20b与相邻的两个电极121中的一个电极121连接。第二连接部20c与相邻的两个电极121中的另一个电极121连接。第一连接部20b以及第二连接部20c既可以通过焊接与电极121连接,也可以通过紧固部件与电极121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单元与电极121连接。
端子21具有平板形状,固定于主体20的基部20a。端子21相对于基部20a朝向与第一连接部20b和第二连接部20c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端子21具有第一面21a以及第二面21b。第一面21a是端子21所具有的两个主面中的一个,在第三方向Z上与基部20a对置。第二面21b是端子21所具有的两个主面中的另一个。
在端子21形成有沿着板厚方向贯通端子21的贯通孔21c。贯通孔21c配置在端子21的末端部。贯通孔21c在第一面21a以及第二面21b分别开口。
电路体3是板状的电路体,且具有挠性。本实施方式的电路体3是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电路体3具有与多个汇流条2对应的多个连接导体6。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体3具有干线部30和多个支部31。干线部30和分支部31一体地形成。
干线部30具有平板形状,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如图3所示,干线部30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的第一边30a和第二边30b。第一边30a是干线部30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的缘部。第二边30b是干线部30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的缘部。分支部31从干线部30分支。示例的电路体3具有从第一边30a分支的多个分支部31以及从第二边30b分支的多个分支部31。与第一边30a相连的分支部31与第一汇流条组2A的汇流条2连接。与第二边30b相连的分支部31与第二汇流条组2B的汇流条2连接。
干线部30具有第一端部30c和第二端部30d。第一端部30c是干线部30中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部。第二端部30d是干线部30中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部。在第一端部30c连接有连接器3c。干线部30经由连接器3c而与监视电池模块110状态的监视装置连接。监视装置例如监视电池单元120的电压、温度。
在第一端部30c设置有第一贯通孔30e。在第二端部30d设置有第二贯通孔30f和第三贯通孔30g。第一贯通孔30e、第二贯通孔30f以及第三贯通孔30g沿着第三方向Z贯通干线部30。第一贯通孔30e、第二贯通孔30f和第三贯通孔30g例如配置于干线部30的第二方向Y的中央部。示例的第一贯通孔30e的形状是直径的大小一样的圆形。示例的第二贯通孔30f和第三贯通孔30g的形状是沿着第一方向X的长圆形状。在第一方向X上,第三贯通孔30g的长度比第二贯通孔30f的长度大。
如图5所示,分支部31具有基部32、中间部33和固定部34。基部32从干线部30朝向第二方向Y突出。固定部34是固定于汇流条2的部分,位于分支部31的末端部。中间部33沿着第一方向X从基部32朝向固定部34延伸。
电路体3具有多个连接导体6。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导体6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例如是铜箔。连接导体6具有布线于干线部30的第一部分61和布线于分支部31的第二部分62。第一部分61的端部与连接器3c连接。第二部分62的基端与第一部分61相连。第二部分62的末端与贴片保险丝3f连接。
贴片保险丝3f配置于固定部34。贴片保险丝3f介于第二部分62与焊盘35之间。贴片保险丝3f构成为,在焊盘35与连接导体6之间流过过大的电流的情况下,将两者之间切断。焊盘35是形成于固定部34的金属箔,朝向外部空间露出。汇流条2被焊接到焊盘35。焊盘35具有第一焊盘35a和第二焊盘35b。第一焊盘35a和第二焊盘35b将贴片保险丝3f夹在其间而在第二方向Y上对置。第一焊盘35a以及第二焊盘35b相互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电路体3在使分支部31的中间部33弯曲的状态下与汇流条2连接。电路体3利用分支部31来吸收电池单元120的位置、高度等的公差。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分支部31具有壁厚较薄的薄壁部3b。分支部31在使薄壁部3b弯曲的状态下将干线部30与汇流条2连接。设置有薄壁部3b的分支部31具有柔软性,具有较高的追随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能够提高对电池模块110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能够降低在弯曲部产生的反作用力而抑制电路体3的浮起等。
如图6所示,壳体4具有多个汇流条容纳部40、多个桥部41以及多个连结部42。壳体4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汇流条容纳部40、桥部41和连接部42一体地形成。壳体4的形状是沿着第一方向X细长的矩形。
汇流条容纳部40是容纳汇流条2的部分,具有沿着第三方向Z的筒状的形状。一个汇流条容纳部40容纳一个汇流条2。多个汇流条容纳部40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壳体4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的第一边4a和第二边4b。第一边4a是壳体4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的缘部。第二边4b是壳体4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的缘部。
壳体4具有配置于第一边4a的多个汇流条容纳部40以及配置于第二边4b的多个汇流条容纳部40。第一边4a的汇流条容纳部40容纳第一汇流条组2A的汇流条2。第二边4b的汇流条容纳部40容纳第二汇流条组2B的汇流条2。汇流条容纳部40具有分隔壁44。分隔壁44将汇流条2的第一连接部20b与第二连接部20c之间隔开。汇流条容纳部40具有与分隔壁44相连的对置面45。对置面45在第三方向Z上与汇流条2的基部20a和端子21对置。
桥部41将配置于第一边4a的一个汇流条容纳部40和配置于第二边4b的一个汇流条容纳部40连接。多个桥部41沿着第一方向X排列。桥部41作为对电路体3的干线部30进行支承的支承体发挥功能。桥部41沿着第二方向Y从第一边4a的分隔壁44到第二边4b的分隔壁44延伸。壳体4具有第一桥部41A和第二桥部41B。第一桥部41A和第二桥部41B是多个桥部41中的位于第一方向X的端部的桥部41。第一桥部41A对电路体3的第一端部30c进行支承。第二桥部41B对电路体3的第二端部30d进行支承。
连结部42是将相邻的两个汇流条容纳部40连结的部分。如图7所示,连结部42的形状为拱形。连结部42具有挠性,容许相邻的两个汇流条容纳部40的相对移动。更详细而言,连结部42形成为至少容许汇流条容纳部40在第一方向X上的相对移动。连结部42也可以容许汇流条容纳部40在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上的相对移动。
壳体4具有多个卡合片43。卡合片43相对于分隔壁44而配置在第二方向Y的内侧。示例的卡合片43设置于桥部41的端部。卡合片43朝向第三方向Z呈臂状突出。在卡合片43的末端部形成有爪部43a。爪部43a朝向第二方向Y隆起。
如图6所示,壳体4具有第一突部46和第三突部47。第一突部46是与电路体3的第一贯通孔30e对应的突部。第一突部46从第一桥部41A朝向第三方向Z突出。第三突部47是与电路体3的第三贯通孔30g对应的突部。第三突部47从第二桥部41B朝向第三方向Z突出。
盖5是覆盖电路体3而保护电路体3的部件。盖5与壳体4卡合,在壳体4与盖5之间形成容纳干线部30的空间。盖5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如图8所示,盖5具有盖主体50、卡合部51以及第二突部53。盖主体50、卡合部51以及第二突部53一体地形成。
盖主体50具有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盖主体50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的第一边50a和第二边50b。第一边50a是盖主体50的第二方向Y一端的缘部。第二边50b是盖主体50的第二方向Y另一端的缘部。如图2所示,在盖主体50的外侧面50d设置有多个加强用的肋54。肋54沿着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延伸。
如图2及图8所示,盖5具有多个卡合部51。卡合部51与壳体4的卡合片43卡合,将盖5与壳体4连结。卡合部51配置于第一边50a以及第二边50b。如图8所示,卡合部51的形状是具有卡合孔52的方筒形状。壳体4的卡合片43插入卡合孔52而使爪部43a从卡合孔52突出。卡合部51将卡合片43的爪部43a卡止而将壳体4与盖5连结。
卡合孔52的沿着第一方向X的长度充分大于卡合片43的宽度。因此,卡合部51容许卡合片43相对于卡合部51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移动。即,在盖5与壳体4连结的连结状态下,盖5容许壳体4的沿着第一方向X的伸缩。壳体4的伸缩主要通过连结部42的弹性变形而产生。即,盖5容许在连结状态下相邻的两个汇流条容纳部40沿着第一方向X相对移动。
第二突部53相对于盖主体50的内侧面50c突出。第二突部53是与电路体3的第二贯通孔30f对应的突部。示例的第二突部53的形状为圆柱形状。
对电路体3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9是说明电路体3的内部结构的图。图9示出了安装到汇流条2和电池模块110之前的分支部31。此外,在图9中,连接导体6用实线绘制,但在实际的电路体3中,连接导体6被后述的覆盖层11、12覆盖,连接导体6不露出。
本实施方式的电路体3具有图10所示的厚壁部3a和图11所示的薄壁部3b。厚壁部3a具有五层结构。另一方面,薄壁部3b具有三层结构。在电路体3中,至少干线部30由厚壁部3a构成。通过在基层10的两面配置导体层13、14,从而能够兼顾干线部30的小型化和由多层化带来的多个电压检测电路的布线。薄壁部3b设置于分支部31的中间部33。分支部31在使薄壁部3b挠曲变形的状态下将干线部30与汇流条2连接。通过在中间部33设置具有高挠性的薄壁部3b,从而提高向电池模块110组装汇流条2的作业的作业性。
如图10所示,厚壁部3a为具有第一电路层7A以及第二电路层7B的五层结构。厚壁部3a具有基层10、第一覆盖层11、第二覆盖层12、第一导体层13以及第二导体层14。基层10、第一覆盖层11以及第二覆盖层12均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基层10、第一覆盖层11和第二覆盖层12例如由聚酰亚胺树脂形成。基层10及覆盖层11、12均形成为具有挠性。
第一覆盖层11是覆盖基层10的第一面10a的层。第二覆盖层12是覆盖基层10的第二面10b的层。第一导体层13是配置在第一面10a与第一覆盖层11之间的导体的层,具有挠性。示例的第一导体层13是形成于第一面10a的金属箔。第一导体层13典型地是连接导体6。第一导体层13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后述的加强层36。通过对形成于第一面10a的金属箔进行蚀刻,形成连接导体6、加强层36。在第一面10a上形成有连接导体6的电路图案等之后,对第一面10a和第一导体层13粘贴第一覆盖层11。
示例的第二导体层14是形成于第二面10b的金属箔,具有挠性。第二导体层14典型地是连接导体6。第二导体层14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加强层36。通过对形成于第二面10b的金属箔进行蚀刻,形成连接导体6、加强层36。在第二面10b上形成有连接导体6的电路图案等之后,对第二面10b及第二导体层14粘贴第二覆盖层12。
在图11中示出了由第一电路层7A构成的薄壁部3b。示例的薄壁部3b是基层10、第一覆盖层11和第一导体层13的三层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基层10的第二面10b上未形成金属箔,或者第二面10b的金属箔通过蚀刻而被去除。薄壁部3b与厚壁部3a相比壁厚较薄,因此刚性比厚壁部3a小,具有柔软性。另外,薄壁部3b也可以由第二电路层7B构成。
如图9所示,薄壁部3b设置于分支部31的中间部33。更详细而言,中间部33的大致整体为薄壁部3b。因此,示例的分支部31能够在使中间部33整体挠曲变形的状态下将干线部30与汇流条2连接。俯视时的薄壁部3b的形状为大致矩形。更详细而言,示例的薄壁部3b是使矩形的端部朝向外侧弯曲的形状。在分支部31中,除了薄壁部3b以外的部分由厚壁部3a构成。即,在电路体3中,干线部30、基部32以及固定部34由厚壁部3a构成。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路体3具有加强层36。加强层36是使与薄壁部3b相邻的部分的刚性提高的金属箔。加强层36及连接导体6例如由相同的铜箔通过蚀刻而分离。另外,加强层36也可以是比连接导体6厚的金属箔。加强层36例如相对于对应的连接导体6而配置在背面侧。例如,在图9所示的分支部31的连接导体6配置于基层10的第一面10a的情况下,加强层36配置于第二面10b。加强层36的宽度比连接导体6的宽度宽。
加强层36具有第一加强层36a和第二加强层36b。第一加强层36a配置于干线部30以及基部32。第二加强层36b配置于固定部34。第一加强层36a具有配置于干线部30的第一部分36c以及配置于基部32的第二部分36d。第一部分36c以及第二部分36d成为一体。
第一部分36c从干线部30与分支部31的连接部分37朝向第一方向X的两侧延伸。俯视时的第一部分36c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第一部分36c的宽度在连接部分37成为最大。
第二部分36d设置于基部32的大致整个区域。即,第二部分36d沿着第二方向Y从连接部分37延伸到基部32的末端。第二部分36d的宽度比基部32的宽度稍小。
第一加强层36a提高连接部分37的刚性,抑制连接部分37的弯曲、扭转。另外,第一加强层36a使基部32的刚性提高,抑制基部32的弯曲、扭转。因此,第一加强层36a能够抑制基部32、连接部分37的变形,并且能够使中间部33挠曲变形为期望的形状。
第二加强层36b设置于固定部34的大致整个区域。示例的第二加强层36b分别与连接导体6的第二部分62、第一焊盘35a以及第二焊盘35b对置。第二加强层36b使固定部34的刚性提高,抑制固定部34的弯曲、扭曲。因此,第二加强层36b能够提高固定部34的电气性能的可靠性。
如图12所示,薄壁部3b的厚度t2小于厚壁部3a的厚度t1。另外,薄壁部3b从中间部33的一端设置到另一端。因此,分支部31能够在使中间部33挠曲变形为期望的弯曲形状的同时将干线部30与汇流条2连接。示例的中间部33的弯曲形状为S字形状。中间部33以具有第一弯曲部33a和第二弯曲部33b的方式弯折。第一弯曲部33a朝向第一方向X的一侧弯曲。第二弯曲部33b朝向第一方向X的另一侧弯曲。弯曲成S字形状的中间部33能够适当地吸收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上的公差。
另外,通过使中间部33的厚度t2较小,从而在中间部33产生的反作用力减少。例如,与中间部33由厚壁部3a构成的情况相比,在中间部33产生的反作用力变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能够提高将汇流条2固定于电池单元120的作业的作业性。另外,汇流条模块1能够抑制电路体3在汇流条2固定于电池单元120后的浮起、变形。
另外,电路体3的分支部31也可以与不同于贴片保险丝3f的电子部件或元件连接。例如,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路体3具有与热敏电阻3s连接的分支部31。热敏电阻3s固定于电池单元120,检测电池单元120的温度。热敏电阻3s的检测结果经由连接导体6输出至监视装置。
图13所示的分支部31具有与热敏电阻3s连接的延长部38。延长部38从固定部34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至热敏电阻3s。在分支部31布线有两根连接导体6。两根连接导体6中的一者是经由贴片保险丝3f而与汇流条2连接的电压检测线。两根连接导体6中的另一者是从固定部34经由延长部38而与热敏电阻3s连接的温度检测线。延长部38在挠曲变形的状态下将固定部34与热敏电阻3s连接。也可以是,在延长部38设置薄壁部3b。例如,也可以是延长部38的整体为薄壁部3b。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4如以下说明的那样,能够在使中间部33挠曲变形的状态下保持电路体3。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壳体4的第一突部46具有轴部46a以及檐部46b。轴部46a是第一突部46的基端部,与第一桥部41A相连。轴部46a的形状是沿着第三方向Z的圆柱形状。檐部46b从轴部46a的末端突出。檐部46b的形状是沿着第三方向Z的圆柱形状。檐部46b的外径的值例如与轴部46a的外径的值相同。檐部46b位于与轴部46a不同的轴上,相对于轴部46a偏心。示例的檐部46b相对于轴部46a朝向第一方向X偏移。
参照图16以及图17,对电路体3相对于壳体4的安装进行说明。图16示出了汇流条2容纳在汇流条容纳部40中的状态。汇流条2预先被固定于固定部34。作业者将电路体3的干线部30载置于壳体4的桥部41,将汇流条2容纳于对应的汇流条容纳部40。汇流条容纳部40容纳汇流条2,并且定位汇流条2和固定部34。此时的分支部31的中间部33的形状是弯曲成S字形状之前的形状。
如图17中箭头Ar1所示,作业者一边沿着第一方向X拉伸干线部30一边使第一突部46插通于电路体3的第一贯通孔30e。电路体3构成为,在将第一贯通孔30e定位于第一突部46时,中间部33弯曲为期望的S字形状。因此,作业者通过使第一突部46插通于第一贯通孔30e,能够使各中间部33挠曲变形为S字形状。
作业者将第一贯通孔30e挂在第一突部46的轴部46a上。轴部46a的外径与第一贯通孔30e的内径相同。因此,轴部46a能够在第一方向X上将干线部30定位在预定的位置。檐部46b朝向与分支部31产生的反作用力F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因此,檐部46b限制干线部30从第一突部46脱落。
第一突部46在插入第一贯通孔30e的状态下将干线部30的第一端部30c卡止。第一突部46克服反作用力F1而将第一端部30c卡止,并将第一端部30c保持在预先确定的位置。由此,第一突部46能够在使电路体3的中间部33挠曲变形的状态下保持电路体3。
另外,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壳体4具有在第一方向X上对盖5进行定位的卡合片48。卡合片48从第一桥部41A朝向第三方向Z突出。卡合片48在第一方向X上配置于第一突部46的附近。卡合片48的形状与卡合片43的形状相同。如图15所示,卡合片48的爪部48a朝向第一方向X隆起。如图2所示,盖5具有与卡合片48对应的卡合部55。卡合片48与卡合部55卡合,限制盖5相对于第一桥部41A的相对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能够利用盖5的第二突部53来维持中间部33的弯曲形状。如图18所示,第二突部53在插入电路体3的第二贯通孔30f的状态下与壳体4连结。第二突部53限制第二端部30d沿着第一方向X的移动范围。第二端部30d的可移动范围由第二贯通孔30f的长度L1决定。
例如,在第二端部30d相对于盖5沿着箭头X1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第二突部53将第二端部30d卡止。箭头X1的方向是第二端部30d沿着第一方向X接近第一端部30c的方向。当第二端部30d向箭头X1的方向移动时,在干线部30产生挠曲。与此相对,第二突部53限制第二端部30d的移动范围而抑制干线部30的挠曲。另外,第二突部53通过限制第二端部30d的移动,能够使中间部33的弯曲形状维持为期望的形状。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盖5具有平板状的盖主体50。盖主体50形成为一张板状,相对于第一方向X的力具有较高的刚性。另一方面,壳体4能够以可使汇流条2追随电池单元120的方式沿着第一方向X伸缩。本实施方式的盖5如以下说明的那样,能够限制因壳体4伸缩而引起的干线部30的挠曲。
盖5在卡合部55(参照图2)处与壳体4的卡合片48卡合,相对于第一突部46定位。换言之,卡合部55经由卡合片48以及第一突部46而相对于电路体3的第一贯通孔30e定位。进而,盖5通过第二突部53将电路体3的第二贯通孔30f卡止。这样,通过将盖5相对于干线部30的一端定位,且将干线部30的另一端卡定,从而能够适当地抑制干线部30的挠曲。
如图19所示,分支部31在使固定部34与端子21的第一面21a对置的状态下相对于端子21固定。即,分支部31通过端子21的下侧而布线。固定部34使安装有贴片保险丝3f的面与端子21的第一面21a对置。汇流条2以使贴片保险丝3f在贯通孔21c中露出的方式与固定部34重叠。如上所述,端子21被焊接于固定部34的焊盘35并相对于固定部34固定。
在端子21的贯通孔21c中填充有灌封剂8。填充的灌封剂8覆盖贴片保险丝3f,保护贴片保险丝3f。灌封剂8例如以将贴片保险丝3f的各侧面和上表面覆盖的方式被填充。灌封剂8也可以以保护焊盘35与端子21的连接部的方式被填充。电路体3和汇流条2在使分支部31的中间部33挠曲变形为S字形状的状态下组装于壳体4。汇流条2容纳在汇流条容纳部40中。
如图19所示,分支部31具有对置部39。对置部39是分支部31中的与端子21的第一面21a对置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2具有形成于第一面21a的槽状的凹部22。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具有凹部22的汇流条2能够抑制对连接导体6造成损伤。
如图19及图20所示,凹部22配置于与分支部31的连接导体6对置的位置。如图21所示,凹部22沿着第一方向X从端子21的侧面21d延伸贯通孔21c。沿着第一方向X观察时的凹部22的形状为矩形或梯形。图21所示例的端子21具有两个凹部22。两个凹部22相对于贯通孔21c在第一方向X的两侧各配置一个。因此,即使在连接导体6相对于贯通孔21c布线于第一方向X的任一侧的情况下,端子21也能够使凹部22与连接导体6对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导体6是铜箔等金属箔。在图20所示的分支部31中,第一电路层7A的连接导体6与汇流条2连接。示例的连接导体6形成于基层10的第一面10a。第一覆盖层11粘贴于形成有连接导体6的基层10。分支部31使第一覆盖层11与端子21的第一面21a对置,且使连接导体6与凹部22对置而固定于汇流条2。
通过凹部22与连接导体6对置,从而连接导体6不易受到损伤。例如,在分支部31振动或弯曲的情况下,抑制连接导体6从端子21受到损伤。
第一覆盖层11也可以具有与连接导体6对应的隆起部11a。凹部22的宽度比连接导体6的宽度以及隆起部11a的宽度大。凹部22的宽度例如被设定为,即使存在因公差引起的连接导体6的位置偏移,也能够使凹部22与连接导体6对置。凹部22的深度例如为连接导体6的厚度以上。凹部22的深度也可以为设计上的隆起部11a的高度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通过在汇流条2设置凹部22,从而能够抑制灌封剂8的泄漏。对端子21不具有凹部22的比较例进行研究。在比较例的情况下,隆起部11a与第一面10a接触,在固定部34与第一面10a之间在较宽的范围内产生间隙。其结果,灌封剂8容易从间隙漏出。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中,能够使第一面10a中的除了凹部22以外的部分与固定部34接触,或者使其充分接近固定部34。因此,能够抑制填充于贯通孔21c的灌封剂8的泄漏。
从抑制灌封剂8的泄漏的观点出发,优选凹部22的深度不过大。另一方面,从抑制对连接导体6的损伤的观点出发,优选凹部22的深度不过小。凹部22的深度例如优选根据灌封剂8的粘度在能够抑制灌封剂8的泄漏的范围内确定。作为一个例子,凹部22的深度也可以是能够抑制灌封剂8泄漏的最大值。
另外,如图13所示,电路体3的分支部31也可以具有与热敏电阻3s连接的分支部31。在该情况下,优选两个连接导体6分别与端子21的凹部22对置。通过这样的结构,电压检测线以及温度检测线不易被端子21损伤。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具有多个汇流条2和具有挠性的板状的电路体3。汇流条2固定于电池模块110的电池单元120。电路体3具有与多个汇流条2对应的多个连接导体6。电路体3具有干线部30和多个分支部31。干线部30沿着排列有多个电池单元120的第一方向X延伸。多个分支部31从干线部30分支而与汇流条2连接。
电路体3包括第一电路层7A和第二电路层7B。第一电路层7A由基层10、将基层10的第一面10a覆盖的第一覆盖层11、以及配置在第一面10a与第一覆盖层11之间的第一导体层13构成。第二电路层7B由基层10、将基层10的第二面10b覆盖的第二覆盖层12、以及配置在第二面10b与第二覆盖层12之间的第二导体层14构成。
分支部31具有由第一电路层7A和第二电路层7B中任一者构成的薄壁部3b。分支部31在使薄壁部3b挠曲的状态下将干线部30与汇流条2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具有设置于支部31的薄壁部3b。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模块1能够提高在使分支部31挠曲的状态下将汇流条2固定于电池单元120的组装工序的作业性。
本实施方式的分支部31具有基部32、固定部34和中间部33。基部32是从干线部30朝向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突出的部分。固定部34是固定于汇流条2的部分。中间部33是沿着第一方向X从基部32到固定部34延伸的部分。薄壁部3b设置于中间部33。本实施方式的分支部31能够通过具有薄壁部3b的中间部33适当地吸收公差。
本实施方式的基部32具有第一电路层7A和第二电路层7B这两者。通过提高基部32的刚性,容易使中间部33变形为期望的挠曲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导体6是金属箔。基部32所具有的第一导体层13以及第二导体层14中的一层由连接导体6构成。基部32所具有的第一导体层13以及第二导体层14中的另一层是由金属箔构成的加强层36。加强层36与连接导体6绝缘。连接导体6和加强层36由金属箔构成,从而以低成本实现基部32的加强。
另外,电路体3并不限于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也可以是扁平电缆(所谓的FC)、柔性扁平电缆(所谓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
在汇流条2固定于电池单元120的状态下的中间部33的挠曲形状并不限于所示例的S字形状。中间部33只要以能够吸收因公差引起的位置偏移的方式挠曲变形即可。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也可以通过减小第一覆盖层11、第二覆盖层12的厚度来实现薄壁部3b的刚性下降。例如,在薄壁部3b由第一电路层7A构成的情况下,薄壁部3b处的第一覆盖层11的厚度也可以小于厚壁部3a处的第一覆盖层11的厚度。
电路体3除了第一电路层7A以及第二电路层7B以外,还可以具有其他电路层。换言之,电路体3也可以具有六层以上的多层结构。例如,厚壁部3a也可以具有相对于第一电路层7A或第二电路层7B层叠的第三电路层。第三电路层例如具有第三导体层和第三覆盖层。该情况下的厚壁部3a成为七层结构。
壳体4中的第一突部46的配置及形状并不限于所示例的配置及形状。例如,第一突部46也可以配置于第二桥部41B。在该情况下,在电路体3的第二端部30d配置第一贯通孔30e,在第一端部30c配置第二贯通孔30f。盖5的第二突部53配置于与第二贯通孔30f对应的位置。
凹部22的配置及形状并不限于示例的配置及形状。例如,凹部2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弧形状或三角形。
连接分支部31的金属箔的连接对象并不限于电子部件、元件。例如,分支部31的金属箔也可以在不经由电子部件、元件的情况下与汇流条2的端子21连接。
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所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来执行。

Claims (4)

1.一种汇流条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汇流条,所述汇流条固定于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的所述电池单元;以及
板状的电路体,所述电路体具有挠性,且具有与多个所述汇流条对应的多个连接导体,
所述电路体具有:干线部,所述干线部沿着排列有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第一方向延伸;和多个分支部,所述分支部从所述干线部分支而与所述汇流条连接,
所述电路体包括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
所述第一电路层由基层、将所述基层的第一面覆盖的第一覆盖层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覆盖层之间的第一导体层构成,
所述第二电路层由所述基层、将所述基层的第二面覆盖的第二覆盖层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二覆盖层之间的第二导体层构成,
所述分支部具有由所述第一电路层和所述第二电路层中的任一者构成的薄壁部,并且在使所述薄壁部挠曲的状态下将所述干线部与所述汇流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部具有:基部,所述基部从所述干线部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汇流条;以及中间部,所述中间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基部延伸到所述固定部,
所述薄壁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具有所述第一电路层和所述第二电路层这两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汇流条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导体是金属箔,
所述基部所具有的所述第一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导体层中的一层由所述连接导体构成,
所述基部所具有的所述第一导体层和所述第二导体层中的另一层是由金属箔构成的加强层,且所述加强层与所述连接导体绝缘。
CN202210494665.7A 2021-05-10 2022-05-07 汇流条模块 Active CN115332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9412 2021-05-10
JP2021079412A JP7418375B2 (ja) 2021-05-10 2021-05-10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2731A true CN115332731A (zh) 2022-11-11
CN115332731B CN115332731B (zh) 2024-05-24

Family

ID=81580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4665.7A Active CN115332731B (zh) 2021-05-10 2022-05-07 汇流条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59956A1 (zh)
EP (1) EP4089789A1 (zh)
JP (1) JP7418375B2 (zh)
CN (1) CN11533273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96762A (ja) * 2005-01-14 2006-07-27 Fujikura Ltd フレキシブル多層配線板
CN110707273A (zh) * 2018-07-10 2020-01-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保护器及汇流条模块
CN112103460A (zh) * 2019-06-17 2020-12-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68696A (ja) 2020-06-12 2021-04-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96762A (ja) * 2005-01-14 2006-07-27 Fujikura Ltd フレキシブル多層配線板
CN110707273A (zh) * 2018-07-10 2020-01-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保护器及汇流条模块
CN112103460A (zh) * 2019-06-17 2020-12-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73610A (ja) 2022-11-22
JP7418375B2 (ja) 2024-01-19
CN115332731B (zh) 2024-05-24
EP4089789A1 (en) 2022-11-16
US20220359956A1 (en) 2022-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91178B2 (ja) プロテクタ、及び、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US11211727B2 (en) Connector-attached circuit body and bus bar module
JP6539623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US20240014517A1 (en) Wiring module
CN115332732B (zh) 汇流条模块
US20240014501A1 (en) Wiring module
CN115332731B (zh) 汇流条模块
CN115332730B (zh) 汇流条模块
US9362543B2 (en) Battery pack
WO2024116884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US20240006724A1 (en) Bus bar module
WO2024116885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WO2023176395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CN114649644B (zh) 蓄电模块
WO2024116883A1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WO2023210373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
JP7177109B2 (ja) 導電モジュール
CN117638415A (zh) 电池组
JP2023168976A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
CN114256494A (zh) 蓄电装置
CN116762227A (zh) 配线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