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7808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7808A
CN115327808A CN202211071206.4A CN202211071206A CN115327808A CN 115327808 A CN115327808 A CN 115327808A CN 202211071206 A CN202211071206 A CN 202211071206A CN 115327808 A CN115327808 A CN 115327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strate
area
plan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12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27808B (zh
Inventor
李雅缨
陈木清
杨雁
钟彩娇
李俊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7120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7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7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7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27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7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的透光区包括多个白色子像素,发光区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一子像素;第一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第二基板一侧的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三电极;在透光区,第二电极对应白色子像素,第三电极对应透光区;第二电极层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向膜,第三电极层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向膜;在透光区,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本发明既可以保证显示效果,又可以消除加电衍射、弱化膜层衍射,提升成像清晰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便携设备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智能化终端的显示视觉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全面屏的视觉体验。全面屏技术是显示业界对于超高屏占比移动便携设备设计的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即移动便携设备显示界面被屏幕完全覆盖,追求接近100%的超高屏占比。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节能、无辐射等诸多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电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例如将液晶显示应用在手机中时,随着全面屏的发展需求,目前本领域提出一种电子感光元件如摄像头集成到屏幕下方的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在液晶显示屏幕上设置半透的感光元件区,将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设置在屏幕的下方的半透区内。在正常显示时,半透区可以发挥显示作用;在需要拍照或拍视频时,摄像头等感光元件可以通过该半透区进行照片或视频的拍摄,如此半透区可同步实现显示和拍摄的功能。
但是由于半透区也需要实现显示功能,部分金属电极/遮光层微观呈阵列排布设置在半透区,光线穿过时很容易造成衍射,衍射问题的存在会影响摄像头的正常成像功能,导致成像不清晰,影响拍摄效果。而且液晶显示装置采用的FFS(边界电场切换技术,FringeField Switching)/IPS(平面方向转换技术,In-Plane-Switching)驱动模式下,液晶盒内的液晶的翘起或旋转也会形成周期性排布,这也会进一步加重衍射现象。
因此,提供一种既可以保证显示效果,又可以消除加电衍射、弱化膜层衍射,提升成像清晰度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屏下感光元件区域光线衍射现象严重,影响成像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包括透光区和发光区,透光区包括多个白色子像素,发光区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一子像素;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包括驱动阵列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驱动阵列层位于第一电极层远离液晶层的一侧;驱动阵列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薄膜晶体管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三电极层,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三电极;在透光区,第二电极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白色子像素,第二电极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第三电极在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透光区;第二电极层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向膜,第三电极层朝向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向膜;在透光区,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包括透光区和发光区,显示面板在显示模式时,第一显示区可以为正常显示区域,即设置于第一显示区范围内的摄像头等感光元件不工作,第一显示区与显示面板的其他显示区域共同显示画面,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显示面板在拍摄模式时,摄像头等感光元件工作,第一显示区的各个第一像素单元中透光区的光线透过率大于发光区的光线透过率,使得第一显示区具有高透光度,第一显示区范围内设置的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能够接收穿过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线以实现设定功能,从而在实现第一显示区显示功能的同时,又可以实现高透过率为感光元件的运作提供条件。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进行拍摄工作时,使得透光区的白色子像素舍弃FFS驱动电场,避免FFS驱动电场在电极加电后液晶排布紊乱造成显著的衍射问题,进而出现恶化成像质量的现象。并且白色子像素所在区域设计配向膜为垂直配向,在进行拍摄工作时,垂直配向下,虽然对白色子像素对应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给入电压信号,但不会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垂直电场,白色子像素所在区域的液晶分子扭转角度均一,拍照时透光均一,可以改善给入电极以电压信号时因液晶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消除加电衍射,弱化膜层图案化带来的衍射,提升拍摄清晰度。而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工作时,仍然可以通过白色子像素对应区域的垂直电场的控制实现透光区的不同亮度,进而保证第一显示区的显示品质,有利于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第三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第三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结合参考图1-图3,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000,包括第一显示区AA1;
第一显示区AA1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01,第一像素单元01包括透光区TA和发光区FA,透光区TA包括多个白色子像素P1,发光区FA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一子像素P2;
显示面板000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
第一基板10朝向第二基板20的一侧包括驱动阵列层40、第一电极层50和第二电极层60,驱动阵列层40位于第一电极层50远离液晶层30的一侧;驱动阵列层4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401,第一电极层5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501,第二电极层6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601,薄膜晶体管401与第二电极601电连接;
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包括第三电极层70,第三电极层70包括多个第三电极701;
在透光区TA,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白色子像素P1,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透光区TA;
第二电极层6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向膜801,第三电极层7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向膜802;在透光区T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包括第一显示区AA1,第一显示区AA1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01,可选的,一个第一像素单元01包括透光区TA和发光区FA,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区AA1可以作为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设置区域,可选的,一个第一像素单元01中透光区TA的面积可以大于或等于发光区FA的面积,从而可以提升第一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有利于提升第一显示区AA1设置摄像头等感光元件时的感光效果。显示面板000在显示模式时,第一显示区AA1可以为正常显示区域,即设置于第一显示区AA1范围内的摄像头等感光元件不工作,第一显示区AA1与显示面板000的其他显示区域共同显示画面,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显示面板000在拍摄模式时,摄像头等感光元件工作,第一显示区AA1的各个第一像素单元01中透光区TA的光线透过率大于发光区FA的光线透过率,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具有高透光度,第一显示区AA1范围内设置的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能够接收穿过第一显示区AA1的外界光线以实现设定功能(例如摄像功能),从而在实现第一显示区AA1显示功能的同时,又可以实现高透过率为感光元件的运作提供条件。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透光区TA相比于发光区FA具有更高的光线透过率,透光区TA可以包括多个白色子像素P1,或者,透光区TA也可以不设置任何子像素结构,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使得透光区TA的光线透过率大于发光区FA的光线透过率即可。发光区FA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一子像素P2,可选的,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一子像素P2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2仅是示例性画出第一子像素P2与白色子像素P1的排布结构,具体实施时,第一子像素P2与白色子像素P1的形状、大小以及排布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的子像素排布还可以间隔交错,具体为多个第一像素单元01在第一显示区AA1内可以呈阵列排布,同一列的第一像素单元01的发光区FA中,颜色不同的多个第一子像素P2在第一像素单元01中的位置相同,而相邻列的第一像素单元01的发光区FA中,颜色不同的多个第一子像素P2在第一像素单元01中的位置不同,从而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发光区FA间隔错开,透光区TA也间隔错开,进而可以减弱白色子像素P1的光栅效应,优化显示面板000显示驱动过程中的衍射现象,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000在显示驱动过程中的显示效果。
但是由于第一显示区AA1中的各个子像素的排布方式越复杂,越容易在拍摄模式下导致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成像效果越差,因此现有技术中屏下设置感光元件的显示面板虽然能够减弱显示时光栅效应带来的衍射问题,保证显示效果,但是拍摄模式下因显示面板000本身的膜层结构图案化等带来的衍射问题并不能消除,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成像效果仍然较差,严重影响成像清晰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以及位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可以对盒设置形成包括液晶层30的液晶盒,液晶层30可以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第一基板10朝向第二基板20的一侧包括驱动阵列层40,驱动阵列层40用于设置驱动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偏转的驱动电路,第一基板10可以作为阵列基板的衬底基板使用,如驱动阵列层40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401,第一基板10朝向第二基板20的一侧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层50和第二电极层60,第一电极层50和第二电极层60均位于驱动阵列层4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可选的,第一电极层50可以位于第二电极层60和驱动阵列层40之间(如图3所示),或者第二电极层60可以位于第一电极层50和驱动阵列层40之间(未附图示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电极层50包括多个第一电极501,第一电极501可以作为公共电极使用,第二电极层60包括多个第二电极601,薄膜晶体管401与第二电极601电连接,可选的薄膜晶体管401的栅极可以连接显示面板000中的扫描线,薄膜晶体管401的源极可以连接显示面板000中的数据线(图中未示意扫描线和数据线),薄膜晶体管401的漏极连接第二电极601,第二电极601可以作为显示面板000的像素电极使用。进一步可选的,一个第二电极601可以对应第一像素单元01中的一个子像素,如一个第二电极601可以对应第一像素单元01中的一个白色子像素P1,一个第二电极601可以对应第一像素单元01中的一个第一子像素P2。其中,对于第一像素单元01而言,在透光区TA,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白色子像素P1,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即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像素电极与一个公共电极位置对应,且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大于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作为白色子像素P1的第一电极501的面积较小,可选的,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可以设置为远小于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从而可以减弱白色子像素P1对应位置的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之间形成的FFS(边界电场切换技术,Fringe Field Switching)电场。
本实施例的第二基板20可以作为彩膜基板的衬底基板使用,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还包括第三电极层70,第三电极层70包括多个第三电极701,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透光区TA。由于本实施例设置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作为白色子像素P1的公共电极的第一电极501的面积较小,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可以设置为远小于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白色子像素P1对应位置的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之间形成的FFS电场较弱,因此透光区TA范围内的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三电极层70包括的多个第三电极701可以与第一基板10上的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二电极601之间可以形成垂直电场,即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驱动液晶偏转的电场为第三电极701和第二电极601之间形成的垂直电场,舍弃在白色子像素P1所在区域使用FFS电场的现有技术。
并且本实施例还设置第二电极层6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向膜801,第三电极层7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向膜802,在透光区T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即白色子像素P1的透光区TA的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为垂直配向,垂直配向下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在不形成垂直电场的情况下可以透光,且液晶分子会沿着液晶盒厚度方向旋转角度较均一,可以改善液晶分子在不加电场时因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在进行拍摄工作即不进行显示工作时,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子像素P2不工作,即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电极601不给入驱动信号,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三电极701可以给入相同的电压信号(如0V),可选的,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电极501也可给入与第二电极601相同的电压信号(如0V),此时白色子像素P1区域的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701之间无法形成垂直电场,由于在透光区T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即白色子像素P1的透光区TA的配向膜为垂直配向,垂直配向下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在不形成垂直电场下可以透光,则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区TA具有较高的透光性,且不形成垂直电场下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会沿着液晶盒厚度方向旋转角度较均一,可以改善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液晶分子在不加电场时因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从而可以提升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设置于第一显示区AA1时的拍摄清晰度,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在进行显示工作即不进行拍摄工作时,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子像素P2工作,即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电极601给入不同的像素驱动信号,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一电极501可以给入相同的公共电压信号(如0V),从而可以使得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电极601与第一电极501之间的压差不同,第一子像素P2对应区域的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偏转状态不同,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P2实现不同的亮度差异,进行显示。此时,可选的,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白色子像素P1可以不工作,即白色子像素P1可以呈现暗态,其亮度由与其相邻的第一子像素P2的亮度决定。或者,可选的,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白色子像素P1也可以工作,通过给入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三电极701固定电压(如0V),而独立控制并调节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作为像素电极使用的第二电极601的电压(即分别给入独立的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像素电极以不同电压值),使得不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701之间的垂直电场的强度不同,则不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液晶分子受该垂直电场的偏转角度也不同,进而实现白色子像素P1的不同亮度。可选的,此时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电极501的电压可以与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三电极701的电压相同(如均为0V),由于在透光区TA,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即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像素电极与一个公共电极位置对应,且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大于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作为白色子像素P1的第一电极501的面积较小,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可以设置为远小于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白色子像素P1对应位置的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之间形成的FFS电场较弱,可以忽略不计,该微小的FFS电场不会影响液晶分子本身的偏转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在进行拍摄工作时,使得透光区TA的白色子像素P1舍弃FFS驱动电场,避免FFS驱动电场在电极加电后液晶排布紊乱造成显著的衍射问题,进而出现恶化成像质量的现象。并且白色子像素P1所在区域设计配向膜为垂直配向,在进行拍摄工作时,垂直配向下,虽然对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电极501、第二电极601、第三电极701给入电压信号,但不会形成垂直电场,白色子像素P1所在区域的液晶分子扭转角度均一,拍照时透光均一,可以改善给入电极以电压信号时因液晶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消除加电衍射,弱化膜层图案化带来的衍射,提升拍摄清晰度。而在显示面板000进行显示工作时,仍然可以通过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垂直电场的控制实现透光区TA的不同亮度,进而保证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品质,有利于提高整个显示面板000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是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的第一显示区AA1的设置结构,对于显示面板000中除第一显示区AA1以外的显示区的膜层设置结构,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参考相关技术中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显示面板000包括的结构,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000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3、图4和图5,图4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4和图5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在透光区TA,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
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透光区TA,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即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像素电极与一个公共电极位置对应,且需要设置白色子像素P1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大于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使得作为白色子像素P1的第一电极501的面积较小,则本实施例中的透光区TA内,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可以为块状或者条状,可选的,一个第二电极601在一个白色子像素P1所在区域可以为一个整面的块状或条状结构,而一个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可选的,该块状的第一电极501可以远小于块状或条状的第二电极601的大小,使得作为白色子像素P1的像素电极的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可以远远大于作为白色子像素P1的公共电极的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进而可以在第一显示区AA1进行显示工作时,即使白色子像素P1对应位置的第二电极601与第一电极501存在压差,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之间形成的FFS电场较弱,可以忽略不计,进而使得微小的FFS电场不会影响白色子像素P1区域液晶分子本身的偏转效果,有利于保证显示工作时驱动白色子像素P1区域的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仅为第三电极701与第二电极601之间形成的垂直电场,进而可以保证显示面板000的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仅是示例性画出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的形状和大小,具体实施时,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的形状和大小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实施结构,仅需满足作为白色子像素P1的像素电极的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可以远远大于作为白色子像素P1的公共电极的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第一子像素P2对应位置的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设置结构,如第一子像素P2的作为像素电极使用的第二电极601可以为梳齿状结构,同一发光区FA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P2中的作为公共电极使用的第一电极501可以连接为整面平铺结构(仅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像素电极通过过孔连接的位置处开设镂空孔,如图4和图5所示,图4和图5中未示意薄膜晶体管),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3、图6和图7,图6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6和图7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000的第一显示区AA1中,多个透光区TA的第三电极701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在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区TA,白色子像素P1的第二电极601与第三电极701在显示工作时需要形成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垂直电场,由于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给入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三电极701固定电压(如0V),而独立控制并调节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作为像素电极使用的第二电极601的电压(即分别给入独立的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像素电极以不同电压值),使得不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701之间的垂直电场的强度不同,进而使得不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液晶分子受该垂直电场的偏转角度也不同,实现白色子像素P1的不同亮度,则不同白色子像素P1的多个第三电极701可以为独立的结构,一个第三电极701对应一个白色子像素P1(如图6所示),或者由于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三电极701均接入相同的固定电压(如0V),则多个透光区TA的第三电极701相互连接,即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透光区TA的第三电极701可以连接为整面结构,有利于简化第三电极层70的制程工艺。
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图3、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的一侧还包括色阻层90和遮光层100;
色阻层90包括多个色阻901,色阻9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
遮光层100包括多个遮光部1001,遮光部10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与薄膜晶体管4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一侧还可以包括遮光层100和色阻层90,遮光层100可以设置遮光部1001,色阻层90可以用于设置与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不同颜色的色阻901,色阻层90还可以用于设置与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高透明色阻结构(图中未示意),遮光部1001用于至少遮挡在第一基板10的薄膜晶体管401所在区域,避免光线漏光对薄膜晶体管401性能产生影响。可选的,第一显示区AA1内的信号线(图中未示意)如扫描线、数据线等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并且还可以避免在信号线位置设置遮光部1001,遮光层100的遮光部1001可以仅在薄膜晶体管401所在位置设置,有利于提高遮光层1001的制程效率。
可选的,如图8所示,图8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8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遮光部10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为曲线。进一步可选的,遮光部10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可以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等包括曲线边界的图形。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第二基板20朝向第一基板10一侧设置的遮光部1001可以设置为边缘弧线或曲线的结构,如图8所示,遮光部10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为曲线,由于现有技术中,当需要高透过率的第一显示区AA1内的膜层图案出现直线边界时,很容易会出现衍射叠加的现象,导致衍射程度更加严重。因此本实施例设置在第一显示区AA1设置遮光部1001的边缘为弧线或者曲线,可选的,不同遮光部1001的弧线或者曲线的曲率可以设置为不同,将现有技术中遮光部的直线边界改进为曲率突变的弧线或曲线边界,可以大大减小第一显示区AA1的衍射程度,从而减弱衍射现象对摄像头等感光元件所拍摄的画面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拍摄画面的清晰度,提升拍摄画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3、图9-图12,图9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9-图12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为曲线(如图9和图10所示);和/或,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为曲线(如图11和图12所示)。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由于第一显示区AA1的白色子像素P1的透过率较高,因此在白色子像素P1所在的透光区TA范围内,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可以为曲线(如图9和图10所示);或者,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可以为曲线(如图11和图12所示),或者,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可以为曲线且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也为曲线,从而可以将透光区TA内电极的直线边界改进为曲率突变的弧线或曲线边界,可以大大减小第一显示区AA1的衍射程度,从而减弱衍射现象对摄像头等感光元件所拍摄的画面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拍摄画面的清晰度,提升拍摄画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画出电极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为曲线时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电极的边界为曲线时的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减弱直线边界带来的衍射问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图3、图11-图12、图13和图14,图13是图11中第三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第三电极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区FA,第三电极层70包括镂空部70K,镂空部70K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发光区FA相互交叠;发光区FA内的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结构,发光区FA内的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梳齿状结构;
可选的,在发光区F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第一显示区AA1中,可以仅在透光区TA的白色子像素P1所在区域采用垂直电场驱动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偏转,控制透光区TA实现不同的显示亮度,而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区FA范围内,仍然可以采用第一电极层50的第一电极501与第二电极层60的第二电极601形成的FFS电场来驱动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偏转,进而控制发光区FA的第一子像素P2实现不同的显示亮度。具体为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区FA内,第三电极层70包括镂空部70K,镂空部70K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发光区FA相互交叠,即发光区FA内不存在第三电极701的结构,第三电极701仅在透光区TA设置,而发光区FA内形成FFS电场的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结构,发光区FA内的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梳齿状结构,进而可以将梳齿状结构的第二电极601作为第一子像素P2的像素电极使用,而块状结构的第一电极501作为第一子像素P2的公共电极使用,可选的发光区FA内的不同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一电极501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共同给入公共电压信号。
本实施例设置当发光区FA内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仍然采用FFS电场时,发光区F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即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透光区TA与发光区FA的配向膜的配向方向做差异化设计,在透光区T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在发光区F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在透光区T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即白色子像素P1的透光区TA的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为垂直配向,平行配向下第一子像素P2对应区域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在不形成FFS电场的情况下可以不透光,可以保证发光区FA在拍摄模式下呈现暗态,避免影响摄像头等感光元件的拍摄效果。而透光区TA内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即白色子像素P1的透光区TA的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为垂直配向,垂直配向下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在不形成垂直电场的情况下可以透光,且液晶分子会沿着液晶盒厚度方向旋转角度较均一,可以改善液晶分子在不加电场时因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提升拍摄模式下的拍摄品质。
可选的,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相同,透光区T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与发光区F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或者,
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同,透光区T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发光区F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为了实现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透光区TA与发光区FA的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的差异化设计,可以设计整个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相同,即第一配向膜801的制程工艺一致,而透光区T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与发光区F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即第二配向膜802在不同区域做不同的配向方向设计;或者还可以设计整个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同,即第二配向膜802的制程工艺一致,而透光区T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发光区F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即第一配向膜801在不同区域做不同的配向方向设计,进而实现发光区FA中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为FFS电场,而透光区TA中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为垂直电场,改善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内液晶分子在不加电场时因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提升拍摄模式下的拍摄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2、图15,图15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发光区FA,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
在发光区F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的第一显示区AA1范围内,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可以均为垂直电场,具体为,在发光区FA,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在透光区TAA,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白色子像素P1,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白色子像素P1;在发光区FA和透光区T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均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在进行拍摄工作即不进行显示工作时,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子像素P2不工作,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三电极701可以给入相同的电压信号(如0V),即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电极601与第三电极701之间不形成垂直电场,可选的,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一电极501也可给入与第二电极601相同的电压信号(如0V),此时第一子像素P2区域的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701之间无法形成垂直电场,而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三电极701也可以给入相同的电压信号(如0V),可选的,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电极501也可给入与第二电极601相同的电压信号(如0V),此时白色子像素P1区域的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701之间也无法形成垂直电场,由于在发光区FA和透光区T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均相互垂直,即第一显示区AA1的配向膜为垂直配向,垂直配向下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在不形成垂直电场下可以透光,则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区TA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即在拍摄模式下,第一显示区AA1的不透光区域减少,透光率高的区域增加,有利于提高拍摄效果;且此时不形成垂直电场下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会沿着液晶盒厚度方向旋转角度较均一,可以改善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液晶分子在不加电场时因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从而可以提升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设置于第一显示区AA1时的拍摄清晰度,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在进行显示工作即不进行拍摄工作时,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子像素P2工作,即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电极601给入不同的像素驱动信号,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三电极701可以给入相同的公共电压信号(如0V),从而可以使得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电极601与第三电极701之间的压差不同,形成垂直电场,第一子像素P2对应区域的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偏转状态不同,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P2实现不同的亮度差异,进行显示。此时,可选的,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白色子像素P1可以不工作,即白色子像素P1可以呈现暗态,其亮度由与其相邻的第一子像素P2的亮度决定。或者,可选的,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白色子像素P1也可以工作,通过给入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三电极701固定电压(如0V),而独立控制并调节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作为像素电极使用的第二电极601的电压(即分别给入独立的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像素电极以不同电压值),使得不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701之间的垂直电场的强度不同,则不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液晶分子受该垂直电场的偏转角度也不同,进而实现白色子像素P1的不同亮度。可选的,此时白色子像素P1和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一电极501的电压可以与白色子像素P1和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三电极701的电压相同(如均为0V),由于在第一显示区AA1,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即白色子像素P1和第一子像素P2的一个像素电极与一个公共电极位置对应,且白色子像素P1和第一子像素P2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大于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作为白色子像素P1和第一子像素P2的第一电极501的面积较小,白色子像素P1和第一子像素P2的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可以设置为远小于白色子像素P1和第一子像素P2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白色子像素P1和第一子像素P2对应位置的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之间形成的FFS电场较弱,可以忽略不计,该微小的FFS电场不会影响液晶分子本身的偏转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在进行拍摄工作时,使得发光区FA的第一子像素P2和透光区TA的白色子像素P1均舍弃FFS驱动电场,避免FFS驱动电场在电极加电后液晶排布紊乱造成显著的衍射问题,进而出现恶化成像质量的现象。并且第一子像素P2和白色子像素P1所在区域均设计配向膜为垂直配向,在进行拍摄工作时,垂直配向下,虽然对第一子像素P2和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电极501、第二电极601、第三电极701给入电压信号,但不会形成垂直电场,液晶分子扭转角度均一,拍照时透光均一,可以改善给入电极以电压信号时因液晶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消除加电衍射,弱化膜层图案化带来的衍射,提升拍摄清晰度。而在显示面板000进行显示工作时,仍然可以通过第一子像素P2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垂直电场的控制实现第一显示区AA1的不同亮度,进而保证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品质,有利于提高整个显示面板00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2、图15、图16和图17,图16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6和图17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在发光区FA,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
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梳齿状,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的第一显示区AA1范围内,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可以均为垂直电场,即在发光区FA,第三电极层70也包括多个第三电极701,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在发光区FA,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梳齿状,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即作为发光区FA的第一子像素P2的像素电极使用的第二电极601可以为梳齿状结构,进而可以实现与第一显示区AA1以外范围内的其他像素电极同层同工艺制作,有利于提升制程效率。
可选的,如图16和图18所示,图18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8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不同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一电极501可以相互独立,如图16所示,或者不同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一电极501可以相互连接,由于第一子像素P2的第一电极501在加电压时可以给入与第三电极701相同的电压信号,因此可以使得不同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一电极501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以减少对第一电极层50的图案化工艺,提高制程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图2、图19和图20,图19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0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在发光区FA,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
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
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的第一显示区AA1范围内,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可以均为垂直电场,即在发光区FA,第三电极层70也包括多个第三电极701,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一子像素P2;在发光区FA,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块状,即与透光区TA的第二电极601的形状相同,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即作为发进而可以实现与第一显示区AA1内同层电极采用同工艺制作,有利于提升制程效率。
可选的,发光区FA的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且第一子像素P2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大于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作为第一子像素P2的第一电极501的面积较小,第一子像素P2的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可以设置为远小于第一子像素P2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第一子像素P2对应位置的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之间形成的FFS电场较弱,可以忽略不计,该微小的FFS电场不会影响液晶分子本身的偏转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图2、图21和图22,图21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中部分区域的第二基板一侧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2中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中,透光区TA的第三电极701和发光区FA的第三电极701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由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透光区TA和发光区FA均通过第三电极701与第二电极601形成的垂直电场,来驱动液晶分子偏转,而各个单独子像素的垂直电场强度的不同通过作为像素电极使用的第二电极601上给入的电压来控制,不同子像素的第三电极701给入的电压可以相同(如均为0V),则发光区FA和透光区TA的多个第三电极701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整面结构,进而保证第三电极701给入相同的电压信号,有利于降低第三电极层70的制程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图2、图21和图22,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区F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透光区T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相同,发光区F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与透光区T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的第一显示区AA1范围内,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可以均为垂直电场,为了使得在发光区FA和透光区TA,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均相互垂直,可以设计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区F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透光区T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相同,发光区F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与透光区T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同,而透光区T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垂直配向下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在不形成垂直电场下可以透光,则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区TA具有较高的透光性,且不形成垂直电场下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会沿着液晶盒厚度方向旋转角度较均一,可以改善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液晶分子在不加电场时因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从而可以提升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设置于第一显示区AA1时的拍摄清晰度,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显示区AA1的发光区F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透光区TA的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相同,发光区F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与透光区TA的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同,还可以降低配向膜的制程难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3-图25,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3中N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5是图24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还包括第二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AA2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AA1设置,第二显示区AA2的透过率小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透过率;
第二显示区AA2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02,第二像素单元02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二子像素P3;
在第二显示区AA2,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二子像素P3,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二子像素P3;
在第二显示区AA2,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还包括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可以相邻设置,或者第二显示区AA2可以至少部分围绕第一显示区AA1设置,可选的,第二显示区AA2的透过率小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透过率,显示面板000在第一显示区AA1范围内可以设置屏下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而第二显示区AA2则可以为正常的显示区域。可选的,还可以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AA1内的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表示每英寸面积内的显示面板所拥有的像素数量)小于第二显示区AA2内的PPI,且第一显示区AA1具有第二显示区AA2没有的透光区域,来实现第一显示区AA1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AA2的光线透过率(如图23和图24所示),即第二显示区AA2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02,第二像素单元02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二子像素P3,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二子像素P3的PPI大于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多个第一子像素P2的PPI。
本实施例设置在第二显示区AA2,第三电极7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二子像素P3,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第二子像素P3,即第二显示区AA2内的第三电极层70也包括第三电极701,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三电极701用于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电极601形成垂直电场,来驱动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各个第二子像素P3对应区域的液晶偏转。可选的,第二显示区AA2内的第一电极层50中第一电极501的设置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区AA1中的设置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设置第二显示区AA2中第一配向膜801的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膜802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即第二显示区AA2的配向膜也为垂直配向,垂直配向下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在不形成垂直电场下可以透光,则可以使得第二显示区AA2具有较高的透光性。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在进行显示工作即不进行拍摄工作时,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子像素P2工作,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子像素P3也工作,即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电极601给入不同的像素驱动信号,第二子像素P3对应的第二电极601给入不同的像素驱动信号,第一子像素P2和第二子像素P3对应的第三电极701可以给入相同的公共电压信号(如0V),从而可以使得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二电极601与第三电极701之间的压差不同,可以使得不同颜色的第二子像素P3对应的第二电极601与第三电极701之间的压差不同,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形成垂直电场,第一子像素P2和第二子像素P3对应区域的液晶层30的液晶分子偏转状态不同,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P2和不同颜色的第二子像素P3实现不同的亮度差异,进行显示。此时,可选的,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白色子像素P1可以不工作,即白色子像素P1可以呈现暗态,其亮度由与其相邻的第一子像素P2的亮度决定。或者,可选的,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白色子像素P1也可以工作,通过给入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三电极701固定电压(如0V),而独立控制并调节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作为像素电极使用的第二电极601的电压(即分别给入独立的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像素电极以不同电压值),使得不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第一基板10上的第二电极601和第二基板20上的第三电极701之间的垂直电场的强度不同,则不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液晶分子受该垂直电场的偏转角度也不同,进而实现白色子像素P1的不同亮度。可选的,此时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电极501的电压可以与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三电极701的电压相同(如均为0V),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一电极501的电压可以与第一子像素P2对应的第三电极701的电压相同(如均为0V),第二子像素P3对应的第一电极501的电压可以与第二子像素P3对应的第三电极701的电压相同(如均为0V),由于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二电极6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电极501在第一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即白色子像素P1、第一子像素P2、第二子像素P3的一个像素电极与一个公共电极位置对应,且白色子像素P1、第一子像素P2、第二子像素P3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大于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作为白色子像素P1、第一子像素P2、第二子像素P3的第一电极501的面积均较小,白色子像素P1、第一子像素P2、第二子像素P3的一个公共电极的面积可以设置为远小于白色子像素P1、第一子像素P2、第二子像素P3的一个像素电极的面积,白色子像素P1、第一子像素P2、第二子像素P3对应位置的第一电极501和第二电极601之间形成的FFS电场较弱,可以忽略不计,该微小的FFS电场不会影响液晶分子本身的偏转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在进行拍摄工作时,使得发光区FA的第一子像素P2和透光区TA的白色子像素P1均舍弃FFS驱动电场,避免FFS驱动电场在电极加电后液晶排布紊乱造成显著的衍射问题,进而出现恶化成像质量的现象。并且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所在区域均设计配向膜为垂直配向,有利于提高配向膜的制程效率。在进行拍摄工作时,垂直配向下,虽然对第一子像素P2和白色子像素P1对应的第一电极501、第二电极601、第三电极701给入电压信号,但不会形成垂直电场,液晶分子扭转角度均一,拍照时透光均一,可以改善给入电极以电压信号时因液晶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消除加电衍射,弱化膜层图案化带来的衍射,提升拍摄清晰度。而在显示面板000进行显示工作时,仍然可以通过第一子像素P2和白色子像素P1对应区域的垂直电场的控制实现第一显示区AA1的不同亮度,通过第二子像素P3对应区域的垂直电场的控制实现第二显示区AA2的不同亮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显示面板00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6,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图26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包括透光区和发光区,显示面板在显示模式时,第一显示区可以为正常显示区域,即设置于第一显示区范围内的摄像头等感光元件不工作,第一显示区与显示面板的其他显示区域共同显示画面,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显示面板在拍摄模式时,摄像头等感光元件工作,第一显示区的各个第一像素单元中透光区的光线透过率大于发光区的光线透过率,使得第一显示区具有高透光度,第一显示区范围内设置的摄像头等感光元件能够接收穿过第一显示区的外界光线以实现设定功能,从而在实现第一显示区显示功能的同时,又可以实现高透过率为感光元件的运作提供条件。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在进行拍摄工作时,使得透光区的白色子像素舍弃FFS驱动电场,避免FFS驱动电场在电极加电后液晶排布紊乱造成显著的衍射问题,进而出现恶化成像质量的现象。并且白色子像素所在区域设计配向膜为垂直配向,在进行拍摄工作时,垂直配向下,虽然对白色子像素对应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给入电压信号,但不会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垂直电场,白色子像素所在区域的液晶分子扭转角度均一,拍照时透光均一,可以改善给入电极以电压信号时因液晶排布紊乱造成的衍射问题,消除加电衍射,弱化膜层图案化带来的衍射,提升拍摄清晰度。而在显示面板进行显示工作时,仍然可以通过白色子像素对应区域的垂直电场的控制实现透光区的不同亮度,进而保证第一显示区的显示品质,有利于提高整个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
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透光区和发光区,所述透光区包括多个白色子像素,所述发光区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一子像素;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包括驱动阵列层、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驱动阵列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驱动阵列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包括第三电极层,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三电极;
在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所述白色子像素,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所述透光区;
所述第二电极层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配向膜,所述第三电极层朝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配向膜;在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
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多个所述透光区的所述第三电极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三电极层包括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发光区相互交叠;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结构,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梳齿状结构;
在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同,所述透光区的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所述发光区的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或者,
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同,所述透光区的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所述发光区的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为曲线;和/或,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为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还包括色阻层和遮光层;
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所述色阻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
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所述遮光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图形的边缘为曲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
在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不同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极相互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梳齿状,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光区,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
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块状;
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所述透光区的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发光区的所述第三电极相互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所述发光区的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所述透光区的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同,所述发光区的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所述透光区的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过率;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多个颜色不同的第二子像素;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方向相互垂直。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071206.4A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327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1206.4A CN115327808B (zh)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1206.4A CN115327808B (zh)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7808A true CN115327808A (zh) 2022-11-11
CN115327808B CN115327808B (zh) 2024-01-19

Family

ID=83929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1206.4A Active CN115327808B (zh) 2022-08-31 2022-08-31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7808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411A (zh) * 2009-11-06 2011-05-1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29028A (zh) * 2011-08-26 2012-08-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内开关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45796A (zh) * 2011-02-22 2012-08-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US20120313881A1 (en) * 2011-03-03 2012-12-13 Apple Inc. Display screen shield line system
CN103412448A (zh) * 2013-07-29 2013-11-2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和驱动方法
CN104678629A (zh) * 2013-11-26 2015-06-0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209071333U (zh) * 2018-10-31 2019-07-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显示终端
CN111708230A (zh) * 2020-06-30 2020-09-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99256A (zh) * 2020-09-28 2020-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99274A (zh) * 2020-09-29 2020-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66746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方法
CN113109965A (zh) * 2021-04-16 2021-07-1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14967245A (zh) * 2022-04-07 2022-08-30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3411A (zh) * 2009-11-06 2011-05-1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垂直配向型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45796A (zh) * 2011-02-22 2012-08-2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US20120313881A1 (en) * 2011-03-03 2012-12-13 Apple Inc. Display screen shield line system
CN102629028A (zh) * 2011-08-26 2012-08-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内开关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12448A (zh) * 2013-07-29 2013-11-2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和驱动方法
CN104678629A (zh) * 2013-11-26 2015-06-0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209071333U (zh) * 2018-10-31 2019-07-0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显示终端
CN111708230A (zh) * 2020-06-30 2020-09-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099256A (zh) * 2020-09-28 2020-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99274A (zh) * 2020-09-29 2020-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66746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方法
CN113109965A (zh) * 2021-04-16 2021-07-1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14967245A (zh) * 2022-04-07 2022-08-30 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7808B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528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196406B (zh) 阵列基板及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及操作方法、电子装置
CN108109601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01393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978501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8227284B (zh) 液晶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US11796870B2 (en) Array substrate, light contro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925141A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181767A1 (en) Display panel,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631402B (zh) 陣列基板與顯示面板
US2024003640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847109B2 (en)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KR20080058541A (ko) 시야각 조절이 가능한 패턴된 수직배향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873025B1 (ko) 시야각 조절이 가능한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액정표시장치
US20210405490A1 (en) Array substrate, light control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0011030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794452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1064211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223302B2 (en) Display panel,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532780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0424557C (zh) 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751868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200050036A1 (en) Display device
JP531780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4311203U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