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5627A - 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5627A
CN115325627A CN202210537539.5A CN202210537539A CN115325627A CN 115325627 A CN115325627 A CN 115325627A CN 202210537539 A CN202210537539 A CN 202210537539A CN 115325627 A CN115325627 A CN 115325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pipeline
cold accumulation
water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75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建文
王自强
周敏
杜争过
成浩
李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ngang Distributed Energy Co ltd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ngang Distributed Energy Co ltd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ngang Distributed Energy Co ltd, China Northwest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ngang Distributed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375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56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5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5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夜间蓄冷方法包括:汇总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汇总某区域内管网和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根据所述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所述管网和所述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对每个蓄冷片区择一选择开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或蓄水设施蓄冷。夜间蓄冷系统基于上述的夜间蓄冷方法。本发明聚集区域内冷产品和蓄冷设施,合理配置冷产品和蓄冷设施,在夜间针对每个蓄冷片区选取合适蓄冷方式蓄冷,实现了夜间充分存储冷能供日间用冷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域能源分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区域性能源是根据某一区域内的能源结构和能源禀赋,优化配置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同时结合余热利用、热泵、储能等先进技术,充分利用高、低品位能源,为城市终端用户提供冷、热、电等产品,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套能源解决方案。
区域性能源系统可以提高一个城市的能源供给弹性,促进能源安全、确保能源供应,并最终助力经济的绿色转型。
区域性能源系统的一个分支是基于蓄冷技术的供冷季蓄冷系统,蓄冷技术能够缓解电网峰谷负荷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常用的蓄冷技术包括水蓄冷和冰蓄冷;水蓄冷是显热蓄冷,蓄冷温差只有5-7℃,蓄冷密度小,占地面度大,冰蓄冷是蓄冷剂产生相变,制冷过程工艺复杂,冷量利用率低。
有鉴于此,研究出一种能够蓄积大量冷能的蓄冷方法和蓄冷系统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聚集区域内冷产品和蓄冷设施,合理配置冷产品和蓄冷设施,在夜间针对每个蓄冷片区选取合适蓄冷方式蓄冷,实现了夜间充分存储冷能供日间用冷用户使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包括:
汇总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
汇总某区域内管网和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根据所述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所述管网和所述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
对每个蓄冷片区择一选择开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或蓄水设施蓄冷。
基于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汇总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包括:
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包括: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水源热泵;
某区域内冷产品的数量包括:每个所述蓄冷片区内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和/或水源热泵各自的数量。
基于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汇总某区域内管网和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包括:
某区域内管网数量及分布情况包括:某区域内有几条开式管道、每条开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有哪几条开式管道能够用作闭式管道蓄冷、每条闭式管道的布设路径;
某区域内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包括:某区域内有几个消防水池、每个消防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移动水池、每个移动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蓄水罐、每个蓄水罐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
基于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包括根据以下参数配置情况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
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水源热泵、某区域内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和/或水源热泵各自的数量、某区域内有几条开式管道、每条开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有哪几条开式管道能够用作闭式管道蓄冷、每条闭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某区域内有几个消防水池、每个消防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移动水池、每个移动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蓄水罐、每个蓄水罐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
基于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每个蓄冷片区择一选择开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或蓄水设施蓄冷,包括:
至少一个蓄冷片区为开式管道蓄冷,开式管道蓄冷对应的蓄冷片区存在至少一根开式管道,将靠近所述冷产品的开式管道与冷产品连通;
至少一个蓄冷片区为闭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对应的蓄冷片区存在至少一根开式管道两端具有截断阀,两个截断阀关闭后中间管道作为闭式管道蓄冷;
至少一个蓄冷片区为蓄水设施蓄冷,蓄水设施蓄冷对应的蓄冷片区存在至少一个消防水池、移动水池或蓄水罐,并且消防水池、移动水池和蓄水罐均设置有外保温层,消防水池、移动水池或蓄水罐靠近至少两条开式管道布设。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开式管道蓄冷系统、至少一个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和至少一个蓄水设施蓄冷系统;
所述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在夜间从一根开式管道取水后流过冷产品制冷产生冷量,所述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将冷量储存在另一根开式管道;
所述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将两条管道的两端截断成第一闭式管段和第二闭式管段,第一闭式管段和第二闭式管段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在夜间从第一闭式管段取水后流过冷产品制冷产生冷量,所述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将冷量存储在第二闭式管段,第一闭式管段的水流流过连通管进入第二闭式管段掺混,第二闭式管段的水流流过连通管进入第一闭式管段掺混;
所述蓄水设施蓄冷系统在夜间从蓄水设施取水后流过冷产品制冷产生冷量,所述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将冷量储存在蓄水设施。
基于另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包括:布设于同一蓄冷片区的采暖供水主管和采暖回水主管、向所述采暖供水主管蓄冷的至少一个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为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或水源热泵至少一种;
所述制冷设备与所述采暖供水主管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制冷设备与所述采暖回水主管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的采暖供水主管作为蓄冷容器存储制冷设备产生的冷量,夜间制冷设备将回水制冷后存储于采暖供水主管。换言之,本公开实施例在夜间利用一根开式管道从另一根开式管道取水并通过制冷设备制冷后蓄冷,蓄冷管道(第一管路)和回水管道(第二管路)不掺混,具有较好控制水温、蓄冷效果好的优点。
基于另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包括:作为第一蓄冷腔的部分采暖供水管、作为第二蓄冷腔的连通管、作为第三蓄冷腔的部分采暖回水管;部分采暖供水管、连通管和部分采暖回水管均位于同一蓄冷片区;
所述连通管连通部分采暖供水管和部分采暖回水管,使得所述第一蓄冷腔、所述第二蓄冷腔和所述第三蓄冷腔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蓄冷腔、所述第二蓄冷腔和所述第三蓄冷腔共同形成蓄冷容器;所述蓄冷容器连通有蓄冷系统和释冷系统;
采暖供水管的一端增设有第一截断阀,采暖供水管的另一端增设有第二截断阀,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之间的供水管段为第一蓄冷腔,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之间的供水管段也为所述部分采暖供水管;
采暖回水管的一端增设有第三截断阀,采暖回水管的另一端增设有第四截断阀,第三截断阀和第四截断阀之间的回水管段为第三蓄冷腔,第三截断阀和第四截断阀之间的回水管段也为所述部分采暖回水管;
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于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之间的采暖供水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三截断阀和第四截断阀之间的采暖回水管。
基于另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蓄水设施蓄冷系统包括:第一消防水池、第二消防水池、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第一热泵;所述第一消防水池通过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与第一冷机换热,第一冷机为建筑物内原有冷机;
所述第一消防水池和所述第二消防水池位于同一建筑物的地下层,所述第一消防水池和所述第二消防水池之间间隔有至少一个设备间;
所述第一热泵靠近所述第一消防水池或所述第二消防水池设置;所述第一消防水池和所述第二消防水池通过所述第一热泵换热;
所述第一消防水池内水温低于所述第二消防水池内水温时,所述第一热泵迫使热量从所述第一消防水池流向所述第二消防水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聚集区域内冷产品和蓄冷设施,合理配置冷产品和蓄冷设施,在夜间针对每个蓄冷片区选取合适蓄冷方式蓄冷,实现了夜间充分存储冷能供日间用冷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区域性终端用户的夜间蓄冷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区域性终端用户的夜间蓄冷系统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原理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蓄水设施蓄冷系统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相连通或者连通”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或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安装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楚、明白的理解本发明,进而支持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应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特在介绍本发明之前,针对其所涉及的术语名词作出如下解释:
回水管网,指的是循环管系中仅通过循环流量的管段,即供水点至出水有两条管路,一条是供水管网,另一条是回水管网,供水管网在间隔一定时间后水会降温/升温,由水泵从回水管网中回收重新加温/降温;产能设备,是指热源设备或冷源设备,冷量供应或热量供应一般是通过中间载体实现的,中间载体称为“冷媒”或“热媒”,常见的冷媒有制冷剂(氨、氟利昂等)、水(冷水)、盐水(氯化钠等),常见的热媒有水(热水或蒸气)、煤。生产冷媒的设备称作冷源设备(或制冷设备),生产热媒的设备称作热源设备,热源设备是发出热量的设备,如局部锅炉房、区域锅炉房、热电厂等;冷源设备是发出热量的设备,如制冷机,制冷机是使用各种制冷机组用来制备低温冷水,向空调系统提供冷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回水”、“供水”、“连通”并非是对“管”功能进行的限定,而仅仅只是起区分作用。换句话说,回水管、供水管、连通管均可使用同一种管道,或者不同种管道,或者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管道,对此本发明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液体输送的管道,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包括:汇总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汇总某区域内管网和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根据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管网和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对每个蓄冷片区择一选择开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或蓄水设施蓄冷。
上述汇总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包括: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包括: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水源热泵;某区域内冷产品的数量包括:每个蓄冷片区内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和/或水源热泵各自的数量。
上述汇总某区域内管网和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包括:某区域内管网数量及分布情况包括:某区域内有几条开式管道、每条开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有哪几条开式管道能够用作闭式管道蓄冷、每条闭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某区域内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包括:某区域内有几个消防水池、每个消防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移动水池、每个移动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蓄水罐、每个蓄水罐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
上述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包括根据以下参数配置情况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
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水源热泵、某区域内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和/或水源热泵各自的数量、某区域内有几条开式管道、每条开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有哪几条开式管道能够用作闭式管道蓄冷、每条闭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某区域内有几个消防水池、每个消防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移动水池、每个移动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蓄水罐、每个蓄水罐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
上述对每个蓄冷片区择一选择开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或蓄水设施蓄冷,包括:
至少一个蓄冷片区为开式管道蓄冷,开式管道蓄冷对应的蓄冷片区存在至少一根开式管道,将靠近冷产品的开式管道与冷产品连通;
至少一个蓄冷片区为闭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对应的蓄冷片区存在至少一根开式管道两端具有截断阀,两个截断阀关闭后中间管道作为闭式管道蓄冷;
至少一个蓄冷片区为蓄水设施蓄冷,蓄水设施蓄冷对应的蓄冷片区存在至少一个消防水池、移动水池或蓄水罐,并且消防水池、移动水池和蓄水罐均设置有外保温层,消防水池、移动水池或蓄水罐靠近至少两条开式管道布设。
请参阅图2,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开式管道蓄冷系统、至少一个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和至少一个蓄水设施蓄冷系统;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在夜间从一根开式管道取水后流过冷产品制冷产生冷量,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将冷量储存在另一根开式管道;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将两条管道的两端截断成第一闭式管段和第二闭式管段,第一闭式管段和第二闭式管段通过连通管连通,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在夜间从第一闭式管段取水后流过冷产品制冷产生冷量,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将冷量存储在第二闭式管段,第一闭式管段的水流流过连通管进入第二闭式管段掺混,第二闭式管段的水流流过连通管进入第一闭式管段掺混;蓄水设施蓄冷系统在夜间从蓄水设施取水后流过冷产品制冷产生冷量,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将冷量储存在蓄水设施。
请参阅图3,上述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包括:布设于同一蓄冷片区的采暖供水主管和采暖回水主管、向采暖供水主管蓄冷的至少一个制冷设备,制冷设备为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或水源热泵至少一种;制冷设备与采暖供水主管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制冷设备与采暖回水主管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的采暖供水主管作为蓄冷容器存储制冷设备产生的冷量,夜间制冷设备将回水制冷后存储于采暖供水主管。换言之,本公开实施例在夜间利用一根开式管道从另一根开式管道取水并通过制冷设备制冷后蓄冷,蓄冷管道(第一管路)和回水管道(第二管路)不掺混,具有较好控制水温、蓄冷效果好的优点。
优选制冷设备包括热泵和板式换热器,热泵和板式换热器之间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板式换热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采暖供水主管和采暖回水主管相互连通形成第二循环回路;第一循环回路和第二循环回路在板式换热器换热。在实际使用中,本公开实施例的热泵和板式换热器配合实现换热。
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式管道蓄冷系统除了包括采暖供水主管、采暖回水主管、至少一个制冷设备和至少一个间接用冷单元之外,优选还包括至少一个间接换热器;间接换热器的数量少于制冷设备和间接用冷单元的数量;制冷设备与采暖供水主管和采暖回水主管通过间接换热器间接换热;间接用冷单元与采暖供水主管和采暖回水主管通过间接换热器间接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间接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可以为一个换热器整体,也可以是不同换热器。在管路特殊设计情况下,间接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可以使用同一个换热器。
优选采暖供水主管、采暖回水主管和间接换热器之间形成第三循环回路;间接换热器和制冷设备之间形成第四循环回路;间接换热器与间接用冷单元之间形成第五循环回路。优选第三循环回路在蓄冷工况和释冷工况的流动方向不同;蓄冷工况为制冷设备向采暖供水主管蓄冷,释冷工况为采暖供水主管将冷量释放给间接用冷单元。
请参阅图4,上述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包括:作为第一蓄冷腔的部分采暖供水管、作为第二蓄冷腔的连通管、作为第三蓄冷腔的部分采暖回水管;部分采暖供水管、连通管和部分采暖回水管均位于同一蓄冷片区;连通管连通部分采暖供水管和部分采暖回水管,使得第一蓄冷腔、第二蓄冷腔和第三蓄冷腔依次连通;第一蓄冷腔、第二蓄冷腔和第三蓄冷腔共同形成蓄冷容器;蓄冷容器连通有蓄冷系统和释冷系统;采暖供水管的一端增设有第一截断阀,采暖供水管的另一端增设有第二截断阀,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之间的供水管段为第一蓄冷腔,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之间的供水管段也为部分采暖供水管;采暖回水管的一端增设有第三截断阀,采暖回水管的另一端增设有第四截断阀,第三截断阀和第四截断阀之间的回水管段为第三蓄冷腔,第三截断阀和第四截断阀之间的回水管段也为部分采暖回水管;连通管的一端连通于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之间的采暖供水管,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三截断阀和第四截断阀之间的采暖回水管。
本公开实施例的蓄冷容器连通有蓄冷系统和释冷系统,其中:蓄冷系统包括第一冷机、第一蓄冷供水管和第一蓄冷回水管,第一蓄冷供水管与部分采暖供水管或部分采暖回水管连通,第一蓄冷回水管与部分采暖回水管或部分采暖供水管连通;第一冷机、部分采暖供水管和部分采暖回水管之间形成第一蓄冷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冷机可以是建筑物内现有冷机,也可以是新增冷机。原则上来说,只要能实现制冷功能的任何制冷设备,都可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
上述蓄冷系统还包括第二冷机、第二蓄冷供水管和第二蓄冷回水管,第二蓄冷供水管与部分采暖供水管或部分采暖回水管连通,第二蓄冷回水管与部分采暖回水管或部分采暖供水管连通;第二冷机、部分采暖供水管和部分采暖回水管之间形成第二蓄冷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冷机可以是建筑物内现有冷机,也可以是新增冷机。原则上来说,只要能实现制冷功能的任何制冷设备,都可以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
蓄冷系统包括第二冷机、第二蓄冷供水管和第二蓄冷回水管,第二蓄冷供水管与部分采暖供水管或部分采暖回水管连通,第二蓄冷回水管与部分采暖回水管或部分采暖供水管连通;第二蓄冷供水管还与消防水池连通,第二蓄冷回水管还与消防水池连通;第二冷机、部分采暖供水管、部分采暖回水管之间形成第二蓄冷回路;第二冷机和消防水池之间形成第三蓄冷回路。
在实际使用中,优选位于地下层的消防水池靠近部分采暖供水管和部分采暖回水管设置。
请参阅图5,上述蓄水设施蓄冷系统包括:第一消防水池、第二消防水池、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第一热泵;第一消防水池通过第一板式换热器与第一冷机换热,第一冷机为建筑物内原有冷机;第一消防水池和第二消防水池位于同一建筑物的地下层,第一消防水池和第二消防水池之间间隔有至少一个设备间;第一热泵靠近第一消防水池或第二消防水池设置;第一消防水池和第二消防水池通过第一热泵换热;第一消防水池内水温低于第二消防水池内水温时,第一热泵迫使热量从第一消防水池流向第二消防水池。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一热泵在夜间同时对第一消防水池内水降温蓄冷,具有蓄冷效果好的优点;此外,本公开利用建筑物内原有冷机和原有消防水池的基础上新增换热器、热泵及相应管路就能实现消防水池夜间蓄冷,具有初期投资成本低的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的蓄水设施蓄冷系统除了包括第一消防水池、第二消防水池、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第一热泵之外,优选还包括第二板式换热器;第二消防水池通过第二板式换热器与第二冷机换热,第二冷机为建筑物内原有冷机;第二消防水池内水温低于第一消防水池内水温时,第一热泵迫使热量从第二消防水池流向第一消防水池。
对于住宅建筑,通常情况下第一冷机和第二冷机在夜间低负荷运行,为了充分利用富余能源,本公开将第一冷机夜间供住宅建筑使用,闲置的第二冷机向第二消防水池蓄冷;或者本公开将第二冷机供住宅使用,闲置的第一冷机向第一消防水池蓄冷;考虑到第一冷机向第一消防水池蓄冷、第二冷机向第二消防水池蓄冷的蓄冷效率偏低,本公开在第一冷机向第一消防水池蓄冷时还采用第一热泵将第一消防水池内热量转移到第二消防水池,或者本公开在第二冷机向第二消防水池蓄冷时还采用第一热泵将第二消防水池内热量转移到第一消防水池。
对于办公建筑或商业建筑,通常情况下夜间不需要供冷,第一冷机和第二冷机在夜间闲置,为了充分利用富余能源,本公开的第一冷机在夜间向第一消防水池蓄冷,第二冷机在夜间向第二消防水池蓄冷,本公开利用第一板式换热器在夜间对第一消防水池内水降温蓄冷,利用第二板式换热器在夜间对第二消防水池内水降温蓄冷,具有蓄冷效果好的优点。
上述蓄水设施蓄冷系统利用建筑物内原有冷机和原有消防水池的基础上新增换热器、热泵及相应管路就能实现消防水池夜间蓄冷,具有投资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聚集区域内冷产品和蓄冷设施,合理配置冷产品和蓄冷设施,在夜间针对每个蓄冷片区选取合适蓄冷方式蓄冷,实现了夜间充分存储冷能供日间用冷用户使用。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汇总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
汇总某区域内管网和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根据所述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所述管网和所述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
对每个蓄冷片区择一选择开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或蓄水设施蓄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间蓄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总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及数量,包括:
某区域内冷产品的种类包括: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水源热泵;
某区域内冷产品的数量包括:每个所述蓄冷片区内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和/或水源热泵各自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间蓄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总某区域内管网和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包括:
某区域内管网数量及分布情况包括:某区域内有几条开式管道、每条开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有哪几条开式管道能够用作闭式管道蓄冷、每条闭式管道的布设路径;
某区域内蓄水设施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包括:某区域内有几个消防水池、每个消防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移动水池、每个移动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蓄水罐、每个蓄水罐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间蓄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包括根据以下参数配置情况将某区域划分成若干蓄冷片区:
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水源热泵、某区域内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和/或水源热泵各自的数量、某区域内有几条开式管道、每条开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有哪几条开式管道能够用作闭式管道蓄冷、每条闭式管道的布设路径、某区域内有几个消防水池、每个消防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移动水池、每个移动水池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某区域内有几个蓄水罐、每个蓄水罐距离开式管道和闭式管道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间蓄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蓄冷片区择一选择开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或蓄水设施蓄冷,包括:
至少一个蓄冷片区为开式管道蓄冷,开式管道蓄冷对应的蓄冷片区存在至少一根开式管道,将靠近所述冷产品的开式管道与冷产品连通;
至少一个蓄冷片区为闭式管道蓄冷,闭式管道蓄冷对应的蓄冷片区存在至少一根开式管道两端具有截断阀,两个截断阀关闭后中间管道作为闭式管道蓄冷;
至少一个蓄冷片区为蓄水设施蓄冷,蓄水设施蓄冷对应的蓄冷片区存在至少一个消防水池、移动水池或蓄水罐,并且消防水池、移动水池和蓄水罐均设置有外保温层,消防水池、移动水池或蓄水罐靠近至少两条开式管道布设。
6.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开式管道蓄冷系统、至少一个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和至少一个蓄水设施蓄冷系统;
所述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在夜间从一根开式管道取水后流过冷产品制冷产生冷量,所述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将冷量储存在另一根开式管道;
所述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将两条管道的两端截断成第一闭式管段和第二闭式管段,第一闭式管段和第二闭式管段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在夜间从第一闭式管段取水后流过冷产品制冷产生冷量,所述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将冷量存储在第二闭式管段,第一闭式管段的水流流过连通管进入第二闭式管段掺混,第二闭式管段的水流流过连通管进入第一闭式管段掺混;
所述蓄水设施蓄冷系统在夜间从蓄水设施取水后流过冷产品制冷产生冷量,所述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将冷量储存在蓄水设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夜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式管道蓄冷系统包括:布设于同一蓄冷片区的采暖供水主管和采暖回水主管、向所述采暖供水主管蓄冷的至少一个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为工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或水源热泵至少一种;
所述制冷设备与所述采暖供水主管之间通过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制冷设备与所述采暖回水主管之间通过第二管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夜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管道蓄冷系统包括:作为第一蓄冷腔的部分采暖供水管、作为第二蓄冷腔的连通管、作为第三蓄冷腔的部分采暖回水管;部分采暖供水管、连通管和部分采暖回水管均位于同一蓄冷片区;
所述连通管连通部分采暖供水管和部分采暖回水管,使得所述第一蓄冷腔、所述第二蓄冷腔和所述第三蓄冷腔依次连通;所述第一蓄冷腔、所述第二蓄冷腔和所述第三蓄冷腔共同形成蓄冷容器;所述蓄冷容器连通有蓄冷系统和释冷系统;
采暖供水管的一端增设有第一截断阀,采暖供水管的另一端增设有第二截断阀,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之间的供水管段为第一蓄冷腔,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之间的供水管段也为所述部分采暖供水管;
采暖回水管的一端增设有第三截断阀,采暖回水管的另一端增设有第四截断阀,第三截断阀和第四截断阀之间的回水管段为第三蓄冷腔,第三截断阀和第四截断阀之间的回水管段也为所述部分采暖回水管;
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通于第一截断阀和第二截断阀之间的采暖供水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三截断阀和第四截断阀之间的采暖回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夜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设施蓄冷系统包括:第一消防水池、第二消防水池、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和第一热泵;所述第一消防水池通过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与第一冷机换热,第一冷机为建筑物内原有冷机;
所述第一消防水池和所述第二消防水池位于同一建筑物的地下层,所述第一消防水池和所述第二消防水池之间间隔有至少一个设备间;
所述第一热泵靠近所述第一消防水池或所述第二消防水池设置;所述第一消防水池和所述第二消防水池通过所述第一热泵换热;
所述第一消防水池内水温低于所述第二消防水池内水温时,所述第一热泵迫使热量从所述第一消防水池流向所述第二消防水池。
CN202210537539.5A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53256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7539.5A CN115325627A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7539.5A CN115325627A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5627A true CN115325627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16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7539.5A Pending CN115325627A (zh) 2022-05-18 2022-05-18 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562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3331B (zh) 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3335467B (zh) Lng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WO2002065034A1 (fr) Systeme thermique inter-zones a complementarite par repartition des sources froides et chaudes
CN102261706A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自然冷源多温级蓄冷系统
CN102345910B (zh)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CN114264109A (zh) 一种冷却分散用户端的冷网首站系统
CN102384551B (zh) 外融冰式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2506473B (zh) 直接蒸发式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137359C (zh) 一种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201772579U (zh)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装置
CN218645684U (zh) 一种动态冰蓄冷的制冷系统
CN210292430U (zh) 一种跨季蓄冷冻土源热泵系统
CN103673392A (zh) 换热式空气能开发应用方法、制冷设备废热利用法及设备
CN217737393U (zh) 一种消防水池蓄冷系统
CN203396176U (zh) Lng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10332746A (zh) 一种基于lng能源梯级利用的冷链物流园区集合系统
CN115325627A (zh) 一种区域性冷产品的夜间蓄冷方法及系统
CN202303728U (zh) 外融冰式冰蓄冷制冷系统
CN202303727U (zh) 直接蒸发式冰蓄冷制冷系统
CN102384550B (zh) 冰片滑落式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202303729U (zh) 并联单泵式冰蓄冷制冷系统
CN202284833U (zh) 并联双泵式冰蓄冷制冷系统
CN115325626A (zh) 一种用于区域性终端用户的日间释冷方法及系统
CN213514230U (zh) 一种利用既有供热管网实现夏季供冷的系统
CN202281328U (zh) 冰蓄冷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