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25417B - 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25417B
CN115325417B CN202210966301.4A CN202210966301A CN115325417B CN 115325417 B CN115325417 B CN 115325417B CN 202210966301 A CN202210966301 A CN 202210966301A CN 115325417 B CN115325417 B CN 1153254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haust
pipeline
communicated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663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25417A (zh
Inventor
王磊
张创科
贾清江
马辉
孙俊花
梁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li Meilian Brake Technology Lang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li Meilian Brake Technology Lang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li Meilian Brake Technology Lang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li Meilian Brake Technology Lang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663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254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25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5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254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254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1/00Means for collecting, retaining, or draining-off lubricant in or on machines or apparatus
    • F16N31/02Oil catchers; Oil wi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9/00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 F16N39/002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by deae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9/00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 F16N39/06Arrangements for conditioning of lubricants in the lubricating system by filt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ressor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包括:换热机构,换热机构内部设有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换热管路与外部冷却系统连通,用于给排气管路换热;排气管路一端用于与空压机连通;集油机构,集油机构轴向方向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形成的内部空间放置滤芯;集油机构轴向方向的另一端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排气管路的另一端连通;凹槽的开口处配接有螺堵,将凹槽的内部空间封闭;集油机构上还设有排气孔,排气孔与外部储气罐连通;进气孔和排气孔与凹槽的内部空间连通;测试方法采用收集设备收集排油量,通过对滤芯称重测试排油量。设计的测试结构合理、成本低、效率高,测量操作简单,影响因素少,测量结果更加精准。

Description

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空压机排油量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空气压缩机(下文简称:空压机)作为商用汽车制动系统的动力源配件,以活塞的往复运动而制造压缩气体排出至储气装置,运行过程中由于活塞和缸套的必要间隙,致使有微量润滑油随压缩气体一起排出。若压缩气体中含有的油分过多,不仅会污染制动系统的管路和零部件,而且还会对干燥器的正常使用带来一定的影响,降低其使用寿命。如经常性更换干燥器则会提高成本,影响汽车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如压缩气体中过多油分在汽车制动系统中日积月累,易使阀门里的橡胶密封件膨胀松弛,造成制动控制工作失灵,影响行车安全;并且会使发动机的机油消耗增加,即影响发动机的润滑,又增加车辆的运输成本,而且使商用车排放超标,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有必要对空压机的排油量进行检测。
目前,测试空压机随气排油量的数值的两种测试方法:(1)滤纸收集称量法,该方法是利用空压机的排气按规定要求喷射在滤纸上,对滤纸上残留油渍进行称量,得出测试数值。(2)空压机润滑油消耗量测试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封闭的润滑油循环管路系统,空压机按规定运行停机后,通过对润滑油管路、油箱的静置,再称量油箱剩余润滑油重量的方式得到测试数值。
第一种方法虽然结构简单,测试便捷,但是由于测试环境处于一种开放测试状态,排气量大小影响到滤纸上残留油渍的量值;开放测试中排气量大部分外排,使得滤纸残留油渍不能真实反映出排气时所附带的润滑油数值,从而使随气排油量结果不易被顾客所认同;测试用的滤纸容易被大排量空压机吹破而影响测试工作。
第二种方法虽然可充分测量润滑油消耗量,但是测试周期过长,耗时一天有余;易出现漏油点,需对每处油路各接口严格管控;效率低、费工、费时;测试结果受润滑油密度、粘度、水分、清洁度等因素影响,结果对标不具备可比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包括: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内部设有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所述换热管路与外部冷却系统连通,用于给排气管路换热;所述排气管路一端与空压机连通;集油机构,所述集油机构轴向方向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中放置有滤芯;所述集油机构轴向方向的另一端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排气管路的自由端连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配接有螺堵,将凹槽的内部空间封闭;所述集油机构上还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外部储气罐连通;所述进气孔和排气孔与凹槽的内部空间连通;当空压机启动,气体从排气管路进入集油机构的内部空间,气体含有的润滑油在滤芯上被收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机构本体,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位于换热机构本体内部,换热管路与排气管路不连通;换热机构本体周向侧壁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与换热管路连通;换热机构端盖,位于所述换热机构本体本体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端盖与换热机构本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换热机构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相对第二端盖远离集油机构;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二端盖上开设有排气口,排气口和排气口分别与排气管路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排气管路包括多个与换热机构本体轴向方向平行设置的排气通道,所有排气通道在换热机构本体径向截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换热机构本体端面中心位置向内部凹陷形成圆形槽,圆形槽与每个所述排气通道端部连通;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与换热机构本体轴向方向平行设置的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在换热机构本体径向截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换热机构本体端面在换热通道的位置向内部凹陷形成环形槽,环形槽与每个所述换热通道端部连通;排气通道至换热机构本体轴线的距离小于换热通道至换热机构本体轴线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路的进口和出口设置在同一个换热通道上,该换热通道在轴向方向上进口至出口处不连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气口位于第一端盖轴向截面的中心;排气口位于第二端盖轴向截面的中心;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上设有多个螺栓孔,多个螺栓孔在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径向截面上环形阵列分布,换热器机构本体端面对应螺栓孔的位置也设有螺栓槽,螺栓穿过螺栓孔并插入螺栓槽中。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油机构与螺堵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集油机构与螺堵连接处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密封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口与所述进气孔通过过渡接头连通,所述过渡接头一端旋入所述排气口;另一端旋入所述进气孔后,并套设锁紧螺母;所述过渡接头内部中空,所述过渡接头外壳中段、自集油机构至换热机构的方向上,外径逐渐变大。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的空压机排油量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出滤芯烘干;称重烘干的滤芯得到第一质量,记为G1;将滤芯放入集油机构;
S2、开启冷却系统;额定速度运行空压机;排气孔和外部储气罐的管路保持额定压力;此状态运行T分钟后关闭;
S3、取出滤芯烘干;称重烘干的滤芯得到得到第二质量,记为G2
S4、第二质量减去第一质量得到质量差,记为G,
S5、重复步骤S1-S4N次;
S6、取N次质量差的和,得到N*T时间下的排油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测试方法还包括步骤S7:重复步骤S1-S6三次,取三次测量的排油量的平均值作为排油量的测定结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测试方法还包括若步骤S7中,相邻两次测定结果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0.2g/h,其中一次测定结果视为无效,重复步骤S1-S6,直至相邻两次测定结果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2g/h。
本申请通过自行设计的收集设备,将空压机排出的压缩气体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环境,并将压缩气体含有的润滑油收集在滤芯上,收集设备包括换热机构和集油机构,换热机构通过换热管路的冷却液对空压机排出的压缩气体进行冷却,降低排气温度,集油机构的滤芯收集随气排油量实现对空压机排油量的收集和测定。换热机构设有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排气管路与空压机和集油机构连通,将压缩气体从空压机排放至集油机构,换热管路用于对排气管路内部的压缩气体进行降温,提高滤芯使用寿命;集油机构设有螺堵,打开螺堵可放置或者取下滤芯,滤芯对进入集油机构内部的压缩气体的润滑油进行收集,收集完毕取下滤芯对滤芯称重测量,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测试方法的缺点,集油机构的设置保证排油量在封闭过程中进行收集,不受外部环境影响,测试测量结果的更准确,同时由于不是利用封闭的润换油循环管路系统对机油消耗进行测量,测试时间大大缩短,测量更精准,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也变少。
本申请通过自己设计的测试设备,使用滤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实现润滑油的收集,收集完毕,对滤芯进行烘干操作,采用天平进行称重,测量结果更加精准;同时多次测量,测试计算得出空压机随气排油量的准确数值,操作简便快捷,测试结果准确;现有市面上并无同类测试设备的制造和测试方法,设计的测试结构合理、成本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所述的排油收集设备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述的排油收集设备剖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述的排油收集设备工作状态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所述的螺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从A方向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所述的集油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从B方向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所述的支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从C方向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所述的锁紧螺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从E方向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所述的过渡接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从D方向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所述的换热机构端盖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从F方向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所述的换热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从G-G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从H-H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换热机构;2、集油机构;3、过渡接头;4、支座;
11、换热机构本体;
111、进液口;112、出液口;
113、换热通道;114、排气通道;
115、圆形槽;116、环形槽;
12、第一端盖;121、进气口;
13、第二端盖;131、排气口;
21、滤芯;22、螺堵;23、密封圈;24、进气孔;25、排气孔;
31、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包括:换热机构1,所述换热机构1内部设有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所述换热管路与外部冷却系统连通,用于给排气管路换热;所述排气管路一端与空压机连通;集油机构2,所述集油机构2轴向方向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中用于放置滤芯21;所述集油机构2轴向方向的另一端设有进气孔24,所述进气孔24与排气管路的自由端连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配接有螺堵22,将凹槽的内部空间封闭;所述集油机构2上还设有排气孔25,所述排气孔25与外部储气罐连通;所述进气孔24和排气孔25与凹槽的内部空间连通;当空压机启动,气体从排气管路进入集油机构2的内部空间,气体含有的润滑油在滤芯21上被收集。
具体地,所述冷却系统为试验台冷却系统,一般为带调节阀门的冷却管路,冷却管路中盛装有冷却液,冷却液一般为水或者防冻液。通过调节阀门可以调节冷却液的流量,进而可以调节对排气管路的冷却速度。
如图1所示,采用换热管路对排气管路进行换热,对空压机排出的压缩气体的过高温度进行恒定降温,减小过高温度对滤芯21的损坏。
如图3所示,集油机构2内部空间中放置有滤芯21。如图2所示,集油机构2与螺堵22可拆卸连接,螺堵22安装在集油机构2上时,滤芯21在相对密封空间中收集润滑油;螺堵22拆卸时,可以将滤芯21取出并对滤芯21进行称重测量。
本申请将空压机的压缩气体收集进相对封闭的收集设备中,通过采用换热机构冷却压缩机的排出的压缩气体的温度、滤芯21收集随气排油量实现对空压机排油量的收集和测定。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测试方法的缺点,自行设计了一套测试空压机排油量的设备,包括换热机构和集油机构,换热机构设有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排气管路与空压机和集油机构连通,将压缩气体从空压机排放至集油机构,换热管路用于对排气管路内部的压缩气体进行降温;集油机构设有螺堵,打开螺堵可放置或者取下滤芯,滤芯对进入集油机构内部的压缩气体的润滑油进行收集,收集完毕取下滤芯对滤芯称重测量,集油机构保证排油量在封闭过程中进行收集,测试测量结果的更准确,不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也不会有吹破滤纸的情况;同时由于不是利用封闭的润换油循环管路系统,测试时间大大缩短,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变少。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机构1包括:换热机构本体11,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位于换热机构本体11内部,换热管路与排气管路不连通;换热机构本体11周向侧壁上设有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与换热管路连通;
换热机构端盖,位于所述换热机构本体11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端盖与换热机构本体1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换热机构1端盖包括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第一端盖12相对第二端盖13远离集油机构2;所述第一端盖12上开设有进气口121,所述第二端盖13上开设有排气口131,进气口121和排气口131分别与排气管路连通。
具体地,进气口121一端与空压机连通,另一端与排气管路连通;排气口131一端与排气管路连通,另一端通过过渡接头与集油机构2连通。
具体地,如图1所示,换热机构1内部设置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方便对排气管路换热;如图2所示,设置端盖对换热机构1进行封装,保证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的密封性。
具体地,在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可以焊接水口,方便与外部冷却系统进行连通。焊接时,确保不虚焊不漏液。
具体地,换热机构1端盖与换热机构本体11两端进行装配时,接触端面采用石棉垫或者密封胶方式进行密封装配。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排气管路包括多个与换热机构本体11轴向方向平行设置的排气通道114,所有排气通道114在换热机构本体11径向截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换热机构本体11端面中心位置向内部凹陷形成圆形槽115,圆形槽115与每个所述排气通道114端部连通;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与换热机构本体11轴向方向平行设置的换热通道113,所述换热通道113在换热机构本体11径向截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换热机构本体11端面在换热通道113的位置向内部凹陷形成环形槽116,环形槽116与每个所述换热通道113端部连通;排气通道114至换热机构本体11轴线的距离小于换热通道113至换热机构本体11轴线的距离。
具体地,如图16-18所示,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位于换热机构1周侧壁,进气口121和排气口131位于换热机构1轴向端部,排气管路位于换热机构本体11内部的内圈,换热管路位于换热机构本体11的外圈,这种排布方式使得换热机构1加工简单,并且换热效率高。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管路的进口和出口设置在同一个换热通道113上,该换热通道113在轴向方向上进口至出口处不连通。
如图3所示,设置进口和出口的换热通道113在中部不连通,使得冷却液从端部进入冷却循环,保证冷却液在换热管路中充分循环,对排气管路中的压缩气体进行降温。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6、18所示,该换热通道113在设置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位置的径向方向的截面上呈长弧形,以方便与水口进行焊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进气口121位于第一端盖12轴向截面的中心;排气口131位于第二端盖13轴向截面的中心;所述第一端盖12与第二端盖13上设有多个螺栓孔,多个螺栓孔在第一端盖12与第二端盖13径向截面上环形阵列分布,换热器机构本体11端面对应螺栓孔的位置也设有螺栓槽,螺栓穿过螺栓孔并插入螺栓槽中。
可以理解的是,进气口121和排气口131与圆形槽115的位置对应,以便压缩气体进入或者排出换热机构1。
具体地,如图14和16所示,螺栓孔的环形阵列分布两圈,避开圆形槽115和环形槽116的位置,这种设置方式加工方便,并且与排气管路和换热管路内外圈的方式适配,组装快速简便。此时,也要确认端盖和换热机构本体11的密封连接,保证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不连通。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油机构2与螺堵2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集油机构2与螺堵22连接处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密封圈23。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述集油机构2内壁端部设有内螺纹,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螺堵22伸入腔体的部分外周面设有外螺纹,二者通过螺纹旋拧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集油机构2与螺堵22连接端面设有密封圈23,将内部空间密封。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机构1底部、集油机构2底部连接有支座4;所述支座4呈L型;所述支座4顶部形状与所述换热机构1和集油机构2底部轴向方向的形状适配。
具体地,所述支座4与换热机构1和集油机构2的底部焊接连接,连接结构更稳固。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支座4的设置,确保换热机构1和集油机构2在同一个水平面放置平稳。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换热机构1和集油机构2为圆柱体,支座4顶部具有弧形凹陷,与换热机构1和集油机构2底部形状适配,以便与换热机构1和集油机构2稳定支撑。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口131与所述进气孔24通过过渡接头3连通,所述过渡接头3一端旋入所述排气口131;另一端旋入所述进气孔24后,并套设锁紧螺母31;所述过渡接头3内部中空,所述过渡接头3外壳中段、自集油机构2至换热机构1的方向上,外径逐渐变大。
具体地,将过渡接头3周向带凸起的一侧旋入热换机构的排气口131,过渡接头3的另一侧首先旋入锁紧螺母31,再旋入集油机构2的进气孔24,如图12、13所示,所述过渡接头3渐变径的设置,方便锁紧螺母31调整和紧固。
过渡接头3装配时,两端可采用密封胶、铜垫和复合垫等方式进行密封装配。
本申请所述的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密封圈23装在集油机构2端壁凹陷处,将螺堵22旋入集油机构2的凹槽侧;使用螺栓穿过端盖的螺栓孔后伸入换热机构本体11端壁的螺栓槽中;将过渡接头3带凸起的一侧旋入端盖的排气口131,过渡接头3的另一侧首先旋入锁紧螺母31,再旋入集油机构2的进气孔24,调整锁紧螺母31并紧固。锁紧螺母31结构如图10和图11所示。
将水口分别焊接在换热机构1的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一般设置在换热机构1周壁顶部。
将支座4焊接在集油机构2和换热机构1的底部,确保支座4可在同一个水平面放置平稳。集油机构2和换热器机构1的底部各设有两个支座4。
实施例二
一种基于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的空压机排油量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取出滤芯烘干;称重烘干的滤芯得到第一质量,记为G1;将滤芯放入集油机构;
S2、开启冷却系统;额定速度运行空压机;排气孔和外部储气罐的管路保持额定压力;此状态运行T分钟后关闭;
S3、取出滤芯烘干;称重烘干的滤芯得到得到第二质量,记为G2
S4、第二质量减去第一质量得到质量差,记为G,
S5、重复步骤S1-S4N次;
S6、取N次质量差的和,得到N*T时间下的排油量。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测试方法还包括步骤S7:重复步骤S1-S6三次,取三次测量的排油量的平均值作为排油量的测定结果。
采用多次测量,保证测试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若步骤S7中,相邻两次测定结果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0.2g/h,其中一次测定结果视为无效,重复步骤S1-S6,直至相邻两次测定结果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2g/h。
采用多次测量,减小测试区间误差,保证测试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滤芯21第一次取出烘干的同时,空压机以额定速度运行磨合;滤芯21在烤箱中进行烘干,烤箱内的温度为70℃±5℃,烘干时间为预设时间。
利用磨合时间进行滤芯21烘干,节省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烘干预设时间为30min,保证每次称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测试方法如下:
将进气口121与试验台上的空压机排气管路相连接,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与试验台冷却系统管路相连接,排气孔25通过管路与试验台储气罐相连接。
打开螺堵22,使空压机以额定速度运行磨合,在此期间把滤芯21放在温度为70℃±5℃的烤箱里持续烘烤30min烘干滤芯21。
烘干后,利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并记录质量数据G1,之后将空压机停机后放滤芯21进入集油机构2内部,拧紧螺堵22。
其中,采用的电子天平特种精确度级(I级),实际分度值d=0.1mg,检定分度值e=1mg。
试验台运行冷却系统管路,并以额定速度运行空压机,调节冷却液流量,进而可以调节冷却速率。保证进入滤芯21的压缩气体的温度为70℃±5℃。
可以通过在换热机构1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准确测量,保证压缩气体的温度值在预设数值范围内。
如图17和18所述,使空压机的压缩气体经过进气口121进入排气管路,从排气口131经过渡接头3进入集油机构2的滤芯21。进入滤芯21的压缩气体温度为70℃±5℃,经滤芯21过滤后的压缩气体含油量存于滤芯21内部,滤芯21外排气体通过排气孔25、试验台储气罐的管路系统保持额定压力,以此状态运行20min。本实施例取T=20min,当然也可以取其他数值,保证N*T时间下的排油量为一小时下的排油量即可。
20min后关闭,试验台各装置,打开集油器螺堵22,取出滤芯21,再次把滤芯21放在温度为70℃±5℃的烤箱里持续烘烤30min烘干滤芯21,再次利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重,并记录质量数据G2,得出数值差值即为一次测量的质量差,记为G=G2-G1
连续测量三次,取三次质量差的和,即得到1h的随气排油量,单位为g/h。
随气排油量按照这种方法测量三次,取连续测量三次所得的平均值做为评价依据,要求相临两次测量的数据差不超过0.2g/h。如果不满足要求则需要重新测量。
本申请通过自己设计的测试设备,使用滤芯21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实现润滑油的收集,收集完毕烘干天平进行称重,测量结果更加精准;同时多次测量,测试计算得出空压机随气排油量的准确数值,操作简便快捷,测试结果准确;现有并无同类测试设备的制造和测试方法,设计的侧视结构合理、成本低、效率高。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机构(1),所述换热机构(1)内部设有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所述换热管路与外部冷却系统连通,用于给排气管路换热;所述排气管路一端与空压机连通;
集油机构(2),所述集油机构(2)轴向方向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用于放置滤芯(21);所述集油机构(2)轴向方向的另一端设有进气孔(24),所述进气孔(24)与排气管路自由端连通;所述凹槽的开口处配接有螺堵(22),将凹槽的内部空间封闭;所述集油机构(2)上还设有排气孔(25),所述排气孔(25)与外部储气罐连通;所述进气孔(24)和排气孔(25)与凹槽的内部空间连通;
当空压机启动,气体从排气管路进入集油机构(2)的内部空间,气体含有的润滑油在滤芯(21)上被收集;
换热机构本体(11),换热管路和排气管路位于换热机构本体(11)内部,换热管路与排气管路不连通;换热机构本体(11)周向侧壁上设有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与换热管路连通;
换热机构端盖,位于所述换热机构本体(11)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端盖与换热机构本体(1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端盖包括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第一端盖(12)相对第二端盖(13)远离集油机构(2);所述第一端盖(12)上开设有进气口(121),所述第二端盖(13)上开设有排气口(131),进气口(121)和排气口(131)分别与排气管路连通;
排气管路包括多个与换热机构本体(11)轴向方向平行设置的排气通道(114),所有排气通道(114)在换热机构本体(11)径向截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换热机构本体(11)端面中心位置向内部凹陷形成圆形槽(115),圆形槽(115)与每个所述排气通道(114)端部连通;
换热管路包括多个与换热机构本体(11)轴向方向平行设置的换热通道(113),所述换热通道(113)在换热机构本体(11)径向截面上呈环形阵列分布;换热机构本体(11)端面在换热通道(113)的位置向内部凹陷形成环形槽(116),环形槽(116)与每个所述换热通道(113)端部连通;
排气通道(114)至换热机构本体(11)轴线的距离小于换热通道(113)至换热机构本体(11)轴线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进口和出口设置在同一个换热通道(113)上,该换热通道(113)在轴向方向上进口至出口处不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进气口(121)位于第一端盖(12)轴向截面的中心;排气口(131)位于第二端盖(13)轴向截面的中心;
所述第一端盖(12)与第二端盖(13)上设有多个螺栓孔,多个螺栓孔在第一端盖(12)与第二端盖(13)径向截面上环形阵列分布,换热器机构本体(11)端面对应螺栓孔的位置也设有螺栓槽,螺栓穿过螺栓孔并插入螺栓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机构(2)与螺堵(2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集油机构(2)与螺堵(22)连接处的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密封圈(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口(131)与所述进气孔(24)通过过渡接头(3)连通,所述过渡接头(3)一端旋入所述排气口(131);另一端旋入所述进气孔(24)后,并套设锁紧螺母(31);
所述过渡接头(3)内部中空,所述过渡接头(3)外壳中段、自集油机构(2)至换热机构(1)的方向上,外径逐渐变大。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的排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取出滤芯烘干;称重烘干的滤芯得到第一质量,记为G1;将滤芯放入集油机构;
S2、开启冷却系统;额定速度运行空压机;排气孔和外部储气罐的管路保持额定压力;此状态运行T分钟后关闭;
其中,滤芯取出烘干的同时,空压机以额定速度运行磨合;滤芯在烤箱中进行烘干,烤箱内的温度为70℃±5℃,烘干时间为预设时间;
S3、取出滤芯烘干;称重烘干的滤芯得到得到第二质量,记为G2
其中,再次烘干的时间也为预设时间;
S4、第二质量减去第一质量得到质量差,记为G,
S5、重复步骤S1-S4N次;
S6、取N次质量差的和,得到N*T时间下的排油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排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7:重复步骤S1-S6三次,取三次测量的排油量的平均值作为排油量的测定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空压机排油量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步骤S7中,相邻两次测定结果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者等于0.2g/h,其中一次测定结果视为无效,重复步骤S1-S6,直至相邻两次测定结果差值的绝对值小于0.2g/h。
CN202210966301.4A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Active CN1153254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6301.4A CN115325417B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66301.4A CN115325417B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5417A CN115325417A (zh) 2022-11-11
CN115325417B true CN115325417B (zh) 2023-11-14

Family

ID=83923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66301.4A Active CN115325417B (zh) 2022-08-12 2022-08-12 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2541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55397A (ja) * 2006-03-27 2007-10-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用空気圧縮装置
JP2009150573A (ja) * 2007-12-19 2009-07-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203770078U (zh) * 2014-04-04 2014-08-13 慈溪市和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8564937U (zh) * 2018-07-19 2019-03-01 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汽车用空压机的润滑油消耗量的检测设备
CN109675392A (zh) * 2018-12-26 2019-04-26 深圳市贝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油机组及其应用
CN210371123U (zh) * 2019-06-18 2020-04-21 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空气压缩机随气排油量的设备
CN216594640U (zh) * 2021-12-01 2022-05-24 神钢压缩机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润滑油初分离效率测试设备
CN114776562A (zh) * 2022-03-15 2022-07-22 湖州市中跃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节能空压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6416B2 (en) * 2011-09-23 2017-08-08 Carrier Corporatio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engine exhaust cooli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55397A (ja) * 2006-03-27 2007-10-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両用空気圧縮装置
JP2009150573A (ja) * 2007-12-19 2009-07-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203770078U (zh) * 2014-04-04 2014-08-13 慈溪市和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压缩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8564937U (zh) * 2018-07-19 2019-03-01 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汽车用空压机的润滑油消耗量的检测设备
CN109675392A (zh) * 2018-12-26 2019-04-26 深圳市贝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油机组及其应用
CN210371123U (zh) * 2019-06-18 2020-04-21 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空气压缩机随气排油量的设备
CN216594640U (zh) * 2021-12-01 2022-05-24 神钢压缩机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润滑油初分离效率测试设备
CN114776562A (zh) * 2022-03-15 2022-07-22 湖州市中跃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节能空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25417A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79887C (fi)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taethetsprovning av en foerbraenningsmotor.
CN115325417B (zh) 一种空压机排油收集设备及排油量测试方法
CN102519684B (zh) 一种动密封试验装置及密封间隙调整方法
CN113670602B (zh) 一种旋转动密封损失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8254193B (zh) 一种车用空气压缩机性能试验装置
CN109211367A (zh) 一种pVTt法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CN115791016B (zh) 一种火花塞油封性能测试设备
CN114323457A (zh) 气门油封检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7053899A (zh) 一种机器人多润滑腔体积标定方法
CN106768710A (zh) 一种多级刷式密封试验方法
CN112324591B (zh) 一种火箭发动机用低温高转速浮动环密封试验装置
CN205533392U (zh) 离心通风机滑动轴承箱体
CN110470434B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的漏气量试验用装置及试验方法
CN206514962U (zh) 一种燃烧室出口旋转摆盘
CN214333125U (zh) 一种长寿命密封汽车空调用热力膨胀阀
CN112557024B (zh) 换热设备用法兰密封垫片的性能检验装置
CN115112402A (zh) 一种冷水机制冷量检测设备
CN112577733B (zh) 换热设备用法兰密封垫片的性能试验方法
CN116429334B (zh) 一种金属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性能测试评价装置
RU2517968C2 (ru) Способ безразборной диагностики степени износа коренных подшипников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208935067U (zh) 一种自带检测漏气功能的气缸
CN218002912U (zh) 一种活塞内冷油道机油温度的模拟测量装置
CN112683206B (zh) 一种低温球阀阀座内漏间隙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CN114166514B (zh) 模拟高原环境膨胀阀冷却液蒸汽逃逸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Bielawski Identification of the piston machine combustion chamber tightn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