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5891A - 通用降压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通用降压转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5891A
CN115315891A CN202180022387.9A CN202180022387A CN115315891A CN 115315891 A CN115315891 A CN 115315891A CN 202180022387 A CN202180022387 A CN 202180022387A CN 115315891 A CN115315891 A CN 1153158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witch
buck converter
mode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23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U·伯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nify Holding BV
Original Assignee
Signify Holding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gnify Holding BV filed Critical Signify Holding BV
Publication of CN115315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58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压转换器,其包括用于接收输入电压的输入端,用于向负载提供输出电压的输出节点,耦合到输入端的整流器电路,耦合在整流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切换节点之间的第一开关,耦合在切换节点和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开关,耦合在切换节点和输出端之间的电感器,耦合在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器,耦合在整流器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电容器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并且被布置为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操作降压转换器。在第一模式中,在输出节点和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形成输出连接,第一开关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第二开关被布置为作为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在第二模式中,在整流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输出节点之间形成输出连接,第一开关被布置为作为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第二开关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并且其中控制器被布置为接收用于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中操作降压转换器的模式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通用降压转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压转换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照明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降压转换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共照明的电气基础设施的安装者及其客户旨在使用DC电力微电网来供应公共道路照明。图1示出了这种DC微电网。由连接到DC微电网的照明设备消耗的电能首先来自整流的400V、三相AC市电,其次来自为DC电源的光伏太阳能电力系统。
如图1所示,两个降压转换器用于将输入功率转换成期望的输出功率。需要两种不同类型的降压转换器,因为一种降压转换器在第一位置操作,(即,在高侧),而另一种降压转换器在第二位置操作(即,在低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压转换器,其能够以不同的配置操作,使得其能够在高侧位置以及低侧位置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不同配置中操作的降压转换器。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降压转换器,包括:
用于接收输入电压的输入端;
用于向负载提供输出电压的输出节点;
耦合到输入的整流器电路;
耦合在整流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切换节点之间的第一开关;
耦合在切换节点与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开关;
耦合在切换节点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感器;
耦合在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器;
耦合在整流器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电容器;以及
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并且被布置为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操作降压转换器,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
在输出节点和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形成输出连接;
第一开关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
第二开关被布置为作为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
并且其中在第二模式中;
在整流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输出节点之间形成输出连接;
第一开关被布置为作为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
第二开关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
并且其中控制器被布置为接收用于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中操作降压转换器的模式控制信号。
根据这一方面的降压转换器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模式中作为具有低侧输出的降压转换器来操作。通过在第二模式中改变降压转换器的操作,降压转换器具有高侧输出(即,浮置输出)。这种模式的改变可以在没有任何显著的硬件修改的情况下完成,因为输出电容器在降压转换器的高侧输出和低侧输出之间被划分。
在另一示例中,降压转换器具有被布置为接收三相输入电压的整流器电路。
在需要高功率的情况下,需要三相输入以允许将大功率提供给降压转换器。
在另一示例中,经由无线控制信号、机械开关或被提供到控制器的输入的电压中的一者来提供模式控制信号。
模式控制信号的提供允许降压转换器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中操作或改变操作模式。无线控制信号可以由安装者经由允许降压转换器的简单配置的手持设备来提供。在安装有降压转换器的插座中可以存在机械开关。通过将降压转换器安装在高侧插座中,机械开关可以被配置为使得降压转换器被自动配置为高侧降压转换器。这同样适用于低侧插座,其中机械开关被配置为使得在将降压转换器插入低侧插座中时将降压转换器配置为低侧降压转换器。降压转换器可以被布置为使得:它可以接收来自两个不同的机械开关的信号,使得高侧插座中的机械开关与低侧插座中的机械开关相比可以被不同地定位。
在另一示例中,降压转换器包括在整流器电路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之间的功率因数校正器。
当灯或灯具以额定功率运行时,超过25瓦正在被负载和降压转换器消耗,则需要根据规定进行功率校正。
在另一示例中,第三开关与第一电容器串联耦合,并且第四开关与第二电容器串联耦合,其中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被布置为在降压转换器的启动期间限制浪涌电流。
这允许高侧和低侧的电容器与电路的其余部分连接或断开连接。当第三开关断开时,第一电容器与电路的其余部分断开连接(即,不再有电流可以流过电容器)。这可以在降压转换器在第一(低侧)模式中操作的情况下完成,其中第一电容器将不起作用。因此,当第四开关断开时,第二电容器与电路的其余部分断开连接。这可以在降压转换器在第二(高侧)模式操作的情况下完成,其中第二电容器将不起作用。另外,开关可用于防止产生过大的浪涌电流。当一个开关在降压转换器的启动期间断开时或者当降压转换器被提供有来自输入电压的功率时,电容器不能充电并且防止了过大的浪涌电流。另外,通过防止连接到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的电容器充电,可以防止在输出处建立不期望的电压,否则这可能导致负载的不期望的或不受控制的激活。
在另一示例中,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被布置为通过在线性操作中闭合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来限制浪涌电流。在线性操作中操作开关允许电容器以预定义电流充电。这允许浪涌电流被限制到所定义的值,并且还允许电容器充电,使得输出电压可控地增加。
在另一示例中,在降压转换器的启动期间并且在第一模式中,第四开关被布置为闭合,并且其中在降压转换器的启动期间并且在第二模式中,第三开关被布置为闭合。这允许在第一模式中的操作期间和在第二模式中的操作期间限制浪涌电流。
在另一示例中,提供了一种驱动器,其包括:
第一降压转换器,其根据前述示例中的任一个并且被布置为在第一模式中操作,
第二降压转换器,其根据前述示例中的任一个并且被布置为在第二模式中操作,
其中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耦合到第二降压转换器的整流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其中照明系统的输出在第一降压转换器的输出节点和第二降压转换器的输出节点之间。
该驱动器能够提供正和负输出电压。取决于负载是如何连接的,单高压负载可以连接到两个输出节点,或者两个不同的负载可以连接在输出节点之间,其具有到第一降压转换器和第二降压转换器之间的连接的返回路径,该返回路径在该示例中是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在另一示例中,提供了一种照明系统,其中该照明系统包括:
驱动器;以及
负载,该负载是单负载或双负载;
其中单负载在第一降压转换器的输出节点和第二降压转换器的输出节点之间耦合到驱动器;以及
其中双负载在第一降压转换器的输出节点与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以及在第二降压转换器的输出节点与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耦合到驱动器。
驱动器可以用于向照明负载提供功率,其中照明负载可以被配置为单照明负载或双照明负载。
在另一示例中,照明负载是LED负载。
根据另一示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降压转换器的方法,该降压转换器包括:
输出节点,其用于向负载提供输出电压;
耦合到输入端的整流器电路;
耦合在整流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切换节点之间的第一开关;
耦合在切换节点与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开关;
耦合在切换节点与输出端之间的电感器;
耦合在整流器的第一输出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第一电容器;
耦合在整流器的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的第二电容器;以及
控制器;
并且其中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模式中操作降压转换器,其中在第一模式中:
在输出节点和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形成输出连接;
第一开关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
第二开关被布置为作为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
在第二模式中操作降压转换器,其中在第二模式中:
在整流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输出节点之间形成输出连接;
第一开关被布置为作为所述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
第二开关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两个不同降压转换器的电流系统的示例。
图2示出了已知降压转换器的示例,该已知降压转换器具有相对于输入电压的负极的输出电压。
图3示出了已知降压转换器的示例,该已知降压转换器具有作为输入电压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差的输出电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压转换器的实施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压转换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压转换器的另一不同实施例。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压转换器的另一不同实施例。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
应当理解,详细描述和特定示例虽然指示了装置、系统和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仅旨在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装置、系统和方法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描述、所附权利要求和附图中变得更好理解。应当理解,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没有按比例绘制。还应当理解,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示出了具有第一三相AC电力系统,第二三相电力系统和第三三相AC电力系统的已知系统。具有导线L1,L2,L3和N的第一三相AC电力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接地的变压器绕组的起点,并且其连接到未示出的发电机。第二三相AC电力系统的特征在于由电力变压器A的绕组提供的与地的隔离。第三三相AC电力系统的特征在于由电力变压器B的绕组提供的与地的隔离。
隔离的第二三相AC电力系统连接到产生DC母线电压A的第一三相桥式整流器的输入端。DC母线电压A是降压转换器A的输入电压。降压转换器A在第一模式(模式A)中操作,第一模式具有相对于输入电压的负极的输出电压,如将在图2中所讨论的。
隔离的第三三相AC电力系统连接到产生DC母线电压B的第二三相桥式整流器的输入端。DC母线电压B是降压转换器B的输入电压。降压转换器B在第二模式(模式B)中操作,第二模式具有作为输入电压的正极和输出端之间的差的输出电压,如将在图3中所讨论的。
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接地参考(即,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整流桥的低电位)连接到第二降压转换器的整流桥的高电位。这允许两个降压转换器产生相对于中点线“M”的正和负电压。第一转换器产生相对于中点M的正电压,并且第二降压转换器产生相对于中点M的负电压。中点M线还可以连接到地,以具有在Terre中性分离(TN-S)接地系统中使用的保护地(PE)导体。第一负载可以连接在第一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端和中点M之间。第二负载可以连接在中点和第二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端之间。
两个降压转换器都专用于它们的位置。这意味着由于它们的硬件设计,降压转换器不能在彼此之间互换。
图2示出了降压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在输入电压的输出端和输入电压的接地参考之间的电容器C1上具有输出电压。开关Q1允许电感器L1在开关闭合时建立电感器电流。当开关断开时,电感器电流通过续流二极管D1向负载和电容器C1放电。在负载连接到L端子的情况下,电流通过L导体返回通过续流二极管。在负载连接在降压转换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情况下(即,没有中点导体的情况下),电流通过第二降压转换器的二极管D1和电感器L1回流。
图3示出了降压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正输入电压L+和电容器C1上的输出端之间的差的输出电压。当开关闭合时,开关Q1允许电感器L1建立电感器电流。当开关断开时,电感器电流通过续流二极管D1向负载和电容器C1放电。在负载连接到L+端子的情况下,电流流过L+端子到负载并返回到电感器L1。在负载连接在降压转换器的两个输出端之间的情况下(即,没有中点导体的情况下),电流通过第一降压转换器的电感器L1和二极管D1回流。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降压转换器的实施例。降压转换器接收输入电压,该输入电压可以是DC电压或整流的AC电压。如果需要,可以在电源电压和输入端L+和L-之间引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L+和L-也可以从三相输入电压导出。合适的整流器可用于三相电压的整流。另外,可以在整流器之后引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降压转换器还具有串联耦合在输入端L+和L-之间的两个开关。第一开关Q1耦合在输入电压母线L+和切换节点HB之间。第二开关Q2耦合在切换节点HB和接地参考L-之间。电感器L1耦合在切换节点HB和输出节点(输出)之间。第一电容器C1耦合在输入电压母线L+和输出节点输出(输出)之间。第二电容器C2耦合在输出节点(输出)与接地参考L-之间。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开关Q1和第二开关Q2,使得可以将期望的功率递送到输出节点(输出)。在该示例中,输出电压被用作反馈信号,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来控制降压转换器,例如,输出电流控制或前馈控制方式。
模式控制信号被提供给控制器。这允许控制器被配置为使得降压转换器以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操作。控制信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被提供,例如通过无线信号,机械开关或施加到模式控制输入端的受控电压。降压转换器可以被配置为使得用于连接负载的输出电压可以相对于接地参考电位为正或负。在第一模式中,为了提供正电压VDC.3,降压转换器被控制以将第二开关Q2控制为续流二极管,并且第一开关Q1被控制为用于控制电感器L1中建立的电流的开关。尽管只有第二电容器C2与输出电压VDC.3并联,但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都有助于输出电压的滤波和稳定。
当降压转换器以第二模式操作时,通过提供不同的模式控制信号,第一开关Q1是续流二极管,并且第二开关Q2被控制为用于控制电感器L1中建立的电流的开关。尽管只有电容器C1与输出电压VDC.2并联,但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都有助于输出电压的滤波和稳定。
在图5中,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降压转换器的示例。图5的降压转换器示出了与图4中描述的降压转换器相同的技术特征。降压转换器现在还包括与第一电容器C1串联耦合的第三开关Q3。因为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串联耦合在输入端之间,所以这可在对降压转换器上电时导致大的浪涌电流流动。为了防止发生太大的浪涌电流,可以将开关与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中的一个串联放置。在图5中,第三开关Q3与第一电容器C1串联。这意味着第一电容器C1和第三开关Q3的串联组合被放置在降压转换器的输出节点(输出)处,即,该串联组合用于稳定输出电压。第三开关Q3可以在对降压转换器上电时断开。这可以是通过接通输入电压和降压转换器之间的开关而将输入电压提供给降压转换器的时刻。因为第三开关Q3断开,所以没有电流流过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的串联连接,因为串联路径被第三开关Q3中断。当启动时段已经过去时,第三开关Q3可以以限定的导电率闭合,使得第一电容器C1可以通过第三开关Q3、电感器L1和第二开关Q2以受控的浪涌电流充电。在该时段之后,降压转换器增加并控制输出电压VDC.3并以第一模式操作。
在图6中,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降压转换器的另一示例。图6的降压转换器示出了与图4中描述的降压转换器相同的技术特征。在该示例中,第三开关Q3与第二电容器C2串联耦合。第三开关Q3的功能类似于图5中的第三开关Q3的功能。至少在降压转换器的上电期间,第一电容器C1和第二电容器C2之间的串联路径被中断,因此防止了过大的浪涌电流。当启动时段已经过去时,第三开关Q3可以以限定的导电率闭合,使得第二电容器C2可以通过Q1,L1和Q3以受控的浪涌电流充电。在该时段之后,降压转换器增加并控制输出电压VDC.2,并以第二模式操作。
在图7中,公开了根据本发明的降压转换器的优选示例。图7的降压转换器示出了与图4中描述的降压转换器相同的技术特征。第三开关Q3与第一电容器C1串联,并且第四开关Q4与第二电容器C2串联。类似于图5和图6中所示的降压转换器,通过打开第三开关Q3和第四开关Q4中的至少一个来限制浪涌电流。
通过具有两个开关Q3和Q4,可以基于为降压转换器选择的操作模式(即,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来配置第三开关Q3和第四开关Q4中的哪一个将被断开。例如,如果降压转换器被配置为以第一模式操作,则第二开关Q2被配置为作为续流二极管操作,并且第一开关Q1被控制为用于控制电感器L1中建立的电流的开关。第三开关Q3被布置为在降压转换器的上电被布置为恒定闭合之后闭合。如果降压转换器以第二模式操作,则第二开关Q2被配置为作为用于控制电感器L1中建立的电流的开关来操作,并且第一开关Q1被控制为续流二极管。第四开关Q4被布置为在降压转换器上电之后闭合,并且第三开关Q3被布置为恒定闭合。
可替换地,在第一模式中,第三开关Q3可以保持断开,并且在第二模式中,第四开关Q4可以保持断开。
图8示出了具有两个类似降压转换器的电力系统。第一降压转换器经由模式控制信号被配置为以第一模式操作,并且被置于电力系统的高侧。第二降压转换器经由控制模式信号被配置为以第二模式操作,并且被置于电力系统的低侧。
在该示例中,两个降压转换器从两个三相AC母线接收电流隔离的三相输入电压。这些输入电压由两个三相整流器电路整流,并被单独提供给两个降压转换器。从第一降压转换器A的整流器电路A的第二输出端到第二降压转换器B的整流器电路B的第一输出端的连接被实现为:允许两个降压转换器产生相对于中点M的单独的电压。
负载的连接取决于负载的要求,当具有大电压要求的负载被连接到电力系统时,负载连接在两个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端之间。在该示例中,负载将接收+350V和-350V的电压,因此总共700V。
当使用具有较低电压要求的负载时,两个不同的负载可以被连接在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端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中点连接。两个负载都连接到中点连接M。由于Terre中性保护,中点和保护接地连接彼此连接。由于第一降压转换器和第二降压转换器之间相对于保护地的连接,第一降压转换器A产生正电压,第二降压转换器B产生负电压。在该示例中,350V的正电压由第一降压转换器提供,并且-350V的负电压由第二降压转换器产生。需要350V的两个负载可以连接到两个降压转换器。
关于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控制器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实现,诸如但不限于微控制器、FPGA、专用芯片或模拟控制电路。
连接到降压转换器的负载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负载,诸如但不限于电机、照明负载(优选地是LED照明负载)。
为了改善包括降压转换器的系统的功率因数,可以在整流器电路和降压转换器之间放置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然后经由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完成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耦合。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示例可以是升压转换器。
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时可以理解和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它变型。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叙述某些措施的纯粹事实并不表示不能有利地使用这些措施的组合。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解释为限制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降压转换器,包括:
用于接收输入电压的输入端;
用于向负载提供输出电压的输出节点(输出);
耦合到所述输入的整流器电路;
第一开关(Q1),所述第一开关耦合在所述整流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切换节点之间;
第二开关(Q2),所述第二开关耦合在所述切换节点与所述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
电感器(L1),所述电感器耦合在所述切换节点与所述输出节点(输出)之间;
第一电容器(C1),所述第一电容器耦合在所述整流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节点(输出)之间;
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二电容器耦合在所述输出节点(输出)与所述整流器的第二输出端之间;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Q1)和所述第二开关(Q2)并且被布置为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操作所述降压转换器,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
在所述输出节点(输出)和所述整流器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形成输出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Q1)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
所述第二开关(Q2)被布置为作为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
在所述整流器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输出节点(输出)之间形成输出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Q1)被布置为作为所述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
所述第二开关(Q2)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
并且其中所述控制器被布置为接收用于在所述第一模式或所述第二模式中操作所述降压转换器的模式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压转换器,其中所述整流器电路被布置为接收三相输入电压。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压转换器,其中所述模式控制信号经由无线控制信号、机械开关或被提供给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的电压中的一者而被提供。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压转换器,还包括在所述整流器电路与所述第一开关(Q1)和所述第二开关(Q2)的串联组合之间的功率因数电路。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压转换器,其中第三开关(Q3)与所述第一电容器(C1)串联耦合,并且第四开关(Q4)与所述第二电容器(C2)串联耦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降压转换器,其中所述第三开关(Q3)和所述第四开关(Q4)被布置为通过以线性操作闭合所述第三开关(Q3)和所述第四开关(Q4)来限制浪涌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压转换器,其中在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启动期间和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第四开关(Q4)被布置为闭合,并且其中在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启动期间和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三开关(Q3)被布置为闭合。
8.一种驱动器,包括:
第一降压转换器,其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降压转换器,并且所述第一降压转换器被布置为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操作,
第二降压转换器,其是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降压转换器,并且所述第二降压转换器被布置为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所述整流器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被耦合到所述第二降压转换器的所述整流器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
其中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在所述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出节点和所述第二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出节点之间。
9.一种照明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器;以及
所述负载,所述负载是单照明负载或双照明负载;
其中所述单个照明负载在所述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出节点和所述第二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出节点之间被耦合到驱动器;以及
其中所述双照明负载在所述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出节点与所述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所述整流器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降压转换器的所述输出节点与所述第一降压转换器的所述整流器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被耦合到所述驱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系统,其中所述照明负载是LED负载。
11.一种用于控制降压转换器的方法,所述降压转换器包括:
用于接收输入电压的输入端;
用于向负载提供输出电压的输出节点(输出);
被耦合到所述输入端的整流器电路;
第一开关(Q1),所述第一开关耦合在所述整流器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切换节点之间;
第二开关(Q2),所述第二开关耦合在所述切换节点与所述整流器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之间;
电感器(L1),所述电感器耦合在所述切换节点与所述输出节点之间;
第一电容器(C1),所述第一电容器耦合在所述整流器的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节点(输出)之间;
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二电容器耦合在所述输出节点(输出)与所述整流器的第二输出端之间;以及
控制器;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模式中操作所述降压转换器,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
在所述输出节点(输出)和所述整流器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形成输出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Q1)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
所述第二开关(Q2)被布置为作为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
在第二模式中操作所述降压转换器,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
在所述整流器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输出节点之间形成输出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Q1)被布置为作为所述同步续流开关来操作;
所述第二开关(Q2)被布置为作为降压转换器开关来操作。
CN202180022387.9A 2020-03-20 2021-03-15 通用降压转换器 Pending CN1153158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0164504.1 2020-03-20
EP20164504 2020-03-20
PCT/EP2021/056516 WO2021185753A1 (en) 2020-03-20 2021-03-15 Universal buck convert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5891A true CN115315891A (zh) 2022-11-08

Family

ID=70056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2387.9A Pending CN115315891A (zh) 2020-03-20 2021-03-15 通用降压转换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3426B2 (zh)
EP (1) EP4122090B1 (zh)
CN (1) CN115315891A (zh)
WO (1) WO20211857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21605A1 (de) 2022-08-26 2024-02-29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Invert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Invertervorrichtung
WO2024056449A1 (en) * 2022-09-15 2024-03-21 Signify Holding B.V. Improvements of high frequency pfc convert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55368B2 (en) * 2004-08-12 2008-04-08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Efficient in-rush current limiting circuit with dual gated bidirectional hemts
US20100013548A1 (en) * 2008-07-18 2010-01-21 Analog Devices, Inc. Power efficient charge pump with controlled peak currents
US20130223120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tive inrush control of boost power stage
US9660520B2 (en) 2013-04-09 2017-05-2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power conversion with high power factor
US20170099011A1 (en) * 2015-10-02 2017-04-06 Advanced Charging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al circuit for delivering power to consumer 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79096A1 (en) 2023-06-08
EP4122090A1 (en) 2023-01-25
EP4122090B1 (en) 2024-05-08
US11973426B2 (en) 2024-04-30
WO2021185753A1 (en) 2021-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612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directional dc-ac power conversion
EP2737605B1 (en) Dual boost converter for ups system
US8058747B2 (en) Systems to connect multiple direct current energy sources to an alternating current system
Andersen et al. 200 W low cost module integrated utility interface for modular photovoltaic energy systems
US7729139B2 (en) Current source inverter with energy clamp circui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having relatively better effectiveness
AU2010203058B2 (en) Switch mode power converter
CN115315891A (zh) 通用降压转换器
CN110995025A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路
Endres et al. 6 kW bidirectional, insulated on-board charger with normally-off GaN gate injection transistors
US11831234B2 (en) Neutral-less power supply with buck converter
WO2015185630A1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precharge converter
KR20190115364A (ko) 단상 및 3상 겸용 충전기
US20050173615A1 (en) Dc-dc converter
EP1010233A1 (en) Leakage current power supply
WO2022194400A1 (en) Dali power supply and current limiters for the same
CN113632380A (zh) 电力电子设备和用于向功率半导体开关的驱动电路供应电压的方法
CN112075019A (zh) 具有升压开关的降压矩阵式整流器及其在一相损耗期间的操作
EP4318906A1 (en) Soft start circuit and converter
CN111181400A (zh) 一种高变比dc/dc变换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6742934A (zh) 交直流复合辅助电源电路及光伏逆变器
KR20200068410A (ko) 탑재형 충전 장치
Hutchinson Inverter buying guide
JP2003504999A (ja) 無中断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JP2016081756A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