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5025A -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5025A
CN115315025A CN202110500085.XA CN202110500085A CN115315025A CN 115315025 A CN115315025 A CN 115315025A CN 202110500085 A CN202110500085 A CN 202110500085A CN 115315025 A CN115315025 A CN 1153150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target type
connection
identifie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000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嘉良
叶靖之
黄凌
陈建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000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502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1585 priority patent/WO2022237704A1/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32244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45203A/ko
Priority to EP22806670.0A priority patent/EP4322693A1/en
Priority to JP2023567157A priority patent/JP2024518365A/ja
Publication of CN115315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50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若第一设备中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触发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第二设备的类型为目标类型,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根据连接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自动进行设备连接,且设备连接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每个电子设备具有一定的功能,多个电子设备互联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
目前,将多个电子设备互联时,是人工将多个电子设备安装部署,再将各个电子设备适配连接。在适配连接过程中,每一个设备都需要人工查找和配置相关信息。
然而,若电子设备数量较多,就会花费较多时间,导致设备连接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设备连接效率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若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有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为所述目标类型,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至第二设备;第一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有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为所述目标类型,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至第二设备;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若第一设备中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该触发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第二设备的类型为目标类型,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根据连接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该方案中,由于首先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并且在确定第一设备中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触发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与第二设备实现自动回连。解决了设备连接需要人工手动操作,造成的设备连接效率低,且容易出现误连接的问题;达到了省去人工手动操作的步骤,实现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自动连接,从而提高设备连接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连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的交互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的交互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连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的交互图三;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连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包括:第一设备11和至少一个第二设备12;其中,第一设备11可以是智能终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第二设备12可以是音频设备。
在一些场景中,第一设备11还可以是智能交互平板,第二设备12还可以是音箱。
其中,智能交互平板的硬件部分由触控显示模组、智能处理系统(包括控制器)等部分所构成,由整体结构件结合到一起,同时也由专用的软件系统作为支撑,其中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触控组件和背光灯组件,背光灯组件用于为显示屏提供背光光源,显示屏一般采用液晶显示装置,用于进行画面展示,触控组件设置在显示屏上或者设置在显示屏前端,用于采集用户的触控操作数据,并将采集的触控操作数据发送到智能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在实际使用中,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屏上显示画面数据,当用户通过手指或者触控笔等触控物体点击显示屏上显示的内容,例如点击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形按钮时,智能交互平板的触控组件将采集到触控数据,从而触控组件将该触控数据转换为触控点的坐标数据后发送到智能处理系统,或者发送到智能处理系统处由智能处理系统转换为触控点的坐标数据,智能处理系统获得触控点的坐标数据后,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实现相应的控制操作,驱动显示屏显示内容发生变化,实现多样化的显示、操作效果。
从技术原理来区别触摸组件,可以分为五个基本种类;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组件、电阻技术触摸组件、电容技术触摸组件、电磁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技术触摸组件、表面声波技术触摸组件。按照触摸组件的工作原理和传输信息的介质,可以把触摸组件分为四个种类: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电磁感应式、红外线式以及表面声波式。
当用户用手指或笔触摸显示屏时,触摸组件可以采集触控点的数据并发送到智能处理系统,然后随着智能处理系统内置的软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应用,从而实现对智能处理系统的触控控制。
在本申请中所提到的“屏幕”、“大屏”均指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屏;智能交互平板显示某个界面是指智能交互平板的显示屏显示该界面。
智能交互平板,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LCD、LED、PDP)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智能交互平板能够与中控台、摄像头、电脑、音箱、麦克风等设备共同搭建一套系统,从而实现更多的功能。
以教学场景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智能交互平板进行授课;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智能交互平板与音箱、麦克风等教学用电子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多样化教学。学校教室内的教学电子设备数量较多,各个设备之间相互独立。要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首先需要部署安装该些设备,再将该些设备连接起来。以该些设备之间通过蓝牙方式连接为例,操作人员需要依次开启每个电子设备的发现和配对功能,从而方便其他电子设备能够搜索到。其他电子设备搜索到周围的电子设备后,操作人员需要再次手动确认需要进行连接的电子设备。上述过程重复多次,即可完成各个电子设备的适配连接。当设备数量较多时,适配连接过程中,需要挨个进行设备的查找确认,使得设备连接效率低;另外,在搜索过程中,智能交互平板可能会搜索到周围的多个设备,此时,需要人工筛选出智能交互平板当前需要连接的设备,再手动进行连接。如此,可能会存在误连接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如下技术构思:在应用第一设备的一些场景下,第一设备需要连接的第二设备的类型通常是固定的类型。该固定的类型可以是一种类型,也可以是多种类型。而在每一次的设备连接过程中,第一设备通常是与其中一种类型的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因此,若第一设备中存储有曾与第一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第二设备的标识,就可以与第二设备自动回连。而为了避免第二设备处于隐藏状态下,第一设备主动与第二设备回连时,连接失败的情况出现。还可以由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以触发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进行自动回连。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基于图1所示的场景,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的交互图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
本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一设备。
以智能交互平板在教学场景中应用为例,目标类型的设备可以是音箱。对于与智能交互平板曾建立无线连接和未建立连接的音箱而言,其均属于同一目标类型的设备。
本实施例中,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旨在确定第一设备是否曾与目标类型的设备建立无线连接。若第一设备曾与目标类型的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则第一设备中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根据第一设备中存储的设备的标识,可以确定第一设备是否曾与目标类型的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步骤S202、若第一设备中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触发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第二设备的类型为目标类型,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之间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可以通过line in线等链接方式传输音频,还可以通过低功耗无线通讯技术进行数据传输通讯。本实施例旨在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无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能处于隐藏状态,也可能处于可发现状态,因此,为了避免第二设备处于隐藏状态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第二设备无法接收到,导致连接失败的情况。本实施例可以将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通过line in线等链接方式连接,从而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未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使第一设备通过line in线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以触发第二设备主动与第一设备进行回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信息可以是预设的音频信息。仍然以智能交互平板和音箱为例,智能交互平板设置有line out接口,音箱上设置有line in接口。将智能交互平板的line out接口与音箱上设置的line in接口通过line in线连接,可以实现触发信息的传输。
其中,第二设备通过定向广播的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因而,触发信息的作用可以理解为触发第二设备的定向广播功能,以使第二设备通过定向广播的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关于定向广播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相关技术的介绍,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步骤S203、第二设备接收触发信息。
步骤S204、第二设备根据触发信息,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其中,第二设备是通过定向广播的方式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步骤S205、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
步骤S206、第一设备根据连接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包括第二设备的连接信息,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根据该连接请求中第二设备的连接信息,与第一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关于连接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相关技术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可以获取第二设备的状态,并根据第二设备的状态,对第二设备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通过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以及若第一设备中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通过线路输入线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该触发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第二设备的类型为目标类型,和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该方案中,由于首先确定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并且在确定第一设备中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触发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与第二设备实现回连,上述过程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可以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自动连接,因此,能够提高连接效率。另外,将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通过line in线等链接方式连接,从而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未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使第一设备通过line in线实现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以触发第二设备主动与第一设备进行回连。能够避免第二设备处于隐藏状态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第二设备无法接收到,导致连接失败的情况。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的交互图二。如图3所示,该设备连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7、若第一设备中未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预设信息,预设信息用于触发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
其中,预设信息可以是预设的音频信息。应当理解,触发信息和预设信息分别用于触发第二设备的不同功能。为了区分触发信息和预设信息,本实施例中触发信息和预设信息对应的音频信息可以是不同的音频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加载预设的音频信息,并通过line out接口输出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通过line in接口接收预设的音频信息,并识别接收到的音频信息是否为预设的音频信息,若接收到的音频信息为预设的音频信息,则开启自身的发现及配对功能。
步骤S208、第二设备接收预设信息。
步骤S209、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
步骤S210、第一设备通过第二设备的发现及配对功能,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接收预设信息,并开启自身的发现及配对功能。其中,发现及配对功能用于使第一设备发现第二设备,并与第二设备配对,从而建立无线连接。
具体的,第一设备发送预设信息之后,就可以搜索目标类型的设备,若搜索到目标类型的设备,则与搜索到的目标类型的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设备中未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由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预设信息,以触发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进而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由于在第一设备中未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的情况下,由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预设信息,以触发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因此,能够实现在第一设备未曾与目标类型的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与第二设备进行自动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方便且快速地确定第二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第一设备还可以建立一存储列表,用于存储与第一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的标识。具体的,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可以在存储列表中存储本次连接的第二设备的标识。其中,存储列表的形式可以如下表1所示:
已连接设备的标识
SS*1
SS*2
……
上述表1中,SS*1和SS*2为同一类型的设备的标识。
同样地,在第二设备中,也可以建立一存储列表,用于存储与第二设备连接的设备的标识,用于实现下次自动回连。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设备连接方法中,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1、获取存储列表,该存储列表用于存储曾与第一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的标识。
步骤S402、若存储列表中存在设备的标识指示的类型为目标类型,则确定第一设备中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
步骤S403、若存储列表中不存在设备的标识指示的类型为目标类型,则确定第一设备中未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在初始阶段,即:第一设备未曾与任何的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则存储列表为空。该种情况下,第一设备根据存储列表,确定存储列表为空,即可确定第一设备中未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即第一设备未曾与目标类型的设备建立无线连接。此时,可以按照步骤S207至步骤S210示出的实施方式执行。步骤S210执行完成后,第一设备会在存储列表中存储第二设备的标识。那么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在下一次连接时,就可以直接按照步骤S202至步骤S206示出的实施方式实现自动回连。
例如,在教学场景下,智能交互平板通常与音箱连接,对于智能交互平板而言,音箱为一种类型的设备,所有的音箱按照规范命名方式进行命名,例如音箱1的命名为“SS*1”,音箱2的命名为“SS*2”,可以理解为SS*1、SS*2虽然属于不同音箱的命名,但是其前缀“SS*”均表示音箱的命名。因此,若检测到存储列表中设备的标识包括“SS*”的标识,则表示音箱曾与智能交互平板建立无线连接。那么,后续所有的音箱都可以与智能交互平板进行自动回连。
在上述实现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自动连接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自动连接的设备是将要连接的设备,本申请还可以提出如下实施例,具体的: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后,第二设备将自身的状态设置为隐藏状态。
在隐藏状态下,其他设备无法发现第二设备,那么需要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第一设备,就可以通过line in线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以触发第二设备主动与第一设备回连。如此,就可以避免第一设备在适配连接过程中,自动连接的设备不是将要连接的设备的缺陷。另外,多个第二设备同时进行适配连接时不会相互影响。例如,教室1中存在智能交互平板1和音箱1,教室2中存在智能交互平板2和音箱2,在教室1和教室2距离很近,且音箱1和音箱2同时为可发现状态的情况下,智能交互平板1在适配连接过程中,就会同时搜索到音箱1和音箱2。而若音箱1和音箱2的状态为隐藏状态,那么智能交互平板1就不会搜索到音箱1和音箱2,智能交互平板1通过图2示出的实施例的设备连接方法与音箱1进行设备连接,就不会受到其他未配对或已配对设备的影响,从而避免误连接。
图5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连接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二。如图5所示,该应用场景包括:第一设备51、至少一个第二设备52和至少一个第三设备53;一个第三设备53可以与至少一个第二设备52连接,第三设备53与第二设备52通过高实时性的无线通讯技术进行通讯连接,从而实现低延时的无线扩音功能以及数据传输通讯。可选的,高实时性的无线通讯技术可以采用红外通讯技术。
其中,第一设备51可以是智能终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第二设备52可以是音频设备,第三设备53可以是麦克风。
第一设备51可以是图1介绍的第一设备11,第二设备52可以是图1介绍的第二设备12。对于第一设备51、第二设备52的介绍,可以参见前述对第一设备11、第二设备12的介绍。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之间相互独立,且不存在任何直连的通讯方式。
下面基于图5所示的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方法的交互图三。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601、第一设备发送第一中转消息给第二设备。
步骤S602、第二设备接收第一中转消息,并转发至第三设备;
步骤S603、第三设备发送第二中转消息给第二设备;
步骤S604、第二设备接收第二中转消息,并转发至第一设备。
在执行本实施例的方法之前,首先需要将第二设备与第三设备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设备实现与第三设备的通讯,进而实现对第三设备的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二设备,查询第三设备的状态,以及根据状态查询结果对第三设备进行控制。可以理解,第二设备是作为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的消息中转站。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连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智能交互平板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701、第一发送模块702、第一接收模块703和连接模块704。
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至第二设备;第一发送模块702,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为所述目标类型,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第一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连接模块704,用于根据连接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702,还用于若中未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预设信息,所述预设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所述连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发现及配对功能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其中,所述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获取存储列表,所述存储列表用于存储曾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的标识;若所述存储列表中存在设备的标识指示的类型为所述目标类型,则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有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若所述存储列表中不存在设备的标识指示的类型为所述目标类型,则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中未存储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状态为隐藏状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705,用于在所述存储列表中存储本次连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702,还用于若所述第二设备还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三设备,则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信息;所述第一接收模块703,还用于若所述第二设备还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三设备,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三设备的信息。
请参见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设备连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智能交互平板的全部或一部分。该装置包括第二接收模块801、第二发送模块802。
第二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至第二设备;第二发送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开启模块803;所述第二接收模块801,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预设信息,所述预设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所述开启模块803,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信息,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模块804,用于将自身的状态设置为隐藏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收模块801,还用于若所述第二设备还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三设备,则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消息,并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模块802转发至所述第三设备;和/或,接收所述第三设备的消息,并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模块802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装置在执行设备连接方法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装置与设备连接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体现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连接装置,通过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以及若第一设备曾与目标类型的设备建立无线连接,则通过线路输入线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该触发信息用于指示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第二设备的类型为目标类型,和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该方案中,由于首先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并且在确定第一设备曾与目标类型的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触发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从而与第二设备实现回连,上述过程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可以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自动连接,因此,能够提高连接效率。另外,将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通过line in线等链接方式连接,从而在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未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使第一设备通过line in线实现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以触发第二设备主动与第一设备进行回连。能够避免第二设备处于隐藏状态下,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第二设备无法接收到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1-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方法步骤,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6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在设备可以是智能交互平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图1-图6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为执行主体的方法步骤,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图1-图6所示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在此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在设备可以是音箱。
请参见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交互平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智能交互平板9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904,用户接口903,存储器9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902。
其中,通信总线9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9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9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9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9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9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智能交互平板9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05内的数据,执行智能交互平板9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9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0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9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9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9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9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9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901的存储装置。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9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智能交互平板的操作应用程序。
在图9所示的智能交互平板900中,用户接口9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9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905中存储的智能交互平板的操作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上应用于第一设备的设备连接方法的步骤。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和收发器1003。
处理器1001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1001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处理器10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存储器1002通过系统总线与处理器1001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收发器1003可以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消息,或者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消息。
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收发器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计算机(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设备连接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
若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有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为所述目标类型,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
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设备中未存储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预设信息,所述预设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发现及配对功能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包括:
获取存储列表,所述存储列表用于存储曾与所述第一设备建立无线连接的设备的标识;
若所述存储列表中存在设备的标识指示的类型为所述目标类型,则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有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
若所述存储列表中不存在设备的标识指示的类型为所述目标类型,则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中未存储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状态为隐藏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存储列表中存储本次连接的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设备还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三设备,则通过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三设备进行通讯。
7.一种设备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至所述第二设备;
根据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预设信息,所述预设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
根据所述预设信息,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自身的状态设置为隐藏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设备还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三设备,则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消息,并转发至所述第三设备;
和/或,
接收所述第三设备的消息,并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11.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设备中是否存储有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至第二设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中存储有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第二设备发送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二设备的类型为所述目标类型,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一设备中未存储有所述目标类型的设备的标识,则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预设信息,所述预设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
所述连接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的发现及配对功能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无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的状态为隐藏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设备还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三设备,则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第三设备发送信息;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设备还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三设备,则接收所述第二设备转发的所述第三设备的信息。
15.一种设备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触发信息,所述触发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第一设备通过线路输入线连接至第二设备;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触发信息,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开启模块;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预设信息,所述预设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二设备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
所述开启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信息,开启发现及配对功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将自身的状态设置为隐藏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若所述第二设备还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三设备,则接收所述第一设备的消息,并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转发至所述第三设备;
和/或,
接收所述第三设备的消息,并通过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转发至所述第一设备。
1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2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0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21.一种智能交互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适于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7至10任意一项的方法步骤。
CN202110500085.XA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150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0085.XA CN115315025A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091585 WO2022237704A1 (zh) 2021-05-08 2022-05-08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0237032244A KR20230145203A (ko) 2021-05-08 2022-05-08 디바이스 연결 방법, 장치, 디바이스 및 저장 매체
EP22806670.0A EP4322693A1 (en) 2021-05-08 2022-05-08 Device conn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3567157A JP2024518365A (ja) 2021-05-08 2022-05-08 機器接続方法、装置、機器および記憶媒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00085.XA CN115315025A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5025A true CN115315025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53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00085.XA Pending CN115315025A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322693A1 (zh)
JP (1) JP2024518365A (zh)
KR (1) KR20230145203A (zh)
CN (1) CN115315025A (zh)
WO (1) WO20222377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95636B (zh) * 2023-04-07 2023-07-21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导车载设备与移动设备建立连接的方法和车载设备
CN117255332B (zh) * 2023-11-17 2024-03-19 Tcl通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72004A1 (en) * 2010-07-19 2012-07-05 Christopher Anthony Silva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phone recording
CN103812536A (zh) * 2014-02-18 2014-05-21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连接方法和蓝牙设备
CN103986697A (zh) * 2014-04-25 2014-08-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106887A1 (en) * 2013-10-16 2015-04-16 Spotify Ab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5144826A (zh) * 2013-03-27 2015-12-09 环汇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对蓝牙设备进行安全配对的系统和方法
CN110557725A (zh) * 2019-09-16 2019-12-10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蓝牙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0636477A (zh) * 2018-06-21 2019-12-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601199A (zh) * 2020-02-17 2020-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盒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1906B2 (en) * 2012-01-09 2015-06-30 Imation Corp. Wireless audio player and speaker system
CN104010017A (zh) * 2013-02-27 2014-08-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和用于其的信息处理方法
US9788139B2 (en) * 2013-10-15 2017-10-10 Voyetra Turtle Bea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pairing headset to gaming audio source based on proximity
CN105577293B (zh) * 2014-10-13 2018-10-30 炬芯(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设备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16183B (zh) * 2015-12-30 2020-03-0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及装置
WO2018166102A1 (zh) * 2017-03-14 2018-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设备无线连接方法和设备
CN110072236B (zh) * 2018-01-24 2022-07-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274563B (zh) * 2018-10-10 2021-12-31 耘申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9587667B (zh) * 2018-11-23 2021-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0944313B (zh) * 2019-12-04 2023-03-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72004A1 (en) * 2010-07-19 2012-07-05 Christopher Anthony Silva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phone recording
CN105144826A (zh) * 2013-03-27 2015-12-09 环汇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对蓝牙设备进行安全配对的系统和方法
US20150106887A1 (en) * 2013-10-16 2015-04-16 Spotify Ab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12536A (zh) * 2014-02-18 2014-05-21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连接方法和蓝牙设备
CN103986697A (zh) * 2014-04-25 2014-08-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36477A (zh) * 2018-06-21 2019-12-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57725A (zh) * 2019-09-16 2019-12-10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设置蓝牙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01199A (zh) * 2020-02-17 2020-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盒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45203A (ko) 2023-10-17
WO2022237704A1 (zh) 2022-11-17
EP4322693A1 (en) 2024-02-14
JP2024518365A (ja)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80336B (zh) 利用演示资料的问卷系统及方法
CN107172477B (zh) 投票方法及装置
CN109408168B (zh) 一种远程交互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237704A1 (zh) 一种设备连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951557B2 (en)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US11658932B2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4702665A (zh) 信息分享方法和信息分享装置
KR102441850B1 (ko) 서비스 처리 방법 및 이동 통신 단말
US1046224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terminals
CN110673770B (zh) 消息展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430562B (zh) 蓝牙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8040813A1 (zh) 音视频通信方法、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495638B (zh)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终端
WO2021083090A1 (zh) 消息发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655689B (zh) 基于WiFi的移动设备与展项交互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42759B (zh) 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811177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12954760B (zh) 蓝牙设备的连接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JP7249436B2 (ja) Pc5リンク確立方法、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CN108763254B (zh) 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及终端
CN105681723B (zh) 音视频通话方法及装置
US20150081919A1 (e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connec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s
CN107979700B (zh) 一种发送通知信息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068369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150804B (zh) 连接建立方法、存储介质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